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天津市河東區2023-2024學年高二下學期7月期末歷史試題1.(2024高二下·河東期末)封泥是古代信函文書封緘的實物遺存,有重要的史料價值。如圖為秦“右丞相印”封泥,在下列研究主題中,它最適合用來研究秦代( )A.中央政府機構的設置 B.手工業經營發展水平C.官僚政制的運作方式 D.地方職官體系的變遷2.(2024高二下·河東期末)《漢書·張蒼傳》載,西漢初,蕭何任丞相時,發現張蒼“明習天下圖書計籍,又善用算律歷”,于是任命他掌管“郡國上計”。由此判斷,當時張蒼主要負責的事務是( )A.買賣運輸貨物,調劑各地物價 B.審核各地計薄,考核官員政績C.掌管地方教化,維護基層治安 D.核查王國財政,察舉地方賢才3.(2024高二下·河東期末)歸納概括是重要的歷史學習方法之一,以下選項中主題與內容對應正確的是( )序號 主題 內容A 早期國家的制度建設 禪讓制 井田制 郡縣制B 精耕細作的傳統農業 刀耕火種 鐵犁牛耕 鄭國渠C 賦役制度的發展演變 編戶制度 租調制 兩稅法D 不斷完善的監察體系 御史大夫 十三州刺史 科舉制A.A B.B C.C D.D4.(2024高二下·河東期末)唐朝本沿用隋朝州、縣二級制,后根據山川地形把全國劃分為 10道,作為中央派出的監察機構,唐玄宗即位后又增至15道。唐朝這一創新( )A.使得行政體系完備 B.導致藩鎮割據勢力形成C.旨在強化中央集權 D.弱化中央對地方的控制5.(2024高二下·河東期末)下圖文書記載了733年的一次馬匹買賣:在3位保人的見證下,石染典在西州(今新疆吐魯番市)“交用大練拾捌匹”買下康思禮一匹馬,“恐人無信,故立私契”,并“畫指為記”。這表明( )A.該時期契約運用領域廣泛 B.各民族之間的經濟聯系增強C.鑄錢在邊疆地區沒有流通 D.契約效力得到買賣雙方認同6.(2024高二下·河東期末)宋代改變戶籍制度,分主戶與客戶,佃農擺脫了過去只能是地主私屬的卑賤身份,成為編戶齊民。租佃經營成為僅次于自耕農形式的重要經營方式。對此評述正確的是( )A.戶口主要按其職業進行分類B.政府對佃農的人身束縛減輕C.戶籍制度的變革適應了租佃關系的發展D.主客戶之分違背了征稅標準的變化趨勢7.(2024高二下·河東期末)如圖是西晉至北宋出身寒門子弟入朝為官的比例。這說明了( )A.統治基礎的擴大 B.崇尚教育的風氣C.儒家思想的弱化 D.重文抑武的政策8.(2024高二下·河東期末)下列呈現了中國古代商業貿易發展的基本脈絡,其中對應正確的一組是( )A.春秋戰國時期——貨幣、車軌、度量衡實現統一B.秦漢時期——出口商品主要有絲綢、瓷器、紙張、茶葉等C.宋元時期——朝廷將通商口岸限定在廣州一處D.明清時期——白銀逐漸成為民間交易的基本支付手段9.(2024高二下·河東期末)下列選項中,材料與結論之間邏輯關系正確的是( ) 材料 結論A 距今約1萬年左右,人類從食物采集者變為食物生產者,逐漸開始定居生活 定居生活是農業、畜牧業出現的基礎B 《史記·商君列傳》記載:民有二男以上不分異者,倍其賦。 當時民眾的賦稅負擔非常沉重C 中國新疆和中亞地區考古發現一批6—8世紀粟特(西域古政權)鑄造的圓形方孔錢幣,上有“開元通寶”等漢字。 海上絲綢之路推動中原文化傳播D 明朝初年,漢口只是一片荒灘,人跡罕至。明末,發展成為“甲于全楚”的商業巨鎮。到清朝中期,漢口鎮的市場規模更加擴大。 統治者逐漸放棄重農抑商政策A.A B.B C.C D.D10.(2024高二下·河東期末)《清史稿》記載,雍正初年,“令各省將丁口之賦,攤入地畝輸納征解,統謂之‘地丁’……自后丁徭與地賦合而為一,民納地丁之外,別無徭役矣”。此舉措史稱( )A.“編戶齊民” B.“大索貌閱”C.“納庸代役” D.“攤丁入畝”11.(2024高二下·河東期末)1964年1月27日,中法兩國政府在北京和巴黎同時發表了建交公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法蘭西共和國政府一致決定建立外交關系。兩國政府為此商定在三個月內任命大使。”公報雖然只有兩句話,但被西方輿論形象地稱之為“一次外交核爆”。中法建交( )A.執行了“另起爐灶”的方針 B.瓦解了二戰之后的國際格局C.體現了“求同存異”的思想 D.改善了中美之間的緊張關系12.(2024高二下·河東期末)莊園是中世紀歐洲最基本的社會經濟單位。在當時的英國,莊園管理包括耕種敞田、向領主繳納租稅、解決法律糾紛等,當莊園內部出現糾紛時,由莊園法庭進行裁決。這說明莊園( )A.享有不同程度的自治 B.具有基層治理功能C.加重了對農奴的剝削 D.體現封閉性自給性13.(2024高二下·河東期末)1618 年,歐洲由于爭奪領土、王位和霸權,導致了以德意志為主要戰場的歐洲國際性戰爭,各方終于在1648 年以簽訂了中世紀與近代之交的第一個多邊條約《威斯特伐利亞和約》而告終,形成威斯特伐利亞體系。這一體系對國際法的貢獻主要在于( )A.形成了大國協調歐洲均勢的國際關系B.廢棄以戰爭作為實行國家政策的工具C.首次用國際會議來解決國際爭端D.確定了國際法的主體是主權國家14.(2024高二下·河東期末)1883年《美國文官法》規定:任何公務人員都沒有權利利用職權或個人影響去強迫別人或別的團體采取政治行動。這一規定體現了文官制度的突出特點是( )A.公開考試 B.政治中立 C.職務常任 D.工作隱名15.(2024高二下·河東期末)二戰后,瑞典政府積極推行社會福利政策,被稱之為“福利國家的櫥窗”。20世紀70年代起,持續增加福利開支引發了嚴重的財政赤字,通貨膨脹加劇,失業率上升,此現象被稱作“瑞典病”。從“福利國家的櫥窗”到“瑞典病”說明了( )A.福利國家必然出現“滯脹” B.國家干預不能緩和社會矛盾C.社會效率與公平難以平衡 D.社會保障制度需要不斷調整(2024高二下·河東期末)法律是維護社會秩序的基石。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唐律將“供養有缺”“喪期作樂”等違禮行為列入“不孝”罪的范圍,實際上是將禮的規范上升為法律規范。唐律被后世奉為立法的楷模。宋朝法制“因唐律、令、格、式而隨時損益”。清朝時編纂的《四庫全書》稱唐律“一準乎禮”——以儒家禮教綱常為法律的指導思想。儒家強調寬仁慎刑。比較前后朝代,“用刑持平”“務在寬簡”,使唐律有“得古今之平”的美譽。日本頒行的《大寶律令》的篇目、順序與唐律一樣;朝鮮的《高麗律》也是摹仿唐律;越南的《刑法》《國朝刑律》大體“遵用唐宋之制”。——摘編自張晉藩《中國法制史》材料二 13世紀,英國通過《大憲章》,確立了法律至上和王權有限的原則。“光榮革命”后,英國確立了君主立憲制,法律體系更加完善。美國等很多國家在學習英國法律基礎上制定了本國法律,構成了“英美法系”。1804年,拿破侖簽署法令,頒布了《法國民法典》。《法國民法典》繼承了羅馬法傳統,很快推廣到歐洲各地,形成了“大陸法系”。——摘編自齊世榮主編《世界史·近代卷》16.依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唐朝法律的特點。并簡要分析唐律的影響。17.根據材料二和所學知識,概括影響近代西方法律建設歷程的主要因素。綜合上述材料,談談你對法律的認識。(2024高二下·河東期末)近代商業貿易的變化。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1531年,最早的一家商品交易所在安特衛普開業。此后,阿姆斯特丹出現了糧食交易所,倫敦辦起了綜合交易所。16世紀,威尼斯和熱那亞的商人創立了銀行,為從事國際貿易的商人提供資金和信用。1694年,經英國國王特許,英格蘭銀行創立。17世紀后,倫敦的證券交易所成為國際證券交易的中心。1852年,世界第一家百貨公司在法國巴黎開業。1892年,德國出現有限責任公司。后來,這種企業組織形式相繼為英國、法國、意大利、瑞士、盧森堡和比利時等國所采用。為了有效壟斷對外貿易,英、法、荷等國建立起一種新型股份制貿易公司。——摘編自普通高中教科書《歷史選擇性必修2·經濟與社會生活》材料二 在東印度公司成立前,荷蘭在遙遠的亞洲陸續建立了14家貿易公司。這些公司彼此競爭,導致貨物在當地的收購價格高漲,在歐洲的販賣價格卻下滑。而且,還面臨英國、葡萄牙、西班牙的武力干涉和激烈競爭。1602年3月,在議會議長的斡旋下,這些公司整合成了荷蘭聯合東印度公司。公司獲得了荷蘭議會東起好望角、西至南美洲南端的所有區域的壟斷貿易執照。公司不但可以執法、簽署協定、對外談判,還可以在海外發動戰爭。公司……任命印度群島等殖民地的總督,也任命這些殖民地的雇員、公務員、軍官和法官,但這些任命需要經過三級會議總會的批準。——摘編自彭興庭《資本500年》18.根據材料一,指出對近代商業貿易的變化起關鍵作用的新型經營方式。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歐洲近代商業經營方式變革的影響。19.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荷蘭建立東印度公司的背景并分析其在近代歷史上所扮演的角色。20.(2024高二下·河東期末)閱讀材料,回答問題。秦始皇之面相內容 出處皇帝休烈,平一宇內……大洽濯俗,天下承風……初平法式,審別職任,以立恒常……黔首修潔,人樂同則,嘉保太平…… [秦]李斯《會稽刻石》秦王懷貪鄙之心,行自奮之智,不信功臣,不親士民,廢王道,立私權,禁文書而酷刑法,先詐力而后仁義,以暴虐為天下始。夫并兼者高詐力,安定者貴順權,此言取與守不同術也。 [西漢]賈誼《過秦論》他(秦始皇)不自覺地順應了中國歷史發展的傾向,充當了中國新興地主階級開辟道路的先鋒,在中國歷史上,消滅了封建領主制,開創了一個中央集權的封建專制主義的新的歷史時代。 [現代]翦伯贊馬克思主義史學家以“秦始皇之面相”為主題,談談你對上述材料的看法。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A【知識點】皇帝制、三公九卿與郡縣制【解析】【分析】本題為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根據設問可知,這是推斷選擇題。時空范圍為秦朝(中國)。依據所知可知:秦朝在中央實行三公九卿制,“右丞相印”是秦代丞相所使用的官印,因此可以用于研究秦代中央政府機構的設置,故A項正確;“右丞相印”封泥與手工業發展水平沒有直接聯系,排除B項;材料只能說明秦代設置丞相一職,不能反映官僚政制的具體運作方式,排除C項;丞相屬于中央職官,排除D項。故答案為: A【點評】本題是推斷選擇題,時空是秦朝時期的中國。本題以考古發現的秦“右丞相印”封泥作為考點,考查秦朝的中央官職。主要特定的歷史背景,解題關鍵是材料信息的準確把握,旨在培養學生歷史知識的運用能力。2.【答案】B【知識點】西漢的建立與“文景之治”【解析】【分析】根據“明習天下圖書計籍,又善用算律歷”以及“上計”可得出他負責的是地方的審核,官員的考查,B項正確;A項是均輸的職責,排除A項;材料與地方文化及選官無關,排除CD項。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側重于考查漢代的政治體制,答題關鍵在于對材料的分析和相關知識點的把握。本題側重于考查基礎知識,“郡國上計”主要負責審核各地計薄,考核官員政績 。3.【答案】C【知識點】唐朝的租庸調制與兩稅法【解析】【分析】依據已學可知,我國賦役制度的發展演變,經歷了編戶制度、租調制和兩稅法,C符合題意;依據已學可知,郡縣制開始與春秋戰國時期,秦朝得以推廣,不屬于早期國家的制度建設,A不合題意;依據已學可知,刀耕火種,體現的是原始農業,并不是精耕細作的傳統農業,B不合題意;依據已學可知,科舉制,是選官制度,并不是監察制度,D不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利用所學知識解決歷史問題的能力,解題時緊扣題干中相對應的內容,然后得出正確答案。4.【答案】C【知識點】中國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演變【解析】【分析】依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唐朝時期在地方設置道一級的機構,作為中央派出的監察機構。其目的是為了巡視地方,加強中央集權,C項正確;材料只涉及了唐朝的地方機構,無法得出整個行政體系完備的結論,A項錯誤;藩鎮割據局面的出現與地方設置軍鎮有關,與道一級機構設置無關,B項錯誤;唐朝的這一措施是為了加強中央集權,而非弱化中央對地方的控制,D項錯誤。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考查中國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演變,解題的關鍵是解讀材料信息,結合唐朝地方制度的變化及其目的和作用解答,側重考查學生解讀材料、調用所學知識分析的能力。5.【答案】D【知識點】唐朝的商業發展【解析】【分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類選擇題,據本題時間信息時空是唐朝時期的中國。依據材料“‘交用大練拾捌匹’買下康思禮一匹馬”“恐人無信,故立私契”“畫指為記”分析可知,在買賣交易中訂立契約并以此作為憑證,表明契約效力得到買賣雙方認同,故D項正確;從已知的材料中無法推斷出“契約運用領域廣泛”,排除A項;材料僅反映了一次馬匹買賣,并未能體現各民族之間的經濟聯系增強,排除B項;材料體現的是契約買賣,未涉及鑄錢流通,排除C項。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是推斷類選擇題,時空是唐朝時期的中國。本題以文書記載作為切入點,考查唐朝商業發展;解題關鍵是材料信息的準確把握,本題的關鍵信息是“‘恐人無信,故立私契”,并畫指為記’”;本題旨在培養學生史料實證和歷史解釋的歷史學科素養。6.【答案】C【知識點】宋元時期的社會變化;中國古代戶籍制度【解析】【分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正向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宋朝時期(中國)。依據題干材料“宋代……佃農擺脫了過去只能是地主私屬的卑賤身份,成為編戶齊民”分析可知,宋代佃農地位發生了變化,這是由于宋代租佃經營的發展,戶籍制度的變革是為了適應了租佃關系的發展,故C項正確;材料中沒有涉及戶口分類的方式,排除A項;材料不能體現政府對佃農的人身束縛減輕,排除B項;主客戶之分與征稅標準的變化趨勢無直接聯系,排除D項。 故答案為: C【點評】本題是正向題,時空是宋朝時期的中國。本題考查宋代戶籍制度的變化宋代 城市化與商品經濟發展迅猛,完全打破了傳統的農耕經濟藩籬,戶籍制度的改變是為了更好的適應當時社會發展的需要;本題旨在培養學生歷史解釋的歷史學科素養。7.【答案】A【知識點】科舉制【解析】【分析】依據題干中“ 西晉至北宋出身寒門子弟入朝為官的比例 ”可看出西晉至北宋平民子弟在官員群體中所占比例持續增加,結合所學可知,這主要得益于科舉制度的推行使平民子弟可以通過考試進入仕途,有利于擴大封建王朝的統治基礎,A項正確;材料主要反映了西晉至北宋時期官員寒門出身子弟的比重增加,不能得出這一時期是否崇尚教育,排除B項;儒家思想的弱化符合題干時段的史實,但與材料主旨無關,排除C項;北宋才開始推行重文抑武的政策,排除D項。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閱讀史料,獲取有效信息及運用已學解決歷史問題的能力,解題時緊扣“西晉至北宋出身寒門子弟入朝為官的比例”,對比備選項即可獲取準確答案。8.【答案】D【知識點】中國古代貨幣的演變【解析】【分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根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正向判斷題。根據材料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春秋戰國至明清(中國)。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明清時期,白銀逐漸成為民間交易的基本支付手段,故D項正確;秦朝時期實現貨幣、車軌、度量衡的統一,排除A項;秦漢時期,紙張并非出口商品,排除B項;明清時期實行閉關鎖國,政府將通商口岸限定在廣州一處,排除C項。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是正向判斷題,時空是春秋戰國至明清的中國。本題考查春秋戰國至明清時期的歷史知識;解題關鍵是歷史基礎知識的準確把握,本題旨在培養學生史料實證和時空觀念的歷史學科素養。9.【答案】B【知識點】商鞅變法【解析】【分析】依據材料“民有二男以上不分異者,倍其賦”分析可知,商鞅變法中實行分戶令,不按照規定分戶進行雙倍征收賦稅,體現當時民眾的賦稅非常沉重,B項正確;依據所學可知,距今1萬年左右,原始農業和畜牧業出現,農業和畜牧業的出現是定居生活出現的物質基礎,排除A項;中國新疆和中亞地區考古發現“開元通寶”等,是因為陸上絲綢之路溝通中西方經濟往來,排除C項;明朝漢口由“一片荒灘,人跡罕至”發展為商業巨鎮,明清朝時期商業發展,市場規模擴大,不代表統治者逐漸放棄重農抑商政策,排除D項。故答案為: B【點評】本題是正向題,時空是古代的中國。本題考查中國古代的歷史知識;解題關鍵是正確解讀材料與結論之間的邏輯關系,學生要準確把握歷史基礎知識;本題旨在培養學生史料實證和時空觀念的歷史學科素養。10.【答案】D【知識點】明清時期的賦稅制度與“一條鞭法”【解析】【分析】 根據材料,雍正時期,“將丁口之賦,攤入地畝”,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是清朝實行的攤丁入畝,D項正確;西漢統治者為了加強對農民的控制,推行嚴密的編戶制度,叫“編戶齊民”,排除A項;“大索貌閱”是隋朝推行的用以整頓戶籍和賦役的措施,排除B項;“納庸代役”允許勞動者交納實物代替勞役,與材料不一致,排除C項。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主要考查中國古代賦稅制度,解答本題需根據材料和攤丁入畝的影響進行分析。11.【答案】C【知識點】新中國的外交政策與外交成就【解析】【分析】根據材料分析可知,中法屬于不同社會性質的國家,建立外交關系體現了“求同存異”思想,C正確;A錯誤,“另起爐灶”指的是不受過去任何屈辱的外交傳統所束縛,要在互相尊重主權和平等互利的基礎,同世界各國建立新的外交關系,與材料無關,排除;B錯誤,二戰后的兩極格局在90年代瓦解,與材料無關;D錯誤,材料無關中美關系的改善,中美關系改善在70年代 ,與材料無關;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側重于考查新中國的外交政策, 答題關鍵在于對材料的分析和相關知識點的把握。1955年 ,中國參加萬隆會議,周恩來提出“求同存異”方針,推動中國迎來第二次建交高潮。12.【答案】B【知識點】西歐莊園與農奴制度【解析】【分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根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時空是中世紀的歐洲。根據材料“在當時的英國,莊園管理包括耕種敞田、向領主繳納租稅、解決法律糾紛等,當莊園內部出現糾紛時,由莊園法庭進行裁決。”分析可得出莊園是西歐社會的基本經濟模式,能夠進行自我管理,在整個西歐社會中起到維護基層秩序的作用,B項正確;材料并未涉及城市自治問題,排除A項;材料并未涉及對農奴的壓迫,排除C項;D項并不是材料的主旨,排除D項。故答案為: B【點評】本題是推斷題,時空是中世紀的歐洲。本題陳述了歐洲莊園的基本功能,解題的關鍵是材料信息的準確把握;旨在培養學生史料實證和歷史解釋的歷史學科素養。13.【答案】C【知識點】國際法的形成【解析】【分析】依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威斯特伐利亞體系首次用國際會議來解決國際爭端,C項正確;A項與維也納體系有關,錯誤;B項與《非戰公約》有關,錯誤;D項是荷蘭人格勞秀斯《戰爭與和平法》的內容,錯誤。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考查國際法的形成,解答本題需要掌握威斯特伐利亞體系的內容和意義,側重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識記能力。14.【答案】B【知識點】美國獨立戰爭與《獨立宣言》【解析】【分析】根據材料中“任何公務人員都沒有權利利用職權或個人影響去強迫別人或別的團體采取政治行動”可知,該法律要求公務人員獨立于黨派斗爭和更替之外,體現了公務人員政治中立的特點,B符合題意;材料并未涉及到考試問題、職務常任以及工作隱名等內容,故AC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 本題考查近代西方民主政治。解題的關鍵是正確分析材料“任何公務人員都沒有權利利用職權或個人影響去強迫別人或別的團體采取政治行動”的主旨,從《美國文官法》要求公務人員獨立于黨派斗爭和更替之外可以看出美國文官制度具有政治中立的特點。15.【答案】D【知識點】西方社會保障制度【解析】【分析】依據題干中“ 福利國家的櫥窗 ”“ 持續增加福利開支引發了嚴重的財政赤字,通貨膨脹加劇,失業率上升 ”等信息可得出,二戰后,瑞典政府推行社會福利政策取得顯著效果,但也存在在一定弊端,因此社會保障制度需要不斷變革,在提高社會效率和保障社會公平之間搞好平衡,D項正確;“滯脹”危機的根源在資本主義制度的基本矛盾,與福利國家無直接關系,排除A項;二戰后初期福利國家政策起到了積極作用,福利國家的本質就是國家干預,排除B項;如果社會效率和社會公平之間失衡,會導致社會問題出現,但平衡也是可以實現的,排除C項。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旨在培養學生史料實證和時空觀念的歷史學科素養,本題考查歐洲福利制度;解題關鍵是正確解讀材料與結論之間的邏輯關系,學生要準確把握歷史基礎知識,對比備選項即可獲取正確答案。【答案】16.特點:禮法結合的典范;法律寬簡公平。影響:唐律經多次刪繁就簡,成為后世立法的楷模;促成中華法系的形成;對周邊國家立法產生重要影響。17.因素:封君封臣制度的影響;城市的發展和市民階層的壯大;受英國法律思想的影響;受傳統法律思想的影響;資產階級革命后資本主義政治制度的確立。認識:受國家傳統影響,具有歷史性;法律的制定有利于保護政治成果,穩定社會秩序;法律的制定體現了統治階級的利益。【知識點】《唐律疏議》及其地位;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基本特征【解析】【分析】(1)特點:依據材料“唐律將‘供養有缺’‘喪期作樂’等違禮行為列入‘不孝’罪的范圍,實則是將禮的規范上升為法律規范”,可得出唐律是禮法結合的典范;又根據材料“比較前后朝代,‘用刑持平’‘務在寬簡’,使唐律有‘得古今之平’的美譽”,可知唐代法律寬簡公平。影響:根據材料“唐律被后世奉為立法的楷模”,可知唐律經多次刪繁就簡,成為后世立法的楷模;又根據材料“宋朝法制‘因唐律、令、格、式而隨時損益’。清朝時編纂的《四庫全書》稱唐律‘一準乎禮’——以儒家禮教綱常為法律的指導思想。儒家強調寬仁慎刑”,可知唐律促成中華法系的形成;又根據材料“日本頒行的《大寶律令》的篇目、順序與唐律一樣;朝鮮的《高麗律》也是摹仿唐律”,可知唐律對周邊國家立法產生重要影響。(2)因素:根據材料“13世紀,英國通過《大憲章》,確立了法律至上和王權有限的原則”結合所學知識,可得出西方法律建設受封君封臣制度的影響和城市的發展和市民階層的壯大;又根據材料“美國等很多國家在學習英國法律基礎上制定了本國法律,構成了‘英美法系’”,可得出西方法律建設受英國法律思想的影響;根據材料“《法國民法典》繼承了羅馬法傳統,很快推廣到歐洲各地,形成了‘大陸法系’”,可得出西方法律建設受傳統法律思想的影響;又根據材料“光榮革命后,英國確立了君主立憲制,法律體系更加完善”,可得出西方法律建設受資產階級革命后資本主義政治制度的影響。認識:綜合材料和所學知識,可知可從國家的歷史、法律的制定、作用和法律的階級屬性進行論述,如:受國家傳統影響,具有歷史性;法律的制定有利于保護政治成果,穩定社會秩序;法律的制定體現了統治階級的利益。【點評】本題屬于史料分析題。本題主要考查了唐律的特點及影響,近代西方法律建設的主要因素,以及學生對法律的認知;旨在考查學生史料解讀能力和歷史解釋的歷史學科素養。16.本題是特點類、影響類材料題。時空是:唐(中國)。特點:根據材料“唐律將‘供養有缺’‘喪期作樂’等違禮行為列入‘不孝’罪的范圍,實際上是將禮的規范上升為法律規范”,可得出禮法結合的典范;根據材料“比較前后朝代,‘用刑持平’‘務在寬簡’,使唐律有‘得古今之平’的美譽”,可得出法律寬簡公平。影響:根據材料“唐律被后世奉為立法的楷模”,可得出唐律經多次刪繁就簡,成為后世立法的楷模;根據材料“宋朝法制‘因唐律、令、格、式而隨時損益’。清朝時編纂的《四庫全書》稱唐律‘一準乎禮’——以儒家禮教綱常為法律的指導思想。儒家強調寬仁慎刑”,可得出促成中華法系的形成;根據材料“日本頒行的《大寶律令》的篇目、順序與唐律一樣;朝鮮的《高麗律》也是摹仿唐律”,可得出對周邊國家立法產生重要影響。17.本題是背景類、認識類材料題,時空是:近代西方國家。因素:根據材料“13世紀,英國通過《大憲章》,確立了法律至上和王權有限的原則”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受封君封臣制度的影響和城市的發展和市民階層的壯大;根據材料“美國等很多國家在學習英國法律基礎上制定了本國法律,構成了‘英美法系’”,可得出受英國法律思想的影響;根據材料“《法國民法典》繼承了羅馬法傳統,很快推廣到歐洲各地,形成了‘大陸法系’”,可得出受傳統法律思想的影響;根據材料“光榮革命后,英國確立了君主立憲制,法律體系更加完善”,可得出資產階級革命后資本主義政治制度的確立。認識:綜合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可從法律的制定、作用和法律的階級屬性進行論述,如:受國家傳統影響,具有歷史性;法律的制定有利于保護政治成果,穩定社會秩序;法律的制定體現了統治階級的利益。【答案】18.新方式:商品交易所;糧食交易所;綜合交易所;證券交易所;銀行;百貨公司;有限責任公司;新型股份制公司。影響:引發商業管理模式變革;助推了歐洲對外殖民擴張;促進了資本原始積累;利于世界市場的形成等。19.背景:新航路開辟;對外競爭的需要;荷蘭政府的支持;原有貿易公司的內部競爭損害了荷蘭的利益。角色分析:殖民主義代理人。荷蘭東印度公司是荷蘭對東方殖民擴張的產物,具有海外發動戰爭、任命殖民地總督和官員的權力。東印度公司既是西方推行殖民擴張的代理人,也是西方國家侵略東方國家的殖民者。【知識點】亞洲殖民地半殖民地化;近代世界商業貿易的變化【解析】【分析】(1)新方式:根據材料“最早的一家商品交易所在安特衛普開業”可知,新型經營方式是商品交易所;根據材料“阿姆斯特丹出現了糧食交易所,倫敦辦起了綜合交易所”可知,新型經營方式是糧食交易所和綜合交易所;根據材料“17世紀后,倫敦的證券交易所成為國際證券交易的中心”可知,新型經營方式是證券交易所;根據材料“英格蘭銀行創立”可知,新型經營方式是銀行;根據材料一“世界第一家百貨公司在法國巴黎開業”可知,新型經營方式是百貨公司;根據材料“德國出現有限責任公司”可知,新型經營方式是有限責任公司;根據材料“英、法、荷等國建立起一種新型股份制貿易公司”可知,新型經營方式是新型股份制公司。影響:綜上所述分析和所學可知,可從引發商業管理模式變革、助推歐洲對外殖民擴張、促進資本原始積累及利于世界市場的形成等角度進行分析。(2)背景:根據材料二“這些公司彼此競爭,導致貨物在當地的收購價格高漲,在歐洲的販賣價格卻下滑”“在東印度公司成立前,荷蘭在遙遠的亞洲陸續建立了14家貿易公司”“1602年3月,在議會議長的斡旋下,這些公司整合成了荷蘭聯合東印度公司”和所學可知,可從新航路開辟、對外競爭的需要、荷蘭政府的支持及原有貿易公司的內部競爭損害了荷蘭的利益等角度進行分析。角色分析:根據材料二“公司不但可以執法、簽署協定、對外談判,還可以在海外發動戰爭”可知,荷蘭建立東印度公司扮演的角色是殖民主義代理人。根據材料二“公司……任命印度群島等殖民地的總督,也任命這些殖民地的雇員、公務員、軍官和法官,但這些任命需要經過三級會議總會的批準。”和所學可知,荷蘭東印度公司是荷蘭對東方殖民擴張的產物,具有海外發動戰爭、任命殖民地總督和官員的權力。東印度公司既是西方推行殖民擴張的代理人,也是西方國家侵略東方國家的殖民者。【點評】本題屬于史料分析題。時空是近代歐洲。本題主要考查近代商業貿易的變化發展及其所產生的影響,以及東印度公司建立的背景和在近代史中所扮演的角色;旨在考查學生史料解讀能力和歷史解釋的歷史學科素養;解題的關鍵是結合所學知識準確把握題干信息。18.本題是特點類、影響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近代(歐洲)。第一小問新方式:根據材料一“最早的一家商品交易所在安特衛普開業”可知,商品交易所;根據材料一“阿姆斯特丹出現了糧食交易所,倫敦辦起了綜合交易所”可知,糧食交易所和綜合交易所;根據材料一“17世紀后,倫敦的證券交易所成為國際證券交易的中心”可知,證券交易所;根據材料一“英格蘭銀行創立”可知,銀行;根據材料一“世界第一家百貨公司在法國巴黎開業”可知,百貨公司;根據材料一“德國出現有限責任公司”可知,有限責任公司;根據材料一“英、法、荷等國建立起一種新型股份制貿易公司”可知,新型股份制公司。第二小問影響:結合上述分析和所學可知,可從引發商業管理模式變革、助推歐洲對外殖民擴張、促進資本原始積累及利于世界市場的形成等角度進行分析。19.本題是背景類、特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近代(歐洲)。第一小問背景:根據材料二“這些公司彼此競爭,導致貨物在當地的收購價格高漲,在歐洲的販賣價格卻下滑”“在東印度公司成立前,荷蘭在遙遠的亞洲陸續建立了14家貿易公司”“1602年3月,在議會議長的斡旋下,這些公司整合成了荷蘭聯合東印度公司”和所學可知,可從新航路開辟、對外競爭的需要、荷蘭政府的支持及原有貿易公司的內部競爭損害了荷蘭的利益等角度進行分析。第二小問角色分析:根據材料二“公司不但可以執法、簽署協定、對外談判,還可以在海外發動戰爭”可知,荷蘭建立東印度公司扮演的角色是殖民主義代理人。根據材料二“公司……任命印度群島等殖民地的總督,也任命這些殖民地的雇員、公務員、軍官和法官,但這些任命需要經過三級會議總會的批準。”和所學可知,荷蘭東印度公司是荷蘭對東方殖民擴張的產物,具有海外發動戰爭、任命殖民地總督和官員的權力。東印度公司既是西方推行殖民擴張的代理人,也是西方國家侵略東方國家的殖民者。20.【答案】看法:秦始皇有多個“面相”。秦始皇既是開創統一的中央集權國家的雄主,也是貪鄙暴虐、不施仁義、摧殘文化的暴君。一方面,秦始皇順應歷史發展潮流,滅掉六國,建立起第一個統一王朝——秦朝,結束了長期戰爭的混亂局面。秦始皇在全國范圍內建立起中央集權的政治制度,主要包括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縣制等,被以后的王朝長期沿用,影響深遠。秦始皇采取了一系列鞏固國家統一的措施,如統一車軌、文字、貨幣和度量衡,修馳道、直道,頒行法律,編制戶籍,遷徙六國貴族豪強到關中、巴蜀等地,整頓社會風俗等,推動了統一多民族國家政治、經濟、社會的發展。另一方面,秦始皇窮奢極欲,大興土木,建造宮殿、陵墓,出外巡游、封禪,征發繁重,百姓不堪重負。秦朝刑法嚴苛,人民搖手觸禁,“赭衣塞路,社會階級矛盾嚴重激化。秦的速亡與秦的暴政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三則材料都只是描繪了秦始皇“面相”的一個側面,具有一定片面性。綜合其內容就可展現出“秦始皇”相對完整豐滿的面相,展現“秦始皇”這個歷史人物的復雜性和多面性。【知識點】秦朝的統一措施及其影響;秦朝暴政的表現與影響;皇帝制、三公九卿與郡縣制【解析】【分析】本題為論述題之歷史事物闡釋題,時空是秦朝中國。依據題干表格中分析可知,第一段材料是實物史料,贊揚秦始皇滅六國統一全國;統一法令,整頓風俗,使百姓能夠遵規守法、安居樂業。第二段材料是文獻史料,批評秦始皇貪鄙暴虐,推行暴政;焚書坑儒,摧殘文化;不能審時度勢,調整政策。第三段材料是現代歷史研究者的觀點,肯定秦始皇順應時代發展,代表地主階級取代奴隸制貴族,創立中央集權體制。結合材料和所學可知,第一、三段材料都反映秦始皇的正面,第二段材料反映秦始皇的反面,為我們研究秦始皇提供了參考。可見秦始皇有多個“面相”,既是開創統一的中央集權國 家的偉大君主,也是貪鄙暴虐、不施仁義、摧殘文化的暴君,綜合三則材料內容就可展現出“秦始皇”相對完整豐滿的面相,展現“秦始皇”這個歷史人物的復雜性和多面性。要求從史料類型、內容、價值等方面分析題干材料,并與“秦始皇之面相”這一主題 建立緊密聯系,邏輯嚴密,闡述充分,表達清晰。【點評】本題是論述題之歷史事物闡釋題,時空是秦朝(中國)。本題主要古今名人對秦始皇的評價;旨在考查學生史料解讀能力和歷史解釋的歷史學科素養;解題的關鍵是結合所學知識準確把握題干信息,并對所學知識進行綜合分析整理、陳述,得出結論。答案言之有理即可。1 / 1天津市河東區2023-2024學年高二下學期7月期末歷史試題1.(2024高二下·河東期末)封泥是古代信函文書封緘的實物遺存,有重要的史料價值。如圖為秦“右丞相印”封泥,在下列研究主題中,它最適合用來研究秦代( )A.中央政府機構的設置 B.手工業經營發展水平C.官僚政制的運作方式 D.地方職官體系的變遷【答案】A【知識點】皇帝制、三公九卿與郡縣制【解析】【分析】本題為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根據設問可知,這是推斷選擇題。時空范圍為秦朝(中國)。依據所知可知:秦朝在中央實行三公九卿制,“右丞相印”是秦代丞相所使用的官印,因此可以用于研究秦代中央政府機構的設置,故A項正確;“右丞相印”封泥與手工業發展水平沒有直接聯系,排除B項;材料只能說明秦代設置丞相一職,不能反映官僚政制的具體運作方式,排除C項;丞相屬于中央職官,排除D項。故答案為: A【點評】本題是推斷選擇題,時空是秦朝時期的中國。本題以考古發現的秦“右丞相印”封泥作為考點,考查秦朝的中央官職。主要特定的歷史背景,解題關鍵是材料信息的準確把握,旨在培養學生歷史知識的運用能力。2.(2024高二下·河東期末)《漢書·張蒼傳》載,西漢初,蕭何任丞相時,發現張蒼“明習天下圖書計籍,又善用算律歷”,于是任命他掌管“郡國上計”。由此判斷,當時張蒼主要負責的事務是( )A.買賣運輸貨物,調劑各地物價 B.審核各地計薄,考核官員政績C.掌管地方教化,維護基層治安 D.核查王國財政,察舉地方賢才【答案】B【知識點】西漢的建立與“文景之治”【解析】【分析】根據“明習天下圖書計籍,又善用算律歷”以及“上計”可得出他負責的是地方的審核,官員的考查,B項正確;A項是均輸的職責,排除A項;材料與地方文化及選官無關,排除CD項。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側重于考查漢代的政治體制,答題關鍵在于對材料的分析和相關知識點的把握。本題側重于考查基礎知識,“郡國上計”主要負責審核各地計薄,考核官員政績 。3.(2024高二下·河東期末)歸納概括是重要的歷史學習方法之一,以下選項中主題與內容對應正確的是( )序號 主題 內容A 早期國家的制度建設 禪讓制 井田制 郡縣制B 精耕細作的傳統農業 刀耕火種 鐵犁牛耕 鄭國渠C 賦役制度的發展演變 編戶制度 租調制 兩稅法D 不斷完善的監察體系 御史大夫 十三州刺史 科舉制A.A B.B C.C D.D【答案】C【知識點】唐朝的租庸調制與兩稅法【解析】【分析】依據已學可知,我國賦役制度的發展演變,經歷了編戶制度、租調制和兩稅法,C符合題意;依據已學可知,郡縣制開始與春秋戰國時期,秦朝得以推廣,不屬于早期國家的制度建設,A不合題意;依據已學可知,刀耕火種,體現的是原始農業,并不是精耕細作的傳統農業,B不合題意;依據已學可知,科舉制,是選官制度,并不是監察制度,D不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利用所學知識解決歷史問題的能力,解題時緊扣題干中相對應的內容,然后得出正確答案。4.(2024高二下·河東期末)唐朝本沿用隋朝州、縣二級制,后根據山川地形把全國劃分為 10道,作為中央派出的監察機構,唐玄宗即位后又增至15道。唐朝這一創新( )A.使得行政體系完備 B.導致藩鎮割據勢力形成C.旨在強化中央集權 D.弱化中央對地方的控制【答案】C【知識點】中國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演變【解析】【分析】依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唐朝時期在地方設置道一級的機構,作為中央派出的監察機構。其目的是為了巡視地方,加強中央集權,C項正確;材料只涉及了唐朝的地方機構,無法得出整個行政體系完備的結論,A項錯誤;藩鎮割據局面的出現與地方設置軍鎮有關,與道一級機構設置無關,B項錯誤;唐朝的這一措施是為了加強中央集權,而非弱化中央對地方的控制,D項錯誤。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考查中國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演變,解題的關鍵是解讀材料信息,結合唐朝地方制度的變化及其目的和作用解答,側重考查學生解讀材料、調用所學知識分析的能力。5.(2024高二下·河東期末)下圖文書記載了733年的一次馬匹買賣:在3位保人的見證下,石染典在西州(今新疆吐魯番市)“交用大練拾捌匹”買下康思禮一匹馬,“恐人無信,故立私契”,并“畫指為記”。這表明( )A.該時期契約運用領域廣泛 B.各民族之間的經濟聯系增強C.鑄錢在邊疆地區沒有流通 D.契約效力得到買賣雙方認同【答案】D【知識點】唐朝的商業發展【解析】【分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類選擇題,據本題時間信息時空是唐朝時期的中國。依據材料“‘交用大練拾捌匹’買下康思禮一匹馬”“恐人無信,故立私契”“畫指為記”分析可知,在買賣交易中訂立契約并以此作為憑證,表明契約效力得到買賣雙方認同,故D項正確;從已知的材料中無法推斷出“契約運用領域廣泛”,排除A項;材料僅反映了一次馬匹買賣,并未能體現各民族之間的經濟聯系增強,排除B項;材料體現的是契約買賣,未涉及鑄錢流通,排除C項。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是推斷類選擇題,時空是唐朝時期的中國。本題以文書記載作為切入點,考查唐朝商業發展;解題關鍵是材料信息的準確把握,本題的關鍵信息是“‘恐人無信,故立私契”,并畫指為記’”;本題旨在培養學生史料實證和歷史解釋的歷史學科素養。6.(2024高二下·河東期末)宋代改變戶籍制度,分主戶與客戶,佃農擺脫了過去只能是地主私屬的卑賤身份,成為編戶齊民。租佃經營成為僅次于自耕農形式的重要經營方式。對此評述正確的是( )A.戶口主要按其職業進行分類B.政府對佃農的人身束縛減輕C.戶籍制度的變革適應了租佃關系的發展D.主客戶之分違背了征稅標準的變化趨勢【答案】C【知識點】宋元時期的社會變化;中國古代戶籍制度【解析】【分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正向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宋朝時期(中國)。依據題干材料“宋代……佃農擺脫了過去只能是地主私屬的卑賤身份,成為編戶齊民”分析可知,宋代佃農地位發生了變化,這是由于宋代租佃經營的發展,戶籍制度的變革是為了適應了租佃關系的發展,故C項正確;材料中沒有涉及戶口分類的方式,排除A項;材料不能體現政府對佃農的人身束縛減輕,排除B項;主客戶之分與征稅標準的變化趨勢無直接聯系,排除D項。 故答案為: C【點評】本題是正向題,時空是宋朝時期的中國。本題考查宋代戶籍制度的變化宋代 城市化與商品經濟發展迅猛,完全打破了傳統的農耕經濟藩籬,戶籍制度的改變是為了更好的適應當時社會發展的需要;本題旨在培養學生歷史解釋的歷史學科素養。7.(2024高二下·河東期末)如圖是西晉至北宋出身寒門子弟入朝為官的比例。這說明了( )A.統治基礎的擴大 B.崇尚教育的風氣C.儒家思想的弱化 D.重文抑武的政策【答案】A【知識點】科舉制【解析】【分析】依據題干中“ 西晉至北宋出身寒門子弟入朝為官的比例 ”可看出西晉至北宋平民子弟在官員群體中所占比例持續增加,結合所學可知,這主要得益于科舉制度的推行使平民子弟可以通過考試進入仕途,有利于擴大封建王朝的統治基礎,A項正確;材料主要反映了西晉至北宋時期官員寒門出身子弟的比重增加,不能得出這一時期是否崇尚教育,排除B項;儒家思想的弱化符合題干時段的史實,但與材料主旨無關,排除C項;北宋才開始推行重文抑武的政策,排除D項。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閱讀史料,獲取有效信息及運用已學解決歷史問題的能力,解題時緊扣“西晉至北宋出身寒門子弟入朝為官的比例”,對比備選項即可獲取準確答案。8.(2024高二下·河東期末)下列呈現了中國古代商業貿易發展的基本脈絡,其中對應正確的一組是( )A.春秋戰國時期——貨幣、車軌、度量衡實現統一B.秦漢時期——出口商品主要有絲綢、瓷器、紙張、茶葉等C.宋元時期——朝廷將通商口岸限定在廣州一處D.明清時期——白銀逐漸成為民間交易的基本支付手段【答案】D【知識點】中國古代貨幣的演變【解析】【分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根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正向判斷題。根據材料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春秋戰國至明清(中國)。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明清時期,白銀逐漸成為民間交易的基本支付手段,故D項正確;秦朝時期實現貨幣、車軌、度量衡的統一,排除A項;秦漢時期,紙張并非出口商品,排除B項;明清時期實行閉關鎖國,政府將通商口岸限定在廣州一處,排除C項。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是正向判斷題,時空是春秋戰國至明清的中國。本題考查春秋戰國至明清時期的歷史知識;解題關鍵是歷史基礎知識的準確把握,本題旨在培養學生史料實證和時空觀念的歷史學科素養。9.(2024高二下·河東期末)下列選項中,材料與結論之間邏輯關系正確的是( ) 材料 結論A 距今約1萬年左右,人類從食物采集者變為食物生產者,逐漸開始定居生活 定居生活是農業、畜牧業出現的基礎B 《史記·商君列傳》記載:民有二男以上不分異者,倍其賦。 當時民眾的賦稅負擔非常沉重C 中國新疆和中亞地區考古發現一批6—8世紀粟特(西域古政權)鑄造的圓形方孔錢幣,上有“開元通寶”等漢字。 海上絲綢之路推動中原文化傳播D 明朝初年,漢口只是一片荒灘,人跡罕至。明末,發展成為“甲于全楚”的商業巨鎮。到清朝中期,漢口鎮的市場規模更加擴大。 統治者逐漸放棄重農抑商政策A.A B.B C.C D.D【答案】B【知識點】商鞅變法【解析】【分析】依據材料“民有二男以上不分異者,倍其賦”分析可知,商鞅變法中實行分戶令,不按照規定分戶進行雙倍征收賦稅,體現當時民眾的賦稅非常沉重,B項正確;依據所學可知,距今1萬年左右,原始農業和畜牧業出現,農業和畜牧業的出現是定居生活出現的物質基礎,排除A項;中國新疆和中亞地區考古發現“開元通寶”等,是因為陸上絲綢之路溝通中西方經濟往來,排除C項;明朝漢口由“一片荒灘,人跡罕至”發展為商業巨鎮,明清朝時期商業發展,市場規模擴大,不代表統治者逐漸放棄重農抑商政策,排除D項。故答案為: B【點評】本題是正向題,時空是古代的中國。本題考查中國古代的歷史知識;解題關鍵是正確解讀材料與結論之間的邏輯關系,學生要準確把握歷史基礎知識;本題旨在培養學生史料實證和時空觀念的歷史學科素養。10.(2024高二下·河東期末)《清史稿》記載,雍正初年,“令各省將丁口之賦,攤入地畝輸納征解,統謂之‘地丁’……自后丁徭與地賦合而為一,民納地丁之外,別無徭役矣”。此舉措史稱( )A.“編戶齊民” B.“大索貌閱”C.“納庸代役” D.“攤丁入畝”【答案】D【知識點】明清時期的賦稅制度與“一條鞭法”【解析】【分析】 根據材料,雍正時期,“將丁口之賦,攤入地畝”,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是清朝實行的攤丁入畝,D項正確;西漢統治者為了加強對農民的控制,推行嚴密的編戶制度,叫“編戶齊民”,排除A項;“大索貌閱”是隋朝推行的用以整頓戶籍和賦役的措施,排除B項;“納庸代役”允許勞動者交納實物代替勞役,與材料不一致,排除C項。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主要考查中國古代賦稅制度,解答本題需根據材料和攤丁入畝的影響進行分析。11.(2024高二下·河東期末)1964年1月27日,中法兩國政府在北京和巴黎同時發表了建交公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法蘭西共和國政府一致決定建立外交關系。兩國政府為此商定在三個月內任命大使。”公報雖然只有兩句話,但被西方輿論形象地稱之為“一次外交核爆”。中法建交( )A.執行了“另起爐灶”的方針 B.瓦解了二戰之后的國際格局C.體現了“求同存異”的思想 D.改善了中美之間的緊張關系【答案】C【知識點】新中國的外交政策與外交成就【解析】【分析】根據材料分析可知,中法屬于不同社會性質的國家,建立外交關系體現了“求同存異”思想,C正確;A錯誤,“另起爐灶”指的是不受過去任何屈辱的外交傳統所束縛,要在互相尊重主權和平等互利的基礎,同世界各國建立新的外交關系,與材料無關,排除;B錯誤,二戰后的兩極格局在90年代瓦解,與材料無關;D錯誤,材料無關中美關系的改善,中美關系改善在70年代 ,與材料無關;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側重于考查新中國的外交政策, 答題關鍵在于對材料的分析和相關知識點的把握。1955年 ,中國參加萬隆會議,周恩來提出“求同存異”方針,推動中國迎來第二次建交高潮。12.(2024高二下·河東期末)莊園是中世紀歐洲最基本的社會經濟單位。在當時的英國,莊園管理包括耕種敞田、向領主繳納租稅、解決法律糾紛等,當莊園內部出現糾紛時,由莊園法庭進行裁決。這說明莊園( )A.享有不同程度的自治 B.具有基層治理功能C.加重了對農奴的剝削 D.體現封閉性自給性【答案】B【知識點】西歐莊園與農奴制度【解析】【分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根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時空是中世紀的歐洲。根據材料“在當時的英國,莊園管理包括耕種敞田、向領主繳納租稅、解決法律糾紛等,當莊園內部出現糾紛時,由莊園法庭進行裁決。”分析可得出莊園是西歐社會的基本經濟模式,能夠進行自我管理,在整個西歐社會中起到維護基層秩序的作用,B項正確;材料并未涉及城市自治問題,排除A項;材料并未涉及對農奴的壓迫,排除C項;D項并不是材料的主旨,排除D項。故答案為: B【點評】本題是推斷題,時空是中世紀的歐洲。本題陳述了歐洲莊園的基本功能,解題的關鍵是材料信息的準確把握;旨在培養學生史料實證和歷史解釋的歷史學科素養。13.(2024高二下·河東期末)1618 年,歐洲由于爭奪領土、王位和霸權,導致了以德意志為主要戰場的歐洲國際性戰爭,各方終于在1648 年以簽訂了中世紀與近代之交的第一個多邊條約《威斯特伐利亞和約》而告終,形成威斯特伐利亞體系。這一體系對國際法的貢獻主要在于( )A.形成了大國協調歐洲均勢的國際關系B.廢棄以戰爭作為實行國家政策的工具C.首次用國際會議來解決國際爭端D.確定了國際法的主體是主權國家【答案】C【知識點】國際法的形成【解析】【分析】依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威斯特伐利亞體系首次用國際會議來解決國際爭端,C項正確;A項與維也納體系有關,錯誤;B項與《非戰公約》有關,錯誤;D項是荷蘭人格勞秀斯《戰爭與和平法》的內容,錯誤。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考查國際法的形成,解答本題需要掌握威斯特伐利亞體系的內容和意義,側重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識記能力。14.(2024高二下·河東期末)1883年《美國文官法》規定:任何公務人員都沒有權利利用職權或個人影響去強迫別人或別的團體采取政治行動。這一規定體現了文官制度的突出特點是( )A.公開考試 B.政治中立 C.職務常任 D.工作隱名【答案】B【知識點】美國獨立戰爭與《獨立宣言》【解析】【分析】根據材料中“任何公務人員都沒有權利利用職權或個人影響去強迫別人或別的團體采取政治行動”可知,該法律要求公務人員獨立于黨派斗爭和更替之外,體現了公務人員政治中立的特點,B符合題意;材料并未涉及到考試問題、職務常任以及工作隱名等內容,故AC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 本題考查近代西方民主政治。解題的關鍵是正確分析材料“任何公務人員都沒有權利利用職權或個人影響去強迫別人或別的團體采取政治行動”的主旨,從《美國文官法》要求公務人員獨立于黨派斗爭和更替之外可以看出美國文官制度具有政治中立的特點。15.(2024高二下·河東期末)二戰后,瑞典政府積極推行社會福利政策,被稱之為“福利國家的櫥窗”。20世紀70年代起,持續增加福利開支引發了嚴重的財政赤字,通貨膨脹加劇,失業率上升,此現象被稱作“瑞典病”。從“福利國家的櫥窗”到“瑞典病”說明了( )A.福利國家必然出現“滯脹” B.國家干預不能緩和社會矛盾C.社會效率與公平難以平衡 D.社會保障制度需要不斷調整【答案】D【知識點】西方社會保障制度【解析】【分析】依據題干中“ 福利國家的櫥窗 ”“ 持續增加福利開支引發了嚴重的財政赤字,通貨膨脹加劇,失業率上升 ”等信息可得出,二戰后,瑞典政府推行社會福利政策取得顯著效果,但也存在在一定弊端,因此社會保障制度需要不斷變革,在提高社會效率和保障社會公平之間搞好平衡,D項正確;“滯脹”危機的根源在資本主義制度的基本矛盾,與福利國家無直接關系,排除A項;二戰后初期福利國家政策起到了積極作用,福利國家的本質就是國家干預,排除B項;如果社會效率和社會公平之間失衡,會導致社會問題出現,但平衡也是可以實現的,排除C項。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旨在培養學生史料實證和時空觀念的歷史學科素養,本題考查歐洲福利制度;解題關鍵是正確解讀材料與結論之間的邏輯關系,學生要準確把握歷史基礎知識,對比備選項即可獲取正確答案。(2024高二下·河東期末)法律是維護社會秩序的基石。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唐律將“供養有缺”“喪期作樂”等違禮行為列入“不孝”罪的范圍,實際上是將禮的規范上升為法律規范。唐律被后世奉為立法的楷模。宋朝法制“因唐律、令、格、式而隨時損益”。清朝時編纂的《四庫全書》稱唐律“一準乎禮”——以儒家禮教綱常為法律的指導思想。儒家強調寬仁慎刑。比較前后朝代,“用刑持平”“務在寬簡”,使唐律有“得古今之平”的美譽。日本頒行的《大寶律令》的篇目、順序與唐律一樣;朝鮮的《高麗律》也是摹仿唐律;越南的《刑法》《國朝刑律》大體“遵用唐宋之制”。——摘編自張晉藩《中國法制史》材料二 13世紀,英國通過《大憲章》,確立了法律至上和王權有限的原則。“光榮革命”后,英國確立了君主立憲制,法律體系更加完善。美國等很多國家在學習英國法律基礎上制定了本國法律,構成了“英美法系”。1804年,拿破侖簽署法令,頒布了《法國民法典》。《法國民法典》繼承了羅馬法傳統,很快推廣到歐洲各地,形成了“大陸法系”。——摘編自齊世榮主編《世界史·近代卷》16.依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唐朝法律的特點。并簡要分析唐律的影響。17.根據材料二和所學知識,概括影響近代西方法律建設歷程的主要因素。綜合上述材料,談談你對法律的認識。【答案】16.特點:禮法結合的典范;法律寬簡公平。影響:唐律經多次刪繁就簡,成為后世立法的楷模;促成中華法系的形成;對周邊國家立法產生重要影響。17.因素:封君封臣制度的影響;城市的發展和市民階層的壯大;受英國法律思想的影響;受傳統法律思想的影響;資產階級革命后資本主義政治制度的確立。認識:受國家傳統影響,具有歷史性;法律的制定有利于保護政治成果,穩定社會秩序;法律的制定體現了統治階級的利益。【知識點】《唐律疏議》及其地位;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基本特征【解析】【分析】(1)特點:依據材料“唐律將‘供養有缺’‘喪期作樂’等違禮行為列入‘不孝’罪的范圍,實則是將禮的規范上升為法律規范”,可得出唐律是禮法結合的典范;又根據材料“比較前后朝代,‘用刑持平’‘務在寬簡’,使唐律有‘得古今之平’的美譽”,可知唐代法律寬簡公平。影響:根據材料“唐律被后世奉為立法的楷模”,可知唐律經多次刪繁就簡,成為后世立法的楷模;又根據材料“宋朝法制‘因唐律、令、格、式而隨時損益’。清朝時編纂的《四庫全書》稱唐律‘一準乎禮’——以儒家禮教綱常為法律的指導思想。儒家強調寬仁慎刑”,可知唐律促成中華法系的形成;又根據材料“日本頒行的《大寶律令》的篇目、順序與唐律一樣;朝鮮的《高麗律》也是摹仿唐律”,可知唐律對周邊國家立法產生重要影響。(2)因素:根據材料“13世紀,英國通過《大憲章》,確立了法律至上和王權有限的原則”結合所學知識,可得出西方法律建設受封君封臣制度的影響和城市的發展和市民階層的壯大;又根據材料“美國等很多國家在學習英國法律基礎上制定了本國法律,構成了‘英美法系’”,可得出西方法律建設受英國法律思想的影響;根據材料“《法國民法典》繼承了羅馬法傳統,很快推廣到歐洲各地,形成了‘大陸法系’”,可得出西方法律建設受傳統法律思想的影響;又根據材料“光榮革命后,英國確立了君主立憲制,法律體系更加完善”,可得出西方法律建設受資產階級革命后資本主義政治制度的影響。認識:綜合材料和所學知識,可知可從國家的歷史、法律的制定、作用和法律的階級屬性進行論述,如:受國家傳統影響,具有歷史性;法律的制定有利于保護政治成果,穩定社會秩序;法律的制定體現了統治階級的利益。【點評】本題屬于史料分析題。本題主要考查了唐律的特點及影響,近代西方法律建設的主要因素,以及學生對法律的認知;旨在考查學生史料解讀能力和歷史解釋的歷史學科素養。16.本題是特點類、影響類材料題。時空是:唐(中國)。特點:根據材料“唐律將‘供養有缺’‘喪期作樂’等違禮行為列入‘不孝’罪的范圍,實際上是將禮的規范上升為法律規范”,可得出禮法結合的典范;根據材料“比較前后朝代,‘用刑持平’‘務在寬簡’,使唐律有‘得古今之平’的美譽”,可得出法律寬簡公平。影響:根據材料“唐律被后世奉為立法的楷模”,可得出唐律經多次刪繁就簡,成為后世立法的楷模;根據材料“宋朝法制‘因唐律、令、格、式而隨時損益’。清朝時編纂的《四庫全書》稱唐律‘一準乎禮’——以儒家禮教綱常為法律的指導思想。儒家強調寬仁慎刑”,可得出促成中華法系的形成;根據材料“日本頒行的《大寶律令》的篇目、順序與唐律一樣;朝鮮的《高麗律》也是摹仿唐律”,可得出對周邊國家立法產生重要影響。17.本題是背景類、認識類材料題,時空是:近代西方國家。因素:根據材料“13世紀,英國通過《大憲章》,確立了法律至上和王權有限的原則”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受封君封臣制度的影響和城市的發展和市民階層的壯大;根據材料“美國等很多國家在學習英國法律基礎上制定了本國法律,構成了‘英美法系’”,可得出受英國法律思想的影響;根據材料“《法國民法典》繼承了羅馬法傳統,很快推廣到歐洲各地,形成了‘大陸法系’”,可得出受傳統法律思想的影響;根據材料“光榮革命后,英國確立了君主立憲制,法律體系更加完善”,可得出資產階級革命后資本主義政治制度的確立。認識:綜合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可從法律的制定、作用和法律的階級屬性進行論述,如:受國家傳統影響,具有歷史性;法律的制定有利于保護政治成果,穩定社會秩序;法律的制定體現了統治階級的利益。(2024高二下·河東期末)近代商業貿易的變化。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1531年,最早的一家商品交易所在安特衛普開業。此后,阿姆斯特丹出現了糧食交易所,倫敦辦起了綜合交易所。16世紀,威尼斯和熱那亞的商人創立了銀行,為從事國際貿易的商人提供資金和信用。1694年,經英國國王特許,英格蘭銀行創立。17世紀后,倫敦的證券交易所成為國際證券交易的中心。1852年,世界第一家百貨公司在法國巴黎開業。1892年,德國出現有限責任公司。后來,這種企業組織形式相繼為英國、法國、意大利、瑞士、盧森堡和比利時等國所采用。為了有效壟斷對外貿易,英、法、荷等國建立起一種新型股份制貿易公司。——摘編自普通高中教科書《歷史選擇性必修2·經濟與社會生活》材料二 在東印度公司成立前,荷蘭在遙遠的亞洲陸續建立了14家貿易公司。這些公司彼此競爭,導致貨物在當地的收購價格高漲,在歐洲的販賣價格卻下滑。而且,還面臨英國、葡萄牙、西班牙的武力干涉和激烈競爭。1602年3月,在議會議長的斡旋下,這些公司整合成了荷蘭聯合東印度公司。公司獲得了荷蘭議會東起好望角、西至南美洲南端的所有區域的壟斷貿易執照。公司不但可以執法、簽署協定、對外談判,還可以在海外發動戰爭。公司……任命印度群島等殖民地的總督,也任命這些殖民地的雇員、公務員、軍官和法官,但這些任命需要經過三級會議總會的批準。——摘編自彭興庭《資本500年》18.根據材料一,指出對近代商業貿易的變化起關鍵作用的新型經營方式。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歐洲近代商業經營方式變革的影響。19.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荷蘭建立東印度公司的背景并分析其在近代歷史上所扮演的角色。【答案】18.新方式:商品交易所;糧食交易所;綜合交易所;證券交易所;銀行;百貨公司;有限責任公司;新型股份制公司。影響:引發商業管理模式變革;助推了歐洲對外殖民擴張;促進了資本原始積累;利于世界市場的形成等。19.背景:新航路開辟;對外競爭的需要;荷蘭政府的支持;原有貿易公司的內部競爭損害了荷蘭的利益。角色分析:殖民主義代理人。荷蘭東印度公司是荷蘭對東方殖民擴張的產物,具有海外發動戰爭、任命殖民地總督和官員的權力。東印度公司既是西方推行殖民擴張的代理人,也是西方國家侵略東方國家的殖民者。【知識點】亞洲殖民地半殖民地化;近代世界商業貿易的變化【解析】【分析】(1)新方式:根據材料“最早的一家商品交易所在安特衛普開業”可知,新型經營方式是商品交易所;根據材料“阿姆斯特丹出現了糧食交易所,倫敦辦起了綜合交易所”可知,新型經營方式是糧食交易所和綜合交易所;根據材料“17世紀后,倫敦的證券交易所成為國際證券交易的中心”可知,新型經營方式是證券交易所;根據材料“英格蘭銀行創立”可知,新型經營方式是銀行;根據材料一“世界第一家百貨公司在法國巴黎開業”可知,新型經營方式是百貨公司;根據材料“德國出現有限責任公司”可知,新型經營方式是有限責任公司;根據材料“英、法、荷等國建立起一種新型股份制貿易公司”可知,新型經營方式是新型股份制公司。影響:綜上所述分析和所學可知,可從引發商業管理模式變革、助推歐洲對外殖民擴張、促進資本原始積累及利于世界市場的形成等角度進行分析。(2)背景:根據材料二“這些公司彼此競爭,導致貨物在當地的收購價格高漲,在歐洲的販賣價格卻下滑”“在東印度公司成立前,荷蘭在遙遠的亞洲陸續建立了14家貿易公司”“1602年3月,在議會議長的斡旋下,這些公司整合成了荷蘭聯合東印度公司”和所學可知,可從新航路開辟、對外競爭的需要、荷蘭政府的支持及原有貿易公司的內部競爭損害了荷蘭的利益等角度進行分析。角色分析:根據材料二“公司不但可以執法、簽署協定、對外談判,還可以在海外發動戰爭”可知,荷蘭建立東印度公司扮演的角色是殖民主義代理人。根據材料二“公司……任命印度群島等殖民地的總督,也任命這些殖民地的雇員、公務員、軍官和法官,但這些任命需要經過三級會議總會的批準。”和所學可知,荷蘭東印度公司是荷蘭對東方殖民擴張的產物,具有海外發動戰爭、任命殖民地總督和官員的權力。東印度公司既是西方推行殖民擴張的代理人,也是西方國家侵略東方國家的殖民者。【點評】本題屬于史料分析題。時空是近代歐洲。本題主要考查近代商業貿易的變化發展及其所產生的影響,以及東印度公司建立的背景和在近代史中所扮演的角色;旨在考查學生史料解讀能力和歷史解釋的歷史學科素養;解題的關鍵是結合所學知識準確把握題干信息。18.本題是特點類、影響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近代(歐洲)。第一小問新方式:根據材料一“最早的一家商品交易所在安特衛普開業”可知,商品交易所;根據材料一“阿姆斯特丹出現了糧食交易所,倫敦辦起了綜合交易所”可知,糧食交易所和綜合交易所;根據材料一“17世紀后,倫敦的證券交易所成為國際證券交易的中心”可知,證券交易所;根據材料一“英格蘭銀行創立”可知,銀行;根據材料一“世界第一家百貨公司在法國巴黎開業”可知,百貨公司;根據材料一“德國出現有限責任公司”可知,有限責任公司;根據材料一“英、法、荷等國建立起一種新型股份制貿易公司”可知,新型股份制公司。第二小問影響:結合上述分析和所學可知,可從引發商業管理模式變革、助推歐洲對外殖民擴張、促進資本原始積累及利于世界市場的形成等角度進行分析。19.本題是背景類、特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近代(歐洲)。第一小問背景:根據材料二“這些公司彼此競爭,導致貨物在當地的收購價格高漲,在歐洲的販賣價格卻下滑”“在東印度公司成立前,荷蘭在遙遠的亞洲陸續建立了14家貿易公司”“1602年3月,在議會議長的斡旋下,這些公司整合成了荷蘭聯合東印度公司”和所學可知,可從新航路開辟、對外競爭的需要、荷蘭政府的支持及原有貿易公司的內部競爭損害了荷蘭的利益等角度進行分析。第二小問角色分析:根據材料二“公司不但可以執法、簽署協定、對外談判,還可以在海外發動戰爭”可知,荷蘭建立東印度公司扮演的角色是殖民主義代理人。根據材料二“公司……任命印度群島等殖民地的總督,也任命這些殖民地的雇員、公務員、軍官和法官,但這些任命需要經過三級會議總會的批準。”和所學可知,荷蘭東印度公司是荷蘭對東方殖民擴張的產物,具有海外發動戰爭、任命殖民地總督和官員的權力。東印度公司既是西方推行殖民擴張的代理人,也是西方國家侵略東方國家的殖民者。20.(2024高二下·河東期末)閱讀材料,回答問題。秦始皇之面相內容 出處皇帝休烈,平一宇內……大洽濯俗,天下承風……初平法式,審別職任,以立恒常……黔首修潔,人樂同則,嘉保太平…… [秦]李斯《會稽刻石》秦王懷貪鄙之心,行自奮之智,不信功臣,不親士民,廢王道,立私權,禁文書而酷刑法,先詐力而后仁義,以暴虐為天下始。夫并兼者高詐力,安定者貴順權,此言取與守不同術也。 [西漢]賈誼《過秦論》他(秦始皇)不自覺地順應了中國歷史發展的傾向,充當了中國新興地主階級開辟道路的先鋒,在中國歷史上,消滅了封建領主制,開創了一個中央集權的封建專制主義的新的歷史時代。 [現代]翦伯贊馬克思主義史學家以“秦始皇之面相”為主題,談談你對上述材料的看法。【答案】看法:秦始皇有多個“面相”。秦始皇既是開創統一的中央集權國家的雄主,也是貪鄙暴虐、不施仁義、摧殘文化的暴君。一方面,秦始皇順應歷史發展潮流,滅掉六國,建立起第一個統一王朝——秦朝,結束了長期戰爭的混亂局面。秦始皇在全國范圍內建立起中央集權的政治制度,主要包括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縣制等,被以后的王朝長期沿用,影響深遠。秦始皇采取了一系列鞏固國家統一的措施,如統一車軌、文字、貨幣和度量衡,修馳道、直道,頒行法律,編制戶籍,遷徙六國貴族豪強到關中、巴蜀等地,整頓社會風俗等,推動了統一多民族國家政治、經濟、社會的發展。另一方面,秦始皇窮奢極欲,大興土木,建造宮殿、陵墓,出外巡游、封禪,征發繁重,百姓不堪重負。秦朝刑法嚴苛,人民搖手觸禁,“赭衣塞路,社會階級矛盾嚴重激化。秦的速亡與秦的暴政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三則材料都只是描繪了秦始皇“面相”的一個側面,具有一定片面性。綜合其內容就可展現出“秦始皇”相對完整豐滿的面相,展現“秦始皇”這個歷史人物的復雜性和多面性。【知識點】秦朝的統一措施及其影響;秦朝暴政的表現與影響;皇帝制、三公九卿與郡縣制【解析】【分析】本題為論述題之歷史事物闡釋題,時空是秦朝中國。依據題干表格中分析可知,第一段材料是實物史料,贊揚秦始皇滅六國統一全國;統一法令,整頓風俗,使百姓能夠遵規守法、安居樂業。第二段材料是文獻史料,批評秦始皇貪鄙暴虐,推行暴政;焚書坑儒,摧殘文化;不能審時度勢,調整政策。第三段材料是現代歷史研究者的觀點,肯定秦始皇順應時代發展,代表地主階級取代奴隸制貴族,創立中央集權體制。結合材料和所學可知,第一、三段材料都反映秦始皇的正面,第二段材料反映秦始皇的反面,為我們研究秦始皇提供了參考。可見秦始皇有多個“面相”,既是開創統一的中央集權國 家的偉大君主,也是貪鄙暴虐、不施仁義、摧殘文化的暴君,綜合三則材料內容就可展現出“秦始皇”相對完整豐滿的面相,展現“秦始皇”這個歷史人物的復雜性和多面性。要求從史料類型、內容、價值等方面分析題干材料,并與“秦始皇之面相”這一主題 建立緊密聯系,邏輯嚴密,闡述充分,表達清晰。【點評】本題是論述題之歷史事物闡釋題,時空是秦朝(中國)。本題主要古今名人對秦始皇的評價;旨在考查學生史料解讀能力和歷史解釋的歷史學科素養;解題的關鍵是結合所學知識準確把握題干信息,并對所學知識進行綜合分析整理、陳述,得出結論。答案言之有理即可。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天津市河東區2023-2024學年高二下學期7月期末歷史試題(學生版).docx 天津市河東區2023-2024學年高二下學期7月期末歷史試題(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