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六單元 數據的表示和分析栽蒜苗(二)【教學內容】教材第88~89頁相關內容。【素養目標】1.經歷處理實驗數據的過程,了解折線統計圖的特點:能根據一組相關的數據,繪制折線統計圖。2.能從折線統計圖上獲取數據信息,并進行簡單預測。3.體會統計在生活中的應用,進一步積累統計活動的經驗。【重點難點】重點:體會和理解折線統計圖的特點。難點:能從折線統計圖上獲取數據變化情況的信息,并能根據折線統計圖預測事物的變化趨勢。【教學過程】一、情境導入【素養目標】師:這是笑笑記錄的她栽的蒜苗生長情況,笑笑想知道蒜苗在哪一段時間長得最快,該怎么辦?預設:繪制條形統計圖。師:那大家拿出方格紙動手畫一畫吧!組織學生畫圖,然后展示作品:師:這樣看起來不太明顯,還有其他方法嗎?二、探究新知1.認識折線統計圖。師:同學們請看,老師也制作了一個統計圖。師:認真觀察這個統計圖,說一說,這幅圖是怎樣得到的?組織學生小組內交流討論,然后全班分享。預設:用確定位置的方式把第幾天和蒜苗高度的交點描出來,然后再把這些點連起來可以得到。師介紹:是的,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個統計圖的橫軸是時間,縱軸是蒜苗高度,將第幾天和蒜苗高度的交點依次描出來,然后順次連接,就可以得到這個統計圖。這就是折線統計圖,可以讓我們形象地看出蒜苗的生長情況。2.觀察折線統計圖。師:觀察折線統計圖,說說這幾天蒜苗的整體生長情況是怎樣的?預設1:這條線是逐漸上升的,蒜苗一直在長高。預設2:這條線開始比較平緩,中間比較陡,后面又趨于平緩,開始生長得慢,然后生長得比較快,最后又變慢。師:大家都很善于觀察發現,非常棒!哪段時間蒜苗長得最快呢?預設1:第2天到第4天長了2厘米,第4天到第6天長了4厘米,第6天到第8天長了3厘米,第8天到第10天長了4厘米,第10天到第12天長了1厘米。第4天到第6天和第8天到第10天長得最快。預設2:第4天到第6天和第8天到第10天,也就是線最陡的,生長最快。師:同學們說得有理有據,我們既可以通過計算得出,也可以通過折線統計圖的陡緩來判斷哪段時間蒜苗長得最快。3.繪制折線統計圖。師:根據你栽的蒜苗生長情況,在附頁4圖2的格子紙上繪出折線統計圖,并與同伴進行交流。組織學生獨立畫圖,教師巡視指導。4.對比分析。師:觀察這兩個統計圖,說一說折線統計圖和條形統計圖有什么不同。預設1:都能反映數量的多少。預設2:條形統計圖用直條表示數據多少,折線統計圖用小圓點表示數據。預設3:折線統計圖能反映數量的增減變化情況。師:大家說的都很對,折線統計圖不但能表示出數量的多少,而且能表示數量的增減變化情況。三、鞏固運用1.完成教材P89“練一練”第1、2題。2.根據統計表中的數據繪制折線統計圖,并回答下面的問題。(1)哪一年參賽隊伍最多?哪一年參賽隊伍比上一年增加的最多?(2)2012—2021年該地青少年機器人大賽參賽隊伍的數量是怎樣變化的?你有什么感想?四、課堂小結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五、課后作業完成本課時的習題。【板書設計】栽蒜苗(二)折線統計圖不但能表示出數量的多少,而且能表示數量的增減變化情況。【教學反思】本節課主要是認識單式折線統計圖。在教學時,我利用學生栽蒜苗的實驗數據,向學生提出“如果想知道蒜苗生長的趨勢該用什么方法”的問題,供學生討論。在學生的討論過程中引出折線統計圖,認識折線統計圖,了解畫折線統計圖的方法,根據折線統計圖提供的有關信息,描述蒜苗生長的趨勢,最后讓學生親自試一試畫折線統計圖。教學內容的安排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為學生提供廣闊的思考、交流和應用空間,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