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4—2025 學年度八年級上學期期末綜合評估地理第一章至第六章注意事項:共兩大題,18 小題,滿分 50 分,考試時間為 60 分鐘。一、選擇題(本大題包含 15 個小題,每小題 1 分,共 15 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把正確選項的代號填在下表相應位置)地勢是地表高低起伏的總趨勢。讀我國沿 32°N 緯線的地形剖面圖,完成 1~2題。1.我國地勢的特點是( )A. B. C. D.2.關于圖中地形區的敘述,正確的是( )A.甲區域主要地形是高原 B.乙區域海拔多在 4000米以上C.丙區域東臨大西洋 D.乙區域處于地勢第一級階梯福州某企業通過鐵路運輸將某大宗貨物運往阿拉山口,然后轉運往歐洲國家。讀右圖,完成 3~4題。3.從福州到阿拉山口,火車司機發現沿途傳統民居的屋頂坡度( )A.越來越大 B.先變大再變小 C.越來越小 D.先變小再變大4.列車線路經過黑河一騰沖一線,該線是我國( )A.季風區與非季風區分界線 B.人口地理分界線C.溫帶季風氣候與高原山地氣候分界線 D.地勢第二、三級階梯分界線福建艦是我國完全自主設計、建造的首艘電磁彈射航空母艦。2024 年 5 月 8 日,福建艦海試成功,順利返回上海江南造船廠,表明我國造船技術取得了重大突破。讀我國四大工業基地分布圖,完成 5~6 題。5.江南造船廠所處的工業基地是( )A.① B.② C.③ D.④6.連接②③工業基地的鐵路線是( )A.京九線 B.京滬線 C.隴海線 D.滬昆線某騎行團沿世界著名高海拔公路——新藏線 219 國道騎行。下圖示意 219 國道。讀圖,完成 7~8題。7.219國道在麻扎穿越的山脈是( )A.昆侖山脈 B.岡底斯山脈 C.祁連山脈 D.喜馬拉雅山脈8.該騎行團沿途可以觀賞到的自然景觀是( )A.黑土廣布 B.溝壑縱橫 C.水田連片 D.雪峰高聳我國的傳統民居具有深厚的文化積淀和鮮明的區域特色,是各地勞動人民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和適應自然的杰作。讀我國南方某地景觀圖,完成 9~10 題。9.圖中建筑上半部分用青磚,下半部分用采自附近山地的黃石,以磚石結構造就。這種民居建筑特色的形成體現出當地( )①盛產黃石,就地取材 ②冰雪融水豐富,為河流主要水源③地勢低洼,河流眾多 ④氣候寒冷,建筑用厚重的磚石利于防寒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10.根據圖文中透露的信息可推測,當地( )A.地形崎嶇,土層深厚 B.年降水量豐沛,水網密布C.水源充足,灌溉農業發達 D.河流經過,水土流失嚴重黃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黃土堆積區,地貌千姿百態,地域文化豐富多樣,生態環境日益改善。讀黃土高原范圍示意圖,完成 11~13 題。11.“風成說”觀點認為黃土是風吹來的。下列不能證明“風成說”的是( )A.黃土以差不多的厚度覆蓋在各種地形上 B.自西北向東南顆粒越來越細C.黃土的礦物成分和下面的基巖成分不同 D.黃土高原地表形成不同地貌景觀12.黃土高原充分利用其優勢資源,發展成了國家重要的( )A.商品糧食基地 B.鋼鐵工業基地 C.能源基地 D.新興工業基地13.我們漫步在黃土高原上,可以感受到的黃土風情有( )①陜北腰鼓 ②信天游 ③京劇 ④窯洞層疊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都江堰水利工程是戰國時期李冰父子為消除岷江水患而修建的,至今仍滋潤著沃野千里的成都平原,是中國的世界灌溉工程遺產之一。讀圖,完成 14~15 題。14.都江堰水利工程所在地區的典型土壤是( )A.黃土 B.紫色土 C.紅壤 D.黑鈣土15.該地形區因都江堰水利工程水“利”,素有的美譽是( )A.魚米之鄉 B.茶鄉 C.天府之國 D.江南水鄉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包含 3 個小題,共 35 分)16.(11分)【研究性學習】課題名稱:黃河流域生態環境研究課題資料:資料一 黃河上游瑪曲縣地處青藏高原東部,曾經草原沙化嚴重、湖泊濕地水量減少。近年來,瑪曲縣采取的生態修復工程取得了顯著效果。河套平原位于黃河“幾”字形河道的最北端,素有“塞上米糧川”之稱,為內蒙古主要農業區。資料二 黃河“病在中游、根在泥沙”。陜北黃土高原某地在水土流失治理中,采取生物措施與工程措施相結合的方法,實現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雙贏。資料三 黃河水攜帶大量泥沙在山東省入海,形成了世界上最“年輕”的土地——黃河三角洲。據調查,黃河三角洲每年以 3 千米的速度向海灣推進。但近年來,這片土地推進的速度明顯放緩。資料四 下圖為黃河流域示意圖。課題思考:(1)若瑪曲縣出現嚴重的草原沙化、湖泊濕地水量減少的問題,會對河套平原產生哪些影響?(2分)(2)試分析河套平原成為“塞上米糧川”的有利條件。(4分)(3)請分別說出黃土高原采取的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4分)(4)分析近年來黃河三角洲推進速度放緩的原因。(1分)17.(13分)【地理研學】研學主題:地理環境與工農業生產研學背景:生活在東北地區的某校同學對家鄉農業、工業生產開展了調查活動。研學資料:資料一 東北地區地廣人稀,農業類型多樣。平原地區夏季溫暖多雨,沃野千里,采用機械化耕作,糧食產量高,大量糧食外運,是我國重要的商品糧基地。山區森林資源豐富,因地制宜開展了林下種植、養殖等農業經營活動。20 世紀 50 年代以來,我國在三江平原新建了許多國有農場,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做出了貢獻。資料二 東北重工業基地是國家首批開發建成的工業基地,擁有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和位置優勢。但 20世紀 90 年代以來,傳統工業面臨巨大的困難,國家精確提出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發展戰略。資料三 下圖為東北地區略圖。研學思考:(1)判斷甲、乙兩地中,適宜發展林下種植、養殖的地區。(1分)(2)從社會經濟方面分析東北地區成為我國重要商品糧基地的有利條件。(4分)(3)分析東北地區發展工業的有利條件。(4分)(4)為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你有哪些建議?(4分)18.(11分)【探究性發現】探究名稱:區域經濟發展的條件和影響探究資料:資料一 長江三角洲地區是中國經濟發展最活躍、開放程度最高、創新能力最強的區域之一。長江三角洲地區地理位置優越,河湖眾多,號稱“魚米之鄉”,旅游資源豐富。資料二 長江三角洲在國家現代化建設大局和全方位開放格局中具有舉足輕重的戰略地位,以僅占全國3.7%的國土面積,集中了全國 1/4 的經濟總量和 1/4 以上的工業增加值,是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資料三 下圖為長江三角洲城市、交通示意圖。探究思考:(1)位置在區域經濟發展中起著重要作用。分析長江三角洲得天獨厚的位置優勢。(1分)(2)農業為區域經濟發展提供物質基礎。簡述長江三角洲地區被稱為“魚米之鄉”的自然條件。(4分)(3)旅游對區域經濟發展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請寫出本區域發展旅游業的優勢條件。(4分)(4)經濟龍頭對周邊區域發展具有輻射帶動作用。請簡述長江三角洲輻射帶動作用的具體表現。(2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