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精品解析】浙江省嘉興市第五高級中學2023-2024學年高二4月月考歷史試題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精品解析】浙江省嘉興市第五高級中學2023-2024學年高二4月月考歷史試題

資源簡介

浙江省嘉興市第五高級中學2023-2024學年高二4月月考歷史試題
1.(2024高二下·嘉興月考)《禮記·王制》記載:“圭璧金璋不鬻(購買)于市,命服命車不鬻于市,宗廟之器不鬻于市,犧牲不需于市,戎器不鬻于市。”這主要反映了先秦時期的(  )
A.工商食官制度 B.重農抑商政策
C.商業契約出現 D.國內關稅體系
【答案】A
【知識點】商周時期的手工業發展
【解析】【分析】A、結合所學知識,據材料“圭璧金璋不鬻(購買)于市,命服命車不鬻于市,宗廟之器不鬻于市,犧牲不需于市,戎器不鬻于市”可知,圭璧金璋、宗廟之器和犧牲在西周時期多與禮制相關,是彰顯貴族等級身份地位的物品,其制造和流通受官府嚴格控制,其不得在市場買賣,所以是工商食官制度,故A正確;
B、結合所學知識,材料中體現的是手工業管理,不能體現農業狀況,排除B;
C、結合所學知識,材料中強調圭璧金璋、宗廟之器等禁止在市場流通,和商業契約出現無關,排除C;
D、結合所學知識,材料未提及國內關稅稅收問題,排除D;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考查學生獲取材料信息,調動運用所學知識,準確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理解先秦時期商業發展的內容,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歷史解釋素養。
2.(2024高二下·嘉興月考)早在西周時期,統治者每年祭祀土地神和谷物神,即祭祀社稷。《周禮》載:“右社稷,左宗廟。”這反映了周人(  )
A.崇尚厚德載物 B.強調以人為本
C.重視農業生產 D.推崇天下為公
【答案】C
【知識點】商周時期的農業發展
【解析】【分析】據材料可知,西周統治者每年祭祀土地神和谷物神,即祭祀社稷,說明西周時期對農業的重視,C項正確;
材料中沒有描述德治的信息,排除A項;
材料中沒有描述以人為本的信息,排除B項;
天下為公是國家產生之前的社會形態,排除D項。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的是西周統治政策,旨在考查學生解讀材料、獲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3.(2024高二下·嘉興月考)《孟子·萬章下》云:“耕者之所獲,一夫百畝……上農夫食(養活)九人,上次食八人,中食七人,中次食六人,下食五人。”這從一個側面說明了(  )
①精耕細作的農業技術體系已經形成
②戰國變法運動具備了必要的經濟基礎
③古代民本思想得以發展的時代條件
④土地和財產稅的重要性超過了人頭稅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B
【知識點】百家爭鳴的主要派別及其思想主張
【解析】【分析】結合所學知識,據材料可知,不同的耕者所獲的糧食產量不同,養活的人數也不同,這說明春秋戰國時期農業得到一定程度的發展,但農業技術是否成體系無法推知,結合所學可知此時農業技術也尚未成體系,①錯誤;農業的發展為戰國變法運動創造了必要的經濟基礎,②正確;經濟的發展特別是農業的發展是古代民本思想得以發展的重要基礎,③正確;此時人頭稅的重要性超過土地和財產稅,④錯誤。故B正確,排除ACD;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考查學生獲取材料信息,調動運用所學知識,準確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理解孟子的思想主張,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歷史解釋素養。
4.(2024高二下·嘉興月考)隋唐時期,中華典章制度、思想文學、生活方式和文化的觀念形態深刻滲入日本、朝鮮和越南,最終以中華文明為基礎、以漢字為表征形成了東亞文化圈。下列體現隋唐時期中華文化對日本影響的是(  )
①大化改新 ②建造景福宮 ③創造出諺文 ④“和服”的改造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B
【知識點】三國至隋唐的中外文化交流
【解析】【分析】結合所學知識,據材料“隋唐時期,中華典章制度、思想文學、生活方式和文化的觀念形態深刻滲入日本、朝鮮和越南”可知,大化改新是645年發生的古代日本政變,其主要內容是廢除大貴族壟斷政權的體制,向中國隋唐政治經濟體制學習,成立古代中央集權國家,①屬于隋唐時期中華文化對日本的影響,①符合題意;和服是日本民族的傳統服裝,它是在依照中國唐代服裝的基礎上經過演變形成的,④屬于隋唐時期中華文化對日本的影響,④符合題意;建造景福宮和創造出諺文屬于朝鮮王朝,②③不符合題意。故B正確,排除ACD;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考查學生獲取材料信息,調動運用所學知識,準確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識記隋唐時期中華文化對日本的影響,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歷史解釋素養。
5.(2024高二下·嘉興月考)寧波保國寺《寺志》記載,東漢世祖時驃騎將軍張意之子中書郎張齊芳隱居于靈山,后舍宅為寺,初名靈山寺。唐武宗會昌年間拆毀寺宇,勒令僧尼還俗。唐僖宗廣明元年復寺,并賜名為保國寺。該寺的由來與毀建反映了(  )
A.佛教在中國完成了本土化 B.佛教對中國儒家文化的改造
C.佛教融入中國的曲折歷程 D.中國文化對外的輻射力增強
【答案】C
【知識點】儒家、道家與佛教的發展
【解析】【分析】A、結合所學知識,唐武宗時期的滅佛行動并不能證明佛教完成了本土化,排除A;
B、結合所學知識,材料主旨并不是關于佛教對儒家文化的改造,排除B;
C、結合所學知識,東漢世祖時驃騎將軍張意之子中書郎張齊芳隱居于靈山,后舍宅為寺,初名靈山寺。這一歷史事件折射了佛教在漢代傳入中國,并產生影響的過程;唐武宗時期,拆毀寺宇,勒令僧尼還俗,反映出佛教在中國的傳播受到阻礙;唐僖宗廣明元年復寺,并賜名為保國寺,反映了佛教再次得到了政府的支持。因此保國寺的由來與毀建反映了佛教融入中國的曲折歷程,故C正確;
D、結合所學知識,材料主旨是外來文化在中國的傳播,而非中國文化的外傳,排除D;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考查學生獲取材料信息,調動運用所學知識,準確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理解佛教在中國發展的相關內容,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歷史解釋素養。
6.(2024高二下·嘉興月考)1906年印的竹枝詞《滬江商業市景詞·先令》(注:1英鎊=20先令)云:“金銀何故有低昂,英國先令握總綱。百貨行情皆準此,應升應降向洋商。”據此可知(  )
A.金本位制最終形成
B.新的商業經營形式開始引入中國
C.第一家先施百貨公司在上海成立
D.民族工商業的處境不利
【答案】D
【知識點】近代中國民族工業的發展
【解析】【分析】據材料可知,晚清時期,受西方列強的經濟入侵,中國市場的貨幣要按照英國的“先令”來換算價值,說明當時中國的民族工商業經營環境不利,D項正確;
國際金本位制度,它大約形成于1880年末,排除A項;
材料中沒有描述關于新的商業經營形式的信息,排除B項;
第一家先施百貨公司在上海成立是在1917年,與材料中時間不符,排除C項。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側重于考查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答題關鍵在于對材料的分析和相關知識點的把握,本題考查的歷史學科核心素養是家國情懷。
7.(2024高二下·嘉興月考)糧食安全關系著世界的和平與發展。我國對解決世界糧食安全問題作出了重大貢獻,表現在(  )
①1996年發表《中國的糧食問題》白皮書,提出立足國內資源、實現糧食基本自給的方針
②2009年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
③2014年中國超級雜交水稻產量創世界紀錄
④中國是對外糧食援助的重要力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C
【知識點】保障糧食安全與消除饑餓
【解析】【分析】結合所學知識,我國對解決世界糧食安全問題作出了重大貢獻,表現在1996年發表《中國的糧食問題》白皮書,提出立足國內資源、實現糧食基本自給的方針,2014年中國超級雜交水稻產量創世界紀錄,中國是對外糧食援助的重要力量。因此,①③④都符合題意;《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關注的是中國國家糧食安全立法,對解決世界糧食安全問題作用不大,②不符合題意。故C正確,排除ABD;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考查學生獲取材料信息,調動運用所學知識,準確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識記中國保障糧食安全的措施,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歷史解釋素養。
8.(2024高二下·嘉興月考)英國人包令(1849—1859年在華),曾在廈門親眼看見掠賣華工的情況“幾百個苦力(華工)……胸前各自按照準備把他們送去的地方,分別打上‘C’(加利福尼亞)、‘P’(秘魯)或者‘S’(山德維治群島,即夏威夷群島)等印記。”這一批華工(  )
A.為提升中國一戰后的地位作出貢獻
B.赴加利福尼亞從事太平洋鐵路建造
C.在各地形成唐人街傳播著中華文化
D.自愿簽署契約出國獲取了巨額利潤
【答案】C
【知識點】華工與美洲、大洋洲的開發
【解析】【分析】A、結合所學知識,此時一戰(1914年至1918年)并未爆發,排除A;
B、結合所學知識,材料只是提及華工被掠賣到加利福尼亞,未體現他們赴加利福尼亞從事太平洋鐵路建造,排除B;
C、結合所學知識,據材料“英國人包令(1849—1859年在華),曾在廈門親眼看見掠賣華工的情況”可知,19世紀中期清政府允許列強招募華工,大量華工被掠賣至世界其他地區,他們在海外聚居并將中國文化傳播至異國他鄉,故C正確;
D、結合所學知識,部分華工并非自愿且沒有獲得巨額利潤,排除D;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考查學生獲取材料信息,調動運用所學知識,準確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理解華工對美洲開發的影響,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歷史解釋素養。
9.(2024高二下·嘉興月考)庫斯科城位于海拔3410米的安第斯山高原盆地,是秘魯南部著名古城,1983年被聯合國列為“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下列選項中,與庫斯科城屬同一文明的是( )
A. B.
C. D.
【答案】C
【知識點】古代美洲印第安文明
【解析】【分析】A、結合所學知識,選項是東南亞的吳哥窟,排除A;
B、結合所學知識,選項是大津巴布韋石頭城,位于非洲,排除B;
C、結合所學知識,選項是印加馬丘比城遺跡,與庫斯科城屬同一文明,都是印加文明,故C正確;
D、結合所學知識,選項是桑奇大佛塔,位于印度,排除D;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考查學生獲取材料信息,調動運用所學知識,準確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識記古代美洲文明的相關內容,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歷史解釋素養。
10.(2024高二下·嘉興月考) 農業在西亞地區的最早起源大概不晚于8000年,在公元前6000年成為該地區人民的主要生存方式。公元前5000 前后,東亞和中美洲地區的農業也得以傳播開來。下列有關世界農業起源的說法正確的是(  )
A.農業文明由西亞地區傳播到世界各地
B.農業起源是三個地區不斷交流的結果
C.從世界范圍看農業主要有三大起源地
D.人類從食物生產者轉變為食物采集者
【答案】C
【知識點】原始農耕畜牧的出現及其影響
【解析】【分析】A、結合所學知識,古代不同地區的居民都培育或引進了適合本地區種植的農作物和飼養的家畜,所以農業文明并非是由西亞地區傳播到世界各地,排除A;
B、結合所學知識,在長期的采集和漁獵過程中,人類掌握了某些動植物的生長規律,學會了選擇、馴化野生動植物,因而原始的農耕和畜牧出現,排除B;
C、結合所學知識,農耕主要起源于西亞、東亞和中美洲,所以說從世界范圍看農業主要有三大起源地,故C正確;
D、結合所學知識,農業產生后,人類從食物的采集者轉變為食物的生產者,排除D;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考查學生獲取材料信息,調動運用所學知識,準確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理解世界農業起源的相關內容,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歷史解釋素養。
11.(2024高二下·嘉興月考)某一古建筑始建于公元前27年,用以供奉羅馬諸神,主體是43.4米高的穹頂圓形堂,米開朗琪羅盛贊這一具有羅馬風格的漂亮的希臘式建筑是“天使創造之物”。該建筑是(  )
A.卡爾納克神廟 B.雅典衛城
C.圣索菲亞大教堂 D.萬神殿
【答案】D
【知識點】羅馬帝國
【解析】【分析】A、結合所學知識, 卡爾納克神廟始建于3900多年前,位于埃及城市盧克索北部,是古埃及帝國遺留的一座壯觀的神廟,排除A;
B、結合所學知識, 雅典衛城始建于公元前580年,是希臘最杰出的古建筑群,是綜合性的公共建筑,為宗教政治的中心地,排除B;
C、結合所學知識, 圣索菲亞大教堂,是拜占庭帝國的主教堂,位于土耳其伊斯坦布爾,它是公元532年拜占庭皇帝查士丁尼一世下令建造的第三所教堂,排除C;
D、結合所學知識,據材料“用以供奉羅馬諸神,主體是43.4米高的穹頂圓形堂,米開朗琪羅盛贊這一具有羅馬風格的漂亮的希臘式建筑是‘天使創造之物’”可知,描述的是羅馬萬神廟的相關信息,故D正確;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考查學生獲取材料信息,調動運用所學知識,準確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識記羅馬建筑的相關內容,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歷史解釋素養。
12.(2024高二下·嘉興月考)觀察下圖。下列選項中,對此解讀正確的是(  )
16世紀關于馬尼拉大帆船的版畫
A.能證明葡萄牙是當時航海貿易強國
B.體現了資本主義世界市場最終形成
C.海外貿易成為藝術創作的主流題材
D.可用于研究近代太平洋貿易的發展
【答案】D
【知識點】新航路開辟后商品的世界性流動
【解析】【分析】A、結合所學知識, 馬尼拉大帆船是西班牙商人的,能證明西班牙是當時航海貿易強國,排除A;
B、結合所學知識, 資本主義世界市場最終形成于19世紀末20世紀初,排除B;
C、結合所學知識,“海外貿易成為藝術創作的主流題材”與題意不符,排除C;
D、結合所學知識, 16世紀,西班牙入侵菲律賓,派大帆船(馬尼拉大帆船)滿載亞洲的香料等運往墨西哥的阿卡普爾科,開辟了連接亞洲和美洲的太平洋航線 ,此后太平洋航線的大帆船貿易日益頻繁,故D正確;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考查學生獲取材料信息,調動運用所學知識,準確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識記馬尼拉大帆船貿易的相關內容,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歷史解釋素養。
13.(2024高二下·嘉興月考)《世界經濟年鑒》有載:1994年,國際旅游收入在世界出口收入中占比高達8.52%,超過石油、汽車和機電出口收入,從而確立了旅游業作為世界最大創匯產業的地位。促成這一現象的因素有(  )
①寬體客機成為空中運輸的主流 ②發達國家“中間階層”規模的擴大
③世貿組織開放服務貿易的市場 ④《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的通過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A
【知識點】近代世界商業貿易的變化;國際貿易對人類生活的影響
【解析】【分析】根據材料“確立了旅游業作為世界最大創匯產業的地位”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隨著交通技術發展,寬體客機成為空中運輸的主流,為國際旅游提供技術條件,而經濟發展使得“中間階層”規模的擴大,為國際旅游提供市場。由此可知,①②正確;
世貿組織成立于1995年,時間與材料不符,③錯誤;
《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的通過是在2003年,時間與材料不符,④錯誤,綜上,A正確,排除BCD。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考查了國際貿易的發展,要求學生具有解讀材料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
14.(2024高二下·嘉興月考)咖啡原產于非洲,6世紀傳入阿拉伯半島,15世紀后傳播到歐洲。17世紀,英國很多咖啡館的墻上貼滿了商品廣告和尋人啟事,成為人們交換信息和針砭時弊的場所。2002年8月,美國咖啡業巨頭星巴克宣布著手為消費者提供無線互聯網服務,在各咖啡門店配備Wi-Fi,將其打造成為辦公室和居家之間的過渡性空間。以上史實共同說明(  )
A.咖啡的傳播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
B.世界市場的形成推動商業經營方式的變化
C.社會信息化已經成為不可逆轉的時代潮流
D.美國正主導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潮流
【答案】A
【知識點】新航路開辟后食物物種的交流的影響
【解析】【分析】A、結合所學知識,據材料可知,咖啡原產于非洲,15世紀后傳播到歐洲,17世紀咖啡館成了人們交換信息的場所,21世紀咖啡館成了辦公室和居家之間的過渡性空間,體現了咖啡在世界的廣泛傳播在不同歷史時期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故A正確;
B、結合所學知識,世界市場最終形成于第二次工業革命時期,與現代美國無關,排除B;
C、結合所學知識,社會信息化出現于二戰后,與二戰前咖啡的傳播無關,排除C;
D、結合所學知識,經濟全球化的發展潮流由發達國家主導,但僅憑一個星巴克的案例看不出發達國家在經濟全球化中的主導地位,排除D;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考查學生獲取材料信息,調動運用所學知識,準確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理解新航路開辟后物種交換的影響,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歷史解釋素養。
15.(2024高二下·嘉興月考)如圖為1700-2012年世界主要大洲(不含大洋洲)的工業產出比例圖,不同色塊指代不同大洲,其中指代亞洲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A
【知識點】工業革命的影響
【解析】【分析】A、結合所學知識, 在工業革命之前,全世界工業產出主要集中在亞洲和歐洲,但亞洲工業所占比例多于歐洲。工業革命主要在歐洲開展,工業革命后歐洲工業迅速發展,歐洲工業產出在全世界所占比重上升明顯,而亞洲國家相繼淪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工業在全世界所占比例迅速下降,故A正確;
B、結合所學知識, ②所占比重一直很少,屬于非洲,排除B;
C、結合所學知識, ③圖在工業革命之前所占比例極少,而在工業革命之后迅速發展,屬于美洲,排除C;
D、結合所學知識, ④在工業革命之前占一定比例,在工業革命之后所占比例迅速上升,屬于歐洲,排除D;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考查學生獲取材料信息,調動運用所學知識,準確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理解工業革命對亞洲的影響,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歷史解釋素養。
16.(2024高二下·嘉興月考)玄奘西行求法一事發生在唐代,小說《西游記》成書于明代,書中多有涉及明代社會的實際情況。書中所述下列內容能佐證《西游記》成書年代的有(  )
①劉全……來見唐王。王傳旨意,教他去金亭館里,頭頂一對南瓜,袖帶黃錢,口噙藥物。
②那國王急降金牌:“著錦衣衛快到金光寺取妖賊來,寡人親審。”
③三藏道:“就是我王駕前丞相,姓魏名徵。他識天文,知地理,辨陰陽,乃安邦立國之大宰輔也。”
④行者聞言,正了聲色,接了八戒的榜文,對眾道:“你們想是看榜的官么 ”太監叩頭道:“奴婢乃司禮監內臣,……”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B
【知識點】明朝政治體制的變化;明清時期的農業的發展
【解析】【分析】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可知,小說《西游記》成書于明代,“南瓜”是明清時期傳入中國的,①正確;
錦衣衛是明朝時期的監察機構,②正確;
明朝廢除了丞相,故“我王駕前丞相”不符合明朝政治制度特點,排除③;
司禮監是明朝機構,④正確,綜上,B正確,排除ACD。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明朝政治和經濟發展狀況,側重考查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準確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考生平時應加強相關習題的練習,不斷總結相關知識點,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和解題能力。
17.(2024高二下·嘉興月考)《中國古代建筑十論》中寫道:“房屋面闊九間為皇帝專用,七間為王以上用,五間限貴族、顯宦用,小官及庶人只能建三間之屋……在油漆彩畫上,只有皇宮、寺觀、貴邸方可用朱,一般官可用土紅,庶民只用黑色。”由此可知,中國古代建筑(  )
A.受到佛教文化藝術的深刻影響 B.兼具行政、宗教和商業的功能
C.布局和裝飾嚴格遵循禮儀制度 D.體現建筑與自然環境協調一致
【答案】C
【知識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涵;中華優秀文化的特點與價值
【解析】【分析】根據材料可知, 房屋面闊九間為皇帝專用,七間為王以上用,五間限貴族、顯宦用,小官及庶人只能建三間之屋,皇宮、寺觀、貴邸方可用朱,一般官可用土紅,庶民只用黑色,說明中國古代建筑布局和裝飾嚴格遵循禮儀制度,體現了等級色彩,C正確;
材料不涉及佛教的影響,排除A;
材料強調中國古代建筑的等級色彩,沒有體現其功用,排除B;
材料不涉及建筑和自然的關系,排除D。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考查了中國古代建筑的特點,要求學生閱讀史料并結合所學作出回答。
18.(2024高二下·嘉興月考)古代世界紀年方式百花齊放。古代亞述以任職里模的人的名字紀年;古代印度經常用佛祖去世的年代為基準紀年;伊斯蘭教歷用穆罕默德出走麥地那的年代作為基準年代;古代羅馬人用執政官的名字紀年;古代希臘城邦數量眾多,許多城邦都有自己獨特的紀年方式。這可以說明(  )
A.古代世界各文明沒有相互影響 B.公元紀年的推廣勢在必行
C.古代世界經濟發展水平迥異 D.世界文明多元起源和多元發展
【答案】D
【知識點】古代印度文明
【解析】【分析】據材料可知,古代世界紀年方式百花齊放,世界文明都有自己獨特的紀年方式,體現了世界文明多元起源和多元發展,故D正確;
古代世界各文明沒有相互影響,與歷史史實不符,排除A;
材料中沒有描述公元紀年的優越性以及推廣的緊追性,排除B;
材料中沒有涉及經濟發展水平差異的信息,排除C項。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考查了文明產生與早期發展,要求學生閱讀史料并結合所學作出回答,要求學生具有解讀材料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
19.(2024高二下·嘉興月考)下表為 1600—1609年與1640—1649年意大利城市威尼斯和米蘭的毛紡布年均產量(單位:匹)對比。產生這種變化主要緣于(  )
時間(年) 威尼斯 米蘭
1600—1609 22430 15000
1640—1649 11450 3000
A.意大利紡織技術的落后 B.歐洲貿易中心發生轉移
C.價格革命對產業的沖擊 D.新型股份制公司的建立
【答案】B
【知識點】新航路開辟后商品的世界性流動
【解析】【分析】A、結合所學知識,材料中反映了意大利毛紡布年均產量的下降,主要緣于歐洲貿易中心發生轉移,不能推斷出意大利紡織技術的落后,排除A;
B、結合所學知識,據材料可知,1640—1649年意大利威尼斯和米蘭的毛紡布產量比1600年—1609年大幅下降。新航路開辟后,以西歐為中心的世界市場的雛形開始出現,貿易中心也由地中海沿岸轉移到了大西洋沿岸,故B正確;
C、結合所學知識,價格革命指的是金銀大量流入歐洲,導致物價上漲,與材料現象無關,排除C;
D、結合所學知識,產生這種變化主要緣于歐洲貿易中心發生轉移,與新型股份制公司的建立無關,排除D;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考查學生獲取材料信息,調動運用所學知識,準確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理解商業革命的表現,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歷史解釋素養。
20.(2024高二下·嘉興月考)城市化是人類文明發展的重要標志。仔細觀察下列兩幅圖,發生此種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水陸交通的變遷 B.生產方式的變革
C.基礎設施的發展 D.人口遷移的推動
【答案】B
【知識點】近代以來西方城市化的演進
【解析】【分析】A、結合所學知識, 水陸交通的變遷不是城市化的主要原因,排除A;
B、結合所學知識, 據圖中信息可知,英國城市化水平不斷提高,結合圖中的時間信息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經過兩次工業革命,英國城市化水平不斷提高,因此,生產方式的變革正確,故B正確;
C、結合所學知識, 基礎設施的發展是城市不斷發展的結果,排除C;
D、結合所學知識, 人口遷移的形式有多種,有從農村到城市的,也有從城市到農村的等等,人口遷移不一定能推斷城市化,排除D;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考查學生獲取材料信息,調動運用所學知識,準確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理解工業革命的影響,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歷史解釋素養。
21.(2024高二下·嘉興月考)講故事與講歷史之間究竟有沒有區別?很多人以為講歷史無非就是講歷史上發生過的那些故事。歷史研究不是講故事,也不是為講故事做準備,歷史研究是一門向講故事提問的學科。歷史學的提問在本質上應當是意義的提問,因為有了提問,所以才會有為此發掘新的事實、新的故事,并賦予它們以生命力的需要。歷史研究是融合了從舊故事里發掘新故事、細部研究和意義追尋這三者為一體而形成的一個思考人類過去的專業學科。對此理解合理的是(  )
A.歷史研究者更適合講歷史故事
B.歷史研究不是講故事,而應當一定程度上摒棄故事
C.歷史研究不僅是發掘新故事,更是要回答有意義的提問
D.講歷史故事應該還原歷史研究中考據式的細部研究
【答案】C
【知識點】20世紀以來的世界經濟
【解析】【分析】據材料可知,歷史學的提問在本質上應當是意義的提問,因為有了提問,所以才會有為此發掘新的事實、新的故事,并賦予它們以生命力的需要,據此可判斷,歷史研究不僅是發掘新故事,更是要回答有意義的提問,C項正確;
歷史研究不是講故事,也不是為講故事做準備,歷史研究是一門向講故事提問的學科,排除A項;
歷史研究是一門向講故事提問的學科,而非摒棄故事,排除B項;
歷史研究是融合了從舊故事里發掘新故事、細部研究和意義追尋這三者為一體而形成的一個思考人類過去的專業學科,而非還原歷史研究中考據式的細部研究,排除D項。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的是歷史研究方法,旨在考查學生解讀材料、獲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22.(2024高二下·嘉興月考)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陸上絲綢之路開始將中醫帶至更遠的中亞乃至歐洲大陸,但還只是零星的,松
散的,規模不大,不成體系,但一部分藥材作為重要商品也非常受歡迎。當阿拉伯人經由海路來到這個東方的富庶之國,大量的藥材也隨著浩浩蕩蕩的商隊漂洋過海,先是被運往阿拉伯,隨后轉銷歐洲和北非,中醫也同這些藥材一起,被介紹到商隊途經的各地。在這些地方,中醫知識為當地醫學吸收、借鑒,為當地醫學的進一步發展提供了豐富的營養。直至17世紀,西方旅游者、外交官特別是傳教士開始大量、系統地翻譯中醫典籍,中醫在歐洲引起了普遍關注。
——據于智華《中醫》
材料二
1895年,德國人倫琴發現了X射線,幾乎在同時被應用到醫學領域,可視化診斷方式開始進入到醫生們的視野。
1916年《博醫會報》(由美國基督教長老會傳教士在華創辦)上,馬士敦醫生以“中國纏足之惡”為題,對中國的纏腳風俗進行了報道,并利用X線技術對纏足產生的危害作了說明。
《科學畫報》1933年在上海創刊,蔡元培、竺可楨、吳有訓、茅以升等都曾是該雜志的撰稿人。經統計,1933年至1949年,《科學畫報》中有關X射線知識的文章就有數十篇。
1937年,柯達公司在《中華醫學雜志》上投放了X光機系列廣告。其中一則廣告寫道:“在病家未得放射線照相檢驗之利益前,殊少拒加手術或治療者。蓋經放射線攝影后,其精確之結果,即可消除一切疑慮,而病狀實情得以格外明了也。”
——摘編自張大慶、陳琦等著《近代西醫技術的引入與傳播》
材料三
近代以來,中醫逐漸邊緣化。民國時期陸續形成了幾種不同的對待中醫中藥的態度,如“廢除中醫中藥”“廢醫存藥”“中西醫匯通”“中醫科學化”。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后,中醫藥事業煥發了新的生機……屠呦呦因青蒿素研究獲得諾貝爾獎不僅使本土科學家的研究成果贏得了國際科學界的贊譽,而且是中國科學界對人類健康福祉的貢獻。
——摘編自張大慶、陳琦等著《近代西醫技術的引入與傳播》
(1) 根據材料一,概括古代中醫和中藥材傳播到歐洲的幾種途徑。阿拉伯帝國有一部醫學百科全書吸收和借鑒了中醫藥知識,結合所學,請寫出它的作者、書名和地位。
(2) 根據材料二,分析近代西醫在中國傳播的原因,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西醫傳入對中國的影響。
(3)結合所學,列舉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后,政府發展中醫藥事業的舉措。綜合上述材料,從中華文化的世界意義角度,簡析中醫西傳與西醫東漸的歷史啟示。
【答案】(1)途徑:①通過陸上絲綢之路傳播;②阿拉伯人通過海路傳播(或“中醫藥知識隨著煉丹術傳到阿拉伯地區,再傳播到歐洲“);③通過來華的旅行者、外交官、傳教士的系統翻譯。
作者、書名:伊本·西那、《醫典》,地位:重要的世界文化遺產,傳入歐洲后長期用作醫學的標準教科書。
(2)原因:①西醫以實驗科學為依托,借助精密儀器及數據分析,技術較為先進;②伴隨著西方列強的殖民侵略,西學東漸,有識之士通過報刊、雜志進行推廣。 影響:①推動了中國近代醫學事業的發展;②促進國人思想解放和移風易俗(“思想解放“或“移風易俗“均可得分);③普及公共衛生知識,對人們的健康起到了積極作用;④客觀上促進了中國社會的進步;⑤一定程度上沖擊了中醫的地位。
(3)舉措:①在中西醫結合方針指導下,新老中西醫團結協作,不斷總結臨床經驗;②全國廣泛設立中醫院和中醫院校;③中醫工作者不斷整理中醫典籍,挖掘秘方驗方,開發中醫藥制劑。
啟示:中華文化在與外來文化的交流中不斷發展、升華,保持了旺盛的生命力;中華文化的傳播,促進了世界文明的發展。
【知識點】中國古代醫學成就;醫療衛生事業發展的影響;中醫藥事業的傳承與發展;西醫在中國的傳播及影響
【解析】【分析】(1)設問是概括古代中醫和中藥材傳播到歐洲的幾種途徑。阿拉伯帝國有一部醫學百科全書吸收和借鑒了中醫藥知識。據材料一“陸上絲綢之路開始將中醫帶至更遠的中亞乃至歐洲大陸,但還只是零星的,松散的,規模不大,不成體系”可知,通過陸上絲綢之路傳播;據材料一“當阿拉伯人經由海路來到這個東方的富庶之國,大量的藥材也隨著浩浩蕩蕩的商隊漂洋過海,先是被運往阿拉伯,隨后轉銷歐洲和北非,中醫也同這些藥材一起,被介紹到商隊途經的各地”,可得出阿拉伯人通過海路傳播或“中醫藥知識隨著煉丹術傳到阿拉伯地區,再傳播到歐洲”;據材料“直至17世紀,西方旅游者、外交官特別是傳教士開始大量、系統地翻譯中醫典籍,中醫在歐洲引起了普遍關注。”,可得出通過來華的旅行者、外交官、傳教士的系統翻譯。結合所學知識,阿拉伯帝國有一部醫學百科全書吸收和借鑒了中醫藥知識是伊本·西那的《醫典》;《醫典》豐富了內科知識,重視解剖,是十七世紀以前的幾百年時間內亞歐廣大地區的主要醫學教科書和參考書,是重要的世界文化遺產,傳入歐洲后長期用作醫學的標準教科書。
(2)設問是分析近代西醫在中國傳播的原因,指出西醫傳入對中國的影響。據材料二“1895年,德國人倫琴發現了X射線,幾乎在同時被應用到醫學領域,可視化診斷方式開始進入到醫生們的視野”“在病家未得放射線照相檢驗之利益前,殊少拒加手術或治療者。蓋經放射線攝影后,其精確之結果,即可消除一切疑慮,而病狀實情得以格外明了也。”,可得出西醫以實驗科學為依托,借助精密儀器及數據分析,技術較為先進;結合近代歷史及“《科學畫報》1933年在上海創刊,蔡元培、竺可楨、吳有訓、茅以升等都曾是該雜志的撰稿人。經統計,1933年至1949年,《科學畫報》中有關X射線知識的文章就有數十篇”,可得出伴隨著西方列強的殖民侵略,西學東漸,有識之士通過報刊、雜志進行推廣。據材料二及所學知識,西醫傳入中國,推動了中國近代醫學事業的發展;促進國人思想解放和移風易俗;普及公共衛生知識,對人們的健康起到了積極作用;客觀上促進了中國社會的進步;一定程度上沖擊了中醫的地位。
(3)設問是列舉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后,政府發展中醫藥事業的舉措。從中華文化的世界意義角度,簡析中醫西傳與西醫東漸的歷史啟示。結合所學知識,列舉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后,政府發展中醫藥事業的舉措,包括在中西醫結合方針指導下,新老中西醫團結協作,不斷總結臨床經驗;全國廣泛設立中醫院和中醫院校;中醫工作者不斷整理中醫典籍,挖掘秘方驗方,開發中醫藥制劑等。結合材料一、二、三,中西方醫學發展的歷程和采取的措施,以及影響,可得出中華文化在與外來文化的交流中不斷發展、升華,保持了旺盛的生命力;中華文化的傳播,促進了世界文明的發展。
【點評】本題考查學生獲取材料信息,調動運用所學知識,準確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識記古代中醫和中藥材傳播到歐洲的途徑,識記阿拉伯的醫學成就,理解近代西醫在中國傳播的原因,理解西醫傳入對中國的影響,簡析中醫西傳與西醫東漸的歷史啟示,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歷史解釋素養。
23.(2024高二下·嘉興月考)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筑全國鐵路,起海陸軍而強中國……今何時乎?列國交通競爭、互校優勝劣敗之時也。……夫辟地利,開明智、通商業、廣郵政,起農工林礦之業,達遼、蒙、準、藏、滇、桂之防,皆非鐵路不為功矣。凡鐵路所到之處,即為文明繁盛,鐵路未開之所,即為閉塞榛荒,此萬國已然之跡也。而達國廣土,需之尤迫。
——康有為《清計全局籌巨款以行新政筑鐵路起海陸軍折》(1898.9)
請簡要評析康有為“筑全國鐵路”之建議。
【答案】觀點判斷:必要,但操之過急(不切實際)
必要性:世界步入鐵軌時代;民族危機空前嚴重(救亡圖存);利于求富(利于經濟發展與交流、開發資源、開發邊疆、發展工商業);便于圖強(利于鞏固國防、削弱列強對華控制);開民智(思想啟蒙、解放)
不切實際的理由:新政阻力大(守舊派、頑固派、政治腐朽);列強干預(爭奪、控制路權,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缺乏資金、技術、專業人才。
【知識點】戊戌維新運動
【解析】【分析】觀點判斷:根據材料“夫辟地利,開明智、通商業、廣郵政,起農工林礦之業,達遼、蒙、準、藏、滇、桂之防,皆非鐵路不為功矣。凡鐵路所到之處,即為文明繁盛,鐵路未開之所,即為閉塞榛荒,此萬國已然之跡也。而達國廣土,需之尤迫”和所學知識可知,康有為“筑全國鐵路”之建議具有必要性,但操之過急。理由:結合所學知識,可從必要性和不切實際兩方面辨證評價,如根據材料“夫辟地利,開明智、通商業、廣郵政,起農工林礦之業,達遼、蒙、準、藏、滇、桂之防,皆非鐵路不為功矣。凡鐵路所到之處,即為文明繁盛,鐵路未開之所,即為閉塞榛荒,此萬國已然之跡也”和所學知識,當時世界已經步入鐵軌時代,而中國民族危機空前嚴重,需要救亡圖存,并且修建全國鐵路利于求富,有利于經濟發展與交流、開發資源、開發邊疆、發展工商業,同時也利于鞏固國防、削弱列強對華控制,促進思想啟蒙、解放等方面分析必要性;但也有其不切實際的方面,結合所學知識,可從新政阻力大,如守舊派、頑固派、政治腐朽等阻力大,這時期列強干預,如控制路權,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等,加上缺乏資金、技術、專業人才等方面分析不切實際的理由。
【點評】本題側重于考查維新變法,答題關鍵在于對材料的分析和相關知識點的把握,本題考查的歷史學科核心素養是家國情懷。
24.(2024高二下·嘉興月考)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鐵路機車的發明使得住宅到工作地點的最大可能距離得到了提升:首先,蒸汽牽引的動力機車沿著一條專門建立的鐵軌行進。然后機車在鋪設于城市街道的軌道上行進。原始的馬拉機車最終被電力驅動的機車取代,并且這些有軌電車也被由汽油驅動、脫離軌道的公共汽車取代。……由于近一個半世紀,交通運載工具在尺寸、速度以及價格方面的巨大改善,使得工業城市的選址可以位于世界的任何地方,并且使得利用世界其他地區的原料、產品的生產與銷售成為可能。
——阿諾德·湯因比《變動的城市》
材料二:工業社會給現代都市帶來的危機,呼吁要復興社區、強化社區功能,以解決工業化帶來的一系列城市社會中的新問題,西方的社區建設在這種背景下得以推廣。如美國在一些城市成立了社會發展部,并成立社區組織委員會,大力推行城市社區建設,項目主要包括社會福利、醫療衛生、治療和預防犯罪等。依托基層社會的崛起,通過政府的分權和授權,在基層社區中構造政府、市場和社會共同作用的現代治理格局,已經成為一種全球化的趨勢,也是所有國家城市發展的共同目標。
——摘編自邱夢華《城市社區治理(第二版)》
(1)根據材料一,指出城市公共交通工具牽引動力的演變歷程。結合所學,簡述交通運載工具的革新對城市發展的意義。
(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列舉“工業社會給現代都市帶來的危機”表現兩例,概述城市社區在現代治理中發揮的作用。
【答案】(1)演變歷程:畜力——蒸汽動力——電力、內燃機(汽油)驅動。
意義:提升了城市選址的可能性(帶動城市格局的變化);有利于城市經濟的發展;促進了城市人口的增長與面積的擴大;使城市居民的工作與生活更為便捷。
(2)表現:環境污染、交通擁堵、貧富矛盾、犯罪率上升、失業者增加等。(任寫2點)
作用:社區實行居民自我管理,維護了社會秩序和政治穩定,有利于解決城市社會問題;政府、市場和社會共同參與社區建設和管理,使得基層治理的效率更高、成本更低。
【知識點】工業革命對交通發展的影響;近代以來西方城市化的演進;城市化帶來的問題;交通的改進對社會變遷的影響
【解析】【分析】(1)演變歷程:根據材料“原始的馬拉機車最終被電力驅動的機車取代,并且這些有軌電車也被由汽油驅動、脫離軌道的公共汽車取代”可知畜力——蒸汽動力——電力、內燃機(汽油)驅動。
意義:根據材料“使得工業城市的選址可以位于世界的任何地方”可知提升了城市選址的可能性(帶動城市格局的變化);根據材料“使得利用世界其他地區的原料、產品的生產與銷售成為可能”可知有利于城市經濟的發展;結合交通工具進步對城市人口和居民生活的作用可知促進了城市人口的增長與面積的擴大;使城市居民的工作與生活更為便捷。
(2)表現:結合所學工業革命的消極影響可知,工業革命促進社會經濟的發展,但同時也會造成環境污染,隨著新型交通工具的增多,會造成交通擁堵;社會經濟的迅速發展及資產階級對工人階級的剝削,易造成貧富矛盾、犯罪率上升、失業者增加等問題。
作用:根據材料“成立社區組織委員會,大力推行城市社區建設,項目主要包括社會福利、醫療衛生、治療和預防犯罪等”可知社區實行居民自我管理,維護了社會秩序和政治穩定,有利于解決城市社會問題;根據材料“依托基層社會的崛起,通過政府的分權和授權,在基層社區中構造政府、市場和社會共同作用的現代治理格局”可知政府、市場和社會共同參與社區建設和管理,使得基層治理的效率更高、成本更低。
【點評】本題考查了交通工具的發展,要求學生閱讀史料并結合所學作出回答。
25.(2024高二下·嘉興月考)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歷史大事 損失和破壞情況
歐洲“黑死病” (14-17世紀) 流行了3個世紀,歐洲人口死亡過半,導致勞動力短缺,生產停滯,歐洲許多地方發生嚴重饑荒。
“哥倫布大交換” (1492年以來) 新航路開辟后100年間,美洲的印第安人減少90%-95%。歐洲人將天花、麻疹、白喉、水痘、流感等疾病的病原體帶到美洲和大洋洲,造成對此不具免疫力的原住民大量死亡。據估計,1500-1800年,美洲和大洋洲有近1億人死于傳染病。
拿破侖戰爭 (1792-1815年) 1807年至1809年,拿破侖從普魯士等國強征了十億法郎。在從埃及進軍敘利亞時,拿破侖將俘獲的四千多名戰俘全.部殺害。在開羅,法軍洗劫并燒毀許多村莊。法軍在攻下馬德里后屠殺了西班牙兩萬多名守備部隊和三萬多名市民。
——根據選擇性必修2,《中外歷史綱要》(下)教材及相關歷史著述整理
材料二 沒有哪一次巨大的歷史災難,不是以歷史的進步為補償的。
——恩格斯《致尼·弗·丹尼爾遜的信》
請選取材料一中的一個事件,運用具體史實,對材料二中恩格斯的觀點展開論述。要求自擬題目,史論結合,邏輯清晰,表述成文。
【答案】示例:
標題:哥倫布大交換的罪惡與進步。
闡釋:在哥倫布大交換的過程中,西歐國家為加速資本主義的原始積累,對美洲人民進行殖民掠奪,以欺詐、野蠻掠奪等手段美洲土著從掠奪大量的資金。但是,哥倫布大交換是新航路開辟的重要內容,它密切世界各地的聯系,促進以西歐為中心的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發展。
“哥倫布大交換"給美洲的印第安人帶來了水痘、流感等疾病的病原體,造成對此不具免疫力的原住民大量死亡,使得新航路開辟后100年間,美洲的印第安人減少90%-95%。但是,在另一方面,“哥倫布大交換"促進新舊大陸的物資交換與人口交流,加速資本主義的發展,促進世界文明的發展。
因此,哥倫布大交換具有兩面性,一方面,它促進資本主義的發展,加速近代工業文明的到來;另一方面,它給美洲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
由此可知,人類文明的發展不能建立在犧牲部分世界人民基礎上,應該密切世界交流,共促人類發展,建立“人類命運共同體”。
【知識點】新航路開辟的航海家及成就;新航路開辟后的人口遷移與物種交換;新航路開辟后食物物種的交流的影響
【解析】【分析】本題為開放性試題,答案言之成理即可。如根據材料“新航路開辟后100年間,美洲的印第安人減少90%-95%。歐洲人將天花、麻疹、白喉、水痘、流感等疾病的病原體帶到美洲和大洋洲,造成對此不具免疫力的原住民大量死亡”“哥倫布大交換”和所學可知,哥倫布大交換”具有雙面性,即破壞性和建設性,因此可以擬定論點為哥倫布大交換的罪惡與進步。關于闡釋可從哥倫布大交換對西歐國家的資本原始積累、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發展的影響、物種交換、世界文明的發展即對美洲當地人民帶來的災難等角度進行分析,最后進行歸納總結。若其它角度言之成理也可。
【點評】本題考查新航路開辟,側重于考查考生對知識的掌握理解能力和對材料的分析作答能力。
1 / 1浙江省嘉興市第五高級中學2023-2024學年高二4月月考歷史試題
1.(2024高二下·嘉興月考)《禮記·王制》記載:“圭璧金璋不鬻(購買)于市,命服命車不鬻于市,宗廟之器不鬻于市,犧牲不需于市,戎器不鬻于市。”這主要反映了先秦時期的(  )
A.工商食官制度 B.重農抑商政策
C.商業契約出現 D.國內關稅體系
2.(2024高二下·嘉興月考)早在西周時期,統治者每年祭祀土地神和谷物神,即祭祀社稷。《周禮》載:“右社稷,左宗廟。”這反映了周人(  )
A.崇尚厚德載物 B.強調以人為本
C.重視農業生產 D.推崇天下為公
3.(2024高二下·嘉興月考)《孟子·萬章下》云:“耕者之所獲,一夫百畝……上農夫食(養活)九人,上次食八人,中食七人,中次食六人,下食五人。”這從一個側面說明了(  )
①精耕細作的農業技術體系已經形成
②戰國變法運動具備了必要的經濟基礎
③古代民本思想得以發展的時代條件
④土地和財產稅的重要性超過了人頭稅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4.(2024高二下·嘉興月考)隋唐時期,中華典章制度、思想文學、生活方式和文化的觀念形態深刻滲入日本、朝鮮和越南,最終以中華文明為基礎、以漢字為表征形成了東亞文化圈。下列體現隋唐時期中華文化對日本影響的是(  )
①大化改新 ②建造景福宮 ③創造出諺文 ④“和服”的改造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5.(2024高二下·嘉興月考)寧波保國寺《寺志》記載,東漢世祖時驃騎將軍張意之子中書郎張齊芳隱居于靈山,后舍宅為寺,初名靈山寺。唐武宗會昌年間拆毀寺宇,勒令僧尼還俗。唐僖宗廣明元年復寺,并賜名為保國寺。該寺的由來與毀建反映了(  )
A.佛教在中國完成了本土化 B.佛教對中國儒家文化的改造
C.佛教融入中國的曲折歷程 D.中國文化對外的輻射力增強
6.(2024高二下·嘉興月考)1906年印的竹枝詞《滬江商業市景詞·先令》(注:1英鎊=20先令)云:“金銀何故有低昂,英國先令握總綱。百貨行情皆準此,應升應降向洋商。”據此可知(  )
A.金本位制最終形成
B.新的商業經營形式開始引入中國
C.第一家先施百貨公司在上海成立
D.民族工商業的處境不利
7.(2024高二下·嘉興月考)糧食安全關系著世界的和平與發展。我國對解決世界糧食安全問題作出了重大貢獻,表現在(  )
①1996年發表《中國的糧食問題》白皮書,提出立足國內資源、實現糧食基本自給的方針
②2009年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
③2014年中國超級雜交水稻產量創世界紀錄
④中國是對外糧食援助的重要力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8.(2024高二下·嘉興月考)英國人包令(1849—1859年在華),曾在廈門親眼看見掠賣華工的情況“幾百個苦力(華工)……胸前各自按照準備把他們送去的地方,分別打上‘C’(加利福尼亞)、‘P’(秘魯)或者‘S’(山德維治群島,即夏威夷群島)等印記。”這一批華工(  )
A.為提升中國一戰后的地位作出貢獻
B.赴加利福尼亞從事太平洋鐵路建造
C.在各地形成唐人街傳播著中華文化
D.自愿簽署契約出國獲取了巨額利潤
9.(2024高二下·嘉興月考)庫斯科城位于海拔3410米的安第斯山高原盆地,是秘魯南部著名古城,1983年被聯合國列為“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下列選項中,與庫斯科城屬同一文明的是( )
A. B.
C. D.
10.(2024高二下·嘉興月考) 農業在西亞地區的最早起源大概不晚于8000年,在公元前6000年成為該地區人民的主要生存方式。公元前5000 前后,東亞和中美洲地區的農業也得以傳播開來。下列有關世界農業起源的說法正確的是(  )
A.農業文明由西亞地區傳播到世界各地
B.農業起源是三個地區不斷交流的結果
C.從世界范圍看農業主要有三大起源地
D.人類從食物生產者轉變為食物采集者
11.(2024高二下·嘉興月考)某一古建筑始建于公元前27年,用以供奉羅馬諸神,主體是43.4米高的穹頂圓形堂,米開朗琪羅盛贊這一具有羅馬風格的漂亮的希臘式建筑是“天使創造之物”。該建筑是(  )
A.卡爾納克神廟 B.雅典衛城
C.圣索菲亞大教堂 D.萬神殿
12.(2024高二下·嘉興月考)觀察下圖。下列選項中,對此解讀正確的是(  )
16世紀關于馬尼拉大帆船的版畫
A.能證明葡萄牙是當時航海貿易強國
B.體現了資本主義世界市場最終形成
C.海外貿易成為藝術創作的主流題材
D.可用于研究近代太平洋貿易的發展
13.(2024高二下·嘉興月考)《世界經濟年鑒》有載:1994年,國際旅游收入在世界出口收入中占比高達8.52%,超過石油、汽車和機電出口收入,從而確立了旅游業作為世界最大創匯產業的地位。促成這一現象的因素有(  )
①寬體客機成為空中運輸的主流 ②發達國家“中間階層”規模的擴大
③世貿組織開放服務貿易的市場 ④《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的通過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4.(2024高二下·嘉興月考)咖啡原產于非洲,6世紀傳入阿拉伯半島,15世紀后傳播到歐洲。17世紀,英國很多咖啡館的墻上貼滿了商品廣告和尋人啟事,成為人們交換信息和針砭時弊的場所。2002年8月,美國咖啡業巨頭星巴克宣布著手為消費者提供無線互聯網服務,在各咖啡門店配備Wi-Fi,將其打造成為辦公室和居家之間的過渡性空間。以上史實共同說明(  )
A.咖啡的傳播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
B.世界市場的形成推動商業經營方式的變化
C.社會信息化已經成為不可逆轉的時代潮流
D.美國正主導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潮流
15.(2024高二下·嘉興月考)如圖為1700-2012年世界主要大洲(不含大洋洲)的工業產出比例圖,不同色塊指代不同大洲,其中指代亞洲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6.(2024高二下·嘉興月考)玄奘西行求法一事發生在唐代,小說《西游記》成書于明代,書中多有涉及明代社會的實際情況。書中所述下列內容能佐證《西游記》成書年代的有(  )
①劉全……來見唐王。王傳旨意,教他去金亭館里,頭頂一對南瓜,袖帶黃錢,口噙藥物。
②那國王急降金牌:“著錦衣衛快到金光寺取妖賊來,寡人親審。”
③三藏道:“就是我王駕前丞相,姓魏名徵。他識天文,知地理,辨陰陽,乃安邦立國之大宰輔也。”
④行者聞言,正了聲色,接了八戒的榜文,對眾道:“你們想是看榜的官么 ”太監叩頭道:“奴婢乃司禮監內臣,……”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7.(2024高二下·嘉興月考)《中國古代建筑十論》中寫道:“房屋面闊九間為皇帝專用,七間為王以上用,五間限貴族、顯宦用,小官及庶人只能建三間之屋……在油漆彩畫上,只有皇宮、寺觀、貴邸方可用朱,一般官可用土紅,庶民只用黑色。”由此可知,中國古代建筑(  )
A.受到佛教文化藝術的深刻影響 B.兼具行政、宗教和商業的功能
C.布局和裝飾嚴格遵循禮儀制度 D.體現建筑與自然環境協調一致
18.(2024高二下·嘉興月考)古代世界紀年方式百花齊放。古代亞述以任職里模的人的名字紀年;古代印度經常用佛祖去世的年代為基準紀年;伊斯蘭教歷用穆罕默德出走麥地那的年代作為基準年代;古代羅馬人用執政官的名字紀年;古代希臘城邦數量眾多,許多城邦都有自己獨特的紀年方式。這可以說明(  )
A.古代世界各文明沒有相互影響 B.公元紀年的推廣勢在必行
C.古代世界經濟發展水平迥異 D.世界文明多元起源和多元發展
19.(2024高二下·嘉興月考)下表為 1600—1609年與1640—1649年意大利城市威尼斯和米蘭的毛紡布年均產量(單位:匹)對比。產生這種變化主要緣于(  )
時間(年) 威尼斯 米蘭
1600—1609 22430 15000
1640—1649 11450 3000
A.意大利紡織技術的落后 B.歐洲貿易中心發生轉移
C.價格革命對產業的沖擊 D.新型股份制公司的建立
20.(2024高二下·嘉興月考)城市化是人類文明發展的重要標志。仔細觀察下列兩幅圖,發生此種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水陸交通的變遷 B.生產方式的變革
C.基礎設施的發展 D.人口遷移的推動
21.(2024高二下·嘉興月考)講故事與講歷史之間究竟有沒有區別?很多人以為講歷史無非就是講歷史上發生過的那些故事。歷史研究不是講故事,也不是為講故事做準備,歷史研究是一門向講故事提問的學科。歷史學的提問在本質上應當是意義的提問,因為有了提問,所以才會有為此發掘新的事實、新的故事,并賦予它們以生命力的需要。歷史研究是融合了從舊故事里發掘新故事、細部研究和意義追尋這三者為一體而形成的一個思考人類過去的專業學科。對此理解合理的是(  )
A.歷史研究者更適合講歷史故事
B.歷史研究不是講故事,而應當一定程度上摒棄故事
C.歷史研究不僅是發掘新故事,更是要回答有意義的提問
D.講歷史故事應該還原歷史研究中考據式的細部研究
22.(2024高二下·嘉興月考)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陸上絲綢之路開始將中醫帶至更遠的中亞乃至歐洲大陸,但還只是零星的,松
散的,規模不大,不成體系,但一部分藥材作為重要商品也非常受歡迎。當阿拉伯人經由海路來到這個東方的富庶之國,大量的藥材也隨著浩浩蕩蕩的商隊漂洋過海,先是被運往阿拉伯,隨后轉銷歐洲和北非,中醫也同這些藥材一起,被介紹到商隊途經的各地。在這些地方,中醫知識為當地醫學吸收、借鑒,為當地醫學的進一步發展提供了豐富的營養。直至17世紀,西方旅游者、外交官特別是傳教士開始大量、系統地翻譯中醫典籍,中醫在歐洲引起了普遍關注。
——據于智華《中醫》
材料二
1895年,德國人倫琴發現了X射線,幾乎在同時被應用到醫學領域,可視化診斷方式開始進入到醫生們的視野。
1916年《博醫會報》(由美國基督教長老會傳教士在華創辦)上,馬士敦醫生以“中國纏足之惡”為題,對中國的纏腳風俗進行了報道,并利用X線技術對纏足產生的危害作了說明。
《科學畫報》1933年在上海創刊,蔡元培、竺可楨、吳有訓、茅以升等都曾是該雜志的撰稿人。經統計,1933年至1949年,《科學畫報》中有關X射線知識的文章就有數十篇。
1937年,柯達公司在《中華醫學雜志》上投放了X光機系列廣告。其中一則廣告寫道:“在病家未得放射線照相檢驗之利益前,殊少拒加手術或治療者。蓋經放射線攝影后,其精確之結果,即可消除一切疑慮,而病狀實情得以格外明了也。”
——摘編自張大慶、陳琦等著《近代西醫技術的引入與傳播》
材料三
近代以來,中醫逐漸邊緣化。民國時期陸續形成了幾種不同的對待中醫中藥的態度,如“廢除中醫中藥”“廢醫存藥”“中西醫匯通”“中醫科學化”。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后,中醫藥事業煥發了新的生機……屠呦呦因青蒿素研究獲得諾貝爾獎不僅使本土科學家的研究成果贏得了國際科學界的贊譽,而且是中國科學界對人類健康福祉的貢獻。
——摘編自張大慶、陳琦等著《近代西醫技術的引入與傳播》
(1) 根據材料一,概括古代中醫和中藥材傳播到歐洲的幾種途徑。阿拉伯帝國有一部醫學百科全書吸收和借鑒了中醫藥知識,結合所學,請寫出它的作者、書名和地位。
(2) 根據材料二,分析近代西醫在中國傳播的原因,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西醫傳入對中國的影響。
(3)結合所學,列舉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后,政府發展中醫藥事業的舉措。綜合上述材料,從中華文化的世界意義角度,簡析中醫西傳與西醫東漸的歷史啟示。
23.(2024高二下·嘉興月考)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筑全國鐵路,起海陸軍而強中國……今何時乎?列國交通競爭、互校優勝劣敗之時也。……夫辟地利,開明智、通商業、廣郵政,起農工林礦之業,達遼、蒙、準、藏、滇、桂之防,皆非鐵路不為功矣。凡鐵路所到之處,即為文明繁盛,鐵路未開之所,即為閉塞榛荒,此萬國已然之跡也。而達國廣土,需之尤迫。
——康有為《清計全局籌巨款以行新政筑鐵路起海陸軍折》(1898.9)
請簡要評析康有為“筑全國鐵路”之建議。
24.(2024高二下·嘉興月考)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鐵路機車的發明使得住宅到工作地點的最大可能距離得到了提升:首先,蒸汽牽引的動力機車沿著一條專門建立的鐵軌行進。然后機車在鋪設于城市街道的軌道上行進。原始的馬拉機車最終被電力驅動的機車取代,并且這些有軌電車也被由汽油驅動、脫離軌道的公共汽車取代。……由于近一個半世紀,交通運載工具在尺寸、速度以及價格方面的巨大改善,使得工業城市的選址可以位于世界的任何地方,并且使得利用世界其他地區的原料、產品的生產與銷售成為可能。
——阿諾德·湯因比《變動的城市》
材料二:工業社會給現代都市帶來的危機,呼吁要復興社區、強化社區功能,以解決工業化帶來的一系列城市社會中的新問題,西方的社區建設在這種背景下得以推廣。如美國在一些城市成立了社會發展部,并成立社區組織委員會,大力推行城市社區建設,項目主要包括社會福利、醫療衛生、治療和預防犯罪等。依托基層社會的崛起,通過政府的分權和授權,在基層社區中構造政府、市場和社會共同作用的現代治理格局,已經成為一種全球化的趨勢,也是所有國家城市發展的共同目標。
——摘編自邱夢華《城市社區治理(第二版)》
(1)根據材料一,指出城市公共交通工具牽引動力的演變歷程。結合所學,簡述交通運載工具的革新對城市發展的意義。
(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列舉“工業社會給現代都市帶來的危機”表現兩例,概述城市社區在現代治理中發揮的作用。
25.(2024高二下·嘉興月考)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歷史大事 損失和破壞情況
歐洲“黑死病” (14-17世紀) 流行了3個世紀,歐洲人口死亡過半,導致勞動力短缺,生產停滯,歐洲許多地方發生嚴重饑荒。
“哥倫布大交換” (1492年以來) 新航路開辟后100年間,美洲的印第安人減少90%-95%。歐洲人將天花、麻疹、白喉、水痘、流感等疾病的病原體帶到美洲和大洋洲,造成對此不具免疫力的原住民大量死亡。據估計,1500-1800年,美洲和大洋洲有近1億人死于傳染病。
拿破侖戰爭 (1792-1815年) 1807年至1809年,拿破侖從普魯士等國強征了十億法郎。在從埃及進軍敘利亞時,拿破侖將俘獲的四千多名戰俘全.部殺害。在開羅,法軍洗劫并燒毀許多村莊。法軍在攻下馬德里后屠殺了西班牙兩萬多名守備部隊和三萬多名市民。
——根據選擇性必修2,《中外歷史綱要》(下)教材及相關歷史著述整理
材料二 沒有哪一次巨大的歷史災難,不是以歷史的進步為補償的。
——恩格斯《致尼·弗·丹尼爾遜的信》
請選取材料一中的一個事件,運用具體史實,對材料二中恩格斯的觀點展開論述。要求自擬題目,史論結合,邏輯清晰,表述成文。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識點】商周時期的手工業發展
【解析】【分析】A、結合所學知識,據材料“圭璧金璋不鬻(購買)于市,命服命車不鬻于市,宗廟之器不鬻于市,犧牲不需于市,戎器不鬻于市”可知,圭璧金璋、宗廟之器和犧牲在西周時期多與禮制相關,是彰顯貴族等級身份地位的物品,其制造和流通受官府嚴格控制,其不得在市場買賣,所以是工商食官制度,故A正確;
B、結合所學知識,材料中體現的是手工業管理,不能體現農業狀況,排除B;
C、結合所學知識,材料中強調圭璧金璋、宗廟之器等禁止在市場流通,和商業契約出現無關,排除C;
D、結合所學知識,材料未提及國內關稅稅收問題,排除D;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考查學生獲取材料信息,調動運用所學知識,準確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理解先秦時期商業發展的內容,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歷史解釋素養。
2.【答案】C
【知識點】商周時期的農業發展
【解析】【分析】據材料可知,西周統治者每年祭祀土地神和谷物神,即祭祀社稷,說明西周時期對農業的重視,C項正確;
材料中沒有描述德治的信息,排除A項;
材料中沒有描述以人為本的信息,排除B項;
天下為公是國家產生之前的社會形態,排除D項。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的是西周統治政策,旨在考查學生解讀材料、獲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3.【答案】B
【知識點】百家爭鳴的主要派別及其思想主張
【解析】【分析】結合所學知識,據材料可知,不同的耕者所獲的糧食產量不同,養活的人數也不同,這說明春秋戰國時期農業得到一定程度的發展,但農業技術是否成體系無法推知,結合所學可知此時農業技術也尚未成體系,①錯誤;農業的發展為戰國變法運動創造了必要的經濟基礎,②正確;經濟的發展特別是農業的發展是古代民本思想得以發展的重要基礎,③正確;此時人頭稅的重要性超過土地和財產稅,④錯誤。故B正確,排除ACD;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考查學生獲取材料信息,調動運用所學知識,準確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理解孟子的思想主張,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歷史解釋素養。
4.【答案】B
【知識點】三國至隋唐的中外文化交流
【解析】【分析】結合所學知識,據材料“隋唐時期,中華典章制度、思想文學、生活方式和文化的觀念形態深刻滲入日本、朝鮮和越南”可知,大化改新是645年發生的古代日本政變,其主要內容是廢除大貴族壟斷政權的體制,向中國隋唐政治經濟體制學習,成立古代中央集權國家,①屬于隋唐時期中華文化對日本的影響,①符合題意;和服是日本民族的傳統服裝,它是在依照中國唐代服裝的基礎上經過演變形成的,④屬于隋唐時期中華文化對日本的影響,④符合題意;建造景福宮和創造出諺文屬于朝鮮王朝,②③不符合題意。故B正確,排除ACD;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考查學生獲取材料信息,調動運用所學知識,準確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識記隋唐時期中華文化對日本的影響,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歷史解釋素養。
5.【答案】C
【知識點】儒家、道家與佛教的發展
【解析】【分析】A、結合所學知識,唐武宗時期的滅佛行動并不能證明佛教完成了本土化,排除A;
B、結合所學知識,材料主旨并不是關于佛教對儒家文化的改造,排除B;
C、結合所學知識,東漢世祖時驃騎將軍張意之子中書郎張齊芳隱居于靈山,后舍宅為寺,初名靈山寺。這一歷史事件折射了佛教在漢代傳入中國,并產生影響的過程;唐武宗時期,拆毀寺宇,勒令僧尼還俗,反映出佛教在中國的傳播受到阻礙;唐僖宗廣明元年復寺,并賜名為保國寺,反映了佛教再次得到了政府的支持。因此保國寺的由來與毀建反映了佛教融入中國的曲折歷程,故C正確;
D、結合所學知識,材料主旨是外來文化在中國的傳播,而非中國文化的外傳,排除D;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考查學生獲取材料信息,調動運用所學知識,準確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理解佛教在中國發展的相關內容,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歷史解釋素養。
6.【答案】D
【知識點】近代中國民族工業的發展
【解析】【分析】據材料可知,晚清時期,受西方列強的經濟入侵,中國市場的貨幣要按照英國的“先令”來換算價值,說明當時中國的民族工商業經營環境不利,D項正確;
國際金本位制度,它大約形成于1880年末,排除A項;
材料中沒有描述關于新的商業經營形式的信息,排除B項;
第一家先施百貨公司在上海成立是在1917年,與材料中時間不符,排除C項。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側重于考查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答題關鍵在于對材料的分析和相關知識點的把握,本題考查的歷史學科核心素養是家國情懷。
7.【答案】C
【知識點】保障糧食安全與消除饑餓
【解析】【分析】結合所學知識,我國對解決世界糧食安全問題作出了重大貢獻,表現在1996年發表《中國的糧食問題》白皮書,提出立足國內資源、實現糧食基本自給的方針,2014年中國超級雜交水稻產量創世界紀錄,中國是對外糧食援助的重要力量。因此,①③④都符合題意;《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關注的是中國國家糧食安全立法,對解決世界糧食安全問題作用不大,②不符合題意。故C正確,排除ABD;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考查學生獲取材料信息,調動運用所學知識,準確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識記中國保障糧食安全的措施,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歷史解釋素養。
8.【答案】C
【知識點】華工與美洲、大洋洲的開發
【解析】【分析】A、結合所學知識,此時一戰(1914年至1918年)并未爆發,排除A;
B、結合所學知識,材料只是提及華工被掠賣到加利福尼亞,未體現他們赴加利福尼亞從事太平洋鐵路建造,排除B;
C、結合所學知識,據材料“英國人包令(1849—1859年在華),曾在廈門親眼看見掠賣華工的情況”可知,19世紀中期清政府允許列強招募華工,大量華工被掠賣至世界其他地區,他們在海外聚居并將中國文化傳播至異國他鄉,故C正確;
D、結合所學知識,部分華工并非自愿且沒有獲得巨額利潤,排除D;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考查學生獲取材料信息,調動運用所學知識,準確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理解華工對美洲開發的影響,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歷史解釋素養。
9.【答案】C
【知識點】古代美洲印第安文明
【解析】【分析】A、結合所學知識,選項是東南亞的吳哥窟,排除A;
B、結合所學知識,選項是大津巴布韋石頭城,位于非洲,排除B;
C、結合所學知識,選項是印加馬丘比城遺跡,與庫斯科城屬同一文明,都是印加文明,故C正確;
D、結合所學知識,選項是桑奇大佛塔,位于印度,排除D;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考查學生獲取材料信息,調動運用所學知識,準確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識記古代美洲文明的相關內容,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歷史解釋素養。
10.【答案】C
【知識點】原始農耕畜牧的出現及其影響
【解析】【分析】A、結合所學知識,古代不同地區的居民都培育或引進了適合本地區種植的農作物和飼養的家畜,所以農業文明并非是由西亞地區傳播到世界各地,排除A;
B、結合所學知識,在長期的采集和漁獵過程中,人類掌握了某些動植物的生長規律,學會了選擇、馴化野生動植物,因而原始的農耕和畜牧出現,排除B;
C、結合所學知識,農耕主要起源于西亞、東亞和中美洲,所以說從世界范圍看農業主要有三大起源地,故C正確;
D、結合所學知識,農業產生后,人類從食物的采集者轉變為食物的生產者,排除D;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考查學生獲取材料信息,調動運用所學知識,準確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理解世界農業起源的相關內容,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歷史解釋素養。
11.【答案】D
【知識點】羅馬帝國
【解析】【分析】A、結合所學知識, 卡爾納克神廟始建于3900多年前,位于埃及城市盧克索北部,是古埃及帝國遺留的一座壯觀的神廟,排除A;
B、結合所學知識, 雅典衛城始建于公元前580年,是希臘最杰出的古建筑群,是綜合性的公共建筑,為宗教政治的中心地,排除B;
C、結合所學知識, 圣索菲亞大教堂,是拜占庭帝國的主教堂,位于土耳其伊斯坦布爾,它是公元532年拜占庭皇帝查士丁尼一世下令建造的第三所教堂,排除C;
D、結合所學知識,據材料“用以供奉羅馬諸神,主體是43.4米高的穹頂圓形堂,米開朗琪羅盛贊這一具有羅馬風格的漂亮的希臘式建筑是‘天使創造之物’”可知,描述的是羅馬萬神廟的相關信息,故D正確;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考查學生獲取材料信息,調動運用所學知識,準確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識記羅馬建筑的相關內容,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歷史解釋素養。
12.【答案】D
【知識點】新航路開辟后商品的世界性流動
【解析】【分析】A、結合所學知識, 馬尼拉大帆船是西班牙商人的,能證明西班牙是當時航海貿易強國,排除A;
B、結合所學知識, 資本主義世界市場最終形成于19世紀末20世紀初,排除B;
C、結合所學知識,“海外貿易成為藝術創作的主流題材”與題意不符,排除C;
D、結合所學知識, 16世紀,西班牙入侵菲律賓,派大帆船(馬尼拉大帆船)滿載亞洲的香料等運往墨西哥的阿卡普爾科,開辟了連接亞洲和美洲的太平洋航線 ,此后太平洋航線的大帆船貿易日益頻繁,故D正確;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考查學生獲取材料信息,調動運用所學知識,準確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識記馬尼拉大帆船貿易的相關內容,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歷史解釋素養。
13.【答案】A
【知識點】近代世界商業貿易的變化;國際貿易對人類生活的影響
【解析】【分析】根據材料“確立了旅游業作為世界最大創匯產業的地位”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隨著交通技術發展,寬體客機成為空中運輸的主流,為國際旅游提供技術條件,而經濟發展使得“中間階層”規模的擴大,為國際旅游提供市場。由此可知,①②正確;
世貿組織成立于1995年,時間與材料不符,③錯誤;
《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的通過是在2003年,時間與材料不符,④錯誤,綜上,A正確,排除BCD。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考查了國際貿易的發展,要求學生具有解讀材料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
14.【答案】A
【知識點】新航路開辟后食物物種的交流的影響
【解析】【分析】A、結合所學知識,據材料可知,咖啡原產于非洲,15世紀后傳播到歐洲,17世紀咖啡館成了人們交換信息的場所,21世紀咖啡館成了辦公室和居家之間的過渡性空間,體現了咖啡在世界的廣泛傳播在不同歷史時期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故A正確;
B、結合所學知識,世界市場最終形成于第二次工業革命時期,與現代美國無關,排除B;
C、結合所學知識,社會信息化出現于二戰后,與二戰前咖啡的傳播無關,排除C;
D、結合所學知識,經濟全球化的發展潮流由發達國家主導,但僅憑一個星巴克的案例看不出發達國家在經濟全球化中的主導地位,排除D;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考查學生獲取材料信息,調動運用所學知識,準確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理解新航路開辟后物種交換的影響,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歷史解釋素養。
15.【答案】A
【知識點】工業革命的影響
【解析】【分析】A、結合所學知識, 在工業革命之前,全世界工業產出主要集中在亞洲和歐洲,但亞洲工業所占比例多于歐洲。工業革命主要在歐洲開展,工業革命后歐洲工業迅速發展,歐洲工業產出在全世界所占比重上升明顯,而亞洲國家相繼淪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工業在全世界所占比例迅速下降,故A正確;
B、結合所學知識, ②所占比重一直很少,屬于非洲,排除B;
C、結合所學知識, ③圖在工業革命之前所占比例極少,而在工業革命之后迅速發展,屬于美洲,排除C;
D、結合所學知識, ④在工業革命之前占一定比例,在工業革命之后所占比例迅速上升,屬于歐洲,排除D;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考查學生獲取材料信息,調動運用所學知識,準確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理解工業革命對亞洲的影響,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歷史解釋素養。
16.【答案】B
【知識點】明朝政治體制的變化;明清時期的農業的發展
【解析】【分析】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可知,小說《西游記》成書于明代,“南瓜”是明清時期傳入中國的,①正確;
錦衣衛是明朝時期的監察機構,②正確;
明朝廢除了丞相,故“我王駕前丞相”不符合明朝政治制度特點,排除③;
司禮監是明朝機構,④正確,綜上,B正確,排除ACD。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明朝政治和經濟發展狀況,側重考查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準確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考生平時應加強相關習題的練習,不斷總結相關知識點,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和解題能力。
17.【答案】C
【知識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涵;中華優秀文化的特點與價值
【解析】【分析】根據材料可知, 房屋面闊九間為皇帝專用,七間為王以上用,五間限貴族、顯宦用,小官及庶人只能建三間之屋,皇宮、寺觀、貴邸方可用朱,一般官可用土紅,庶民只用黑色,說明中國古代建筑布局和裝飾嚴格遵循禮儀制度,體現了等級色彩,C正確;
材料不涉及佛教的影響,排除A;
材料強調中國古代建筑的等級色彩,沒有體現其功用,排除B;
材料不涉及建筑和自然的關系,排除D。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考查了中國古代建筑的特點,要求學生閱讀史料并結合所學作出回答。
18.【答案】D
【知識點】古代印度文明
【解析】【分析】據材料可知,古代世界紀年方式百花齊放,世界文明都有自己獨特的紀年方式,體現了世界文明多元起源和多元發展,故D正確;
古代世界各文明沒有相互影響,與歷史史實不符,排除A;
材料中沒有描述公元紀年的優越性以及推廣的緊追性,排除B;
材料中沒有涉及經濟發展水平差異的信息,排除C項。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考查了文明產生與早期發展,要求學生閱讀史料并結合所學作出回答,要求學生具有解讀材料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
19.【答案】B
【知識點】新航路開辟后商品的世界性流動
【解析】【分析】A、結合所學知識,材料中反映了意大利毛紡布年均產量的下降,主要緣于歐洲貿易中心發生轉移,不能推斷出意大利紡織技術的落后,排除A;
B、結合所學知識,據材料可知,1640—1649年意大利威尼斯和米蘭的毛紡布產量比1600年—1609年大幅下降。新航路開辟后,以西歐為中心的世界市場的雛形開始出現,貿易中心也由地中海沿岸轉移到了大西洋沿岸,故B正確;
C、結合所學知識,價格革命指的是金銀大量流入歐洲,導致物價上漲,與材料現象無關,排除C;
D、結合所學知識,產生這種變化主要緣于歐洲貿易中心發生轉移,與新型股份制公司的建立無關,排除D;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考查學生獲取材料信息,調動運用所學知識,準確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理解商業革命的表現,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歷史解釋素養。
20.【答案】B
【知識點】近代以來西方城市化的演進
【解析】【分析】A、結合所學知識, 水陸交通的變遷不是城市化的主要原因,排除A;
B、結合所學知識, 據圖中信息可知,英國城市化水平不斷提高,結合圖中的時間信息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經過兩次工業革命,英國城市化水平不斷提高,因此,生產方式的變革正確,故B正確;
C、結合所學知識, 基礎設施的發展是城市不斷發展的結果,排除C;
D、結合所學知識, 人口遷移的形式有多種,有從農村到城市的,也有從城市到農村的等等,人口遷移不一定能推斷城市化,排除D;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考查學生獲取材料信息,調動運用所學知識,準確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理解工業革命的影響,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歷史解釋素養。
21.【答案】C
【知識點】20世紀以來的世界經濟
【解析】【分析】據材料可知,歷史學的提問在本質上應當是意義的提問,因為有了提問,所以才會有為此發掘新的事實、新的故事,并賦予它們以生命力的需要,據此可判斷,歷史研究不僅是發掘新故事,更是要回答有意義的提問,C項正確;
歷史研究不是講故事,也不是為講故事做準備,歷史研究是一門向講故事提問的學科,排除A項;
歷史研究是一門向講故事提問的學科,而非摒棄故事,排除B項;
歷史研究是融合了從舊故事里發掘新故事、細部研究和意義追尋這三者為一體而形成的一個思考人類過去的專業學科,而非還原歷史研究中考據式的細部研究,排除D項。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的是歷史研究方法,旨在考查學生解讀材料、獲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22.【答案】(1)途徑:①通過陸上絲綢之路傳播;②阿拉伯人通過海路傳播(或“中醫藥知識隨著煉丹術傳到阿拉伯地區,再傳播到歐洲“);③通過來華的旅行者、外交官、傳教士的系統翻譯。
作者、書名:伊本·西那、《醫典》,地位:重要的世界文化遺產,傳入歐洲后長期用作醫學的標準教科書。
(2)原因:①西醫以實驗科學為依托,借助精密儀器及數據分析,技術較為先進;②伴隨著西方列強的殖民侵略,西學東漸,有識之士通過報刊、雜志進行推廣。 影響:①推動了中國近代醫學事業的發展;②促進國人思想解放和移風易俗(“思想解放“或“移風易俗“均可得分);③普及公共衛生知識,對人們的健康起到了積極作用;④客觀上促進了中國社會的進步;⑤一定程度上沖擊了中醫的地位。
(3)舉措:①在中西醫結合方針指導下,新老中西醫團結協作,不斷總結臨床經驗;②全國廣泛設立中醫院和中醫院校;③中醫工作者不斷整理中醫典籍,挖掘秘方驗方,開發中醫藥制劑。
啟示:中華文化在與外來文化的交流中不斷發展、升華,保持了旺盛的生命力;中華文化的傳播,促進了世界文明的發展。
【知識點】中國古代醫學成就;醫療衛生事業發展的影響;中醫藥事業的傳承與發展;西醫在中國的傳播及影響
【解析】【分析】(1)設問是概括古代中醫和中藥材傳播到歐洲的幾種途徑。阿拉伯帝國有一部醫學百科全書吸收和借鑒了中醫藥知識。據材料一“陸上絲綢之路開始將中醫帶至更遠的中亞乃至歐洲大陸,但還只是零星的,松散的,規模不大,不成體系”可知,通過陸上絲綢之路傳播;據材料一“當阿拉伯人經由海路來到這個東方的富庶之國,大量的藥材也隨著浩浩蕩蕩的商隊漂洋過海,先是被運往阿拉伯,隨后轉銷歐洲和北非,中醫也同這些藥材一起,被介紹到商隊途經的各地”,可得出阿拉伯人通過海路傳播或“中醫藥知識隨著煉丹術傳到阿拉伯地區,再傳播到歐洲”;據材料“直至17世紀,西方旅游者、外交官特別是傳教士開始大量、系統地翻譯中醫典籍,中醫在歐洲引起了普遍關注。”,可得出通過來華的旅行者、外交官、傳教士的系統翻譯。結合所學知識,阿拉伯帝國有一部醫學百科全書吸收和借鑒了中醫藥知識是伊本·西那的《醫典》;《醫典》豐富了內科知識,重視解剖,是十七世紀以前的幾百年時間內亞歐廣大地區的主要醫學教科書和參考書,是重要的世界文化遺產,傳入歐洲后長期用作醫學的標準教科書。
(2)設問是分析近代西醫在中國傳播的原因,指出西醫傳入對中國的影響。據材料二“1895年,德國人倫琴發現了X射線,幾乎在同時被應用到醫學領域,可視化診斷方式開始進入到醫生們的視野”“在病家未得放射線照相檢驗之利益前,殊少拒加手術或治療者。蓋經放射線攝影后,其精確之結果,即可消除一切疑慮,而病狀實情得以格外明了也。”,可得出西醫以實驗科學為依托,借助精密儀器及數據分析,技術較為先進;結合近代歷史及“《科學畫報》1933年在上海創刊,蔡元培、竺可楨、吳有訓、茅以升等都曾是該雜志的撰稿人。經統計,1933年至1949年,《科學畫報》中有關X射線知識的文章就有數十篇”,可得出伴隨著西方列強的殖民侵略,西學東漸,有識之士通過報刊、雜志進行推廣。據材料二及所學知識,西醫傳入中國,推動了中國近代醫學事業的發展;促進國人思想解放和移風易俗;普及公共衛生知識,對人們的健康起到了積極作用;客觀上促進了中國社會的進步;一定程度上沖擊了中醫的地位。
(3)設問是列舉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后,政府發展中醫藥事業的舉措。從中華文化的世界意義角度,簡析中醫西傳與西醫東漸的歷史啟示。結合所學知識,列舉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后,政府發展中醫藥事業的舉措,包括在中西醫結合方針指導下,新老中西醫團結協作,不斷總結臨床經驗;全國廣泛設立中醫院和中醫院校;中醫工作者不斷整理中醫典籍,挖掘秘方驗方,開發中醫藥制劑等。結合材料一、二、三,中西方醫學發展的歷程和采取的措施,以及影響,可得出中華文化在與外來文化的交流中不斷發展、升華,保持了旺盛的生命力;中華文化的傳播,促進了世界文明的發展。
【點評】本題考查學生獲取材料信息,調動運用所學知識,準確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識記古代中醫和中藥材傳播到歐洲的途徑,識記阿拉伯的醫學成就,理解近代西醫在中國傳播的原因,理解西醫傳入對中國的影響,簡析中醫西傳與西醫東漸的歷史啟示,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歷史解釋素養。
23.【答案】觀點判斷:必要,但操之過急(不切實際)
必要性:世界步入鐵軌時代;民族危機空前嚴重(救亡圖存);利于求富(利于經濟發展與交流、開發資源、開發邊疆、發展工商業);便于圖強(利于鞏固國防、削弱列強對華控制);開民智(思想啟蒙、解放)
不切實際的理由:新政阻力大(守舊派、頑固派、政治腐朽);列強干預(爭奪、控制路權,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缺乏資金、技術、專業人才。
【知識點】戊戌維新運動
【解析】【分析】觀點判斷:根據材料“夫辟地利,開明智、通商業、廣郵政,起農工林礦之業,達遼、蒙、準、藏、滇、桂之防,皆非鐵路不為功矣。凡鐵路所到之處,即為文明繁盛,鐵路未開之所,即為閉塞榛荒,此萬國已然之跡也。而達國廣土,需之尤迫”和所學知識可知,康有為“筑全國鐵路”之建議具有必要性,但操之過急。理由:結合所學知識,可從必要性和不切實際兩方面辨證評價,如根據材料“夫辟地利,開明智、通商業、廣郵政,起農工林礦之業,達遼、蒙、準、藏、滇、桂之防,皆非鐵路不為功矣。凡鐵路所到之處,即為文明繁盛,鐵路未開之所,即為閉塞榛荒,此萬國已然之跡也”和所學知識,當時世界已經步入鐵軌時代,而中國民族危機空前嚴重,需要救亡圖存,并且修建全國鐵路利于求富,有利于經濟發展與交流、開發資源、開發邊疆、發展工商業,同時也利于鞏固國防、削弱列強對華控制,促進思想啟蒙、解放等方面分析必要性;但也有其不切實際的方面,結合所學知識,可從新政阻力大,如守舊派、頑固派、政治腐朽等阻力大,這時期列強干預,如控制路權,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等,加上缺乏資金、技術、專業人才等方面分析不切實際的理由。
【點評】本題側重于考查維新變法,答題關鍵在于對材料的分析和相關知識點的把握,本題考查的歷史學科核心素養是家國情懷。
24.【答案】(1)演變歷程:畜力——蒸汽動力——電力、內燃機(汽油)驅動。
意義:提升了城市選址的可能性(帶動城市格局的變化);有利于城市經濟的發展;促進了城市人口的增長與面積的擴大;使城市居民的工作與生活更為便捷。
(2)表現:環境污染、交通擁堵、貧富矛盾、犯罪率上升、失業者增加等。(任寫2點)
作用:社區實行居民自我管理,維護了社會秩序和政治穩定,有利于解決城市社會問題;政府、市場和社會共同參與社區建設和管理,使得基層治理的效率更高、成本更低。
【知識點】工業革命對交通發展的影響;近代以來西方城市化的演進;城市化帶來的問題;交通的改進對社會變遷的影響
【解析】【分析】(1)演變歷程:根據材料“原始的馬拉機車最終被電力驅動的機車取代,并且這些有軌電車也被由汽油驅動、脫離軌道的公共汽車取代”可知畜力——蒸汽動力——電力、內燃機(汽油)驅動。
意義:根據材料“使得工業城市的選址可以位于世界的任何地方”可知提升了城市選址的可能性(帶動城市格局的變化);根據材料“使得利用世界其他地區的原料、產品的生產與銷售成為可能”可知有利于城市經濟的發展;結合交通工具進步對城市人口和居民生活的作用可知促進了城市人口的增長與面積的擴大;使城市居民的工作與生活更為便捷。
(2)表現:結合所學工業革命的消極影響可知,工業革命促進社會經濟的發展,但同時也會造成環境污染,隨著新型交通工具的增多,會造成交通擁堵;社會經濟的迅速發展及資產階級對工人階級的剝削,易造成貧富矛盾、犯罪率上升、失業者增加等問題。
作用:根據材料“成立社區組織委員會,大力推行城市社區建設,項目主要包括社會福利、醫療衛生、治療和預防犯罪等”可知社區實行居民自我管理,維護了社會秩序和政治穩定,有利于解決城市社會問題;根據材料“依托基層社會的崛起,通過政府的分權和授權,在基層社區中構造政府、市場和社會共同作用的現代治理格局”可知政府、市場和社會共同參與社區建設和管理,使得基層治理的效率更高、成本更低。
【點評】本題考查了交通工具的發展,要求學生閱讀史料并結合所學作出回答。
25.【答案】示例:
標題:哥倫布大交換的罪惡與進步。
闡釋:在哥倫布大交換的過程中,西歐國家為加速資本主義的原始積累,對美洲人民進行殖民掠奪,以欺詐、野蠻掠奪等手段美洲土著從掠奪大量的資金。但是,哥倫布大交換是新航路開辟的重要內容,它密切世界各地的聯系,促進以西歐為中心的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發展。
“哥倫布大交換"給美洲的印第安人帶來了水痘、流感等疾病的病原體,造成對此不具免疫力的原住民大量死亡,使得新航路開辟后100年間,美洲的印第安人減少90%-95%。但是,在另一方面,“哥倫布大交換"促進新舊大陸的物資交換與人口交流,加速資本主義的發展,促進世界文明的發展。
因此,哥倫布大交換具有兩面性,一方面,它促進資本主義的發展,加速近代工業文明的到來;另一方面,它給美洲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
由此可知,人類文明的發展不能建立在犧牲部分世界人民基礎上,應該密切世界交流,共促人類發展,建立“人類命運共同體”。
【知識點】新航路開辟的航海家及成就;新航路開辟后的人口遷移與物種交換;新航路開辟后食物物種的交流的影響
【解析】【分析】本題為開放性試題,答案言之成理即可。如根據材料“新航路開辟后100年間,美洲的印第安人減少90%-95%。歐洲人將天花、麻疹、白喉、水痘、流感等疾病的病原體帶到美洲和大洋洲,造成對此不具免疫力的原住民大量死亡”“哥倫布大交換”和所學可知,哥倫布大交換”具有雙面性,即破壞性和建設性,因此可以擬定論點為哥倫布大交換的罪惡與進步。關于闡釋可從哥倫布大交換對西歐國家的資本原始積累、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發展的影響、物種交換、世界文明的發展即對美洲當地人民帶來的災難等角度進行分析,最后進行歸納總結。若其它角度言之成理也可。
【點評】本題考查新航路開辟,側重于考查考生對知識的掌握理解能力和對材料的分析作答能力。
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昌黎县| 平安县| 湖南省| 江孜县| 勐海县| 原平市| 柘荣县| 靖西县| 凭祥市| 韶山市| 农安县| 大姚县| 竹溪县| 青州市| 乌鲁木齐县| 德州市| 辽宁省| 始兴县| 龙陵县| 固安县| 安阳市| 万州区| 勐海县| 蕉岭县| 临沂市| 林西县| 景东| 广南县| 利津县| 屯留县| 苍溪县| 义马市| 额尔古纳市| 太原市| 平南县| 博客| 东光县| 阿坝| 顺昌县| 会同县| 闽清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