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4~2025學年上學期九年級12月月考歷 史注意事項:1.滿分100分,答題時間為75分鐘。2.請將各題答案填寫在答題卡上。第一部分(選擇題,共50分)一、選擇題(本大題共25小題,每小題2分,共5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最符合題目要求)1.胡夫之后,雖然其他法老也建造了許多金字塔,但規(guī)模和質量都不能和之前相比。……法老的“木乃伊”從金字塔里被拖出來,所以埃及的法老們也就不再建造金字塔,而是在深山里開鑿秘密陵墓了。這從根本上反映了A.國家的分裂 B.王權的衰落 C.人民的反抗 D.盜墓的猖獗2.《漢謨拉比法典》結語這樣寫道:“依天地之偉大法官沙馬什的命令,我的正義必須照耀于世,遵吾主馬都克的旨意,我之創(chuàng)制必無人可以變更”“不得變更……我所確立的司法裁定,不得破壞我的創(chuàng)制”。這反映了該法典A.民刑混合不分 B.內容極其豐富 C.適合神靈裁決 D.強調法律永恒3.正如《摩奴法典》所言,“世界上的任何東西都是婆羅門的財產;由于地位優(yōu)越和出身高貴,婆羅門的確有資格享有一切。婆羅門可以毫不猶豫地拿去首陀羅的東西,因為他們不存在任何財產”。婆羅門擁有這種權力的制度保障是A.種姓制度 B.家庭奴隸制C.幕府制度 D.封君封臣制4.以古希臘史為例,19世紀前人們認為古希臘信史(文獻史料)只能從公元前776年算起。但19世紀后期以來,考古學家發(fā)現(xiàn)了邁錫尼文明和克里特文明,古希臘文明史被上推到公元前2000年以前。這說明A.文獻史料要比考古發(fā)現(xiàn)的可信度更高些 B.考古發(fā)現(xiàn)完全背離了文獻史料的真實性C.考古一定程度上彌補了文獻記載的不足 D.文獻史料記載印證了考古發(fā)現(xiàn)的真實性5.著名詩人維吉爾說:“記住羅馬人,(他們)以法律的名義統(tǒng)治人民,建立通往和平之路。”羅馬法制建設的第一步是A.《十二銅表法》 B.《查士丁尼法典》C.《法學匯纂》 D.《法理概要》6.莊園從理論上來說,是一個封閉運行的經濟體,物資的流動范圍僅限于莊園內。因而有效地整合莊園內的物力、人力、財力以維持莊園人口生計,是莊園生產活動與管理活動力求達到的目標。這反映出,莊園A.農業(yè)和手工業(yè)相當發(fā)達 B.為城市興起奠定了基礎C.資本主義萌芽緩慢發(fā)展 D.基本處于自給自足狀態(tài)【歷史 第1頁(共6頁)】7.他被稱為“中世紀統(tǒng)治者”,統(tǒng)一了西歐和中歐的大部分地區(qū),并被稱為“羅馬人的皇帝”。材料描述的“他”是A.凱撒 B.屋大維 C.查理曼 D.查士丁尼8.圖1是中世紀城市(部分)分布示意圖。據此可知,這些城市都A.屬于自由城市B.有便利的交通C.取得自治地位D.位于西歐北部9. “部是根據民眾的技術特長和王族以及氏族首領們的生活需要編成的社會生產的基層組織。部民是指在部中進行手工業(yè)生產、農耕、處理專項事務等各種生產勞動的民眾。”材料描述的是A.6世紀前的日本生產、生活狀況B.5世紀法蘭克王國社會組織概況C.日本封建莊園的生產、生活狀況D.中世紀歐洲城市復興的典型表現(xiàn)10.從公元646年起,改新運動歷時半個多世紀,廢除了氏族貴族和皇室私有土地、部民的奴隸制度,確立了國家作為最高地主直接剝削班田農民的封建制度。該運動使日本A.出現(xiàn)軍閥割據混戰(zhàn)的局面 B.土地私有與兼并之風盛行C.從奴隸社會進入封建社會 D.直接進入幕府統(tǒng)治的階段11.公元12—16世紀,日本的封建莊園領主制與西歐各國的莊園領主制相比,既有極為相似之處,又有十分明顯的自身特點。下列屬于日本莊園“自身特點”的是A.等級關系非常嚴格 B.享有“不輸不入”的特權C.有支配土地的特權 D.擁有獨立的司法權12.公元7世紀二三十年代的阿拉伯半島發(fā)生了巨大的社會變革,以血緣為紐帶的社會組織為統(tǒng)一的民族國家所代替,互不統(tǒng)屬、紛爭不已的阿拉伯各民族部落熔鑄成為一個強大的民族。材料中的這一變革的旗幟是A.佛教 B.基督教 C.道教 D.伊斯蘭教13.阿拉伯人的足跡遍及亞、歐、非三大洲,他們把古代印度、中國文化成就介紹到西方,又把阿拉伯的科學成就和伊斯蘭教傳播到東方。這表明,阿拉伯人對世界文化的貢獻是A. “復制并粘貼”了西方古典文化 B.成為東西方文明交流的橋梁C.用自身獨特文化豐富世界文明 D.繼承并創(chuàng)新了科學技術成就14.封建時代的日本和阿拉伯地區(qū)的國家在世界歷史的發(fā)展進程中有著許多相同之處。它們A.都曾建立起地跨三洲的大帝國 B.都曾建立起世界性的宗教C.都善于吸收外來民族先進文化 D.都曾癡迷于對外侵略擴張15.歷史敘述包括史實與評價。下列關于“阿拉伯帝國”內容的敘述,屬于歷史評價的是A.至8世紀中期,阿拉伯帝國是當時世界上疆域最大的帝國B.在西南歐洲的戰(zhàn)場上,阿拉伯人長驅直入,占領了西班牙C.穆罕默德逝世后,他的繼承者繼續(xù)擴張,曾直抵中國唐朝邊境D.751年,阿拉伯人擊敗了唐軍,控制了中亞大部分地區(qū)【歷史 第2頁(共6頁)】16.觀察下表后判斷,手工作坊與手工工場的本質區(qū)別在于項目 生產規(guī)模 生產方式 勞動關系 生產銷售手工作坊 規(guī)模很小 一人完成所有的工序 師傅與學徒的關系 生產與銷售都在同一地方手工工場 規(guī)模較大 具有簡單的分工合作 存在雇傭關系 生產與銷售分離,面向市場A.生產規(guī)模 B.生產銷售 C.生產方式 D.勞動關系17.中世紀……一個新階層的出現(xiàn),引發(fā)了一場社會革命。這個新階層就是商人和手工業(yè)者,他們來自農民。他們或者是……去尋找新的生存機會的人,或者是充滿冒險精神、喜歡新生活的人。這一階層A.使歐洲開始進入資本主義階段 B.為資本主義的興起準備了條件C.是農村中富有生氣的階級力量 D.是反對王權所需要的政治力量18.隨著文藝復興的思潮已深入人心,宣告了中世紀至資本主義時代的過渡完成,當資本主義革命開始,文藝復興也就了結了。文藝復興的核心思潮是A.浪漫主義 B.現(xiàn)實主義 C.人文主義 D.理想主義19.文藝復興與其說是“古典文化的再生”,不如說是“近代文化的開端”;與其說是“復興”,不如說是“創(chuàng)新”。它是新文化,是當時社會的新政治、新經濟要求的反映,是新興的資產階級在思想和文化領域里的反封建斗爭。材料反映了文藝復興的A.背景 B.條件 C.影響 D.實質20.下列關于文藝復興的表述,正確的是A.14世紀中葉,文藝復興起源于經濟發(fā)達的意大利B.意大利文藝復興的代表人物包括但丁、莎士比亞等C.17世紀,文藝復興開始向西歐其他國家和地區(qū)傳播D.文藝復興“美術三杰”包括米開朗琪羅、拉斐爾、薄伽丘21.建構示意圖是學習歷史的重要方法。圖2所示的是小文同學的學習筆記,其中的空白方框處應填寫的內容是A.和平的交流 B.鄭和下西洋C. “地理大發(fā)現(xiàn)” D.殖民大擴張22.它經由阿拉伯人傳入歐洲,并在當時得到普遍應用。歐洲人利用它來辨明地理方位,確定航向。……從而導致新航路的開辟最終獲得成功。“它”就是誕生于中國的A.造紙術 B.羅盤技術 C.火藥 D.印刷術23.殖民擴張指殖民主義者對殖民地進行野蠻的侵略和屠殺,對其征服之后,占領土地并掠奪資源和奴役當地人民為其服務,擴大自身的生產力。最早進行殖民的國家是A.英國、法國 B.意大利、德意志C.荷蘭、美國 D.西班牙、葡萄牙【歷史 第3頁(共6頁)】24.在17世紀,世界貿易通道主要在海上,船在當時就像陸路運輸的馬車一樣,是海上的馬車,哪個國家掌握了海上的馬車,它就是海上的馬車夫。被稱為“海上馬車夫”的國家曾A.武力侵占中國臺灣 B.發(fā)動了鴉片戰(zhàn)爭C.打敗“無敵艦隊” D.攻占君士坦丁堡25. “(隨著殖民者的到來)這些原住民知道了如何討價還價;另一方面,婦女們開始穿上了像是衣服的遮蔽物;還有,房屋也保持了衛(wèi)生和干凈,并且開始形成了政治觀念。”這說明,殖民擴張A.對美洲的掠奪與開發(fā)并重 B.以傳播先進文明為出發(fā)點C.客觀上有利于美洲的進步 D.加強了美洲與外界的聯(lián)系第二部分(非選擇題,共50分)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4小題,第26題10分,第27題12分,第28題12分,第29題16分,共50分)26.(10分)自古以來,文明交往比較頻繁,每一段接觸都會產生一些影響。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遠征……打破了東西方長期獨立或隔絕的狀態(tài),為東西方經濟的交流創(chuàng)造了條件。……建立起了一個西起西班牙,東至印度,并經過中亞到達中國,經過黑海、里海到達北方草原地區(qū)的世界性商業(yè)網絡,在廣袤的地域內,東西方各民族之間的經濟貿易普遍加強了。長期持續(xù)而頻繁的貿易開拓了人們的視野,促進了東西方文明的交融。——摘編自王英力的《論亞歷山大東征對東西方文化交流的影響》材料二 拜占庭滅亡前后的一個多世紀中,大批拜占庭學者來到西歐,特別是到達意大利,帶去了古典文化。這也給深受天主思想禁錮的西歐精神世界注入了清新的空氣。新興資產階級充分利用了古典文化提供的素材和形式,發(fā)起了“新文化運動”,揭開了近代資產階級思想文化新時代的序幕。——摘編自《拜占庭帝國對歐洲及世界的影響》(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寫出遠征的歷史人物名稱,(2分)并概括遠征帶來的世界性影響。(4分)(2)根據材料二,概括拜占庭為世界文化作出的貢獻。(4分)27.(12分)九年級(1)班以中世紀晚期“歐洲開始醞釀一場重大的變革”為主題開展探究學習,搜集到以下資料:【圖片材料】【歷史 第4頁(共6頁)】【文獻摘錄】文藝復興代表了理性思考和思想的巨大變化,而不是物質上的巨大變化。文藝復興的重大歷史意義在于它促使歐洲人從以神為中心過渡到以人為中心,在于人們把重點從來世轉移到現(xiàn)世。它喚醒了人們的積極進取精神、創(chuàng)造精神以及科學實驗精神,從而在精神方面為資本主義制度的勝利和確立開辟了道路。——摘編自王春生《論文藝復興的歷史影響》【數據統(tǒng)計】時間 白人 黑人 混血人種 原住民1490年 0人 0人 0人 50000000人1570年 138000人 235000人 25000人 9700000人1650年 725000人 815000人 644000人 9105000人1852年 1319000人 1188000人 6252000人 8211300人——根據美洲15—19世紀居民人種變化(估值)繪制(1)根據以上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請你圍繞“歐洲開始醞釀一場重大的變革”這一主題寫一篇歷史小短文。(8分。要求:結合相關史實表述成文,字數不少于80字)(2)在學習歷史的過程中,你認為在選擇史料時,應注意哪些問題 (4分)28.(12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在古雅典特殊的社會背景下,伯里克利進行了大幅度的改革。公元前461年;伯里克利接任執(zhí)政官。他本人既是代表工商業(yè)奴隸主的政治家,也是平民群眾的代言人,所以他的改革就具有了折中的性質,也恰恰反映了雅典奴隸制民主政治既是奴隸制的,又是民主的雙重性質。——摘編自《古希臘歷史簡介》材料二 在一定程度上,西歐的封君封臣制是政治、經濟、法律制度的替代品,這一制度與封土制一起使得社會連成一個整體,有了某種秩序。由于有效忠關系、經濟聯(lián)系,這種關系十分緊密,雖然會造成權力的分散,但確實給地方帶來了安定,并通過配合莊園的生產制度,形成了一個很有序的社會。——摘編自《淺析西歐的封君與封臣關系》材料三(1)根據材料一,指出伯里克利改革后雅典民主政治的特點。(4分)【歷史 第5頁(共6頁)】(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經過改革后形成的西歐封君封臣制對西歐社會發(fā)展的影響。(4分)(3)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說說中國對日本社會的影響。(4分)29.(16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這一思想提倡冒險進取的精神,成為新航路開辟時期航海家們的精神動力。從哥倫布向西“發(fā)現(xiàn)”“新大陸”到麥哲倫的環(huán)球航行,這足以證明當時的人們已經不再輕易迷信宗教神學的說教,轉而相信地圓學說。這可謂是文藝復興解放了人們的思想,推動了新航路的開辟,而新航路的開辟反過來又實踐了文藝復興的……思想,使人們的思想更加解放,眼界更加開闊。它們相互影響、相互促進,從而開辟了“發(fā)現(xiàn)人”和“發(fā)現(xiàn)世界”的兩個時代。——摘編自《世界走向聯(lián)系的起點——新航路開辟》材料二 全球物種大交換對人類歷史發(fā)展帶來了非常重要的影響。新航路的開辟帶來了名為“哥倫布大交換”的植物、動物、疾病等的交流,并引起了整個世界在生態(tài)上的巨大改變。交換發(fā)生在植物和動物之間,歐洲人將馬、牛、蘋果和大麥等物種帶到了新大陸,而新大陸的馬鈴薯、可可等作物也被舊大陸所認識。——摘編自《物種交流對人類的影響》材料三 美洲金銀產地的發(fā)現(xiàn),土著居民的被剿滅、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礦井,對東印度開始進行的征服和掠奪,非洲變成商業(yè)性獵獲黑人的場所,這一切標志著資本主義生產時代的曙光。這些田園詩式的過程是原始積累的主要要素。——摘編自馬克思《資本論》(1)根據材料一,說說文藝復興與新航路開辟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4分)(2)根據材料二,指出早期殖民活動的直接結果。(2分)結合所學知識,以英國為例,列舉其早期殖民活動的表現(xiàn)。(4分)(3)關于歐洲資本的原始積累,同學們持有以下觀點:第一種,資本的原始積累加速了歐洲資本主義的發(fā)展;第二種,資本的原始積累給亞非拉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你的觀點是什么 請簡要說明理由。(6分。要求:明確寫出自己的觀點;說明理由要有史實依據)【歷史 第6頁(共6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