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四單元 測 量1千米有多長【教學內容】教材第36~37頁相關內容。【教學目標】1.通過實踐和想象活動,認識1千米有多長,知道千米和米之間的關系,能進行簡單的單位換算,感受所學長度單位的實際意義,積累測量經驗,初步發展空間觀念。2.能根據具體情境恰當選擇長度單位,能估測一些物體的長度,進一步體會所學長度單位的實際意義,初步發展估測意識,并激發對測量活動的好奇心和參與測量活動的主動性。3.借助對“跑道”等熟悉事物長度的想象、推理等活動,加強對千米實際意義的體會,并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重點難點】重點:認識1千米有多長,知道千米和米之間的關系。難點:體會千米的實際意義。【教學過程】一、復習導入師:誰來說一說填什么單位?學生舉手發言。二、探究新知1.體會10米、100米的實際長度。(1)體會10米的實際長度。師:回想一下,1米有多長?你能舉個例子嗎?預設1:我張開雙臂的長度大約有1米。預設2:教室里的日光燈燈管大約長1米師:那10米有多長呢?學生初步猜測。師:打開書本,翻到第36頁,看一下上面的幾幅圖,現在請你們像他們一樣開展小組活動。活動一:組織10名同學手拉手站成一排,量一量。活動二:先在地面量出10米長的一段距離,標上起點和終點,再用自然均勻的步伐走一走,看看可以走多少步。活動三:先量一量教室有多長,然后與10米比一比。學生分小組開展活動,然后派代表匯報。(2)體會100米有多長。師:剛才大家通過實際測量,體會了10米有多長,那100米有多長?大家先想一想,再做一做。學生初步猜測,然后舉手發言:預設1:我想的是,全班同學手拉手站成一排有100米嗎?大約需要多少名同學才夠呢?預設2:我想的是,100米大約要走多少步?師:現在我們來一起做一做,看看多少名同學手拉手有100米長,100米大約要走多少步。教師組織學生開展活動,得出:100名同學手拉手站成一排的距離大約是100米;100米大約需要走200步。(由于100米比10米要長很多,這里的活動場所不限于教室。)2.借助實際情境,認識1千米。師:1000米有多長?先想一想,再和同伴說一說。預設1:我們可以先到操場看看100米的跑道有多長,10個100是1000,所以10個100米跑道的長就是1000米。預設2:在跑道上確定了1000米的長度后,我們再走一走,看看1000米大約要走多少步。組織學生去操場上看一看,走一走,實際感知1000米有多長,并介紹:在表示較遠的距離時,用“千米(km)”作單位。1000米用較大的單位表示是1千米,1千米=1000米。三、課堂練習完成教材第37頁練一練。四、課堂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五、課后作業完成本課時的習題。【板書設計】1千米有多長在表示較遠的距離時,用“千米(km)”作單位。1千米=1000米【教學反思】本節課在提出問題后,先讓學生猜測、想象,然后組織學生開展活動,初步建立關于10米、100米的實際表象,并在此基礎上推測出1千米有多長。由于千米比較大,學生難以想象或者親身經歷,在上這堂課之前計劃的是帶學生在操場走一走,實際感受一下1千米有多長,由于時間關系,沒有實施,不過后續可以和體育老師合作,進行跨學科教學。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