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精品解析】浙江省衢州市2023-2024學年高一上學期1月歷史期末試卷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精品解析】浙江省衢州市2023-2024學年高一上學期1月歷史期末試卷

資源簡介

浙江省衢州市2023-2024學年高一上學期1月歷史期末試卷
1.(2024高一上·衢州期末)黑陶被譽為“土與火的藝術,力與美的結晶”,著名的有河姆渡遺址出土的豬紋陶缽和龍山遺址出土的“蛋殼陶”。這兩款典型器物出土的空間位置分別位于右圖中的(  )
A.①② B.③④ C.③① D.④②
【答案】D
【知識點】中國石器時代的人類與文明
【解析】【分析】依據材料“河姆渡遺址”“龍山遺址”并結合所學可知,河姆渡遺址位于長江中下游,龍山文化位于黃河中下游。依據圖示信息可知,④位于長江中下游地區,②位于黃河中下游地區,符合兩個文化遺址的地理位置,D項正確;
①位于遼河流域,③位于黃河中游,均與河姆渡遺址、龍山遺址的地理位置不符,ABC三項錯誤。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考查新石器時代的文化遺存,解題的關鍵信息是“河姆渡遺址”“龍山遺址”,結合圖示信息和兩個文化遺址的地理位置解答,側重考查學生解讀材料和對基礎知識的識記能力。
2.(2024高一上·衢州期末)春秋戰國時期某位著名的思想家,出身貧賤,生活儉樸,“量腹而食,度身而衣”。他主張任人唯賢,選拔賢人來治國,所謂賢人,是不分貧富、貴賤、遠近、親疏,即使是農夫與工匠,如果有才能,也可以舉薦。該思想家的主要思想主張還有(  )
A.“為政以德” B.“有教無類”
C.“相生相勝” D.“兼愛”“非攻”
【答案】D
【知識點】百家爭鳴的主要派別及其思想主張
【解析】【分析】依據材料“出身貧賤,生活儉樸”“主張任人唯賢,選拔賢人來治國”并結合所學可知,這位思想家是墨子,主張“兼愛”“非攻”“尚賢”“節用”等,D項正確;
AB兩項是孔子的思想,錯誤;
C項是陰陽家的思想,錯誤。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考查百家爭鳴,解題的關鍵信息是“出身貧賤,生活儉樸”“主張任人唯賢,選拔賢人來治國”,結合墨子的思想主張解答,側重考查學生解讀材料、調用所學知識分析的能力。
3.(2024高一上·衢州期末)“漢代的管理制度基本上是秦朝的延續,但是,在實際運用上,漢代將過去不是很制度化的人才選拔方式,落實為定期由地方官選擇當地優秀的人才送到中央,在中央實習種種政務后再派到各處去工作,這樣一個制度,使得中央和地方一直不斷有人力資源的流轉。”上述材料論述的是(  )
A.分封制 B.郡縣制 C.察舉制 D.九品中正制
【答案】C
【知識點】察舉制
【解析】【分析】材料“漢代的管理制度基本上是秦朝的延續,但是,在實際運用上,漢代將過去不是很制度化的人才選拔方式,落實為定期由地方官選擇當地優秀的人才送到中央,在中央實習種種政務后再派到各處去工作,這樣一個制度,使得中央和地方一直不斷有人力資源的流轉”指的是自下而上推舉人才的察舉制,C項正確;
分封制屬于西周時期創立的地方管理制度,與人才選拔無關,排除A項;
郡縣制屬于地方管理制度,與人才選拔無關,排除B項;
魏晉南北朝實行九品中正制,排除D項。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考查察舉制,側重于考查考生對知識的掌握理解能力和對材料的分析作答能力。
4.(2024高一上·衢州期末)自東漢以來,西、北邊陲的一些少數民族如匈奴、羯、氐、羌、鮮卑,不斷向內地遷徙,對中國歷史發展產生深刻影響。下列“深刻影響”的表述,有誤的是(  )
A.各民族在長期混戰中差異縮小,隔閡也完全消除
B.“十六國”政權大部分是由內遷少數民族建立的
C.內遷民族推動北民南遷,進而促進江南地區開發
D.統一全國的隋王朝實際是由鮮卑政權更迭而來的
【答案】A
【知識點】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民族交融
【解析】【分析】根據材料“自東漢以來,西、北邊陲的一些少數民族如匈奴、羯、氐、羌、鮮卑,不斷向內地遷徙,對中國歷史發展產生深刻影響”并結合所學可知,魏晉南北朝以來少數民族內遷中原,民族交融不斷,但各民族之間仍有差異和隔閡,并沒有完全消失,A說法有誤,符合題意;
十六國政權大部分是由內遷少數民族建立的,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排除B項;
結合所學可知,內遷民族推動北民南遷,進而促進江南地區開發,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排除C項;
結合所學可知,楊堅建立的隋朝,實際上脫胎于鮮卑人的北周王朝,而北周王朝又脫胎于西魏王朝,所結合所學可知,隋王朝是北周外戚楊堅奪取政權而來,而北周則是取代鮮卑族建立的西魏而建立的,D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考查了中國古代民族交融,要求學生具有解讀材料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
5.(2024高一上·衢州期末)宋真宗時期宰相李沆自評“居重位實無補萬分,惟四方言利事者未嘗一施行,聊以此報國爾。朝廷防制,纖悉備具,或徇所陳請,妄有更張,即所傷多矣”。這最能說明北宋(  )
A.中央集權得到強化 B.政治風氣因循守舊
C.官僚隊伍不斷膨脹 D.財政危機日益嚴重
【答案】B
【知識點】宋初專制集權的加強;二府三司制
【解析】【分析】根據材料“居重位實無補萬分,惟四方言利事者未嘗一施行,聊以此報國爾。朝廷防制,纖悉備具,或徇所陳請,妄有更張,即所傷多矣”。可知,宋朝宰相李沆認為自己雖然位高權重,但并沒有實際的建樹,只是按照朝廷舊制行事,說明北宋政治風氣因循守舊,B項正確;
材料內容未涉及到中央和地方的關系,無法得出中央集權強化的結論,排除A項;
材料未提及官僚隊伍的變化,排除C項;
材料強調北宋政治因循守舊,沒有體現財政危機的日益嚴重,排除D項。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考查北宋政治制度,考查學生獲取和解讀信息能力,學生需要對有效信息進行完整、準確、合理的解讀,結合材料關鍵詞和所學知識推導出正確答案。
6.(2024高一上·衢州期末)觀察右側某朝代水運交通圖。下列項中,對圖解讀正確的是(  )
A.長途海運航線的開辟具有創造性
B.表明中國經濟重心開始向南轉移
C.運河首次貫通南北,溝通五大水系
D.水運交通縮小了南北經濟的差距
【答案】A
【知識點】宋元時期的經濟重心南移
【解析】【分析】依據圖示中的“大都”和水運交通路線并結合所學可知,該圖是元朝的水運交通圖,元朝開創性地開辟了長途海運航線,A項正確;
經濟中心開始南移是在唐朝安史之亂后,B項錯誤;
隋朝大運河首次貫通南北,溝通五大水系,C項錯誤;
結合所學可知,元朝時南北經濟差距繼續擴大,而非縮小,D項錯誤。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考查宋元時期經濟重心的南移,解題的關鍵信息是圖示中的“大都”和水運交通路線,結合元朝水運交通發展的表現解答,側重考查學生解讀分析材料、調用所學知識的能力。
7.(2024高一上·衢州期末)史載,宋代每逢科舉考試發榜那天,達官富室之家清晨便出動“擇婿車”,去到“金明池上路”,爭相選擇新科進士做女婿,一日之間“中東床者十八九”。一些富豪“厚捉錢以餌士人,使之俯就,一婿至千余緡”。作為一則案例,它可以反映宋朝(  )
①商品經濟發展 ②門第觀念淡化 ③婚姻觀念變化 ④國家控制放松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A
【知識點】宋元時期的社會變化
【解析】【分析】根據材料可知,“榜下捉婿”是宋代的一種婚姻文化,這種近似金錢交易的“捉婿”蘊涵了特定的社會文化內涵,它說明受到宋代商品經濟不斷發展的影響,人們的價值觀念有所改變,門第觀念逐步淡化,①②③正確,A項正確;
宋代社會相對寬松的原因主要在于中央集權制度下,地方權力被有效限制,從而為社會發展創造了一定的自由空間,材料未體現國家控制放松,④錯誤。排除BCD項。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的是宋朝社會特征,旨在考查學生解讀材料、獲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8.(2024高一上·衢州期末)“道光帝最忿恨的卻是天朝體面受損。‘藐茲丑類’的英國打破了‘我朝定鼎二百年來,臣服遍于四海’的局面;開五口通商,便是‘割地求和’,更不可忍的是和約上還要蓋御寶,好比‘欠債寫負約,賣產者立文契’‘四海屬國聞之,誰不輕中國乎?’”。對上文解讀恰當的是,道光帝(  )
A.已經初步具備了近代外交思想
B.認為五口通商嚴重破壞中國貿易主權
C.對英國已有了比較全面的了解
D.“誰不輕中國乎?”的預判是正確的
【答案】D
【知識點】鴉片戰爭及其影響
【解析】【分析】根據材料可知,道光帝認為在《南京條約》上加蓋皇帝玉璽,好比“欠債寫負約,賣產者立文契”,會導致屬國的輕視,結合所學可知,鴉片戰爭后,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國際地位一落千丈,“誰不輕中國乎?”的預判是正確的,D項正確;
道光皇帝的思想是盲目自大的思想,而非近代外交思想,排除A項;
道光帝并未意識到五口通商破壞中國貿易主權,排除B項;
第一次鴉片戰爭時期,中國對英國知之甚少,排除C項。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鴉片戰爭,解題的關鍵在于準確把握材料主旨,靈活運用所學知識,學生作答時應緊扣材料,抓住材料關鍵詞,并緊密結合所學知識進行作答。
9.(2024高一上·衢州期末)有歷史學家這樣描述中國近代的一個政治派別,“他們都經過時代的洗禮,從閉關自守的頑固態度轉而學習西方。這種轉變可以分成兩類:一類是從戰場上得來的失敗經驗:一類是從外交圓桌上得來的屈辱經驗。”這個政治派別是(  )
A.頑固派 B.洋務派 C.維新派 D.革命派
【答案】B
【知識點】洋務運動
【解析】【分析】依據材料“從閉關自守的頑固態度轉而學習西方這種轉變可以分成兩類:一類是從戰場上得來的失敗經驗:一類是從外交圓桌上得來的屈辱經驗”并結合所學可知,經過兩次鴉片戰爭,統治階級中的一些當權人物看到了歐美國家的船堅炮利,為了挽救國家的頹勢,他們推行了一系列以“自強”“求富”為目標的洋務新政,與材料信息相符,故B項正確;
頑固派反對學習西方,故A項錯誤;
維新派并未參與戰爭,主張建立君主立憲制,與材料信息不符,故C項錯誤;
革命派主張用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的統治,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故D項錯誤。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考查洋務運動,解題的關鍵信息是“從閉關自守的頑固態度轉而學習西方”這種轉變可以分成兩類:一類是從戰場上得來的失敗經驗:一類是從外交圓桌上得來的屈辱經驗”,結合洋務運動的背景目的和內容解答
10.(2024高一上·衢州期末)孫中山在一次演講中提道:“滿清王朝可以比作一座即將倒塌的房屋,整個結構已從根本上徹底地腐朽了,難道有人只要用幾根小柱子斜撐住外墻就能夠使那座房子免于傾倒嗎?我們恐怕這種支撐行為的本身反要加速其顛覆……”。下列能體現“幾根小柱子”的歷史事件是(  )
①辛亥革命
②編練新軍
③預備立憲
④保路運動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B
【知識點】武昌起義
【解析】【分析】依據材料“滿清王朝可以比作一座即將倒塌的房屋整個結構已從根本上徹底地腐朽了,難道有人只要用幾根小柱子斜撐住外墻就能夠使那座房子免于傾倒嗎 我們恐怕這種支撐行為的本身反要加速其顛覆…...”可知,孫中山強調晚清政府的自救行為,加速清王朝的滅亡。結合結合所學可知,1901年清政府實行新政和1906年清政府預備立憲,均屬于挽救自身統治的自救行動,加速了辛亥革命的爆發,②③正確,B項正確;
辛亥革命是革命黨發動的意在推翻清朝統治的斗爭,不符合題意,①錯誤;
保路運動是四川人民發動的,④錯誤,故ACD三項錯誤。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考查清末新政和預備立憲,解題的關鍵是解讀分析材料信息,結合清末新政和預備立憲的目的和影響解答,考查了考生調動運用所學知識分析理解史料的能力。
11.(2024高一上·衢州期末)一位美國新聞記者在觀察中國近代某次運動發展的情況時說:“在戰爭結束后來到上海的新時代中,苦力崛起而為這個新時代的最重要的特征”“上海的新興無產階級轉入行動,急進和愛國的學生找到了最有力的同盟者”。這場運動是(  )
A.新文化運動 B.五四運動
C.國民革命運動 D.一二 九運動
【答案】B
【知識點】五四運動
【解析】【分析】根據材料“在戰爭結束后來到上海的新時代中,苦力崛起而為這個新時代的最重要的特征”“上海的新興無產階級轉入行動,急進和愛國的學生找到了最有力的同盟者”可知,該運動的中心是上海,參加者有無產階級和愛國學生,結合所學可知是五四運動,五四運動的中心在上海,是社會各階級廣泛參與的反帝反封建愛國運動,B項正確;
新文化運動宣揚西方民主和科學,和“苦力崛起”無關,排除A項;
題干內容與國民革命無關,排除C項;
一二 九運動發生于北平,排除D項。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側重于考查五四運動,答題關鍵在于對材料的分析和相關知識點的把握,本題考查的歷史學科核心素養是家國情懷。
12.(2024高一上·衢州期末)長征期間紅五軍團創作了名為《一只破草鞋》的活報劇,辛辣地諷刺了敵人追擊千里,只揀到紅軍丟下的一只破草鞋的狼狽相,滿懷激情地歌頌了紅軍在長征過程中取得的某次勝利,使紅軍擺脫了幾十萬國民黨軍隊的圍追堵截。這次勝利發生在(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C
【知識點】紅軍的長征
【解析】【分析】依據材料“使紅軍擺脫了幾十萬國民黨軍隊的圍追堵截”并結合所學可知,長征過程中的巧渡金沙江,使紅軍擺脫了幾十萬敵軍的圍追堵截,取得了戰略轉移中具有決定意義的勝利。依據圖示信息可知,③是金沙江,C項正確;
①是湘江,湘江戰役突破了敵人四道封鎖線,A項錯誤;
②是四渡赤水,打亂了敵人的圍剿計劃,B項錯誤;
④是大渡河,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是紅軍繼續北上后的事件,D項錯誤。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考查紅軍長征,解題的關鍵信息是“使紅軍擺脫了幾十萬國民黨軍隊的圍追堵截”,結合圖示信息和長征路線和過程解答,側重考查學生解讀材料、調用所學知識分析的能力。
13.(2024高一上·衢州期末) “一種抵抗敵人到底的民族感和決心的浪潮彌漫了全中國。統一戰線的口號首先克服了一切中國國內的糾紛。國民黨政府監獄中所有的因共產主義或左派活動而被拘禁的人都釋放了,其他逃亡到國外的人也回國為民族事業而聽從分配。”與這一場景直接相關的是(  )
A.“九一八事變” B.“華北事變”
C.“八一三事變” D.“皖南事變”
【答案】B
【知識點】中國局部抗戰與抗日救亡運動;抗日民族統一戰線
【解析】【分析】根據“一種抵抗敵人到底的民族感和決心的浪潮彌漫了全中國。統一戰線的口號首先克服了一切中國國內的糾紛。國民黨政府監獄中所有的因共產主義或左派活動而被拘禁的人都釋放了,其他逃亡到國外的人也回國為民族事業而聽從分配” 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35年華北事變之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為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共產黨提出八一宣言,號召停止內戰,一致抗日,得到全國人民的擁護,符合材料“一種抵抗敵人到底的民族感和決心的浪潮彌漫了全中國。統一戰線的口號首先克服了一切中國國內的糾紛”的描述,B項正確;
九一八事變后開始局部抗戰,排除A項;
八一三事變是指1937年8月13日抗日戰爭初期繼七七事變以后,日本帝國主義蓄意已久地為擴大侵華戰爭在中國上海制造的事變,排除C項;
皖南事變是國民黨偷襲新四軍的事件,和材料無關,排除D項。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考查華北事變,側重于考查考生對知識的掌握理解能力和對材料的分析作答能力。
14.(2024高一上·衢州期末) 位于浙江省衢州城區的杜立特行動紀念館全面反映了杜立特突襲行動這一史實。該行動由美國杜立特中校率領的陸軍航空兵16架B-25轟炸機執行,作為對珍珠港事件的一次反擊,美國成功實施了對日本本土的第一次軍事轟炸。完成轟炸目標返航時,由于漆黑的夜幕和糟糕的天氣,機組成員弄不清機場方位,在燃油耗盡的情況下只能棄機跳傘或迫降,中國軍民對參與杜立特行動的飛行員展開大營救。這一行動最有可能發生在(  )
A.1931年 B.1938年 C.1942年 D.1945年
【答案】C
【知識點】“二戰”的進程
【解析】【分析】根據材料可知, 杜立特行動是美國對日本發動珍珠港事件的一次反擊,日本偷襲珍珠港的時間是1941年12月7日,故該行動應發生在日本偷襲珍珠港事件不久之后,因此1942年符合題意,C項正確;
珍珠港事件的時間是1941年,排除AB;
1945年距離珍珠港事件較遠,排除D項。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戰,考查獲取和解讀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描述和闡釋事物、論證和發現問題的能力。
15.(2024高一上·衢州期末) “這是中共在11年的時期內第一次召開它的代表大會,大會是以洋溢的自我慶賀和自我批評為其特征的。對1949年的勝利和對1955-1956年社會主義改造的成功,的確有充分的理由來慶賀。”這次會議是(  )
A.中共七大 B.中共八大
C.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 D.中共十二大
【答案】B
【知識點】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的正確探索
【解析】【分析】根據材料“這是中共在11年的時期內第一次召開它的代表大會”“對1949年的勝利和對1955-1956年社會主義改造的成功”和所學知識可知,1945年中共七大召開,1956年中共八大召開,兩者相隔11年。1949年新中國成立,標志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1955-1956年社會主義改造的成功,標志著中國建立社會主義制度。因此,1956年的中共八大的會議內容涉及材料內容,B項正確;
中共七大召開于1945年,當時還沒有取得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也沒有完成三大改造,排除A項;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于1978年,排除C項;
中共十二大于1982年召開,排除D項。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考查了中共八大,要求學生具有解讀材料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
16.(2024高一上·衢州期末) 中共中央某文件指出,“中國共產黨自從一九二一年成立以來,已經走過六十年的光輝戰斗歷程。為了總結黨在建國以來三十二年的經驗,有必要簡略地回顧一下建國以前二十八年黨領導人民進行的新民主主義革命斗爭。”該文件是(  )
A.《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
B.《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
C.《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
D.《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
【答案】C
【知識點】新中國社會主義法制建設
【解析】【分析】根據材料“中國共產黨自從一九二一年成立以來,已經走過六十年的光輝戰斗歷程。為了總結黨在建國以來三十二年的經驗,有必要簡略地回顧一下建國以前二十八年黨領導人民進行的新民主主義革命斗爭” 并結合所學可知這是1981年,1981年6月,黨的十一屆六中全會通過了《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決議》從根本上否定了“文化大革命”和“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的錯誤理論,對統一全黨思想,開展改革開放新的偉大革命,打下了重要的思想基礎,C項正確;
《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是1957年,不符合材料時間,排除A項;
《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是1978年,不符合材料時間,排除B項;
《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是2021年,排除D項。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考查新中國法制建設,考查學生獲取和解讀信息能力,學生需要對有效信息進行完整、準確、合理的解讀,結合材料關鍵詞和所學知識推導出正確答案。
17.(2024高一上·衢州期末) “這一時期的社會主義建設在曲折探索中仍取得偉大成就,具有開創性、奠基性意義”。下列屬于“這一時期”建設成就的是(  )
A.成功爆炸原子彈 B.“神舟一號”成功發射
C.國產航母列裝 D.“神威”計算機問世
【答案】A
【知識點】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的正確探索
【解析】【分析】社會主義全面建設時期是1956-1966年,結合所學可知,我國于1964年成功爆炸原子彈,是全面建設時期的成就,A項正確;
1999年“神舟一號”成功發射,排除B項;
2019年我國第一艘國產航空母艦交付海軍,排除C項;
1999年“神威”計算機問世,排除D項。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社會主義十年建設時期的成就,側重考查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準確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考生平時應加強相關習題的練習,不斷總結相關知識點,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和解題能力。
18.(2024高一上·衢州期末) 《史記》記載,“武帝施主父之冊(策)……使諸侯王得分戶邑以封子弟,不行黜陟,而藩國自析。”該記載可以說明(  )
A.周武王通過分封擴大統治 B.漢武帝成功削弱王國勢力
C.光武帝延續分封裁并郡縣 D.晉武帝死后宗室諸王內戰
【答案】B
【知識點】漢武帝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
【解析】【分析】根據材料“武帝施主父之冊(策)……使諸侯王得分戶邑以封子弟”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漢武帝實行推恩令,使得諸侯國的實力越來越小,削弱了王國勢力,鞏固了中央集權,B項正確;
西周時期沒有帝制,周武王也沒有削弱諸侯,排除A項;
漢光武帝時期沒有實行分封制,排除C項;
“晉武帝死后宗室諸王內戰”指的是西晉八王之亂,體現了諸侯王勢力龐大,和材料“藩國自析”的描述不符,排除D項。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的是漢武帝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旨在考查學生解讀材料、獲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19.(2024高一上·衢州期末)能夠識別歷史地圖中的相關信息,是高中歷史學習的基本要求。右圖所示為公元262年的政權形勢圖,圖中①處對應的政權是(  )
A.蜀 B.吳 C.東晉 D.陳
【答案】B
【知識點】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政權更迭
【解析】【分析】依據材料“公元262年的政權形勢圖”并結合所學可知,公元262年處于三國時期,當時曹魏、蜀漢、東吳三個政權鼎立。①處位于東南地區,東南一帶是孫吳政權,B項正確;
蜀漢位于西南一帶,A項錯誤;
東晉建立的時間是公元317年,C項錯誤;
陳朝建立的時間是公元557年,D項錯誤。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考查三國鼎立,解題的關鍵信息是“公元262年的政權形勢圖”,結合三國時期的時間和三國的地理位置解答,側重考查學生解讀材料、調用所學知識分析的能力。
20.(2024高一上·衢州期末)自明朝中期起,商品經濟呈現出空前繁榮的局面,進入了繼西漢、宋朝之后的第三個高峰。除明清之際因戰亂一度受到破壞外,這一高峰基本持續到了清朝。這一時期,商品經濟空前繁榮的表現包括(  )
①白銀大量流入,促進長途貿易發展 ②形成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商人集團
③開始出現一批面向大眾的基層市場 ④工商業市鎮成為地區貿易網絡核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C
【知識點】明清時期商業的發展
【解析】【分析】據材料可知,明清時期,商品經濟繁榮,主要體現在白銀大量流入,促進長途貿易發展;商幫出現,以及工商業市鎮興起,成為地區貿易網絡核心;綜上所述,①②④符合題意,C項正確;
宋朝是中國古代發展的高峰,面向大眾的基層市場蓬勃涌現,③不符合題意,排除ABD項。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側重于考查明清商業發展的表現,答題關鍵在于對材料的分析和相關知識點的把握,本題考查的歷史學科核心素養是家國情懷。
21.(2024高一上·衢州期末)有史學家分析袁世凱和張勛復辟的原因時說:“在袁世凱和張勛的背后,有著新朝的佐命元勛和舊朝的孤臣孽子。而他們后面又有著辛亥革命所沒有革去的社會心態……這個過程是難以用個人的品格來解釋的。復辟的丑劇既顯示了袁世凱和張勛的可鄙和可憎,又顯示了舊的社會心態感染下不止乎一二人的暈眩與失迷。”該史學家旨在強調復辟的主要原因是(  )
A.“新朝的佐命元勛和孤臣孽子”
B.“一二人的暈眩與失迷”
C.“袁世凱和張勛的可鄙和可憎”
D.“辛亥革命所沒有革去的社會心態”
【答案】D
【知識點】辛亥革命及其意義;袁世凱復辟帝制及護國戰爭
【解析】【分析】根據材料“在袁世凱和張勛的背后,有著新朝的佐命元勛和舊朝的孤臣孽子。而他們后面又有著辛亥革命所沒有革去的社會心態”可知,“辛亥革命所沒有革去的社會心態”,封建思想依然根深蒂固,因此出現了袁世凱、張勛之流的復辟,D項正確;
根據材料“有著新朝的佐命元勛和舊朝的孤臣孽子。而他們后面又有”“復辟的丑劇既顯示了袁世凱和張勛的可鄙和可憎,又顯示了……”可見作者認為這些不是主要原因,排除AC項;
“袁世凱和張勛的可鄙和可憎”的說法比較片面,材料整個社會都存有濃厚的封建思想,二人只是其中的代表,排除B項。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考查了辛亥革命,要求學生閱讀史料并結合所學作出回答。
22.(2024高一上·衢州期末)下圖為1980-2000年中國實際GDP增長率示意圖。關于圖中兩個峰值的解讀,正確的是(  )
A.兩個峰值的形成都得益于現代企業制度的確立
B.第一個峰值的出現得益于城市改革的全面展開
C.第二個峰值的出現得益于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
D.兩個峰值的形成說明中國已經完成經濟體制改革
【答案】B
【知識點】城市經濟體制改革
【解析】【分析】依據圖示信息可知,第一個峰值的時間是1985年,結合所學可知,這主要得益于1984年城市經濟體制的全面展開,B項正確;
第一個峰值出現的時間是1985年,而現代企業制度的確立是在20世紀90年代,A項錯誤;
第二個峰值出現的時間是1995年,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是在2001年,C項錯誤;
21世紀初中國初步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已經完成經濟體制改革”的說法不符合史實,D項錯誤。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考查城市經濟體制改革,解題的關鍵是解讀圖示信息,抓住兩個峰值出現的時間,結合城市經濟體制改革及其影響解答,側重考查學生解讀材料、調用所學知識分析的能力。
23.(2024高一上·衢州期末)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指出:“從現在起,中國共產黨的中心任務就是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下列關于中共二十大的表述,正確的是(  )
A.確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黨的指導思想
B.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載入憲法
C.提出了新時代新征程中國共產黨的中心任務
D.確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
【答案】C
【知識點】改革開放以來的綜合國力不斷提升
【解析】【分析】根據材料“中國共產黨的中心任務就是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可知,黨的二十大明確了黨的中心任務,提出了新時代新征程中國共產黨的中心任務,C項正確;
黨的十九大確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黨的指導思想,排除A項;
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修正案》,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載入憲法,排除B項;
十八大確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排除D項。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考查新時代中國經濟的持續發展,側重于考查考生對知識的掌握理解能力和對材料的分析作答能力。
24.(2024高一上·衢州期末)在中國漫長的歷史發展中,東北是影響中國歷程的一個關鍵地區。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東北地處邊疆,自古以來就是多民族的聚居地區,又是進入中原的諸多民族的故鄉,更重要的,又是多個王朝的“龍興”之地,因而使得東北地區的歷史具有獨特性,為其他邊疆地區不可比擬。明代的東北,因其戰略地位的重要,明政府實行“乃因其地分設衛所若干,以其酋長統率之,聽其種牧、飛放、畋獵,俾各安其生,咸屬統內”的政策,又在元代“站赤制度”的基礎上,在東北地區廣設驛站,增辟水陸交通線,使東北地區的交通線縱橫交錯,形成為覆蓋整個東北地區的交通網絡,并與內地密切聯系,使東北地區成為明帝國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
——摘編自李治亭主編《東北通史》
材料二 17世紀之末,俄軍東侵至外興安嶺西麓時,乃為強大清軍所遏阻。一戰之下,俄軍挫敗,乃有中俄《____▲____》(公元1689年)之簽訂。該條約之主款厥為兩強以外興安嶺為界,劃疆而治。俄人之陸路東侵至此乃告一段落,雙方相安無事者凡170年。直至1860年,英法聯軍攻破北京,俄人乃撕掉條約,進占我東北,強據我海參崴,改名俄屬“鎮東港”,從此為患北方,至今未已。
——摘編自唐德剛《從晚清到民國》
(1)指出以東北為“龍興”之地的三個王朝,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概括明朝加強對東北地區管理的舉措和特點。
(2) 根據材料二和所學,指出“▲”對應的條約名稱及該條約簽訂的意義,概述近代俄人對東北地區的侵略史實。
【答案】(1)王朝:遼、金、清
舉措:設置機構進行管轄;完善交通網絡;對女真各部落封授官號
特點:因俗而治
(2)條約:《尼布楚條約》
意義:從法律上確定了黑龍江、烏蘇里江流域包括庫頁島在內的廣大地區都是中國領土。
史實:通過《璦琿條約》《北京條約》,侵占我國東北大片土地;把俄方提出的邊界走向強加給中國,為以后大規模侵占中國領土制造根據;19世紀末,將東北劃為勢力范圍,并強租旅大。
【知識點】遼、西夏、金的政權建立與制度建設;明朝的內陸邊疆關系;清朝疆域的奠定與地方治理;列強瓜分中國的狂潮;第二次鴉片戰爭及其影響
【解析】【分析】(1)王朝: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以東北為“龍興”之地的三個王朝有遼、金、清。舉措:依據材料“明政府實行‘乃因其地分設衛所若干,以其酋長統率之,聽其種牧、飛放、畋獵,俾各安其生,咸屬統內’的政策”可知,設置機構進行管轄;對女真各部落封授官號;依據“又在元代‘站赤制度’的基礎上,在東北地區廣設驛站,增辟水陸交通線,使東北地區的交通線縱橫交錯,形成為覆蓋整個東北地區的交通網絡”可知,完善交通網絡。特點:依據材料“乃因其地分設衛所若干,以其酋長統率之,聽其種牧、飛放、畋獵,俾各安其生,咸屬統內”可知,因俗而治。
(2)條約:依據材料“17世紀之末,俄軍東侵至外興安嶺西麓時,乃為強大清軍所遏阻。一戰之下,俄軍挫敗”“(公元1689年)之簽訂”并結合所學可知,“▲”對應的條約名稱是《尼布楚條約》。意義:依據材料“該條約之主款厥為兩強以外興安嶺為界,劃疆而治”并結合所學可知,從法律上確定了黑龍江、烏蘇里江流域包括庫頁島在內的廣大地區都是中國領土。史實:依據材料“直至1860年,英法聯軍攻破北京,俄人乃撕掉條約,進占我東北,強據我海參崴,改名俄屬‘鎮東港’,從此為患北方,至今未已”并結合所學可知,通過《璦琿條約》《北京條約》,侵占我國東北大片土地;把俄方提出的邊界走向強加給中國,為以后大規模侵占中國領土制造根據;19世紀末,將東北劃為勢力范圍,并強租旅大等等。
【點評】本題考查遼與西夏、金朝入主中原、明朝的內陸邊疆、清朝疆域的奠定、第二次鴉片戰爭以及列強瓜分中國的狂潮。第一問,王朝:結合遼、金、清三個王朝的興起地區解答;舉措:依據材料一,結合明朝管理東北地區的措施解答;特點:依據材料一,從因俗而治角度分析;第二問,名稱及其意義依據材料二,結合《尼布楚條約》的內容和意義解答;史實:結合第二次鴉片戰爭中簽訂的不平等條約和19世紀末列強瓜分中國狂潮的概況解答,側重考查學生解讀材料、提取有效信息、調用所學知識分析的能力。
25.(2024高一上·衢州期末)統一戰線是中國共產黨取得勝利的重要法寶。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日本帝國主義對國民黨的誘降,國際上東方慕尼黑會議的醞釀,國民黨五中全會反動方針的制定,國民黨反共活動的加緊,使投降分裂倒退成為時局的最大危險。1939年6月7日,中共中央及時地向黨內發出關于反對投降危險的指示。……毛澤東指出:“現在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既不是一切聯合否認斗爭,又不是一切斗爭否認聯合,而是綜合聯合和斗爭兩方面的政策”。他將這一政策具體化為十項原則,并相應地制定了共產黨關于政權組織、勞動、土地、稅收、鋤奸、人民權利、經濟、文化教育、軍事等各項具體政策。
——摘編自王檜林《中國現代史》
材料二 毛澤東在1949年6月30日發表的《論人民民主專政》,從理論上指導了建國準備工作,并用以統一各階級、各黨派、各團體參加建國準備工作的思想認識。8月5日,美國國務院發表《美中關系白皮書》,毛澤東連續為新華社撰寫系列評論,批駁白皮書對中國革命的看法……毛澤東提出“革命形勢日益開展,一切民主力量亟宜加強團結,共同奮斗,以期早日消滅中國反動勢力”,“為此目的,實有召集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及無黨派民主人士的代表們共同協商的必要”。9月21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次全體會議在北平中南海懷仁堂隆重召開,29日順利通過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
——摘編自張海鵬《中國近代通史》
(1)根據材料一,概括中共堅持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背景,并結合所學簡述中共在這一政策指導下加強“政權組織”的措施
(2)根據材料二,概括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召開的背景和取得的主要成果,并結合所學指出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性質。
【答案】(1)背景:日本的誘降政策;國際社會的縱容;國民黨的反動活動
措施:精兵簡政:以“三三制”為原則,實行“普遍、自由、直接、平等”的選舉制度
(2)背景:人民民主專政理論的指導;毛澤東對白皮書的批駁(推動了民主力量的團結);革命形勢不斷發展(新民主主義革命即將勝利)
成果:通過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
性質: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統一戰線的組織形式。
【知識點】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抗日戰爭的敵后戰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及其意義
【解析】【分析】(1)背景:依據材料“日本帝國主義對國民黨的誘降,國際上東方慕尼黑會議的醞釀,國民黨五中全會反動方針的制定,國民黨反共活動的加緊,使投降分裂倒退成為時局的最大危險”可知,日本的誘降政策;國際社會的縱容;國民黨的反動活動。措施:依據材料“相應地制定了共產黨關于政權組織、勞動、土地、稅收、鋤奸、人民權利、經濟、文化教育、軍事等各項具體政策”并結合所學可知,精兵簡政:以“三三制”為原則,實行“普遍、自由、直接、平等”的選舉制度。
(2)背景:依據材料“毛澤東在1949年6月30日發表的《論人民民主專政》,從理論上指導了建國準備工作,并用以統一各階級、各黨派、各團體參加建國準備工作的思想認識”可知,人民民主專政理論的指導;依據“批駁白皮書對中國革命的看法”可知,毛澤東對白皮書的批駁(推動了民主力量的團結);結合所學可知,革命形勢不斷發展(新民主主義革命即將勝利) 。成果:依據材料“29日順利通過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可知,通過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性質:結合所學可知,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統一戰線的組織形式。
【點評】本題考查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敵后戰場的抗戰、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第一問,背景:依據材料一,從日本、國際社會以及國民黨等角度分析;措施:依據材料一,結合抗日戰爭時期中共的制度探索解答;第二問,依據材料二,結合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召開的背景、內容以及性質解答,側重考查學生解讀材料、提取有效信息、調用所學知識分析的能力。
26.(2024高一上·衢州期末)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朝的制度,雖大體承襲隋朝,太宗君臣的朝氣,卻能使舊制度的優點發揮盡致。同時在行政技術上也有不少的改進,有關這方面的重要改革方案,大都頒行于貞觀元年至五年(627-631)的幾年間。例如隋時對中央最高行政機關的尚書、中書、門下三省,并未能明白厘定其職權以及其相互的關系。到太宗,乃明白規定三省的職權,使其發揮制衡作用,以杜絕偏重的流弊。其后又創立三省首長聯合議政的辦法,以解決相互間的爭執。這類改革,都是前代所沒有的。
材料二 (上左)摩尼教典籍插圖,新疆吐魯番市高昌故城出土,繪于9世紀。圖下部一側為盛開的花朵和長藤,另一側書寫回鶻文字,上部殘存兩個俗界人物,用金、銀、紅、綠等色,絢麗奪目。
(上右)景教壁畫,新疆吐魯番市高昌故城壁畫。圖中為“圣枝節”人們歡迎基督進入耶路撒冷的情景,是研究高昌景教的珍貴資科。
——材料一、材料二均摘自傅樂成主編《中國通史·隋唐五代史》
參考材料,運用相關史實,自擬題目,寫一篇反映盛唐氣象的歷史小論文。(要求:觀點明確,史論結合,條理清晰,表述成文)
【答案】改革是盛唐氣象的一大亮點
唐朝政府在政治、文化等領域進行一系列改革創新。
首先在行政制度上改革三省六部制,使中央決策和行政體系日臻完備。太宗時期,明確規定三省的職權,使其發揮制衡作用,以杜絕偏重的流弊。其次,在選官制度上改革科舉制度,使選官制度逐漸走向成熟和完善。如唐玄宗任用高官主持考試,提高了科舉考試的地位。還有,在文化上實行比以往朝代更加開放的政策,使唐朝時期中外文化的交流頻繁,推動了文化的繁榮。如摩尼教,景教傳入等無疑為中國文化的發展注入新鮮血液。
綜上所述,唐朝統治者進行大刀闊斧的全面改革。這些改革既是盛唐氣象的表現也是盛唐氣象出現的原因,值得后人點贊和借鑒。
【知識點】三國至隋唐的中外文化交流;科舉制;三省六部制
【解析】【分析】本題屬于開放性題,沒有固定的答案。抓住關鍵信息是“盛唐氣”,依據材料“唐朝的制度,雖大體承襲隋朝,太宗君臣的朝氣,卻能使舊制度的優點發揮盡致。同時在行政技術上也有不少的改進”可以得出題目是改革是盛唐氣象的一大亮點。然后結合唐朝的三省六部制、科舉制、文化政策進行論述。具體論述如下:唐朝政府在政治、文化等領域進行一系列改革創新。首先在行政制度上改革三省六部制,使中央決策和行政體系日臻完備。太宗時期,明確規定三省的職權,使其發揮制衡作用,以杜絕偏重的流弊。其次,在選官制度上改革科舉制度,使選官制度逐漸走向成熟和完善。如唐玄宗任用高官主持考試,提高了科舉考試的地位。還有,在文化上實行比以往朝代更加開放的政策,使唐朝時期中外文化的交流頻繁,推動了文化的繁榮。如摩尼教,景教傳入等無疑為中國文化的發展注入新鮮血液。最后進行總結,得出結論是唐朝統治者進行大刀闊斧的全面改革。這些改革既是盛唐氣象的表現也是盛唐氣象出現的原因,值得后人點贊和借鑒。
【點評】本題考查三省六部制、科舉制以及三國至隋唐時期的文化,解題的關鍵是抓住限定信息,依據材料信息,結合唐朝的三省六部制、科舉制、文化政策分析,側重考查學生解讀材料、提取有效信息、調用所學知識分析闡述的能力。
1 / 1浙江省衢州市2023-2024學年高一上學期1月歷史期末試卷
1.(2024高一上·衢州期末)黑陶被譽為“土與火的藝術,力與美的結晶”,著名的有河姆渡遺址出土的豬紋陶缽和龍山遺址出土的“蛋殼陶”。這兩款典型器物出土的空間位置分別位于右圖中的(  )
A.①② B.③④ C.③① D.④②
2.(2024高一上·衢州期末)春秋戰國時期某位著名的思想家,出身貧賤,生活儉樸,“量腹而食,度身而衣”。他主張任人唯賢,選拔賢人來治國,所謂賢人,是不分貧富、貴賤、遠近、親疏,即使是農夫與工匠,如果有才能,也可以舉薦。該思想家的主要思想主張還有(  )
A.“為政以德” B.“有教無類”
C.“相生相勝” D.“兼愛”“非攻”
3.(2024高一上·衢州期末)“漢代的管理制度基本上是秦朝的延續,但是,在實際運用上,漢代將過去不是很制度化的人才選拔方式,落實為定期由地方官選擇當地優秀的人才送到中央,在中央實習種種政務后再派到各處去工作,這樣一個制度,使得中央和地方一直不斷有人力資源的流轉。”上述材料論述的是(  )
A.分封制 B.郡縣制 C.察舉制 D.九品中正制
4.(2024高一上·衢州期末)自東漢以來,西、北邊陲的一些少數民族如匈奴、羯、氐、羌、鮮卑,不斷向內地遷徙,對中國歷史發展產生深刻影響。下列“深刻影響”的表述,有誤的是(  )
A.各民族在長期混戰中差異縮小,隔閡也完全消除
B.“十六國”政權大部分是由內遷少數民族建立的
C.內遷民族推動北民南遷,進而促進江南地區開發
D.統一全國的隋王朝實際是由鮮卑政權更迭而來的
5.(2024高一上·衢州期末)宋真宗時期宰相李沆自評“居重位實無補萬分,惟四方言利事者未嘗一施行,聊以此報國爾。朝廷防制,纖悉備具,或徇所陳請,妄有更張,即所傷多矣”。這最能說明北宋(  )
A.中央集權得到強化 B.政治風氣因循守舊
C.官僚隊伍不斷膨脹 D.財政危機日益嚴重
6.(2024高一上·衢州期末)觀察右側某朝代水運交通圖。下列項中,對圖解讀正確的是(  )
A.長途海運航線的開辟具有創造性
B.表明中國經濟重心開始向南轉移
C.運河首次貫通南北,溝通五大水系
D.水運交通縮小了南北經濟的差距
7.(2024高一上·衢州期末)史載,宋代每逢科舉考試發榜那天,達官富室之家清晨便出動“擇婿車”,去到“金明池上路”,爭相選擇新科進士做女婿,一日之間“中東床者十八九”。一些富豪“厚捉錢以餌士人,使之俯就,一婿至千余緡”。作為一則案例,它可以反映宋朝(  )
①商品經濟發展 ②門第觀念淡化 ③婚姻觀念變化 ④國家控制放松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8.(2024高一上·衢州期末)“道光帝最忿恨的卻是天朝體面受損。‘藐茲丑類’的英國打破了‘我朝定鼎二百年來,臣服遍于四海’的局面;開五口通商,便是‘割地求和’,更不可忍的是和約上還要蓋御寶,好比‘欠債寫負約,賣產者立文契’‘四海屬國聞之,誰不輕中國乎?’”。對上文解讀恰當的是,道光帝(  )
A.已經初步具備了近代外交思想
B.認為五口通商嚴重破壞中國貿易主權
C.對英國已有了比較全面的了解
D.“誰不輕中國乎?”的預判是正確的
9.(2024高一上·衢州期末)有歷史學家這樣描述中國近代的一個政治派別,“他們都經過時代的洗禮,從閉關自守的頑固態度轉而學習西方。這種轉變可以分成兩類:一類是從戰場上得來的失敗經驗:一類是從外交圓桌上得來的屈辱經驗。”這個政治派別是(  )
A.頑固派 B.洋務派 C.維新派 D.革命派
10.(2024高一上·衢州期末)孫中山在一次演講中提道:“滿清王朝可以比作一座即將倒塌的房屋,整個結構已從根本上徹底地腐朽了,難道有人只要用幾根小柱子斜撐住外墻就能夠使那座房子免于傾倒嗎?我們恐怕這種支撐行為的本身反要加速其顛覆……”。下列能體現“幾根小柱子”的歷史事件是(  )
①辛亥革命
②編練新軍
③預備立憲
④保路運動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1.(2024高一上·衢州期末)一位美國新聞記者在觀察中國近代某次運動發展的情況時說:“在戰爭結束后來到上海的新時代中,苦力崛起而為這個新時代的最重要的特征”“上海的新興無產階級轉入行動,急進和愛國的學生找到了最有力的同盟者”。這場運動是(  )
A.新文化運動 B.五四運動
C.國民革命運動 D.一二 九運動
12.(2024高一上·衢州期末)長征期間紅五軍團創作了名為《一只破草鞋》的活報劇,辛辣地諷刺了敵人追擊千里,只揀到紅軍丟下的一只破草鞋的狼狽相,滿懷激情地歌頌了紅軍在長征過程中取得的某次勝利,使紅軍擺脫了幾十萬國民黨軍隊的圍追堵截。這次勝利發生在(  )
A.① B.② C.③ D.④
13.(2024高一上·衢州期末) “一種抵抗敵人到底的民族感和決心的浪潮彌漫了全中國。統一戰線的口號首先克服了一切中國國內的糾紛。國民黨政府監獄中所有的因共產主義或左派活動而被拘禁的人都釋放了,其他逃亡到國外的人也回國為民族事業而聽從分配。”與這一場景直接相關的是(  )
A.“九一八事變” B.“華北事變”
C.“八一三事變” D.“皖南事變”
14.(2024高一上·衢州期末) 位于浙江省衢州城區的杜立特行動紀念館全面反映了杜立特突襲行動這一史實。該行動由美國杜立特中校率領的陸軍航空兵16架B-25轟炸機執行,作為對珍珠港事件的一次反擊,美國成功實施了對日本本土的第一次軍事轟炸。完成轟炸目標返航時,由于漆黑的夜幕和糟糕的天氣,機組成員弄不清機場方位,在燃油耗盡的情況下只能棄機跳傘或迫降,中國軍民對參與杜立特行動的飛行員展開大營救。這一行動最有可能發生在(  )
A.1931年 B.1938年 C.1942年 D.1945年
15.(2024高一上·衢州期末) “這是中共在11年的時期內第一次召開它的代表大會,大會是以洋溢的自我慶賀和自我批評為其特征的。對1949年的勝利和對1955-1956年社會主義改造的成功,的確有充分的理由來慶賀。”這次會議是(  )
A.中共七大 B.中共八大
C.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 D.中共十二大
16.(2024高一上·衢州期末) 中共中央某文件指出,“中國共產黨自從一九二一年成立以來,已經走過六十年的光輝戰斗歷程。為了總結黨在建國以來三十二年的經驗,有必要簡略地回顧一下建國以前二十八年黨領導人民進行的新民主主義革命斗爭。”該文件是(  )
A.《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
B.《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
C.《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
D.《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
17.(2024高一上·衢州期末) “這一時期的社會主義建設在曲折探索中仍取得偉大成就,具有開創性、奠基性意義”。下列屬于“這一時期”建設成就的是(  )
A.成功爆炸原子彈 B.“神舟一號”成功發射
C.國產航母列裝 D.“神威”計算機問世
18.(2024高一上·衢州期末) 《史記》記載,“武帝施主父之冊(策)……使諸侯王得分戶邑以封子弟,不行黜陟,而藩國自析。”該記載可以說明(  )
A.周武王通過分封擴大統治 B.漢武帝成功削弱王國勢力
C.光武帝延續分封裁并郡縣 D.晉武帝死后宗室諸王內戰
19.(2024高一上·衢州期末)能夠識別歷史地圖中的相關信息,是高中歷史學習的基本要求。右圖所示為公元262年的政權形勢圖,圖中①處對應的政權是(  )
A.蜀 B.吳 C.東晉 D.陳
20.(2024高一上·衢州期末)自明朝中期起,商品經濟呈現出空前繁榮的局面,進入了繼西漢、宋朝之后的第三個高峰。除明清之際因戰亂一度受到破壞外,這一高峰基本持續到了清朝。這一時期,商品經濟空前繁榮的表現包括(  )
①白銀大量流入,促進長途貿易發展 ②形成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商人集團
③開始出現一批面向大眾的基層市場 ④工商業市鎮成為地區貿易網絡核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1.(2024高一上·衢州期末)有史學家分析袁世凱和張勛復辟的原因時說:“在袁世凱和張勛的背后,有著新朝的佐命元勛和舊朝的孤臣孽子。而他們后面又有著辛亥革命所沒有革去的社會心態……這個過程是難以用個人的品格來解釋的。復辟的丑劇既顯示了袁世凱和張勛的可鄙和可憎,又顯示了舊的社會心態感染下不止乎一二人的暈眩與失迷。”該史學家旨在強調復辟的主要原因是(  )
A.“新朝的佐命元勛和孤臣孽子”
B.“一二人的暈眩與失迷”
C.“袁世凱和張勛的可鄙和可憎”
D.“辛亥革命所沒有革去的社會心態”
22.(2024高一上·衢州期末)下圖為1980-2000年中國實際GDP增長率示意圖。關于圖中兩個峰值的解讀,正確的是(  )
A.兩個峰值的形成都得益于現代企業制度的確立
B.第一個峰值的出現得益于城市改革的全面展開
C.第二個峰值的出現得益于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
D.兩個峰值的形成說明中國已經完成經濟體制改革
23.(2024高一上·衢州期末)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指出:“從現在起,中國共產黨的中心任務就是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下列關于中共二十大的表述,正確的是(  )
A.確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黨的指導思想
B.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載入憲法
C.提出了新時代新征程中國共產黨的中心任務
D.確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
24.(2024高一上·衢州期末)在中國漫長的歷史發展中,東北是影響中國歷程的一個關鍵地區。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東北地處邊疆,自古以來就是多民族的聚居地區,又是進入中原的諸多民族的故鄉,更重要的,又是多個王朝的“龍興”之地,因而使得東北地區的歷史具有獨特性,為其他邊疆地區不可比擬。明代的東北,因其戰略地位的重要,明政府實行“乃因其地分設衛所若干,以其酋長統率之,聽其種牧、飛放、畋獵,俾各安其生,咸屬統內”的政策,又在元代“站赤制度”的基礎上,在東北地區廣設驛站,增辟水陸交通線,使東北地區的交通線縱橫交錯,形成為覆蓋整個東北地區的交通網絡,并與內地密切聯系,使東北地區成為明帝國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
——摘編自李治亭主編《東北通史》
材料二 17世紀之末,俄軍東侵至外興安嶺西麓時,乃為強大清軍所遏阻。一戰之下,俄軍挫敗,乃有中俄《____▲____》(公元1689年)之簽訂。該條約之主款厥為兩強以外興安嶺為界,劃疆而治。俄人之陸路東侵至此乃告一段落,雙方相安無事者凡170年。直至1860年,英法聯軍攻破北京,俄人乃撕掉條約,進占我東北,強據我海參崴,改名俄屬“鎮東港”,從此為患北方,至今未已。
——摘編自唐德剛《從晚清到民國》
(1)指出以東北為“龍興”之地的三個王朝,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概括明朝加強對東北地區管理的舉措和特點。
(2) 根據材料二和所學,指出“▲”對應的條約名稱及該條約簽訂的意義,概述近代俄人對東北地區的侵略史實。
25.(2024高一上·衢州期末)統一戰線是中國共產黨取得勝利的重要法寶。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日本帝國主義對國民黨的誘降,國際上東方慕尼黑會議的醞釀,國民黨五中全會反動方針的制定,國民黨反共活動的加緊,使投降分裂倒退成為時局的最大危險。1939年6月7日,中共中央及時地向黨內發出關于反對投降危險的指示。……毛澤東指出:“現在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既不是一切聯合否認斗爭,又不是一切斗爭否認聯合,而是綜合聯合和斗爭兩方面的政策”。他將這一政策具體化為十項原則,并相應地制定了共產黨關于政權組織、勞動、土地、稅收、鋤奸、人民權利、經濟、文化教育、軍事等各項具體政策。
——摘編自王檜林《中國現代史》
材料二 毛澤東在1949年6月30日發表的《論人民民主專政》,從理論上指導了建國準備工作,并用以統一各階級、各黨派、各團體參加建國準備工作的思想認識。8月5日,美國國務院發表《美中關系白皮書》,毛澤東連續為新華社撰寫系列評論,批駁白皮書對中國革命的看法……毛澤東提出“革命形勢日益開展,一切民主力量亟宜加強團結,共同奮斗,以期早日消滅中國反動勢力”,“為此目的,實有召集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及無黨派民主人士的代表們共同協商的必要”。9月21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次全體會議在北平中南海懷仁堂隆重召開,29日順利通過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
——摘編自張海鵬《中國近代通史》
(1)根據材料一,概括中共堅持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背景,并結合所學簡述中共在這一政策指導下加強“政權組織”的措施
(2)根據材料二,概括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召開的背景和取得的主要成果,并結合所學指出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性質。
26.(2024高一上·衢州期末)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朝的制度,雖大體承襲隋朝,太宗君臣的朝氣,卻能使舊制度的優點發揮盡致。同時在行政技術上也有不少的改進,有關這方面的重要改革方案,大都頒行于貞觀元年至五年(627-631)的幾年間。例如隋時對中央最高行政機關的尚書、中書、門下三省,并未能明白厘定其職權以及其相互的關系。到太宗,乃明白規定三省的職權,使其發揮制衡作用,以杜絕偏重的流弊。其后又創立三省首長聯合議政的辦法,以解決相互間的爭執。這類改革,都是前代所沒有的。
材料二 (上左)摩尼教典籍插圖,新疆吐魯番市高昌故城出土,繪于9世紀。圖下部一側為盛開的花朵和長藤,另一側書寫回鶻文字,上部殘存兩個俗界人物,用金、銀、紅、綠等色,絢麗奪目。
(上右)景教壁畫,新疆吐魯番市高昌故城壁畫。圖中為“圣枝節”人們歡迎基督進入耶路撒冷的情景,是研究高昌景教的珍貴資科。
——材料一、材料二均摘自傅樂成主編《中國通史·隋唐五代史》
參考材料,運用相關史實,自擬題目,寫一篇反映盛唐氣象的歷史小論文。(要求:觀點明確,史論結合,條理清晰,表述成文)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識點】中國石器時代的人類與文明
【解析】【分析】依據材料“河姆渡遺址”“龍山遺址”并結合所學可知,河姆渡遺址位于長江中下游,龍山文化位于黃河中下游。依據圖示信息可知,④位于長江中下游地區,②位于黃河中下游地區,符合兩個文化遺址的地理位置,D項正確;
①位于遼河流域,③位于黃河中游,均與河姆渡遺址、龍山遺址的地理位置不符,ABC三項錯誤。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考查新石器時代的文化遺存,解題的關鍵信息是“河姆渡遺址”“龍山遺址”,結合圖示信息和兩個文化遺址的地理位置解答,側重考查學生解讀材料和對基礎知識的識記能力。
2.【答案】D
【知識點】百家爭鳴的主要派別及其思想主張
【解析】【分析】依據材料“出身貧賤,生活儉樸”“主張任人唯賢,選拔賢人來治國”并結合所學可知,這位思想家是墨子,主張“兼愛”“非攻”“尚賢”“節用”等,D項正確;
AB兩項是孔子的思想,錯誤;
C項是陰陽家的思想,錯誤。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考查百家爭鳴,解題的關鍵信息是“出身貧賤,生活儉樸”“主張任人唯賢,選拔賢人來治國”,結合墨子的思想主張解答,側重考查學生解讀材料、調用所學知識分析的能力。
3.【答案】C
【知識點】察舉制
【解析】【分析】材料“漢代的管理制度基本上是秦朝的延續,但是,在實際運用上,漢代將過去不是很制度化的人才選拔方式,落實為定期由地方官選擇當地優秀的人才送到中央,在中央實習種種政務后再派到各處去工作,這樣一個制度,使得中央和地方一直不斷有人力資源的流轉”指的是自下而上推舉人才的察舉制,C項正確;
分封制屬于西周時期創立的地方管理制度,與人才選拔無關,排除A項;
郡縣制屬于地方管理制度,與人才選拔無關,排除B項;
魏晉南北朝實行九品中正制,排除D項。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考查察舉制,側重于考查考生對知識的掌握理解能力和對材料的分析作答能力。
4.【答案】A
【知識點】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民族交融
【解析】【分析】根據材料“自東漢以來,西、北邊陲的一些少數民族如匈奴、羯、氐、羌、鮮卑,不斷向內地遷徙,對中國歷史發展產生深刻影響”并結合所學可知,魏晉南北朝以來少數民族內遷中原,民族交融不斷,但各民族之間仍有差異和隔閡,并沒有完全消失,A說法有誤,符合題意;
十六國政權大部分是由內遷少數民族建立的,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排除B項;
結合所學可知,內遷民族推動北民南遷,進而促進江南地區開發,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排除C項;
結合所學可知,楊堅建立的隋朝,實際上脫胎于鮮卑人的北周王朝,而北周王朝又脫胎于西魏王朝,所結合所學可知,隋王朝是北周外戚楊堅奪取政權而來,而北周則是取代鮮卑族建立的西魏而建立的,D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考查了中國古代民族交融,要求學生具有解讀材料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
5.【答案】B
【知識點】宋初專制集權的加強;二府三司制
【解析】【分析】根據材料“居重位實無補萬分,惟四方言利事者未嘗一施行,聊以此報國爾。朝廷防制,纖悉備具,或徇所陳請,妄有更張,即所傷多矣”。可知,宋朝宰相李沆認為自己雖然位高權重,但并沒有實際的建樹,只是按照朝廷舊制行事,說明北宋政治風氣因循守舊,B項正確;
材料內容未涉及到中央和地方的關系,無法得出中央集權強化的結論,排除A項;
材料未提及官僚隊伍的變化,排除C項;
材料強調北宋政治因循守舊,沒有體現財政危機的日益嚴重,排除D項。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考查北宋政治制度,考查學生獲取和解讀信息能力,學生需要對有效信息進行完整、準確、合理的解讀,結合材料關鍵詞和所學知識推導出正確答案。
6.【答案】A
【知識點】宋元時期的經濟重心南移
【解析】【分析】依據圖示中的“大都”和水運交通路線并結合所學可知,該圖是元朝的水運交通圖,元朝開創性地開辟了長途海運航線,A項正確;
經濟中心開始南移是在唐朝安史之亂后,B項錯誤;
隋朝大運河首次貫通南北,溝通五大水系,C項錯誤;
結合所學可知,元朝時南北經濟差距繼續擴大,而非縮小,D項錯誤。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考查宋元時期經濟重心的南移,解題的關鍵信息是圖示中的“大都”和水運交通路線,結合元朝水運交通發展的表現解答,側重考查學生解讀分析材料、調用所學知識的能力。
7.【答案】A
【知識點】宋元時期的社會變化
【解析】【分析】根據材料可知,“榜下捉婿”是宋代的一種婚姻文化,這種近似金錢交易的“捉婿”蘊涵了特定的社會文化內涵,它說明受到宋代商品經濟不斷發展的影響,人們的價值觀念有所改變,門第觀念逐步淡化,①②③正確,A項正確;
宋代社會相對寬松的原因主要在于中央集權制度下,地方權力被有效限制,從而為社會發展創造了一定的自由空間,材料未體現國家控制放松,④錯誤。排除BCD項。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的是宋朝社會特征,旨在考查學生解讀材料、獲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8.【答案】D
【知識點】鴉片戰爭及其影響
【解析】【分析】根據材料可知,道光帝認為在《南京條約》上加蓋皇帝玉璽,好比“欠債寫負約,賣產者立文契”,會導致屬國的輕視,結合所學可知,鴉片戰爭后,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國際地位一落千丈,“誰不輕中國乎?”的預判是正確的,D項正確;
道光皇帝的思想是盲目自大的思想,而非近代外交思想,排除A項;
道光帝并未意識到五口通商破壞中國貿易主權,排除B項;
第一次鴉片戰爭時期,中國對英國知之甚少,排除C項。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鴉片戰爭,解題的關鍵在于準確把握材料主旨,靈活運用所學知識,學生作答時應緊扣材料,抓住材料關鍵詞,并緊密結合所學知識進行作答。
9.【答案】B
【知識點】洋務運動
【解析】【分析】依據材料“從閉關自守的頑固態度轉而學習西方這種轉變可以分成兩類:一類是從戰場上得來的失敗經驗:一類是從外交圓桌上得來的屈辱經驗”并結合所學可知,經過兩次鴉片戰爭,統治階級中的一些當權人物看到了歐美國家的船堅炮利,為了挽救國家的頹勢,他們推行了一系列以“自強”“求富”為目標的洋務新政,與材料信息相符,故B項正確;
頑固派反對學習西方,故A項錯誤;
維新派并未參與戰爭,主張建立君主立憲制,與材料信息不符,故C項錯誤;
革命派主張用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的統治,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故D項錯誤。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考查洋務運動,解題的關鍵信息是“從閉關自守的頑固態度轉而學習西方”這種轉變可以分成兩類:一類是從戰場上得來的失敗經驗:一類是從外交圓桌上得來的屈辱經驗”,結合洋務運動的背景目的和內容解答
10.【答案】B
【知識點】武昌起義
【解析】【分析】依據材料“滿清王朝可以比作一座即將倒塌的房屋整個結構已從根本上徹底地腐朽了,難道有人只要用幾根小柱子斜撐住外墻就能夠使那座房子免于傾倒嗎 我們恐怕這種支撐行為的本身反要加速其顛覆…...”可知,孫中山強調晚清政府的自救行為,加速清王朝的滅亡。結合結合所學可知,1901年清政府實行新政和1906年清政府預備立憲,均屬于挽救自身統治的自救行動,加速了辛亥革命的爆發,②③正確,B項正確;
辛亥革命是革命黨發動的意在推翻清朝統治的斗爭,不符合題意,①錯誤;
保路運動是四川人民發動的,④錯誤,故ACD三項錯誤。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考查清末新政和預備立憲,解題的關鍵是解讀分析材料信息,結合清末新政和預備立憲的目的和影響解答,考查了考生調動運用所學知識分析理解史料的能力。
11.【答案】B
【知識點】五四運動
【解析】【分析】根據材料“在戰爭結束后來到上海的新時代中,苦力崛起而為這個新時代的最重要的特征”“上海的新興無產階級轉入行動,急進和愛國的學生找到了最有力的同盟者”可知,該運動的中心是上海,參加者有無產階級和愛國學生,結合所學可知是五四運動,五四運動的中心在上海,是社會各階級廣泛參與的反帝反封建愛國運動,B項正確;
新文化運動宣揚西方民主和科學,和“苦力崛起”無關,排除A項;
題干內容與國民革命無關,排除C項;
一二 九運動發生于北平,排除D項。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側重于考查五四運動,答題關鍵在于對材料的分析和相關知識點的把握,本題考查的歷史學科核心素養是家國情懷。
12.【答案】C
【知識點】紅軍的長征
【解析】【分析】依據材料“使紅軍擺脫了幾十萬國民黨軍隊的圍追堵截”并結合所學可知,長征過程中的巧渡金沙江,使紅軍擺脫了幾十萬敵軍的圍追堵截,取得了戰略轉移中具有決定意義的勝利。依據圖示信息可知,③是金沙江,C項正確;
①是湘江,湘江戰役突破了敵人四道封鎖線,A項錯誤;
②是四渡赤水,打亂了敵人的圍剿計劃,B項錯誤;
④是大渡河,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是紅軍繼續北上后的事件,D項錯誤。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考查紅軍長征,解題的關鍵信息是“使紅軍擺脫了幾十萬國民黨軍隊的圍追堵截”,結合圖示信息和長征路線和過程解答,側重考查學生解讀材料、調用所學知識分析的能力。
13.【答案】B
【知識點】中國局部抗戰與抗日救亡運動;抗日民族統一戰線
【解析】【分析】根據“一種抵抗敵人到底的民族感和決心的浪潮彌漫了全中國。統一戰線的口號首先克服了一切中國國內的糾紛。國民黨政府監獄中所有的因共產主義或左派活動而被拘禁的人都釋放了,其他逃亡到國外的人也回國為民族事業而聽從分配” 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35年華北事變之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為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共產黨提出八一宣言,號召停止內戰,一致抗日,得到全國人民的擁護,符合材料“一種抵抗敵人到底的民族感和決心的浪潮彌漫了全中國。統一戰線的口號首先克服了一切中國國內的糾紛”的描述,B項正確;
九一八事變后開始局部抗戰,排除A項;
八一三事變是指1937年8月13日抗日戰爭初期繼七七事變以后,日本帝國主義蓄意已久地為擴大侵華戰爭在中國上海制造的事變,排除C項;
皖南事變是國民黨偷襲新四軍的事件,和材料無關,排除D項。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考查華北事變,側重于考查考生對知識的掌握理解能力和對材料的分析作答能力。
14.【答案】C
【知識點】“二戰”的進程
【解析】【分析】根據材料可知, 杜立特行動是美國對日本發動珍珠港事件的一次反擊,日本偷襲珍珠港的時間是1941年12月7日,故該行動應發生在日本偷襲珍珠港事件不久之后,因此1942年符合題意,C項正確;
珍珠港事件的時間是1941年,排除AB;
1945年距離珍珠港事件較遠,排除D項。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戰,考查獲取和解讀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描述和闡釋事物、論證和發現問題的能力。
15.【答案】B
【知識點】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的正確探索
【解析】【分析】根據材料“這是中共在11年的時期內第一次召開它的代表大會”“對1949年的勝利和對1955-1956年社會主義改造的成功”和所學知識可知,1945年中共七大召開,1956年中共八大召開,兩者相隔11年。1949年新中國成立,標志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1955-1956年社會主義改造的成功,標志著中國建立社會主義制度。因此,1956年的中共八大的會議內容涉及材料內容,B項正確;
中共七大召開于1945年,當時還沒有取得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也沒有完成三大改造,排除A項;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于1978年,排除C項;
中共十二大于1982年召開,排除D項。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考查了中共八大,要求學生具有解讀材料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
16.【答案】C
【知識點】新中國社會主義法制建設
【解析】【分析】根據材料“中國共產黨自從一九二一年成立以來,已經走過六十年的光輝戰斗歷程。為了總結黨在建國以來三十二年的經驗,有必要簡略地回顧一下建國以前二十八年黨領導人民進行的新民主主義革命斗爭” 并結合所學可知這是1981年,1981年6月,黨的十一屆六中全會通過了《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決議》從根本上否定了“文化大革命”和“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的錯誤理論,對統一全黨思想,開展改革開放新的偉大革命,打下了重要的思想基礎,C項正確;
《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是1957年,不符合材料時間,排除A項;
《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是1978年,不符合材料時間,排除B項;
《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是2021年,排除D項。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考查新中國法制建設,考查學生獲取和解讀信息能力,學生需要對有效信息進行完整、準確、合理的解讀,結合材料關鍵詞和所學知識推導出正確答案。
17.【答案】A
【知識點】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的正確探索
【解析】【分析】社會主義全面建設時期是1956-1966年,結合所學可知,我國于1964年成功爆炸原子彈,是全面建設時期的成就,A項正確;
1999年“神舟一號”成功發射,排除B項;
2019年我國第一艘國產航空母艦交付海軍,排除C項;
1999年“神威”計算機問世,排除D項。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社會主義十年建設時期的成就,側重考查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準確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考生平時應加強相關習題的練習,不斷總結相關知識點,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和解題能力。
18.【答案】B
【知識點】漢武帝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
【解析】【分析】根據材料“武帝施主父之冊(策)……使諸侯王得分戶邑以封子弟”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漢武帝實行推恩令,使得諸侯國的實力越來越小,削弱了王國勢力,鞏固了中央集權,B項正確;
西周時期沒有帝制,周武王也沒有削弱諸侯,排除A項;
漢光武帝時期沒有實行分封制,排除C項;
“晉武帝死后宗室諸王內戰”指的是西晉八王之亂,體現了諸侯王勢力龐大,和材料“藩國自析”的描述不符,排除D項。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的是漢武帝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旨在考查學生解讀材料、獲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19.【答案】B
【知識點】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政權更迭
【解析】【分析】依據材料“公元262年的政權形勢圖”并結合所學可知,公元262年處于三國時期,當時曹魏、蜀漢、東吳三個政權鼎立。①處位于東南地區,東南一帶是孫吳政權,B項正確;
蜀漢位于西南一帶,A項錯誤;
東晉建立的時間是公元317年,C項錯誤;
陳朝建立的時間是公元557年,D項錯誤。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考查三國鼎立,解題的關鍵信息是“公元262年的政權形勢圖”,結合三國時期的時間和三國的地理位置解答,側重考查學生解讀材料、調用所學知識分析的能力。
20.【答案】C
【知識點】明清時期商業的發展
【解析】【分析】據材料可知,明清時期,商品經濟繁榮,主要體現在白銀大量流入,促進長途貿易發展;商幫出現,以及工商業市鎮興起,成為地區貿易網絡核心;綜上所述,①②④符合題意,C項正確;
宋朝是中國古代發展的高峰,面向大眾的基層市場蓬勃涌現,③不符合題意,排除ABD項。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側重于考查明清商業發展的表現,答題關鍵在于對材料的分析和相關知識點的把握,本題考查的歷史學科核心素養是家國情懷。
21.【答案】D
【知識點】辛亥革命及其意義;袁世凱復辟帝制及護國戰爭
【解析】【分析】根據材料“在袁世凱和張勛的背后,有著新朝的佐命元勛和舊朝的孤臣孽子。而他們后面又有著辛亥革命所沒有革去的社會心態”可知,“辛亥革命所沒有革去的社會心態”,封建思想依然根深蒂固,因此出現了袁世凱、張勛之流的復辟,D項正確;
根據材料“有著新朝的佐命元勛和舊朝的孤臣孽子。而他們后面又有”“復辟的丑劇既顯示了袁世凱和張勛的可鄙和可憎,又顯示了……”可見作者認為這些不是主要原因,排除AC項;
“袁世凱和張勛的可鄙和可憎”的說法比較片面,材料整個社會都存有濃厚的封建思想,二人只是其中的代表,排除B項。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考查了辛亥革命,要求學生閱讀史料并結合所學作出回答。
22.【答案】B
【知識點】城市經濟體制改革
【解析】【分析】依據圖示信息可知,第一個峰值的時間是1985年,結合所學可知,這主要得益于1984年城市經濟體制的全面展開,B項正確;
第一個峰值出現的時間是1985年,而現代企業制度的確立是在20世紀90年代,A項錯誤;
第二個峰值出現的時間是1995年,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是在2001年,C項錯誤;
21世紀初中國初步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已經完成經濟體制改革”的說法不符合史實,D項錯誤。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考查城市經濟體制改革,解題的關鍵是解讀圖示信息,抓住兩個峰值出現的時間,結合城市經濟體制改革及其影響解答,側重考查學生解讀材料、調用所學知識分析的能力。
23.【答案】C
【知識點】改革開放以來的綜合國力不斷提升
【解析】【分析】根據材料“中國共產黨的中心任務就是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可知,黨的二十大明確了黨的中心任務,提出了新時代新征程中國共產黨的中心任務,C項正確;
黨的十九大確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黨的指導思想,排除A項;
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修正案》,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載入憲法,排除B項;
十八大確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排除D項。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考查新時代中國經濟的持續發展,側重于考查考生對知識的掌握理解能力和對材料的分析作答能力。
24.【答案】(1)王朝:遼、金、清
舉措:設置機構進行管轄;完善交通網絡;對女真各部落封授官號
特點:因俗而治
(2)條約:《尼布楚條約》
意義:從法律上確定了黑龍江、烏蘇里江流域包括庫頁島在內的廣大地區都是中國領土。
史實:通過《璦琿條約》《北京條約》,侵占我國東北大片土地;把俄方提出的邊界走向強加給中國,為以后大規模侵占中國領土制造根據;19世紀末,將東北劃為勢力范圍,并強租旅大。
【知識點】遼、西夏、金的政權建立與制度建設;明朝的內陸邊疆關系;清朝疆域的奠定與地方治理;列強瓜分中國的狂潮;第二次鴉片戰爭及其影響
【解析】【分析】(1)王朝: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以東北為“龍興”之地的三個王朝有遼、金、清。舉措:依據材料“明政府實行‘乃因其地分設衛所若干,以其酋長統率之,聽其種牧、飛放、畋獵,俾各安其生,咸屬統內’的政策”可知,設置機構進行管轄;對女真各部落封授官號;依據“又在元代‘站赤制度’的基礎上,在東北地區廣設驛站,增辟水陸交通線,使東北地區的交通線縱橫交錯,形成為覆蓋整個東北地區的交通網絡”可知,完善交通網絡。特點:依據材料“乃因其地分設衛所若干,以其酋長統率之,聽其種牧、飛放、畋獵,俾各安其生,咸屬統內”可知,因俗而治。
(2)條約:依據材料“17世紀之末,俄軍東侵至外興安嶺西麓時,乃為強大清軍所遏阻。一戰之下,俄軍挫敗”“(公元1689年)之簽訂”并結合所學可知,“▲”對應的條約名稱是《尼布楚條約》。意義:依據材料“該條約之主款厥為兩強以外興安嶺為界,劃疆而治”并結合所學可知,從法律上確定了黑龍江、烏蘇里江流域包括庫頁島在內的廣大地區都是中國領土。史實:依據材料“直至1860年,英法聯軍攻破北京,俄人乃撕掉條約,進占我東北,強據我海參崴,改名俄屬‘鎮東港’,從此為患北方,至今未已”并結合所學可知,通過《璦琿條約》《北京條約》,侵占我國東北大片土地;把俄方提出的邊界走向強加給中國,為以后大規模侵占中國領土制造根據;19世紀末,將東北劃為勢力范圍,并強租旅大等等。
【點評】本題考查遼與西夏、金朝入主中原、明朝的內陸邊疆、清朝疆域的奠定、第二次鴉片戰爭以及列強瓜分中國的狂潮。第一問,王朝:結合遼、金、清三個王朝的興起地區解答;舉措:依據材料一,結合明朝管理東北地區的措施解答;特點:依據材料一,從因俗而治角度分析;第二問,名稱及其意義依據材料二,結合《尼布楚條約》的內容和意義解答;史實:結合第二次鴉片戰爭中簽訂的不平等條約和19世紀末列強瓜分中國狂潮的概況解答,側重考查學生解讀材料、提取有效信息、調用所學知識分析的能力。
25.【答案】(1)背景:日本的誘降政策;國際社會的縱容;國民黨的反動活動
措施:精兵簡政:以“三三制”為原則,實行“普遍、自由、直接、平等”的選舉制度
(2)背景:人民民主專政理論的指導;毛澤東對白皮書的批駁(推動了民主力量的團結);革命形勢不斷發展(新民主主義革命即將勝利)
成果:通過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
性質: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統一戰線的組織形式。
【知識點】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抗日戰爭的敵后戰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及其意義
【解析】【分析】(1)背景:依據材料“日本帝國主義對國民黨的誘降,國際上東方慕尼黑會議的醞釀,國民黨五中全會反動方針的制定,國民黨反共活動的加緊,使投降分裂倒退成為時局的最大危險”可知,日本的誘降政策;國際社會的縱容;國民黨的反動活動。措施:依據材料“相應地制定了共產黨關于政權組織、勞動、土地、稅收、鋤奸、人民權利、經濟、文化教育、軍事等各項具體政策”并結合所學可知,精兵簡政:以“三三制”為原則,實行“普遍、自由、直接、平等”的選舉制度。
(2)背景:依據材料“毛澤東在1949年6月30日發表的《論人民民主專政》,從理論上指導了建國準備工作,并用以統一各階級、各黨派、各團體參加建國準備工作的思想認識”可知,人民民主專政理論的指導;依據“批駁白皮書對中國革命的看法”可知,毛澤東對白皮書的批駁(推動了民主力量的團結);結合所學可知,革命形勢不斷發展(新民主主義革命即將勝利) 。成果:依據材料“29日順利通過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可知,通過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性質:結合所學可知,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統一戰線的組織形式。
【點評】本題考查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敵后戰場的抗戰、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第一問,背景:依據材料一,從日本、國際社會以及國民黨等角度分析;措施:依據材料一,結合抗日戰爭時期中共的制度探索解答;第二問,依據材料二,結合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召開的背景、內容以及性質解答,側重考查學生解讀材料、提取有效信息、調用所學知識分析的能力。
26.【答案】改革是盛唐氣象的一大亮點
唐朝政府在政治、文化等領域進行一系列改革創新。
首先在行政制度上改革三省六部制,使中央決策和行政體系日臻完備。太宗時期,明確規定三省的職權,使其發揮制衡作用,以杜絕偏重的流弊。其次,在選官制度上改革科舉制度,使選官制度逐漸走向成熟和完善。如唐玄宗任用高官主持考試,提高了科舉考試的地位。還有,在文化上實行比以往朝代更加開放的政策,使唐朝時期中外文化的交流頻繁,推動了文化的繁榮。如摩尼教,景教傳入等無疑為中國文化的發展注入新鮮血液。
綜上所述,唐朝統治者進行大刀闊斧的全面改革。這些改革既是盛唐氣象的表現也是盛唐氣象出現的原因,值得后人點贊和借鑒。
【知識點】三國至隋唐的中外文化交流;科舉制;三省六部制
【解析】【分析】本題屬于開放性題,沒有固定的答案。抓住關鍵信息是“盛唐氣”,依據材料“唐朝的制度,雖大體承襲隋朝,太宗君臣的朝氣,卻能使舊制度的優點發揮盡致。同時在行政技術上也有不少的改進”可以得出題目是改革是盛唐氣象的一大亮點。然后結合唐朝的三省六部制、科舉制、文化政策進行論述。具體論述如下:唐朝政府在政治、文化等領域進行一系列改革創新。首先在行政制度上改革三省六部制,使中央決策和行政體系日臻完備。太宗時期,明確規定三省的職權,使其發揮制衡作用,以杜絕偏重的流弊。其次,在選官制度上改革科舉制度,使選官制度逐漸走向成熟和完善。如唐玄宗任用高官主持考試,提高了科舉考試的地位。還有,在文化上實行比以往朝代更加開放的政策,使唐朝時期中外文化的交流頻繁,推動了文化的繁榮。如摩尼教,景教傳入等無疑為中國文化的發展注入新鮮血液。最后進行總結,得出結論是唐朝統治者進行大刀闊斧的全面改革。這些改革既是盛唐氣象的表現也是盛唐氣象出現的原因,值得后人點贊和借鑒。
【點評】本題考查三省六部制、科舉制以及三國至隋唐時期的文化,解題的關鍵是抓住限定信息,依據材料信息,結合唐朝的三省六部制、科舉制、文化政策分析,側重考查學生解讀材料、提取有效信息、調用所學知識分析闡述的能力。
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莱芜市| 张家口市| 新龙县| 辉南县| 屏东市| 宁夏| 都安| 文登市| 长汀县| 额尔古纳市| 阳朔县| 小金县| 都匀市| 宜州市| 通化县| 城口县| 宣城市| 日土县| 浙江省| 大连市| 康定县| 灵台县| 泰来县| 合川市| 萨嘎县| 宕昌县| 万山特区| 黄陵县| 陕西省| 封开县| 寻乌县| 聊城市| 河北省| 和平区| 九龙县| 八宿县| 宕昌县| 衡水市| 正阳县| 安化县| 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