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六單元 數據的表示和分析栽蒜苗(一)【教學內容】教材第85~87頁相關內容。【素養目標】1.經歷將實驗數據畫成統計圖的過程,認識1格表示多個單位的條形統計圖,會繪制條形統計圖。2.能讀出條形統計圖所表示的信息,并對數據進行簡單的分析。3.體會統計在生活中的應用,進一步積累統計活動的經驗。【重點難點】重點:體會和理解條形統計圖中1格表示多個單位量。難點:能把生活中的一些數據繪制成條形統計圖。【教學過程】一、情境導入師:還記得前段時間老師布置的栽種蒜苗的任務嗎?師:這是一位同學拍攝的蒜苗生長的圖片。大家栽的蒜苗生長得如何了呢?誰栽的蒜苗最高呢?這節課我們就來探究相關問題。二、探究新知1.初步認識1格表示多個單位的條形統計圖。(1)明確方法。師:該如何比較誰栽的蒜苗最高呢?將每個人記錄的蒜苗生長情況在小組內交流,并說說準備如何整理數據。預設1:我們把每個人栽的蒜苗長了有多高放在一起看一看。預設2:還可以把蒜苗第14天后的高度填入統計表中再比較。(2)整理數據。師:將組內同學記錄的蒜苗14天后的高度填入統計表中。組織學生小組合作完成表格。(3)繪制條形統計圖。師:你能將組內同學蒜苗第14天后的高度用條形統計圖表示出來嗎?請大家嘗試在課本中完成條形統計圖。組織學生獨立完成,教師巡視指導。師:大家作圖有沒有遇到什么困難?預設:一格表示1厘米,格子不夠。師:其他同學你們認為一格該表示多少?請根據這整組數據的特點,說說你們的看法。預設:一格表示2厘米也不夠用,一格表示3厘米才夠用。師:非常棒!具體情況要具體分析,我們可以根據版面的大小、數據的大小,選擇出合適的數值來表示一格的多少?,F在自己動手完成條形統計圖吧!學生完成后展示其中一組作品:(4)分析數據。師:觀察第一小組繪制的條形統計圖,從統計圖中你發現了什么?預設1:張霞的蒜苗長得最高,是21厘米。預設2:小組中最高的蒜苗與最矮的蒜苗高度相差12厘米。……2.進一步認識1格表示多個單位的條形統計圖。(1)繪制統計圖。師:你能根據上表中的數據制作統計圖嗎?繪制統計圖前要先確定什么?預設:每格代表多少單位。師:1格代表多少個雞蛋比較合適?預設:整組數據都是整百數,周六買的最多,1200個。每格代表100個雞蛋比較合適。師:選擇你喜歡的方式,制作統計圖。組織學生動手操作,老師巡視指導,展示作品:(2)對比分析。師:這兩種方法都能把數據表示清楚,那這兩種方法你覺得哪個更好?為什么?預設1:象形統計圖的形式更加有趣,形象。預設2:條形統計圖,條形統計圖能清晰地看出數據的多少,還能直觀的看出數量之間的差別。師:這兩種統計圖各有千秋,可以用不同形式的統計圖表示數據,1格可以表示多個單位。但條形統計圖能清楚直觀地表示數量的多少,也更多的應用于我們的生活中。三、鞏固運用完成教材P86~87“練一練”第1~4題。四、課堂小結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五、課后作業完成本課時的習題。【板書設計】栽蒜苗(一)條形統計圖1格可以表示多個單位【教學反思】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是通過結合實驗數據畫統計圖的活動,體會統計圖中1格表示不同單位量的必要性和靈活性,理解條形統計圖上的數據表示的各種信息,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從數據的角度思考有關問題,從而體會到數據是來源于生活,而數學可以應用于生活。結合實際,觀察分析,從數據中提取有用的信息,并根據信息做出判斷、決策、推理,滲透數據分析觀念。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