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三單元 小數乘法蠶絲【教學內容】教材第42~43頁相關內容。【素養目標】1.結合解決實際問題,進一步掌握小數乘法的計算方法,體會整數乘法的算法可以遷移到小數乘法中。2.通過發現乘數大于1、等于1和小于1時,積與另一個乘數的大小關系,增進對小數乘法中積與乘數之間數量關系的感悟,發展數感。【重點難點】重難點:小數乘法的計算方法和積與乘數的大小關系。【教學過程】情境導入師:讀一讀上面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預設:一條春蠶吐出的絲長約多少千米?師:那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解決這個問題。二、探究新知1.解決問題(1)。(1)理解題意,列出算式。師:要解決這個問題,該如何列式呢?預設:從題中可知,一條秋蠶吐的絲長約1.2千米,春蠶吐的絲大約是秋蠶的1.25倍。求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用乘法,所以列式為:1.2×1.25。(2)嘗試計算。師:這道小數乘法的計算題如何計算呢?組織學生獨立完成,指名板演:師:列豎式時,為什么把1.25放在上面?小數點需要對齊嗎?預設:因為計算小數乘法可以先按整數乘法進行計算,所以位數多的寫在豎式的上行,位數少的寫在豎式的下行。計算時末尾對齊,小數點不需要對齊。師:積為什么是1.5,是一位小數呢?預設:1.25是兩位小數,1.2是一位小數,兩個乘數一共有三位小數,所以從積的右邊起數出三位,點上小數點得數是1.500,然后根據小數的性質,把末尾的0去掉,最終結果是1.5。師:大家說得有理有據,非常棒。計算小數乘法時先把小數乘法轉為整數乘法算出積,再根據乘數的小數位數確定積中小數點的位置。如果積的末尾有0,要先確定小數點的位置再去掉0。師:有同學是這樣算的,這種計算方法對嗎?你們有什么疑問嗎?預設:1×1+0.2×0.25是怎么來的?引導學生發現:1.2可以看成1和0.2,1.25可以看成1和0.25,然后交叉相乘就可以得到1×1+0.2×0.25。師:這個方法好像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否正確呢?大家可以結合圖形想一想。學生獨立思考后指名匯報。預設:這種算法是錯誤的。1.2×1.25表示長方形的面積,把1.2看成1和0.2,1.25看成1和0.25,1×1算的是大涂色部分的面積,0.2×0.25算的是小涂色部分的面積,少算了兩塊空白部分的面積,也就是少算了1×0.2和1×0.25。師:你能把這個算式改正過來嗎?預設:1.2×1.25=1×1+0.2×0.25+1×0.2+1×0.25=1.5(千米)2.解決問題(2)。(1)理解題意,列出算式。師:要解決這個問題,該如何列式呢?預設:一條秋蠶吐的絲的質量約是0.35克,一條絲巾大約要用300條秋蠶絲,也就是求300個0.35是多少,列式是0.35×300。(2)嘗試計算。師:0.35×300如何計算呢?組織學生獨立完成,指名匯報:預設1:預設2:師:這兩種方法哪一種比較簡單?預設:第二種方法。師:是的,當我們遇到小數乘整十或整百數的時候,可以選擇這種更加簡潔的方法計算。先把0放在后面,算完以后添上末尾的0。3.小結小數乘法計算要點。師:接下來,請同學們想一想,計算小數乘法時要注意什么呢?預設1:列豎式計算先按照整數乘法計算,再確定積的小數點位置。預設2:要數對小數位數,并點上小數點。預設3:還要保證乘、加基本口算的準確性。4.探究小數乘法中積與乘數之間的關系。組織學生自主計算,指名匯報計算結果。師:觀察計算的結果,你有什么發現?預設:2.3乘大于1的數時,結果就比2.3大;2.3乘1結果還是2.3;乘小于1的數時結果就比2.3小。師:這里有什么規律嗎?別的小數乘法算式,也會這樣嗎?能再舉個例子說明你的發現嗎?預設:2.4×0.3=0.72,2.4×1=2.4,2.4×1.5=3.6,2.4×3.2=7.68。也符合乘大于1的數時,結果就比2.4大;乘1結果還是2.4;乘小于1的數時,結果就比2.4小。師:看來,在小數乘法中,積的大小與乘數的大小有一定的關系。誰能來總結一下你的發現嗎?預設:在小數乘法中,一個乘數大于1時,積大于另一個乘數;一個乘數等于1時,積等于另一個乘數;一個乘數小于1時,積小于另一個乘數。三、鞏固運用完成教材P43“練一練”第1~6題。四、課堂小結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五、課后作業完成本課時的習題。【板書設計】蠶絲1.2×1.25= 1.5(千米) 0.35×300=105(克)【教學反思】教學本節課時,通過介紹春蠶和秋蠶的相關知識,把數學與生活緊密聯系,把抽象的、枯燥的數學在生活中具體化、形象化,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信心,提升了學習數學的趣味性。在新知探究過程中以學生自主探究為主,教師指導為輔,讓學生獨立解決問題、嘗試計算,在學習過程中自主發現新知,教師再進行適度的點撥和指導,體現了“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