資源簡介 第五單元 加與減算得對嗎第1課時【教學內容】教材第56~57頁相關內容。【素養目標】1.結合現實情境和加減法的驗算過程,體會驗算的必要性和認真計算習慣的重要性。2.探索并掌握加減法驗算的多種方法,提高計算的準確性。【重點難點】重、難點:探索并掌握加減法驗算的多種方法。【教學過程】一、情境導入【出示教材第56頁情境圖】師:笑笑和淘氣一起去書店買書了!仔細讀圖,說一說,你知道了什么?預設1:笑笑和淘氣要買一套科普叢書和一套中外童話。預設2:科普叢書每套118元,中外童話每套138元。預設3:售貨員阿姨要收他們256元。預設4:淘氣提出了一個問題“256元對嗎”。預設5:淘氣的問題其實就是問售貨員阿姨算得對不對。師:同學們說得真好!現在我們一起來幫淘氣解決問題吧!二、探究新知1.探索加法的驗算方法。師:這兩個問題該怎樣解決?你是怎樣想的?預設:要求應付多少元,就是用一套科普叢書的價格加上一套中外童話的價格,列式為118+138;要求售貨員阿姨算得對不對,就是看118+138的結果是否等于256。師:你們都是這樣想的嗎?那結果究竟對不對呢?請你們想辦法驗證一下。學生嘗試驗證,然后舉手匯報:預設1:我列豎式計算了一下,是256元。預設2:我用138+118又算了一遍,結果是256元。在學生說出這兩種方法后,教師可讓學生對比這兩種方法的不同點:交換了兩個加數的位置。預設3:我用256減去118,正好是138,對的。預設4:我是用256減去138,正好是118,對的。在學生說出這兩種方法后,教師可讓學生對比這兩種方法的共同點:都是用總錢數減去其中一本書的錢數,看是否等于另一本書的錢數。師介紹:像這樣,交換兩個加數的位置再算一遍,用和減一個加數看結果是否等于另一個加數,這些用來驗證結果是否正確的方法,就是驗算,驗算可以幫助我們減少錯誤。2.探索減法的驗算方法。師:這個問題你是怎樣理解的?誰來說一說?預設:通過上一問,我們知道這兩本書共256元,這里問付給售貨員阿姨300元,找回44元對嗎,其實就是看300-256的結果是否等于44。師:現在請你們想辦法驗算一下44是不是正確的結果。學生獨立驗算,然后舉手匯報:預設1:我用豎式又算了一下,是44元。預設2:我用300減去44,正好是256,對的。預設3:我用加法驗算的,256加44,正好是300,對的。師:第一位同學是根據橫式重新算了一遍,第二位同學是用被減數減差看結果是否等于減數,第三位同學則是用加法驗算的。大家雖然用的方法不同,但都得出了這個結果是正確的。在實際計算中,大家可以靈活運用驗算方法來驗證計算結果是否正確。3.進一步鞏固驗算方法。師:誰愿意到黑板上進行示范?學生舉手上臺板演,其余學生獨立計算并對結果進行驗算。學生完成后,師生集體評議:三、課堂練習1.選一選。(1)用加法驗算500-305=195,下面正確的是( )。①500+195=695②305+195=500③305+500=805(2)下面驗算1000-368=632的方法中,錯誤的是( )。①368+632=1000②1000-632=368③632-368=2642.完成教材第57頁練一練第1、2題。四、課堂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五、課后作業完成本課時的習題。【板書設計】算得對嗎(1)【教學反思】本節課借助兒童熟悉的買書情境,由“算賬、找錢”引出驗算需要,讓學生體會驗算的必要性;接著,鼓勵學生自己想辦法去驗算結果的正確性,學生充分調動了已有的知識經驗對結果進行了驗證,體會到了方法的多樣性,同時意識到驗算可以幫助我們提升計算的準確性;最后出示了兩道計算題,請學生上臺進行了演示,在集體評議的過程中發現大家都能靈活運用方法進行驗算,這也說明學生對這節課的知識掌握得不錯。第2課時【教學內容】教材第57~58頁“試一試”及相關內容。【素養目標】1.結合常見的錯誤,體會驗算的必要性和認真計算習慣的重要性,進一步掌握三位數加減法的驗算方法。2.通過自我反思和對學習方法的梳理,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重點難點】重、難點:找到計算的關鍵點并養成良好的計算習慣。【教學過程】一、新課導入師:你們瞧!這是淘氣、笑笑整理的錯題。你們知道為什么要整理錯題嗎?預設1:為了后面不再出現這樣的問題。預設2:梳理錯誤的地方,提升計算的準確性。……師小結:及時發現計算的錯誤、尋找原因是一種很好的學習方法。二、探究新知1.分析錯因并正確計算。師:這些題錯在哪里?請你們找一找,說一說。學生認真觀察,然后舉手匯報:預設1:第一題豎式計算十位上的數時,忘記加上進位的數。預設2:第二題豎式中抄錯了一個加數,把153抄成了135。預設3:第三題豎式計算個位上的數時,錯誤地用“大數減小數”。預設4:第四題豎式計算百位上的數時,忘記減去借走的數。師:大家太厲害了,把這些錯誤都找出來了!既然找到了出錯的地方,那我們就要進行改正,誰愿意上來重新算一算并對結果進行驗算呢?學生舉手上臺板演,其余學生獨立計算并驗算,教師巡視指導。學生完成后,師生集體核對答案:2.自我反思,總結方法。師:請大家在自己的練習本上整理一下你們最近幾天的錯題,并說說錯在哪里。學生整理錯題,然后舉手發言。師:觀察你們的錯題,說一說,減少計算錯誤有什么好方法?預設1:驗算可以減少錯誤。預設2:進(退)位的“1”不要忘記加上(減去)。預設3:寫豎式時,別抄錯數。師:是的,這些方法都可以幫助我們減少計算的錯誤,提升計算的準確性。三、課堂練習1.完成教材第58頁練一練第3~6題。2.填一填。422+149=( )-149665-279=( )+279 四、課堂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五、課后作業完成本課時的習題。【板書設計】算得對嗎(2)【教學反思】本節課主要是借助整理錯題的情境,讓學生找到計算的關鍵點并養成良好的計算習慣。在出示錯題后,鼓勵學生觀察、發現錯誤的地方,然后在此基礎上計算并驗算,體會到驗算的必要性和計算習慣的重要性。最后,讓學生回顧、整理自己的錯題,并觀察、討論,總結出減少計算出錯的方法,提升自己的運算能力。整節課下來,學生的配合度非常高,這也說明在以后的教學中要多注意給學生足夠的空間、時間,讓他們自己去整理、發現錯誤,這些都有助于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