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1.1 人口分布 教學課件 (75張PPT)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1.1 人口分布 教學課件 (75張PPT)

資源簡介

(共75張PPT)
第一章 人口與地理環境
第一節 人口分布
Population and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
Population Distribution
新課導入
New course import
爪哇島位于蘇門答臘島與巴厘島之間,是印度尼西亞人口最集中、經濟最發達的地區。爪哇島的陸地面積為12.69萬平方千米,僅占印度尼西亞陸地總面積的6.66%,但人口卻占全國總人口的一半以上。爪哇島地處歐亞板塊與印度洋板塊的交界地帶,火山活動較多,島上廣泛分布著肥沃的火山灰土。
圖 1-1 印度尼西亞人口分布
1.分析爪哇島人口密度特別大的原因。
2.議一議,影響人口分布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核心素養
Core literacy
學生需要理解人口分布與自然環境之間的關系,認識到人口分布的不均衡性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自然環境條件決定的。通過學習,學生能夠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觀念,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
人地協調觀
學生需要掌握世界和我國人口分布的特點及形成原因,了解不同區域的人口密度和人口分布格局。通過學習,學生能夠增強對區域地理的認知能力,提高分析理解地理規律、了解地理信息的能力。
區域認知
學生需要綜合運用人口學、地理學、經濟學等多學科知識,分析人口分布的影響因素和變化趨勢。通過學習,學生能夠培養跨學科的綜合思維能力,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綜合思維
學生可以通過實地考察、調查統計等方式,收集和處理關于人口分布的數據和信息,了解不同地區的人口分布特點和形成原因。通過學習,學生能夠增強地理實踐能力,提高發現問題、探索問題的興趣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地理實踐力
課標要求:運用資料,描述人口分布的特點及其影響因素。
要點導學
Essentials Tutorial
重點
世界人口分布特點
影響人口分布的因素
我國人口分布特點
難點
結合某區域地理環境特征分析影響人口分布的因素
方法
人口分布特點的描述
人口密度示意圖的判讀
CONTENTS/目錄
世界人口分布
影響人口分布的因素
Distribution of the world's population
世界人口分布
01
PART
人口分布概念
Population distribution concept
人口分布是指一定時期人口在一定地區范圍的空間分布狀況,通常以人口密度來衡量。
人口密度:指一定時期一定單位面積土地上的平均人口數目,單位是人/平方千米。能反映一個地區人口疏密狀況。
人口密度 (人/千米2)=某地人口數(人)/該地面積(平方千米)
特別注意:人口數量多的地區人口密度不一定大。如俄羅斯、美國。
世界人口分布特點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world's population
圖 1-2 世界人口分布
總體分布
特點
世界人口分布極不平衡,有的地區人口稠密,有的地區則人口稀少。
具體表現
在占地球陸地面積10%的土地上,大約居住著世界90%的人口。
世界人口分布特點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world's population
圖 1-2 世界人口分布
按大洲分布
特點
世界人口在各大洲的分狀況差異很大
具體表現
亞洲陸地面積不足地球陸面積的30%,但人口卻占世界總人口的60%左右。南極洲目前尚無定居居民。
世界人口分布特點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world's population
圖 1-2 世界人口分布
按國家分布
特點
世界各國的人口分布及不平衡
具體表現
2016年,人口超過1億的國家有13個,分別是中國、印度、美國、印度尼西亞、巴西、巴基斯坦、尼日利亞、孟加拉國、俄羅斯、墨西哥、日本、菲律賓和埃塞俄比亞,這些國家的人口總數達46.49億,約占世界總人口的62.47%
世界人口分布特點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world's population
圖 1-2 世界人口分布
按城鄉分布
特點
城鎮人口比例逐漸上升,分布密集;鄉村人口比例逐漸下降,分布相對稀疏
具體表現
2014年全球約有54%的人口居住在城鎮。北美洲是城鎮人口比例最高的大洲,非洲是城鎮人口比例最低的大洲。
世界人口分布特點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world's population
圖 1-2 世界人口分布
按緯度位置分布
特點
世界絕大部分人口分布在北半球中低緯度地帶
具體表現
世界人口近90%分布在北半球,且集中在10°N—50°N地帶,而南北緯60°以上的寒冷地帶以及赤道兩側的濕熱地帶人口稀疏
世界人口分布特點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world's population
圖 1-2 世界人口分布
按海陸位置分布
特點
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近海岸地帶
具體表現
海岸向內地200千米大的范圍內,集中了世界一半以上的人口,但是面積僅占地球陸地面積的30%
地區 歐洲 亞洲 非洲 北美洲 南美洲 大洋洲 世界
面積 48.7 26.9 19.4 38.5 26.8 44.2 30.1
人口 54.9 47.3 45.1 51.3 62.8 94.3 50.3
世界各大洲距海岸200千米范圍內面積、人口占各洲的比例
世界人口分布特點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world's population
圖 1-2 世界人口分布
按海拔分布
特點
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低海拔地區
具體表現
海拔500米以下的低地和平原地區,集中了世界80%以上的人口,但其面積僅占地球陸地面積的57%
世界人口稠密區
The most populated area of the world
圖 1-2 世界人口分布
北美東部
原因:工業、金融、貿易繁榮,經濟發達
地區:加拿大東南部和美國東部,尤其是五大湖沿岸
世界人口稠密區
The most populated area of the world
圖 1-2 世界人口分布
東亞
原因:自然條件優越,開發歷史悠久,農業發達
地區:我國東部、朝鮮半島和日本中南部等地
世界人口稠密區
The most populated area of the world
圖 1-2 世界人口分布
南亞
原因:自然條件優越,開發歷史悠久,農業發達
地區: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國、斯里蘭卡等國
世界人口稠密區
The most populated area of the world
圖 1-2 世界人口分布
東南亞
原因:自然條件優越,開發歷史悠久,農業發達
地區:印度尼西亞、菲律賓等國
世界人口稠密區
The most populated area of the world
圖 1-2 世界人口分布
西歐
原因:資本主義經濟發展最早,商業貿易活動頻繁,工業發達
地區:英國、法國、德國、荷蘭等國
世界人口稀疏區
The sparsely populated areas of the world
圖 1-2 世界人口分布
高緯度地區
原因:氣候寒冷,自然環境惡劣,不適宜大量人口長期居住
地區:南極洲、北冰洋沿岸寒冷地帶
世界人口稀疏區
The sparsely populated areas of the world
圖 1-2 世界人口分布
高山寒冷區
原因:地形崎嶇,氣候寒冷,自然環境惡劣,不適宜大量人口長期居住
地區:北美洲和亞洲的高山地帶
世界人口稀疏區
The sparsely populated areas of the world
圖 1-2 世界人口分布
中低緯干旱沙漠區
原因:氣候干熱、水資源缺乏,自然環境惡劣,不適宜大量人口長期居住
地區:撒哈拉沙漠、中亞和澳大利亞的沙漠地帶
世界人口稀疏區
The sparsely populated areas of the world
圖 1-2 世界人口分布
低緯氣候濕熱區
原因:氣候濕熱,自然環境惡劣,不適宜大量人口長期居住
地區:亞馬孫河流域、剛果河流域
活動
The activity
圖 1-2 世界人口分布
1.世界人口分布表現出明顯的趨向性。例如:從海岸向內地200千米的范圍內,集中了世界一半以上的人口,但其面積僅占地球陸地面積的30%;海拔500米以下的低地和平原地區,集中了世界80%以上的人口,但其面積僅占地球陸地面積的57%。讀圖1-2,完成相關任務。
問題:(1)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什么緯度范圍?南半球相同緯度范圍為何人口較少?
答案:
世界絕大部分人口分布在北半球中低緯度地帶
南半球相同緯度范圍內,陸地面積較小(或海洋面積廣大),人口分布較少。
活動
The activity
問題:(2)推測除南極洲外,距海岸線 200 千米范圍內的人口占全洲總人口的比例最
低的大洲是哪一個?說出你的理由。
答案:
非洲
非洲海岸線平直,少優良港灣,距離海岸線200干米范圍內面積占非洲總面積小,且非洲大部分地區地處熱帶,內陸高原地區較為涼爽,適宜居住。
圖 1-2 世界人口分布
1.世界人口分布表現出明顯的趨向性。例如:從海岸向內地200千米的范圍內,集中了世界一半以上的人口,但其面積僅占地球陸地面積的30%;海拔500米以下的低地和平原地區,集中了世界80%以上的人口,但其面積僅占地球陸地面積的57%。讀圖1-2,完成相關任務。
活動
The activity
問題:(3)根據以上分析,試歸納世界人口分布的一般規律。
答案:
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北半球中低緯度的近海平原地區。在熱帶地區,人口多分布在氣候相對涼爽的高原地帶。
圖 1-2 世界人口分布
1.世界人口分布表現出明顯的趨向性。例如:從海岸向內地200千米的范圍內,集中了世界一半以上的人口,但其面積僅占地球陸地面積的30%;海拔500米以下的低地和平原地區,集中了世界80%以上的人口,但其面積僅占地球陸地面積的57%。讀圖1-2,完成相關任務。
活動
The activity
問題:(1)在圖中邊框的刻度處標注經度和緯度。
圖 1-4 人類大陸示意
2.20 世紀中期,美國地理學家邦奇(W. Bunge)等用人類大陸圖(如圖 1-4 所示)揭示世界人口分布情況。在地圖上隱去陸地和海洋,僅畫出人口密集的地區,其中面積較大的人口密集區稱人類大陸。讀圖 1-2、圖 1-4,完成相關任務。

60°E
120°E
180°
120°W
60°W
60°N
30°N

30°S
60°S
活動
The activity
問題:(2)在圖 1-4 中,我們可以看出世界上共存在幾個人類大陸?說一說,這些人
類大陸分別是哪些地區
答案:
4個;東亞和東南亞、南亞、歐洲、北美洲東部。
圖 1-4 人類大陸示意
2.20 世紀中期,美國地理學家邦奇(W. Bunge)等用人類大陸圖(如圖 1-4 所示)揭示世界人口分布情況。在地圖上隱去陸地和海洋,僅畫出人口密集的地區,其中面積較大的人口密集區稱人類大陸。讀圖 1-2、圖 1-4,完成相關任務。
活動
The activity
問題:(3)邦奇用人類大陸圖揭示世界人口分布情況,對你有哪些啟示?說出來,與
同學分享。
答案:
啟示:①人類大陸的面積占世界陸地面積的比重很小,但卻集中了世界絕大部分的人口,世界上的人口分布是不平衡的。②可以用簡化的圖來表示復雜的地理現象,去除干擾因素,只留下最重要的內容,直觀形象。
圖 1-4 人類大陸示意
2.20 世紀中期,美國地理學家邦奇(W. Bunge)等用人類大陸圖(如圖 1-4 所示)揭示世界人口分布情況。在地圖上隱去陸地和海洋,僅畫出人口密集的地區,其中面積較大的人口密集區稱人類大陸。讀圖 1-2、圖 1-4,完成相關任務。
Factors influencing population distribution
影響人口分布的因素
02
PART
影響人口分布的因素
Factors influencing population distribution
人文因素
自然因素
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人類逐漸適應自然并改造自然。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和科學技術水平的提高,人類的生產生活空間不斷拓展。當今世界的人口分布狀況,就是自然和人文兩方面多種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
自然因素
Natural factors
氣候、地形、水文、土壤、植被等自然地理條件,不但為人類的生產生活提供了必需的基礎,而且為人類的發展提供了各種潛在的可能性。
氣候
地形
土壤
水文
資源
問題探究
Problem Exploration
【問題】①②③④處人口稀疏的原因是什么?
干旱的沙漠、戈壁地區,由于降水量極少,生存環境惡劣,往往成為無人區或人口稀少區。
過于濕熱的雨林地區也不適宜人類居住。
高緯度地帶,嚴寒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人類的生活和生產,人口稀少。
高山寒冷地區,地形崎嶇,氣候寒冷,自然環境惡劣,不適宜人類居住。
閱讀
Reading
從氣候條件看,人口主要分布在溫帶和亞熱帶的濕潤、半濕潤地區。這是因為溫帶和亞熱帶地區既不像熱帶地區那么酷熱,也不似寒帶地區那么嚴寒,鮮明的季節更迭為人類開展多種生產活動提供了條件,使之成為適宜居住的地帶。
從地形條件看,人口主要分布在平原和丘陵地區,山區人口較為稀少。這是因為平原和丘陵地區地勢起伏不大、交通便利,對經濟發展比較有利,適宜人類的生存繁衍;而山地和高原海拔較高、地形復雜、氣候寒冷、土層瘠薄、交通困難,盡管山區在自然資源賦存方面可能占有優勢,但總體來說,這些地區的居住條件不如平原和丘陵地區。
水資源對人口分布的影響很大。一般來說,沿河、沿湖地區人口稠密。越是干燥的地區,水對人口分布的影響就越大。例如,干旱地區的綠洲人口集中,農牧業較發達,而綠洲之外,則人煙稀少。
土壤對人口分布的影響,更多的是通過農業發展間接地起作用。不同的土壤由于自然肥力和耕作性能不同,開發利用程度也不同,因而影響人口分布。
礦產資源的開發吸引人口聚集。例如,大型油田的開發,使原本荒無人煙的地方崛起新的城市。
自然地理條件與人口分布
氣候對人口分布的影響
The influence of climatic factors on population distribution
世界氣候分布圖
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氣候較為適宜的中、低緯度地區(暖濕地區)。
地形因素對人口分布的影響
The influence of topographical factors on population distribution
人口分布多趨向于地勢低平的地區
北美東部
人口稠密區
歐洲西部
人口稠密區
東亞人口稠密區
南亞人口稠密區
0
10
20
30
40
50
60
200
500
1000
1500
2000
1.2
2.3
4.4
11.6
24.0
56.5
人口比例/%
海拔/m
世界不同海拔人口分布
地形因素對人口分布的影響
The influence of topographical factors on population distribution
人口分布多趨向于地勢低平地區平原地區地形平坦,交通便利,易于開發,是人類的主要聚居地。
我國的華北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印度的恒河平原,都是人口密集的地區。
華北平原
恒河平原
水文因素對人口分布的影響
The influence of hydrological factors on population distribution
古中國—黃河流域
古印度—恒河流域
古巴比倫—兩河流域
古埃及—尼羅河流域
水文因素對人口分布的影響
The influence of hydrological factors on population distribution
思考1 一般來說,河流、湖泊沿岸人口比較密集,為什么
河流湖泊沿岸供水方便、具有交通、水產養殖的優勢,利于生產和生活,人口較為密集。
思考2 塔里木盆地的綠洲和城鎮分布有什么特點?原因?
分布特點:山麓地帶;盆地邊緣;沿河分布
原因:(灌溉)水源較為充足
土壤因素對人口分布的影響
The influence of soil factors on population distribution
通過農業發展間接的對人口分布起作用。不同的土壤由于自然肥力和耕作性能不同,開發利用程度也不同,因而影響人口分布。
不同的土壤,由于自然肥力和耕作性能不同,開發利用程度也不同,因而影響到人口分布。如:我國東北地區,肥沃的黑土分布區,農業較發達,人口密度也較高。
東北黑土地 “ 中國糧倉”
資源因素對人口分布的影響
The influence of resource factors on population distribution
例如18世紀工業革命時期,某些地區礦產資源的開發成為影響人口分布的決定性因素。開發礦產資源吸引人口聚集。例如,大型油田的開發,使原本荒無人煙的地方崛起新的城市。(大慶、克拉瑪依、攀枝花、鶴崗等)
①以煤炭為基礎的—英國的伯明翰、曼徹斯特,美國的匹茲堡,我國大同、鶴崗、撫順、開灤等。
②以石油為基礎的—英國的阿伯丁,我國的大慶、玉門、東營、克拉瑪依等。
③以鐵礦為基礎的—鞍山、包頭、攀枝花等。
④以金礦開采為基礎的—山東招遠、約翰內斯堡等(南非)。
⑤以木材加工為基礎的—伊春等。
⑥以旅游資源為基礎的—黃山、張家界等。
探究
Inquiry
爪哇島位于蘇門答臘島與巴厘島之間,是印度尼西亞人口最集中、經濟最發達的地區。爪哇島的陸地面積為12.69萬平方千米,僅占印度尼西亞陸地總面積的6.66%,但人口卻占全國總人口的一半以上。爪哇島地處歐亞板塊與印度洋板塊的交界地帶,火山活動較多,島上廣泛分布著肥沃的火山灰土。
圖 1-1 印度尼西亞人口分布
1.分析爪哇島人口密度特別大的原因。
【答案】爪哇島陸地面積只有12.69萬平方干米,僅占印度尼西亞陸地總面積的6.66%,但印尼2億多人口卻有一半以上(1.4億多人)分布在該島。主要原因是自然條件優越:緯度低,屬于熱帶雨林氣候,全年高溫多雨;島上火山活動多,廣泛分布著肥沃的火山灰;島上河流較多,灌溉水源充足,有利于農作物的生長;島上動植物資源豐富,食物來源充足。從人文因素看,該島位于印尼的主要島嶼之間,位置優越,港口多,交通便利;島上城市眾多,經濟發達,產業活動活躍。所以該島人口密度特別大。
探究
Inquiry
爪哇島位于蘇門答臘島與巴厘島之間,是印度尼西亞人口最集中、經濟最發達的地區。爪哇島的陸地面積為12.69萬平方千米,僅占印度尼西亞陸地總面積的6.66%,但人口卻占全國總人口的一半以上。爪哇島地處歐亞板塊與印度洋板塊的交界地帶,火山活動較多,島上廣泛分布著肥沃的火山灰土。
圖 1-1 印度尼西亞人口分布
2.議一議,影響人口分布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答案 】影響人口分布的因素主要有自然因素與人文因素兩個大的方面,自然因素主要包括:地形、氣候、水文、土壤、植被等;人文因素主要包括:經濟(工業、農業、交通、商貿)、社會、歷史、文化、科技和政治等。
人類對自然環境的適應性
Human adaptation to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自然地理環境必須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人類的生活要求和發展需要,否則就不適宜人類長期生存。不過,人類可以通過適度改變生活習性,如縫衣绱鞋、建造房屋等方式,來提高對自然地理環境的適應性,改善和擴大自身的生存空間。
自然地理環境
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人類的生活要求和發展需要
適宜人類長期生存
不適宜人類長期生存
人類可以適度改變生活習性
提高對自然地理環境的適應性
不能滿足人類的生活要求和發展需要
改善和擴大自身的生存空間
人類對自然環境的適應性
Human adaptation to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梯田是在坡地上沿等高線筑埂、平地,修成臺階狀的農田。將坡地改成梯田,能夠改善農業生產條件,有效減少水土流失。
活動
Activity
1.想一想,下列人口稀少區域主要受什么因素影響?(在表格中畫圈)
人口稀少區域 地形 水文 土壤 植被 氣候
亞馬孫平原
青藏高原
撒哈拉沙漠
格陵蘭島
活動
Activity
2.閱讀下列材料,完成相關任務。
在云南的熱帶及其邊緣地區,人口垂直分布狀況與國內其他地區有所差異。例如:南定河的河谷平原,盡管地勢低平,但過熱過濕,排水不暢,加上草木繁茂,瘧疾對人體健康構成很大威脅,因此人口分布較少;元江中游河谷平原地處雨影區,氣候燥熱,人口也不多。相反,在當地海拔適中的山地和高原,氣溫和降水適中,排水通暢,瘧蚊危害明顯減輕,人口分布較為稠密。
(2)在熱帶地區,人口稠密的地方通常不在平原地區,而在山區和高原。讀圖1-2,對照世界地形分布圖,找出能夠說明這一地理現象的實例。
答案:巴西人口集中分布在巴西高原而亞馬孫平原人口較少;墨西哥人口大部分位于墨西哥高原南部地區。
圖 1-2 世界人口分布
人文因素
Human factors
經濟、社會、歷史、文化和科技等人文因素,也深刻影響人口的分布。
經濟因素
社會因素
文化因素
歷史因素
科技因素
人口分布與經濟活動密不可分。
決定性因素
從事生產、服務活動的人口
一定規模的生產、服務活動
產業活動
人口集聚
吸引
導致
吸引
形成
經濟因素對人口分布的影響
The impact of economic factors on population distribution
經濟因素對人口分布的影響
The impact of economic factors on population distribution
人口分布受經濟活動類型、規模的制約。
決定性因素
社會階段 經濟活動 人口分布
采集——狩獵社會 以采集和狩獵為主 人口分布因對土地的高度依存,表現出相對分散而均衡的特點
農業社會 以個體農業生產為主
農業社會以后 社會經濟快速發展,尤其是工業、交通、商業不斷發展 人口逐漸向城鎮集中,人口分布格局呈現點、軸集中態勢
國際貿易發展 沿海港口城市成長,海岸帶人口稠密
閱讀
Reading
科技進步與人口分布
科技進步可以改變人口分布狀況。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自然地理環境對于人口的制約程度漸趨弱化,許多新區得以開發,新的城鎮有如雨后春筍競相成長。
過去,經濟發展是拉動人口增長的重要因素。但在后工業化時代,生產增長更多地依靠科技進步。例如:機器人的廣泛使用,降低了對廉價勞動力的依賴;交通運輸條件的不斷改善,使人口更多地向消費地、交通運輸樞紐和科技創新中心聚集。
突飛猛進的科學技術,大幅度提高了農業生產水平,越來越多的勞動力從繁重的農業生產中解放出來。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大量農村剩余勞動力進城打工,從第一產業向第二、三產業轉移,從鄉村向城市匯集,人口空間分布表現為從分散到集聚。
太湖科學城
科技因素對人口分布的影響
The influence of technological factors on population distribution
科技發展狀況 對人口分布的影響
后工業化時代 機器人的廣泛使用 降低了對低廉勞動力的依賴
交通運輸條件的不斷改善 人口更多地向消費低、交通運輸樞紐和科技創新中心集聚
我國改革開放以來 突飛猛進的科學技術,大幅度提高了農業生產水平 越來越多的勞動力從繁重的農業生產中解放出來,量農村剩余勞動力進城打工,從第一產業向第二、三產業轉移,從鄉村向城市匯集,人口空間分布表現為從分散到集聚
科技因素對人口分布的影響
The influence of technological factors on population distribution
中國的中關村、美國的硅谷、日本的科技城筑波、德國的慕尼黑、印度的班加羅爾等。
筑波
硅谷
交通因素對人口分布的影響
The influence of traffic factors on population distribution
鄰近多條鐵路,尤其是鐵路交匯處,有利于形成鐵路樞紐城市。
石家莊、株洲、懷化、寶雞
宜賓、重慶、武漢
干支流交匯的港口城市
揚州、濟寧
京杭運河沿線的港口城市
交通便捷的地區人口稠密。
交通便捷,利于人流、貨流的集散。交通對區域經濟的發展起重要作用。
政策因素對人口分布的影響
The impact of policy factors on population distribution
一些政策影響人口的流動或增長,進而影響人口分布。
第二次世界大戰后,日本先后制定了多次全國綜合開發規劃,有計劃地開發落后地區和疏散過密的城市人口及產業,改變了人口的空間分布。
軍事因素對人口分布的影響
The influence of military factors on population distribution
戰爭等軍事活動威脅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致使人們向安全地區遷移,進而影響地區人口人分布。
兩次世界大戰使世界政治地圖發生明顯變化,人口業隨之大規模移動,改變了人口的空間分布。
歷史因素對人口分布的影響
The influence of historical factors on population distribution
開發歷史悠久的地區人口稠密。
東亞、南亞開發歷史悠久,人口經過長期持續增長,較為稠密。
文化因素對人口分布的影響
The influence of cultural factors on population distribution
紐約唐人街是紐約的一片區域,位于紐約市曼哈頓南端下城。居民以華人華僑為主。
宗教:印巴分治后,大量的穆斯林教徒遷往巴基斯坦,而大量印度教徒則遷往印度,導致人口分布發生變化。
宗教城市:麥加和麥地那、梵蒂岡、耶路撒冷、拉薩等
婚育習俗等影人口增長,進而影響人口分布
活動
Activity
1.1935年,我國地理學家胡煥庸先生發表了《中國人口之分布》的論文。在該文中,他提出了劃分我國人口密度的對比線——璦琿—騰沖線,從黑龍江璦琿(今黑河市)到云南騰沖,今稱黑河—騰沖線。讀圖1-6,完成相關任務。
圖 1-6 我國人口分布
(1)找出黑河—騰沖線西北一側人口較為稠密的區域,歸納它們的地理分布特點,分析其人口較為稠密的原因。
答案:該線西北一側人口較為稠密的區域:河西走廊、河套平原、寧夏平原、新疆山麓綠洲地區、雅魯藏布江河谷地地帶等。
地理分布特點:分布不均,多呈點狀或帶狀分布。
人口較為稠密的原因:西北地區氣候干旱,水源豐富的綠洲地區適合發展農業,人口較為稠密;青藏高原海拔高、氣溫低,水熱相對豐富的河谷地帶適合發展農業,人口較稠密。
活動
Activity
1.1935年,我國地理學家胡煥庸先生發表了《中國人口之分布》的論文。在該文中,他提出了劃分我國人口密度的對比線——璦琿—騰沖線,從黑龍江璦琿(今黑河市)到云南騰沖,今稱黑河—騰沖線。讀圖1-6,完成相關任務。
圖 1-6 我國人口分布
(2)分析黑河—騰沖線的地理意義,討論該線與我國自然地理環境有哪些內在聯系。
答案:黑河——騰沖線的地理意義:該線直觀反映出我國人口分布的格局,東南側人口稠密,西北側人口稀疏;該線為地理研究和國家決策的重要參考依據。
以自然地理環境的內在聯系:黑河—騰沖線大致與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線重合,與我國半濕潤區和半干旱區的分界線基本重合。該線東南側一般受夏季風影響顯著,降水充沛,地形以平原、丘陵為主;該線西北側一般受夏季風影響小,降水較少,地形以高原、山地為主。該線兩側自然地理環境差異顯著。
活動
Activity
1.1935年,我國地理學家胡煥庸先生發表了《中國人口之分布》的論文。在該文中,他提出了劃分我國人口密度的對比線——璦琿—騰沖線,從黑龍江璦琿(今黑河市)到云南騰沖,今稱黑河—騰沖線。讀圖1-6,完成相關任務。
圖 1-6 我國人口分布
(3)近一個世紀以來,雖然我國人口分布有了一定程度的變化,但胡煥庸先生提出的人口地理界線依然是我國人口分布差異的基線。議一議,在未來一段時間,我國人口地理界線是否會向西北方向移動?為什么?
答案:觀點一:不會。理由:該線西北一側自然環境惡劣,生態環境脆弱,適合人類聚居的區域不多。
觀點二:會。理由:隨著國家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西部交通條件不斷改善,區域經濟發展水平不斷提高,能承載的人口增多,人口地理界線可能會向西北方向移動。
活動
Activity
2.歷史、政治、社會、文化等因素對人口分布均有著重要影響。例如,我國深圳在設立經濟特區后,人口快速增長,這是政治經濟因素(國家發展戰略)對人口分布的影響。查找相關資料,舉例說明其他因素對人口分布的影響。
答案:①歷史因素:東亞、南亞地區人口稠密,與開發歷史悠久、人類在此聚居早有關。
②政治因素:巴西把首都從沿海地區的里約熱內盧遷到了內陸的巴西利亞,使其人口分布狀況發生了變化。
③文化因素:紐約的唐人街華人聚集。
活動
Activity
3.塔里木盆地處在古代“絲綢之路”上,曾興起過樓蘭、尼雅等繁華城鎮,但近代均被沙漠掩埋。尼雅遺址地處“絲綢之路”南道的交通要沖,是古代東西方文化交匯之地,現存各類遺址多達數百處。特殊的地理環境,使尼雅遺址保存狀況良好,出土了大量的絲綢、毛織物、木器、陶器等珍貴文物。試從影響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方面,討論造成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
答案:早期尼雅地區水源豐富,自然條件較好,適合進行農業生產;地處古代“絲綢之路”南道的交通要沖,使古代東西方文化交匯之地,交通便利,商貿繁榮。隨著人口增多,用水量劇增,河流斷流,生態環境惡化,流沙侵入,人口被迫外遷,尼雅古城成為廢墟,綠洲、良田成了荒漠。
圖 1-7 尼雅遺址
知識拓展
Knowledge development
我國人口分布
1.我國人口分布總體特點:人口分布不均衡
沿海、沿江、沿湖的平原地區人口密集
內陸干旱的高山、高原地區人口稀少
自然差異
東南部地區人口密集
東南部地區人口密集
東西差異
經濟發達、交通便利的地區人口密集
經濟發展滯后、交通閉塞的地區人口稀少
經濟差異
漢族聚居區人口密度
少數民族聚居區人口稀少
民族差異
知識拓展
Knowledge development
我國人口分布
2.人口地理界線——黑河—騰沖線
在我國人口分布圖上,可以自黑龍江黑河至云南騰沖繪出一條直線,這條線是我國重要的人口地理分界線,也被稱為“胡煥庸線”。此線將我國大致劃分為西北和東南兩部分。
西北部
東南部
面積
64%
36%
4%
96%
人口
特點
稀少
稠密
黑河
騰沖
西北地區:
氣候干旱,大部分地區人口稀少,但水源豐富的綠洲地帶人口較為稠密
東北地區:
開發歷史較短,冬季寒冷,總體上人口較為稀少,但肥沃的黑土分布區農業發達,人口較為稠密
魯豫蘇地區:
開發歷史較長,地處溫帶、亞熱帶地區,多平原,人口密度大
青藏地區:
氣候具有高寒特征,整體上人口稀少,但地勢相對較低的河谷地帶人口較為稠密
氣候干旱,降水少;位于我國地勢第一、第二級階梯,地形復雜,生態環境脆弱;多高原、山地、荒漠,耕地少;經濟欠發達,交通不便,城鎮少
氣候較濕潤,物產豐富;位于我國地勢第二、第三級階梯,生態環境良好,發展歷史悠久;耕地多,糧食產量高;經濟較發達,交通便利,城鎮多
Lesson summary
小結
課堂
能力提升:
運用資料,描述不同尺度區域人口分布的特點,分析其影響因素。
Classroom exercises
小練
課堂
下圖為世界人口分布示意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1.圖中①②③④四地是世界人口稠密區,有關其分布共性的描述是( )
A.處于中、高緯度 B.多為山地、丘陵
C.經濟高度發達 D.多為沿海地區
解析:據圖可知,②大部分位于低緯,排除A;四地主要分布在沿海平原地區,排除B;③④地區為發達國家,經濟發達,①②兩地為發展中國家,排除C;四地都位于沿海地區,D正確。故選D。
D
下圖為世界人口分布示意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2.圖中⑤⑥⑦⑧四地人口稀少,其成因組合正確的是( )
A.⑤—高冷 B.⑥—濕熱
C.⑦—冷濕 D.⑧—干熱
解析:⑤位于北非,熱帶沙漠氣候區,氣候干熱,A錯誤;⑥位于亞馬孫熱帶雨林地區,氣候濕熱,B正確;⑦位于南極洲,氣候冷干,C錯誤;⑧位于青藏高原,氣候寒冷,D錯誤。故選B。
B
“胡煥庸線”是我國人口分布的一條重要地理分界線。圖為中國地勢三級階梯及人口地理分界線圖。讀圖,完成下面小題。
3.關于我國人口分布的特點表述正確的是( )
A. 高海拔地區人口多 B. 東部沿海人口多
C. 高緯度地區人口多 D. 西部內陸人口多
解析:我國人口主要分布在中低緯度地勢較低的平原和東南沿海地區,高緯度和高海拔地區人口少,西部內陸氣候干旱,人口少。故選B。
B
“胡煥庸線”是我國人口分布的一條重要地理分界線。圖為中國地勢三級階梯及人口地理分界線圖。讀圖,完成下面小題。
4.影響我國人口分布不均衡最基本的自然因素是( )
A. 地形和氣候 B. 土壤和礦產
C. 政策和交通 D. 家庭和婚姻
解析:“胡煥庸線”東南側氣候溫暖濕潤,地形相對平坦,更適合定居,人口稠密,其西北側氣候干早,多高原高山,不適合定居,人口少,所以影響我國人口分布不均衡最基本的自然因素是地形和氣候,A正確。土壤、礦產等不是主要影響因素,B錯。政策、交通、家庭和婚姻等不屬于自然因素,CD錯。故選A。
A
泰國位于東南亞中南半島南部,是東南亞地區的大國。總體地勢北高南低。下圖為泰國人口分布簡圖,讀圖完成下面小題。
5.影響泰國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氣候 B.地形
C.宗教 D.水源
解析:曼谷位于湄南河三角洲,地形平坦,有利于各種人類活動開展,人口稠密;而北部地勢高,起伏大,人口相對于湄南河三角洲來說較為稀少,因此影響該國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是地形,B正確;泰國大部分地區為熱帶季風氣候,該國范圍內氣候差異相對較小,A錯誤;雖然該國人口密集區多臨河分布,但是由于該國為熱帶季風氣候,年降水總量較大,故水源不是影響其人口分布的最主要因素,D錯誤;泰國佛教信徒較多,但根據材料不能得出宗教影響該國人口分布,C錯誤。故選B。
B
泰國位于東南亞中南半島南部,是東南亞地區的大國。總體地勢北高南低。下圖為泰國人口分布簡圖,讀圖完成下面小題。
6.和曼谷相比,清邁人口分布的優勢條件是( )
A.地勢較高,氣候涼爽 B.經濟發達,交通便利
C.土層深厚,土壤肥沃 D.歷史悠久,高度文明
解析:曼谷位于湄南河三角洲,地勢低平,土層深厚,土壤肥沃,且經濟發達,交通便利,不是清邁的優勢,BC錯誤;而從圖中可以看出,清邁位于河流上游,多山地分布,地勢較高,氣候較為涼爽,A正確。兩城市都是該國的重要城市,歷史都較為悠久,D錯誤。故選A。
A
感謝觀看
THANKS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赤城县| 霍州市| 灵山县| 邓州市| 津市市| 平陆县| 右玉县| 江安县| 禹城市| 阿瓦提县| 巴塘县| 清徐县| 洱源县| 稷山县| 会理县| 临城县| 姜堰市| 平顶山市| 从江县| 六枝特区| 海兴县| 东丽区| 吴忠市| 八宿县| 昭通市| 兰坪| 开阳县| 上栗县| 阿坝| 九江县| 元谋县| 庄河市| 象州县| 巴楚县| 山阴县| 大洼县| 乌拉特后旗| 拉萨市| 卓尼县| 兴安县| 福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