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四單元 長方體(二)長方體的體積第1課時【教學內容】教材第41頁及相關內容。【素養目標】1.結合具體情境和實踐活動,探索并掌握長方體、正方體體積的計算方法,能正確計算長方體、正方體的體積。2.在觀察、操作、探索的過程中,培養動手、分析、比較、歸納、類推的能力,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3.通過自主探究學習,感受數學的價值及數學在生活中的運用,獲得成功的體驗及學習數學的樂趣。【重點難點】重點:掌握長方體、正方體體積的計算方法,能正確計算長方體、正方體的體積。難點:理解長方體體積公式的推導過程。【教學過程】一、復習導入師:獨立完成,然后舉手匯報。學生獨立完成,然后舉手發言。師:今天這節課我們一起來探究長方體的體積。二、探究新知1.初步猜測,確定研究方向。師:長方形的面積與長和寬有關,長方體的體積可能與什么有關?預設:長方體有長、寬、高,長方體的體積可能與長、寬、高有關系。師:觀察上面各圖,想一想,你能發現什么?預設1:通過圖①可以知道,長方體的寬、高不變,長變短了,體積變小了。預設2:通過圖②可以知道,長方體的長、高不變,寬變短了,體積變小了。預設3:通過圖③可以知道,長方體的長、寬不變,高變短了,體積變小了。師:現在你們可以確定長方體的體積與什么有關了嗎?預設:長方體的體積與長、寬、高都有關系。2.動手操作,推導長方體體積計算公式。師:猜一猜,長方體的體積與長、寬、高有什么關系?預設:長方形的面積是“長×寬”得來的,那長方體的體積可能就是用“長×寬×高”。師:每4人一組,用一些相同的小正方體(棱長為1cm)擺出3個不同的長方體,記錄它們的長、寬、高,完成書本上的表格,驗證你們的猜想。學生分小組開展活動,填寫表格。師:誰來展示一下你們組的擺法?學生派代表發言,教師選取一組數據進行展示。師:觀察表格,你發現了什么?預設1:長方體所含體積單位正方體的個數就是長方體的體積。預設2:長×寬×高的積正好等于所包含的小正方體的個數,也等于長方體的體積。師:現在你知道長方體的體積與它的長、寬、高有什么關系了嗎?預設:長方體的體積=長×寬×高。師:如果用字母V表示長方體的體積,用a、b、h分別表示長方體的長、寬、高,那長方體的體積公式可以怎樣表示?預設:V=abh。3.類推正方體體積計算公式。師:剛才我們探究出了長方體的體積計算公式,那如何計算正方體的體積呢?與同伴交流你的想法。學生嘗試推導,并與同伴交流。師:誰來說一說你的想法?預設1:因為正方體是長、寬、高都相等的長方體,所以正方體的體積也是長、寬、高相乘。預設2:正方體的長、寬、高都相等,所以是三條棱長相乘。師小結:正方體是長、寬、高都相等的長方體,所以正方體的體積公式也能用長方體的體積公式推導,正方體的體積=棱長×棱長×棱長。師:如果用字母V表示正方體的體積,用a表示它的棱長,那正方體的體積計算公式可以怎樣表示呢?預設:V=a×a×a。師介紹:a×a×a=a ,a 讀作:“a的立方”,表示3個a相乘。三、鞏固運用完成教材第42頁練一練第1~3題。四、課堂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五、課后作業完成本課時的習題。【板書設計】長方體的體積(1)長方體的體積=長×寬×高 V=abh正方體體積=棱長×棱長×棱長 V=a×a×a=a 【教學反思】本節課主要是探究長方體、正方體的體積計算公式。在探究長方體體積計算公式的過程中,學生通過觀察、猜想、操作、驗證、歸納,總結出體積公式,并在此基礎上類推出正方體的體積公式,發展了動手操作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本節課的教學效果還不錯,在練習中大家都能靈活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第2課時【教學內容】教材第42頁“試一試”及相關內容。【素養目標】1.探索長方體、正方體體積與底面積和高之間的關系,歸納出長方體和正方體統一的體積公式,并能利用公式進行計算。2.能運用長方體、正方體的體積公式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發展數學應用意識。【重點難點】重、難點:探索長方體、正方體體積與底面積和高之間的關系。【教學過程】一、復習導入師:算一算,填一填。學生獨立完成,然后舉手發言。師:今天這節課我們繼續探究與長方體、正方體體積相關的知識。二、探究新知1.探索長方體、正方體體積與底面積和高之間的關系。師:算一算這些圖形的體積。學生獨立計算,然后舉手匯報:第1個圖形的體積是:5×3×4=60(dm ) 。第2個圖形的體積是:2×2×6=24(dm )。第3個圖形的體積是:3×3×3=27(dm )。師:請同學們觀察這三個圖形,你們能發現什么共同點嗎?預設:底面都涂上了陰影(顏色)。師介紹:陰影部分的面積是上面各圖形底面的面積,稱為底面積。師:請同學們算一算上面每個圖形的底面積。學生獨立計算,然后舉手匯報:第1個圖形的底面積是:5×3=15(dm )。第2個圖形的底面積是:2×2=4(dm )。第3個圖形的底面積是:3×3=9(dm )。師:想一想,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與底面積和高有什么關系呢?學生思考、交流,然后舉手匯報:預設1:因為長×寬=底面積,根據長方體的體積=長×寬×高,所以長方體的體積公式可以寫成“底面積×高”。預設2:在正方體中,底面積就是“棱長×棱長”,根據正方體的體積=棱長×棱長×棱長,所以正方體的體積公式可以寫成“底面積×棱長”。預設3:正方體是特殊的長方體,我們可以將其中一條棱長看作高,所以正方體的體積也可以寫成“底面積×高”。師:同學們說得很好,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都可以用“底面積×高”來計算。如果用字母S表示底面積,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可以怎么表示呢?預設:V=Sh。師:換一個底面,再用“底面積×高”算一算這些圖形的體積。學生動手計算,然后舉手匯報。2.運用公式解決問題。師:算一算,填一填,然后舉手匯報。學生獨立計算,然后全班交流匯報。三、鞏固運用完成教材第43頁練一練第4~9題。四、課堂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五、課后作業完成本課時的習題。【板書設計】長方體的體積(2)長方體(正方體)的體積=底面積×高V=Sh【教學反思】本節課重點探索長方體、正方體的體積與底面積和高的關系,并在此基礎上歸納出長方體和正方體統一的體積計算公式。整節課都以學生自主探究為主,鼓勵學生通過計算、觀察、交流,發現體積與底面積和高的關系,培養了學生的探究、歸納能力,發展了學生的數學思維。總體而言,這節課的教學目標都達成了,學生都能靈活運用知識解決問題。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