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精品解析】安徽省宣城市2023-2024學年高二上學期期末調研測試歷史試題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精品解析】安徽省宣城市2023-2024學年高二上學期期末調研測試歷史試題

資源簡介

安徽省宣城市2023-2024學年高二上學期期末調研測試歷史試題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6 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目要求。)
1.(2023高二上·宣城期末)公元前651年,齊桓公在葵丘大會諸侯,周襄王派周公宰孔與會賜胙(肉),訂立的盟約規定同盟各國不得廢除已立的太子、不得立妾為妻、要懲罰不孝的人等條款。這主要表明(  )
A.會盟對君主的權力有制約作用 B.諸侯爭霸紛爭不斷
C.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得到維護 D.宗法制度受到重視
2.(2023高二上·宣城期末)曹魏創立了九品中正制,孫吳也創立了類似中正的“公平”之官,由朝廷委任,負責評定當地人士。兩個分立的政權先后采取了大致相同的選舉制度,這說明(  )
A.大一統的趨勢已經形成 B.九品中正制的誕生有其必然性
C.民族交融現象十分明顯 D.人口遷移帶來政治制度的認同
3.(2023高二上·宣城期末)唐朝本沿用隋朝州、縣二級制,后根據山川地形把全國劃分為 10道,作為中央派出的監察機構,唐玄宗即位后又增至15道。唐朝這一創新(  )
A.使得行政體系完備 B.導致藩鎮割據勢力形成
C.旨在強化中央集權 D.弱化中央對地方的控制
4.(2023高二上·宣城期末)土司制度形成于元朝,《明史》載“嘗考洪武初,西南夷來歸者,即用原官授之。其土官銜號曰宣慰司,曰宣撫司,曰安撫司,曰長官司。襲替必奉朝命,雖在萬里外,皆赴闕受職。”由此可知,明代的土司(  )
A.由中央派遣官員任職 B.具有羈縻府州性質
C.管理女真等少數民族 D.等同于地方州郡縣
5.(2023高二上·宣城期末)清代的鄉飲酒禮規定主持鄉飲酒禮的“司正”在開場時須舉酒杯曰:“恭惟朝廷,率由舊章……為臣盡忠,為子盡孝,長幼有序,兄友弟恭,內睦宗族,外和鄉黨”。此后,再由生員“贊讀律令”。這種鄉飲酒禮(  )
A.確立了儒學思想的主導地位 B.強化了社會主流價值觀
C.削弱了政府對民間的控制力 D.沖擊了農村的自然經濟
6.(2023高二上·宣城期末)乾隆時劉汶《種煙行》一詩說道:“新谷在場欲糜爛,小麥未播播已晚。問何不斂復不耕,汲水磨刀煙上版。……愚民廢農偏種煙,五谷不勝煙值錢。……往者歲歉難舉炊,誰家食煙能療饑。”該詩(  )
A.道出了小農經濟解體的原因 B.表達了作者對糧食安全的擔憂
C.反映了自然經濟結構已解體 D.是研究物種傳播的第一手史料
7.(2023高二上·宣城期末)1908 年7月清政府頒發了《咨議局章程》和《議員選舉章程》,1909 年成立了咨議局。清末各省咨議局議員的出身背景中有功名的士紳階級占 91%,其中進士占4.7%,舉人占19.1%,貢生占29.7%,生員占37.5%。清政府這樣做(  )
A.意圖緩解面臨的統治危機 B.為廢除科舉設置了障礙
C.遲滯了民族資本主義發展 D.加快了辛亥革命的發生
8.(2023高二上·宣城期末)日本棉布/棉制品輸華表(單位:日圓千円)
  中國(不含東北地區) 東北地區(關東州)
棉布 棉織品 棉布 棉織品
1930年 86915 2579 9186 454
1931 年 43073 489 6172 293
1932年 38229 692 16017 670
上表信息可以用來佐證(  )
A.關東州成為日本最重要市場 B.中國抗日救亡運動掀起高潮
C.國民政府關稅自主取得成效 D.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的動因
9.(2023高二上·宣城期末)“四三方案”是我國1970年代向西方國家大規模引進成套技術設備的計劃。從1972年開始直到1977年,我國先后同美國、聯邦德國、法國、日本、荷蘭、瑞士、意大利等簽訂了250多項新技術和成套設備引進合同,項目成交金額達到了39.6億美元。“四三方案”(  )
A.實現了與西方大國關系的突破 B.旨在為改革開放奠定堅實基礎
C.佐證了中國外交打開新的局面 D.促使我國由農業國變為工業國
10.(2023高二上·宣城期末)我國水產品在居民飲食結構中所占的比重不斷上升,《中國農業展望報告 2021—2030》指出,到2026 年我國人均水產品消費量預計將達到23kg,占消費總量的36%左右。這(  )
A.有利于保障國家的糧食安全
B.體現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優越性
C.表明水產品將成為主要食物
D.反映了國人對營養品質的盲目追求
11.(2023高二上·宣城期末)斯巴達的公民大會名義上是國家最高機關,但王位世襲,國王壟斷了軍事統帥權;長老會議成員30人,且終身任職;監察官從全體公民中選舉產生,擁有主持公民大會、審判國王等重要權力,他們一年一任,一般不得連任。據此判斷,當時斯巴達的政體形態是(  )
A.民主制度 B.僭主政治 C.寡頭政治 D.君主專制
12.(2023高二上·宣城期末)1618 年,歐洲由于爭奪領土、王位和霸權,導致了以德意志為主要戰場的歐洲國際性戰爭,各方終于在1648 年以簽訂了中世紀與近代之交的第一個多邊條約《威斯特伐利亞和約》而告終,形成威斯特伐利亞體系。這一體系對國際法的貢獻主要在于(  )
A.形成了大國協調歐洲均勢的國際關系
B.廢棄以戰爭作為實行國家政策的工具
C.首次用國際會議來解決國際爭端
D.確定了國際法的主體是主權國家
13.(2023高二上·宣城期末)1867年,《北美評論》雜志撰文稱譽中國的考試取士;1868 年,美國羅得州議員托馬斯·詹科斯向國會提交報告,公然鼓吹考試取才,轟動了參眾兩院;1870 年,斯皮爾撰著《中國與美國》一書,盛贊并力主效法科舉考試制度。這些現象(  )
A.推動了東學西漸的形成
B.表明美國文官制度深受中國影響
C.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
D.有利于推動美國文官制度的建立
14.(2023高二上·宣城期末)1875 年,美國密蘇里州憲法宣布授權人口在十萬以上的市可制定憲章,實施地方自治;至一戰 前共有 12 個州實行地方自治。市政府權力涉及到飲用水供應、健康和衛生、城市建設、警察、 消防、教育和福利、娛樂等領域。推動美國地方自治的主要因素是(  )
A.啟蒙思想的廣泛傳播 B.國內工人運動的有力推動
C.鄉鎮自治的歷史傳統 D.城市化進入蓬勃發展時期
15.(2023高二上·宣城期末)1803 年,英國約克郡西區織出的呢絨只有1/16 是產自資本家經營的大工廠,其余的約有43 萬匹則是由老板兼工匠在作坊里織出的。根據1831年英國議會的調查,該年英國工廠工人為404,317人,手工工人為1159,867人。這體現出該時期英國(  )
A.急需大力推進蒸汽機的普及 B.工業經濟組織呈現出多樣性
C.手工生產阻礙了生產力發展 D.工廠制難以適應經濟的需求
16.(2023高二上·宣城期末)1997年,英國布萊爾政府提出用社會投資國家取代福利國家,使福利成為政府、企業、社會和個人等共同參與和分擔的公共事業;同時倡導勞動倫理,并把教育和培訓作為普遍福利形式,以鼓勵工作、促進就業。布萊爾政府的改革(  )
A.兼顧效率與公正,均衡權利與義務
B.強化了國家對經濟的宏觀調控
C.激發了市場潛能,終結了福利國家
D.成為各國福利改革的普遍思路
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4小題,共55 分)
17.(2023高二上·宣城期末)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南朝劉宋孝武帝時,有個名叫謝士先的人告發申坦是劉義宣(謀反敗亡者)的同謀。當時申坦已死,他的兒子申令孫為山陽郡太守,聽到這個消息,便到廷尉投案請罪。廷尉卿蔡興宗議曰:“若坦昔為戎首,身今尚存,累經肆眚(朝廷寬赦),猶應蒙宥(寬恕)。令孫天屬(父子天性相連),理相為隱。況人亡事遠,追相誣訐,斷以禮律,義不合關。”同時指出謝士先“發因私怨,況稱風聲路傳,實無定主,而干黷欺罔,罪合極法。”又有告狀的百姓二十二人,案情還未了結,還得參與廷尉審訊,按照當時的法律,這些人應該暫時拘押在尚方(監獄)之中。蔡興宗“以訟民本在求理,故不加械,即若系尚方,于事為苦”。
—摘編于李延壽《南史·列傳·卷二十九》
材料二 公民們:……在一個共和國當中,退位的國王只能在兩種情況下派上用場:要么是危害政權的安定或是威脅自由,要么就是同時實現這兩個結果。……我必須聲明:路易十六必須死,因為祖國必須生。至于路易十六本人,我建議國民公會立刻宣布他是法蘭西全體國民的叛徒。我建議為犧牲的自由革命烈士們豎立紀念碑,讓人民始終銘記權利意識和曾經屈服于暴君的恐懼,同時也讓所有的暴君永遠知曉并害怕人民及其正義。
—摘自羅伯斯庇爾(1792年 12 月3 日)《就對國王的審判問題而作的演講》
(1)根據材料一,概括蔡興宗在司法實踐中體現的思想觀念或精神品質。
(2)根據材料二,指出羅伯斯庇爾提出處死路易十六的理由。結合所學知識,分析羅伯斯庇爾演講所產生的影響。
18.(2023高二上·宣城期末)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 在1933 年廢兩改元之前,中國經濟生活中流通的貨幣有銀兩、銀元、銅元(清末制錢)和紙幣。鑄造貨幣(硬幣)的既有中央政府又有地方政府,還有私人銀爐。紙幣發行權也極為分散:享有發行權的既有華資銀行,又有外資銀行。華資銀行又分國家銀行、商業銀行和地方銀行;每一種貨幣都是形式多樣,表現出明顯的區域性特征;伴隨著貿易而輸入的各國貨幣,也廣泛流通于中國。
——摘編自賀水金《不和諧音:貨幣紊亂與近代中國經濟、社會民生》
1840 年至1911年中國貨幣形式和數量
貨幣形式 數量 以元計值 百分率(%)
中國銀元 240000000 元 240000000 9.6
外國銀元 1080000000 元 1080000000 43.4
銅元 200000000000枚 149000000 5.9
銀兩票 30000000 兩 42000000 1.7
銀元票 50000000元 50000000 2
銅錢票 134000000 串 100000000 4
外國鈔票 110000000 元 110000000 4.4
銀錠 250000000 兩 347000000 14
銅錢 500000000000枚 373000000 15
總數   2491000000 100
—摘自郝延平《中國近代商業革命》
從以上材料中提煉出一個歷史信息,結合所學知識對其合理解析。(可以從總體上或局部提取歷史信息,所提取的歷史信息要明確,解讀合理,史論結合。)
19.(2023高二上·宣城期末)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某賦役制度示意圖
材料二 縮小行政區劃是晉察冀邊區改造舊行政的重點之一。舊有的行政區劃幅員廣闊,一個區所轄村莊有多達幾百個的,而華北山地民居普遍分散。晉察冀邊區的做法是普遍實行小區制度。但在區縣機構設置上,相較閻錫山治下的主要變化在于增加了公安和人民武裝兩科(部),國民黨政權體系上層有復雜完備的組織機構,而村級只有一個村長,這樣導致政令到縣以下即形同虛文。晉察冀邊區的做法是各村都建立民政、財政、教育、實業、司法五個部門,每個部門委員會都由數人組成,這些職務一般都是無償義務性質。
——摘編自王龍飛《破舊立新:中共在抗日根據地的政權建設》
(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該賦役制度實施的背景
(2)根據材料二,概括晉察冀抗日根據地政權建設方面“破舊立新”的措施。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晉察冀抗日根據地政權建設方面“破舊立新”的意義。
(3)從新中國成立后的史實中再舉一例制度變革,并說明其是如何“破舊立新”的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識點】春秋戰國的紛爭
【解析】【分析】依據材料“訂立的盟約規定同盟各國不得廢除已立的太子、不得立妾為妻、要懲罰不孝的人等條款”可知,強調了宗法等級關系和嫡長子繼承制,這說明春秋時期宗法制仍然受到重視,D項正確;
該盟約體現了對宗法制的維護,并不會制約君主權力,A項錯誤;
材料體現的是宗法制度依然受到重視,不能體現諸侯爭霸紛爭不斷,B項錯誤;
此時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出現動搖,C項錯誤。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考查春秋戰國時期列國紛爭,解題的關鍵是解讀分析材料“訂立的盟約規定同盟各國不得廢除已立的太子、不得立妾為妻、要懲罰不孝的人等條款”,結合宗法制的內容和春秋時期的政治特點解答,側重考查學生解讀分析材料、調用所學知識的能力。
2.【答案】B
【知識點】九品中正制
【解析】【分析】依據材料可知,曹魏和孫吳兩個分立的政權采取了相似的九品中正制,這說明該制度的誕生有其必要性,B項正確;
材料反映的是選官制度,而且當時國家處于分裂時期,A項錯誤;
材料中未涉及民族交融和人口遷移,CD兩項錯誤。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考查九品中正制,解題的關鍵是解讀分析材料信息,結合九品中正制的背景解答,側重考查學生解讀分析材料、調用所學知識的能力。
3.【答案】C
【知識點】中國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演變
【解析】【分析】依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唐朝時期在地方設置道一級的機構,作為中央派出的監察機構。其目的是為了巡視地方,加強中央集權,C項正確;
材料只涉及了唐朝的地方機構,無法得出整個行政體系完備的結論,A項錯誤;
藩鎮割據局面的出現與地方設置軍鎮有關,與道一級機構設置無關,B項錯誤;
唐朝的這一措施是為了加強中央集權,而非弱化中央對地方的控制,D項錯誤。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考查中國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演變,解題的關鍵是解讀材料信息,結合唐朝地方制度的變化及其目的和作用解答,側重考查學生解讀材料、調用所學知識分析的能力。
4.【答案】B
【知識點】明清時期的民族關系與民族政策
【解析】【分析】依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可知,土司由中央任命,但不是中央派遣的官員而是由當地土著首領擔任,這說明土司具有羈縻府州的招撫性質,B項正確;
土司是由當地土著首領擔任,而非由中央派遣官員任職,A項錯誤;
土司制度主要設置在西南少數民族地區,女真等少數民族在北方,C項錯誤;
州郡縣長官是由中央直接任免,而土司是由當地土著首領擔任,二者并不等同,D項錯誤。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考查明清時期的民族關系和民族政策,解題的關鍵是解讀分析材料信息,結合土司制度的內容分析其特點和性質,側重考查學生解讀分析材料、調用所學知識的能力。
5.【答案】B
【知識點】程朱理學
【解析】【分析】依據材料“為臣盡忠,為子盡孝,長幼有序,兄友弟恭,內睦宗族,外和鄉黨”可知,在清代的鄉飲酒禮中強調儒家倫理思想,這反映了儒家思想對基層教化的影響,對社會主流價值觀的強化具有重要作用,B項正確;
漢武帝時就已經確立了儒學思想的主導地位,A項錯誤;
依據材料“恭惟朝廷,率由舊章”可知,體現了政府對民間控制的加強,而非削弱,C項錯誤;
材料涉及的是基層治理的強化,沒有體現沖擊了農村自然經濟的信息,D項錯誤。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考查中國古代的法律制度和社會教化,解題的關鍵信息是“為臣盡忠,為子盡孝,長幼有序,兄友弟恭,內睦宗族,外和鄉黨”,結合明朝基層教化及其影響解答,側重考查學生解讀分析材料、調用所學知識的能力。
6.【答案】B
【知識點】明清時期的農業的發展
【解析】【分析】依據材料“愚民廢農偏種煙,五谷不勝煙值錢”可知,反映了一些地區出現農民改種糧為種植煙草的情況;依據材料“往者歲歉難舉炊,誰家食煙能療饑”可知,反映了擔心煙草種植擴大會影響糧食生產,無法應對荒年,由此可知,材料表達了作者對糧食安全的擔憂,B項正確;
清朝乾隆時小農經濟占主導地位,并未解體,鴉片戰爭后小農經濟才開始解體,A項錯誤;
清朝乾隆時中國自然經濟結構比較穩固,并未解體,鴉片戰爭后自然經濟開始解體,C項錯誤;
材料強調的是作者對糧食安全的擔憂,不是強調物種傳播,而且劉汶《種煙行》屬于二手史料,D項錯誤。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考查明清時期的農業經濟,解題的關鍵是解讀分析材料“愚民廢農偏種煙,五谷不勝煙值錢”“往者歲歉難舉炊,誰家食煙能療饑”的主旨即可,側重考查學生解讀分析材料、調用所學知識的能力。
7.【答案】A
【知識點】清末“新政”與預備立憲
【解析】【分析】依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可知,為緩解面臨的統治危機,實現“自救”,清政府推行預備立憲,頒發了《咨議局章程》和《議員選舉章程》,A項正確;
科舉制在1905年時就已經被廢除,B項錯誤;
清末新政中的獎勵實業等措施促進了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C項錯誤;
材料突出的是清政府采取措施維護其統治,沒有體現推動辛亥革命發生的信息,D項錯誤。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考查清末新政和“預備立憲”,解題的關鍵是抓住材料時間,解讀分析材料信息,結合清末新政和“預備立憲”的目的、內容以及影響解答,側重考查學生解讀分析材料、調用所學知識的能力。
8.【答案】C
【知識點】中國關稅自主權
【解析】【分析】依據表格信息可知,1930—1932年,日本棉布和棉織品輸華的數量總體上在減少。結合材料時間和所學可知,這一時期南京國民政府通過提高關稅保護國內工業,使得日本輸華商品減少。這說明國民政府的關稅自主取得一定成效,C項正確;
表格中只是例舉了中國(不含東北地區) 和東北地區(關東州) 的情況,據此不能說明關東州成為日本最重要市場,A項錯誤;
表格只是涉及了日本棉布和棉織品輸華的數量,無法看出中國抗日救亡運動掀起高潮,B項錯誤;
九一八事變發生在1931年,無法全面覆蓋材料信息,D項錯誤。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考查近代中國的關稅自主權,解題的關鍵是抓住材料時間,解讀分析表格信息,結合南京國民政府的關稅自主政策及其影響解答,側重考查學生解讀材料、調用所學知識分析的能力。
9.【答案】C
【知識點】新中國的外交政策與外交成就
【解析】【分析】根據材料可知,20世紀70年代,我國向西方國家大規模引進成套技術設備,這為改革開放奠定了堅實基礎,B項正確;
20世紀70年代,我國與美國、日本等西方大國的關系已經突破,排除A項;
材料未體現中國外交打開新的局面,排除C項;
材料未體現我國由農業國變為工業國,排除D項。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考查了新中國外交,解答本題關鍵是結合新中國外交的相關史實進行分析,要求學生具有解讀材料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
10.【答案】A
【知識點】食物生產的現代化
【解析】【分析】依據材料可知,水產品在我國居民飲食結構所占比重不斷上升,這反映了我國居民飲食結構不斷優化,有利于保障國家的糧食安全,A項正確;
材料涉及的是居民的飲食結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優越性無關,B項錯誤;
材料只是涉及水產品的比重,沒有涉及與其他產品的比較,無法得出水產品將成為主要食物的結論,C項錯誤;
材料反映了國人對營養品質的追求,但不是“盲目追求”,D項錯誤。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考查食物生產的現代化,解題的關鍵是解讀分析材料信息,結合我國水產品的發展及其影響解答,側重考查學生解讀分析材料、調用所學知識的能力。
11.【答案】C
【知識點】古希臘的民主政治與寡頭政治
【解析】【分析】依據材料“王位世襲,國王壟斷了軍事統帥權;長老會議成員30人,且終身任職”可以看出斯巴達是少數人掌握政權,體現了寡頭政治的特點,C項正確;
斯巴達實行的是寡頭政治,不是民主制度,雅典實行民主制度,A項錯誤;
僭主政治的特點是個人通過非法手段,如政變或武力,奪取政權,建立獨裁統治,與材料信息不符,B項錯誤;
依據材料“監察官從全體公民中選舉產生,擁有主持公民大會、審判國王等重要權力,他們一年一任,一般不得連任”可知,斯巴達不是君主專制,D項錯誤。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考查古希臘的政治制度,解題的關鍵是解讀分析材料“王位世襲,國王壟斷了軍事統帥權;長老會議成員30人,且終身任職”,結合斯巴達的政治制度及其特點解答,側重考查學生解讀分析材料、調用所學知識的能力。
12.【答案】C
【知識點】國際法的形成
【解析】【分析】依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威斯特伐利亞體系首次用國際會議來解決國際爭端,C項正確;
A項與維也納體系有關,錯誤;
B項與《非戰公約》有關,錯誤;
D項是荷蘭人格勞秀斯《戰爭與和平法》的內容,錯誤。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考查國際法的形成,解答本題需要掌握威斯特伐利亞體系的內容和意義,側重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識記能力。
13.【答案】D
【知識點】西方文官制度出現的背景
【解析】【分析】依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可知,1867年以來,美國對中國的科舉制大加贊譽,說明其肯定中國科舉制以考試選官的方式,從而營造了相關輿論,有利于推動美國文官制度的建立,D項正確;
東學西漸在這之前就已經出現,A項錯誤;
當時美國文官制度還沒有建立,B項錯誤;
材料中美國只是肯定中國的科舉制,這并不能提高整個中國的國際地位,C項錯誤。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考查西方文官制度,解題的關鍵是抓住材料時間,解讀分析材料信息,結合西方文官制度建立的背景解答,側重考查學生解讀分析材料、調用所學知識的能力。
14.【答案】D
【知識點】城市基礎設施的建設與完善
【解析】【分析】根據材料“1875年,美國密蘇里州憲法宣布授權人口在十萬以上的市可制定憲章,實施地方自治;至一戰前共有12個州實行地方自治。市政府權力涉及到飲用水供應、健康和衛生、城市建設、警察、消防、教育和福利、娛樂等領域”,并結合所學可知,19世紀中后期,美國城市化進入蓬發展時期,城市人口增加,城市規模擴大,城市管理出現困難,推動了美國地方自治的發展,故D項正確;啟蒙思想的廣泛傳播是在18世紀,與材料時間不符,故A項錯誤;
材料與工人運動無關,故B項錯誤;
鄉鎮自治的歷史傳統不是推動美國地方自治的主要因素,故C項錯誤。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考查了美國的政治,解答本題關鍵是根據美國城市管理出現問題進行分析,側重于考查考生對知識的掌握理解能力和對材料的分析作答能力。
15.【答案】B
【知識點】工業革命的影響
【解析】【分析】依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可知,隨著工業革命在英國的推進,英國的工人分化為工廠工人和手工工人,工廠制度逐漸出現,這體現了工業經濟組織呈現出多樣性特點,B項正確;
此時處于工業革命的晚期,蒸汽機在英國的普及正在推行,A項錯誤;
材料涉及的是工廠的出現,沒有體現手工生產阻礙了生產力發展的信息,C項錯誤;
工業革命的開展推動工廠制度的形成,因此工廠制的形成適應了經濟發展的需求,D項錯誤。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考查工業革命與工廠制度,解題的關鍵是抓住材料時間,解讀分析材料信息,結合工業革命的影響解答,側重考查學生解讀分析材料、調用所學知識的能力。
16.【答案】A
【知識點】“福利國家”
【解析】【分析】依據材料“使福利成為政府、企業、社會和個人等共同參與和分擔的公共事業;同時倡導勞動倫理,并把教育和培訓作為普遍福利形式,以鼓勵工作、促進就業”可以看出英國布萊爾政府的改革兼顧效率與公正,均衡權利與義務,A項正確;
依據材料“提出用社會投資國家取代福利國家,使福利成為政府、企業、社會和個人等共同參與和分擔的公共事業”可知,體現了國家放松對經濟的宏觀調控,而非強化,B項錯誤;
福利國家并沒有被終結,C項錯誤;
材料沒有體現布萊爾政府改革的世界影響,無法得出D項的結論,錯誤。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考查西方福利國家制度,解題的關鍵是解讀分析材料“使福利成為政府、企業、社會和個人等共同參與和分擔的公共事業;同時倡導勞動倫理,并把教育和培訓作為普遍福利形式,以鼓勵工作、促進就業”的主旨,側重考查學生解讀分析材料、調用所學知識的能力。
17.【答案】(1)禮法合一的法治觀念(禮法合一);公正嚴明的執政品質(公正嚴明);體恤民眾的民本思想(恤民)。
(2)理由:危害共和國政權、威脅自由;背叛祖國或全體國民。
影響:①傳播了自由平等思想,增強了民眾的公民意識;②提升個人對國家的忠誠和對愛國人士的崇拜,有利于促進法國民族意識的覺醒;③激發民眾愛國熱情,推動了審判路易十六的進程;④激發民眾革命熱情,推進大革命進程;⑤公開號召不經法庭審判而由立法機構國民公會對國王進行審判,違背了民主法治精神,容易導致“革命恐怖”。
【知識點】法國大革命與《人權宣言》;中國古代法律體系
【解析】【分析】(1)思想觀念或精神品質:依據材料“若坦昔為戎首,身今尚存,累經肆眚(朝廷寬赦),猶應蒙宥(寬恕)。令孫天屬(父子天性相連),理相為隱。況人亡事遠,追相誣訐,斷以禮律,義不合關”可知,禮法合一的法治觀念(禮法合一);依據“發因私怨,況稱風聲路傳,實無定主,而干黷欺罔,罪合極法”可知,公正嚴明的執政品質(公正嚴明);依據“以訟民本在求理,故不加械,即若系尚方,于事為苦”可知,體恤民眾的民本思想(恤民)。
(2)理由:依據材料“要么是危害政權的安定或是威脅自由,要么就是同時實現這兩個結果”可知,危害共和國政權、威脅自由;依據“路易十六必須死,因為祖國必須生。至于路易十六本人,我建議國民公會立刻宣布他是法蘭西全體國民的叛徒”可知,背叛祖國或全體國民。影響:依據材料“要么是危害政權的安定或是威脅自由,要么就是同時實現這兩個結果”并結合所學可知,傳播了自由平等思想,增強了民眾的公民意識;依據“路易十六必須死,因為祖國必須生。至于路易十六本人,我建議國民公會立刻宣布他是法蘭西全體國民的叛徒”并結合所學可知,提升個人對國家的忠誠和對愛國人士的崇拜,有利于促進法國民族意識的覺醒;激發民眾愛國熱情,推動了審判路易十六的進程;依據“我建議為犧牲的自由革命烈士們豎立紀念碑”“同時也讓所有的暴君永遠知曉并害怕人民及其正義”并結合所學可知,激發民眾革命熱情,推進大革命進程;依據“至于路易十六本人,我建議國民公會立刻宣布他是法蘭西全體國民的叛徒”并結合所學可知,公開號召不經法庭審判而由立法機構國民公會對國王進行審判,違背了民主法治精神,容易導致“革命恐怖”。
【點評】本題考查中國古代的法律制度和法國大革命。第一問,依據材料一,提取有效信息,逐一分析;第二問,理由:依據材料二,提取有效信息,逐一分析;影響:依據材料二,結合所學從積極和消極兩方面分析,側重考查學生解讀材料、提取有效信息、調用所學知識分析的能力。
18.【答案】示例一:
歷史信息:近代中國幣制呈現出紊亂的特征
解析:明清以來,伴隨中外貿易發展,白銀大量流入,中國形成了銀、銅并用,以銀為主的貨幣結構。明清和近代流入境內的以各類銀元為主,晚晴時政府開始引進機器設備鑄造銀元、銅元,傳統稱量貨幣銀兩和銅錢占比明顯下降。晚清政局混亂、中央集權式微、外國經濟勢力入侵及金融管理落后,導致貨幣發行混亂。因而,近代中國貨幣體系十分紊亂,表現在兩、元并行,銀、銅并用,傳統性貨幣與近代性貨幣并存,本國貨幣與外國貨幣并存,中央、地方政府發行的貨幣與非官方發行的貨幣并存。混亂的幣制提高了交易成本,減緩了商品流轉速度,阻礙了經濟發展;也給社會民生造成不利影響;銀價、銅價、物價大幅度變動,更使老百姓深受雙重通貨膨脹之害。
總之,紊亂的貨幣制度、貨幣體系嚴重破壞了國家正常的政治、經濟和社會秩序,加劇了人民的苦難。
示例二:“近代中國傳統性貨幣與近代性貨幣并存”或者“中國近代貨幣近代化有了明顯進展”(重點從出現的原因、表現和影響等進行解析,略)
示例三:“近代中國本國貨幣與外國貨幣并存”或者“外國銀元大量流通”(略)
【知識點】中國古代貨幣的演變;銀元與法幣
【解析】【分析】本題屬于開放性題,沒有固定的答案。依據材料“在1933年廢兩改元之前,中國經濟生活中流通的貨幣有銀兩、銀元、銅元(清末制錢)和紙幣”“《不和諧音:貨幣紊亂與近代中國經濟、社會民生》”“1840 年至1911年中國貨幣形式和數量”可以得出歷史信息是近代中國幣制呈現出紊亂的特征。然后依據材料并結合所學進行解析。依據材料“在1933年廢兩改元之前,中國經濟生活中流通的貨幣有銀兩、銀元、銅元(清末制錢)和紙幣。鑄造貨幣(硬幣)的既有中央政府又有地方政府,還有私人銀爐”并結合所學分別從明清時期的貨幣形態、晚清時期混亂的貨幣發行情況、傳統性貨幣與近代性貨幣并存、貨幣紊亂對近代中國經濟發展的影響等方面分析說明。具體示例如下:明清以來,伴隨中外貿易發展,白銀大量流入,中國形成了銀、銅并用,以銀為主的貨幣結構。明清和近代流入境內的以各類銀元為主,晚晴時政府開始引進機器設備鑄造銀元、銅元,傳統稱量貨幣銀兩和銅錢占比明顯下降。晚清政局混亂、中央集權式微、外國經濟勢力入侵及金融管理落后,導致貨幣發行混亂。因而,近代中國貨幣體系十分紊亂,表現在兩、元并行,銀、銅并用,傳統性貨幣與近代性貨幣并存,本國貨幣與外國貨幣并存,中央、地方政府發行的貨幣與非官方發行的貨幣并存。混亂的幣制提高了交易成本,減緩了商品流轉速度,阻礙了經濟發展;也給社會民生造成不利影響;銀價、銅價、物價大幅度變動,更使老百姓深受雙重通貨膨脹之害。最后進行總結升華,得出結論是紊亂的貨幣制度、貨幣體系嚴重破壞了國家正常的政治、經濟和社會秩序,加劇了人民的苦難。言之有理即可。
【點評】本題考查中國貨幣體系的演變,解題的關鍵是依據材料信息提取歷史信息,主要從近代中國幣制的特征角度提取,然后結合明清時期、晚清時期貨幣狀況及其背景和影響進行解析,最后進行總結即可,側重考查學生解讀材料、提取有效信息、調用所學知識分析闡述的能力。
19.【答案】(1)背景:政治腐敗、府庫空虛;商品經濟的發展;白銀流通量的增加。
(2)措施:實行小區制度,縮小行政區劃;縣級增設政府機構;基層建立行政部門。意義:加強了基層治理,使政令易于貫徹落實;有利于吸收基層各階層積極分子參加工作,培養了大量干部人才;助推抗日戰爭的勝利;為其他根據地制度建設提供借鑒。
(3)例子:人民代表大會制度。說明:1949年,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在北平召開,會議通過了《共同綱領》,籌建新中國。1954年,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在北京召開,大會確立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以人民代表大會為核心的國家政權組織形式。這一制度的核心是保證國家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人民通過人民代表大會制度這一組織形式參與國家事務管理,行使當家作主的權利。原來的政治協商會議轉變為統一戰線組織
【知識點】抗日戰爭的敵后戰場;明清時期的賦稅制度與“一條鞭法”;中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解析】【分析】(1)背景:依據材料一圖示信息并結合所學可知,該賦役制度是明朝的一條鞭法,結合所學從政治、經濟角度分析,即政治腐敗、府庫空虛;商品經濟的發展;白銀流通量的增加。
(2)措施:依據材料“縮小行政區劃是晉察冀邊區改造舊行政的重點之一。舊有的行政區劃幅員廣闊,一個區所轄村莊有多達幾百個的,而華北山地民居普遍分散。晉察冀邊區的做法是普遍實行小區制度”可知,實行小區制度,縮小行政區劃;依據“但在區縣機構設置上,相較閻錫山治下的主要變化在于增加了公安和人民武裝兩科(部)”可知,縣級增設政府機構;依據“國民黨政權體系上層有復雜完備的組織機構,而村級只有一個村長,這樣導致政令到縣以下即形同虛文。晉察冀邊區的做法是各村都建立民政、財政、教育、實業、司法五個部門,每個部門委員會都由數人組成,這些職務一般都是無償義務性質”可知,基層建立行政部門。意義:依據材料“縮小行政區劃是晉察冀邊區改造舊行政的重點之一。舊有的行政區劃幅員廣闊,一個區所轄村莊有多達幾百個的,而華北山地民居普遍分散。晉察冀邊區的做法是普遍實行小區制度”“相較閻錫山治下的主要變化在于增加了公安和人民武裝兩科(部)”“晉察冀邊區的做法是各村都建立民政、財政、教育、實業、司法五個部門,每個部門委員會都由數人組成,這些職務一般都是無償義務性質”并結合所學可知,加強了基層治理,使政令易于貫徹落實; 有利于吸收基層各階層積極分子參加工作,培養了大量干部人才; 助推抗日戰爭的勝利;為其他根據地制度建設提供借鑒。
(3)舉例:依據題干要求從新中國成立后的史實中再舉一例制度變革,并說明其是如何“破舊立新”的。如選擇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結合所學知識從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建立過程、內容、作用等方面進行分析說明。
【點評】本題考查明朝的一條鞭法、抗日戰爭時期中共的制度探索、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第一問,依據材料一,結合一條鞭法的背景分析;第二問,措施:依據材料二,提取有效信息,逐一分析;意義:依據材料二,結合所學從對基層治理、對抗日戰爭、對制度建設等方面的影響分析;第三問,結合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過程、內容以及作用分析,側重考查學生解讀材料、提取有效信息、調用所學知識分析的能力。
1 / 1安徽省宣城市2023-2024學年高二上學期期末調研測試歷史試題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6 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目要求。)
1.(2023高二上·宣城期末)公元前651年,齊桓公在葵丘大會諸侯,周襄王派周公宰孔與會賜胙(肉),訂立的盟約規定同盟各國不得廢除已立的太子、不得立妾為妻、要懲罰不孝的人等條款。這主要表明(  )
A.會盟對君主的權力有制約作用 B.諸侯爭霸紛爭不斷
C.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得到維護 D.宗法制度受到重視
【答案】D
【知識點】春秋戰國的紛爭
【解析】【分析】依據材料“訂立的盟約規定同盟各國不得廢除已立的太子、不得立妾為妻、要懲罰不孝的人等條款”可知,強調了宗法等級關系和嫡長子繼承制,這說明春秋時期宗法制仍然受到重視,D項正確;
該盟約體現了對宗法制的維護,并不會制約君主權力,A項錯誤;
材料體現的是宗法制度依然受到重視,不能體現諸侯爭霸紛爭不斷,B項錯誤;
此時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出現動搖,C項錯誤。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考查春秋戰國時期列國紛爭,解題的關鍵是解讀分析材料“訂立的盟約規定同盟各國不得廢除已立的太子、不得立妾為妻、要懲罰不孝的人等條款”,結合宗法制的內容和春秋時期的政治特點解答,側重考查學生解讀分析材料、調用所學知識的能力。
2.(2023高二上·宣城期末)曹魏創立了九品中正制,孫吳也創立了類似中正的“公平”之官,由朝廷委任,負責評定當地人士。兩個分立的政權先后采取了大致相同的選舉制度,這說明(  )
A.大一統的趨勢已經形成 B.九品中正制的誕生有其必然性
C.民族交融現象十分明顯 D.人口遷移帶來政治制度的認同
【答案】B
【知識點】九品中正制
【解析】【分析】依據材料可知,曹魏和孫吳兩個分立的政權采取了相似的九品中正制,這說明該制度的誕生有其必要性,B項正確;
材料反映的是選官制度,而且當時國家處于分裂時期,A項錯誤;
材料中未涉及民族交融和人口遷移,CD兩項錯誤。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考查九品中正制,解題的關鍵是解讀分析材料信息,結合九品中正制的背景解答,側重考查學生解讀分析材料、調用所學知識的能力。
3.(2023高二上·宣城期末)唐朝本沿用隋朝州、縣二級制,后根據山川地形把全國劃分為 10道,作為中央派出的監察機構,唐玄宗即位后又增至15道。唐朝這一創新(  )
A.使得行政體系完備 B.導致藩鎮割據勢力形成
C.旨在強化中央集權 D.弱化中央對地方的控制
【答案】C
【知識點】中國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演變
【解析】【分析】依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唐朝時期在地方設置道一級的機構,作為中央派出的監察機構。其目的是為了巡視地方,加強中央集權,C項正確;
材料只涉及了唐朝的地方機構,無法得出整個行政體系完備的結論,A項錯誤;
藩鎮割據局面的出現與地方設置軍鎮有關,與道一級機構設置無關,B項錯誤;
唐朝的這一措施是為了加強中央集權,而非弱化中央對地方的控制,D項錯誤。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考查中國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演變,解題的關鍵是解讀材料信息,結合唐朝地方制度的變化及其目的和作用解答,側重考查學生解讀材料、調用所學知識分析的能力。
4.(2023高二上·宣城期末)土司制度形成于元朝,《明史》載“嘗考洪武初,西南夷來歸者,即用原官授之。其土官銜號曰宣慰司,曰宣撫司,曰安撫司,曰長官司。襲替必奉朝命,雖在萬里外,皆赴闕受職。”由此可知,明代的土司(  )
A.由中央派遣官員任職 B.具有羈縻府州性質
C.管理女真等少數民族 D.等同于地方州郡縣
【答案】B
【知識點】明清時期的民族關系與民族政策
【解析】【分析】依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可知,土司由中央任命,但不是中央派遣的官員而是由當地土著首領擔任,這說明土司具有羈縻府州的招撫性質,B項正確;
土司是由當地土著首領擔任,而非由中央派遣官員任職,A項錯誤;
土司制度主要設置在西南少數民族地區,女真等少數民族在北方,C項錯誤;
州郡縣長官是由中央直接任免,而土司是由當地土著首領擔任,二者并不等同,D項錯誤。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考查明清時期的民族關系和民族政策,解題的關鍵是解讀分析材料信息,結合土司制度的內容分析其特點和性質,側重考查學生解讀分析材料、調用所學知識的能力。
5.(2023高二上·宣城期末)清代的鄉飲酒禮規定主持鄉飲酒禮的“司正”在開場時須舉酒杯曰:“恭惟朝廷,率由舊章……為臣盡忠,為子盡孝,長幼有序,兄友弟恭,內睦宗族,外和鄉黨”。此后,再由生員“贊讀律令”。這種鄉飲酒禮(  )
A.確立了儒學思想的主導地位 B.強化了社會主流價值觀
C.削弱了政府對民間的控制力 D.沖擊了農村的自然經濟
【答案】B
【知識點】程朱理學
【解析】【分析】依據材料“為臣盡忠,為子盡孝,長幼有序,兄友弟恭,內睦宗族,外和鄉黨”可知,在清代的鄉飲酒禮中強調儒家倫理思想,這反映了儒家思想對基層教化的影響,對社會主流價值觀的強化具有重要作用,B項正確;
漢武帝時就已經確立了儒學思想的主導地位,A項錯誤;
依據材料“恭惟朝廷,率由舊章”可知,體現了政府對民間控制的加強,而非削弱,C項錯誤;
材料涉及的是基層治理的強化,沒有體現沖擊了農村自然經濟的信息,D項錯誤。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考查中國古代的法律制度和社會教化,解題的關鍵信息是“為臣盡忠,為子盡孝,長幼有序,兄友弟恭,內睦宗族,外和鄉黨”,結合明朝基層教化及其影響解答,側重考查學生解讀分析材料、調用所學知識的能力。
6.(2023高二上·宣城期末)乾隆時劉汶《種煙行》一詩說道:“新谷在場欲糜爛,小麥未播播已晚。問何不斂復不耕,汲水磨刀煙上版。……愚民廢農偏種煙,五谷不勝煙值錢。……往者歲歉難舉炊,誰家食煙能療饑。”該詩(  )
A.道出了小農經濟解體的原因 B.表達了作者對糧食安全的擔憂
C.反映了自然經濟結構已解體 D.是研究物種傳播的第一手史料
【答案】B
【知識點】明清時期的農業的發展
【解析】【分析】依據材料“愚民廢農偏種煙,五谷不勝煙值錢”可知,反映了一些地區出現農民改種糧為種植煙草的情況;依據材料“往者歲歉難舉炊,誰家食煙能療饑”可知,反映了擔心煙草種植擴大會影響糧食生產,無法應對荒年,由此可知,材料表達了作者對糧食安全的擔憂,B項正確;
清朝乾隆時小農經濟占主導地位,并未解體,鴉片戰爭后小農經濟才開始解體,A項錯誤;
清朝乾隆時中國自然經濟結構比較穩固,并未解體,鴉片戰爭后自然經濟開始解體,C項錯誤;
材料強調的是作者對糧食安全的擔憂,不是強調物種傳播,而且劉汶《種煙行》屬于二手史料,D項錯誤。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考查明清時期的農業經濟,解題的關鍵是解讀分析材料“愚民廢農偏種煙,五谷不勝煙值錢”“往者歲歉難舉炊,誰家食煙能療饑”的主旨即可,側重考查學生解讀分析材料、調用所學知識的能力。
7.(2023高二上·宣城期末)1908 年7月清政府頒發了《咨議局章程》和《議員選舉章程》,1909 年成立了咨議局。清末各省咨議局議員的出身背景中有功名的士紳階級占 91%,其中進士占4.7%,舉人占19.1%,貢生占29.7%,生員占37.5%。清政府這樣做(  )
A.意圖緩解面臨的統治危機 B.為廢除科舉設置了障礙
C.遲滯了民族資本主義發展 D.加快了辛亥革命的發生
【答案】A
【知識點】清末“新政”與預備立憲
【解析】【分析】依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可知,為緩解面臨的統治危機,實現“自救”,清政府推行預備立憲,頒發了《咨議局章程》和《議員選舉章程》,A項正確;
科舉制在1905年時就已經被廢除,B項錯誤;
清末新政中的獎勵實業等措施促進了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C項錯誤;
材料突出的是清政府采取措施維護其統治,沒有體現推動辛亥革命發生的信息,D項錯誤。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考查清末新政和“預備立憲”,解題的關鍵是抓住材料時間,解讀分析材料信息,結合清末新政和“預備立憲”的目的、內容以及影響解答,側重考查學生解讀分析材料、調用所學知識的能力。
8.(2023高二上·宣城期末)日本棉布/棉制品輸華表(單位:日圓千円)
  中國(不含東北地區) 東北地區(關東州)
棉布 棉織品 棉布 棉織品
1930年 86915 2579 9186 454
1931 年 43073 489 6172 293
1932年 38229 692 16017 670
上表信息可以用來佐證(  )
A.關東州成為日本最重要市場 B.中國抗日救亡運動掀起高潮
C.國民政府關稅自主取得成效 D.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的動因
【答案】C
【知識點】中國關稅自主權
【解析】【分析】依據表格信息可知,1930—1932年,日本棉布和棉織品輸華的數量總體上在減少。結合材料時間和所學可知,這一時期南京國民政府通過提高關稅保護國內工業,使得日本輸華商品減少。這說明國民政府的關稅自主取得一定成效,C項正確;
表格中只是例舉了中國(不含東北地區) 和東北地區(關東州) 的情況,據此不能說明關東州成為日本最重要市場,A項錯誤;
表格只是涉及了日本棉布和棉織品輸華的數量,無法看出中國抗日救亡運動掀起高潮,B項錯誤;
九一八事變發生在1931年,無法全面覆蓋材料信息,D項錯誤。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考查近代中國的關稅自主權,解題的關鍵是抓住材料時間,解讀分析表格信息,結合南京國民政府的關稅自主政策及其影響解答,側重考查學生解讀材料、調用所學知識分析的能力。
9.(2023高二上·宣城期末)“四三方案”是我國1970年代向西方國家大規模引進成套技術設備的計劃。從1972年開始直到1977年,我國先后同美國、聯邦德國、法國、日本、荷蘭、瑞士、意大利等簽訂了250多項新技術和成套設備引進合同,項目成交金額達到了39.6億美元。“四三方案”(  )
A.實現了與西方大國關系的突破 B.旨在為改革開放奠定堅實基礎
C.佐證了中國外交打開新的局面 D.促使我國由農業國變為工業國
【答案】C
【知識點】新中國的外交政策與外交成就
【解析】【分析】根據材料可知,20世紀70年代,我國向西方國家大規模引進成套技術設備,這為改革開放奠定了堅實基礎,B項正確;
20世紀70年代,我國與美國、日本等西方大國的關系已經突破,排除A項;
材料未體現中國外交打開新的局面,排除C項;
材料未體現我國由農業國變為工業國,排除D項。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考查了新中國外交,解答本題關鍵是結合新中國外交的相關史實進行分析,要求學生具有解讀材料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
10.(2023高二上·宣城期末)我國水產品在居民飲食結構中所占的比重不斷上升,《中國農業展望報告 2021—2030》指出,到2026 年我國人均水產品消費量預計將達到23kg,占消費總量的36%左右。這(  )
A.有利于保障國家的糧食安全
B.體現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優越性
C.表明水產品將成為主要食物
D.反映了國人對營養品質的盲目追求
【答案】A
【知識點】食物生產的現代化
【解析】【分析】依據材料可知,水產品在我國居民飲食結構所占比重不斷上升,這反映了我國居民飲食結構不斷優化,有利于保障國家的糧食安全,A項正確;
材料涉及的是居民的飲食結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優越性無關,B項錯誤;
材料只是涉及水產品的比重,沒有涉及與其他產品的比較,無法得出水產品將成為主要食物的結論,C項錯誤;
材料反映了國人對營養品質的追求,但不是“盲目追求”,D項錯誤。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考查食物生產的現代化,解題的關鍵是解讀分析材料信息,結合我國水產品的發展及其影響解答,側重考查學生解讀分析材料、調用所學知識的能力。
11.(2023高二上·宣城期末)斯巴達的公民大會名義上是國家最高機關,但王位世襲,國王壟斷了軍事統帥權;長老會議成員30人,且終身任職;監察官從全體公民中選舉產生,擁有主持公民大會、審判國王等重要權力,他們一年一任,一般不得連任。據此判斷,當時斯巴達的政體形態是(  )
A.民主制度 B.僭主政治 C.寡頭政治 D.君主專制
【答案】C
【知識點】古希臘的民主政治與寡頭政治
【解析】【分析】依據材料“王位世襲,國王壟斷了軍事統帥權;長老會議成員30人,且終身任職”可以看出斯巴達是少數人掌握政權,體現了寡頭政治的特點,C項正確;
斯巴達實行的是寡頭政治,不是民主制度,雅典實行民主制度,A項錯誤;
僭主政治的特點是個人通過非法手段,如政變或武力,奪取政權,建立獨裁統治,與材料信息不符,B項錯誤;
依據材料“監察官從全體公民中選舉產生,擁有主持公民大會、審判國王等重要權力,他們一年一任,一般不得連任”可知,斯巴達不是君主專制,D項錯誤。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考查古希臘的政治制度,解題的關鍵是解讀分析材料“王位世襲,國王壟斷了軍事統帥權;長老會議成員30人,且終身任職”,結合斯巴達的政治制度及其特點解答,側重考查學生解讀分析材料、調用所學知識的能力。
12.(2023高二上·宣城期末)1618 年,歐洲由于爭奪領土、王位和霸權,導致了以德意志為主要戰場的歐洲國際性戰爭,各方終于在1648 年以簽訂了中世紀與近代之交的第一個多邊條約《威斯特伐利亞和約》而告終,形成威斯特伐利亞體系。這一體系對國際法的貢獻主要在于(  )
A.形成了大國協調歐洲均勢的國際關系
B.廢棄以戰爭作為實行國家政策的工具
C.首次用國際會議來解決國際爭端
D.確定了國際法的主體是主權國家
【答案】C
【知識點】國際法的形成
【解析】【分析】依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威斯特伐利亞體系首次用國際會議來解決國際爭端,C項正確;
A項與維也納體系有關,錯誤;
B項與《非戰公約》有關,錯誤;
D項是荷蘭人格勞秀斯《戰爭與和平法》的內容,錯誤。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考查國際法的形成,解答本題需要掌握威斯特伐利亞體系的內容和意義,側重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識記能力。
13.(2023高二上·宣城期末)1867年,《北美評論》雜志撰文稱譽中國的考試取士;1868 年,美國羅得州議員托馬斯·詹科斯向國會提交報告,公然鼓吹考試取才,轟動了參眾兩院;1870 年,斯皮爾撰著《中國與美國》一書,盛贊并力主效法科舉考試制度。這些現象(  )
A.推動了東學西漸的形成
B.表明美國文官制度深受中國影響
C.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
D.有利于推動美國文官制度的建立
【答案】D
【知識點】西方文官制度出現的背景
【解析】【分析】依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可知,1867年以來,美國對中國的科舉制大加贊譽,說明其肯定中國科舉制以考試選官的方式,從而營造了相關輿論,有利于推動美國文官制度的建立,D項正確;
東學西漸在這之前就已經出現,A項錯誤;
當時美國文官制度還沒有建立,B項錯誤;
材料中美國只是肯定中國的科舉制,這并不能提高整個中國的國際地位,C項錯誤。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考查西方文官制度,解題的關鍵是抓住材料時間,解讀分析材料信息,結合西方文官制度建立的背景解答,側重考查學生解讀分析材料、調用所學知識的能力。
14.(2023高二上·宣城期末)1875 年,美國密蘇里州憲法宣布授權人口在十萬以上的市可制定憲章,實施地方自治;至一戰 前共有 12 個州實行地方自治。市政府權力涉及到飲用水供應、健康和衛生、城市建設、警察、 消防、教育和福利、娛樂等領域。推動美國地方自治的主要因素是(  )
A.啟蒙思想的廣泛傳播 B.國內工人運動的有力推動
C.鄉鎮自治的歷史傳統 D.城市化進入蓬勃發展時期
【答案】D
【知識點】城市基礎設施的建設與完善
【解析】【分析】根據材料“1875年,美國密蘇里州憲法宣布授權人口在十萬以上的市可制定憲章,實施地方自治;至一戰前共有12個州實行地方自治。市政府權力涉及到飲用水供應、健康和衛生、城市建設、警察、消防、教育和福利、娛樂等領域”,并結合所學可知,19世紀中后期,美國城市化進入蓬發展時期,城市人口增加,城市規模擴大,城市管理出現困難,推動了美國地方自治的發展,故D項正確;啟蒙思想的廣泛傳播是在18世紀,與材料時間不符,故A項錯誤;
材料與工人運動無關,故B項錯誤;
鄉鎮自治的歷史傳統不是推動美國地方自治的主要因素,故C項錯誤。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考查了美國的政治,解答本題關鍵是根據美國城市管理出現問題進行分析,側重于考查考生對知識的掌握理解能力和對材料的分析作答能力。
15.(2023高二上·宣城期末)1803 年,英國約克郡西區織出的呢絨只有1/16 是產自資本家經營的大工廠,其余的約有43 萬匹則是由老板兼工匠在作坊里織出的。根據1831年英國議會的調查,該年英國工廠工人為404,317人,手工工人為1159,867人。這體現出該時期英國(  )
A.急需大力推進蒸汽機的普及 B.工業經濟組織呈現出多樣性
C.手工生產阻礙了生產力發展 D.工廠制難以適應經濟的需求
【答案】B
【知識點】工業革命的影響
【解析】【分析】依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可知,隨著工業革命在英國的推進,英國的工人分化為工廠工人和手工工人,工廠制度逐漸出現,這體現了工業經濟組織呈現出多樣性特點,B項正確;
此時處于工業革命的晚期,蒸汽機在英國的普及正在推行,A項錯誤;
材料涉及的是工廠的出現,沒有體現手工生產阻礙了生產力發展的信息,C項錯誤;
工業革命的開展推動工廠制度的形成,因此工廠制的形成適應了經濟發展的需求,D項錯誤。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考查工業革命與工廠制度,解題的關鍵是抓住材料時間,解讀分析材料信息,結合工業革命的影響解答,側重考查學生解讀分析材料、調用所學知識的能力。
16.(2023高二上·宣城期末)1997年,英國布萊爾政府提出用社會投資國家取代福利國家,使福利成為政府、企業、社會和個人等共同參與和分擔的公共事業;同時倡導勞動倫理,并把教育和培訓作為普遍福利形式,以鼓勵工作、促進就業。布萊爾政府的改革(  )
A.兼顧效率與公正,均衡權利與義務
B.強化了國家對經濟的宏觀調控
C.激發了市場潛能,終結了福利國家
D.成為各國福利改革的普遍思路
【答案】A
【知識點】“福利國家”
【解析】【分析】依據材料“使福利成為政府、企業、社會和個人等共同參與和分擔的公共事業;同時倡導勞動倫理,并把教育和培訓作為普遍福利形式,以鼓勵工作、促進就業”可以看出英國布萊爾政府的改革兼顧效率與公正,均衡權利與義務,A項正確;
依據材料“提出用社會投資國家取代福利國家,使福利成為政府、企業、社會和個人等共同參與和分擔的公共事業”可知,體現了國家放松對經濟的宏觀調控,而非強化,B項錯誤;
福利國家并沒有被終結,C項錯誤;
材料沒有體現布萊爾政府改革的世界影響,無法得出D項的結論,錯誤。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考查西方福利國家制度,解題的關鍵是解讀分析材料“使福利成為政府、企業、社會和個人等共同參與和分擔的公共事業;同時倡導勞動倫理,并把教育和培訓作為普遍福利形式,以鼓勵工作、促進就業”的主旨,側重考查學生解讀分析材料、調用所學知識的能力。
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4小題,共55 分)
17.(2023高二上·宣城期末)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南朝劉宋孝武帝時,有個名叫謝士先的人告發申坦是劉義宣(謀反敗亡者)的同謀。當時申坦已死,他的兒子申令孫為山陽郡太守,聽到這個消息,便到廷尉投案請罪。廷尉卿蔡興宗議曰:“若坦昔為戎首,身今尚存,累經肆眚(朝廷寬赦),猶應蒙宥(寬恕)。令孫天屬(父子天性相連),理相為隱。況人亡事遠,追相誣訐,斷以禮律,義不合關。”同時指出謝士先“發因私怨,況稱風聲路傳,實無定主,而干黷欺罔,罪合極法。”又有告狀的百姓二十二人,案情還未了結,還得參與廷尉審訊,按照當時的法律,這些人應該暫時拘押在尚方(監獄)之中。蔡興宗“以訟民本在求理,故不加械,即若系尚方,于事為苦”。
—摘編于李延壽《南史·列傳·卷二十九》
材料二 公民們:……在一個共和國當中,退位的國王只能在兩種情況下派上用場:要么是危害政權的安定或是威脅自由,要么就是同時實現這兩個結果。……我必須聲明:路易十六必須死,因為祖國必須生。至于路易十六本人,我建議國民公會立刻宣布他是法蘭西全體國民的叛徒。我建議為犧牲的自由革命烈士們豎立紀念碑,讓人民始終銘記權利意識和曾經屈服于暴君的恐懼,同時也讓所有的暴君永遠知曉并害怕人民及其正義。
—摘自羅伯斯庇爾(1792年 12 月3 日)《就對國王的審判問題而作的演講》
(1)根據材料一,概括蔡興宗在司法實踐中體現的思想觀念或精神品質。
(2)根據材料二,指出羅伯斯庇爾提出處死路易十六的理由。結合所學知識,分析羅伯斯庇爾演講所產生的影響。
【答案】(1)禮法合一的法治觀念(禮法合一);公正嚴明的執政品質(公正嚴明);體恤民眾的民本思想(恤民)。
(2)理由:危害共和國政權、威脅自由;背叛祖國或全體國民。
影響:①傳播了自由平等思想,增強了民眾的公民意識;②提升個人對國家的忠誠和對愛國人士的崇拜,有利于促進法國民族意識的覺醒;③激發民眾愛國熱情,推動了審判路易十六的進程;④激發民眾革命熱情,推進大革命進程;⑤公開號召不經法庭審判而由立法機構國民公會對國王進行審判,違背了民主法治精神,容易導致“革命恐怖”。
【知識點】法國大革命與《人權宣言》;中國古代法律體系
【解析】【分析】(1)思想觀念或精神品質:依據材料“若坦昔為戎首,身今尚存,累經肆眚(朝廷寬赦),猶應蒙宥(寬恕)。令孫天屬(父子天性相連),理相為隱。況人亡事遠,追相誣訐,斷以禮律,義不合關”可知,禮法合一的法治觀念(禮法合一);依據“發因私怨,況稱風聲路傳,實無定主,而干黷欺罔,罪合極法”可知,公正嚴明的執政品質(公正嚴明);依據“以訟民本在求理,故不加械,即若系尚方,于事為苦”可知,體恤民眾的民本思想(恤民)。
(2)理由:依據材料“要么是危害政權的安定或是威脅自由,要么就是同時實現這兩個結果”可知,危害共和國政權、威脅自由;依據“路易十六必須死,因為祖國必須生。至于路易十六本人,我建議國民公會立刻宣布他是法蘭西全體國民的叛徒”可知,背叛祖國或全體國民。影響:依據材料“要么是危害政權的安定或是威脅自由,要么就是同時實現這兩個結果”并結合所學可知,傳播了自由平等思想,增強了民眾的公民意識;依據“路易十六必須死,因為祖國必須生。至于路易十六本人,我建議國民公會立刻宣布他是法蘭西全體國民的叛徒”并結合所學可知,提升個人對國家的忠誠和對愛國人士的崇拜,有利于促進法國民族意識的覺醒;激發民眾愛國熱情,推動了審判路易十六的進程;依據“我建議為犧牲的自由革命烈士們豎立紀念碑”“同時也讓所有的暴君永遠知曉并害怕人民及其正義”并結合所學可知,激發民眾革命熱情,推進大革命進程;依據“至于路易十六本人,我建議國民公會立刻宣布他是法蘭西全體國民的叛徒”并結合所學可知,公開號召不經法庭審判而由立法機構國民公會對國王進行審判,違背了民主法治精神,容易導致“革命恐怖”。
【點評】本題考查中國古代的法律制度和法國大革命。第一問,依據材料一,提取有效信息,逐一分析;第二問,理由:依據材料二,提取有效信息,逐一分析;影響:依據材料二,結合所學從積極和消極兩方面分析,側重考查學生解讀材料、提取有效信息、調用所學知識分析的能力。
18.(2023高二上·宣城期末)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 在1933 年廢兩改元之前,中國經濟生活中流通的貨幣有銀兩、銀元、銅元(清末制錢)和紙幣。鑄造貨幣(硬幣)的既有中央政府又有地方政府,還有私人銀爐。紙幣發行權也極為分散:享有發行權的既有華資銀行,又有外資銀行。華資銀行又分國家銀行、商業銀行和地方銀行;每一種貨幣都是形式多樣,表現出明顯的區域性特征;伴隨著貿易而輸入的各國貨幣,也廣泛流通于中國。
——摘編自賀水金《不和諧音:貨幣紊亂與近代中國經濟、社會民生》
1840 年至1911年中國貨幣形式和數量
貨幣形式 數量 以元計值 百分率(%)
中國銀元 240000000 元 240000000 9.6
外國銀元 1080000000 元 1080000000 43.4
銅元 200000000000枚 149000000 5.9
銀兩票 30000000 兩 42000000 1.7
銀元票 50000000元 50000000 2
銅錢票 134000000 串 100000000 4
外國鈔票 110000000 元 110000000 4.4
銀錠 250000000 兩 347000000 14
銅錢 500000000000枚 373000000 15
總數   2491000000 100
—摘自郝延平《中國近代商業革命》
從以上材料中提煉出一個歷史信息,結合所學知識對其合理解析。(可以從總體上或局部提取歷史信息,所提取的歷史信息要明確,解讀合理,史論結合。)
【答案】示例一:
歷史信息:近代中國幣制呈現出紊亂的特征
解析:明清以來,伴隨中外貿易發展,白銀大量流入,中國形成了銀、銅并用,以銀為主的貨幣結構。明清和近代流入境內的以各類銀元為主,晚晴時政府開始引進機器設備鑄造銀元、銅元,傳統稱量貨幣銀兩和銅錢占比明顯下降。晚清政局混亂、中央集權式微、外國經濟勢力入侵及金融管理落后,導致貨幣發行混亂。因而,近代中國貨幣體系十分紊亂,表現在兩、元并行,銀、銅并用,傳統性貨幣與近代性貨幣并存,本國貨幣與外國貨幣并存,中央、地方政府發行的貨幣與非官方發行的貨幣并存。混亂的幣制提高了交易成本,減緩了商品流轉速度,阻礙了經濟發展;也給社會民生造成不利影響;銀價、銅價、物價大幅度變動,更使老百姓深受雙重通貨膨脹之害。
總之,紊亂的貨幣制度、貨幣體系嚴重破壞了國家正常的政治、經濟和社會秩序,加劇了人民的苦難。
示例二:“近代中國傳統性貨幣與近代性貨幣并存”或者“中國近代貨幣近代化有了明顯進展”(重點從出現的原因、表現和影響等進行解析,略)
示例三:“近代中國本國貨幣與外國貨幣并存”或者“外國銀元大量流通”(略)
【知識點】中國古代貨幣的演變;銀元與法幣
【解析】【分析】本題屬于開放性題,沒有固定的答案。依據材料“在1933年廢兩改元之前,中國經濟生活中流通的貨幣有銀兩、銀元、銅元(清末制錢)和紙幣”“《不和諧音:貨幣紊亂與近代中國經濟、社會民生》”“1840 年至1911年中國貨幣形式和數量”可以得出歷史信息是近代中國幣制呈現出紊亂的特征。然后依據材料并結合所學進行解析。依據材料“在1933年廢兩改元之前,中國經濟生活中流通的貨幣有銀兩、銀元、銅元(清末制錢)和紙幣。鑄造貨幣(硬幣)的既有中央政府又有地方政府,還有私人銀爐”并結合所學分別從明清時期的貨幣形態、晚清時期混亂的貨幣發行情況、傳統性貨幣與近代性貨幣并存、貨幣紊亂對近代中國經濟發展的影響等方面分析說明。具體示例如下:明清以來,伴隨中外貿易發展,白銀大量流入,中國形成了銀、銅并用,以銀為主的貨幣結構。明清和近代流入境內的以各類銀元為主,晚晴時政府開始引進機器設備鑄造銀元、銅元,傳統稱量貨幣銀兩和銅錢占比明顯下降。晚清政局混亂、中央集權式微、外國經濟勢力入侵及金融管理落后,導致貨幣發行混亂。因而,近代中國貨幣體系十分紊亂,表現在兩、元并行,銀、銅并用,傳統性貨幣與近代性貨幣并存,本國貨幣與外國貨幣并存,中央、地方政府發行的貨幣與非官方發行的貨幣并存。混亂的幣制提高了交易成本,減緩了商品流轉速度,阻礙了經濟發展;也給社會民生造成不利影響;銀價、銅價、物價大幅度變動,更使老百姓深受雙重通貨膨脹之害。最后進行總結升華,得出結論是紊亂的貨幣制度、貨幣體系嚴重破壞了國家正常的政治、經濟和社會秩序,加劇了人民的苦難。言之有理即可。
【點評】本題考查中國貨幣體系的演變,解題的關鍵是依據材料信息提取歷史信息,主要從近代中國幣制的特征角度提取,然后結合明清時期、晚清時期貨幣狀況及其背景和影響進行解析,最后進行總結即可,側重考查學生解讀材料、提取有效信息、調用所學知識分析闡述的能力。
19.(2023高二上·宣城期末)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某賦役制度示意圖
材料二 縮小行政區劃是晉察冀邊區改造舊行政的重點之一。舊有的行政區劃幅員廣闊,一個區所轄村莊有多達幾百個的,而華北山地民居普遍分散。晉察冀邊區的做法是普遍實行小區制度。但在區縣機構設置上,相較閻錫山治下的主要變化在于增加了公安和人民武裝兩科(部),國民黨政權體系上層有復雜完備的組織機構,而村級只有一個村長,這樣導致政令到縣以下即形同虛文。晉察冀邊區的做法是各村都建立民政、財政、教育、實業、司法五個部門,每個部門委員會都由數人組成,這些職務一般都是無償義務性質。
——摘編自王龍飛《破舊立新:中共在抗日根據地的政權建設》
(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該賦役制度實施的背景
(2)根據材料二,概括晉察冀抗日根據地政權建設方面“破舊立新”的措施。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晉察冀抗日根據地政權建設方面“破舊立新”的意義。
(3)從新中國成立后的史實中再舉一例制度變革,并說明其是如何“破舊立新”的
【答案】(1)背景:政治腐敗、府庫空虛;商品經濟的發展;白銀流通量的增加。
(2)措施:實行小區制度,縮小行政區劃;縣級增設政府機構;基層建立行政部門。意義:加強了基層治理,使政令易于貫徹落實;有利于吸收基層各階層積極分子參加工作,培養了大量干部人才;助推抗日戰爭的勝利;為其他根據地制度建設提供借鑒。
(3)例子:人民代表大會制度。說明:1949年,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在北平召開,會議通過了《共同綱領》,籌建新中國。1954年,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在北京召開,大會確立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以人民代表大會為核心的國家政權組織形式。這一制度的核心是保證國家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人民通過人民代表大會制度這一組織形式參與國家事務管理,行使當家作主的權利。原來的政治協商會議轉變為統一戰線組織
【知識點】抗日戰爭的敵后戰場;明清時期的賦稅制度與“一條鞭法”;中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解析】【分析】(1)背景:依據材料一圖示信息并結合所學可知,該賦役制度是明朝的一條鞭法,結合所學從政治、經濟角度分析,即政治腐敗、府庫空虛;商品經濟的發展;白銀流通量的增加。
(2)措施:依據材料“縮小行政區劃是晉察冀邊區改造舊行政的重點之一。舊有的行政區劃幅員廣闊,一個區所轄村莊有多達幾百個的,而華北山地民居普遍分散。晉察冀邊區的做法是普遍實行小區制度”可知,實行小區制度,縮小行政區劃;依據“但在區縣機構設置上,相較閻錫山治下的主要變化在于增加了公安和人民武裝兩科(部)”可知,縣級增設政府機構;依據“國民黨政權體系上層有復雜完備的組織機構,而村級只有一個村長,這樣導致政令到縣以下即形同虛文。晉察冀邊區的做法是各村都建立民政、財政、教育、實業、司法五個部門,每個部門委員會都由數人組成,這些職務一般都是無償義務性質”可知,基層建立行政部門。意義:依據材料“縮小行政區劃是晉察冀邊區改造舊行政的重點之一。舊有的行政區劃幅員廣闊,一個區所轄村莊有多達幾百個的,而華北山地民居普遍分散。晉察冀邊區的做法是普遍實行小區制度”“相較閻錫山治下的主要變化在于增加了公安和人民武裝兩科(部)”“晉察冀邊區的做法是各村都建立民政、財政、教育、實業、司法五個部門,每個部門委員會都由數人組成,這些職務一般都是無償義務性質”并結合所學可知,加強了基層治理,使政令易于貫徹落實; 有利于吸收基層各階層積極分子參加工作,培養了大量干部人才; 助推抗日戰爭的勝利;為其他根據地制度建設提供借鑒。
(3)舉例:依據題干要求從新中國成立后的史實中再舉一例制度變革,并說明其是如何“破舊立新”的。如選擇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結合所學知識從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建立過程、內容、作用等方面進行分析說明。
【點評】本題考查明朝的一條鞭法、抗日戰爭時期中共的制度探索、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第一問,依據材料一,結合一條鞭法的背景分析;第二問,措施:依據材料二,提取有效信息,逐一分析;意義:依據材料二,結合所學從對基層治理、對抗日戰爭、對制度建設等方面的影響分析;第三問,結合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過程、內容以及作用分析,側重考查學生解讀材料、提取有效信息、調用所學知識分析的能力。
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南岸区| 饶阳县| 中牟县| 新巴尔虎左旗| 寿阳县| 凤凰县| 胶南市| 渝北区| 临沂市| 平潭县| 左云县| 水富县| 泸溪县| 阳泉市| 正阳县| 通渭县| 宁国市| 彭州市| 连城县| 丹江口市| 巴塘县| 信丰县| 鄢陵县| 稻城县| 泸西县| 惠水县| 靖边县| 类乌齐县| 武威市| 左权县| 达日县| 宾阳县| 呼玛县| 秀山| 南华县| 永吉县| 松阳县| 图们市| 师宗县| 同仁县| 桃园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