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地理試卷本試題卷共8頁,26題。全卷滿分100分。考試用時75分鐘。一、選擇題:本題共22小題,每小題2分,共44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據日本氣象廳發布,當地時間2024年8月8日16時43分,宮崎縣日向灘海域發生里氏7.1級地震,震源深度30千米。隨后日本氣象廳南海海槽地震臨時預警,稱與往常相比,在南海海槽附近發生大地震的可能性相對增大,若發生地震可能導致強震或海嘯,要求各地采取防災預警措施。據此完成1~3題。1.此次地震震源位于A.地殼 B.上地幔 C.下地幔 D.地核2.地震發生時,宮崎縣房屋晃動的過程是A.只有水平晃動,沒有上下顛簸 B.只有上下顛簸,沒有水平晃動C.先上下顛簸,后水平晃動 D.先水平晃動,后上下顛簸3.此次地震發生時,橫波在穿過莫霍界面時速度的變化是A.減慢 B.加快 C.消失 D.不變下圖為我國某地立秋至處暑期間天氣晴好條件下輻射量日變化示意圖。據此完成4~6題。4.代表太陽輻射變化的曲線是A.① B.② C.③ D.④5.下列因素中,與地表各地獲得的太陽輻射能呈正相關的是A.緯度 B.太陽活動 C.海拔 D.大氣中水汽含量6.太陽輻射A.可以使地表水轉化為地下水 B.造成地球內部溫度不斷升高C.能誘發地震和巖漿噴發 D.造成不同熱量帶生物量的差異2024年6月25日,嫦娥六號再傳捷報實現人類首次月背采樣返回的壯舉。下圖表示包括月球的不同級別天體系統示意圖。據此完成7~8題。7.圖中乙代表的天體系統為A.可觀測宇宙 B.太陽系 C.銀河系 D.地月系8.作為地月系的中心天體——地球,在宇宙的位置可以描述為①是太陽系中距離太陽第三近的行星 ②是太陽系中的一顆巨行星③與太陽系中的金星、火星相鄰 ④是一顆有生命存在的行星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大氣圈是由氣體和懸浮物質組成的復雜系統,下圖為大氣中的臭氧濃度分布示意圖,甲乙兩層中的臭氧分別對人類產生有利和有害的影響。據此完成9~11題。9.下列有關臭氧的敘述,正確的是A.乙層臭氧能吸收太陽輻射中的紫外線,被稱為“地球生命的保護傘”B.臭氧層主要集中在地球的平流層,在天氣變化中扮演重要角色C.臭氧含量的減少和人類向大氣過量排放的二氧化碳有關D.南極地區的臭氧空洞現象在南半球的春季更為嚴重10.對人體有害的臭氧所在大氣層的主要特點是A.大氣的空間密度很小 B.大氣以水平運動為主C.氣溫隨高度增加而升高 D.緯度越低,厚度越大11.近幾十年來,局部地區的臭氧濃度逐年下降,該現象造成的主要影響是A.酸雨危害增加 B.大氣污染嚴重C.到達地面的紫外線增多 D.地面溫度降低土壤水分轉化是聯系降水、地表水、地下水的重要環節。某科研小組進行人工降雨實驗,測量降雨前后土壤體積含水率隨時間的變化過程:降雨情景相同,土壤質地相同,在30°的坡地上設置覆蓋石子、裸地兩種情況,土壤體積含水率的測量深度分別為30厘米、60厘米和100厘米,實驗結果如下圖所示。據此完成12~14題。12.根據圖a判斷曲線Ⅰ是深度為30厘米的土壤體積含水率變化曲線,依據是曲線ⅠA.變化最早 B.初始值適中 C.峰值最高 D.波動最大13.圖b中曲線Ⅱ和Ⅲ沒有明顯變化,表明A.降雨最大 B.地表產流多 C.土壤水分飽和 D.雨水下滲多14.相對于裸地,坡地上覆蓋石子有利于增加①地表徑流 ②地下徑流 ③土壤水分 ④蒸發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氣象上通常用氣球把探空儀器帶到高空進行溫度、大氣壓力、濕度、風速、風向等氣象要素測量。下圖示意某高空氣象站某年11月份釋放的探空氣球,從近地面上升至萬米高空的漂移數據(圖中坐標表示水平方位,每兩個點位間的時間間隔相同)。據此完成15~17題。15.此次探空氣球升空過程中的盛行風向為A.東北風 B.東南風 C.西北風 D.西南風16.此次探空氣球在升空過程中方向變化主要是由于高空A.水平氣壓梯度力減小 B.地轉偏向力減小C.摩擦力減小 D.以上三力均減小17.水平氣壓梯度力平均值最小的區間在A.0~2.01km B.2.01~3.82km C.3.82~6km D.8.03~9.76km某校地理興趣小組參加“地理模擬實驗設計”大賽時,利用燒瓶、玻璃導管、酒精燈、玻璃板、冰塊和托盤等材料設計出“海陸間水循環模擬實驗裝置”(下圖)。據此完成18~19題。18.圖中所示“海陸間水循環模擬實驗裝置”中A.甲環節模擬海面降水 B.乙環節模擬海水蒸發C.丙環節模擬地面蒸發 D.丁環節模擬太陽輻射19.有同學質疑該裝置無法完整模擬“海陸間循環”過程,是因為其缺失了①下滲環節 ②地下徑流環節③地表徑流環節 ④植被蒸騰環節⑤海水蒸發環節A.2項 B.3項 C.4項 D.5項榕樹是福建省各城市中常見的綠化樹種,在公園、廣場出入口等多處栽種。榕樹主干和側枝上常產生許多須狀的氣生根,當氣生根碰觸到泥土,便會形成新的樹干,最終“獨木成林”,但每年都有大量的榕樹被風吹倒。據此完成20~22題。20.推測榕樹樹冠和樹根的特點是A.樹冠扁窄、樹根淺 B.樹冠扁窄、樹根深C.樹冠廣展、樹根深 D.樹冠廣展、樹根淺21.以下植被特點與榕樹生長環境最相似的是A.森林終年常綠,多革質葉片 B.耐寒喬木組成,樹葉為針狀C.落葉喬木組成,喬木葉片寬闊 D.植物種類豐富,可見莖花、板根22.推測氣生根的作用最可能是A.遮蔽陽光 B.排除樹上多余的水分C.美化環境 D.支撐大樹、吸收養分二、非選擇題:本題共4小題,共56分。23.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植被淺溝,別名生態植草溝和生物溝,是指種植植被的景觀性地表溝渠排水系統,主要用于雨水前期處理、雨水運輸,用以代替傳統的溝渠排水系統,屬于城市中的雨洪管理設施。植被淺溝和雨水花園均為建設海綿城市的主要方式。左圖為植被淺溝示意圖,右圖為雨水花園示意圖。(1)指出城市修建植被淺溝后,對水循環環節的影響。(6分)(2)與傳統的排水溝渠相比,分析植被淺溝的優勢。(6分)(3)指出植被淺溝與雨水花園在雨洪管理方面作用的差異。(4分)24.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我國東部某城市主城區坐落于平原,西靠山區(山區植被茂密),東臨海洋。該城市熱島效應強度在夜晚較強,白天較弱,局地風向受到山谷風、城市熱島效應和海陸風等共同影響。夏季,主城區東側風向全天相對穩定,西側風向晝夜基本相反。下圖示意該城市主城區東西向地形剖面。(1)指出夏季該城市主城區西側晝夜的風向差異,并分析原因。(6分)(2)從海陸風和城市熱島效應的角度,分析夏季該城市主城區東側全天風向相對穩定的原因。(4分)(3)說明夏季西部山區對該城市主城區大氣環境的改善作用。(4分)25.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溫帶落葉闊葉林是以落葉喬木為主的森林,有雨量充沛的4—6個月的溫暖生長季和持續3—4個月的非嚴寒冬季。下圖示意全球溫帶落葉闊葉林分布。(1)指出溫帶落葉闊葉林植被的主要特點。(6分)(2)分析溫帶落葉闊葉林喬木落葉的主要原因。(6分)(3)調查發現,溫帶落葉闊葉林下的草本植物春季迅速生長,夏季很快死亡,多為短命植物,試解釋其原因。(6分)26.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8分)圖a為我國東部部分海域等深線分布圖,圖b為沿30°N海域甲~乙的冬季表、底層海水多年平均溫度和鹽度空間分布圖。(1)與甲海域相比,說明乙海域海水鹽度的特點。(4分)(2)與乙海域相比,分析甲海域表、底層海水溫度的特點,并說明影響因素。(4分)月考卷一、選擇題1.B【解析】根據材料可知,此次地震發生在宮崎縣日向灘海域,震源深度為30km,海洋地殼厚度為5~10km,所以此次地震震源不位于地殼,A錯誤;地幔的范圍為莫霍面到古登堡面(地下約2900km處),而上下地幔的分界線大概在地下深度900km處,因此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上地幔,B正確,C、D錯誤。故選B。2.C【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縱波傳播速度快,橫波傳播速度慢,且橫波和縱波均可以在固態中傳播。所以此次地震發生時,宮崎縣房屋晃動的發生過程是先上下顛簸,后水平晃動,C正確,A、B、D錯誤。故選C。3.A【解析】此次地震發生在莫霍面以下的上地幔部分,因此此次地震產生的橫波穿越莫霍面時是自下而上進入地殼,因此傳播速度變慢,A正確,B、C、D錯誤。故選A。4.C【解析】一天中太陽輻射最強時出現在正午前后,且夜間看不到太陽,當地太陽輻射應為0,據此可排除①②,A、B錯誤;立秋至處暑期間,太陽直射北半球,我國某地應晝長夜短,由圖中曲線信息可知,④晝短夜長,③符合該規律,C正確,D錯誤。故選C。5.C【解析】與地表各地獲得的太陽輻射能呈正相關的是海拔,海拔越高,空氣越稀薄,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越少,地表獲得的太陽輻射能越大,C正確;緯度越高,太陽高度角越小,地表獲得的太陽輻射能越少,呈負相關,A錯誤;地表獲得的太陽輻射能與太陽活動沒有相關性,B錯誤;大氣中水汽含量越多,大氣對太陽隔射的削弱作用越強,地表獲得的太陽輻射能越少,呈負相關,D錯誤。故選C。6.D【解析】太陽輻射在地表分布不均,造成不同熱量帶植被的差異,從而導致不同熱量帶生物量的差異,D正確;太陽輻射可以使地表水蒸發,轉化為大氣水,但太陽輻射不會導致地表水轉化為地下水,A錯誤;地球內部溫度與地球內部能量相關,與太陽輻射無關,B錯誤;地震和巖漿噴發能量來自地球內部,與太陽輻射無關,C錯誤。故選D。7.C【解析】讀圖可知,丁系統有地球和月球,且地球為中心天體,故為地月系;地球公轉軌道位于丙系統中,故丙為太陽系;太陽系位于銀河系當中,故乙為銀河系;可觀測宇宙包括銀河系,故甲為可觀測宇宙,C正確,A、B、D錯誤。故選C。8.B【解析】按照距離太陽的距離從近到遠,八大行星依次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地球是太陽系中距離太陽第三近的行星,①正確;地球是太陽系中的一顆類地行星,②錯誤;地球與太陽系中的金星、火星相鄰,③正確;地球是一顆有生命存在的行星,但這不是地球在宇宙中位置的描述,④錯誤。故選B。9.D【解析】甲層能吸收太陽輻射中的紫外線,被稱為“地球生命的保護傘”,A錯誤;臭氧層主要集中在地球的平流層,天氣變化發生在對流層,B錯誤;臭氧含量的減少和人類向大氣中過量排放的氟氯烴等氣體有關,C錯誤;南極地區臭氧空洞現象在10月更為嚴重,為南半球的春季,D正確。故選D。10.D【解析】對人體有害的臭氧所在大氣層分布在對流層,大氣的空間密度大,大氣的密度隨著高度的增加而降低,A錯誤;氣溫隨高度增加而降低,表現出上冷下熱的特征,大氣的運動以對流運動為主,B、C錯誤;對流層緯度越低,厚度越大,低緯度地區對流層高度為17~18km,D正確。故選D。11.C【解析】臭氧具有吸收紫外線的功能,保護地球上的生命免于受到強烈紫外線輻射的影響,臭氧濃度下降導致到達地面的紫外線增多,會對地面生命的生存造成影響,C正確,A、B、D錯誤。故選C。12.A【解析】根據材料信息,I、Ⅱ和Ⅲ是在30°的坡地上覆蓋石子情況下,土壤體積含水率的測量深度為30厘米、60厘米和100厘米的實驗結果,三種情況中,30厘米測量土壤深度最淺,因此土壤體積含水率最先受到雨水下滲影響,土壤體積含水率最先|上升,變化最早,A正確;初始值適中并不能說明其土壤深度較淺,B錯誤;從圖中可看出,峰值最高的是Ⅲ曲線,Ⅲ曲線的波動最大,C、D錯誤。故選A。13.B【解析】從圖b中可以看出,I曲線變化明顯,降雨后土壤含水量上升明顯,說明其為測量深度30厘米的土壤體積含水率,曲線Ⅱ和Ⅲ為測量60厘米和100厘米的土壤體積含水率,Ⅱ和Ⅲ在降雨后沒有明顯變化,說明裸地下滲量小,地下徑流少,地表產流多,對土壤深處的土壤體積含水率影響不大,B正確,C、D錯誤;圖b中曲線Ⅰ、Ⅱ和Ⅲ是同時進行人工降雨實驗,降水量一致,A錯誤。故選B。14.C【解析】相對于裸地,坡地上覆蓋石子降水后下滲增加,因此地表徑流減少,地下徑流增加,土壤水分增加,②③正確,①錯誤;與裸地相比,在坡地上覆蓋石子使得土壤表層有覆蓋物,可以減少土壤水分蒸發,④錯誤。故選C。15.D【解析】風吹來的方向為風向,據圖可知,氣球升空過程中一直向東北漂移,可以判斷風向為西南風,D正確,A、B、C錯誤。故選D。16.C【解析】近地面大氣水平運動受三個力影響,分別是水平氣壓梯度力、地轉偏向力和摩擦力,而高空摩擦力減小甚至可以忽略不計,導致氣球在升空過程中風向不斷改變,與近地面風向不同,C正確;水平氣壓梯度力和地轉偏向力的大小并不會隨海拔變化而產生變化,A、B、D錯誤。故選C。17.A【解析】水平氣壓梯度力是形成風的原動力,是影響風速的決定因素,水平氣壓梯度力大則風速快,相同時間氣球在水平方向漂移的距離遠,據圖可知,0~2.01km的高度范圍內,氣球漂移的距離最近,所以水平氣壓梯度力最小,A正確。故選A。18.D【解析】由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圖示為海陸間水循環模擬實驗,酒精燈加熱模擬太陽輻射(丁);燒瓶中的水被酒精燈加熱,變成水蒸氣,模擬海面蒸發過程(丙);然后水蒸氣在導管中運動到玻璃板下方,模擬水汽輸送環節(乙);玻璃板上放置冰塊,所以玻璃板溫度較低,水蒸氣遇到較冷的玻璃板后凝結成水滴下落到托盤上,模擬陸地降水過程(甲);托盤中的水匯聚,模擬地表徑流。綜上所述,D正確,A、B、C錯誤。故選D。19.B【解析】讀圖可知,托盤不滲水,缺少下滲環節,形不成地下徑流;此外,沒有綠色植物參與,無法模擬出植被蒸騰,所以缺失了①②④這3項;結合上題分析可知,圖示模擬出了海水蒸發、地表徑流環節,B正確,A、C、D錯誤。故選B。20.D【解析】榕樹屬于亞熱帶常綠闊葉樹種,生長快,樹冠較大,A、B錯誤;由材料“每年有大量榕樹被風吹倒”可知,榕樹根系淺,C錯誤,D正確。故選D。21.A【解析】榕樹為亞熱帶樹種,森林終年常綠,多革質葉片,為亞熱帶常綠闊葉林,A正確;耐寒喬木組成,樹葉為針狀,為亞寒帶針葉林,B錯誤;落葉喬木組成,喬木葉片寬闊,為溫帶落葉闊葉林帶,C錯誤;熱帶雨林植被植物種類豐富,可見莖花、板根,D錯誤。故選A。22.D【解析】氣生根的作用是支撐大樹、吸收養分,榕樹的氣生根能夠深入土壤,形成新的樹干,支撐大樹,增強樹木的穩定性,同時,氣生根在土壤中生長,能夠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養分,為樹木提供必要的生長條件,使樹木得以茁壯成長,D正確;遮蔽陽光是樹冠的作用,不是氣生根的作用,排除A;排除樹上多余的水分是葉片的作用,不是氣生根的作用,排除B;美化環境是樹木整體的生態效應,不是氣根的直接作用,排除C。故選D。二、非選擇題23.(1)促進地表徑流的匯集;減少地表徑流;增加下滲;增加地下徑流;蒸騰(發)作用增強。(每點2分,任答3點得6分)(2)減緩流速,增加下滲量,緩解城市內澇;通過植物根系和土壤作用,凈化水質;增加綠地面積,為城市中的動物提供棲息地,保護生物多樣性;豐富城市景觀,美化環境。(每點2分,任答3點得6分)(3)植被淺溝側重于排水功能;(2分)雨水花園側重于蓄水功能。(2分)【解析】第(1)題,當城市內部修建植被淺溝后,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促進地表徑流的匯集,淺溝內部植被覆蓋率增加,有利于增加下滲量,增加地下徑流,減少地表徑流,同時,植被增加導致植物蒸騰作用增強。第(2)題,與傳統的排水溝渠相比,植被淺溝增加了植被覆蓋,使得溝渠內部水的流速減慢,下滲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緩解城市內澇問題;通過植物根系和土壤作用,可以起到凈化水質的作用;植被的增加為動物提供棲息地,有利于保護生物多樣性;同時還起到豐富城市景觀,美化環境的作用。第(3)題,植被淺溝和雨水花園均為建設海綿城市的主要方式,但兩者側重方面并不相同。當雨洪來臨時,植被淺溝側重于排水功能,而雨水花園側重于蓄水功能。24.(1)風向差異:白天盛行偏東風,夜間盛行偏西風。(2分)原因:主城區西側為山坡,白天山坡增溫快,形成明顯的谷風,盛行偏東風;(2分)夜晚,西側山坡降溫快,形成山風,同時有城市熱島效應,主城西側盛行偏西風。(2分)(2)白天,陸地增溫快于海洋,城市位于海洋的西側,城市東側盛行海風,為偏東風;(2分)夜間,受城市熱島效應的影響,城市氣溫高于周邊地區,城市東側吹偏東風。(2分)(3)夜晚來自山區的冷氣流可以緩解城區熱島效應;(2分)山風帶來的濕潤清潔空氣可以改善城區空氣質量。(2分)【解析】第(1)題,根據材料可知,該城市西側為山區,白天山坡增溫速度快于城區,山坡為熱源,城市為冷源,白天盛行偏東風。晚上山區降溫速度快于城市,山區為冷源,城市為熱源,同時城市熱島效應使得城區溫度進一步升高,導致城郊之間的熱力環流與山風疊加,盛行偏西風。第(2)題,根據所學可知,該地位于我國東部季風區,受海陸熱力性質差異和地轉偏向力的影響,夏季盛行東南季風;由于海水增溫慢,夏季海洋平均溫度低于陸地,因此海風比陸風強;夏季城區產熱多,加劇陸地和海洋的熱力對比,盛行由郊區吹向城市的熱島風,城區東側為偏東風。主城區東側白天海風和熱島風風向疊加,偏東風較強;夜晚盛行陸風和熱島風,由于海陸熱力性質差異,夏季的陸風弱于海風,造成夏季偏東的熱島風比偏西的陸風更強,疊加之后仍然盛行偏東風。第(3)題,夏季夜晚,氣流由西部山區向城區輻合,來自山區的冷氣流能夠緩解城區的熱島效應,降低城區的溫度;來自山區的空氣較濕潤清潔,能夠改善城區的空氣質量,降低城區的大氣污染指數。25.(1)以落葉喬木為主,葉片寬薄;秋冬落葉,春夏長葉;群落的垂直結構清晰,層次分明;季相變化明顯。(每點2分,任答3點得6分)(2)秋冬季降水較少,空氣干燥,土壤中水分含量少;日照時數少,地面獲得的太陽輻射少,氣溫較低;水熱組合條件較差,不能滿足植物生長需要;落葉可以減少植物蒸騰及養料消耗。(每點2分,任答3點得6分)(3)春季喬木開始長葉,林內光照較充足,氣溫回升,土壤解凍,適合草本植物發芽和生長;(必答,2分)夏季喬木茂密,林內光照條件較差;夏季氣溫高,蒸發強,土壤水分少;夏季喬木生長迅速,大量吸收土壤中的營養物質,不利于草本植物生長。(每點2分,任答2點得4分)【解析】第(1)題,溫帶落葉闊葉林的植被以落葉喬木為主,如橡樹、楓樹、楊樹等;葉片通常較大,形狀多樣,表面光滑,便于雨水沖走塵埃,保持葉面清潔;秋冬季節落葉,春夏季節重新長出新葉;群落的垂直結構豐富,具有明顯的層次,如喬木層、灌木層和草本層;季相變化明顯,隨著季節更替,樹葉顏色和密度發生變化,為生態系統提供了時間上的多樣性。第(2)題,秋冬季節氣溫降低,樹木為了保存能量,會通過落葉來減少植物蒸騰;秋冬季節降水減少,土壤水分降低,落葉可以減少水分、養料的消耗;低溫和干燥的環境降低了植物的蒸騰作用,落葉也是對此的適應;冬季白天短,夜晚長,日照時數少,地面獲得的太陽輻射少;冬季水熱組合條件較差,光熱條件不足,不能滿足植物生長需要等。第(3)題,春季喬木尚未完全長出葉子,林下光照條件較好,有利于草本植物生長;春季氣溫回升,土壤解凍,提供了必要的熱量和水分,適合草本植物發芽和生長。夏季喬木葉片茂盛,林下光照減少,草本植物生長受限;夏季氣溫高,蒸發強烈,土壤水分減少,草本植物無法生存;土壤中的營養物質被喬木等競爭性更強的植物吸收,草本植物獲取不到足夠的養分。26.(1)表層、底層海水鹽度均較高;(2分)表層海水鹽度高于底層。(2分)(2)特點:甲的表層和底層海水溫度較低;(1分)表底層海水溫度大致相當。(1分)影響因素:海水深度;(1分)洋流。(1分)【解析】第(1)題,從圖b的曲線可以看出,乙海域表層、底層海水鹽度均高于甲海域;乙海域表層海水鹽度高于底層。第(2)題,從圖b的曲線可以看出,甲海域的表層和底層海水溫度較低;表底和底層海水溫度大致相當。原因是海水較淺,沿岸有寒流流過。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