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精品解析】河北省唐山市灤南縣第一中學2023-2024學年高一下學期期末沖刺限時訓練(四)歷史試題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精品解析】河北省唐山市灤南縣第一中學2023-2024學年高一下學期期末沖刺限時訓練(四)歷史試題

資源簡介

河北省唐山市灤南縣第一中學2023-2024學年高一下學期期末沖刺限時訓練(四)歷史試題
1.(2024高一下·灤南期末)原始農業和畜牧業的產生,使人類從食物的采集者轉變成食物的生產者,有了穩定的食物來源。于是人們開始( ?。?br/>A.聚族而居 B.建立城市 C.制定法律 D.創造文字
2.(2024高一下·灤南期末)波斯帝國大流士時期興建的蘇薩王官官墻上的阿胡拉·瑪茲達神像,被畫成人形,并居于有翼的圓盤中間,此構圖被認為取自亞述,而亞述藝術又是在繼承赫梯藝術基礎上發展而來的。這說明,波斯帝國(  )
A.宣揚人文精神 B.融合古代亞歐文明
C.強化君權神授 D.傳承區域傳統文化
3.(2024高一下·灤南期末)西方史學家認為,西歐城市的興起,“比任何后來的革命都更為重要,甚至比文藝復興運動、印刷術的發明和羅盤針的發現,或比19世紀的革命和由此而產生的所有產業上的革命,也都更為重要。因為這些后來的革命,只是12到13世紀偉大的經濟社會轉化的從屬的產物而已”。這一觀點強調了西歐城市的興起( ?。?br/>A.促進了科學文化知識傳播 B.刺激了資本主義萌芽產生
C.為工業革命奠定社會基礎 D.對社會轉型起了推動作用
4.(2024高一下·灤南期末)13-16世紀,一個新的帝國在亞非歐交界處興起。帝國內的居民信奉伊斯蘭教,但對基督教文明“并不一概采取排斥、敵視的態度”。他們還充當了東西方文明交流的傳播者。這一帝國最有可能是( ?。?br/>A.阿拉伯帝國 B.德里蘇丹國 C.俄羅斯帝國 D.奧斯曼帝國
5.(2024高一下·灤南期末)圖1、圖2是古代埃及、古代美洲的建筑。這些建筑能夠完成,主要是因為( ?。?br/>A.鐵制工具的大量使用 B.交通運輸的便捷
C.國家組織能力的增強 D.文明交流的擴大
6.(2024高一下·灤南期末)16世紀,英國、荷蘭等國相繼開始在高緯度地區尋找通往印度和中國的新航路,如荷蘭的巴倫支曾三次航行北冰洋地區。對此現象解釋合理的是( ?。?br/>A.東西方的傳統航路已被隔斷 B.歐洲商業危機急需得到解決
C.英荷欲開辟最短的歐亞航線 D.葡萄牙貿易壟斷面臨著挑戰
7.(2024高一下·灤南期末)陳樂民在《歐洲文明的進程》一書中指出,17世紀是一個沉思的世紀,是獨立的、科學的思維形成的世紀,也可以說是方法論覺醒的世紀。據此,這種“思維形成”和“方法論覺醒”主要得益于( ?。?br/>A.宗教改革運動 B.基督教信仰的弱化
C.近代科學革命 D.“理性王國”的建立
8.(2024高一下·灤南期末)奧地利帝國國務活動家梅特涅認為,在當時和以后拿破侖都是封建歐洲所公認的“法國大革命的軍人”和“法國大革命的化身”。梅特涅旨在說明拿破侖帝國( ?。?br/>A.是法國大革命的延續 B.確立了資本主義秩序
C.鞏固擴大了革命成果 D.遭到了歐洲普遍反對
9.(2024高一下·灤南期末)下圖是1913年英、美、德電器產品在世界總額的占比情況。該圖表明( ?。?br/>A.英國喪失世界經濟中心地位 B.德、美綜合國力開始超越英國
C.德國的工業化水平領先各國 D.各國技術革新進程有明顯差異
10.(2024高一下·灤南期末)圣西門曾試圖謀取教皇和路易十八的支持;傅立葉曾每天坐在自己的房間里,等候人們對他的呼吁做出響應。這反映出空想社會主義者
A.明確了工人的偉大歷史使命 B.已發現資本主義的發展規律
C.構建了完善的社會改革方案 D.未找到改造社會的有效途徑
11.(2024高一下·灤南期末)如圖為1919年英國漫畫家創作的時政漫畫。圖中象征美國的山姆大叔悠然自得地背靠“關鍵基石”,躺在由比利時、法國、英國和意大利組成的帶缺口的橋的一端,對面的指示牌上寫道這座橋“由美國總統設計”。漫畫中這座橋可以用來說明當時
A.同盟國和協約國的對立 B.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發展不平衡
C.國際政治秩序比較脆弱 D.資本主義世界體系被打開缺口
12.(2024高一下·灤南期末)蘇聯工業總產值從1928年的158億盧布增加到1932年底的368億盧布,國民收入從244億盧布增加到455億盧布,同一時期勞動生產率提高約38%。以上成就主要得益于(  )
A.戰時共產主義政策 B.新經濟政策的實施
C.工業化的逐步展開 D.赫魯曉夫推行改革
13.(2024高一下·灤南期末)1918年,阿根廷第一個在拉美組建了共產黨,隨后墨西哥、烏拉圭、智利、巴西、古巴等先后成立了共產黨。到1934年,絕大多數拉美國家都有了共產黨組織,并積極領導了反帝反封建斗爭。關于這一現象,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br/>A.馬克思主義廣泛傳播 B.深受十月革命的影響
C.社會主義運動成主流 D.革命出現新領導力量
14.(2024高一下·灤南期末)1920年,國際聯盟成立,實行決議“全體一致”的原則。1945年,聯合國成立,將制裁侵略的權力集中于安理會,實行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大國一致”的原則。這一變化( ?。?br/>A.完善了集體安全體制 B.體現了世界多極化趨勢
C.防止了局部戰爭發生 D.得益于第三世界的興起
15.(2024高一下·灤南期末)有學者認為,第二次世界大戰后期形成了雅爾塔體系,其影響并沒有隨著冷戰的終結而消失,而是留給冷戰后的世界以及21世紀的寶貴遺產:歐洲在衰落中走向復興;亞太地區的變化翻天覆地;民族國家使世界力量對比發生深刻變化;聯合國在維護世界和平與發展方面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這一論述意在說明雅爾塔體系( ?。?br/>A.具有大國強權政治的色彩 B.應隨著兩極格局瓦解被否定
C.孕育了一個多極化的世界 D.至今仍然存在并發揮著作用
16.(2024高一下·灤南期末)1952年,南斯拉夫實行雙重價格制度,企業30%的產品價格按供求關系自由形成,70%的產品價格在國家監督下形成。1968年,匈牙利廢除農產品的義務交售制,取消對合作社和國營農場的指令性計劃,改用價格、稅收等經濟手段進行調節。兩國經濟改革的共同點是( ?。?br/>A. 探索獨立發展的道路 B.突破了蘇聯模式的束縛
C.迷失了社會主義方向 D.強化國家對經濟的控制
17.(2024高一下·灤南期末)20世紀60--80年代,新加坡、韓國等國家利用本國豐富的勞動力資源吸引外資,實現了經濟高速增長,成為新興工業化國家;大多數拉丁美洲國家積極促進經濟合作,逐步邁入中等收入國家行列。這表明( ?。?br/>A.區域集團化的趨勢不斷加強 B.世界殖民體系正面臨崩潰
C.新興國家發展道路各具特色 D.經濟全球化是一把雙刃劍
18.(2024高一下·灤南期末)漫畫《和平,還是利潤》。該漫畫旨在說明(  )
A.和平與發展是當今時代的主題 B.世界和平面臨諸多難題和挑戰
C.第三世界國家應注重經濟安全 D.多極化趨勢是不可逆轉的潮流
19.(2024高一下·灤南期末)當前,跨國公司控制了全世界生產的約40%,貿易的50~60%。美國《財富雜志》公布的世界500家最大跨國公司中,美國和日本占300多家,英國、法國、德國各有30~40家。這一現象說明( ?。?br/>A.科學技術是經濟全球化的核心推動力
B.發達國家在經濟全球化中占主導地位
C.經濟全球化是生產力發展的客觀結果
D.加劇了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的矛盾
20.(2024高一下·灤南期末)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戰爭的硝煙還未散盡、人們對戰爭的恐懼還刻骨銘心之時,發動并無取勝把握的熱戰畢竟不是時機。在爭奪東歐不斷失敗之后,美國統治階級內部經過一番爭執,最終選定了對蘇發動“冷戰”。美國冷戰政策的制定者之一、原駐蘇臨時代辦喬治·凱南曾注解說:“蘇聯聽不進理智的邏輯,但對武力的邏輯卻十分敏感,因此,如果對方擁有足夠的武力,并清楚地表明它準備使用武力,這就幾乎用不著真正動武”在上述思想指導下,美國一方面加強自己的軍事力量,另一方面開始穩固西歐。
——摘編自劉笑盈《冷戰的興起與歐洲的重組》
材料二美蘇爭霸經歷了20世紀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末美攻蘇守、70年代蘇攻美守、80年代互有攻守而美攻多于守的3個時期。二戰后到20世紀50年代中期,美蘇雙方圍繞著原子彈和氫彈展開爭奪;1957年到20世紀70年代末,競相研制和發展戰略核武器;20世紀80年代初開始,軍備競賽進入了戰略防御系統、宇宙空間軍事化新時期。美國五角大樓每年近3000億美元的軍事預算中,有三分之二花在國外的防務上。蘇聯是以經濟、軍事援助為手段向第三世界滲透擴張的,每插入一國或地區都要耗費一定的代價。巨額軍費開支,美國以前還可以通過貿易順差來彌補,而后期貿易出現巨大逆差,財政赤字高,大國地位下降。
——摘編自司徒文《世界兩極格局崩潰緣由探析》
(1)根據材料一,概括美國發動冷戰的原因,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美國在20世紀40年代“穩固西歐”的舉措。
(2)根據材料二,指出20世紀50年代中期至80年代初美蘇爭霸的特點,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美蘇爭霸對國際局勢的影響。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識點】人類文明產生的標志
【解析】【分析】根據材料“原始農業和畜牧業的產生,使人類從食物的采集者轉變成食物的生產者,有了穩定的食物來源”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所學可知,農耕和畜牧產生后,人類從食物的采集者變成食物的生產者。農業的發展,要求有質量更好、更方便實用的生產工具和生活用品。一些人從農業中分離出來,專門從事手工業生產,出現了農業和手工業的分工。不同地區的產品互通有無,促進了交換和貿易。分工的發展,讓一部分人能夠脫離社會生產活動而從事專門的管理和文化創造工作。農耕生產需要人們定居生活,一些較大的居住點逐漸發展為早期城市,B項正確;
早在原始農業和畜牧業產生之前,人們就開始聚族而居,排除A;
法律的制定是為了維護社會秩序和公正,這通常是在人口眾多、社會結構復雜的時期才會出現的。在原始農業和畜牧業初期,人們的生活方式相對簡單,還不需要制定復雜的法律,排除C;
文字的創造是為了記錄和傳遞信息,這也是在文明發展到一定階段后才出現的。在原始農業和畜牧業初期,人們還沒有創造出文字,排除D。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考查了人類文明的產生與發展,要求學生具有解讀材料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
2.【答案】D
【知識點】波斯帝國
【解析】【分析】依據材料“此構圖被認為取自亞述,而亞述藝術又是在繼承赫梯藝術基礎上發展而來的”可以看出區域文明中存在繼承的特點,D項正確;
材料體現的是傳承,未涉及人文精神,A項錯誤;
材料體現的是波斯帝國對亞洲文明的融合,B項錯誤;
材料不能體現出君權神授,C項錯誤。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考查波斯帝國,解題的關鍵是解讀分析材料“此構圖被認為取自亞述,而亞述藝術又是在繼承赫梯藝術基礎上發展而來的”的主旨即可,側重考查學生解讀分析材料的能力。
3.【答案】D
【知識點】西歐的城市
【解析】【分析】根據材料可知,西歐城市的興起被西方史學家視為非常重要。它的重要性被認為超過了文藝復興、印刷術的發明、羅盤針的發現,以及19世紀的革命和產業革命。這些后來的事件被視為12到13世紀經濟社會轉化的“從屬的產物”。對社會轉型起了推動作用這個選項直接回應了材料中的核心觀點。材料明確指出,西歐城市的興起是如此重要,以至于后來的許多重大事件(如文藝復興、產業革命等)都是建立在這個基礎之上的,即都是這一時期經濟社會轉化的“從屬的產物”。這表明城市的興起在推動社會轉型方面發揮了根本性作用,D正確;
雖然城市的興起確實有助于知識的傳播,但材料強調的是城市興起對于后續一系列重大事件的基礎性作用,而不僅僅是科學文化的傳播。此選項沒有直接回應材料中的核心觀點,排除A;
城市興起確實與資本主義的萌芽有關聯,但材料中的重點更多是在于城市興起如何作為一個基礎性的經濟社會轉化,而不僅僅局限于資本主義的萌芽,排除B;
雖然城市興起對后來的工業革命有影響,但材料強調的是城市興起對于更廣泛、更深遠的社會經濟轉型的推動作用,而不僅限于工業革命,排除C。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考查西歐城市,考查學生獲取和解讀信息能力,學生需要對有效信息進行完整、準確、合理的解讀,結合材料關鍵詞和所學知識推導出正確答案。
4.【答案】D
【知識點】奧斯曼帝國
【解析】【分析】根據材料可知,該帝國在13-16世紀興起于亞非歐交界處。帝國內居民信奉伊斯蘭教。對基督教文明并不完全排斥或敵視。充當了東西方文明交流的傳播者。奧斯曼帝國在13世紀末至16世紀期間興起,其領土橫跨亞非歐三洲,完全符合題目描述的地理位置特征。奧斯曼帝國的居民信奉伊斯蘭教,但歷史上確實對基督教文明持相對開放的態度,尤其是在其早期階段。此外,奧斯曼帝國在其興盛時期確實是東西方文明交流的重要橋梁,控制了重要的貿易路線,如絲綢之路的某些部分,D正確;
阿拉伯帝國主要在7-13世紀期間存在,并且其興起并不特別集中在亞非歐交界處。此外,雖然阿拉伯帝國與東西方文明有交流,但它并不完全符合題目描述的時間段和地理位置特征,排除A;
德里蘇丹國主要位于南亞次大陸,即今天的印度地區。它并不位于亞非歐交界處,也不符合題目描述的地理位置特征,排除B;
俄羅斯帝國主要位于東歐和北亞,并不位于亞非歐交界處。此外,俄羅斯帝國在13-16世紀期間并未顯著充當東西方文明交流的傳播者角色,排除C。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奧斯曼帝國,側重考查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準確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考生平時應加強相關習題的練習,不斷總結相關知識點,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和解題能力。
5.【答案】C
【知識點】古代埃及文明;古代美洲印第安文明
【解析】【分析】首先,我們分析題目所給的圖片信息。圖1代表古代埃及的建筑,很可能是金字塔或類似的巨大建筑;圖2代表古代美洲的建筑,可能是瑪雅或阿茲特克的建筑。這兩種建筑都體現了古代人們巨大的工程能力和技術水平。古代埃及和古代美洲的這些建筑都需要巨大的人力、物力和組織能力。例如,金字塔的建設就需要動員大量的人力和資源。這種規模的建設往往需要一個強有力的中央政權來組織和協調。因此,國家組織能力的增強是這些建筑能夠完成的關鍵因素,C正確;
雖然鐵制工具在工程建設上有其優勢,但在古代埃及和古代美洲,并不是所有時期都大量使用鐵制工具。特別是在古代美洲,銅和青銅器是更為常見的金屬工具。因此,這一選項并不能完全解釋這些建筑為何能夠完成,排除A;
古代的交通運輸手段相對原始,尤其是考慮到這些建筑所需的巨石或巨木的運輸。因此,交通運輸的便捷并不是這些建筑能夠完成的主要原因,排除B;
雖然文明交流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技術和文化的傳播,但對于古代埃及和古代美洲的這些建筑來說,并不是其能夠完成的主要原因。這些文明在建筑這些建筑時,更多的是依賴自身的技術積累和組織能力,排除D。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的是古代人類文明成就,旨在考查學生解讀材料、獲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6.【答案】D
【知識點】新航路開辟后商品的世界性流動
【解析】【分析】根據材料信息和所學知識可知,新航路開辟后,西班牙、葡萄牙已把控了東西貿易新航線,他國只能向高緯度地區探索新航路;英國、荷蘭的做法反映的是葡萄牙貿易壟斷面臨著挑戰,D項正確;
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東西方的傳統航路已被隔斷”、“歐洲商業危機急需得到解決”是新航路開辟的原因,與材料信息不符,AB項錯誤;
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最短的歐亞航線 ”不是英荷向高緯度地區探索探索新航路的目的,C項錯誤。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新航路的開辟,解答本題需根據材料“16世紀,英國、荷蘭等國相繼開始在高緯度地區尋找通往印度和中國的新航路”及新航路開辟的歷史影響進行分析。
7.【答案】C
【知識點】近代科學的興起
【解析】【分析】首先,我們來看這個問題,它引用了陳樂民在《歐洲文明的進程》中的一段描述,關于17世紀是沉思的世紀,是獨立的、科學的思維形成的世紀,也可以說是方法論覺醒的世紀。我們需要找出這種“思維形成”和“方法論覺醒”主要得益于什么。近代科學革命這個選項與問題描述中的“獨立的、科學的思維形成的世紀”和“方法論覺醒的世紀”非常吻合。近代科學革命推動了科學方法的發展,強調觀察、實驗和推理,這無疑促進了科學思維和方法論的覺醒,C正確;
宗教改革確實對歐洲的思想和文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但它主要關注的是對教會的改革和對個人信仰的重新定位,而不是推動科學的思維和方法論的覺醒,排除A;
基督教信仰的弱化這個選項并不符合歷史事實。在17世紀,基督教信仰并沒有弱化,反而在很多地方得到了加強。此外,基督教信仰的弱化也不太可能是科學思維和方法論覺醒的主要原因,排除B;
“理性王國”的建立這個選項更多地與啟蒙運動相關,而啟蒙運動主要發生在18世紀,而不是17世紀。此外,“理性王國”的建立更多是一個政治和社會理想,而不是直接推動科學思維和方法論覺醒的原因,排除D。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近代科學革命的影響,解題的關鍵在于準確把握材料主旨,靈活運用所學知識,學生作答時應緊扣材料,抓住材料關鍵詞,并緊密結合所學知識進行作答。
8.【答案】A
【知識點】法國大革命與《人權宣言》
【解析】【分析】首先,我們來看題干中的關鍵信息。梅特涅認為拿破侖是“法國大革命的軍人”和“法國大革命的化身”。這兩個描述都強調了拿破侖與法國大革命之間的緊密聯系?!笆欠▏蟾锩难永m”這個選項與題干中的描述高度吻合。稱拿破侖為“法國大革命的軍人”和“法國大革命的化身”意味著他的帝國在某種程度上是法國大革命的繼續或延伸,A正確;
雖然拿破侖確實為資本主義的發展做了一些貢獻,但題干中并沒有明確提到這一點,排除B;
鞏固擴大了革命成果這個選項雖然與拿破侖的某些行動相符,但題干中的描述更多地強調了他與法國大革命的關系,而不是他具體做了什么,排除C;
遭到了歐洲普遍反對這個選項與題干中的描述完全相反。如果拿破侖真的遭到了歐洲的普遍反對,那么梅特涅就不會稱他為“法國大革命的化身”,排除D。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側重于考查法國大革命,答題關鍵在于對材料的分析和相關知識點的把握,較好的考查了學生歷史學科的核心素養。
9.【答案】D
【知識點】工業革命的影響
【解析】【分析】首先,我們分析材料信息:圖表展示了1913年英、美、德三國電器產品在世界總額的占比。從圖表中可以看出,英國的占比相對較低,而美國和德國的占比較高。從圖表中可以看出,英國、美國和德國在電器產品上的占比存在明顯差異。這種差異很可能是由于各國在技術革新方面的不同進程所導致的。此選項合理且與材料信息相符,D正確;
雖然英國在電器產品上的占比不高,但這并不能直接說明英國已經完全喪失了世界經濟中心的地位。因為經濟中心地位不僅僅由電器產品的占比決定,還與其他多種經濟指標有關,排除A;
圖表只展示了電器產品的占比情況,并沒有涉及到綜合國力的其他方面,如軍事、政治、文化等。因此,不能僅憑此圖就斷定德、美的綜合國力已經開始超越英國,排除B;
雖然德國在電器產品上的占比較高,但這并不能說明其工業化水平就一定領先于其他國家。因為工業化水平是一個綜合指標,包括多個方面的發展情況,排除C。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考查了第二次工業革命,要求學生閱讀史料并結合所學作出回答。
10.【答案】D
【知識點】空想社會主義與科學社會主義
【解析】【分析】從題干中我們可以了解到,圣西門試圖通過謀取教皇和路易十八的支持來實現他的社會主義理念,而傅立葉則是每天坐在房間里等待人們的響應。這兩種行為都顯示出他們并沒有找到一個切實可行、能夠廣泛動員社會力量的方法來推動社會主義的實現。D選項“未找到改造社會的有效途徑”與題干描述相符。圣西門和傅立葉的做法都表明,他們并沒有找到一個能夠有效推動社會主義實現的方法或途徑,D正確;
A選項提到“明確了工人的偉大歷史使命”,但題干中并沒有明確提到空想社會主義者對工人歷史使命的明確認識,排除A;
B選項說“已發現資本主義的發展規律”,這與題干描述不符??障肷鐣髁x者雖然對資本主義有所批判,但他們并沒有像后來的科學社會主義者那樣深入揭示資本主義的發展規律,排除B;
C選項提到“構建了完善的社會改革方案”,但題干中的描述并不支持這一點。圣西門和傅立葉的行為都顯示出他們的方案并沒有得到廣泛的實踐支持,排除C。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的是空想社會主義,考查獲取和解讀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描述和闡釋事物、論證和發現問題的能力。
11.【答案】C
【知識點】凡爾賽—華盛頓體系
【解析】【分析】首先,我們分析漫畫中的元素:1.山姆大叔代表美國。2.背靠“關鍵基石”,可能意味著美國在當時擁有重要的地位或影響力。3.比利時、法國、英國和意大利組成的帶缺口的橋,這些國家都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主要參戰國,并且它們組成了協約國。4.橋上的缺口可能象征著某種不穩定或分裂。5.“由美國總統設計”的指示牌,可能意味著美國試圖影響或主導某種國際秩序,考慮到橋上的缺口和“由美國總統設計”的指示牌,這可能意味著盡管美國試圖設計或影響國際秩序,但這個秩序仍然存在不穩定或缺陷。這與漫畫中的信息最為吻合,C正確;
漫畫中只出現了協約國的國家,并沒有明確展示同盟國,因此這一選項不夠直接相關,排除A;
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發展不平衡雖然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一個背景因素,但漫畫中并沒有直接展示這一點,排除B;
資本主義世界體系被打開缺口這一選項更多地關聯到經濟或社會體系的變革,而漫畫主要討論的是政治秩序,排除D。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考查了一戰后的國際秩序,要求學生具有解讀材料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
12.【答案】C
【知識點】蘇聯建設社會主義的實踐
【解析】【分析】依據材料時間可知,處于蘇聯一五計劃期間,結合所學可知,這一時期工業生產總值和國民收入得到提高,主要得益于工業化的逐步開展,C項正確;
戰時共產主義政策在1921年已經被新經濟政策取代,而且這一政策造成了嚴重的政治經濟危機,A項錯誤;
新經濟政策在1928年被取消,B項錯誤;
赫魯曉夫改革是在20世紀50年代,與材料時間不符,D項錯誤。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考查蘇聯的工業化,解題的關鍵是抓住材料時間,解讀材料信息,結合蘇聯工業化的影響解答,側重考查學生解讀材料、調用所學知識分析的能力。
13.【答案】C
【知識點】拉丁美洲的民族民主革命與改革
【解析】【分析】根據材料“1918年,阿根廷第一個在拉美組建了共產黨,隨后墨西哥、烏拉圭、智利、巴西、古巴等先后成立了共產黨。到1934年,絕大多數拉美國家都有了共產黨組織,并積極領導了反帝反封建斗爭”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雖然在這一時期,拉丁美洲確實出現了多個共產黨,并領導了反帝反封建斗爭,但這并不意味著社會主義運動成為了當時的主流。在當時的國際和國內環境下,資本主義仍然占據主導地位,社會主義運動雖然興起,但并未成為主流。因此,C選項的描述是不準確的,符合題意;
考慮到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的勝利,馬克思主義確實得到了廣泛的傳播,特別是在拉丁美洲這樣的地區,許多國家受到十月革命的影響,開始組建共產黨。因此,A選項描述是準確的,排除A;
十月革命的成功激勵了世界各地的無產階級和勞動人民,拉丁美洲國家紛紛組建共產黨,這明顯是受到了十月革命的影響。所以,B選項也是正確的,排除B;
考慮到共產黨在這些國家中的成立和它們所領導的反帝反封建斗爭,這確實標志著革命出現了新的領導力量,即共產黨。所以,D選項描述是準確的,排除D。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考查拉丁美洲的民族解放運動,考查學生獲取和解讀信息能力,學生需要對有效信息進行完整、準確、合理的解讀,結合材料關鍵詞和所學知識推導出正確答案。
14.【答案】A
【知識點】聯合國
【解析】【分析】A、結合所學知識,與國聯要求“所有會員國聯合行動以阻止侵略”不同,聯合國用“大國一致”原則制裁侵略的效率更高,且可以借助大國的力量,增強聯合國維護和平的能力,完善了集體安全體制,故A正確;
B、結合所學知識,世界多極化趨勢出現于20世紀60年代,排除B;
C、結合所學知識,聯合國并未防止局部戰爭發生,排除C;
D、結合所學知識,第三世界興起于20世紀60年代,排除D;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考查學生獲取材料信息,調動運用所學知識,準確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理解聯合國的原則,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歷史解釋素養。
15.【答案】C
【知識點】雅爾塔體系
【解析】【分析】材料關鍵信息有:第二次世界大戰后期形成了雅爾塔體系。雅爾塔體系的影響并沒有隨著冷戰的終結而消失。雅爾塔體系留給冷戰后的世界以及21世紀的寶貴遺產包括:歐洲的復興、亞太地區的巨大變化、民族國家使世界力量對比發生深刻變化、聯合國在維護世界和平與發展方面的重要作用。材料提到歐洲的復興、亞太地區的巨大變化、民族國家使世界力量對比發生深刻變化,這些都暗示了世界正在向多極化方向發展,而雅爾塔體系為這種多極化的發展提供了基礎或框架,C正確;
材料中沒有直接提到雅爾塔體系具有大國強權政治的色彩,此選項雖然可能是雅爾塔體系的一個特點,但不是材料所要強調的內容,排除A;
材料明確指出雅爾塔體系的影響并沒有隨著冷戰的終結而消失,這與B選項的說法相反,排除B;
雖然材料提到雅爾塔體系的影響并沒有消失,但并沒有說雅爾塔體系本身至今仍然存在并發揮著作用,排除D。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考查了雅爾塔體系,要求學生閱讀史料并結合所學作出回答。
16.【答案】A
【知識點】東歐社會主義建設、改革與劇變
【解析】【分析】本材料展現了南斯拉夫和匈牙利適當減少國家的干預,對斯大林模式有所突破,探索獨立發展的道路,故A項正確。
兩國經濟改革并沒能徹底突破斯大林模式,排除B項;
C項內容與史實不符,排除C項;
兩國均減少了國家對經濟的干預,排除D項。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考查二戰后東歐經濟建設,解答本題依據材料“企業30%的產品價格按供求關系自由形成,70%的產品價格在國家監督下形成”“取消對合作社和國營農場的指令性計劃,改用價格、稅收等經濟手段進行調節”等信息并結合所學知識進行分析。考查了考生運用所學知識分析理解史料的能力。
17.【答案】C
【知識點】發展中國家的成就
【解析】【分析】題目描述了20世紀60-80年代,新加坡、韓國與拉丁美洲國家在經濟發展上的不同策略及其成果。從題目描述中可以看出,新加坡、韓國依靠勞動力資源吸引外資實現高速增長,而拉丁美洲國家則是通過促進經濟合作來發展。這兩者明顯展示了不同的發展策略和路徑,說明新興國家在發展道路上確實各具特色,C正確;
雖然拉丁美洲國家積極促進經濟合作,但題目中并沒有明確強調區域集團化的趨勢,也沒有與其他地區進行對比來突顯這一趨勢的加強,排除A;
“世界殖民體系正面臨崩潰”這一選項更多地關聯到殖民地國家的獨立運動,而題目中描述的是已經獨立后的國家如何發展經濟,所以B選項與題目內容不符,排除B;
盡管經濟全球化確實有其兩面性,但題目中并沒有明確涉及到全球化的正面或負面影響,而是更側重于描述不同國家的發展策略,排除D。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考查新興國家的發展,側重于考查考生對知識的掌握理解能力和對材料的分析作答能力。
18.【答案】B
【知識點】和平與發展的時代主題
【解析】【分析】首先,我們來分析漫畫《和平,還是利潤》這一標題。從標題中,我們可以明顯感受到一種對比和抉擇的意味,即在“和平”與“利潤”之間做出選擇?!笆澜绾推矫媾R諸多難題和挑戰”這一選項直接回應了漫畫標題中的對比意味。它暗示了在追求利潤的過程中,可能會犧牲或威脅到和平,從而體現了和平所面臨的難題和挑戰,B正確;
雖然和平與發展確實是當今世界的兩大主題,但這一選項沒有直接涉及到漫畫標題中所強調的“利潤”與“和平”之間的抉擇,因此可能不是最佳答案,排除A;
“第三世界國家應注重經濟安全”這一選項將焦點過于集中在“第三世界國家”上,而漫畫的標題并沒有特指某一類國家,因此這一選項可能不夠貼切,排除C;
“多極化趨勢是不可逆轉的潮流”這一選項討論的是國際政治格局的趨勢,與漫畫標題中的“和平”與“利潤”之間的抉擇無直接關聯,排除D。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的是當今人類發展面臨的問題,考查獲取和解讀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描述和闡釋事物、論證和發現問題的能力。
19.【答案】B
【知識點】經濟全球化
【解析】【分析】題目描述了跨國公司在全球生產和貿易中的巨大影響力,以及世界500家最大跨國公司主要被美國、日本、英國、法國和德國等發達國家所占據的情況。B選項說“發達國家在經濟全球化中占主導地位”。這與題目中描述的跨國公司主要來自發達國家,并且它們在全球生產和貿易中占有很大比例的情況相吻合,B正確;
雖然科學技術確實在經濟全球化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但題目中并沒有直接提及科學技術與經濟全球化的關系,因此A選項不是最直接相關的答案,排除A;
C選項提到“經濟全球化是生產力發展的客觀結果”。這個陳述本身是正確的,但它并沒有直接回應題目中關于跨國公司和發達國家在全球經濟中的地位的具體信息,排除C;
題目中并沒有提及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之間的矛盾是否因為跨國公司的存在而加劇,因此D選項也不是最直接相關的答案,排除D。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考查了經濟全球化,要求學生具有解讀材料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
20.【答案】(1)原因:民意不支持熱戰;美國沒有把握在熱戰中獲勝;美國與蘇聯爭奪東歐的失敗;凱南等人的推動;蘇聯對美國的政策不妥協。(答出兩點即可)
具體舉措:實施馬歇爾計劃;成立北約;支持聯邦德國成立。(答出兩點即可)
(2)特點:攻守形勢不斷轉換;軍備競賽逐漸升級。
影響: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戰的爆發;促進了第三世界的崛起;(答出一點即可)加劇了國際局勢緊張與動蕩;嚴重惡化了國際關系。(答出一點即可)
【知識點】冷戰的原因及主要表現;多極力量的成長
【解析】【分析】(1)原因:根據“在戰爭的硝煙還未散盡、人們對戰爭的恐懼還刻骨銘心之時,發動并無取勝把握的熱戰畢竟不是時機”可概括出民意不支持熱戰;美國沒有把握在熱戰中獲勝;根據“在爭奪東歐不斷失敗之后”可概括出美國與蘇聯爭奪東歐的失敗;根據“喬治·凱南曾注解說:‘蘇聯聽不進理智的邏輯,但對武力的邏輯卻十分敏感,因此,如果對方擁有足夠的武力,并清楚地表明它準備使用武力,這就幾乎用不著真正動武’”得出凱南等人的推動,蘇聯對美國的政策不妥協。具體舉措:根據所學,從1947年開始,美國實施馬歇爾計劃,鞏固了西歐的資本主義制度。1949年,美國和英法等國成立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簡稱“北約”,在軍事上美國加強了對西歐的控制。1949年,在美國的支持下,德國西部成立了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德意志聯邦共和國成為美國與蘇聯冷戰的前沿。
(2)特點:根據“美攻蘇守”“蘇攻美守”“互有攻守”可概括出攻守形勢不斷轉換;根據“二戰后到20世紀50年代中期,美蘇雙方圍繞著原子彈和氫彈展開爭奪......軍備競賽進入了戰略防御系統、宇宙空間軍事化新時期”可概括出軍備競賽逐漸升級。影響:結合所學從正反兩方面分析,美蘇之間激烈的冷戰對抗加劇了國際局勢緊張與動蕩;冷戰期間的集團對抗理念和超級大國在亞非地區擴張勢力,干涉他國內政,嚴重惡化了國際關系。但另一方面,美蘇勢均力敵,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戰的爆發;冷戰對抗促使第三世界國家為擺脫美蘇的控制和維護自身的獨立,團結起來,相互支持,促進了第三世界的崛起。
【點評】本題考查美蘇冷戰,考查學生獲取和解讀信息能力,學生需要對有效信息進行完整、準確、合理的解讀,結合材料關鍵詞和所學知識推導出正確答案。
(1)本題是背景類、特點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二戰后世界。原因:據材料“戰爭的硝煙還未散盡、人們對戰爭的恐懼還刻骨銘心”得出民意不支持熱戰;據材料“并無取勝把握的熱戰”得出美國沒有把握在熱戰中獲勝;據材料“在爭奪東歐不斷失敗之后,美國……最終選定了對蘇發動‘冷戰’”得出美國與蘇聯爭奪東歐的失??;據材料“喬治·凱南曾注解說:‘蘇聯聽不進理智的邏輯,但對武力的邏輯卻十分敏感,因此,如果對方擁有足夠的武力,并清楚地表明它準備使用武力,這就幾乎用不著真正動武’”得出凱南等人的推動,蘇聯對美國的政策不妥協。具體舉措:根據所學,從1947年開始,美國實施馬歇爾計劃,鞏固了西歐的資本主義制度。1949年,美國和英法等國成立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簡稱“北約”,在軍事上美國加強了對西歐的控制。1949年,在美國的支持下,德國西部成立了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德意志聯邦共和國成為美國與蘇聯冷戰的前沿。
(2)本題是特點類、影響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20世紀50年代中期至80年代初世界。特點:據材料“美蘇爭霸經歷了20世紀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末美攻蘇守、70年代蘇攻美守、80年代互有攻守而美攻多于守的3個時期”得出攻守形勢不斷轉換;據材料“二戰后到20世紀50年代中期,美蘇雙方圍繞著原子彈和氫彈展開爭奪;1957年到20世紀70年代末,競相研制和發展戰略核武器;20世紀80年代初開始,軍備競賽進入了戰略防御系統、宇宙空間軍事化新時期”得出軍備競賽逐漸升級。影響:結合所學從正反兩方面分析,美蘇之間激烈的冷戰對抗加劇了國際局勢緊張與動蕩;冷戰期間的集團對抗理念和超級大國在亞非地區擴張勢力,干涉他國內政,嚴重惡化了國際關系。但另一方面,美蘇勢均力敵,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戰的爆發;冷戰對抗促使第三世界國家為擺脫美蘇的控制和維護自身的獨立,團結起來,相互支持,促進了第三世界的崛起。
1 / 1河北省唐山市灤南縣第一中學2023-2024學年高一下學期期末沖刺限時訓練(四)歷史試題
1.(2024高一下·灤南期末)原始農業和畜牧業的產生,使人類從食物的采集者轉變成食物的生產者,有了穩定的食物來源。于是人們開始( ?。?br/>A.聚族而居 B.建立城市 C.制定法律 D.創造文字
【答案】B
【知識點】人類文明產生的標志
【解析】【分析】根據材料“原始農業和畜牧業的產生,使人類從食物的采集者轉變成食物的生產者,有了穩定的食物來源”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所學可知,農耕和畜牧產生后,人類從食物的采集者變成食物的生產者。農業的發展,要求有質量更好、更方便實用的生產工具和生活用品。一些人從農業中分離出來,專門從事手工業生產,出現了農業和手工業的分工。不同地區的產品互通有無,促進了交換和貿易。分工的發展,讓一部分人能夠脫離社會生產活動而從事專門的管理和文化創造工作。農耕生產需要人們定居生活,一些較大的居住點逐漸發展為早期城市,B項正確;
早在原始農業和畜牧業產生之前,人們就開始聚族而居,排除A;
法律的制定是為了維護社會秩序和公正,這通常是在人口眾多、社會結構復雜的時期才會出現的。在原始農業和畜牧業初期,人們的生活方式相對簡單,還不需要制定復雜的法律,排除C;
文字的創造是為了記錄和傳遞信息,這也是在文明發展到一定階段后才出現的。在原始農業和畜牧業初期,人們還沒有創造出文字,排除D。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考查了人類文明的產生與發展,要求學生具有解讀材料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
2.(2024高一下·灤南期末)波斯帝國大流士時期興建的蘇薩王官官墻上的阿胡拉·瑪茲達神像,被畫成人形,并居于有翼的圓盤中間,此構圖被認為取自亞述,而亞述藝術又是在繼承赫梯藝術基礎上發展而來的。這說明,波斯帝國( ?。?br/>A.宣揚人文精神 B.融合古代亞歐文明
C.強化君權神授 D.傳承區域傳統文化
【答案】D
【知識點】波斯帝國
【解析】【分析】依據材料“此構圖被認為取自亞述,而亞述藝術又是在繼承赫梯藝術基礎上發展而來的”可以看出區域文明中存在繼承的特點,D項正確;
材料體現的是傳承,未涉及人文精神,A項錯誤;
材料體現的是波斯帝國對亞洲文明的融合,B項錯誤;
材料不能體現出君權神授,C項錯誤。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考查波斯帝國,解題的關鍵是解讀分析材料“此構圖被認為取自亞述,而亞述藝術又是在繼承赫梯藝術基礎上發展而來的”的主旨即可,側重考查學生解讀分析材料的能力。
3.(2024高一下·灤南期末)西方史學家認為,西歐城市的興起,“比任何后來的革命都更為重要,甚至比文藝復興運動、印刷術的發明和羅盤針的發現,或比19世紀的革命和由此而產生的所有產業上的革命,也都更為重要。因為這些后來的革命,只是12到13世紀偉大的經濟社會轉化的從屬的產物而已”。這一觀點強調了西歐城市的興起(  )
A.促進了科學文化知識傳播 B.刺激了資本主義萌芽產生
C.為工業革命奠定社會基礎 D.對社會轉型起了推動作用
【答案】D
【知識點】西歐的城市
【解析】【分析】根據材料可知,西歐城市的興起被西方史學家視為非常重要。它的重要性被認為超過了文藝復興、印刷術的發明、羅盤針的發現,以及19世紀的革命和產業革命。這些后來的事件被視為12到13世紀經濟社會轉化的“從屬的產物”。對社會轉型起了推動作用這個選項直接回應了材料中的核心觀點。材料明確指出,西歐城市的興起是如此重要,以至于后來的許多重大事件(如文藝復興、產業革命等)都是建立在這個基礎之上的,即都是這一時期經濟社會轉化的“從屬的產物”。這表明城市的興起在推動社會轉型方面發揮了根本性作用,D正確;
雖然城市的興起確實有助于知識的傳播,但材料強調的是城市興起對于后續一系列重大事件的基礎性作用,而不僅僅是科學文化的傳播。此選項沒有直接回應材料中的核心觀點,排除A;
城市興起確實與資本主義的萌芽有關聯,但材料中的重點更多是在于城市興起如何作為一個基礎性的經濟社會轉化,而不僅僅局限于資本主義的萌芽,排除B;
雖然城市興起對后來的工業革命有影響,但材料強調的是城市興起對于更廣泛、更深遠的社會經濟轉型的推動作用,而不僅限于工業革命,排除C。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考查西歐城市,考查學生獲取和解讀信息能力,學生需要對有效信息進行完整、準確、合理的解讀,結合材料關鍵詞和所學知識推導出正確答案。
4.(2024高一下·灤南期末)13-16世紀,一個新的帝國在亞非歐交界處興起。帝國內的居民信奉伊斯蘭教,但對基督教文明“并不一概采取排斥、敵視的態度”。他們還充當了東西方文明交流的傳播者。這一帝國最有可能是( ?。?br/>A.阿拉伯帝國 B.德里蘇丹國 C.俄羅斯帝國 D.奧斯曼帝國
【答案】D
【知識點】奧斯曼帝國
【解析】【分析】根據材料可知,該帝國在13-16世紀興起于亞非歐交界處。帝國內居民信奉伊斯蘭教。對基督教文明并不完全排斥或敵視。充當了東西方文明交流的傳播者。奧斯曼帝國在13世紀末至16世紀期間興起,其領土橫跨亞非歐三洲,完全符合題目描述的地理位置特征。奧斯曼帝國的居民信奉伊斯蘭教,但歷史上確實對基督教文明持相對開放的態度,尤其是在其早期階段。此外,奧斯曼帝國在其興盛時期確實是東西方文明交流的重要橋梁,控制了重要的貿易路線,如絲綢之路的某些部分,D正確;
阿拉伯帝國主要在7-13世紀期間存在,并且其興起并不特別集中在亞非歐交界處。此外,雖然阿拉伯帝國與東西方文明有交流,但它并不完全符合題目描述的時間段和地理位置特征,排除A;
德里蘇丹國主要位于南亞次大陸,即今天的印度地區。它并不位于亞非歐交界處,也不符合題目描述的地理位置特征,排除B;
俄羅斯帝國主要位于東歐和北亞,并不位于亞非歐交界處。此外,俄羅斯帝國在13-16世紀期間并未顯著充當東西方文明交流的傳播者角色,排除C。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奧斯曼帝國,側重考查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準確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考生平時應加強相關習題的練習,不斷總結相關知識點,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和解題能力。
5.(2024高一下·灤南期末)圖1、圖2是古代埃及、古代美洲的建筑。這些建筑能夠完成,主要是因為( ?。?br/>A.鐵制工具的大量使用 B.交通運輸的便捷
C.國家組織能力的增強 D.文明交流的擴大
【答案】C
【知識點】古代埃及文明;古代美洲印第安文明
【解析】【分析】首先,我們分析題目所給的圖片信息。圖1代表古代埃及的建筑,很可能是金字塔或類似的巨大建筑;圖2代表古代美洲的建筑,可能是瑪雅或阿茲特克的建筑。這兩種建筑都體現了古代人們巨大的工程能力和技術水平。古代埃及和古代美洲的這些建筑都需要巨大的人力、物力和組織能力。例如,金字塔的建設就需要動員大量的人力和資源。這種規模的建設往往需要一個強有力的中央政權來組織和協調。因此,國家組織能力的增強是這些建筑能夠完成的關鍵因素,C正確;
雖然鐵制工具在工程建設上有其優勢,但在古代埃及和古代美洲,并不是所有時期都大量使用鐵制工具。特別是在古代美洲,銅和青銅器是更為常見的金屬工具。因此,這一選項并不能完全解釋這些建筑為何能夠完成,排除A;
古代的交通運輸手段相對原始,尤其是考慮到這些建筑所需的巨石或巨木的運輸。因此,交通運輸的便捷并不是這些建筑能夠完成的主要原因,排除B;
雖然文明交流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技術和文化的傳播,但對于古代埃及和古代美洲的這些建筑來說,并不是其能夠完成的主要原因。這些文明在建筑這些建筑時,更多的是依賴自身的技術積累和組織能力,排除D。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的是古代人類文明成就,旨在考查學生解讀材料、獲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6.(2024高一下·灤南期末)16世紀,英國、荷蘭等國相繼開始在高緯度地區尋找通往印度和中國的新航路,如荷蘭的巴倫支曾三次航行北冰洋地區。對此現象解釋合理的是( ?。?br/>A.東西方的傳統航路已被隔斷 B.歐洲商業危機急需得到解決
C.英荷欲開辟最短的歐亞航線 D.葡萄牙貿易壟斷面臨著挑戰
【答案】D
【知識點】新航路開辟后商品的世界性流動
【解析】【分析】根據材料信息和所學知識可知,新航路開辟后,西班牙、葡萄牙已把控了東西貿易新航線,他國只能向高緯度地區探索新航路;英國、荷蘭的做法反映的是葡萄牙貿易壟斷面臨著挑戰,D項正確;
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東西方的傳統航路已被隔斷”、“歐洲商業危機急需得到解決”是新航路開辟的原因,與材料信息不符,AB項錯誤;
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最短的歐亞航線 ”不是英荷向高緯度地區探索探索新航路的目的,C項錯誤。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新航路的開辟,解答本題需根據材料“16世紀,英國、荷蘭等國相繼開始在高緯度地區尋找通往印度和中國的新航路”及新航路開辟的歷史影響進行分析。
7.(2024高一下·灤南期末)陳樂民在《歐洲文明的進程》一書中指出,17世紀是一個沉思的世紀,是獨立的、科學的思維形成的世紀,也可以說是方法論覺醒的世紀。據此,這種“思維形成”和“方法論覺醒”主要得益于( ?。?br/>A.宗教改革運動 B.基督教信仰的弱化
C.近代科學革命 D.“理性王國”的建立
【答案】C
【知識點】近代科學的興起
【解析】【分析】首先,我們來看這個問題,它引用了陳樂民在《歐洲文明的進程》中的一段描述,關于17世紀是沉思的世紀,是獨立的、科學的思維形成的世紀,也可以說是方法論覺醒的世紀。我們需要找出這種“思維形成”和“方法論覺醒”主要得益于什么。近代科學革命這個選項與問題描述中的“獨立的、科學的思維形成的世紀”和“方法論覺醒的世紀”非常吻合。近代科學革命推動了科學方法的發展,強調觀察、實驗和推理,這無疑促進了科學思維和方法論的覺醒,C正確;
宗教改革確實對歐洲的思想和文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但它主要關注的是對教會的改革和對個人信仰的重新定位,而不是推動科學的思維和方法論的覺醒,排除A;
基督教信仰的弱化這個選項并不符合歷史事實。在17世紀,基督教信仰并沒有弱化,反而在很多地方得到了加強。此外,基督教信仰的弱化也不太可能是科學思維和方法論覺醒的主要原因,排除B;
“理性王國”的建立這個選項更多地與啟蒙運動相關,而啟蒙運動主要發生在18世紀,而不是17世紀。此外,“理性王國”的建立更多是一個政治和社會理想,而不是直接推動科學思維和方法論覺醒的原因,排除D。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近代科學革命的影響,解題的關鍵在于準確把握材料主旨,靈活運用所學知識,學生作答時應緊扣材料,抓住材料關鍵詞,并緊密結合所學知識進行作答。
8.(2024高一下·灤南期末)奧地利帝國國務活動家梅特涅認為,在當時和以后拿破侖都是封建歐洲所公認的“法國大革命的軍人”和“法國大革命的化身”。梅特涅旨在說明拿破侖帝國( ?。?br/>A.是法國大革命的延續 B.確立了資本主義秩序
C.鞏固擴大了革命成果 D.遭到了歐洲普遍反對
【答案】A
【知識點】法國大革命與《人權宣言》
【解析】【分析】首先,我們來看題干中的關鍵信息。梅特涅認為拿破侖是“法國大革命的軍人”和“法國大革命的化身”。這兩個描述都強調了拿破侖與法國大革命之間的緊密聯系。“是法國大革命的延續”這個選項與題干中的描述高度吻合。稱拿破侖為“法國大革命的軍人”和“法國大革命的化身”意味著他的帝國在某種程度上是法國大革命的繼續或延伸,A正確;
雖然拿破侖確實為資本主義的發展做了一些貢獻,但題干中并沒有明確提到這一點,排除B;
鞏固擴大了革命成果這個選項雖然與拿破侖的某些行動相符,但題干中的描述更多地強調了他與法國大革命的關系,而不是他具體做了什么,排除C;
遭到了歐洲普遍反對這個選項與題干中的描述完全相反。如果拿破侖真的遭到了歐洲的普遍反對,那么梅特涅就不會稱他為“法國大革命的化身”,排除D。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側重于考查法國大革命,答題關鍵在于對材料的分析和相關知識點的把握,較好的考查了學生歷史學科的核心素養。
9.(2024高一下·灤南期末)下圖是1913年英、美、德電器產品在世界總額的占比情況。該圖表明(  )
A.英國喪失世界經濟中心地位 B.德、美綜合國力開始超越英國
C.德國的工業化水平領先各國 D.各國技術革新進程有明顯差異
【答案】D
【知識點】工業革命的影響
【解析】【分析】首先,我們分析材料信息:圖表展示了1913年英、美、德三國電器產品在世界總額的占比。從圖表中可以看出,英國的占比相對較低,而美國和德國的占比較高。從圖表中可以看出,英國、美國和德國在電器產品上的占比存在明顯差異。這種差異很可能是由于各國在技術革新方面的不同進程所導致的。此選項合理且與材料信息相符,D正確;
雖然英國在電器產品上的占比不高,但這并不能直接說明英國已經完全喪失了世界經濟中心的地位。因為經濟中心地位不僅僅由電器產品的占比決定,還與其他多種經濟指標有關,排除A;
圖表只展示了電器產品的占比情況,并沒有涉及到綜合國力的其他方面,如軍事、政治、文化等。因此,不能僅憑此圖就斷定德、美的綜合國力已經開始超越英國,排除B;
雖然德國在電器產品上的占比較高,但這并不能說明其工業化水平就一定領先于其他國家。因為工業化水平是一個綜合指標,包括多個方面的發展情況,排除C。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考查了第二次工業革命,要求學生閱讀史料并結合所學作出回答。
10.(2024高一下·灤南期末)圣西門曾試圖謀取教皇和路易十八的支持;傅立葉曾每天坐在自己的房間里,等候人們對他的呼吁做出響應。這反映出空想社會主義者
A.明確了工人的偉大歷史使命 B.已發現資本主義的發展規律
C.構建了完善的社會改革方案 D.未找到改造社會的有效途徑
【答案】D
【知識點】空想社會主義與科學社會主義
【解析】【分析】從題干中我們可以了解到,圣西門試圖通過謀取教皇和路易十八的支持來實現他的社會主義理念,而傅立葉則是每天坐在房間里等待人們的響應。這兩種行為都顯示出他們并沒有找到一個切實可行、能夠廣泛動員社會力量的方法來推動社會主義的實現。D選項“未找到改造社會的有效途徑”與題干描述相符。圣西門和傅立葉的做法都表明,他們并沒有找到一個能夠有效推動社會主義實現的方法或途徑,D正確;
A選項提到“明確了工人的偉大歷史使命”,但題干中并沒有明確提到空想社會主義者對工人歷史使命的明確認識,排除A;
B選項說“已發現資本主義的發展規律”,這與題干描述不符??障肷鐣髁x者雖然對資本主義有所批判,但他們并沒有像后來的科學社會主義者那樣深入揭示資本主義的發展規律,排除B;
C選項提到“構建了完善的社會改革方案”,但題干中的描述并不支持這一點。圣西門和傅立葉的行為都顯示出他們的方案并沒有得到廣泛的實踐支持,排除C。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的是空想社會主義,考查獲取和解讀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描述和闡釋事物、論證和發現問題的能力。
11.(2024高一下·灤南期末)如圖為1919年英國漫畫家創作的時政漫畫。圖中象征美國的山姆大叔悠然自得地背靠“關鍵基石”,躺在由比利時、法國、英國和意大利組成的帶缺口的橋的一端,對面的指示牌上寫道這座橋“由美國總統設計”。漫畫中這座橋可以用來說明當時
A.同盟國和協約國的對立 B.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發展不平衡
C.國際政治秩序比較脆弱 D.資本主義世界體系被打開缺口
【答案】C
【知識點】凡爾賽—華盛頓體系
【解析】【分析】首先,我們分析漫畫中的元素:1.山姆大叔代表美國。2.背靠“關鍵基石”,可能意味著美國在當時擁有重要的地位或影響力。3.比利時、法國、英國和意大利組成的帶缺口的橋,這些國家都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主要參戰國,并且它們組成了協約國。4.橋上的缺口可能象征著某種不穩定或分裂。5.“由美國總統設計”的指示牌,可能意味著美國試圖影響或主導某種國際秩序,考慮到橋上的缺口和“由美國總統設計”的指示牌,這可能意味著盡管美國試圖設計或影響國際秩序,但這個秩序仍然存在不穩定或缺陷。這與漫畫中的信息最為吻合,C正確;
漫畫中只出現了協約國的國家,并沒有明確展示同盟國,因此這一選項不夠直接相關,排除A;
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發展不平衡雖然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一個背景因素,但漫畫中并沒有直接展示這一點,排除B;
資本主義世界體系被打開缺口這一選項更多地關聯到經濟或社會體系的變革,而漫畫主要討論的是政治秩序,排除D。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考查了一戰后的國際秩序,要求學生具有解讀材料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
12.(2024高一下·灤南期末)蘇聯工業總產值從1928年的158億盧布增加到1932年底的368億盧布,國民收入從244億盧布增加到455億盧布,同一時期勞動生產率提高約38%。以上成就主要得益于(  )
A.戰時共產主義政策 B.新經濟政策的實施
C.工業化的逐步展開 D.赫魯曉夫推行改革
【答案】C
【知識點】蘇聯建設社會主義的實踐
【解析】【分析】依據材料時間可知,處于蘇聯一五計劃期間,結合所學可知,這一時期工業生產總值和國民收入得到提高,主要得益于工業化的逐步開展,C項正確;
戰時共產主義政策在1921年已經被新經濟政策取代,而且這一政策造成了嚴重的政治經濟危機,A項錯誤;
新經濟政策在1928年被取消,B項錯誤;
赫魯曉夫改革是在20世紀50年代,與材料時間不符,D項錯誤。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考查蘇聯的工業化,解題的關鍵是抓住材料時間,解讀材料信息,結合蘇聯工業化的影響解答,側重考查學生解讀材料、調用所學知識分析的能力。
13.(2024高一下·灤南期末)1918年,阿根廷第一個在拉美組建了共產黨,隨后墨西哥、烏拉圭、智利、巴西、古巴等先后成立了共產黨。到1934年,絕大多數拉美國家都有了共產黨組織,并積極領導了反帝反封建斗爭。關于這一現象,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br/>A.馬克思主義廣泛傳播 B.深受十月革命的影響
C.社會主義運動成主流 D.革命出現新領導力量
【答案】C
【知識點】拉丁美洲的民族民主革命與改革
【解析】【分析】根據材料“1918年,阿根廷第一個在拉美組建了共產黨,隨后墨西哥、烏拉圭、智利、巴西、古巴等先后成立了共產黨。到1934年,絕大多數拉美國家都有了共產黨組織,并積極領導了反帝反封建斗爭”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雖然在這一時期,拉丁美洲確實出現了多個共產黨,并領導了反帝反封建斗爭,但這并不意味著社會主義運動成為了當時的主流。在當時的國際和國內環境下,資本主義仍然占據主導地位,社會主義運動雖然興起,但并未成為主流。因此,C選項的描述是不準確的,符合題意;
考慮到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的勝利,馬克思主義確實得到了廣泛的傳播,特別是在拉丁美洲這樣的地區,許多國家受到十月革命的影響,開始組建共產黨。因此,A選項描述是準確的,排除A;
十月革命的成功激勵了世界各地的無產階級和勞動人民,拉丁美洲國家紛紛組建共產黨,這明顯是受到了十月革命的影響。所以,B選項也是正確的,排除B;
考慮到共產黨在這些國家中的成立和它們所領導的反帝反封建斗爭,這確實標志著革命出現了新的領導力量,即共產黨。所以,D選項描述是準確的,排除D。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考查拉丁美洲的民族解放運動,考查學生獲取和解讀信息能力,學生需要對有效信息進行完整、準確、合理的解讀,結合材料關鍵詞和所學知識推導出正確答案。
14.(2024高一下·灤南期末)1920年,國際聯盟成立,實行決議“全體一致”的原則。1945年,聯合國成立,將制裁侵略的權力集中于安理會,實行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大國一致”的原則。這一變化( ?。?br/>A.完善了集體安全體制 B.體現了世界多極化趨勢
C.防止了局部戰爭發生 D.得益于第三世界的興起
【答案】A
【知識點】聯合國
【解析】【分析】A、結合所學知識,與國聯要求“所有會員國聯合行動以阻止侵略”不同,聯合國用“大國一致”原則制裁侵略的效率更高,且可以借助大國的力量,增強聯合國維護和平的能力,完善了集體安全體制,故A正確;
B、結合所學知識,世界多極化趨勢出現于20世紀60年代,排除B;
C、結合所學知識,聯合國并未防止局部戰爭發生,排除C;
D、結合所學知識,第三世界興起于20世紀60年代,排除D;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考查學生獲取材料信息,調動運用所學知識,準確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理解聯合國的原則,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歷史解釋素養。
15.(2024高一下·灤南期末)有學者認為,第二次世界大戰后期形成了雅爾塔體系,其影響并沒有隨著冷戰的終結而消失,而是留給冷戰后的世界以及21世紀的寶貴遺產:歐洲在衰落中走向復興;亞太地區的變化翻天覆地;民族國家使世界力量對比發生深刻變化;聯合國在維護世界和平與發展方面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這一論述意在說明雅爾塔體系( ?。?br/>A.具有大國強權政治的色彩 B.應隨著兩極格局瓦解被否定
C.孕育了一個多極化的世界 D.至今仍然存在并發揮著作用
【答案】C
【知識點】雅爾塔體系
【解析】【分析】材料關鍵信息有:第二次世界大戰后期形成了雅爾塔體系。雅爾塔體系的影響并沒有隨著冷戰的終結而消失。雅爾塔體系留給冷戰后的世界以及21世紀的寶貴遺產包括:歐洲的復興、亞太地區的巨大變化、民族國家使世界力量對比發生深刻變化、聯合國在維護世界和平與發展方面的重要作用。材料提到歐洲的復興、亞太地區的巨大變化、民族國家使世界力量對比發生深刻變化,這些都暗示了世界正在向多極化方向發展,而雅爾塔體系為這種多極化的發展提供了基礎或框架,C正確;
材料中沒有直接提到雅爾塔體系具有大國強權政治的色彩,此選項雖然可能是雅爾塔體系的一個特點,但不是材料所要強調的內容,排除A;
材料明確指出雅爾塔體系的影響并沒有隨著冷戰的終結而消失,這與B選項的說法相反,排除B;
雖然材料提到雅爾塔體系的影響并沒有消失,但并沒有說雅爾塔體系本身至今仍然存在并發揮著作用,排除D。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考查了雅爾塔體系,要求學生閱讀史料并結合所學作出回答。
16.(2024高一下·灤南期末)1952年,南斯拉夫實行雙重價格制度,企業30%的產品價格按供求關系自由形成,70%的產品價格在國家監督下形成。1968年,匈牙利廢除農產品的義務交售制,取消對合作社和國營農場的指令性計劃,改用價格、稅收等經濟手段進行調節。兩國經濟改革的共同點是( ?。?br/>A. 探索獨立發展的道路 B.突破了蘇聯模式的束縛
C.迷失了社會主義方向 D.強化國家對經濟的控制
【答案】A
【知識點】東歐社會主義建設、改革與劇變
【解析】【分析】本材料展現了南斯拉夫和匈牙利適當減少國家的干預,對斯大林模式有所突破,探索獨立發展的道路,故A項正確。
兩國經濟改革并沒能徹底突破斯大林模式,排除B項;
C項內容與史實不符,排除C項;
兩國均減少了國家對經濟的干預,排除D項。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考查二戰后東歐經濟建設,解答本題依據材料“企業30%的產品價格按供求關系自由形成,70%的產品價格在國家監督下形成”“取消對合作社和國營農場的指令性計劃,改用價格、稅收等經濟手段進行調節”等信息并結合所學知識進行分析??疾榱丝忌\用所學知識分析理解史料的能力。
17.(2024高一下·灤南期末)20世紀60--80年代,新加坡、韓國等國家利用本國豐富的勞動力資源吸引外資,實現了經濟高速增長,成為新興工業化國家;大多數拉丁美洲國家積極促進經濟合作,逐步邁入中等收入國家行列。這表明( ?。?br/>A.區域集團化的趨勢不斷加強 B.世界殖民體系正面臨崩潰
C.新興國家發展道路各具特色 D.經濟全球化是一把雙刃劍
【答案】C
【知識點】發展中國家的成就
【解析】【分析】題目描述了20世紀60-80年代,新加坡、韓國與拉丁美洲國家在經濟發展上的不同策略及其成果。從題目描述中可以看出,新加坡、韓國依靠勞動力資源吸引外資實現高速增長,而拉丁美洲國家則是通過促進經濟合作來發展。這兩者明顯展示了不同的發展策略和路徑,說明新興國家在發展道路上確實各具特色,C正確;
雖然拉丁美洲國家積極促進經濟合作,但題目中并沒有明確強調區域集團化的趨勢,也沒有與其他地區進行對比來突顯這一趨勢的加強,排除A;
“世界殖民體系正面臨崩潰”這一選項更多地關聯到殖民地國家的獨立運動,而題目中描述的是已經獨立后的國家如何發展經濟,所以B選項與題目內容不符,排除B;
盡管經濟全球化確實有其兩面性,但題目中并沒有明確涉及到全球化的正面或負面影響,而是更側重于描述不同國家的發展策略,排除D。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考查新興國家的發展,側重于考查考生對知識的掌握理解能力和對材料的分析作答能力。
18.(2024高一下·灤南期末)漫畫《和平,還是利潤》。該漫畫旨在說明(  )
A.和平與發展是當今時代的主題 B.世界和平面臨諸多難題和挑戰
C.第三世界國家應注重經濟安全 D.多極化趨勢是不可逆轉的潮流
【答案】B
【知識點】和平與發展的時代主題
【解析】【分析】首先,我們來分析漫畫《和平,還是利潤》這一標題。從標題中,我們可以明顯感受到一種對比和抉擇的意味,即在“和平”與“利潤”之間做出選擇?!笆澜绾推矫媾R諸多難題和挑戰”這一選項直接回應了漫畫標題中的對比意味。它暗示了在追求利潤的過程中,可能會犧牲或威脅到和平,從而體現了和平所面臨的難題和挑戰,B正確;
雖然和平與發展確實是當今世界的兩大主題,但這一選項沒有直接涉及到漫畫標題中所強調的“利潤”與“和平”之間的抉擇,因此可能不是最佳答案,排除A;
“第三世界國家應注重經濟安全”這一選項將焦點過于集中在“第三世界國家”上,而漫畫的標題并沒有特指某一類國家,因此這一選項可能不夠貼切,排除C;
“多極化趨勢是不可逆轉的潮流”這一選項討論的是國際政治格局的趨勢,與漫畫標題中的“和平”與“利潤”之間的抉擇無直接關聯,排除D。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的是當今人類發展面臨的問題,考查獲取和解讀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描述和闡釋事物、論證和發現問題的能力。
19.(2024高一下·灤南期末)當前,跨國公司控制了全世界生產的約40%,貿易的50~60%。美國《財富雜志》公布的世界500家最大跨國公司中,美國和日本占300多家,英國、法國、德國各有30~40家。這一現象說明( ?。?br/>A.科學技術是經濟全球化的核心推動力
B.發達國家在經濟全球化中占主導地位
C.經濟全球化是生產力發展的客觀結果
D.加劇了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的矛盾
【答案】B
【知識點】經濟全球化
【解析】【分析】題目描述了跨國公司在全球生產和貿易中的巨大影響力,以及世界500家最大跨國公司主要被美國、日本、英國、法國和德國等發達國家所占據的情況。B選項說“發達國家在經濟全球化中占主導地位”。這與題目中描述的跨國公司主要來自發達國家,并且它們在全球生產和貿易中占有很大比例的情況相吻合,B正確;
雖然科學技術確實在經濟全球化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但題目中并沒有直接提及科學技術與經濟全球化的關系,因此A選項不是最直接相關的答案,排除A;
C選項提到“經濟全球化是生產力發展的客觀結果”。這個陳述本身是正確的,但它并沒有直接回應題目中關于跨國公司和發達國家在全球經濟中的地位的具體信息,排除C;
題目中并沒有提及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之間的矛盾是否因為跨國公司的存在而加劇,因此D選項也不是最直接相關的答案,排除D。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考查了經濟全球化,要求學生具有解讀材料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
20.(2024高一下·灤南期末)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戰爭的硝煙還未散盡、人們對戰爭的恐懼還刻骨銘心之時,發動并無取勝把握的熱戰畢竟不是時機。在爭奪東歐不斷失敗之后,美國統治階級內部經過一番爭執,最終選定了對蘇發動“冷戰”。美國冷戰政策的制定者之一、原駐蘇臨時代辦喬治·凱南曾注解說:“蘇聯聽不進理智的邏輯,但對武力的邏輯卻十分敏感,因此,如果對方擁有足夠的武力,并清楚地表明它準備使用武力,這就幾乎用不著真正動武”在上述思想指導下,美國一方面加強自己的軍事力量,另一方面開始穩固西歐。
——摘編自劉笑盈《冷戰的興起與歐洲的重組》
材料二美蘇爭霸經歷了20世紀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末美攻蘇守、70年代蘇攻美守、80年代互有攻守而美攻多于守的3個時期。二戰后到20世紀50年代中期,美蘇雙方圍繞著原子彈和氫彈展開爭奪;1957年到20世紀70年代末,競相研制和發展戰略核武器;20世紀80年代初開始,軍備競賽進入了戰略防御系統、宇宙空間軍事化新時期。美國五角大樓每年近3000億美元的軍事預算中,有三分之二花在國外的防務上。蘇聯是以經濟、軍事援助為手段向第三世界滲透擴張的,每插入一國或地區都要耗費一定的代價。巨額軍費開支,美國以前還可以通過貿易順差來彌補,而后期貿易出現巨大逆差,財政赤字高,大國地位下降。
——摘編自司徒文《世界兩極格局崩潰緣由探析》
(1)根據材料一,概括美國發動冷戰的原因,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美國在20世紀40年代“穩固西歐”的舉措。
(2)根據材料二,指出20世紀50年代中期至80年代初美蘇爭霸的特點,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美蘇爭霸對國際局勢的影響。
【答案】(1)原因:民意不支持熱戰;美國沒有把握在熱戰中獲勝;美國與蘇聯爭奪東歐的失?。粍P南等人的推動;蘇聯對美國的政策不妥協。(答出兩點即可)
具體舉措:實施馬歇爾計劃;成立北約;支持聯邦德國成立。(答出兩點即可)
(2)特點:攻守形勢不斷轉換;軍備競賽逐漸升級。
影響: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戰的爆發;促進了第三世界的崛起;(答出一點即可)加劇了國際局勢緊張與動蕩;嚴重惡化了國際關系。(答出一點即可)
【知識點】冷戰的原因及主要表現;多極力量的成長
【解析】【分析】(1)原因:根據“在戰爭的硝煙還未散盡、人們對戰爭的恐懼還刻骨銘心之時,發動并無取勝把握的熱戰畢竟不是時機”可概括出民意不支持熱戰;美國沒有把握在熱戰中獲勝;根據“在爭奪東歐不斷失敗之后”可概括出美國與蘇聯爭奪東歐的失?。桓鶕皢讨巍P南曾注解說:‘蘇聯聽不進理智的邏輯,但對武力的邏輯卻十分敏感,因此,如果對方擁有足夠的武力,并清楚地表明它準備使用武力,這就幾乎用不著真正動武’”得出凱南等人的推動,蘇聯對美國的政策不妥協。具體舉措:根據所學,從1947年開始,美國實施馬歇爾計劃,鞏固了西歐的資本主義制度。1949年,美國和英法等國成立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簡稱“北約”,在軍事上美國加強了對西歐的控制。1949年,在美國的支持下,德國西部成立了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德意志聯邦共和國成為美國與蘇聯冷戰的前沿。
(2)特點:根據“美攻蘇守”“蘇攻美守”“互有攻守”可概括出攻守形勢不斷轉換;根據“二戰后到20世紀50年代中期,美蘇雙方圍繞著原子彈和氫彈展開爭奪......軍備競賽進入了戰略防御系統、宇宙空間軍事化新時期”可概括出軍備競賽逐漸升級。影響:結合所學從正反兩方面分析,美蘇之間激烈的冷戰對抗加劇了國際局勢緊張與動蕩;冷戰期間的集團對抗理念和超級大國在亞非地區擴張勢力,干涉他國內政,嚴重惡化了國際關系。但另一方面,美蘇勢均力敵,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戰的爆發;冷戰對抗促使第三世界國家為擺脫美蘇的控制和維護自身的獨立,團結起來,相互支持,促進了第三世界的崛起。
【點評】本題考查美蘇冷戰,考查學生獲取和解讀信息能力,學生需要對有效信息進行完整、準確、合理的解讀,結合材料關鍵詞和所學知識推導出正確答案。
(1)本題是背景類、特點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二戰后世界。原因:據材料“戰爭的硝煙還未散盡、人們對戰爭的恐懼還刻骨銘心”得出民意不支持熱戰;據材料“并無取勝把握的熱戰”得出美國沒有把握在熱戰中獲勝;據材料“在爭奪東歐不斷失敗之后,美國……最終選定了對蘇發動‘冷戰’”得出美國與蘇聯爭奪東歐的失敗;據材料“喬治·凱南曾注解說:‘蘇聯聽不進理智的邏輯,但對武力的邏輯卻十分敏感,因此,如果對方擁有足夠的武力,并清楚地表明它準備使用武力,這就幾乎用不著真正動武’”得出凱南等人的推動,蘇聯對美國的政策不妥協。具體舉措:根據所學,從1947年開始,美國實施馬歇爾計劃,鞏固了西歐的資本主義制度。1949年,美國和英法等國成立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簡稱“北約”,在軍事上美國加強了對西歐的控制。1949年,在美國的支持下,德國西部成立了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德意志聯邦共和國成為美國與蘇聯冷戰的前沿。
(2)本題是特點類、影響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20世紀50年代中期至80年代初世界。特點:據材料“美蘇爭霸經歷了20世紀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末美攻蘇守、70年代蘇攻美守、80年代互有攻守而美攻多于守的3個時期”得出攻守形勢不斷轉換;據材料“二戰后到20世紀50年代中期,美蘇雙方圍繞著原子彈和氫彈展開爭奪;1957年到20世紀70年代末,競相研制和發展戰略核武器;20世紀80年代初開始,軍備競賽進入了戰略防御系統、宇宙空間軍事化新時期”得出軍備競賽逐漸升級。影響:結合所學從正反兩方面分析,美蘇之間激烈的冷戰對抗加劇了國際局勢緊張與動蕩;冷戰期間的集團對抗理念和超級大國在亞非地區擴張勢力,干涉他國內政,嚴重惡化了國際關系。但另一方面,美蘇勢均力敵,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戰的爆發;冷戰對抗促使第三世界國家為擺脫美蘇的控制和維護自身的獨立,團結起來,相互支持,促進了第三世界的崛起。
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盐源县| 涪陵区| 墨江| 蒙山县| 广南县| 迭部县| 巫溪县| 昌吉市| 邳州市| 汽车| 永丰县| 集安市| 林州市| 镇原县| 华阴市| 丹巴县| 大邑县| 商丘市| 长海县| 即墨市| 沂南县| 宜兰县| 常宁市| 共和县| 辽中县| 郧西县| 武宣县| 大理市| 安康市| 滦南县| 勃利县| 瑞昌市| 商丘市| 内江市| 盐源县| 广丰县| 扶风县| 枞阳县| 北碚区| 阿合奇县| 商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