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六單元 確定位置確定位置(二)【教學內容】教材第67頁及相關內容。【素養目標】1.通過解決實際問題,體會確定位置在生活中的實際應用,進一步了解確定物體位置的方法。2.結合具體情境,能根據平面圖確定圖中任意兩地的相對位置(以其中一地為觀察點,度量另一地所在方向,以及兩地的距離)。3.在探究確定位置的過程中,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培養動手能力以及合作意識,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重點難點】重點:能根據平面圖確定圖中任意兩地的相對位置。難點:能靈活運用不同方法在平面上確定位置。【教學過程】一、情境導入【出示教材第67頁情境圖】師:樂樂去大鳴山游玩時迷失了方向,她想找到大本營的位置。觀察這幅圖,你能幫幫她嗎?學生觀察情境圖。師:從圖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預設1:平面圖中有一個方向標,知道這張地圖是根據上北、下南、左西、右東來規定方向的。預設2:1厘米表示100米,意思是地圖上的1厘米表示實際生活中的100米距離。二、探究新知1.探索如何確定兩地的相對位置。師:想一想,畫一畫,大本營在大鳴山的什么位置?學生獨立思考,解決問題。師:誰來說一說你是怎樣想的?怎樣做的?預設1:我先在圖中找到大本營和大鳴山的位置,然后用線將它們連接起來,以大鳴山為觀測點,建立方向標,我發現大本營在大鳴山北偏東的方向上。預設2:你這樣描述不準確,大鳴山北偏東的方向上還有寶塔和小清山,還需要測量角度和距離。我用量角器量了一下連線與正北方向的夾角是45°,用刻度尺量出了大鳴山到大本營的圖上距離約是5.6cm,1cm表示100m,那5.6cm就表示560m。所以大本營在大鳴山北偏東45°的方向上,距離大鳴山約560m。師:這位同學描述地非常準確!我們在確定一個物體的位置時,需要方向和距離兩個條件,少一樣都不行。2.利用數對確定物體的位置。師:這幅圖是數學迷畫的,你能看懂嗎?說一說大本營的位置。學生獨立思考,然后小組內交流自己的看法。師:誰來說一說你的理解?預設:這幅圖是利用數對確定大本營的位置的。以大鳴山為觀測點,其位置用數對(0,0)表示,大本營位于第4列、第4行,其位置用數對(4,4)表示。師:從這幅圖中,你還能知道哪些信息?預設1:寶塔在第1列、第2行,其位置用數對(1,2)表示。預設2:小清山在第4列、第1行,其位置用數對(4,1)表示。……師:結合上一個問題,說一說這兩種方法有什么不同?你覺得哪種更好?預設1:第一種方法是用方向和距離來確定位置的,第二種方法是用列和行來確定的。預設2:在實際生活中,肯定是利用方向和距離確定位置更加準確。預設3:但是像在教室這種小范圍里,用數對會更好一些。師:同學們說得都有道理,在實際運用中,我們可以結合具體情況,靈活選擇方法確定位置。三、鞏固運用完成教材第68頁練一練。四、課堂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五、課后作業完成本課時的習題。【板書設計】確定位置(二)找準觀測點確定方向和距離【教學反思】這節課我用參加夏令營迷失方向的情境導入,調動了學生的探究積極性。讓學生在獨立思考、合作交流中,經歷不同的確定物體位置的方法,感受方法的多樣性。通過這樣的教學,加深了學生對描述物體位置意義的理解,提高了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體會到了確定物體位置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