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精品解析】四川省射洪中學校2023-2024學年高二下學期期末模擬考試歷史試題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精品解析】四川省射洪中學校2023-2024學年高二下學期期末模擬考試歷史試題

資源簡介

四川省射洪中學校2023-2024學年高二下學期期末模擬考試歷史試題
1.(2024高二下·射洪期末)袁行霈教授認為:古埃及、古巴比倫和古印度文明都處在相對集中的較小范圍,一旦遭到外族入侵或自然災害,就難以恢復;而中華文明所在范圍和回旋余地很大,便于吸納與整合不同民族的勢力和文化,也不致因地區性的自然災害而全體毀滅。這一觀點旨在(  )
A.從文化角度論證中華文明的包容性
B.從地理角度論證中華文明的連續性
C.從文化角度論證中華文明的先進性
D.從地理角度論證中華文明的本土性
2.(2024高二下·射洪期末)13世紀以來,神跡劇開始在歐洲部分地區上演,劇情多是圣徒的生活、道德故事,以及最重要的《圣經》故事,而《圣經》故事大都由手工業行會負責演出,它們往往將基督徒的虔誠和粗鄙的幽默感結合起來,從而吸引了眾多的觀眾。神跡劇這一類戲劇(  )
A.表達了資產階級的文化追求 B.展現了市民階層的價值取向
C.維護了基督教會的封建統治 D.彰顯了騎士階層的道德理想
3.(2024高二下·射洪期末)以下是兩則古代法律形成的資料:
資料甲 公元前十八世紀,古巴比倫王國頒布《漢謨拉比法典》,是漢謨拉比在位期間所制定的法律條文集,包含了各種法律規定和制度,涉及民 事、商業、家庭、犯罪等方面,成為古巴比倫社會的基本法律制度。
資料乙 公元前五世紀中葉,經過平民長期抗爭,羅馬元老院接受公民大會決議,整理羅馬法律,刻在銅板上,公諸社會,是為《十二銅表法》。 《十二銅表法》以明文規范,保護公民的私有財產和相關權利,也限制貴族的若干權力。
由此,我們可以得出的結論是(  )
A.兩者的共同特色,乃是法律的成文化與透明化
B.兩者皆是因為平民的抗爭,而導致法律的改革
C.《漢謨拉比法典》是人類歷史最早的成文法典
D.羅馬的法律改革,推動了共和國向帝國的轉變
4.(2024高二下·射洪期末)下圖為1570年前后墨西哥和秘魯地區人口變化(單位:萬人)示意圖,這表明(  )
A.葡萄牙人是殖民擴張的急先鋒 B.工業革命改變了世界人口布局
C.罪惡的黑奴貿易進行的必要性 D.西屬拉美種植園經濟的繁重性
5.(2024高二下·射洪期末)位于越南中部秋盆江三角洲的廣南省萊宜墓地是一處重要的沙螢文化遺存,曾發掘60余座年代約為中國兩漢時期的墓葬,其中M37出土了釜、盤、碗等6件銅器。這些銅容器和銅炊具與中國特別是兩廣、湖南等地漢墓所出同類器物形制及風格均一致,應是由中國輸入的器物。據此可推知(  )
A.中國的青銅器在越南中部廣泛分布
B.中越兩國之間存在頻繁的貿易往來
C.絲綢之路促進中越間文化貿易交流
D.中國的青銅器技術在世界遙遙領先
6.(2024高二下·射洪期末)蒙古西征給歐洲帶來極大的災難:歐洲被外族入侵,封建制度遭受沖擊,大軍所至,焚毀田園,摧毀堡壘;更甚者,是教廷的權威蒙受極大的打擊。歐洲人開始向內反思,希望重建一套安身立命的依據。因此,歐洲人(  )
A.掀起了宗教改革運動的浪潮 B.重視人的力量追求現世生活
C.開展了轟轟烈烈的啟蒙運動 D.開展了資產階級的革命運動
7.(2024高二下·射洪期末)如圖為二戰后美國歷史課程在印度大學的開設情況。它反映出(  )
1954年,巴納斯印度大學和巴羅達大學率先將美國歷史納入碩士學位課程的選修課 1959年,美國印一美教育基金會向加爾各答大學與旁遮普大學等高校派遣10名美國歷史學家 1960年,獲美國資助前往美國深造的印度學者已有獨自開設“1776年以來以來的美國史”等課程的能力 1967年,開設美國課程的印度高校達到43所 到1971年,印一美教育基金會共選派103名印度學者赴美研究美國歷史,同期有近九十名美國學者到印度講授美國學
A.美國熱衷于在印度傳播美國價值觀
B.非殖民地化是美國對外擴張的主要手段
C.戰后美國文化傳播被賦予冷戰內涵
D.第三世界發展成為美國關注的核心問題
8.(2024高二下·射洪期末)15——16世紀,歐洲印刷廠實行車間工作制度,不同工種的工人分別進行印刷、復讀和裝訂工作。威尼斯和(西班牙)塞維利亞的印刷廠廠主必須關注每年春天在(德意志)萊比錫舉行的書會,盡管兩地距離有半個歐洲之遙。這則材料反映了(  )
A.意大利是歐洲文化中心 B.圖書業生產資本主義化
C.文藝復興促進書籍傳播 D.工廠制度應用于圖書業
9.(2024高二下·射洪期末)作為早期國家的夏商周三代,仍維持著“天下萬邦”的國家形態。國家的許多重要官職由一些氏族貴族世代承襲,國家軍隊由各主要酋邦的軍隊組成。這說明早期國家(  )
A.帶有較為濃厚的部族色彩 B.實行方國聯盟管理制度
C.以分封制為基本治理方式 D.以血緣為紐帶維系統治
10.(2024高二下·射洪期末)對于戰國時期官僚的處境,西漢的東方朔在《答客難》中所說:“尊之則為將,卑之則為虜;抗(支持)之則在青云直上,抑之則在深泉之下;用之則為虎,不用則為鼠。”這種現象(  )
A.表明官僚政治取代貴族政治
B.體現出周王失去了“天下共主”的地位
C.折射出社會轉型的發展趨勢
D.反映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已確立
11.(2024高二下·射洪期末)1976年,考古學家在今江西省遂川縣藻林鄉發現了一批秦朝軍隊在南征百越時留下的青銅矛鏃、戈等兵器 其中一青銅戈內刻有“廿二年臨汾守潭庫係( )工造”,說明是秦王嬴政二士。年(前225年)暝任臨汾郡守期間,由武庫官員係監督、工匠鑄造的。這批兵器在江西的被發現,表明秦時江西(  )
A.已成為國家戰略的一部分 B.與中原經濟交流頻繁
C.官營手工業相對比較發達 D.郡縣制得到全面推行
12.(2024高二下·射洪期末)西漢時期,齊王死,文帝剖齊為六,分封為齊、濟北、淄川、膠東、膠西、濟南6國;景帝時期,梁孝王死,景帝立其五子為王,將梁國一分為五。景帝先后封自己十三子為王,使王國數量達到25個,創西漢一代最高紀錄。據此可知(  )
A.分封王國嚴重威脅著漢朝的統治
B.郡國并行制有利于國家長治久安
C.漢武帝頒布推恩令削弱王國勢力
D.血緣紐帶是維護統治的重要手段
13.(2024高二下·射洪期末)黃河流域在西漢晚期至東漢,大致歸并為關東(山東)、關西(山西)兩個文化傾向有差異的基本文化區。到東晉時,許多關西關東方言已經混一。魏晉以后,出現了江南、江北兩個文化區并峙的局面。對上述文化區格局的變遷解釋正確的是(  )
A.黃河流域文化差異縮小得益于大一統的局面
B.江南地區的經濟開發影響文化區格局的變化
C.區域間文化差異會影響中央集權體制的建立
D.自然地理條件決定文化區的多樣性與統一性
14.(2024高二下·射洪期末)唐朝士人存在“覓舉”的風氣。時人薛登批評說:“方今舉士,明詔方下,固已驅馳府寺之廷,出入王公之第,陳篇希恩,奏記誓報。故俗號舉人皆稱覓舉。” “覓舉”反映了當時(  )
A.科舉取士擴大了選官的范圍 B.士族仍然把持著選官權力
C.薦舉仍然是選官的重要途徑 D.士人主動向官員自薦求仕
15.(2024高二下·射洪期末)宋朝與并立的民族政權間的疆界大致可分為四種形態(如下表)。這些疆界形態本質上反映出宋朝(  )
疆界形態 所涉地區
點狀控制的模糊疆界 直轄郡縣與羈縻民族生活地區之間的模糊地帶
片狀模糊疆界 西夏、吐蕃、交趾、大理與宋朝之間的片狀中間地帶
帶狀清晰疆界 (澶淵之盟后)北宋與遼朝在河北一帶、(元祐五年后)北宋與西夏之間形成帶狀清晰疆界
線狀清晰疆界 宋朝與遼朝熙寧河東劃界、與交趾元豐劃界后,宋金紹興議和后形成明確的線狀疆界
A.貿易有利于強化邊疆控制 B.通過盟約劃界具有局限性
C.處理復雜民族關系的開端 D.應對現實安全的政治考慮
16.(2024高二下·射洪期末)牌符印信是證明持有者身份的官方信物。下圖為1981年在貴州畢節發現一枚元朝銅質方形印章,印信正面用八思巴蒙古文刻有“雍真等處蠻夷管民官印”,背面左側用楷書漢字刻有相同內容。據《元史·地理志》記載,“雍真等處”應屬元朝政府在此設置的“順元路軍民安撫司”。據此可知(  )
A.史料的多元性加深歷史認知 B.官修史書受政治影響
C.文獻史料必經實物史料印證 D.文獻史料皆真實可信
17.(2024高二下·射洪期末)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朝沿用隋制,在西北邊境繼續設互市監掌管陸路貿易,太宗貞觀六年(632年),改隋交市監為互市監。《唐六典》“諸市互監”云:“諸互市監各掌諸蕃交易之事”,唐代互市監的品級相對于隋代大大提高。還規定,“諸官私互市,唯得用帛練、蕃彩,自外并不得交易。……若善人須糴糧食者,監司斟酌須數,與州司相知,聽百姓將物就互市所交易。”
——摘編自李葉宏、惠建利《唐代“互市”法律制度探析》
材料二 公元977年,北宋于鎮州、易州、雄州、霸州和滄州等州“各置榷場”,遼于琢州新城、振武軍和朔州城南置榷場,進行官方貿易。后因范陽之戰,罷互市。公元988年宋太宗下詔:“幽薊之民,皆吾赤子,宜許邊疆互相市易。自今緣邊戍兵,不得輒恣侵略。”但不久又罷。公元1002年,應契丹之請,恢復互市,置場于雄州。“澶淵之盟”后,雙方達成協議,在河北沿邊陸續開放榷場。……由朝廷派官員專管,并由當地通判兼管其事,后又終仁宗、英宗兩朝。從雙方交換的物品來看,宋輸出的主要品種有香藥、犀角、象牙、茶葉、繒帛、漆器、瓷器、粳糯和書籍等。遼輸出的物品有羊、馬、橐駝、銀錢、布等,羊是其中的大宗貨物。宋方嚴禁私市硫磺、焰硝、盧甘石、水銀丹漆,或“堪造軍器物”以及直接影響國計民生的鹽、米等項。遼國也同樣如此,特別禁止向宋輸出馬匹。
——摘編自王曉燕《論宋與遼、夏、金的榷場貿易》
(1)根據材料一、說明隋唐時期西北邊境互市貿易的概況。
(2)結合材料二與所學,歸納宋遼榷場邊貿的特點并分析影響其發展的因素。
(3)綜合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中國古代各民族間互市貿易的意義。
18.(2024高二下·射洪期末)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雅典城外阿波羅神廟墻上,銘刻著古希臘哲人的一句名言:人啊,認識你自己!體育就是人類認識自我的一種方式。雅典在公元前8世紀形成奴隸制城邦,公元前594年梭倫改革推進社會發展。古希臘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的體育思想影響了2000多年來的人類生活。
古希臘體育思想
蘇格 拉底 提醒雅典人要不懈地提高身體素質,“體育教育……讓他們從小就開始接受。而且,體育訓練應該十分小心,并且要終其一生”。
柏拉圖 提倡進行簡單而樸素的身體鍛煉,認為青年人,無論是男人還是女人,都應該嚴格地受到音樂與體育的教育,借以成為優秀的衛國者。
亞里士多德 認為“體育鍛煉有助于培養人的勇敢”,“顯然預先應把兒童交給體育教師和角力教師,這些人分別能造就兒童的體質和教給他們身體方面的本領”。
——摘編自譚華、劉春燕主編《體育史》等
材料二 孔子在“六藝”教育中,重視體育活動教化作用。“射”“御”及“樂”中的“舞”,都是通過一定規范的身體活動來培養學生的“禮”,即通過體育的形式培養學生尊重理法的習慣和精神,如在“禮”的教育中,禮射就是通過射箭來進行禮儀、道德教育的重要社會活動,具有嚴格的禮儀程序和等級規定,禮射也是是專門用來挑選參加祭神、祭祖最佳人選的一個方式,是專為選擇參加祭禮人服務的。孔子體育思想是為理念服務的,這種理念是以“禮”為外殼,“仁”為內核的思想,是把體育作為一種實用性的工具,為實現其“仁”的政治理想服務。因此在中國古代體育歷史長河中,孔子體育思想起到了各家諸子都無法比擬的后世影響力。后世儒家在繼承基礎,上不斷地創新和發展,使之更為成熟與完善。人們遵循孔子的體育思想,積極從事實用性體育運動,強身健體。
——摘編自王烈《基于“六藝”教育下孔子體育思想的闡釋》
(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雅典的體育思想,并簡析其興盛原因。
(2)根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與古代雅典相比,我國古代體育思想展現出的特質,并簡析孔子體育思想的意義。
19.(2024高二下·射洪期末)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中國古代封建王朝發展的不同階段,其政治、經濟等方面具有不同的社會表象,且制度安排也具有不同的特性。下圖是體現中國古代封建王朝不同發展階段典型性特征的示意圖,反映了中國古代封建王朝發展的基本規律。
——摘編自劉顏《利益集團與我國封建王朝周期性興衰研究》
從中國某個王朝或者中國古代封建社會整體發展角度,對材料中的信息提出自己的看法,并加以闡述。(要求:看法具體明確,史論結合,論據充分,表達清晰)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識點】中華文明的起源及特點
【解析】【分析】A、結合所學知識, 包容性指的是融合借鑒其他文明,排除A;
B、結合所學知識,據材料“而中華文明所在范圍和回旋余地很大,便于吸納與整合不同民族的勢力和文化,也不致因地區性的自然災害而全體毀滅”可知,題干主要論證中華文明的連續性特征,故B正確;
C、結合所學知識,材料體現不出中華文明的先進性特征,排除C;
D、結合所學知識, 本土性強調文明是靠自身發展起來的,排除D;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考查學生獲取材料信息,調動運用所學知識,準確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理解中華文明的特征,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歷史解釋素養。
2.【答案】B
【知識點】中古西歐文化
【解析】【分析】A、結合所學知識,此時歐洲的資產階級并未產生,排除A;
B、結合所學知識,據材料可知, 中世紀西歐的城市是商業與手工業的中心,市民多為商人及手工業者。歐洲中世紀中期最富特征性的現象是行會組織,它是由同一手工業或商業的從業人員組成的。以由此可見,神跡劇的演出內容符合市民階層的價值取向,故B正確;
C、結合所學知識, 材料未涉及神跡劇與維護基督教會封建統治的關系,排除C;
D、結合所學知識, 材料未涉及騎士階層的道德理想,排除D;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考查學生獲取材料信息,調動運用所學知識,準確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理解中世紀西歐的文化內容,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歷史解釋素養。
3.【答案】A
【知識點】古巴比倫王國與《漢謨拉比法典》;《十二銅表法》
【解析】【分析】A、結合所學知識, 《漢謨拉比法典》是古巴比倫的成文法典,《十二銅表法》是古羅馬的成文法典,相較于習慣法,其法律條文成文化和透明化,故A正確;
B、結合所學知識, 《漢謨拉比法典》與平民的抗爭無關,排除B;
C、結合所學知識, 《漢謨拉比法典》是人類歷史最早的成文法典,與題意不符,排除C;
D、結合所學知識, 《十二銅表法》出臺時,羅馬并不是帝國時期,且距離進入帝國時期還有幾百年時間,排除D;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考查學生獲取材料信息,調動運用所學知識,準確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理解《漢謨拉比法典》與《十二銅表法》的特征,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歷史解釋素養。
4.【答案】C
【知識點】歐洲早期的殖民擴張及其影響
【解析】【分析】A、結合所學知識, 殖民墨西哥和秘魯地區的是西班牙,排除A;
B、結合所學知識,工業革命開始于1765年,排除B;
C、結合所學知識, 1570年前后,墨西哥和秘魯地區的人口大量減少,主要原因是殖民活動導致土著人口銳減,隨著勞動力的減少,殖民者進行了罪惡的黑奴貿易,故C正確;
D、結合所學知識, 這一時期人口銳減不是因為種植園勞作繁重導致的,排除D;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考查學生獲取材料信息,調動運用所學知識,準確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理解黑奴貿易的相關內容,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歷史解釋素養。
5.【答案】C
【知識點】古代商路上的中西精神文化交流
【解析】【分析】A、結合所學知識, 材料無法體現中國的青銅器在越南中部廣泛分布,排除A;
B、結合所學知識, 材料體現不出中越兩國之間存在頻繁的貿易往來,排除B;
C、結合所學知識,據材料可知, 西漢時期,中越間存在文化貿易交往,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漢代的海上絲綢之路利于中越之間貿易和文化交往的展開,故C正確;
D、結合所學知識, 材料未涉及青銅器技術的對比,無法得出中國青銅器技術在世界領先的結論,排除D;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考查學生獲取材料信息,調動運用所學知識,準確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理解絲綢之路的影響,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歷史解釋素養。
6.【答案】B
【知識點】蒙古西征及其對東西方交流的影響
【解析】【分析】A、結合所學知識, 宗教改革運動發生在16-17世紀,蒙古西征發生在13世紀,排除A;
B、結合所學知識,據材料可知, 蒙古西征確實對歐洲產生了深遠影響,其中包括對封建制度的沖擊和教廷權威的削弱。這種外部壓力促使歐洲人開始重新思考自己的社會和文化體系,并尋求新的價值觀和生活方式。其中一個顯著的趨勢是更加重視人的力量和追求現世生活的改善,故B正確;
C、結合所學知識, 啟蒙運動發生在17-18世紀,排除C;
D、結合所學知識, 材料主要涉及蒙古西征對于歐洲文化思想的影響,沒有涉及政治領域,排除D;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考查學生獲取材料信息,調動運用所學知識,準確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理解蒙古西征的影響,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歷史解釋素養。
7.【答案】C
【知識點】冷戰的原因及主要表現
【解析】 【分析】A、結合所學知識, 材料只是二戰后美國歷史課程在印度大學的開設情況,不足以說明美國熱衷于在印度傳播美國價值觀,排除A;
B、結合所學知識, 材料強調美國歷史課程在印度的開設,不屬于美國對外擴張,排除B;
C、結合所學知識,據材料可知, 二戰后美國歷史課程在印度不斷發展,說明美國通過文化交流的方式加強對印度等國家的爭奪,反映出戰后美國文化傳播被賦予冷戰內涵,故C正確;
D、結合所學知識, 二戰后美蘇爭霸的中心在歐洲,第三世界發展成為美國關注的核心問題不符合史實,排除D;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考查學生獲取材料信息,調動運用所學知識,準確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理解戰后美國的文化特征,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歷史解釋素養。
8.【答案】B
【知識點】新航路開辟的動因和條件
【解析】【分析】根據“15——16世紀,歐洲印刷廠實行車間工作制度,不同工種的工人分別進行印刷、復讀和裝訂工作。威尼斯和(西班牙)塞維利亞的印刷廠廠主必須關注每年春天在(德意志)萊比錫舉行的書會,盡管兩地距離有半個歐洲之遙”分析可知,材料中圖書的生產效率提高,且其生產情況受到市場影響,體現了圖書業生產資本主義化,B正確;
A錯誤,材料不能說明意大利是文化中心;
C錯誤,材料不涉及文藝復興的影響;
D錯誤,工廠制產生于第一次工業革命時期;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側重于考查新航路的開辟,答題關鍵在于對材料的分析和相關知識點的把握,解題關鍵信息是“15——16世紀,歐洲印刷廠實行車間工作制度,不同工種的工人分別進行印刷、復讀和裝訂工作。威尼斯和(西班牙)塞維利亞的印刷廠廠主必須關注每年春天在(德意志)萊比錫舉行的書會,盡管兩地距離有半個歐洲之遙”。
9.【答案】A
【知識點】三皇五帝與部落統治
【解析】【分析】A、結合所學知識,據材料“國家的許多重要官職由一些氏族貴族世代承襲,國家軍隊由各主要酋邦的軍隊組成”可知,當時國家形態仍然具有較為濃厚的部落色彩,故A正確;
B、結合所學知識, 夏商時期實行方國聯盟制度,排除B;
C、結合所學知識, 西周 以分封制為基本治理方式,排除C;
D、結合所學知識,西周時期的宗法制以血緣為紐帶維系統治,排除D;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考查學生獲取材料信息,調動運用所學知識,準確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理解早期國家的特征,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歷史解釋素養。
10.【答案】C
【知識點】春秋戰國時期的社會變革
【解析】【分析】A、結合所學知識, 秦滅六國完成統一后,在全國范圍內推行郡縣制,標志著官僚政治取代了貴族政治,排除A;
B、結合所學知識,春秋戰國時期,周王室失去了“天下共主”的地位,排除B;
C、結合所學知識,據材料可知, 與春秋時期相比,戰國時期無論貴族還是官僚都沒有足夠的能力出來興風作浪,官吏由國君任免,這折射出當時社會轉型的發展趨勢,故C正確;
D、結合所學知識, 戰國時期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尚處于萌芽時期,秦滅六國完成統一后才最終得以確立,排除D;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考查學生獲取材料信息,調動運用所學知識,準確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理解春秋戰國時期的時代特征,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歷史解釋素養。
11.【答案】A
【知識點】秦朝的統一措施及其影響
【解析】【分析】A、結合所學知識, 據材料可知,江西省發現了秦朝軍隊南征百越時留下的青銅兵器,這反映了江西地區對于秦朝控制東南有著重要的戰略作用,表明江西成為國家戰略的一部分,故A正確;
B、結合所學知識, 材料僅涉及一批兵器,主要是因為軍事需要,不能反映與中原經濟的交流,排除B;
C、結合所學知識, 材料只涉及一批兵器的發現,沒有涉及這些兵器的制造技術,不能反映官營手工業高度發達,排除C;
D、結合所學知識, 材料只涉及一個郡的名稱,不能得知郡縣制全面推行,排除D;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考查學生獲取材料信息,調動運用所學知識,準確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理解秦朝治理國家的相關內容,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歷史解釋素養。
12.【答案】D
【知識點】西漢的建立與“文景之治”
【解析】【分析】A、結合所學知識, 漢景帝通過分封兒子為諸侯王來鞏固統治,表明分封王國在特定情況下也有積極作用,而非全部都是威脅,排除A;
B、結合所學知識, 西漢初實行郡國并行制,造成諸侯國勢力膨脹,威脅中央集權,而非有利于國家長治久安,排除B;
C、結合所學知識, 材料所述為漢文帝、漢景帝的政策,沒有涉及漢武帝頒布推恩令,排除C;
D、結合所學知識, 據材料可知,漢景帝先后封自己十三子為王,利用直系血親的力量鞏固統治,體現血緣紐帶是維護統治的重要手段, 故D正確;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考查學生獲取材料信息,調動運用所學知識,準確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理解漢初郡國并行制的相關內容,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歷史解釋素養。
13.【答案】B
【知識點】東晉南朝時期的江南開發
【解析】【分析】A、結合所學知識, 材料反映的是文化區的變遷,并不是文化差異的縮小,排除A;
B、結合所學知識, 據材料可知,兩漢時期,中國的經濟區主要是在黃河流域,并且形成了關東、關西兩個基本文化區;而魏晉之后,則形成了江南、江北兩個文化區。這是由于經濟重心南移,導致了文化區的變遷,即江南地區的經濟開發影響了文化區格局的變化,故B正確;
C、結合所學知識, 材料僅體現了文化區的變遷,但沒有體現文化區差異帶來的影響,排除C;
D、結合所學知識,自然條件影響文化區的多樣性與統一性,“決定”的說法過于夸張絕對,排除D;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考查學生獲取材料信息,調動運用所學知識,準確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理解東晉時期江南地區的發展,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歷史解釋素養。
14.【答案】C
【知識點】科舉制
【解析】【分析】A、結合所學知識,材料反映的是唐朝科舉制中的選官特點,并沒有體現選官范圍的擴大,排除A;
B、結合所學知識,唐朝時期科舉制是實行,士族已經不再把持選官權力,排除B;
C、結合所學知識,據材料可知,“覓舉”是指在科舉考試之前,應試的舉人尋找王公貴族或者其他名人,向他們展現自己的作品和能力,希望得到他們的推薦,說明在唐朝時期的科舉制中,薦舉仍然是選官的重要途徑,故C正確;
D、結合所學知識, 士人是向官員自薦,希望得到官員的推薦,而不是在求仕,排除D;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考查學生獲取材料信息,調動運用所學知識,準確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理解唐代的選官制度,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歷史解釋素養。
15.【答案】D
【知識點】北宋的邊防壓力與財政危機
【解析】【分析】A、結合所學知識, 材料未體現貿易與邊疆的關系,排除A;
B、結合所學知識,“通過盟約劃界具有局限性”與主旨不符,排除B;
C、結合所學知識,“處理復雜民族關系的開端”與史實不符,排除C;
D、結合所學知識, 據材料可知,宋朝與周邊民族政權之間的疆界形勢復雜,體現出了宋朝為了應對現實政治和保持安全局勢所進行的疆界調整和劃定,故D正確;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考查學生獲取材料信息,調動運用所學知識,準確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理解兩宋時期的民族關系,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歷史解釋素養。
16.【答案】A
【知識點】宋元時期的少數民族文字
【解析】【分析】A、結合所學知識,據材料可知, 出土的牌符印信作為新的的實物史料,與《元史·地理志》相互印證,加深對元代邊疆治理的認知,故A正確;
B、結合所學知識, 材料涉及的牌符印信是實物史料,不是官修史書,排除B;
C、結合所學知識, 牌符印信等實物史料可以與《元史》等文獻史料相互印證,但并不是所有的文獻史料都能找到實物史料加以印證,排除C;
D、結合所學知識, 文獻史料具有濃厚的主觀色彩,未必真實可信,排除D;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考查學生獲取材料信息,調動運用所學知識,準確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理解元朝時期邊疆治理的相關內容,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歷史解釋素養。
17.【答案】(1)設有專門機構和官吏負責;承襲前代做法且有立法保障;貿易受到地方政府監督;西北貿易重要性增強(地位提高);實行物物交換,商品經濟發展程度較低。(任答4點)
(2)特點:在邊界地點;雙方互市(互通有無);官方組織和管理;貿易的開展受雙方政治、軍事關系制約;貿易種類受政府嚴格限制;經濟分工具有地域性(或互補性)。(任答3點)
因素:南北方經濟的發展進步;南北經濟具有一定的互補性;宋遼邊境的穩定;兩國民眾的需要(任答2點)
(3)促進經濟文化交流,豐富民眾的物質、精神生活;促進了民族交融,促進文化認同;有利于帶動民族地區經濟發展;有利于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任答2點)
【知識點】宋元時期的商業發展;中國古代的商業發展;唐朝的商業發展
【解析】【分析】(1)解題時依據材料一中“隋朝在西北邊境設交市監管理互市,是中央派出機構”“唐朝沿用隋制,在西北邊境繼續設互市監掌管陸路貿易”“《唐六典》‘諸市互監’云:‘諸互市監各掌諸蕃交易之事’”“唐朝沿用隋制,繼續設互市監掌管陸路貿易”“諸官私互市,唯得用帛練、蕃彩,自外并不得交易”可以從設有專門機構和官吏負責、承襲前代做法且有立法保障、貿易受到地方政府監督、西北貿易重要性增強(地位提高)、實行物物交換,商品經濟發展程度較低等角度分析歸納。
(2)第一小問的解答可以結合材料二中“北宋于鎮州、易州、雄州、霸州和滄州等州”“宜許邊疆互相市易”“遼于琢州新城、振武軍和朔州城南置榷場,進行官方貿易”“由朝廷派官員專管,并由當地通判兼管其事”“范陽之戰,罷互市……’澶淵之盟’后,雙方達成協議,在河北沿邊陸續開放榷場”“宋方嚴禁私市硫磺、焰硝、盧甘石、水銀丹漆”“遼國也同樣如此,特別禁止向宋輸出馬匹”等,可以從在邊界地點;雙方互市(互通有無);官方組織和管理;貿易的開展受雙方政治、軍事關系制約;貿易種類受政府嚴格限制;經濟分工具有地域性(或互補性) 等角度分析歸納;第二小問的作答可以結合上問的分析及所學,可以從南北方經濟發展進步、南北方經濟具有一定的互補性、穩定的邊境、民眾的需要等角度分析歸納即可;
(3)解題時結合所學知識從經濟、政治、文化、民族交融等方面回答。如各民族互市貿易,能獲取大量物資和經濟效益,經濟貿易往來還會伴隨不同的文化交流,促進經濟文化交流,豐富民眾的物質生活;各民族相互交流、學習促進了民族交融,促進文化認同;有利于帶動民族地區經濟發展;有利于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
【點評】本題考查學生閱讀史料,準確提煉有效信息及知識遷移的能力,解題時需要理解隋唐時期西北邊境互市貿易的概況,理解宋遼榷場邊貿的特點及影響其發展的因素,理解中國古代各民族間互市貿易的意義,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歷史解釋素養。
18.【答案】(1)體育思想:終身體育思想;平等的體育意識;適度有規律的體育教育思想;體育優先思想。(任答2點)
原因:人文主義思想萌發;民主政治高度繁榮;奴隸制經濟發展;思想家的努力。(任答3點)
(2)特質:凸顯體育教育的實用性;與德育教育緊密結合;與“仁”學教育融為一體。(任答2點)
意義:在中國古代體育思想發展史上占據重要地位(重要代表);彰顯著中華民族傳統體育思想的燦爛光輝;為后世體育思想的創新與發展提供了借鑒(對古代體育和教育產生深遠影響);利于增強人們的身體素質和道德品格;(任答2點)
【知識點】古代希臘文明;中國古代的學校教育;文化傳承的載體
【解析】【分析】(1)第一小問的作答需結合材料一中“體育教育……讓他們從小就開始接受。而且,體育訓練應該十分小心,并且要終其一生”“無論是男人還是女人,都應該嚴格地受到音樂與體育的教育”“顯然預先應把兒童交給體育教師和角力教師”,可以從終身體育思想、平等的體育意識、適度有規律的體育教育思想、體育優先思想等去分析歸納;第二小問需結合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分別從古希臘人文主義思想萌發;民主政治高度繁榮;奴隸制經濟發展;思想家的努力等方面說明。
(2)第一小問的作答需結合材料一二中“禮射也是是專門用來挑選參加祭神、祭祖最佳人選的一個方式,是專為選擇參加祭禮人服務的”“‘射’‘御’及‘樂’中的‘舞’,都是通過一定規范的身體活動來培養學生的‘禮’禮射就是通過射箭來進行禮儀、道德教育的重要社會活動,具有嚴格的禮儀程序和等級規定”及所學,可以從凸顯體育教育的實用性、與德育教育緊密結合、與“仁”學教育融為一體等方面去分析歸納;第二小問的作答需結合材料“孔子體育思想起到了各家諸子都無法比擬的后世影響力。后世儒家在繼承基礎,上不斷地創新和發展,使之更為成熟與完善。人們遵循孔子的體育思想,積極從事實用性體育運動,強身健體。”并結合所學可以歸納為在中國古代體育思想發展史上占據重要地位(重要代表);彰顯著中華民族傳統體育思想的燦爛光輝;為后世體育思想的創新與發展提供了借鑒(對古代體育和教育產生深遠影響);推動人們進行體育鍛煉、強身健體的同時塑造品格德行。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閱讀史料,準確提煉有效信息及知識運用解決歷史問題的能力,解題時需要結合古代之外體育思想的發展的相關史實。
19.【答案】示例看法:兩漢王朝均在建立之初通過合理的政策奠定王朝發展的基礎。
闡述:西漢初年,民生凋敝,經濟衰敗,秦朝苛政及楚漢戰爭給社會發展造成巨大破壞。漢高祖采用黃老思想治國,與民休息。漢文帝、漢景帝時期,輕徭薄賦,提倡節儉,減少財政支出,從而使得經濟得到恢復,社會逐漸穩定,人口迅速增長,耕地面積增加,出現了“文景之治”的治世局面。東漢建立之初,漢光武帝勵精圖治,釋放奴婢,鼓勵土地開墾,清查全國土地和戶口,懲治官場腐敗,精簡官僚隊伍,從而出現了“光武中興”的治世局面。因此,王朝建立之初通過合理的治國政策可以促進人口增長、土地增加,為王朝發展奠定基礎。
【知識點】西漢的建立與“文景之治”;東漢的興衰
【解析】【分析】設問是從中國某個王朝或者中國古代封建社會整體發展角度,對材料中的信息提出自己的看法,并加以闡述。結合兩漢王朝與合理政策之間的關系分析,得出看法:兩漢王朝均在建立之初通過合理的政策奠定王朝發展的基礎。闡述:首先,分析西漢初年國家面臨的狀況,繼而說明高祖、文景帝時期所采取的休養生息政策,造就“文景之治”的治世局面。其次,說明東漢王朝建國之初,漢光武帝采取的相應措施,以推動“光武中興”的治世局面的出現。例如:西漢初年,民生凋敝,經濟衰敗,秦朝苛政及楚漢戰爭給社會發展造成巨大破壞。漢高祖采用黃老思想治國,與民休息。漢文帝、漢景帝時期,輕徭薄賦,提倡節儉,減少財政支出,從而使得經濟得到恢復,社會逐漸穩定,人口迅速增長,耕地面積增加,出現了“文景之治”的治世局面。東漢建立之初,漢光武帝勵精圖治,釋放奴婢,鼓勵土地開墾,清查全國土地和戶口,懲治官場腐敗,精簡官僚隊伍,從而出現了“光武中興”的治世局面。最后,總結升華,明確主旨,王朝建立之初通過合理的治國政策可以促進人口增長、土地增加,為王朝發展奠定基礎。
【點評】本題考查學生獲取材料信息,調動運用所學知識,準確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理解兩漢時期的興衰歷史,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歷史解釋素養。
1 / 1四川省射洪中學校2023-2024學年高二下學期期末模擬考試歷史試題
1.(2024高二下·射洪期末)袁行霈教授認為:古埃及、古巴比倫和古印度文明都處在相對集中的較小范圍,一旦遭到外族入侵或自然災害,就難以恢復;而中華文明所在范圍和回旋余地很大,便于吸納與整合不同民族的勢力和文化,也不致因地區性的自然災害而全體毀滅。這一觀點旨在(  )
A.從文化角度論證中華文明的包容性
B.從地理角度論證中華文明的連續性
C.從文化角度論證中華文明的先進性
D.從地理角度論證中華文明的本土性
【答案】B
【知識點】中華文明的起源及特點
【解析】【分析】A、結合所學知識, 包容性指的是融合借鑒其他文明,排除A;
B、結合所學知識,據材料“而中華文明所在范圍和回旋余地很大,便于吸納與整合不同民族的勢力和文化,也不致因地區性的自然災害而全體毀滅”可知,題干主要論證中華文明的連續性特征,故B正確;
C、結合所學知識,材料體現不出中華文明的先進性特征,排除C;
D、結合所學知識, 本土性強調文明是靠自身發展起來的,排除D;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考查學生獲取材料信息,調動運用所學知識,準確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理解中華文明的特征,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歷史解釋素養。
2.(2024高二下·射洪期末)13世紀以來,神跡劇開始在歐洲部分地區上演,劇情多是圣徒的生活、道德故事,以及最重要的《圣經》故事,而《圣經》故事大都由手工業行會負責演出,它們往往將基督徒的虔誠和粗鄙的幽默感結合起來,從而吸引了眾多的觀眾。神跡劇這一類戲劇(  )
A.表達了資產階級的文化追求 B.展現了市民階層的價值取向
C.維護了基督教會的封建統治 D.彰顯了騎士階層的道德理想
【答案】B
【知識點】中古西歐文化
【解析】【分析】A、結合所學知識,此時歐洲的資產階級并未產生,排除A;
B、結合所學知識,據材料可知, 中世紀西歐的城市是商業與手工業的中心,市民多為商人及手工業者。歐洲中世紀中期最富特征性的現象是行會組織,它是由同一手工業或商業的從業人員組成的。以由此可見,神跡劇的演出內容符合市民階層的價值取向,故B正確;
C、結合所學知識, 材料未涉及神跡劇與維護基督教會封建統治的關系,排除C;
D、結合所學知識, 材料未涉及騎士階層的道德理想,排除D;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考查學生獲取材料信息,調動運用所學知識,準確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理解中世紀西歐的文化內容,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歷史解釋素養。
3.(2024高二下·射洪期末)以下是兩則古代法律形成的資料:
資料甲 公元前十八世紀,古巴比倫王國頒布《漢謨拉比法典》,是漢謨拉比在位期間所制定的法律條文集,包含了各種法律規定和制度,涉及民 事、商業、家庭、犯罪等方面,成為古巴比倫社會的基本法律制度。
資料乙 公元前五世紀中葉,經過平民長期抗爭,羅馬元老院接受公民大會決議,整理羅馬法律,刻在銅板上,公諸社會,是為《十二銅表法》。 《十二銅表法》以明文規范,保護公民的私有財產和相關權利,也限制貴族的若干權力。
由此,我們可以得出的結論是(  )
A.兩者的共同特色,乃是法律的成文化與透明化
B.兩者皆是因為平民的抗爭,而導致法律的改革
C.《漢謨拉比法典》是人類歷史最早的成文法典
D.羅馬的法律改革,推動了共和國向帝國的轉變
【答案】A
【知識點】古巴比倫王國與《漢謨拉比法典》;《十二銅表法》
【解析】【分析】A、結合所學知識, 《漢謨拉比法典》是古巴比倫的成文法典,《十二銅表法》是古羅馬的成文法典,相較于習慣法,其法律條文成文化和透明化,故A正確;
B、結合所學知識, 《漢謨拉比法典》與平民的抗爭無關,排除B;
C、結合所學知識, 《漢謨拉比法典》是人類歷史最早的成文法典,與題意不符,排除C;
D、結合所學知識, 《十二銅表法》出臺時,羅馬并不是帝國時期,且距離進入帝國時期還有幾百年時間,排除D;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考查學生獲取材料信息,調動運用所學知識,準確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理解《漢謨拉比法典》與《十二銅表法》的特征,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歷史解釋素養。
4.(2024高二下·射洪期末)下圖為1570年前后墨西哥和秘魯地區人口變化(單位:萬人)示意圖,這表明(  )
A.葡萄牙人是殖民擴張的急先鋒 B.工業革命改變了世界人口布局
C.罪惡的黑奴貿易進行的必要性 D.西屬拉美種植園經濟的繁重性
【答案】C
【知識點】歐洲早期的殖民擴張及其影響
【解析】【分析】A、結合所學知識, 殖民墨西哥和秘魯地區的是西班牙,排除A;
B、結合所學知識,工業革命開始于1765年,排除B;
C、結合所學知識, 1570年前后,墨西哥和秘魯地區的人口大量減少,主要原因是殖民活動導致土著人口銳減,隨著勞動力的減少,殖民者進行了罪惡的黑奴貿易,故C正確;
D、結合所學知識, 這一時期人口銳減不是因為種植園勞作繁重導致的,排除D;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考查學生獲取材料信息,調動運用所學知識,準確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理解黑奴貿易的相關內容,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歷史解釋素養。
5.(2024高二下·射洪期末)位于越南中部秋盆江三角洲的廣南省萊宜墓地是一處重要的沙螢文化遺存,曾發掘60余座年代約為中國兩漢時期的墓葬,其中M37出土了釜、盤、碗等6件銅器。這些銅容器和銅炊具與中國特別是兩廣、湖南等地漢墓所出同類器物形制及風格均一致,應是由中國輸入的器物。據此可推知(  )
A.中國的青銅器在越南中部廣泛分布
B.中越兩國之間存在頻繁的貿易往來
C.絲綢之路促進中越間文化貿易交流
D.中國的青銅器技術在世界遙遙領先
【答案】C
【知識點】古代商路上的中西精神文化交流
【解析】【分析】A、結合所學知識, 材料無法體現中國的青銅器在越南中部廣泛分布,排除A;
B、結合所學知識, 材料體現不出中越兩國之間存在頻繁的貿易往來,排除B;
C、結合所學知識,據材料可知, 西漢時期,中越間存在文化貿易交往,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漢代的海上絲綢之路利于中越之間貿易和文化交往的展開,故C正確;
D、結合所學知識, 材料未涉及青銅器技術的對比,無法得出中國青銅器技術在世界領先的結論,排除D;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考查學生獲取材料信息,調動運用所學知識,準確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理解絲綢之路的影響,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歷史解釋素養。
6.(2024高二下·射洪期末)蒙古西征給歐洲帶來極大的災難:歐洲被外族入侵,封建制度遭受沖擊,大軍所至,焚毀田園,摧毀堡壘;更甚者,是教廷的權威蒙受極大的打擊。歐洲人開始向內反思,希望重建一套安身立命的依據。因此,歐洲人(  )
A.掀起了宗教改革運動的浪潮 B.重視人的力量追求現世生活
C.開展了轟轟烈烈的啟蒙運動 D.開展了資產階級的革命運動
【答案】B
【知識點】蒙古西征及其對東西方交流的影響
【解析】【分析】A、結合所學知識, 宗教改革運動發生在16-17世紀,蒙古西征發生在13世紀,排除A;
B、結合所學知識,據材料可知, 蒙古西征確實對歐洲產生了深遠影響,其中包括對封建制度的沖擊和教廷權威的削弱。這種外部壓力促使歐洲人開始重新思考自己的社會和文化體系,并尋求新的價值觀和生活方式。其中一個顯著的趨勢是更加重視人的力量和追求現世生活的改善,故B正確;
C、結合所學知識, 啟蒙運動發生在17-18世紀,排除C;
D、結合所學知識, 材料主要涉及蒙古西征對于歐洲文化思想的影響,沒有涉及政治領域,排除D;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考查學生獲取材料信息,調動運用所學知識,準確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理解蒙古西征的影響,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歷史解釋素養。
7.(2024高二下·射洪期末)如圖為二戰后美國歷史課程在印度大學的開設情況。它反映出(  )
1954年,巴納斯印度大學和巴羅達大學率先將美國歷史納入碩士學位課程的選修課 1959年,美國印一美教育基金會向加爾各答大學與旁遮普大學等高校派遣10名美國歷史學家 1960年,獲美國資助前往美國深造的印度學者已有獨自開設“1776年以來以來的美國史”等課程的能力 1967年,開設美國課程的印度高校達到43所 到1971年,印一美教育基金會共選派103名印度學者赴美研究美國歷史,同期有近九十名美國學者到印度講授美國學
A.美國熱衷于在印度傳播美國價值觀
B.非殖民地化是美國對外擴張的主要手段
C.戰后美國文化傳播被賦予冷戰內涵
D.第三世界發展成為美國關注的核心問題
【答案】C
【知識點】冷戰的原因及主要表現
【解析】 【分析】A、結合所學知識, 材料只是二戰后美國歷史課程在印度大學的開設情況,不足以說明美國熱衷于在印度傳播美國價值觀,排除A;
B、結合所學知識, 材料強調美國歷史課程在印度的開設,不屬于美國對外擴張,排除B;
C、結合所學知識,據材料可知, 二戰后美國歷史課程在印度不斷發展,說明美國通過文化交流的方式加強對印度等國家的爭奪,反映出戰后美國文化傳播被賦予冷戰內涵,故C正確;
D、結合所學知識, 二戰后美蘇爭霸的中心在歐洲,第三世界發展成為美國關注的核心問題不符合史實,排除D;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考查學生獲取材料信息,調動運用所學知識,準確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理解戰后美國的文化特征,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歷史解釋素養。
8.(2024高二下·射洪期末)15——16世紀,歐洲印刷廠實行車間工作制度,不同工種的工人分別進行印刷、復讀和裝訂工作。威尼斯和(西班牙)塞維利亞的印刷廠廠主必須關注每年春天在(德意志)萊比錫舉行的書會,盡管兩地距離有半個歐洲之遙。這則材料反映了(  )
A.意大利是歐洲文化中心 B.圖書業生產資本主義化
C.文藝復興促進書籍傳播 D.工廠制度應用于圖書業
【答案】B
【知識點】新航路開辟的動因和條件
【解析】【分析】根據“15——16世紀,歐洲印刷廠實行車間工作制度,不同工種的工人分別進行印刷、復讀和裝訂工作。威尼斯和(西班牙)塞維利亞的印刷廠廠主必須關注每年春天在(德意志)萊比錫舉行的書會,盡管兩地距離有半個歐洲之遙”分析可知,材料中圖書的生產效率提高,且其生產情況受到市場影響,體現了圖書業生產資本主義化,B正確;
A錯誤,材料不能說明意大利是文化中心;
C錯誤,材料不涉及文藝復興的影響;
D錯誤,工廠制產生于第一次工業革命時期;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側重于考查新航路的開辟,答題關鍵在于對材料的分析和相關知識點的把握,解題關鍵信息是“15——16世紀,歐洲印刷廠實行車間工作制度,不同工種的工人分別進行印刷、復讀和裝訂工作。威尼斯和(西班牙)塞維利亞的印刷廠廠主必須關注每年春天在(德意志)萊比錫舉行的書會,盡管兩地距離有半個歐洲之遙”。
9.(2024高二下·射洪期末)作為早期國家的夏商周三代,仍維持著“天下萬邦”的國家形態。國家的許多重要官職由一些氏族貴族世代承襲,國家軍隊由各主要酋邦的軍隊組成。這說明早期國家(  )
A.帶有較為濃厚的部族色彩 B.實行方國聯盟管理制度
C.以分封制為基本治理方式 D.以血緣為紐帶維系統治
【答案】A
【知識點】三皇五帝與部落統治
【解析】【分析】A、結合所學知識,據材料“國家的許多重要官職由一些氏族貴族世代承襲,國家軍隊由各主要酋邦的軍隊組成”可知,當時國家形態仍然具有較為濃厚的部落色彩,故A正確;
B、結合所學知識, 夏商時期實行方國聯盟制度,排除B;
C、結合所學知識, 西周 以分封制為基本治理方式,排除C;
D、結合所學知識,西周時期的宗法制以血緣為紐帶維系統治,排除D;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考查學生獲取材料信息,調動運用所學知識,準確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理解早期國家的特征,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歷史解釋素養。
10.(2024高二下·射洪期末)對于戰國時期官僚的處境,西漢的東方朔在《答客難》中所說:“尊之則為將,卑之則為虜;抗(支持)之則在青云直上,抑之則在深泉之下;用之則為虎,不用則為鼠。”這種現象(  )
A.表明官僚政治取代貴族政治
B.體現出周王失去了“天下共主”的地位
C.折射出社會轉型的發展趨勢
D.反映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已確立
【答案】C
【知識點】春秋戰國時期的社會變革
【解析】【分析】A、結合所學知識, 秦滅六國完成統一后,在全國范圍內推行郡縣制,標志著官僚政治取代了貴族政治,排除A;
B、結合所學知識,春秋戰國時期,周王室失去了“天下共主”的地位,排除B;
C、結合所學知識,據材料可知, 與春秋時期相比,戰國時期無論貴族還是官僚都沒有足夠的能力出來興風作浪,官吏由國君任免,這折射出當時社會轉型的發展趨勢,故C正確;
D、結合所學知識, 戰國時期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尚處于萌芽時期,秦滅六國完成統一后才最終得以確立,排除D;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考查學生獲取材料信息,調動運用所學知識,準確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理解春秋戰國時期的時代特征,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歷史解釋素養。
11.(2024高二下·射洪期末)1976年,考古學家在今江西省遂川縣藻林鄉發現了一批秦朝軍隊在南征百越時留下的青銅矛鏃、戈等兵器 其中一青銅戈內刻有“廿二年臨汾守潭庫係( )工造”,說明是秦王嬴政二士。年(前225年)暝任臨汾郡守期間,由武庫官員係監督、工匠鑄造的。這批兵器在江西的被發現,表明秦時江西(  )
A.已成為國家戰略的一部分 B.與中原經濟交流頻繁
C.官營手工業相對比較發達 D.郡縣制得到全面推行
【答案】A
【知識點】秦朝的統一措施及其影響
【解析】【分析】A、結合所學知識, 據材料可知,江西省發現了秦朝軍隊南征百越時留下的青銅兵器,這反映了江西地區對于秦朝控制東南有著重要的戰略作用,表明江西成為國家戰略的一部分,故A正確;
B、結合所學知識, 材料僅涉及一批兵器,主要是因為軍事需要,不能反映與中原經濟的交流,排除B;
C、結合所學知識, 材料只涉及一批兵器的發現,沒有涉及這些兵器的制造技術,不能反映官營手工業高度發達,排除C;
D、結合所學知識, 材料只涉及一個郡的名稱,不能得知郡縣制全面推行,排除D;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考查學生獲取材料信息,調動運用所學知識,準確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理解秦朝治理國家的相關內容,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歷史解釋素養。
12.(2024高二下·射洪期末)西漢時期,齊王死,文帝剖齊為六,分封為齊、濟北、淄川、膠東、膠西、濟南6國;景帝時期,梁孝王死,景帝立其五子為王,將梁國一分為五。景帝先后封自己十三子為王,使王國數量達到25個,創西漢一代最高紀錄。據此可知(  )
A.分封王國嚴重威脅著漢朝的統治
B.郡國并行制有利于國家長治久安
C.漢武帝頒布推恩令削弱王國勢力
D.血緣紐帶是維護統治的重要手段
【答案】D
【知識點】西漢的建立與“文景之治”
【解析】【分析】A、結合所學知識, 漢景帝通過分封兒子為諸侯王來鞏固統治,表明分封王國在特定情況下也有積極作用,而非全部都是威脅,排除A;
B、結合所學知識, 西漢初實行郡國并行制,造成諸侯國勢力膨脹,威脅中央集權,而非有利于國家長治久安,排除B;
C、結合所學知識, 材料所述為漢文帝、漢景帝的政策,沒有涉及漢武帝頒布推恩令,排除C;
D、結合所學知識, 據材料可知,漢景帝先后封自己十三子為王,利用直系血親的力量鞏固統治,體現血緣紐帶是維護統治的重要手段, 故D正確;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考查學生獲取材料信息,調動運用所學知識,準確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理解漢初郡國并行制的相關內容,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歷史解釋素養。
13.(2024高二下·射洪期末)黃河流域在西漢晚期至東漢,大致歸并為關東(山東)、關西(山西)兩個文化傾向有差異的基本文化區。到東晉時,許多關西關東方言已經混一。魏晉以后,出現了江南、江北兩個文化區并峙的局面。對上述文化區格局的變遷解釋正確的是(  )
A.黃河流域文化差異縮小得益于大一統的局面
B.江南地區的經濟開發影響文化區格局的變化
C.區域間文化差異會影響中央集權體制的建立
D.自然地理條件決定文化區的多樣性與統一性
【答案】B
【知識點】東晉南朝時期的江南開發
【解析】【分析】A、結合所學知識, 材料反映的是文化區的變遷,并不是文化差異的縮小,排除A;
B、結合所學知識, 據材料可知,兩漢時期,中國的經濟區主要是在黃河流域,并且形成了關東、關西兩個基本文化區;而魏晉之后,則形成了江南、江北兩個文化區。這是由于經濟重心南移,導致了文化區的變遷,即江南地區的經濟開發影響了文化區格局的變化,故B正確;
C、結合所學知識, 材料僅體現了文化區的變遷,但沒有體現文化區差異帶來的影響,排除C;
D、結合所學知識,自然條件影響文化區的多樣性與統一性,“決定”的說法過于夸張絕對,排除D;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考查學生獲取材料信息,調動運用所學知識,準確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理解東晉時期江南地區的發展,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歷史解釋素養。
14.(2024高二下·射洪期末)唐朝士人存在“覓舉”的風氣。時人薛登批評說:“方今舉士,明詔方下,固已驅馳府寺之廷,出入王公之第,陳篇希恩,奏記誓報。故俗號舉人皆稱覓舉。” “覓舉”反映了當時(  )
A.科舉取士擴大了選官的范圍 B.士族仍然把持著選官權力
C.薦舉仍然是選官的重要途徑 D.士人主動向官員自薦求仕
【答案】C
【知識點】科舉制
【解析】【分析】A、結合所學知識,材料反映的是唐朝科舉制中的選官特點,并沒有體現選官范圍的擴大,排除A;
B、結合所學知識,唐朝時期科舉制是實行,士族已經不再把持選官權力,排除B;
C、結合所學知識,據材料可知,“覓舉”是指在科舉考試之前,應試的舉人尋找王公貴族或者其他名人,向他們展現自己的作品和能力,希望得到他們的推薦,說明在唐朝時期的科舉制中,薦舉仍然是選官的重要途徑,故C正確;
D、結合所學知識, 士人是向官員自薦,希望得到官員的推薦,而不是在求仕,排除D;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考查學生獲取材料信息,調動運用所學知識,準確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理解唐代的選官制度,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歷史解釋素養。
15.(2024高二下·射洪期末)宋朝與并立的民族政權間的疆界大致可分為四種形態(如下表)。這些疆界形態本質上反映出宋朝(  )
疆界形態 所涉地區
點狀控制的模糊疆界 直轄郡縣與羈縻民族生活地區之間的模糊地帶
片狀模糊疆界 西夏、吐蕃、交趾、大理與宋朝之間的片狀中間地帶
帶狀清晰疆界 (澶淵之盟后)北宋與遼朝在河北一帶、(元祐五年后)北宋與西夏之間形成帶狀清晰疆界
線狀清晰疆界 宋朝與遼朝熙寧河東劃界、與交趾元豐劃界后,宋金紹興議和后形成明確的線狀疆界
A.貿易有利于強化邊疆控制 B.通過盟約劃界具有局限性
C.處理復雜民族關系的開端 D.應對現實安全的政治考慮
【答案】D
【知識點】北宋的邊防壓力與財政危機
【解析】【分析】A、結合所學知識, 材料未體現貿易與邊疆的關系,排除A;
B、結合所學知識,“通過盟約劃界具有局限性”與主旨不符,排除B;
C、結合所學知識,“處理復雜民族關系的開端”與史實不符,排除C;
D、結合所學知識, 據材料可知,宋朝與周邊民族政權之間的疆界形勢復雜,體現出了宋朝為了應對現實政治和保持安全局勢所進行的疆界調整和劃定,故D正確;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考查學生獲取材料信息,調動運用所學知識,準確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理解兩宋時期的民族關系,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歷史解釋素養。
16.(2024高二下·射洪期末)牌符印信是證明持有者身份的官方信物。下圖為1981年在貴州畢節發現一枚元朝銅質方形印章,印信正面用八思巴蒙古文刻有“雍真等處蠻夷管民官印”,背面左側用楷書漢字刻有相同內容。據《元史·地理志》記載,“雍真等處”應屬元朝政府在此設置的“順元路軍民安撫司”。據此可知(  )
A.史料的多元性加深歷史認知 B.官修史書受政治影響
C.文獻史料必經實物史料印證 D.文獻史料皆真實可信
【答案】A
【知識點】宋元時期的少數民族文字
【解析】【分析】A、結合所學知識,據材料可知, 出土的牌符印信作為新的的實物史料,與《元史·地理志》相互印證,加深對元代邊疆治理的認知,故A正確;
B、結合所學知識, 材料涉及的牌符印信是實物史料,不是官修史書,排除B;
C、結合所學知識, 牌符印信等實物史料可以與《元史》等文獻史料相互印證,但并不是所有的文獻史料都能找到實物史料加以印證,排除C;
D、結合所學知識, 文獻史料具有濃厚的主觀色彩,未必真實可信,排除D;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考查學生獲取材料信息,調動運用所學知識,準確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理解元朝時期邊疆治理的相關內容,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歷史解釋素養。
17.(2024高二下·射洪期末)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朝沿用隋制,在西北邊境繼續設互市監掌管陸路貿易,太宗貞觀六年(632年),改隋交市監為互市監。《唐六典》“諸市互監”云:“諸互市監各掌諸蕃交易之事”,唐代互市監的品級相對于隋代大大提高。還規定,“諸官私互市,唯得用帛練、蕃彩,自外并不得交易。……若善人須糴糧食者,監司斟酌須數,與州司相知,聽百姓將物就互市所交易。”
——摘編自李葉宏、惠建利《唐代“互市”法律制度探析》
材料二 公元977年,北宋于鎮州、易州、雄州、霸州和滄州等州“各置榷場”,遼于琢州新城、振武軍和朔州城南置榷場,進行官方貿易。后因范陽之戰,罷互市。公元988年宋太宗下詔:“幽薊之民,皆吾赤子,宜許邊疆互相市易。自今緣邊戍兵,不得輒恣侵略。”但不久又罷。公元1002年,應契丹之請,恢復互市,置場于雄州。“澶淵之盟”后,雙方達成協議,在河北沿邊陸續開放榷場。……由朝廷派官員專管,并由當地通判兼管其事,后又終仁宗、英宗兩朝。從雙方交換的物品來看,宋輸出的主要品種有香藥、犀角、象牙、茶葉、繒帛、漆器、瓷器、粳糯和書籍等。遼輸出的物品有羊、馬、橐駝、銀錢、布等,羊是其中的大宗貨物。宋方嚴禁私市硫磺、焰硝、盧甘石、水銀丹漆,或“堪造軍器物”以及直接影響國計民生的鹽、米等項。遼國也同樣如此,特別禁止向宋輸出馬匹。
——摘編自王曉燕《論宋與遼、夏、金的榷場貿易》
(1)根據材料一、說明隋唐時期西北邊境互市貿易的概況。
(2)結合材料二與所學,歸納宋遼榷場邊貿的特點并分析影響其發展的因素。
(3)綜合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中國古代各民族間互市貿易的意義。
【答案】(1)設有專門機構和官吏負責;承襲前代做法且有立法保障;貿易受到地方政府監督;西北貿易重要性增強(地位提高);實行物物交換,商品經濟發展程度較低。(任答4點)
(2)特點:在邊界地點;雙方互市(互通有無);官方組織和管理;貿易的開展受雙方政治、軍事關系制約;貿易種類受政府嚴格限制;經濟分工具有地域性(或互補性)。(任答3點)
因素:南北方經濟的發展進步;南北經濟具有一定的互補性;宋遼邊境的穩定;兩國民眾的需要(任答2點)
(3)促進經濟文化交流,豐富民眾的物質、精神生活;促進了民族交融,促進文化認同;有利于帶動民族地區經濟發展;有利于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任答2點)
【知識點】宋元時期的商業發展;中國古代的商業發展;唐朝的商業發展
【解析】【分析】(1)解題時依據材料一中“隋朝在西北邊境設交市監管理互市,是中央派出機構”“唐朝沿用隋制,在西北邊境繼續設互市監掌管陸路貿易”“《唐六典》‘諸市互監’云:‘諸互市監各掌諸蕃交易之事’”“唐朝沿用隋制,繼續設互市監掌管陸路貿易”“諸官私互市,唯得用帛練、蕃彩,自外并不得交易”可以從設有專門機構和官吏負責、承襲前代做法且有立法保障、貿易受到地方政府監督、西北貿易重要性增強(地位提高)、實行物物交換,商品經濟發展程度較低等角度分析歸納。
(2)第一小問的解答可以結合材料二中“北宋于鎮州、易州、雄州、霸州和滄州等州”“宜許邊疆互相市易”“遼于琢州新城、振武軍和朔州城南置榷場,進行官方貿易”“由朝廷派官員專管,并由當地通判兼管其事”“范陽之戰,罷互市……’澶淵之盟’后,雙方達成協議,在河北沿邊陸續開放榷場”“宋方嚴禁私市硫磺、焰硝、盧甘石、水銀丹漆”“遼國也同樣如此,特別禁止向宋輸出馬匹”等,可以從在邊界地點;雙方互市(互通有無);官方組織和管理;貿易的開展受雙方政治、軍事關系制約;貿易種類受政府嚴格限制;經濟分工具有地域性(或互補性) 等角度分析歸納;第二小問的作答可以結合上問的分析及所學,可以從南北方經濟發展進步、南北方經濟具有一定的互補性、穩定的邊境、民眾的需要等角度分析歸納即可;
(3)解題時結合所學知識從經濟、政治、文化、民族交融等方面回答。如各民族互市貿易,能獲取大量物資和經濟效益,經濟貿易往來還會伴隨不同的文化交流,促進經濟文化交流,豐富民眾的物質生活;各民族相互交流、學習促進了民族交融,促進文化認同;有利于帶動民族地區經濟發展;有利于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
【點評】本題考查學生閱讀史料,準確提煉有效信息及知識遷移的能力,解題時需要理解隋唐時期西北邊境互市貿易的概況,理解宋遼榷場邊貿的特點及影響其發展的因素,理解中國古代各民族間互市貿易的意義,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歷史解釋素養。
18.(2024高二下·射洪期末)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雅典城外阿波羅神廟墻上,銘刻著古希臘哲人的一句名言:人啊,認識你自己!體育就是人類認識自我的一種方式。雅典在公元前8世紀形成奴隸制城邦,公元前594年梭倫改革推進社會發展。古希臘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的體育思想影響了2000多年來的人類生活。
古希臘體育思想
蘇格 拉底 提醒雅典人要不懈地提高身體素質,“體育教育……讓他們從小就開始接受。而且,體育訓練應該十分小心,并且要終其一生”。
柏拉圖 提倡進行簡單而樸素的身體鍛煉,認為青年人,無論是男人還是女人,都應該嚴格地受到音樂與體育的教育,借以成為優秀的衛國者。
亞里士多德 認為“體育鍛煉有助于培養人的勇敢”,“顯然預先應把兒童交給體育教師和角力教師,這些人分別能造就兒童的體質和教給他們身體方面的本領”。
——摘編自譚華、劉春燕主編《體育史》等
材料二 孔子在“六藝”教育中,重視體育活動教化作用。“射”“御”及“樂”中的“舞”,都是通過一定規范的身體活動來培養學生的“禮”,即通過體育的形式培養學生尊重理法的習慣和精神,如在“禮”的教育中,禮射就是通過射箭來進行禮儀、道德教育的重要社會活動,具有嚴格的禮儀程序和等級規定,禮射也是是專門用來挑選參加祭神、祭祖最佳人選的一個方式,是專為選擇參加祭禮人服務的。孔子體育思想是為理念服務的,這種理念是以“禮”為外殼,“仁”為內核的思想,是把體育作為一種實用性的工具,為實現其“仁”的政治理想服務。因此在中國古代體育歷史長河中,孔子體育思想起到了各家諸子都無法比擬的后世影響力。后世儒家在繼承基礎,上不斷地創新和發展,使之更為成熟與完善。人們遵循孔子的體育思想,積極從事實用性體育運動,強身健體。
——摘編自王烈《基于“六藝”教育下孔子體育思想的闡釋》
(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雅典的體育思想,并簡析其興盛原因。
(2)根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與古代雅典相比,我國古代體育思想展現出的特質,并簡析孔子體育思想的意義。
【答案】(1)體育思想:終身體育思想;平等的體育意識;適度有規律的體育教育思想;體育優先思想。(任答2點)
原因:人文主義思想萌發;民主政治高度繁榮;奴隸制經濟發展;思想家的努力。(任答3點)
(2)特質:凸顯體育教育的實用性;與德育教育緊密結合;與“仁”學教育融為一體。(任答2點)
意義:在中國古代體育思想發展史上占據重要地位(重要代表);彰顯著中華民族傳統體育思想的燦爛光輝;為后世體育思想的創新與發展提供了借鑒(對古代體育和教育產生深遠影響);利于增強人們的身體素質和道德品格;(任答2點)
【知識點】古代希臘文明;中國古代的學校教育;文化傳承的載體
【解析】【分析】(1)第一小問的作答需結合材料一中“體育教育……讓他們從小就開始接受。而且,體育訓練應該十分小心,并且要終其一生”“無論是男人還是女人,都應該嚴格地受到音樂與體育的教育”“顯然預先應把兒童交給體育教師和角力教師”,可以從終身體育思想、平等的體育意識、適度有規律的體育教育思想、體育優先思想等去分析歸納;第二小問需結合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分別從古希臘人文主義思想萌發;民主政治高度繁榮;奴隸制經濟發展;思想家的努力等方面說明。
(2)第一小問的作答需結合材料一二中“禮射也是是專門用來挑選參加祭神、祭祖最佳人選的一個方式,是專為選擇參加祭禮人服務的”“‘射’‘御’及‘樂’中的‘舞’,都是通過一定規范的身體活動來培養學生的‘禮’禮射就是通過射箭來進行禮儀、道德教育的重要社會活動,具有嚴格的禮儀程序和等級規定”及所學,可以從凸顯體育教育的實用性、與德育教育緊密結合、與“仁”學教育融為一體等方面去分析歸納;第二小問的作答需結合材料“孔子體育思想起到了各家諸子都無法比擬的后世影響力。后世儒家在繼承基礎,上不斷地創新和發展,使之更為成熟與完善。人們遵循孔子的體育思想,積極從事實用性體育運動,強身健體。”并結合所學可以歸納為在中國古代體育思想發展史上占據重要地位(重要代表);彰顯著中華民族傳統體育思想的燦爛光輝;為后世體育思想的創新與發展提供了借鑒(對古代體育和教育產生深遠影響);推動人們進行體育鍛煉、強身健體的同時塑造品格德行。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閱讀史料,準確提煉有效信息及知識運用解決歷史問題的能力,解題時需要結合古代之外體育思想的發展的相關史實。
19.(2024高二下·射洪期末)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中國古代封建王朝發展的不同階段,其政治、經濟等方面具有不同的社會表象,且制度安排也具有不同的特性。下圖是體現中國古代封建王朝不同發展階段典型性特征的示意圖,反映了中國古代封建王朝發展的基本規律。
——摘編自劉顏《利益集團與我國封建王朝周期性興衰研究》
從中國某個王朝或者中國古代封建社會整體發展角度,對材料中的信息提出自己的看法,并加以闡述。(要求:看法具體明確,史論結合,論據充分,表達清晰)
【答案】示例看法:兩漢王朝均在建立之初通過合理的政策奠定王朝發展的基礎。
闡述:西漢初年,民生凋敝,經濟衰敗,秦朝苛政及楚漢戰爭給社會發展造成巨大破壞。漢高祖采用黃老思想治國,與民休息。漢文帝、漢景帝時期,輕徭薄賦,提倡節儉,減少財政支出,從而使得經濟得到恢復,社會逐漸穩定,人口迅速增長,耕地面積增加,出現了“文景之治”的治世局面。東漢建立之初,漢光武帝勵精圖治,釋放奴婢,鼓勵土地開墾,清查全國土地和戶口,懲治官場腐敗,精簡官僚隊伍,從而出現了“光武中興”的治世局面。因此,王朝建立之初通過合理的治國政策可以促進人口增長、土地增加,為王朝發展奠定基礎。
【知識點】西漢的建立與“文景之治”;東漢的興衰
【解析】【分析】設問是從中國某個王朝或者中國古代封建社會整體發展角度,對材料中的信息提出自己的看法,并加以闡述。結合兩漢王朝與合理政策之間的關系分析,得出看法:兩漢王朝均在建立之初通過合理的政策奠定王朝發展的基礎。闡述:首先,分析西漢初年國家面臨的狀況,繼而說明高祖、文景帝時期所采取的休養生息政策,造就“文景之治”的治世局面。其次,說明東漢王朝建國之初,漢光武帝采取的相應措施,以推動“光武中興”的治世局面的出現。例如:西漢初年,民生凋敝,經濟衰敗,秦朝苛政及楚漢戰爭給社會發展造成巨大破壞。漢高祖采用黃老思想治國,與民休息。漢文帝、漢景帝時期,輕徭薄賦,提倡節儉,減少財政支出,從而使得經濟得到恢復,社會逐漸穩定,人口迅速增長,耕地面積增加,出現了“文景之治”的治世局面。東漢建立之初,漢光武帝勵精圖治,釋放奴婢,鼓勵土地開墾,清查全國土地和戶口,懲治官場腐敗,精簡官僚隊伍,從而出現了“光武中興”的治世局面。最后,總結升華,明確主旨,王朝建立之初通過合理的治國政策可以促進人口增長、土地增加,為王朝發展奠定基礎。
【點評】本題考查學生獲取材料信息,調動運用所學知識,準確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理解兩漢時期的興衰歷史,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歷史解釋素養。
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六安市| 洪湖市| 壶关县| 虹口区| 沙雅县| 调兵山市| 上犹县| 武功县| 兴宁市| 福清市| 高邑县| 桑日县| 茶陵县| 正蓝旗| 常德市| 津南区| 福州市| 客服| 钟祥市| 攀枝花市| 融水| 连江县| 临武县| 綦江县| 巴青县| 吴旗县| 巴塘县| 元阳县| 中江县| 武宣县| 海伦市| 长白| 错那县| 琼结县| 呼玛县| 贡嘎县| 新竹市| 寿宁县| 武夷山市| 原阳县| 万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