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從江縣下江中學2024-2025學年度第一學期12月質量監測七年級歷史試卷(時間:60分鐘 滿分:100分)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12小題,每小題3分,共36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項符合題目要求,錯選、多選或未選均不得分)1.夏啟實施王位世襲制,這一變革雖然在當時引起了權力的爭斗,但是卻在無形間推動了社會的發展,標志著我國王朝的產生,開始了奴隸社會“家天下”的時代。據此可知,世襲制的出現( )A.造成社會公平喪失 B.順應歷史的發展C.開創地方行政模式 D.推動文明的出現2.歷史史實是指對歷史人物或事件的客觀敘述。歷史解釋是對史實的分析或評判,下列各項中屬于歷史解釋的是( )A.約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B.公元前771年,西周王朝被犬戎族所滅C.春秋時期的社會處于動蕩和變化的狀態,西周的各種制度逐漸遭到破壞,后人稱之為“禮崩樂壞”D.戰國后期,蜀郡郡守李冰主持,在成都附近的岷山上修建了都江堰3.“秦始皇分天下以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監……一法度衡石丈尺,車同軌,書同文。”材料中這些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A.促進文化發展 B.增強軍事力量 C.擴大選才范圍 D.鞏固國家統一4.陳勝、吳廣在中國封建社會里首舉義旗,領導了我國歷史上第一次農民大起義,其“奮臂為天下倡始”的首義精神,“削木為兵,揭竿為旗”的斗爭氣魄,鼓舞著后來千千萬萬農民反抗封建統治的斗爭。據此可知,這一農民戰爭( )A.啟迪了后世反封建的抗爭精神B.使農民起義成為社會發展主流C.直接推翻了秦王朝的黑暗統治D.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反抗斗爭5.《史記·貨殖列傳》記載,西漢時期,從事農牧業、采礦業、手工業和商業的人,通過自己的努力和智慧而致富,“大者傾郡,中者傾縣,下者傾鄉里者,不可勝數”。材料所述情況反映了當時( )A.政府特別重視工商業B.大一統國家得到鞏固C.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D.絲綢之路的繁榮興盛6.某班學生以“王朝興衰的奧秘”為主題開展項目式學習,同學們搜集了“夏桀以人為騎盡作樂”“秦二世統治殘暴虐黎民”“漢文帝以德化民創盛世”等歷史史實。通過對比分析得出結論:王朝興衰的關鍵是( )A.疆域是否遼闊 B.是否以民為本C.制度是否完善 D.是否崇尚節儉7.公元前113年,漢武帝禁止地方郡國鑄錢,把鑄幣大權收歸中央,由上林三官專門負責鑄錢事宜,鑄造新的五銖錢,各地私鑄的錢幣全部銷毀。漢武帝這樣做的目的是( )A.平抑市場物價 B.加強中央集權C.促進商業發展 D.削弱宰相權力8.他重建了漢朝,以“柔道”治國,簡政安民,釋放奴婢,整頓吏治,節省開支,并廣設學校,致力文教。后世稱“他”的統治時期為( )A.文景之治 B.漢武盛世 C.光武中興 D.百家爭鳴9.司馬遷說:“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用之所趨異也。”(人固然都有一死,但有的人死得比泰山還重,有的人卻比鴻毛還輕,這是因為他們生存所追求的東西不同啊!)他在遭受酷刑后,努力追求的“東西”是( )A.仗義執言,策動大臣們上書為民請命B.報仇雪恨,策劃組織活動反對漢武帝C.飽讀詩書,游歷漢朝各地的名山大川D.發憤著述,秉筆撰寫不朽的歷史巨著10.“客家人”的祖先源自中原漢人,他們從黃河流域歷經幾次大遷徙,到達南方的廣東、福建等地。與我國古代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人口遷徙形成密切相關的是( )A.西晉統治者的政策B.八王之亂C.南方經濟超過北方D.北方自然環境惡劣11.東晉初年,祖逖率軍北伐,經四年苦戰,收復黃河以南的部分地區。正當他厲兵秣馬,準備進軍河北時,朝廷派戴淵為都督指揮祖逖,并扼制祖逖后路。材料描述的是,東晉初年( )A.朝廷決意收復中原B.朝廷阻撓將領北伐C.政權被文臣所控制D.政權落入武將手中12.東晉王羲之在我國書法發展中起了重要推動作用。王羲之在繼承前期各種書體優點的基礎上使行書和楷書擺脫了隸、篆的痕跡,變得更易于書寫。這說明,我國傳統文化中的書法藝術( )A.重視道德修養、追求理想人格B.在繼承中創新、在創新中繼承C.重視整體、強調集體D.歷史悠久、民族特色鮮明二、填空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空5分,共10分)13.夏朝前后經歷了400多年,到了統治后期,各種矛盾開始激化,國勢走向衰弱。末代君主 窮奢極欲,殘暴無道,導致民怨沸騰,夏朝的統治陷入全面危機。14.秦朝滅亡后,擁有重兵的項羽分封諸侯,自封為西楚霸王,封劉邦為漢王。雙方為爭奪 展開爭戰,史稱“楚漢之爭”。這場戰爭歷時四年,劉邦取得了最終勝利。公元前202年,劉邦建立漢朝,定都長安,史稱西漢。15.為了鞏固政權和穩定社會局勢,漢高祖吸取秦朝速亡的教訓,主張 ,采取休養生息政策。16.東漢中期以后, 的局面反復出現,導致政治腐朽不堪。為了擴大勢力,他們又竭力搜刮民財,導致民生困苦,社會混亂。17.220年, 逼漢獻帝退位,在洛陽稱帝,國號魏。221年,劉備在成都稱帝,國號漢,史稱蜀漢。222年,孫權稱吳王。 229年,孫權稱帝,吳國建立,定都建業。三國鼎立形成,改變了天下分崩的局面,實現了局部統一。三、綜合問答題(本大題共1小題,共12分)18.(10分)閱讀材料,并回答問題。材料一 約公元前1600年,湯建立商朝,他任用賢才,經濟得到發展,人民生活相對安定,這也促進了商代后期青銅鑄造業的輝煌。——卜憲群《中外歷史綱要》(1)根據材料一,指出商代取得文明成就的原因。(2分)材料二圖① 西周毛公鼎 出土于陜西省寶雞市的毛公鼎是西周晚期青銅器,因作器者毛公而得名,高53.8厘米,口徑47厘米,重34.700公斤。口飾重環紋一道,雙立耳,三蹄足。毛公鼎銘文長度接近五百字(有749字、499字、500字三說),是研究西周晚年政治史的重要史料圖② 司母戊鼎 出土于河南省安陽市的司母戊鼎是商代后期的青銅器,因其內部刻有“司母戊”而得名(有學者認為應稱為“后母戊鼎”)。該鼎高133厘米、口長110厘米、口寬79厘米;司母戊鼎鼎身四周鑄有精巧的盤龍紋和饕餮紋,增加了文物本身的威武凝重之感。足上鑄的蟬紋,線條清晰。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銅器,足以代表高度發達的商代青銅文化圖③ 四羊方尊 出土于湖南省寧鄉縣的四羊方尊是商代晚期青銅禮器。其每邊邊長為52.4厘米,高58.3厘米,重量34.5公斤,長頸,高圈足,頸部高聳。尊的中部是器的重心所在,肩部四角是4個卷角羊頭,羊頭與羊頸伸出于器外,羊身與羊腿附著于尊腹部及圈足上。位列十大傳世國寶之一(2)史料是我們了解歷史的重要依據,主要包括:文獻史料、實物史料等多種類型,材料二中圖①②③所示文物均屬于哪一類型的史料?(2分)根據材料二,歸納司母戊鼎與四羊方尊鑄造工藝的共同點。(4分)(3)根據材料二并仿照圖①示例,從圖②或圖③中任選一個歷史文物制作一份簡介卡。(要求:制表,并從文物名稱、鑄造時間、造型特點、歷史地位四個方面進行介紹。)(4分)四、材料解析題(本大題共2小題,第19題20分,第20題22分,共21分)19.(20分)某學校七(1)班同學以“西漢的興盛”為主題開展實踐活動,請閱讀下列探究材料,回答問題。【補充內容,解讀史料】西漢前期社會經濟情況漢初狀況 漢興……民失作業,而大饑饉。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過半。——《漢書·食貨志》應對措施 漢高祖時期:“兵皆罷歸家”;釋奴為民;輕徭薄賦 漢文帝和漢景帝時期:以農為本;三十稅一;“以德化民”;勤儉治國治世局面 A(1)請將A處補充完整,(2分)并結合所學知識,說一說西漢初期社會處于什么樣的境況。(2分)并指出漢初統治者采取的政策。(2分)【運用大事年表,簡要概括】漢武帝年表(部分)時間 事件公元前141年 景帝崩,徹以太子即帝位。公元前140年 詔舉賢良方正直言極諫之士,策問古今治道。董仲舒對《天人三策》,推明儒學,罷黜百家。公元前127年 用主父偃言,頒《推恩令》。公元前119年 衛青、霍去病各將騎五萬、步兵數十萬分道出擊匈奴,北逐單于。公元前118年 罷三銖錢,鑄五銖錢。公元前110年 桑弘羊為治粟都尉領大農令,盡管天下鹽鐵。公元前106年 初置刺史部十三州,以《六條》察事。——摘編自羅義俊《漢武帝評傳》(2)請根據漢武帝年表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漢武帝鞏固大一統的措施。(溫馨提示:請同學們認真閱讀年表,從政治、經濟、思想、軍事角度進行概括,相信你可以完成。)(4分)【搜集人物圖片,撰寫介紹】蔡倫像 司馬遷像 霍去病像官職:尚方令 主要事跡:改進造紙術 地位:古代發明家 官職:太史令 主要事跡:撰寫《史記》 地位:古國古代偉大的史學家 官職:驃騎將軍 主要事跡:多次出擊匈奴,解除匈奴對漢朝的威脅 地位:中國古代杰出的軍事將領(3)兩漢時期涌現了諸多優秀的歷史人物,推動了中華民族的發展歷程。請仿照示例,為蔡倫或司馬遷寫一篇100—150字左右的人物介紹。(要求:題目自擬,史實準確,條理清晰,價值導向正確。)(溫馨提示:請同學們認真閱讀示例,從官職、地位、事跡、精神品質等角度介紹歷史人物,相信你可以完成仿寫。)(6分)【總結歸納,提升認識】(4)綜合上述材料,分析西漢國力興盛的原因。(4分)20.(22分)某班歷史老師圍繞“絲綢之路”設計了下列探究活動,請你完成相關任務。【任務一 了解絲路人物】“然張騫鑿空,諸后使往者皆稱博望侯,以為質于外國,外國由是信之。”(鑿空:古代稱對未知領域的探險。)“初騫行時百余人,十三歲,唯二人得還。”——《漢書·張騫傳》(1)上述材料中的張騫“鑿空”指哪一歷史事件?(2分)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張騫一行人的哪些精神值得我們學習?(2分)【任務二 探尋絲路地標】―→―→―→絲綢之路示意圖(2)結合所學知識,寫出圖中字母代表的絲綢之路經過地點的名稱。(4分)A: (填城市)B: (填國家或地區)【任務三 展示絲路交流】(3)根據示意圖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絲綢之路的影響。(8分)【任務四 傳承絲路精神】這一跨越時空的宏偉構想,承接古今,連接中外,賦予古老絲綢之路嶄新的時代內涵……因為,它既傳承以團結互信、平等互利、包容互鑒、合作共贏為核心的古絲綢之路精神,又順應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21世紀時代潮流,將“中國夢”與“世界夢”進行有機的銜接,具有深遠的戰略意義和全球性影響力。——摘編自陳鳳英《習近平“一帶一路”構想戰略意義深遠》(4)根據上述材料,指出古代“絲路精神”的內涵。(2分)并根據材料歸納今天中國建設“一帶一路”的現實意義。(4分)答案:1.(B)2.(C)3.(D)4.(A)5.(C)6.(B)7.(B)8.(C)9.(D)10.(B)11.(B)12.(B)13.夏桀。14.國家統治權。15.清靜無為。16.外戚、宦官交替專權17.曹丕。18.(1)原因:商湯勵精圖治;社會經濟發展,人民生活相對安定。(2分)(2)實物史料。(2分)共同點:兩者都是青銅禮器;都是商代青銅文化的代表性成就。(4分)(3)【圖①示例】文物名稱:毛公鼎 鑄造時間:西周晚期 造型特點:口飾重環紋一道,敞口,雙立耳,毛公鼎銘文長度接近五百字 歷史地位:研究西周晚年政治史的重要史料文物名稱:司母戊鼎 鑄造時間:商代后期 造型特點:整體大型厚重,鼎身四周鑄有精巧的盤龍紋和饕餮紋,足上鑄的蟬紋,線條清晰 歷史地位: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銅器。足以代表高度發達的商代青銅文化文物名稱:四羊方尊 鑄造時間:商代晚期 造型特點:長頸,高圈足,頸部高聳。尊的肩部四角是4個卷角羊頭,羊頭與羊頸伸出于器外,羊身與羊腿附著于尊腹部及圈足上。造型精美 歷史地位:位列十大傳世國寶之一19.(1)A:文景之治。(2分)境況:百姓流離失所,大片田地荒蕪,饑荒、戰亂導致人口銳減,民眾得不到溫飽,社會動蕩。(2分)政策:休養生息政策。(2分)(2)措施:政治上實行“推恩令”,建立刺史制度;經濟上把鑄幣權收歸中央,統一鑄造五銖錢,實行鹽鐵和酒的官營、專賣,又在全國范圍內統一調配物資,平抑物價;思想上“尊崇儒術”;軍事上北擊匈奴。(2分)(3)示例:西漢名將霍去病霍去病,西漢時期任驃騎將軍,是中國古代杰出的軍事將領。他武藝高強,英勇善戰,曾多次出擊匈奴,在公元前119年的漠北戰役中,與衛青率領精騎深入大漠,大勝而歸,解除了匈奴對漢朝的威脅,為漢武帝時期從軍事方面鞏固大一統的局面做出重大貢獻。其身上展現的愛國精神和奮發有為的氣勢,值得后人繼承學習。題目:造紙鼻祖蔡倫蔡倫,東漢宦官。由于他聰明伶俐,受到皇帝賞識,被委任主管皇室的手工作坊。他總結前人的經驗,經過反復試驗,制造出既輕便又經濟適用的紙。蔡倫造出的紙原料易找,價格便宜,易于推廣,此后成為人們廣泛使用的書寫材料,也便利了典籍的流傳。造紙術的發明,是中國對世界文明的偉大貢獻之一。我們要學習他潛心鉆研,勤于思索,勇敢探索的科學精神。題目:史學巨匠司馬遷司馬遷,西漢史學家。司馬遷從小勤奮好學,飽讀書籍,青年時游歷名山大川,實地考察風土人情,搜集歷史資料。他繼任太史令后,秉承父親的遺志,用10多年的時間創作了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原名《太史公書》),被公認為是中國史書的典范。該書記述了從傳說中的黃帝到漢武帝時的史事,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其身上展現的面對艱難挫折、身心摧殘毫不畏懼的精神,為了理想和正義,堅忍不拔的頑強意志,值得后人繼承學習。(6分,合理即可)(4)原因:統治者吸取秦亡教訓,減輕農民的徭役、兵役和賦稅負擔,注重發展農業生產,獎勵耕織;提倡節儉,以身作則,重視“以德化民”;從政治、經濟、思想、軍事等方面鞏固大一統;人才輩出等。(4分)20.(1)事件:張騫通西域;(2分)精神:不畏艱險、不屈不撓、勇于探索、報效祖國。(2分)(2)A:長安(填城市)B:歐洲(或大秦)(填國家或地區)(3)絲綢之路豐富了中原人民的生活;絲綢之路給西方帶去了先進的生產技術;絲綢之路是古代東西方往來的大動脈,促進了中國同其他國家和地區的貿易和文化交流。(答對兩點即可,8分)(4)絲路精神:團結互信、平等互利、包容互鑒、合作共贏。(2分)意義:順應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21世紀時代潮流;將“中國夢”與“世界夢”進行有機的銜接;具有深遠的戰略意義和全球性影響力。(答對兩點即可,4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答案.docx 貴州省黔東南州從江縣下江中學2024-2025學年度第一學期12月質量監測七年級歷史試卷.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