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4-2025學年度上學期期中質量檢測七年級歷史科試卷考試范圍:七上歷史1一11課時間:60分鐘班級:號數:姓名:一、選擇題:本題共28小題,每小題2分,共6分,在每小畫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臺愿目要求的,1.時空觀念是歷史學科五大核心素養(yǎng)之一,我國境內距今約170萬年、距今約70萬一20萬年和距今約3萬年的遠古人類生產生活的共同點是()A.都使用天然火B.都使用打制石器C.都保留著猿的某些特征D.都生活在黃河流域2.韓非子在描述遠古社會自然環(huán)境時,寫道:“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獸眾(多),人民不勝(承受不住)禽獸蟲蛇(的迫害)”,這種情況決定了遠古居民最恰當的選擇是()A.學會制造工具,抵御野獸B.過群居生活,共同生存C.筐得用天然火,追逐野獸D.住在山洞里,躲避蟲蛇3,考古挖掘發(fā)現,陜西省西安市東郊灞橋區(qū)的半坡遺址有密集的房屋、貯藏用的糧窖和飼養(yǎng)性商的圈欄。據此推斷,半坡人的生產生活方式是()A.集體群居B.采集漁獵C.農耕定居D.鐵舉牛耕4,通過對河姆渡居民和半坡居民的房屋復原圖分析,造成他們建造不同房屋的決定性因素是()A.生產工具B.勞動技術C.自然條件D.生活習慣5.山西夏縣流傳著“先蠶娘娘”的傳說。相傳黃帝之妻祖在桑樹下燒水,蠶繭落入鍋里,爆祖用樹枝撈繭,撈起了潔白透明的長絲線,她就此發(fā)明了繅絲織綢。載至2022年,考古學者在該縣發(fā)現了多枚新石器時代的石制蠶繭和石雕蠶蛹。據此可知()A。傳說蘊含一定的歷史價值B.考古發(fā)掘是了解歷史的唯一途徑C。傳說能真實反映歷史原貌D。考古發(fā)掘也需要依賴于傳說印證6。良著古城由宮殿區(qū)、內城和外城組成。內城面積約300萬平方米,外城面積約630萬平方米。此外,制作大量珍貴的玉器、漆器、象牙器、陶器等所需的專業(yè)人員數量也很龐大。這主要反映出當時具備()A.完善的公共服務設施B.先進的手工業(yè)技術C.強大的社會組織能力D.發(fā)達的社會生產力7。小明正在修補一本殘舊的《中華上下五千年》。書中有這么一段話:“禹死后,啟繼承父位,從此,…制代替…制,…天下變成…天下。”其中,…殘缺的部分依次可能是()A。世襲、禪讓、公、家·B.禪讓、選舉、家、公C.禪讓、世襲、公、家D.選舉、禪讓、公、家8。西周初年宗親周公旦被封在參與叛亂商朝舊部故地一意,建立魯國;功臣姜尚即姜子牙被封在敵視周的東夷人故地一一營丘,建立齊國。這表明周初分封的主要目的是()A.拓展疆域B.獎賞功臣C.鞏固統治D.發(fā)展經濟9.春秋史書《國語》中有“宗廟之犧,為畎田之勤”(原來在宗廟中用于祭祀的牲口,現在已經成為田里工作的主要力量)和“惡金(鐵)以鑄鋤、夷斤(斧)、廝,試諸壤土”(制造鐵農具來耕田)的記載。這說明當時()A.農業(yè)生產力水平提高B。商業(yè)活動很活躍C.手工業(yè)規(guī)模不斷擴大D.周王室地位下降12024-2025 學年度上學期期中質量檢測七年級歷史科試卷 參考答案2024.11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答案 B B C C A C A C A B A B B A C題號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答案 C D B A D B D C C D D C D29. (1)秦王:嬴政(2分)(2)判斷:不認同(1 分)理由:評價歷史人物應將歷史人物/歷史事件放在特定的歷史環(huán)境下進行一分為二、全面、客觀公正的評價。(1 分)①秦始皇有功。秦王嬴政統一中國,結束了諸侯長期割據混戰(zhàn)的局面,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秦朝建立后,秦始皇推行建立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統一文字、統一貨幣、統一度量衡等一系列鞏固統一的措施,注重發(fā)展生產,加強對社會的管理,對歷史發(fā)展作出了貢獻。(2 分)②秦始皇有過。秦始皇好大喜功,急于求成,統治暴虐。他他施行沉重的賦稅,繁重的徭役和兵役,法律嚴苛,刑罰殘酷,禁錮思想言論,下令焚書坑儒,使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2 分)30. (1)①BFDE (2 分) ②CD ③BF ④AC ⑤EF (②③④⑤各 0.5 分,共 2 分)(2) 組成:魚嘴、飛沙堰、寶瓶口。(2 分)原因:①政府重視; ②因地制宜; ③發(fā)揮集體智慧; ④人民支持; ⑤李冰個人優(yōu)秀品質等。(言之有理即可 2 分,一點 1 分,答出 2 點)(3) 作用:發(fā)揮出分洪、防洪、泄洪、灌溉、水運等多方面的作用。(2 分)精神:①創(chuàng)新進取的奉獻精神。②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以及持久永恒的精神。(答 1 點,言之有理即可,2 分)31. (1)①制度:禪讓制。②代表:堯、舜、禹。③制度:世襲制。④朝代:夏朝。(每一問 1 分,共 4 分)(2) ①制度:分封制。(1 分)②作用:西周分封制保證了周王朝對地方的控制,擴大了統治范圍;(1分)確立了周朝內部嚴格的等級結構和統治秩序。(1 分)(3)措施:①建立中央集權制度。(1 分) ②統一貨幣(1 分) ③統一度量衡。(1 分)(4)制度:①分封制(1分) ②郡縣制(1 分)32.【示例】事件 1:李悝在魏國推行變法 事件 2:商鞅開始變法 (2分)觀點一:改革是強國之路。論述:①春秋時期,齊桓公任用管仲為相實行改革,發(fā)展生產,訓練軍隊,使齊國的經濟和軍事實力大為提高,從而使齊桓公成為春秋時期的第一個霸主。(2分)②戰(zhàn)國時期,李悝在魏國推行變法,制定新法,發(fā)展生產,穩(wěn)定市場,任用人才。經過變法魏國迅速崛起,在當時的政治格局中占據優(yōu)勢地位,成為戰(zhàn)國七雄之一。(2 分)③戰(zhàn)國時期,秦孝公任用商鞅進行變法,推行以“鼓勵耕織”“獎勵軍功”一系列改革措施,使秦國有了根本的改變,綜合國力大為增強,提高了軍隊戰(zhàn)斗力,一躍而成為最強盛的諸侯國,為以后秦統一中國奠定了基礎。(2 分)結論:綜上所述,春秋戰(zhàn)國時期,齊、魏、秦等諸侯國統治者紛紛實行變法改革,確立新的政治經濟秩序,以求富國強兵,為鞏固統治、對外擴張積極創(chuàng)造條件。可見,改革是實現國家富強的重要途徑。(2 分)事件 1:商鞅開始變法 事件 2:李冰主持修建都江堰 (2 分)觀點二:杰出歷史人物推動社會發(fā)展。 (2 分)論述:①戰(zhàn)國時期,秦孝公任用商鞅進行變法,推行以“鼓勵耕織”“獎勵軍功”一系列改革措施,使秦國有了根本的改變,綜合國力大為增強,提高了軍隊戰(zhàn)斗力,一躍而成為最強盛的諸侯國,為以后秦統一中國奠定了基礎。(2 分)②公元前 256 年,在蜀郡郡守李冰主持下,民眾在成都附近的岷江上修建大型的水利工程都江堰。建成之后成都平原成為沃野。2200 多年來,都江堰一直發(fā)揮著巨大的作用,這在世界水利史上絕無僅有,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杰出智慧與勤勞精神的集中體現。(2 分)③秦王嬴政即位后,積極籌劃統一大計,自公元前 230 年-公元前 221 年先后攻滅六國。公元前 221 年,秦朝建立。秦的統一,結束了春秋戰(zhàn)國長期分裂混戰(zhàn)的局面,是歷史發(fā)展的必然結果。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2 分)結論:綜上所述,李冰主持修建都江堰,秦孝公任用商鞅進行變法,秦王嬴政統一中國,這些杰出歷史人物都推動社會發(fā)展。(2 分)事件 1:秦朝建立中央集權制度 事件 2:西漢初年,休養(yǎng)生息政策 (2 分)觀點三:思想是行動的先導。(2 分)論述:①戰(zhàn)國時期的百家爭鳴。百家爭鳴促進了思想和學術的繁榮,是中國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發(fā)展的高峰,為中國古代文化發(fā)展奠定了基礎,對后世產生了重要而深遠的影響。(2分)②秦朝建立后,嬴政采納法家思想,推行建立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統一文字、統一貨幣、統一度量衡等一系列鞏固統一的措施,注重發(fā)展生產,加強對社會的管理,對歷史發(fā)展作出了貢獻。(2 分)③西漢初年,漢高祖、漢文帝、漢景帝采納道家思想,采取休養(yǎng)生息政策,西漢經濟從戰(zhàn)亂中恢復,國家局勢穩(wěn)定下來,為西漢全盛奠定堅實基礎。(2 分)結論:綜上所述,百家爭鳴是中國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發(fā)展的高峰;嬴政采納法家思想;西漢初年,統治者采納道家思想,這對后世產生了重要而深遠的影響。(2 分)事件 1:鐵制農具和牛耕的出現 事件 2:秦朝建立中央集權制度 (2 分)觀點四:創(chuàng)新是社會發(fā)展的重要因素。 / 創(chuàng)新是社會發(fā)展的重要動力。(2 分)論述:①春秋后期,鐵制農具和牛耕的出現,并在戰(zhàn)國時期得到推廣,標志著社會生產力水平的提高,推動社會進一步變革。(2 分)②戰(zhàn)國時期,秦孝公任用商鞅進行變法,推行以“確立縣制”“鼓勵耕織”“獎勵軍功”一系列改革措施,使秦國有了根本的改變,綜合國力大為增強,提高了軍隊戰(zhàn)斗力,一躍而成為最強盛的諸侯國,為以后秦統一中國奠定了基礎。(2 分)③秦朝建立后,秦始皇推行建立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統一文字、統一貨幣、統一度量衡等一系列鞏固統一的措施,注重發(fā)展生產,加強對社會的管理,對歷史發(fā)展作出了貢獻。(2 分)結論:綜上所述,鐵制農具和牛耕的出現,商鞅進行變法、秦始皇推行建立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等創(chuàng)新,推動社會發(fā)展。可見,創(chuàng)新是社會發(fā)展的重要動力。(2 分)事件 1:周武王滅商,西周開始 事件 2:陳勝、吳廣起義爆發(fā) (2 分)觀點五:得民心者得天下。 / 民心向背決定國家興亡。(2 分)論述:①夏朝末代君主夏桀窮奢極欲,殘暴無道,民怨沸騰,夏朝陷入全面統治危機,失心者失天下;約公元前 1600 年,商湯滅夏,得民心者得天下。(2 分)②商朝亡國之君商紂王,在位時,奢侈暴斂,嚴刑峻法,并連年征戰(zhàn),引起奴隸、平民反抗,致使階級矛盾激化,失民心者失天下;公元前 1046 年,周武王滅商,西周建立,得民心者得天下。(2分)③秦朝的暴政,逐漸失去民心。公元前 209 年,在大澤鄉(xiāng)廣 900 戍卒,因遇雨誤期,在陳勝、吳廣帶領下起義,這是我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guī)模農民起義。其革命首創(chuàng)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萬勞動人民起來反抗殘暴的統治。(2 分)結論:綜上所述,商湯滅夏,商朝建立;周武王滅商,西周建立;陳勝吳廣起義都印證了民心向背決定國家興亡。(2 分)事件 1:李冰主持修建都江堰 事件 2:秦始皇派人開鑿靈渠 (2 分)觀點六:古代偉大工程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2 分)古代偉大工程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智慧和創(chuàng)造力的體現。論述:①公元前 256 年,在蜀郡郡守李冰主持下,民眾在成都附近的岷江上修建大型的水利工程都江堰。建成之后成都平原成為沃野。2200 多年來,都江堰一直發(fā)揮著巨大的作用,這在世界水利史上絕無僅有,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杰出智慧與勤勞精神的集中體現。(2分)②秦始皇派人開鑿靈渠,溝通了湘江和漓江,把今天的長江和珠江兩大水系連接起來,促進了水路交通的發(fā)展,有利于鞏固地方統治。(2 分)③秦始皇派蒙恬北擊匈奴,并修筑西起臨洮,東到遼東長城。秦長城連接了原有的燕、趙、秦國的長城,有效地阻擋了匈奴等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擾,保護了長城以南地區(qū)社會經濟的發(fā)展,具有積極意義。(2 分)結論:綜上所述,李冰主持修建都江堰,秦始皇派人開鑿靈渠,秦始皇派蒙恬修筑長城,這些偉大工程體現古代勞動人民的集體智慧,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智慧和創(chuàng)造力的體現。(2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七年級歷史.pdf 參考答案 2024-2025學年度上學期期中質量檢測七年級歷史科試卷2024.11.pdf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