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精品解析】廣東省珠海市九洲中學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期中歷史試題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精品解析】廣東省珠海市九洲中學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期中歷史試題

資源簡介

廣東省珠海市九洲中學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期中歷史試題
一、選擇題(共30小題,每小題2分,共60分。)
1.(2024八上·珠海期中)1839年6月3日,根據道光帝的命令,林則徐在虎門共銷毀鴉片……237萬斤,這個數字占1838—1839年運往中國的鴉片總額六成左右。這一行為(  )
A.改變了中國貿易出超的局面 B.杜絕了鴉片走私
C.表明了人民反抗侵略的決心 D.增加了政府收入
【答案】C
【知識點】林則徐禁煙運動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可知,1839年6月3日到25日,林則徐在虎門海灘當眾銷毀繳獲的全部鴉片。虎門銷煙的壯舉,打擊了外國侵略著的氣焰,鼓舞了中國人民的斗志,顯示了中國人民反抗外國侵略的堅強意志,C符合題意;
虎門銷煙并未改變中國貿易出超的局面,排除A;
杜絕了鴉片走私夸大了虎門銷煙的作用,排除B;
虎門銷煙與增加政府收入無關,排除D。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考查虎門銷煙的知識。難度適中,理解題干,掌握虎門銷煙的基本史實,分析選項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2.(2024八上·珠海期中)《南京條約》規定“英國商民在廣州等五處通商口岸應納進口、出口貨稅、均宜乘公議定”。這一條款破壞了中國的(  )
A.自然經濟 B.領土完整 C.司法獨立 D.外交主權
【答案】A
【知識點】第一次鴉片戰爭與《南京條約》
【解析】【分析】根據題干和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通過“英國商民在廣州等五處通商口岸應納進口、出口貨稅、均宜乘公議定”這一條款,英國破壞了中國的關稅主權,打開了中國市場,向中國傾銷大量商品,中國的小農業和家庭手工業相結合的自給自足的經濟結構,開始逐漸解體,中國的自然經濟遭到破壞,中國經濟也逐漸成為世界資本主義的附庸,A符合題意;
割讓香港島給英國破壞中國領土完整,排除B;
題干反映的是關稅主權遭到破壞,與司法獨立無關,排除C;
題干反映的是關稅主權遭到破壞,與外交主權無關,排除D。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考查《南京條約》的知識。難度適中,理解題干信息,掌握《南京條約》的主要內容,分析選項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3.(2024八上·珠海期中)題表是1838—1852年英國制造品輸華值統計圖,其中,1848—1852年與1843—1847年相比,英國制造品輸華年平均數下降的原因是(  )
A.英國生產技術落后 B.自然經濟頑強抵制
C.中國商品物美價廉 D.中國社會購買力低
【答案】B
【知識點】第一次鴉片戰爭與《南京條約》
【解析】【分析】據題干“1848—1852年與1843—1847年相比,英國制造品輸華年平均數下降的原因”和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鴉片戰爭后,西方列強憑借不平等條約獲得的特權,向中國大量傾銷商品。但由于中國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的頑強抵制作用,西方列強的商品在中國一直銷路不暢,這是英國制造品輸華年平均數下降的原因,B項正確;故選B項。
英國生產技術落后不符合英國史實,排除A項;
中國商品物美價廉、中國社會購買力低都不能體現題干自然經濟頑強抵制的主旨,不符合題意,排除CD項。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列強的經濟侵略。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圖片的解讀能力和對歷史的識記、理解能力。解題關鍵要熟練掌握列強對華經濟侵略的相關史實。
4.(2024八上·珠海期中)歷史評價是對歷史事件進行態度和價值的評判表達。以下關于第二次鴉片戰爭的表達,屬于歷史評價的是(  )
A.英法聯軍放火燒毀圓明園
B.外國商船可在長江各口岸自由航行
C.沙俄割占中國的大片領土
D.中國的半殖民地化程度進一步加深
【答案】D
【知識點】第二次鴉片戰爭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可知,歷史評價是對歷史事件進行態度和價值的評判表達,第二次鴉片戰爭使中國的半殖民地化程度進一步加深,這
是對第二次鴉片戰爭影響的分析,是結論,屬于歷史評價,D符合題意;
英法聯軍放火燒毀圓明園說明了火燒圓明園的主兇,屬于客觀史實,排除A;
外國商船可在長江各口岸自由航行出自于《天津條約》的內容,屬于客觀史實,排除B;
沙俄割占中國的大片領土150多萬平方千米,屬于客觀史實,排除C。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考查第二次鴉片戰爭的知識。難度適中,理解題干信息,掌握歷史評價定義是解答該類試題的關鍵。
5.(2024八上·珠海期中)“到1860年,這個中華文明古國被西方徹底打敗并羞辱了……俄國人則既強調貿易收益也強調取得領土。”到1860年,俄國人“取得領土”的條約有(  )
①《南京條約》 ②《璦琿條約》 ③《北京條約》 ④《馬關條約》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②③
【答案】D
【知識點】沙俄侵占中國領土
【解析】【分析】D:根據所學可知,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俄國趁火打劫,強迫清政府簽訂了中俄《北京條約》,中俄《璦琿條約》等條約,侵占了中國一百五十多萬平方千米的土地,②③正確,D項符合題意;
A:《南京條約》是中英之間簽訂的條約與俄國無關,①錯誤,A項不符合題意;
B:《南京條約》是中英之間簽訂的條約與俄國無關,①錯誤,B項不符合題意;
C:《馬關條約》是中日之間簽訂的條約與俄國無關,④錯誤,C項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考查俄國侵占中國領土,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
6.(2024八上·珠海期中)下表是太平天國運動部分重大事件,該表內容共同說明太平天國運動(  )
時間 重大事件
1851年 洪秀全稱“天王”
1853年 頒布《天朝田畝制度》,平均分配土地
1856年 天京事變,領導集團公開分裂
A.利用宗教發動人民群眾 B.領導集團內部爭權奪利
C.革命綱領帶有空想色彩 D.具有農民階級的局限性
【答案】D
【知識點】太平天國運動
【解析】【分析】根據表格中的信息,太平天國運動的領導人洪秀全稱“天王”說明沒有擺脫傳統等級思想,頒布了《天朝田畝制度》,但具有空想色彩,后來發生了天京事變,領導集團公開分裂,這些措施及事件都是運動中出現的一系列問題,共同說明了太平天國運動具有農民階級的局限性,D項正確;
“利用宗教發動人民群眾”符合事實,但是在表格中沒有體現,排除A項;
“領導集團內部爭權奪利”只是表格中的一部分內容,只是對應天京事變,排除B項;
“革命綱領帶有空想色彩”對應《天朝田畝制度》,太片面,排除C項;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考查學生的表格解讀能力,難度適中,考查學生對太平天國運動的認識。
7.(2024八上·珠海期中)為開展專題復習,九年級某班學生整理了以下學習卡片,據此判斷復習的主題是(  )
事件 領導階級/階層 主張/口號
洋務運動 封建地主階級 自強求富
戊戌變法 資產階級維新派 君主立憲
辛亥革命 資產階級革命派 三民主義
新文化運動 先進知識分子 民主科學
A.實業救國 B.民主共和 C.救亡圖存 D.維新改良
【答案】C
【知識點】認識中國近代化
【解析】【分析】根據材料信息“洋務運動主張自強求富、戊戌變法主張君主立憲、辛亥革命主張三民主義、新文化運動主張民主科學”結合所學可知,這是近代以來中國各階展開的挽救民族危亡的運動,體現出了救亡圖存的時代主題,C項正確;
實業救國是甲午中日戰后興起的一股思潮,不足以概括整個材料,排除A項;
建立資產階級民主共和政體是資產階級革命派的主張,不足以概括整個材料,排除B項;
資產階級維新派主張建立君主立憲制,主張改良,不足以概括整個材料,排除D項;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考查學生對材料的解讀和分析能力,難度適中,考查學生對近代化的認識。
8.(2024八上·珠海期中)邊疆的安定對于多民族國家的統一和鞏固有著重要意義,閱讀下列示意圖,①處應填入的內容是(  )
A.左宗棠收復新疆 B.在新疆建立行省
C.沈葆楨率兵入臺 D.在臺灣建立行省
【答案】B
【知識點】左宗棠收復新疆
【解析】【分析】B:根據題干示意圖信息和結合所學可知,1884年,清政府根據左宗棠的建議,在新疆地區建立行省,鞏固了西北邊防,加強了新疆與內地的聯系,維護了邊疆穩定和國家統一,B項符合題意;
A:1875年,清政府任命左宗棠為欽差大臣,督辦新疆軍務,1878年,清軍成功收復除伊犁以外的新疆領土,A項不符合題意;
C:1874年5月,日本派軍隊進攻臺灣,清政府派沈葆楨率兵入臺,C項不符合題意;
D:中法戰爭結束后,清政府于1885年決定在臺灣建立行省,加強了東南海防,強化了對臺灣的治理,推動了臺灣社會經濟的發展,D項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考查在新疆建立行省,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
9.(2024八上·珠海期中)清政府決定在臺灣建立行省是在(  )
A.鴉片戰爭結束后 B.第二次鴉片戰爭結束后
C.中法戰爭結束后 D.甲午中日戰爭結束
【答案】C
【知識點】甲午中日戰爭與《馬關條約》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874年日本在美國的支持下侵略臺灣和中法戰爭的馬尾海戰后,法國占領臺灣的基隆和澎湖,使清政府從反面認識到臺灣在戰略上的重要性,因此,1885年在臺灣設立行省,成為中國第十八個行省,C項正確;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考查甲午中日戰爭,考查獲取和解讀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論證和發現問題的能力。
10.(2024八上·珠海期中)2024年是民族英雄鄧世昌逝世130周年紀念,以下悼詞最為適合的是(  )
A.七旬老將,啟用抗法,克鎮南,復諒山,摧強敵,揚國光
B.曉暢兵事,謀勇兼優,孤城守平壤,壯志彰華夏
C.闔船俱沒,義不獨生;奮擲自沉,忠勇性成;一時稱嘆,殊功奇烈
D.聯軍之占津、海也,長驅而入,唯將軍阻之
【答案】C
【知識點】甲午中日戰爭與《馬關條約》
【解析】【分析】C:根據題干“鄧世昌”和結合所學可知,“闔船俱沒,義不獨生;奮擲自沉,忠勇性成;一時稱嘆,殊功奇烈”,描述的是黃海大戰中,描述了鄧世昌在船只無法逃脫的情況下,毅然選擇跳海自沉,以身殉國,展現了他的忠誠和勇敢,C項符合題意;
A:“七旬老將,啟用抗法,克鎮南,復諒山,摧強敵,揚國光”描述了馮子材在七十多歲高齡時,被朝廷啟用以對抗法國侵略。他成功地收復了鎮南關和諒山,打敗了法軍,為國家爭光,A項不符合題意;
B:“曉暢兵事,謀勇兼優,孤城守平壤,壯志彰華夏”贊揚了左寶貴精通軍事,智勇雙全,在平壤之戰中,他堅守孤城,展現了華夏兒女的壯志和勇氣,B項不符合題意;
D:“聯軍之占津、海也,長驅而入,唯將軍阻之”描述了當聯軍占領了天津和海面,長驅直入中國時,只有聶士成將軍能夠阻止他們的進攻,D項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考查鄧世昌,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
11.(2024八上·珠海期中)《馬關條約》簽訂后,有人指出:“我們在洋務運動時期還講什么自強、求富,現在別講那些門面話了,倒不如直截了當講救亡”。材料反映出《馬關條約》的簽訂(  )
A.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 B.拉開了改革圖強的序幕
C.激發了民族意識的覺醒 D.抵制了外國資本的入侵
【答案】C
【知識點】甲午中日戰爭中國戰敗的原因及影響
【解析】【分析】根據題干“我們在洋務運動時期還講什么自強、求富,現在別講那些門面話了,倒不如直截了當講救亡”結合所學可知,甲午中日戰爭后,洋務運動破產,《馬關條約》簽訂后,列強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民族危機日益深重,中國人民的民族意識開始覺醒,C符合題意;
《馬關條約》簽訂后,列強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刺激中國民族意識的覺醒,排除A;
公車上書拉開了變法維新運動的序幕,排除B;
洋務運動對外國的資本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排除D。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考查《馬關條約》的知識。難度適中,理解題干信息,掌握《馬關條約》的影響是解答本題的關鍵。
12.(2024八上·珠海期中)下圖《時局圖》,表現出了當時的中國面臨“瓜分豆剖”民族危機空前嚴重的局面。這種局面的出現是在(  )
A.第一次鴉片戰爭期間 B.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
C.甲午中日戰爭后 D.《辛丑條約》簽訂后
【答案】C
【知識點】甲午中日戰爭與《馬關條約》
【解析】【分析】根據題干的圖片內容,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時局圖》把甲午中日戰爭后中國面臨的被帝國主義列強瓜分豆剖的嚴重危機,及時地、深刻地、形象地展示在人們面前,起到了警示鐘的作用。故C符合題意;
第一次鴉片戰爭后,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半封建社會,故A不符合題意;
第二次鴉片戰爭使中國社會的半殖民地化程度,進一步加深了,故B不符合題意;
《辛丑條約》簽訂后,使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故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考查學生的識圖能力,難度適中,考查學生對甲午中日戰爭的認識。
13.(2024八上·珠海期中)有人說:“甲午中日戰爭是傳統中國與近代中國的分水嶺。”這種觀點的主要依據是(  )
A.甲午中日戰爭大大加深了中國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B.甲午戰爭后俄、法、德三國干涉還遼
C.甲午戰敗標志著洋務運動的破產
D.甲午戰爭后中國向西方學習上升到制度層面
【答案】D
【知識點】甲午中日戰爭中國戰敗的原因及影響
【解析】【分析】依據所學知識可知,之所以說甲午戰爭是近代中國歷史的一個分水嶺,是因為此前三十多年平和、不改變體制的學西方,至此終止,先前中國人自信不疑的“中學為體西學為用”成為歷史陳跡。此后的中國經歷了戊戌變法、辛亥革命等開始學習西方的政治制度,D項符合題意;ABC三項與題意不符合。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甲午中日戰爭的相關知識,旨在考查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答題時應注意,解題的關鍵是抓住題干關鍵詞“ 傳統中國與近代中國的分水嶺”。 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考查的意圖是理解甲午中日戰爭的影響,以此排除其它干擾項確定答案。
14.(2024八上·珠海期中)“清廷不再僅僅臣服于一兩個對手,而是同時向11國低頭。除正約之外,條約還有19個附件。”此“條約”簽訂的影響是(  )
A.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B.中國半殖民地化程度進一步加深
C.外國侵略勢力進一步深入中國腹地
D.清政府淪為列強統治中國的工具
【答案】D
【知識點】《辛丑條約》及其危害
【解析】【分析】D:根據題干“清廷不再僅僅臣服于一兩個對手,而是同時向11國低頭。除正約之外,條約還有19個附件”和結合所學可知,1901年,清政府被迫同英、美、俄等11國簽訂《辛丑條約》。《辛丑條約》是中國近代史上賠款數目最龐大、主權喪失最嚴重的不平等條約,從此,清政府淪為帝國主義列強統治中國的工具,中國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D項符合題意;
A:鴉片戰爭后簽訂《南京條約》,使中國開始從封建社會變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A項不符合題意;
B:第二次鴉片戰爭后簽訂《北京條約》,進一步加深了中國的半殖民地化程度,B項不符合題意;
C:甲午中日戰爭后簽訂《馬關條約》,使外國侵略勢力進一步深入中國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國的半殖民地化程度,C項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考查《辛丑條約》,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
15.(2024八上·珠海期中)下圖是1900年前后民間散發的漫畫。弓箭手向被縛的豬身上射滿了箭,刀斧手也砍掉了一堆羊頭,利用諧音藝術,豬者,主也,羊者,洋也。與漫畫直接相關的事件是(  )
A.甲午中日戰爭 B.公車上書
C.義和團運動 D.辛亥革命
【答案】C
【知識點】義和團運動
【解析】【分析】由材料“下圖是1900年前后民間散發的漫畫。弓箭手向被縛的豬身上射滿了箭,刀斧手也砍掉了一堆羊頭,利用諧音藝術,豬者,主也,羊者,洋也”并結合所學可知,這是義和團運動興起時期的口號要求。19世紀末,隨著帝國主義侵略的加劇和外國傳教士活動的猖獗,這些組織逐漸由反清的秘密結社或單純的習武團體,轉變為具有廣泛群眾性的反帝斗爭組織。題干年畫反映了義和團的反帝斗爭意圖,C項正確;
甲午中日戰爭發生在1894至1895年,與材料“1900年前后”不符合,且沒有體現甲午中日戰爭的信息,排除A項;
公車上書是1895年春,正在京師參加會試的康有為、梁啟超等,聯合各省1300多名舉人,上書光緒帝,請求拒和、遷都、變法,材料漫畫沒有體現公車上書的信息,排除B項;
辛亥革命是指發生于中國農歷辛亥年(清宣統三年),即公元1911年至1912年初,旨在推翻清朝專制帝制、建立共和政體的全國性革命,與材料“1900年前后”不符合,且沒有體現辛亥革命的信息,排除D項;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考查學生的識圖能力,難度適中,考查學生對義和團運動的認識。
16.(2024八上·珠海期中) 下表史實說明太平天國運動和義和團運動的共同點是(  )
太平天國運動 義和團運動
1860年,太平軍李秀成部進攻上海,先后在松江、青浦兩地大敗洋槍隊。1862年,太平軍擊斃洋槍隊頭目美國人華爾。 1900年,義和團在廊坊阻擊八國聯軍,斃傷多人,迫使聯軍退回天津。天津的義和團與八國聯軍在老龍頭火車站激戰。
A.建立了農民政權 B.反對清朝統治
C.制定了革命綱領 D.反抗外來侵略
【答案】D
【知識點】太平天國運動;義和團運動
【解析】【分析】根據材料中“太平軍擊斃洋槍隊頭目美國人華爾”“義和團在廊坊阻擊八國聯軍”等信息,結合所學可知,材料反映出太平軍、義和團民眾反抗外來侵略的史實,體現了二者都有反帝性質,D項正確;
義和團運動沒有建立農民政權,排除A項;
材料反映的是太平軍、義和團民眾反抗外來侵略的史實,沒有體現反對清朝統治,排除B項;
義和團運動沒有明確的革命綱領,排除C項;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考查學生對材料的解讀和分析能力,難度適中,考查學生對天平天國和義和團運動的認識。
17.(2024八上·珠海期中)“中國的首都幾次被西方的武裝力量所占領,這是近代中國最痛苦的一個時期。”“中國的首都”曾在下列哪兩次戰爭中被“占領”(  )
①鴉片戰爭 ②第二次鴉片戰爭 ③甲午中日戰爭 ④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D
【知識點】第二次鴉片戰爭;八國聯軍侵華與中國的抗爭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英法聯軍攻占北京,闖進圓明園,將圓明園洗劫一空并火燒圓明園。八國聯軍侵華戰爭中,1900年,八國聯軍攻占北京。鴉片戰爭和甲午中日戰爭中侵略者沒有進入北京。②④符合題意,ABC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準確解讀材料信息以及理解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中國近代史上列強對中國的侵略的相關史實。本題難度適中。
18.(2024八上·珠海期中)1894年6月,孫中山上書李鴻章,提出國家不應片面追求堅船利炮,而要大力發展經濟,變法自強。同年11月他號召“驅除韃虜,恢復中國,創立合眾政府”。這一變化反映了孫中山(  )
A.主張引進西方先進技術 B.致力于實業救國
C.三民主義思想已經成熟 D.對國情認識加深
【答案】D
【知識點】孫中山早期革命活動
【解析】【分析】根據題干“1894年6月,孫中山上書李鴻章,提出國家不應片面追求堅船利炮,而要大力發展經濟,變法自強。同年11月他號召‘驅除韃虜,恢復中國,創立合眾政府’。”結合所學可知,孫中山的思想從變法自強到驅除韃虜,這一變化說明孫中山認識到了清政府的腐敗,從變法到推翻清王朝的統治,可見對國情認識加深,D符合題意;
洋務運動主張引進西方先進技術,排除A;
張謇致力于實業救國,排除B;
1905年孫中山成立同盟會后,將同盟會的政治綱領闡發為三民主義,排除C。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考查孫中山的知識。難度適中,理解題干信息,分析選項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19.(2024八上·珠海期中)“是役也,碧血橫飛,浩氣四塞,……不半載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則斯役之價值,直可驚天地,泣鬼神,與武昌革命之役并壽。”孫中山這段話反映的歷史事件是(  )
A.萍瀏醴起義 B.安慶起義 C.黃花崗起義 D.武昌起義
【答案】C
【知識點】革命志士與武裝起義
【解析】【分析】C:根據題干“是役也,碧血橫飛,浩氣四塞,……不半載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則斯役之價值,直可驚天地,泣鬼神,武昌革命之役并壽”和結合所學可知,孫中山這段話反映的歷史事件是黃花崗起義。1911年4月27日,黃興率130余名敢死隊員直撲兩廣總督署,發動了中國同盟會的第十次武裝起義--廣州起義。敢死隊突入總督署,總督張鳴岐逃走,起義軍焚毀總督署后,在東轅門外與水師提督李準派來鎮壓起義的北洋軍短兵相接。起義軍浴血奮戰,終因寡不敵眾而不幸失敗。起義失敗后,黃興負傷撤回香港,喻培倫、林覺民等革命志士犧牲,安葬于廣州黃花崗,這次起義因此被稱為黃花崗起義。1911年10月,革命黨人在武昌發動起義,取得了辛亥革命的勝利。因此孫中山說“不半載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C項符合題意;
A:1906年萍瀏醴起義,A項不符合題意;
B:1907年安慶起義,B項不符合題意;
D:武昌起義與題干“不半載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相矛盾,D項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考查黃花崗起義,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
20.(2024八上·珠海期中)下圖反映了(  )
A.變法圖強運動的艱難 B.革命志士誓死的決心
C.專制走向民主的必然 D.資產階級力量的壯大
【答案】B
【知識點】革命志士與武裝起義
【解析】【分析】據圖片和所學知識可知,徐錫麟與秋瑾在浙皖起義中倉促發難,慷慨赴死,黃興黃花崗起義前夕絕筆書,此絕筆留言體現了黃興作為起義指揮者視死如歸的英雄氣概,三者都體現了革命志士誓死的決心,B項正確;
變法圖強運動的代表人物是康有為、梁啟超等,排除A項;
專制必然會走向民主,但是材料中并沒有提及民主,排除C項;
三個人物都是甘愿為革命而犧牲的人,無法證明資產階級力量壯大,排除D項;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考查學生的識圖能力,難度適中,考查學生對革命志士的認識。
21.(2024八上·珠海期中)與如圖相關的事件是(  )
A.萍瀏醴起義 B.武昌起義 C.護國戰爭 D.南昌起義
【答案】B
【知識點】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
【解析】【分析】B:根據所學可知,圖片中“漢陽門”“文昌門”等信息,可推斷圖片的城市示意圖是武昌的城市示意圖,1911年10月10日在湖北武昌發生了一場旨在推翻清朝統治的武裝暴動,史稱“武昌起義”,武昌起義是辛亥革命的開端,B項符合題意;
A:萍瀏醴起義發生在江西省萍鄉市、湖南省瀏陽市和醴陵市的交界處,A項不符合題意;
C:護國戰爭是1915年—1916年發動的反對袁世凱復辟帝制的戰爭,C項不符合題意;
D:南昌起義是1927年8月1日發生在南昌的武裝起義,D項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考查武昌起義,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
22.(2024八上·珠海期中)下表為部分學者對近代中國民主革命中某一歷史事件的評論。這一歷史事件(  )
角度 內容
世界角度 它契合當時世界發展潮流且善于接納歐美國家變革的有益成分,因而具有時代性和世界性
中國角度 它倡導用暴力手段推翻舊制度,但暴力的程度并非想象得那么激烈……革命后的建設充滿理性
A.推動了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 B.是中國革命生死攸關的轉折點
C.宣告了君主專制制度的終結 D.最終被慈禧為首的頑固派扼殺
【答案】C
【知識點】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
【解析】【分析】由題干“它契合當時世界發展潮流且善于接納歐美國家變革的有益成分”“它倡導用暴力手段推翻舊制度,但暴力的程度并非想象得那么激烈……革命后的建設充滿理性”并結合所學可知,材料描述的是辛亥革命。辛亥革命主張通過暴力推翻清政府的統治,學習歐美建立民主共和國。辛亥革命推翻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C正確;
洋務運動推動了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A錯誤;
遵義會議是中國革命生死攸關的轉折點,B錯誤;
最終被慈禧為首的頑固派扼殺的是戊戌變法,D錯誤。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考點是辛亥革命。解題方法:依據題干內容再結合所學分析表格信息,然后與選項對比即可。
23.(2024八上·珠海期中)“其基本精神按照西方資產階級民主制度和三權分立的原則,在中國建立了一個實行議會制和責任內閣制的資產階級共和國……革命黨人希望借此來限制袁世凱,束縛他專制獨裁的手腳……”該法律文獻頒布的歷史意義是(  )
A.在中國確立了君主立憲制 B.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法律文件
C.是戊戌變法的重要成果 D.肯定了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制度
【答案】D
【知識點】中華民國
【解析】【分析】根據材料“其基本精神按照西方資產階級民主制度和三權分立的原則”“革命黨人希望借此來限制袁世凱,束縛他專制獨裁的手腳”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袁世凱就職臨時總統后,為限制袁世凱權力而頒布了《中華民國臨時約法》,規定實行責任內閣制,以法律形式肯定了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制度,故選項D符合題意;
A. 在中國確立了君主立憲制 ,《中華民國臨時約法》主張建立資產階級民主共和,而不是君主立憲制,不符合題意;
B. 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法律文件 ,《中華民國臨時約法》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資產階級性質的憲法,而不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法律文件,不符合題意;
C. 是戊戌變法的重要成果 ,《中華民國臨時約法》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而不是戊戌變法的成果,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考查運用能力。解答時,依據題干信息,把它和所學知識結合判斷出這是《中華民國臨時約法》,再結合對該文獻頒布的意義的理解識記回答。
24.(2024八上·珠海期中)下表是武漢地區近代貿易發展情況匯總表(部分)。由其內容可見,阻礙武漢地區近代貿易發展的相同問題是(  )
1917年秋冬 北京政府對南方諸省用兵,武漢貿易為之停滯
1920年 直皖戰爭,使漢口、九江等長江中下游商業大埠的貿易受到嚴重影響
1921年秋 湘鄂戰爭阻斷了長江中游的航運和粵漢鐵路交通,使云、貴、川、陜、湘依賴漢口中轉的貨物不能流通
1923年 因長沙戰火及北洋軍與川軍在萬縣、重慶一帶混戰,湘漢、川漢之間的商務先后停頓
A.交通閉塞 B.列強侵略 C.賦稅沉重 D.軍閥混戰
【答案】D
【知識點】北洋政府
【解析】【分析】D:根據題干“武漢地區近代貿易發展情況匯總表(部分)”可知,從1917年秋冬到1923年都是因為各種戰爭導致政治貿易受到影響。根據題干“北京政府對南方諸省用兵”、“直皖戰爭”、“湘鄂戰爭”、“因長沙戰火及北洋軍與川軍在萬縣、重慶一帶混戰”和結合所學可知,1917年,段祺瑞以“討逆軍”成功鎮壓張勛的復辟鬧劇,“再造共和”,卻拒絕恢復國會,并欲廢止臨時約法。段祺瑞的行徑招來了南方五省的反對,護法運動展開,中國陷入南北分裂。自此時起,至1929年國民政府統一全國,分裂與爭戰的狀態竟在中國持續了十余年,以“軍閥混戰”的特色為今人所熟知,D項符合題意;
A:武漢交通便利,A項不符合題意;
B:題干中的戰爭不是列強侵略戰爭,B項不符合題意;
C:題干沒有體現賦稅沉重,C項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考查軍閥混戰,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
25.(2024八上·珠海期中)近代先進的中國人在不同的歷史階段提出過不同的主張,也反映了當時不同政治派別的思想傾向。下表中所列人物的共同訴求是(  )
人物 言 論
李鴻章 機器制造一事,為今日御侮之資,自強之本
梁啟超 萬國之勢,能變則全,不變則亡,全變則強,小變仍亡
陳獨秀 國人而欲脫蒙昧時代,則急起直追,當以科學與人權并重
A.驅除韃虜,恢復中華 B.向西方學習,實行民主政治
C.發展軍事自強求富 D.實現近代化,挽救民族危機
【答案】D
【知識點】洋務運動;新文化運動;戊戌變法的影響和啟示
【解析】【分析】依據題干信息,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材料中以李鴻章為代表的洋務派奉行“中體西用”思想;鄭觀應是早期維新思想的代表人物,主張君主立憲制;梁啟超先贊成君主立憲后贊成民主共和;陳獨秀是新文化運動的領袖,主張在思想領域掀起一場革命。四位人物不論派別,目的都是為了開啟中國的近代化,從而救亡圖存,挽救中國的民族危機,故選項D符合題意;
A. 驅除韃虜,恢復中華 ,“驅除韃虜,恢復中華”是指推翻清朝專制統治,重新建立文明的中國。與題意不符,不符合題意;
B. 向西方學習,實行民主政治 ,洋務運動不主張實行民主政治,不符合題意;
C. 發展軍事自強求富 ,此項僅是洋務運動的主張,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考查運用能力。解答時,依據題干信息,抓住其中的關鍵詞“共同述求”,拿它來分析備選項,細心分析辨別,找到最恰當的選項回答。
26.(2024八上·珠海期中)“甲午之役大敗于日,朝野上下始憬(jǐng)然悔悟……除舊習斷不足以轉危為安,于是京師創設大學堂。而各省亦接頸而起,若武備,若自強。若農務,皆獨樹一幟研究有用之學”。材料說明甲午戰爭的失敗(  )
A.加深了中國半殖民地化程度 B.解決了清政府的統治危機
C.刺激了中國近代教育的發展 D.增強了清政府的軍事實力
【答案】C
【知識點】甲午中日戰爭中國戰敗的原因及影響
【解析】【分析】根據題干“除舊習斷不足以轉危為安,于是京師創設大學堂”“皆獨樹一幟研究有用之學”結合所學可知,甲午中日戰爭失敗后,國人意識到教育的重要性,刺激了近代教育的發展,C符合題意;
題干主要涉及教育的發展,并沒有涉及中國半殖民地化程度的加深,排除A;
清政府的統治危機進一步加深,排除B;
洋務運動創建海軍增強了清政府的軍事實力,排除D;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考查甲午中日戰爭的知識。難度適中,理解題干信息,掌握甲午中日戰爭的影響,分析選項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27.(2024八上·珠海期中)中國近代教育隨時代發展不斷進步。表中三類學校興辦的目的是(  )
類別 時間 數量 地點
外語學校 1862-1864 3 北京、上海、廣州
軍事學校 1874-1894 9 上海、天津、廣州、南京、旅順、威海、劉公島
技術學校 1867-1896 16 福州、上海、天津、廣州、武昌、南京、臺灣
A.培養洋務運動所需要的人才 B.傳播維新變法的思想
C.推動義和團的反帝愛國運動 D.宣傳三民主義的主張
【答案】A
【知識點】洋務運動
【解析】【分析】根據材料“1862-1864”“北京、上海、廣州”、“1874-1894”、“上海、天津、廣州、南京、旅順、威海、劉公島”、“1867-1896”、“福州、上海、天津、廣州、武昌、南京、臺灣”及所學知識可得,19世紀60年代至90年代進行的洋務運動學習西方先進的器物,創辦這些學校主要是培養洋務運動所需要的人才,A項正確;
19世紀90年代進行的維新變法,材料不能體現傳播維新思想,排除B項;
材料中與義和團沒有太大關系,排除C項;
以孫中山為代表的資產階級革命派主張三民主義,不符合題意,排除D項。
故答案為: A。
【點評】本題考查洋務運動。洋務運動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近代化運動。考查學生分析史料和識記歷史知識能力。
28.(2024八上·珠海期中)左宗棠在創辦福州船政局后指出:“所造戰船既可布置沿海各省以保衛京師,也可在無事之時轉運糧食,發展貿易”。由此可知,左宗棠(  )
A.主張加強西北塞防 B.具有富國強兵意識
C.強調保障糧食安全 D.重視發展資本主義
【答案】B
【知識點】洋務運動
【解析】【分析】根據題干“所造戰船既可布置沿海各省以保衛京師,也可在無事之時轉運糧食,發展貿易”可知,左宗棠指出所造戰船既能維護統治,又能轉運糧食,發展貿易,可見左宗巢具有富國強兵意識,B符合題意;
題干體現左宗具有富國強兵意識,體現不出左宗巢主張加強西北塞防,排除A;
題干“布置沿海各省以保衛京師”不是在強調保障糧食安全,排除C;
題干體現左宗巢具有富國強兵意識,體現不出左宗巢重視發展資本主義,排除D。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考查洋務運動的知識。難度適中,理解題干信息,掌握洋務運動的基本史實,分析選項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29.(2024八上·珠海期中)著名歷史學家陳旭麓認為,洋務運動邁出了“中國近代化的第一步”,其主要原因在于(  )
A.洋務運動建立了中國近代海軍 B.洋務運動創辦了近代工業
C.洋務運動派遣了留學生 D.洋務運動學習西方制度
【答案】B
【知識點】洋務運動
【解析】【分析】洋務運動之所以被認為“邁出了中國近代化的第一步”,主要是因為洋務運動引進了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使中國出現了第一批近代工業企業。故選項B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解答本題的關鍵是理解 “中國近代化的第一步” 的含義, 洋務運動創辦了近代工業 ,開啟了近代化的序幕。
30.(2024八上·珠海期中)青溪鐵廠1887年興建于貴州省鎮遠縣,是洋務運動期間以“求富”為目的在貴州創辦的第一家鐵廠,也是貴州歷史上第一個規模大、實力強的近代工礦企業。下列企業中也屬于洋務運動期間以“求富”為目的創辦的是(  )
A.江南制造總局 B.京師同文館
C.輪船招商局 D.北洋水師
【答案】C
【知識點】洋務運動
【解析】【分析】C:根據題干“洋務運動”“求富”和結合所學可知,從19世紀70年代起,洋務派又提出“求富”的主張,開辦一些近代民用企業,以輔助軍事工業。其中比較重要的有輪船招商局、開平煤礦、漢陽鐵廠、湖北織布局等,C項符合題意;
A:江南制造總局屬于“自強”企業,A項不符合題意;
B:1862年,同文館正式成立,京師同文館是中國第一所新式學堂,不符合“求富”,B項不符合題意;
D:19世紀80年代,福建、廣東、南洋和北洋等新式海軍初步建成,其中以北洋艦隊規模最大,D項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考查洋務運動,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
二、材料題(本題共3道題,31題13分,32題11分,33題16分,共40分。)
31.(2024八上·珠海期中)八年級某班級圍繞“中國近代化探索”開展研究性學習。
(1)史料是指能夠記錄或反映過去發生、存在過的事情。史料按表現形式分為文獻史料(是指一切以文字形式記錄的史料)、實物史料(是指歷史上遺留下來的各種物件、遺跡等)、口述史料(是反映口頭講述并被記錄下來的資料)和圖像史料(照片、影片等多種元素的總稱)等。請將上述史料進行分類。(只填序號)
   屬于文獻史料;   屬于實物史料:   屬于圖像史料。
(2)請你幫助歷史社團整理上述史料,將表格中A.B.C.D處補充完整。(C.D處只用填序號。);
研究主題 史料 相關史實
中國近代化探索“器物”篇 C 洋務運動
中國近代化探索“A”篇 ⑤ 戊戌變法
②、③ 辛亥革命
中國近代化探索“B”篇 D 新文化運動
(3)從上述史料中任選一項,說明其與研究主題、相關史實的關系。(仿照示例完成,不得選用示例中的史料)
示例:③《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確立了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制度,是辛亥革命的成果。
【答案】(1)③④⑤;②⑥;①
(2)A:制度;B:思想文化;C:①;D:④⑥。
(3)示例:④《青年雜志》的創刊,正式吹響了新文化運動的號角,是新文化運動的主陣地之一。
【知識點】洋務運動;戊戌變法;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
【解析】【分析】(1)根據題干“文獻史料(是指一切以文字形式記錄的史料)”可知,③④⑤屬于文獻史料;根據題干“實物史料(是指歷史上遺留下來的各種物件、遺跡等)”可知,②⑥屬于實物史料:根據題干“圖像史料(照片、影片等多種元素的總稱)等”可知,①屬于圖像史料。
(2)根據所學可知,戊戌變法主張學習西方的君主立憲制,辛亥革命主張學習西方的民主共和制,因此A處填寫制度;根據所學可知,《青年雜志》是新文化運動時期陳獨秀創辦的,后改名為《新青年》,《新青年》和北京大學是新文化運動的主要陣地,新文化運動是一場偉大的思想解放運動,因此B處填寫思想文化,D處填寫史料④⑥;根據所學可知,洋務運動學習西方器物,創辦了一系列軍事企業,例如江南機器制造總局,因此C處填寫史料①。
(3)根據題干要求,可選“④《青年雜志》一卷一號目錄”。闡明《青年雜志》與新文化運動的關系即可。④《青年雜志》的創刊,正式吹響了新文化運動的號角,是新文化運動的主陣地之一。
故答案為:
(1)第1空、③④⑤;第2空、②⑥;第3空、①
(2)A:制度;B:思想文化;C:①;D:④⑥。
(3)說明:④《青年雜志》的創刊,正式吹響了新文化運動的號角,是新文化運動的主陣地之一。
【點評】本題以六則圖文材料為依托,考查洋務運動、戊戌變法、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考查學生閱讀史料、獲取與解讀、調動與運用知識等能力,解題時要注意材料關鍵信息,從材料找出關鍵句子,對這些語句進行分析,把它和課本所學結合回答。
(1)分類:根據題干信息“文獻史料(是指一切以文字形式記錄的史料)”可知,③④⑤屬于文獻史料;根據題干信息“實物史料(是指歷史上遺留下來的各種物件、遺跡等)”可知,②⑥屬于實物史料:根據題干信息“圖像史料(照片、影片等多種元素的總稱)等”可知,①屬于圖像史料。
(2)補充:A: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戊戌變法主張學習西方的君主立憲制,辛亥革命主張學習西方的民主共和制,因此A處填寫制度;B、D: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青年雜志》是新文化運動時期陳獨秀創辦的,后改名為《新青年》,《新青年》和北京大學是新文化運動的主要陣地,新文化運動是一場偉大的思想解放運動,因此B處填寫思想文化,D處填寫史料④⑥;C: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洋務運動學習西方器物,創辦了一系列軍事企業,例如江南機器制造總局,因此C處填寫史料①。
(3)示例:根據題干要求,可選“④《青年雜志》一卷一號目錄”。闡明《青年雜志》與新文化運動的關系即可。④《青年雜志》的創刊,正式吹響了新文化運動的號角,是新文化運動的主陣地之一。
32.(2024八上·珠海期中)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 以往先覺者的救國斗爭之所以成效甚少,是因為中國國民對之“若觀對岸火,熟視而無所容心,”“欲圖根本之救亡”必須先改造中國的國民性。余之抨擊孔子,非抨擊孔子之本身,乃抨擊孔子為歷代君主所雕塑之偶像的權威也;非抨擊孔子,乃抨擊專制政治之靈魂也。今欲革新政治,勢不得不革新盤踞于運用此政治者精神界之文學。
——選自張海鵬《中國近代史》第六卷民國的初建
材料二 初期的新文化運動還只是為中國發展資本主義掃清思想障礙,但歷史已經表明,提倡資本主義并不能為中國指明一條可行的出路。新文化運動左翼人士對資產階級民主主義存在懷疑,推動他們去探索挽救危亡新的途徑,成為他們以后接收馬克思主義思想土壤。俄羅斯以民眾大聯合打倒貴族、驅逐富人這個事實,使全世界為之震動,革命浪潮由此風起云涌,異軍突起,更有中華長城渤海之間,發生了五四運動。
——中共中央宣傳部《中國共產黨宣傳工作簡史》
材料三 如今在五四群眾運動的對比下,上層的社會力量顯得何等微不足道,在人民群眾中所蘊含的力量一旦得到解放,那才真正是驚天動地、無堅不摧的。
——《吳玉章回憶錄》
無論南北,凡軍閥都不應當存在。軍國主義和金力主義,已經造了無窮罪惡,現在是應該拋棄的了,共和政治為少數資本階級所把持,要用他來造成多數幸福,簡直是妄想。
——陳獨秀
我認的(馬克思)主義一定是不變了,并且很堅決地要為他宣傳奔走。
——周恩來
(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判斷下列陳述是否正確。(請在正確項的括號內打“正確”,錯誤項的括號內打“錯誤”)
甲:新文化運動的目的是推翻清政府的專制統治。 (  )
乙:新文化運動非常重視中國國民倫理和道德的改造。 (  )
丙:新文化運動針對當時尊孔復古的逆流,猛烈地抨擊舊道德和舊文化。 (  )
丁:文學革命是新文化運動的重要組成部分。 (  )
(2)根據材料二,指出“初期的新文化運動”的側重所在。說一說哪兩個歷史事件促進了先進知識分子思想上的變化。【溫馨提示:同學們仔細閱讀材料,答案往往就在材料之中。】
(3)根據材料三,指出先進知識分子在思想認識上發生了哪些深刻的變化。【溫馨提示:本題有一定的難度,同學們仔細閱讀材料,逐條進行歷史解釋。】
【答案】(1) 甲:錯誤;乙:正確;丙:正確;丁:正確。
(2) 側重:提倡資產階級民主主義。事件:十月革命;五四運動。
(3) 變化:認識到人民群眾力量巨大;認識到資產階級共和國方案在中國行不通;認識到只有馬克思主義才能救中國。
【知識點】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新文化運動的積極影響
【解析】【分析】(1)根據材料一“選自張海鵬《中國近代史》第六卷民國的初建”和結合所學可知,新文化運動開始于1915年,清政府已經于1912年被推翻,不符合史實,所以甲陳述錯誤。根據材料一“‘欲圖根本之救亡’必須先改造中國的國民性”和結合所學可知,新文化運動非常重視中國國民倫理和道德的改造,所以乙陳述正確。根據材料一“余之抨擊孔子,非抨擊孔子之本身,乃抨擊孔子為歷代君主所雕塑之偶像的權威也;非抨擊孔子,乃抨擊專制政治之靈魂也”和結合所學可知,新文化運動針對當時尊孔復古的逆流,猛烈地抨擊舊道德和舊文化,所以丙陳述正確。根據材料一“今欲革新政治,勢不得不革新盤踞于運用此政治者精神界之文學”和結合所學可知,文學革命是新文化運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提供白話文,所以丁陳述正確。
(2)根據材料二“初期的新文化運動還只是為中國發展資本主義掃清思想障礙,但歷史已經表明,提倡資本主義并不能為中國指明一條可行的出路”可知,“初期的新文化運動”的側重所在是提倡資產階級民主主義。根據材料二“俄羅斯以民眾大聯合打倒貴族、驅逐富人這個事實,使全世界為之震動,革命浪潮由此風起云涌,異軍突起,更有中華長城渤海之間,發生了五四運動”可知,十月革命、五四運動兩個歷史事件促進了先進知識分子思想上的變化。
(3)根據材料三“在人民群眾中所蘊含的力量一旦得到解放,那才真正是驚天動地、無堅不摧的”可知,思想認識上的變化是認識到人民群眾力量巨大;根據材料三“共和政治為少數資本階級所把持,要用他來造成多數幸福,簡直是妄想”可知,思想認識上的變化是認識到資產階級共和國方案在中國行不通;根據材料三“我認的(馬克思)主義一定是不變了,并且很堅決地要為他宣傳奔走”可知,思想認識上的變化是認識到只有馬克思主義才能救中國。
故答案為:
(1)甲:錯誤;乙:正確;丙:正確;丁:正確。
(2)側重:提倡資產階級民主主義。事件:十月革命;五四運動。
(3)變化:認識到人民群眾力量巨大;認識到資產階級共和國方案在中國行不通;認識到只有馬克思主義才能救中國。
【點評】本題以三則材料為依托,考查新文化運動,考查學生閱讀史料、獲取與解讀、調動與運用知識等能力,解題時要注意材料關鍵信息,從材料找出關鍵句子,對這些語句進行分析,把它和課本所學結合回答。
33.(2024八上·珠海期中)以中國留學生為切入點的綜合探究題
【困局求變】
材料一
人物 經歷
詹天佑 留學回國后主持修建了京張鐵路
魏瀚 曾任福州船政局總工程師
葉祖珪、薩鎮冰 清末民初歷屆海軍司令
嚴復 翻譯了《天演論》等西方著作
——張海鵬 翟金懿 著《簡明中國近代史讀本》
(1)根據材料一,概括清末留學生群體的歷史貢獻。
【赤子心聲】
材料二 任弼時是中國共產黨早期領導人之一,1921年5月,與劉少奇等人相約從上海坐船去蘇維埃俄國留學,但任弼時的父親想要他留在上海。出發之前,任弼時為了說服父親,他給父親寫了一封家書……
——張丁 著《我心永向黨:家書里的百年信仰》
(2)請結合當時的時代背景,分析任弼時寫給父親家書里闡述留學蘇俄的理由。
【破浪歸航】
材料三 1950年1月,新中國科學工作者協會發出號召,希望留學生能火速回國建設祖國。與此同時,美國司法部移民局卻下達“禁止中國學生出境之命令”。……1955年,經中國政府努力,歷經千辛萬苦,錢學森等留學生在周恩來的幫助下終于回到祖國。
——左玲《新中國成立初期海外留學生群體的歸國浪潮》
(3)對于中國留美學生回國問題,中美態度有何不同?結合國內、國際背景,分析其原因。
【時代浪潮】
材料四
——數據來源于國家統計局。
(4)綜合上述探究過程,談談你對材料四中圖表反映現象的認識。
【答案】(1) 貢獻:學習了先進的科學技術;傳播西方資產階級思想;倡導資產階級改良、革命,加速了清朝的滅亡;促進了中國政治、經濟、思想的近代化進程。
(2) 20世紀初的中國風起云涌,國家內外患,社會極端不平。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強烈的憂國憂民的愛國意識促使任弼時為了實現追求革命真理,救亡圖存的遠大抱負,將“造成大福家世界”作為自己的宏愿和對中國社會應盡的責任,遠赴蘇俄留學,找到了一條既能謀求自立又能實現改造社會的理想道路。
(3) 態度:中國:號召留學生回國建設;美國:禁止中國留學生回國
原因:社會主義過渡時期,如何在生產力異常落后、經濟基礎異常薄弱的條件下迅速恢復國民經濟,使中國穩步地由農業國轉變為工業國,促進中國科技、教育、文化、外交和國防事業的快速發展,急需爭取尚在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海外學子回國服務。國際背景:中美關系惡化,
(4) 認識:隨著我國經濟實力的增強,科技興國戰略對人才的需要,民族凝聚力越來越強,越來越多的留學生選擇回到祖國。
【知識點】洋務運動;抗美援朝;中國共產黨的誕生;科教興國戰略
【解析】【分析】(1)根據材料一“詹天佑留學回國后主持修建了京張鐵路;魏瀚曾任福州船政局總工程師;葉祖珪、薩鎮冰清末民初歷屆海軍司令;嚴復翻譯了《天演論》等西方著作”可知,清末留學生為中國近代的政治、經濟、思想近代化做出了貢獻,因此,歷史貢獻是學習了先進的科學技術,并為中國近代化服務;傳播西方資產階級思想;促進了中國政治、經濟、思想的近代化進程。
(2)根據材料二“任弼時是中國共產黨早期領導人之一,1921年5月,與劉少奇等人相約從上海坐船去蘇維埃俄國留學,但任弼時的父親想要他留在上海。出發之前,任弼時為了說服父親,他給父親寫了一封家書”和結合20世紀初的時代背景可知,五四運動爆發,馬克思主義思想傳播,越來越多的先進知識分子開始關注馬克思主義。因此,任弼時寫給父親家書里闡述留學蘇俄的理由是:20世紀初的中國風起云涌,國家內外患,社會極端不平。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強烈的憂國憂民的愛國意識促使任弼時為了實現追求革命真理,救亡圖存的遠大抱負,將“造成大福家世界”作為自己的宏愿和對中國社會應盡的責任,遠赴蘇俄留學,找到了一條既能謀求自立又能實現改造社會的理想道路
(3)根據材料三“1950年1月,新中國科學工作者協會發出號召,希望留學生能火速回國建設祖國。與此同時,美國司法部移民局卻下達“禁止中國學生出境之命令”。……1955年,經中國政府努力,歷經千辛萬苦,錢學森等留學生在周恩來的幫助下終于回到祖國”可知,中國的態度是號召留學生回國建設;美國的態度是禁止中國留學生回國。結合所學可知,1950年,新中國剛剛成立,經濟還比較落后,人才還比較匱乏。1950年6月,朝鮮內戰爆發。美國悍然派兵侵略朝鮮。以美軍為主的所謂“聯合國軍”越過“三八線”,一直打到中國邊境鴨綠江邊;美軍飛機入侵中國領空,轟炸掃射中國東北邊境城市;美國第七艦隊入侵中國臺灣海峽,阻止人民解放軍解放臺灣美國的侵略活動嚴重威脅中國的安全。因此:國內背景是社會主義過渡時期,生產力異常落后、經濟基礎異常薄弱,要迅速恢復國民經濟,使中國穩步地由農業國轉變為工業國,促進中國科技、教育、文化、外交和國防事業的快速發展,急需爭取尚在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海外學子回國服務。國際背景是中美關系惡化。
(4)根據材料四“2010-2019年中國留學生回國人數統計圖”可知,2010到2019年,回國留學生逐年攀升。結合我國的經濟實力,科教興國戰略,可以得到的認識是:隨著我國經濟實力的增強,科技興國戰略對人才的需要,民族凝聚力越來越強,越來越多的留學生選擇回到祖國。
故答案為:
(1)貢獻:學習了先進的科學技術;傳播西方資產階級思想;倡導資產階級改良、革命,加速了清朝的滅亡;促進了中國政治、經濟、思想的近代化進程。
(2)理由:20世紀初的中國風起云涌,國家內外患,社會極端不平。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強烈的憂國憂民的愛國意識促使任弼時為了實現追求革命真理,救亡圖存的遠大抱負,將“造成大福家世界”作為自己的宏愿和對中國社會應盡的責任,遠赴蘇俄留學,找到了一條既能謀求自立又能實現改造社會的理想道路。
(3)態度:中國:號召留學生回國建設;美國:禁止中國留學生回國。國內背景:社會主義過渡時期,生產力異常落后、經濟基礎異常薄弱,要迅速恢復國民經濟,使中國穩步地由農業國轉變為工業國,促進中國科技、教育、文化、外交和國防事業的快速發展,急需爭取尚在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海外學子回國服務。國際背景:中美關系惡化。
(4)認識:隨著我國經濟實力的增強,科技興國戰略對人才的需要,民族凝聚力越來越強,越來越多的留學生選擇回到祖國。
【點評】本題以三則材料為依托,考查清末留學生群體的歷史貢獻、任弼時寫給父親家書里闡述留學蘇俄的理由、中國留美學生回國問題,考查學生閱讀史料、獲取與解讀、調動與運用知識等能力,解題時要注意材料關鍵信息,從材料找出關鍵句子,對這些語句進行分析,把它和課本所學結合回答。
1 / 1廣東省珠海市九洲中學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期中歷史試題
一、選擇題(共30小題,每小題2分,共60分。)
1.(2024八上·珠海期中)1839年6月3日,根據道光帝的命令,林則徐在虎門共銷毀鴉片……237萬斤,這個數字占1838—1839年運往中國的鴉片總額六成左右。這一行為(  )
A.改變了中國貿易出超的局面 B.杜絕了鴉片走私
C.表明了人民反抗侵略的決心 D.增加了政府收入
2.(2024八上·珠海期中)《南京條約》規定“英國商民在廣州等五處通商口岸應納進口、出口貨稅、均宜乘公議定”。這一條款破壞了中國的(  )
A.自然經濟 B.領土完整 C.司法獨立 D.外交主權
3.(2024八上·珠海期中)題表是1838—1852年英國制造品輸華值統計圖,其中,1848—1852年與1843—1847年相比,英國制造品輸華年平均數下降的原因是(  )
A.英國生產技術落后 B.自然經濟頑強抵制
C.中國商品物美價廉 D.中國社會購買力低
4.(2024八上·珠海期中)歷史評價是對歷史事件進行態度和價值的評判表達。以下關于第二次鴉片戰爭的表達,屬于歷史評價的是(  )
A.英法聯軍放火燒毀圓明園
B.外國商船可在長江各口岸自由航行
C.沙俄割占中國的大片領土
D.中國的半殖民地化程度進一步加深
5.(2024八上·珠海期中)“到1860年,這個中華文明古國被西方徹底打敗并羞辱了……俄國人則既強調貿易收益也強調取得領土。”到1860年,俄國人“取得領土”的條約有(  )
①《南京條約》 ②《璦琿條約》 ③《北京條約》 ④《馬關條約》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②③
6.(2024八上·珠海期中)下表是太平天國運動部分重大事件,該表內容共同說明太平天國運動(  )
時間 重大事件
1851年 洪秀全稱“天王”
1853年 頒布《天朝田畝制度》,平均分配土地
1856年 天京事變,領導集團公開分裂
A.利用宗教發動人民群眾 B.領導集團內部爭權奪利
C.革命綱領帶有空想色彩 D.具有農民階級的局限性
7.(2024八上·珠海期中)為開展專題復習,九年級某班學生整理了以下學習卡片,據此判斷復習的主題是(  )
事件 領導階級/階層 主張/口號
洋務運動 封建地主階級 自強求富
戊戌變法 資產階級維新派 君主立憲
辛亥革命 資產階級革命派 三民主義
新文化運動 先進知識分子 民主科學
A.實業救國 B.民主共和 C.救亡圖存 D.維新改良
8.(2024八上·珠海期中)邊疆的安定對于多民族國家的統一和鞏固有著重要意義,閱讀下列示意圖,①處應填入的內容是(  )
A.左宗棠收復新疆 B.在新疆建立行省
C.沈葆楨率兵入臺 D.在臺灣建立行省
9.(2024八上·珠海期中)清政府決定在臺灣建立行省是在(  )
A.鴉片戰爭結束后 B.第二次鴉片戰爭結束后
C.中法戰爭結束后 D.甲午中日戰爭結束
10.(2024八上·珠海期中)2024年是民族英雄鄧世昌逝世130周年紀念,以下悼詞最為適合的是(  )
A.七旬老將,啟用抗法,克鎮南,復諒山,摧強敵,揚國光
B.曉暢兵事,謀勇兼優,孤城守平壤,壯志彰華夏
C.闔船俱沒,義不獨生;奮擲自沉,忠勇性成;一時稱嘆,殊功奇烈
D.聯軍之占津、海也,長驅而入,唯將軍阻之
11.(2024八上·珠海期中)《馬關條約》簽訂后,有人指出:“我們在洋務運動時期還講什么自強、求富,現在別講那些門面話了,倒不如直截了當講救亡”。材料反映出《馬關條約》的簽訂(  )
A.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 B.拉開了改革圖強的序幕
C.激發了民族意識的覺醒 D.抵制了外國資本的入侵
12.(2024八上·珠海期中)下圖《時局圖》,表現出了當時的中國面臨“瓜分豆剖”民族危機空前嚴重的局面。這種局面的出現是在(  )
A.第一次鴉片戰爭期間 B.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
C.甲午中日戰爭后 D.《辛丑條約》簽訂后
13.(2024八上·珠海期中)有人說:“甲午中日戰爭是傳統中國與近代中國的分水嶺。”這種觀點的主要依據是(  )
A.甲午中日戰爭大大加深了中國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B.甲午戰爭后俄、法、德三國干涉還遼
C.甲午戰敗標志著洋務運動的破產
D.甲午戰爭后中國向西方學習上升到制度層面
14.(2024八上·珠海期中)“清廷不再僅僅臣服于一兩個對手,而是同時向11國低頭。除正約之外,條約還有19個附件。”此“條約”簽訂的影響是(  )
A.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B.中國半殖民地化程度進一步加深
C.外國侵略勢力進一步深入中國腹地
D.清政府淪為列強統治中國的工具
15.(2024八上·珠海期中)下圖是1900年前后民間散發的漫畫。弓箭手向被縛的豬身上射滿了箭,刀斧手也砍掉了一堆羊頭,利用諧音藝術,豬者,主也,羊者,洋也。與漫畫直接相關的事件是(  )
A.甲午中日戰爭 B.公車上書
C.義和團運動 D.辛亥革命
16.(2024八上·珠海期中) 下表史實說明太平天國運動和義和團運動的共同點是(  )
太平天國運動 義和團運動
1860年,太平軍李秀成部進攻上海,先后在松江、青浦兩地大敗洋槍隊。1862年,太平軍擊斃洋槍隊頭目美國人華爾。 1900年,義和團在廊坊阻擊八國聯軍,斃傷多人,迫使聯軍退回天津。天津的義和團與八國聯軍在老龍頭火車站激戰。
A.建立了農民政權 B.反對清朝統治
C.制定了革命綱領 D.反抗外來侵略
17.(2024八上·珠海期中)“中國的首都幾次被西方的武裝力量所占領,這是近代中國最痛苦的一個時期。”“中國的首都”曾在下列哪兩次戰爭中被“占領”(  )
①鴉片戰爭 ②第二次鴉片戰爭 ③甲午中日戰爭 ④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8.(2024八上·珠海期中)1894年6月,孫中山上書李鴻章,提出國家不應片面追求堅船利炮,而要大力發展經濟,變法自強。同年11月他號召“驅除韃虜,恢復中國,創立合眾政府”。這一變化反映了孫中山(  )
A.主張引進西方先進技術 B.致力于實業救國
C.三民主義思想已經成熟 D.對國情認識加深
19.(2024八上·珠海期中)“是役也,碧血橫飛,浩氣四塞,……不半載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則斯役之價值,直可驚天地,泣鬼神,與武昌革命之役并壽。”孫中山這段話反映的歷史事件是(  )
A.萍瀏醴起義 B.安慶起義 C.黃花崗起義 D.武昌起義
20.(2024八上·珠海期中)下圖反映了(  )
A.變法圖強運動的艱難 B.革命志士誓死的決心
C.專制走向民主的必然 D.資產階級力量的壯大
21.(2024八上·珠海期中)與如圖相關的事件是(  )
A.萍瀏醴起義 B.武昌起義 C.護國戰爭 D.南昌起義
22.(2024八上·珠海期中)下表為部分學者對近代中國民主革命中某一歷史事件的評論。這一歷史事件(  )
角度 內容
世界角度 它契合當時世界發展潮流且善于接納歐美國家變革的有益成分,因而具有時代性和世界性
中國角度 它倡導用暴力手段推翻舊制度,但暴力的程度并非想象得那么激烈……革命后的建設充滿理性
A.推動了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 B.是中國革命生死攸關的轉折點
C.宣告了君主專制制度的終結 D.最終被慈禧為首的頑固派扼殺
23.(2024八上·珠海期中)“其基本精神按照西方資產階級民主制度和三權分立的原則,在中國建立了一個實行議會制和責任內閣制的資產階級共和國……革命黨人希望借此來限制袁世凱,束縛他專制獨裁的手腳……”該法律文獻頒布的歷史意義是(  )
A.在中國確立了君主立憲制 B.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法律文件
C.是戊戌變法的重要成果 D.肯定了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制度
24.(2024八上·珠海期中)下表是武漢地區近代貿易發展情況匯總表(部分)。由其內容可見,阻礙武漢地區近代貿易發展的相同問題是(  )
1917年秋冬 北京政府對南方諸省用兵,武漢貿易為之停滯
1920年 直皖戰爭,使漢口、九江等長江中下游商業大埠的貿易受到嚴重影響
1921年秋 湘鄂戰爭阻斷了長江中游的航運和粵漢鐵路交通,使云、貴、川、陜、湘依賴漢口中轉的貨物不能流通
1923年 因長沙戰火及北洋軍與川軍在萬縣、重慶一帶混戰,湘漢、川漢之間的商務先后停頓
A.交通閉塞 B.列強侵略 C.賦稅沉重 D.軍閥混戰
25.(2024八上·珠海期中)近代先進的中國人在不同的歷史階段提出過不同的主張,也反映了當時不同政治派別的思想傾向。下表中所列人物的共同訴求是(  )
人物 言 論
李鴻章 機器制造一事,為今日御侮之資,自強之本
梁啟超 萬國之勢,能變則全,不變則亡,全變則強,小變仍亡
陳獨秀 國人而欲脫蒙昧時代,則急起直追,當以科學與人權并重
A.驅除韃虜,恢復中華 B.向西方學習,實行民主政治
C.發展軍事自強求富 D.實現近代化,挽救民族危機
26.(2024八上·珠海期中)“甲午之役大敗于日,朝野上下始憬(jǐng)然悔悟……除舊習斷不足以轉危為安,于是京師創設大學堂。而各省亦接頸而起,若武備,若自強。若農務,皆獨樹一幟研究有用之學”。材料說明甲午戰爭的失敗(  )
A.加深了中國半殖民地化程度 B.解決了清政府的統治危機
C.刺激了中國近代教育的發展 D.增強了清政府的軍事實力
27.(2024八上·珠海期中)中國近代教育隨時代發展不斷進步。表中三類學校興辦的目的是(  )
類別 時間 數量 地點
外語學校 1862-1864 3 北京、上海、廣州
軍事學校 1874-1894 9 上海、天津、廣州、南京、旅順、威海、劉公島
技術學校 1867-1896 16 福州、上海、天津、廣州、武昌、南京、臺灣
A.培養洋務運動所需要的人才 B.傳播維新變法的思想
C.推動義和團的反帝愛國運動 D.宣傳三民主義的主張
28.(2024八上·珠海期中)左宗棠在創辦福州船政局后指出:“所造戰船既可布置沿海各省以保衛京師,也可在無事之時轉運糧食,發展貿易”。由此可知,左宗棠(  )
A.主張加強西北塞防 B.具有富國強兵意識
C.強調保障糧食安全 D.重視發展資本主義
29.(2024八上·珠海期中)著名歷史學家陳旭麓認為,洋務運動邁出了“中國近代化的第一步”,其主要原因在于(  )
A.洋務運動建立了中國近代海軍 B.洋務運動創辦了近代工業
C.洋務運動派遣了留學生 D.洋務運動學習西方制度
30.(2024八上·珠海期中)青溪鐵廠1887年興建于貴州省鎮遠縣,是洋務運動期間以“求富”為目的在貴州創辦的第一家鐵廠,也是貴州歷史上第一個規模大、實力強的近代工礦企業。下列企業中也屬于洋務運動期間以“求富”為目的創辦的是(  )
A.江南制造總局 B.京師同文館
C.輪船招商局 D.北洋水師
二、材料題(本題共3道題,31題13分,32題11分,33題16分,共40分。)
31.(2024八上·珠海期中)八年級某班級圍繞“中國近代化探索”開展研究性學習。
(1)史料是指能夠記錄或反映過去發生、存在過的事情。史料按表現形式分為文獻史料(是指一切以文字形式記錄的史料)、實物史料(是指歷史上遺留下來的各種物件、遺跡等)、口述史料(是反映口頭講述并被記錄下來的資料)和圖像史料(照片、影片等多種元素的總稱)等。請將上述史料進行分類。(只填序號)
   屬于文獻史料;   屬于實物史料:   屬于圖像史料。
(2)請你幫助歷史社團整理上述史料,將表格中A.B.C.D處補充完整。(C.D處只用填序號。);
研究主題 史料 相關史實
中國近代化探索“器物”篇 C 洋務運動
中國近代化探索“A”篇 ⑤ 戊戌變法
②、③ 辛亥革命
中國近代化探索“B”篇 D 新文化運動
(3)從上述史料中任選一項,說明其與研究主題、相關史實的關系。(仿照示例完成,不得選用示例中的史料)
示例:③《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確立了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制度,是辛亥革命的成果。
32.(2024八上·珠海期中)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 以往先覺者的救國斗爭之所以成效甚少,是因為中國國民對之“若觀對岸火,熟視而無所容心,”“欲圖根本之救亡”必須先改造中國的國民性。余之抨擊孔子,非抨擊孔子之本身,乃抨擊孔子為歷代君主所雕塑之偶像的權威也;非抨擊孔子,乃抨擊專制政治之靈魂也。今欲革新政治,勢不得不革新盤踞于運用此政治者精神界之文學。
——選自張海鵬《中國近代史》第六卷民國的初建
材料二 初期的新文化運動還只是為中國發展資本主義掃清思想障礙,但歷史已經表明,提倡資本主義并不能為中國指明一條可行的出路。新文化運動左翼人士對資產階級民主主義存在懷疑,推動他們去探索挽救危亡新的途徑,成為他們以后接收馬克思主義思想土壤。俄羅斯以民眾大聯合打倒貴族、驅逐富人這個事實,使全世界為之震動,革命浪潮由此風起云涌,異軍突起,更有中華長城渤海之間,發生了五四運動。
——中共中央宣傳部《中國共產黨宣傳工作簡史》
材料三 如今在五四群眾運動的對比下,上層的社會力量顯得何等微不足道,在人民群眾中所蘊含的力量一旦得到解放,那才真正是驚天動地、無堅不摧的。
——《吳玉章回憶錄》
無論南北,凡軍閥都不應當存在。軍國主義和金力主義,已經造了無窮罪惡,現在是應該拋棄的了,共和政治為少數資本階級所把持,要用他來造成多數幸福,簡直是妄想。
——陳獨秀
我認的(馬克思)主義一定是不變了,并且很堅決地要為他宣傳奔走。
——周恩來
(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判斷下列陳述是否正確。(請在正確項的括號內打“正確”,錯誤項的括號內打“錯誤”)
甲:新文化運動的目的是推翻清政府的專制統治。 (  )
乙:新文化運動非常重視中國國民倫理和道德的改造。 (  )
丙:新文化運動針對當時尊孔復古的逆流,猛烈地抨擊舊道德和舊文化。 (  )
丁:文學革命是新文化運動的重要組成部分。 (  )
(2)根據材料二,指出“初期的新文化運動”的側重所在。說一說哪兩個歷史事件促進了先進知識分子思想上的變化。【溫馨提示:同學們仔細閱讀材料,答案往往就在材料之中。】
(3)根據材料三,指出先進知識分子在思想認識上發生了哪些深刻的變化。【溫馨提示:本題有一定的難度,同學們仔細閱讀材料,逐條進行歷史解釋。】
33.(2024八上·珠海期中)以中國留學生為切入點的綜合探究題
【困局求變】
材料一
人物 經歷
詹天佑 留學回國后主持修建了京張鐵路
魏瀚 曾任福州船政局總工程師
葉祖珪、薩鎮冰 清末民初歷屆海軍司令
嚴復 翻譯了《天演論》等西方著作
——張海鵬 翟金懿 著《簡明中國近代史讀本》
(1)根據材料一,概括清末留學生群體的歷史貢獻。
【赤子心聲】
材料二 任弼時是中國共產黨早期領導人之一,1921年5月,與劉少奇等人相約從上海坐船去蘇維埃俄國留學,但任弼時的父親想要他留在上海。出發之前,任弼時為了說服父親,他給父親寫了一封家書……
——張丁 著《我心永向黨:家書里的百年信仰》
(2)請結合當時的時代背景,分析任弼時寫給父親家書里闡述留學蘇俄的理由。
【破浪歸航】
材料三 1950年1月,新中國科學工作者協會發出號召,希望留學生能火速回國建設祖國。與此同時,美國司法部移民局卻下達“禁止中國學生出境之命令”。……1955年,經中國政府努力,歷經千辛萬苦,錢學森等留學生在周恩來的幫助下終于回到祖國。
——左玲《新中國成立初期海外留學生群體的歸國浪潮》
(3)對于中國留美學生回國問題,中美態度有何不同?結合國內、國際背景,分析其原因。
【時代浪潮】
材料四
——數據來源于國家統計局。
(4)綜合上述探究過程,談談你對材料四中圖表反映現象的認識。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識點】林則徐禁煙運動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可知,1839年6月3日到25日,林則徐在虎門海灘當眾銷毀繳獲的全部鴉片。虎門銷煙的壯舉,打擊了外國侵略著的氣焰,鼓舞了中國人民的斗志,顯示了中國人民反抗外國侵略的堅強意志,C符合題意;
虎門銷煙并未改變中國貿易出超的局面,排除A;
杜絕了鴉片走私夸大了虎門銷煙的作用,排除B;
虎門銷煙與增加政府收入無關,排除D。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考查虎門銷煙的知識。難度適中,理解題干,掌握虎門銷煙的基本史實,分析選項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2.【答案】A
【知識點】第一次鴉片戰爭與《南京條約》
【解析】【分析】根據題干和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通過“英國商民在廣州等五處通商口岸應納進口、出口貨稅、均宜乘公議定”這一條款,英國破壞了中國的關稅主權,打開了中國市場,向中國傾銷大量商品,中國的小農業和家庭手工業相結合的自給自足的經濟結構,開始逐漸解體,中國的自然經濟遭到破壞,中國經濟也逐漸成為世界資本主義的附庸,A符合題意;
割讓香港島給英國破壞中國領土完整,排除B;
題干反映的是關稅主權遭到破壞,與司法獨立無關,排除C;
題干反映的是關稅主權遭到破壞,與外交主權無關,排除D。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考查《南京條約》的知識。難度適中,理解題干信息,掌握《南京條約》的主要內容,分析選項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3.【答案】B
【知識點】第一次鴉片戰爭與《南京條約》
【解析】【分析】據題干“1848—1852年與1843—1847年相比,英國制造品輸華年平均數下降的原因”和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鴉片戰爭后,西方列強憑借不平等條約獲得的特權,向中國大量傾銷商品。但由于中國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的頑強抵制作用,西方列強的商品在中國一直銷路不暢,這是英國制造品輸華年平均數下降的原因,B項正確;故選B項。
英國生產技術落后不符合英國史實,排除A項;
中國商品物美價廉、中國社會購買力低都不能體現題干自然經濟頑強抵制的主旨,不符合題意,排除CD項。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列強的經濟侵略。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圖片的解讀能力和對歷史的識記、理解能力。解題關鍵要熟練掌握列強對華經濟侵略的相關史實。
4.【答案】D
【知識點】第二次鴉片戰爭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可知,歷史評價是對歷史事件進行態度和價值的評判表達,第二次鴉片戰爭使中國的半殖民地化程度進一步加深,這
是對第二次鴉片戰爭影響的分析,是結論,屬于歷史評價,D符合題意;
英法聯軍放火燒毀圓明園說明了火燒圓明園的主兇,屬于客觀史實,排除A;
外國商船可在長江各口岸自由航行出自于《天津條約》的內容,屬于客觀史實,排除B;
沙俄割占中國的大片領土150多萬平方千米,屬于客觀史實,排除C。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考查第二次鴉片戰爭的知識。難度適中,理解題干信息,掌握歷史評價定義是解答該類試題的關鍵。
5.【答案】D
【知識點】沙俄侵占中國領土
【解析】【分析】D:根據所學可知,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俄國趁火打劫,強迫清政府簽訂了中俄《北京條約》,中俄《璦琿條約》等條約,侵占了中國一百五十多萬平方千米的土地,②③正確,D項符合題意;
A:《南京條約》是中英之間簽訂的條約與俄國無關,①錯誤,A項不符合題意;
B:《南京條約》是中英之間簽訂的條約與俄國無關,①錯誤,B項不符合題意;
C:《馬關條約》是中日之間簽訂的條約與俄國無關,④錯誤,C項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考查俄國侵占中國領土,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
6.【答案】D
【知識點】太平天國運動
【解析】【分析】根據表格中的信息,太平天國運動的領導人洪秀全稱“天王”說明沒有擺脫傳統等級思想,頒布了《天朝田畝制度》,但具有空想色彩,后來發生了天京事變,領導集團公開分裂,這些措施及事件都是運動中出現的一系列問題,共同說明了太平天國運動具有農民階級的局限性,D項正確;
“利用宗教發動人民群眾”符合事實,但是在表格中沒有體現,排除A項;
“領導集團內部爭權奪利”只是表格中的一部分內容,只是對應天京事變,排除B項;
“革命綱領帶有空想色彩”對應《天朝田畝制度》,太片面,排除C項;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考查學生的表格解讀能力,難度適中,考查學生對太平天國運動的認識。
7.【答案】C
【知識點】認識中國近代化
【解析】【分析】根據材料信息“洋務運動主張自強求富、戊戌變法主張君主立憲、辛亥革命主張三民主義、新文化運動主張民主科學”結合所學可知,這是近代以來中國各階展開的挽救民族危亡的運動,體現出了救亡圖存的時代主題,C項正確;
實業救國是甲午中日戰后興起的一股思潮,不足以概括整個材料,排除A項;
建立資產階級民主共和政體是資產階級革命派的主張,不足以概括整個材料,排除B項;
資產階級維新派主張建立君主立憲制,主張改良,不足以概括整個材料,排除D項;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考查學生對材料的解讀和分析能力,難度適中,考查學生對近代化的認識。
8.【答案】B
【知識點】左宗棠收復新疆
【解析】【分析】B:根據題干示意圖信息和結合所學可知,1884年,清政府根據左宗棠的建議,在新疆地區建立行省,鞏固了西北邊防,加強了新疆與內地的聯系,維護了邊疆穩定和國家統一,B項符合題意;
A:1875年,清政府任命左宗棠為欽差大臣,督辦新疆軍務,1878年,清軍成功收復除伊犁以外的新疆領土,A項不符合題意;
C:1874年5月,日本派軍隊進攻臺灣,清政府派沈葆楨率兵入臺,C項不符合題意;
D:中法戰爭結束后,清政府于1885年決定在臺灣建立行省,加強了東南海防,強化了對臺灣的治理,推動了臺灣社會經濟的發展,D項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考查在新疆建立行省,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
9.【答案】C
【知識點】甲午中日戰爭與《馬關條約》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874年日本在美國的支持下侵略臺灣和中法戰爭的馬尾海戰后,法國占領臺灣的基隆和澎湖,使清政府從反面認識到臺灣在戰略上的重要性,因此,1885年在臺灣設立行省,成為中國第十八個行省,C項正確;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考查甲午中日戰爭,考查獲取和解讀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論證和發現問題的能力。
10.【答案】C
【知識點】甲午中日戰爭與《馬關條約》
【解析】【分析】C:根據題干“鄧世昌”和結合所學可知,“闔船俱沒,義不獨生;奮擲自沉,忠勇性成;一時稱嘆,殊功奇烈”,描述的是黃海大戰中,描述了鄧世昌在船只無法逃脫的情況下,毅然選擇跳海自沉,以身殉國,展現了他的忠誠和勇敢,C項符合題意;
A:“七旬老將,啟用抗法,克鎮南,復諒山,摧強敵,揚國光”描述了馮子材在七十多歲高齡時,被朝廷啟用以對抗法國侵略。他成功地收復了鎮南關和諒山,打敗了法軍,為國家爭光,A項不符合題意;
B:“曉暢兵事,謀勇兼優,孤城守平壤,壯志彰華夏”贊揚了左寶貴精通軍事,智勇雙全,在平壤之戰中,他堅守孤城,展現了華夏兒女的壯志和勇氣,B項不符合題意;
D:“聯軍之占津、海也,長驅而入,唯將軍阻之”描述了當聯軍占領了天津和海面,長驅直入中國時,只有聶士成將軍能夠阻止他們的進攻,D項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考查鄧世昌,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
11.【答案】C
【知識點】甲午中日戰爭中國戰敗的原因及影響
【解析】【分析】根據題干“我們在洋務運動時期還講什么自強、求富,現在別講那些門面話了,倒不如直截了當講救亡”結合所學可知,甲午中日戰爭后,洋務運動破產,《馬關條約》簽訂后,列強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民族危機日益深重,中國人民的民族意識開始覺醒,C符合題意;
《馬關條約》簽訂后,列強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刺激中國民族意識的覺醒,排除A;
公車上書拉開了變法維新運動的序幕,排除B;
洋務運動對外國的資本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排除D。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考查《馬關條約》的知識。難度適中,理解題干信息,掌握《馬關條約》的影響是解答本題的關鍵。
12.【答案】C
【知識點】甲午中日戰爭與《馬關條約》
【解析】【分析】根據題干的圖片內容,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時局圖》把甲午中日戰爭后中國面臨的被帝國主義列強瓜分豆剖的嚴重危機,及時地、深刻地、形象地展示在人們面前,起到了警示鐘的作用。故C符合題意;
第一次鴉片戰爭后,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半封建社會,故A不符合題意;
第二次鴉片戰爭使中國社會的半殖民地化程度,進一步加深了,故B不符合題意;
《辛丑條約》簽訂后,使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故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考查學生的識圖能力,難度適中,考查學生對甲午中日戰爭的認識。
13.【答案】D
【知識點】甲午中日戰爭中國戰敗的原因及影響
【解析】【分析】依據所學知識可知,之所以說甲午戰爭是近代中國歷史的一個分水嶺,是因為此前三十多年平和、不改變體制的學西方,至此終止,先前中國人自信不疑的“中學為體西學為用”成為歷史陳跡。此后的中國經歷了戊戌變法、辛亥革命等開始學習西方的政治制度,D項符合題意;ABC三項與題意不符合。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甲午中日戰爭的相關知識,旨在考查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答題時應注意,解題的關鍵是抓住題干關鍵詞“ 傳統中國與近代中國的分水嶺”。 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考查的意圖是理解甲午中日戰爭的影響,以此排除其它干擾項確定答案。
14.【答案】D
【知識點】《辛丑條約》及其危害
【解析】【分析】D:根據題干“清廷不再僅僅臣服于一兩個對手,而是同時向11國低頭。除正約之外,條約還有19個附件”和結合所學可知,1901年,清政府被迫同英、美、俄等11國簽訂《辛丑條約》。《辛丑條約》是中國近代史上賠款數目最龐大、主權喪失最嚴重的不平等條約,從此,清政府淪為帝國主義列強統治中國的工具,中國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D項符合題意;
A:鴉片戰爭后簽訂《南京條約》,使中國開始從封建社會變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A項不符合題意;
B:第二次鴉片戰爭后簽訂《北京條約》,進一步加深了中國的半殖民地化程度,B項不符合題意;
C:甲午中日戰爭后簽訂《馬關條約》,使外國侵略勢力進一步深入中國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國的半殖民地化程度,C項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考查《辛丑條約》,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
15.【答案】C
【知識點】義和團運動
【解析】【分析】由材料“下圖是1900年前后民間散發的漫畫。弓箭手向被縛的豬身上射滿了箭,刀斧手也砍掉了一堆羊頭,利用諧音藝術,豬者,主也,羊者,洋也”并結合所學可知,這是義和團運動興起時期的口號要求。19世紀末,隨著帝國主義侵略的加劇和外國傳教士活動的猖獗,這些組織逐漸由反清的秘密結社或單純的習武團體,轉變為具有廣泛群眾性的反帝斗爭組織。題干年畫反映了義和團的反帝斗爭意圖,C項正確;
甲午中日戰爭發生在1894至1895年,與材料“1900年前后”不符合,且沒有體現甲午中日戰爭的信息,排除A項;
公車上書是1895年春,正在京師參加會試的康有為、梁啟超等,聯合各省1300多名舉人,上書光緒帝,請求拒和、遷都、變法,材料漫畫沒有體現公車上書的信息,排除B項;
辛亥革命是指發生于中國農歷辛亥年(清宣統三年),即公元1911年至1912年初,旨在推翻清朝專制帝制、建立共和政體的全國性革命,與材料“1900年前后”不符合,且沒有體現辛亥革命的信息,排除D項;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考查學生的識圖能力,難度適中,考查學生對義和團運動的認識。
16.【答案】D
【知識點】太平天國運動;義和團運動
【解析】【分析】根據材料中“太平軍擊斃洋槍隊頭目美國人華爾”“義和團在廊坊阻擊八國聯軍”等信息,結合所學可知,材料反映出太平軍、義和團民眾反抗外來侵略的史實,體現了二者都有反帝性質,D項正確;
義和團運動沒有建立農民政權,排除A項;
材料反映的是太平軍、義和團民眾反抗外來侵略的史實,沒有體現反對清朝統治,排除B項;
義和團運動沒有明確的革命綱領,排除C項;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考查學生對材料的解讀和分析能力,難度適中,考查學生對天平天國和義和團運動的認識。
17.【答案】D
【知識點】第二次鴉片戰爭;八國聯軍侵華與中國的抗爭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英法聯軍攻占北京,闖進圓明園,將圓明園洗劫一空并火燒圓明園。八國聯軍侵華戰爭中,1900年,八國聯軍攻占北京。鴉片戰爭和甲午中日戰爭中侵略者沒有進入北京。②④符合題意,ABC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準確解讀材料信息以及理解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中國近代史上列強對中國的侵略的相關史實。本題難度適中。
18.【答案】D
【知識點】孫中山早期革命活動
【解析】【分析】根據題干“1894年6月,孫中山上書李鴻章,提出國家不應片面追求堅船利炮,而要大力發展經濟,變法自強。同年11月他號召‘驅除韃虜,恢復中國,創立合眾政府’。”結合所學可知,孫中山的思想從變法自強到驅除韃虜,這一變化說明孫中山認識到了清政府的腐敗,從變法到推翻清王朝的統治,可見對國情認識加深,D符合題意;
洋務運動主張引進西方先進技術,排除A;
張謇致力于實業救國,排除B;
1905年孫中山成立同盟會后,將同盟會的政治綱領闡發為三民主義,排除C。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考查孫中山的知識。難度適中,理解題干信息,分析選項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19.【答案】C
【知識點】革命志士與武裝起義
【解析】【分析】C:根據題干“是役也,碧血橫飛,浩氣四塞,……不半載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則斯役之價值,直可驚天地,泣鬼神,武昌革命之役并壽”和結合所學可知,孫中山這段話反映的歷史事件是黃花崗起義。1911年4月27日,黃興率130余名敢死隊員直撲兩廣總督署,發動了中國同盟會的第十次武裝起義--廣州起義。敢死隊突入總督署,總督張鳴岐逃走,起義軍焚毀總督署后,在東轅門外與水師提督李準派來鎮壓起義的北洋軍短兵相接。起義軍浴血奮戰,終因寡不敵眾而不幸失敗。起義失敗后,黃興負傷撤回香港,喻培倫、林覺民等革命志士犧牲,安葬于廣州黃花崗,這次起義因此被稱為黃花崗起義。1911年10月,革命黨人在武昌發動起義,取得了辛亥革命的勝利。因此孫中山說“不半載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C項符合題意;
A:1906年萍瀏醴起義,A項不符合題意;
B:1907年安慶起義,B項不符合題意;
D:武昌起義與題干“不半載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相矛盾,D項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考查黃花崗起義,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
20.【答案】B
【知識點】革命志士與武裝起義
【解析】【分析】據圖片和所學知識可知,徐錫麟與秋瑾在浙皖起義中倉促發難,慷慨赴死,黃興黃花崗起義前夕絕筆書,此絕筆留言體現了黃興作為起義指揮者視死如歸的英雄氣概,三者都體現了革命志士誓死的決心,B項正確;
變法圖強運動的代表人物是康有為、梁啟超等,排除A項;
專制必然會走向民主,但是材料中并沒有提及民主,排除C項;
三個人物都是甘愿為革命而犧牲的人,無法證明資產階級力量壯大,排除D項;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考查學生的識圖能力,難度適中,考查學生對革命志士的認識。
21.【答案】B
【知識點】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
【解析】【分析】B:根據所學可知,圖片中“漢陽門”“文昌門”等信息,可推斷圖片的城市示意圖是武昌的城市示意圖,1911年10月10日在湖北武昌發生了一場旨在推翻清朝統治的武裝暴動,史稱“武昌起義”,武昌起義是辛亥革命的開端,B項符合題意;
A:萍瀏醴起義發生在江西省萍鄉市、湖南省瀏陽市和醴陵市的交界處,A項不符合題意;
C:護國戰爭是1915年—1916年發動的反對袁世凱復辟帝制的戰爭,C項不符合題意;
D:南昌起義是1927年8月1日發生在南昌的武裝起義,D項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考查武昌起義,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
22.【答案】C
【知識點】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
【解析】【分析】由題干“它契合當時世界發展潮流且善于接納歐美國家變革的有益成分”“它倡導用暴力手段推翻舊制度,但暴力的程度并非想象得那么激烈……革命后的建設充滿理性”并結合所學可知,材料描述的是辛亥革命。辛亥革命主張通過暴力推翻清政府的統治,學習歐美建立民主共和國。辛亥革命推翻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C正確;
洋務運動推動了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A錯誤;
遵義會議是中國革命生死攸關的轉折點,B錯誤;
最終被慈禧為首的頑固派扼殺的是戊戌變法,D錯誤。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考點是辛亥革命。解題方法:依據題干內容再結合所學分析表格信息,然后與選項對比即可。
23.【答案】D
【知識點】中華民國
【解析】【分析】根據材料“其基本精神按照西方資產階級民主制度和三權分立的原則”“革命黨人希望借此來限制袁世凱,束縛他專制獨裁的手腳”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袁世凱就職臨時總統后,為限制袁世凱權力而頒布了《中華民國臨時約法》,規定實行責任內閣制,以法律形式肯定了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制度,故選項D符合題意;
A. 在中國確立了君主立憲制 ,《中華民國臨時約法》主張建立資產階級民主共和,而不是君主立憲制,不符合題意;
B. 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法律文件 ,《中華民國臨時約法》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資產階級性質的憲法,而不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法律文件,不符合題意;
C. 是戊戌變法的重要成果 ,《中華民國臨時約法》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而不是戊戌變法的成果,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考查運用能力。解答時,依據題干信息,把它和所學知識結合判斷出這是《中華民國臨時約法》,再結合對該文獻頒布的意義的理解識記回答。
24.【答案】D
【知識點】北洋政府
【解析】【分析】D:根據題干“武漢地區近代貿易發展情況匯總表(部分)”可知,從1917年秋冬到1923年都是因為各種戰爭導致政治貿易受到影響。根據題干“北京政府對南方諸省用兵”、“直皖戰爭”、“湘鄂戰爭”、“因長沙戰火及北洋軍與川軍在萬縣、重慶一帶混戰”和結合所學可知,1917年,段祺瑞以“討逆軍”成功鎮壓張勛的復辟鬧劇,“再造共和”,卻拒絕恢復國會,并欲廢止臨時約法。段祺瑞的行徑招來了南方五省的反對,護法運動展開,中國陷入南北分裂。自此時起,至1929年國民政府統一全國,分裂與爭戰的狀態竟在中國持續了十余年,以“軍閥混戰”的特色為今人所熟知,D項符合題意;
A:武漢交通便利,A項不符合題意;
B:題干中的戰爭不是列強侵略戰爭,B項不符合題意;
C:題干沒有體現賦稅沉重,C項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考查軍閥混戰,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
25.【答案】D
【知識點】洋務運動;新文化運動;戊戌變法的影響和啟示
【解析】【分析】依據題干信息,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材料中以李鴻章為代表的洋務派奉行“中體西用”思想;鄭觀應是早期維新思想的代表人物,主張君主立憲制;梁啟超先贊成君主立憲后贊成民主共和;陳獨秀是新文化運動的領袖,主張在思想領域掀起一場革命。四位人物不論派別,目的都是為了開啟中國的近代化,從而救亡圖存,挽救中國的民族危機,故選項D符合題意;
A. 驅除韃虜,恢復中華 ,“驅除韃虜,恢復中華”是指推翻清朝專制統治,重新建立文明的中國。與題意不符,不符合題意;
B. 向西方學習,實行民主政治 ,洋務運動不主張實行民主政治,不符合題意;
C. 發展軍事自強求富 ,此項僅是洋務運動的主張,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考查運用能力。解答時,依據題干信息,抓住其中的關鍵詞“共同述求”,拿它來分析備選項,細心分析辨別,找到最恰當的選項回答。
26.【答案】C
【知識點】甲午中日戰爭中國戰敗的原因及影響
【解析】【分析】根據題干“除舊習斷不足以轉危為安,于是京師創設大學堂”“皆獨樹一幟研究有用之學”結合所學可知,甲午中日戰爭失敗后,國人意識到教育的重要性,刺激了近代教育的發展,C符合題意;
題干主要涉及教育的發展,并沒有涉及中國半殖民地化程度的加深,排除A;
清政府的統治危機進一步加深,排除B;
洋務運動創建海軍增強了清政府的軍事實力,排除D;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考查甲午中日戰爭的知識。難度適中,理解題干信息,掌握甲午中日戰爭的影響,分析選項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27.【答案】A
【知識點】洋務運動
【解析】【分析】根據材料“1862-1864”“北京、上海、廣州”、“1874-1894”、“上海、天津、廣州、南京、旅順、威海、劉公島”、“1867-1896”、“福州、上海、天津、廣州、武昌、南京、臺灣”及所學知識可得,19世紀60年代至90年代進行的洋務運動學習西方先進的器物,創辦這些學校主要是培養洋務運動所需要的人才,A項正確;
19世紀90年代進行的維新變法,材料不能體現傳播維新思想,排除B項;
材料中與義和團沒有太大關系,排除C項;
以孫中山為代表的資產階級革命派主張三民主義,不符合題意,排除D項。
故答案為: A。
【點評】本題考查洋務運動。洋務運動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近代化運動。考查學生分析史料和識記歷史知識能力。
28.【答案】B
【知識點】洋務運動
【解析】【分析】根據題干“所造戰船既可布置沿海各省以保衛京師,也可在無事之時轉運糧食,發展貿易”可知,左宗棠指出所造戰船既能維護統治,又能轉運糧食,發展貿易,可見左宗巢具有富國強兵意識,B符合題意;
題干體現左宗具有富國強兵意識,體現不出左宗巢主張加強西北塞防,排除A;
題干“布置沿海各省以保衛京師”不是在強調保障糧食安全,排除C;
題干體現左宗巢具有富國強兵意識,體現不出左宗巢重視發展資本主義,排除D。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考查洋務運動的知識。難度適中,理解題干信息,掌握洋務運動的基本史實,分析選項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29.【答案】B
【知識點】洋務運動
【解析】【分析】洋務運動之所以被認為“邁出了中國近代化的第一步”,主要是因為洋務運動引進了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使中國出現了第一批近代工業企業。故選項B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解答本題的關鍵是理解 “中國近代化的第一步” 的含義, 洋務運動創辦了近代工業 ,開啟了近代化的序幕。
30.【答案】C
【知識點】洋務運動
【解析】【分析】C:根據題干“洋務運動”“求富”和結合所學可知,從19世紀70年代起,洋務派又提出“求富”的主張,開辦一些近代民用企業,以輔助軍事工業。其中比較重要的有輪船招商局、開平煤礦、漢陽鐵廠、湖北織布局等,C項符合題意;
A:江南制造總局屬于“自強”企業,A項不符合題意;
B:1862年,同文館正式成立,京師同文館是中國第一所新式學堂,不符合“求富”,B項不符合題意;
D:19世紀80年代,福建、廣東、南洋和北洋等新式海軍初步建成,其中以北洋艦隊規模最大,D項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考查洋務運動,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
31.【答案】(1)③④⑤;②⑥;①
(2)A:制度;B:思想文化;C:①;D:④⑥。
(3)示例:④《青年雜志》的創刊,正式吹響了新文化運動的號角,是新文化運動的主陣地之一。
【知識點】洋務運動;戊戌變法;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
【解析】【分析】(1)根據題干“文獻史料(是指一切以文字形式記錄的史料)”可知,③④⑤屬于文獻史料;根據題干“實物史料(是指歷史上遺留下來的各種物件、遺跡等)”可知,②⑥屬于實物史料:根據題干“圖像史料(照片、影片等多種元素的總稱)等”可知,①屬于圖像史料。
(2)根據所學可知,戊戌變法主張學習西方的君主立憲制,辛亥革命主張學習西方的民主共和制,因此A處填寫制度;根據所學可知,《青年雜志》是新文化運動時期陳獨秀創辦的,后改名為《新青年》,《新青年》和北京大學是新文化運動的主要陣地,新文化運動是一場偉大的思想解放運動,因此B處填寫思想文化,D處填寫史料④⑥;根據所學可知,洋務運動學習西方器物,創辦了一系列軍事企業,例如江南機器制造總局,因此C處填寫史料①。
(3)根據題干要求,可選“④《青年雜志》一卷一號目錄”。闡明《青年雜志》與新文化運動的關系即可。④《青年雜志》的創刊,正式吹響了新文化運動的號角,是新文化運動的主陣地之一。
故答案為:
(1)第1空、③④⑤;第2空、②⑥;第3空、①
(2)A:制度;B:思想文化;C:①;D:④⑥。
(3)說明:④《青年雜志》的創刊,正式吹響了新文化運動的號角,是新文化運動的主陣地之一。
【點評】本題以六則圖文材料為依托,考查洋務運動、戊戌變法、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考查學生閱讀史料、獲取與解讀、調動與運用知識等能力,解題時要注意材料關鍵信息,從材料找出關鍵句子,對這些語句進行分析,把它和課本所學結合回答。
(1)分類:根據題干信息“文獻史料(是指一切以文字形式記錄的史料)”可知,③④⑤屬于文獻史料;根據題干信息“實物史料(是指歷史上遺留下來的各種物件、遺跡等)”可知,②⑥屬于實物史料:根據題干信息“圖像史料(照片、影片等多種元素的總稱)等”可知,①屬于圖像史料。
(2)補充:A: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戊戌變法主張學習西方的君主立憲制,辛亥革命主張學習西方的民主共和制,因此A處填寫制度;B、D: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青年雜志》是新文化運動時期陳獨秀創辦的,后改名為《新青年》,《新青年》和北京大學是新文化運動的主要陣地,新文化運動是一場偉大的思想解放運動,因此B處填寫思想文化,D處填寫史料④⑥;C: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洋務運動學習西方器物,創辦了一系列軍事企業,例如江南機器制造總局,因此C處填寫史料①。
(3)示例:根據題干要求,可選“④《青年雜志》一卷一號目錄”。闡明《青年雜志》與新文化運動的關系即可。④《青年雜志》的創刊,正式吹響了新文化運動的號角,是新文化運動的主陣地之一。
32.【答案】(1) 甲:錯誤;乙:正確;丙:正確;丁:正確。
(2) 側重:提倡資產階級民主主義。事件:十月革命;五四運動。
(3) 變化:認識到人民群眾力量巨大;認識到資產階級共和國方案在中國行不通;認識到只有馬克思主義才能救中國。
【知識點】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新文化運動的積極影響
【解析】【分析】(1)根據材料一“選自張海鵬《中國近代史》第六卷民國的初建”和結合所學可知,新文化運動開始于1915年,清政府已經于1912年被推翻,不符合史實,所以甲陳述錯誤。根據材料一“‘欲圖根本之救亡’必須先改造中國的國民性”和結合所學可知,新文化運動非常重視中國國民倫理和道德的改造,所以乙陳述正確。根據材料一“余之抨擊孔子,非抨擊孔子之本身,乃抨擊孔子為歷代君主所雕塑之偶像的權威也;非抨擊孔子,乃抨擊專制政治之靈魂也”和結合所學可知,新文化運動針對當時尊孔復古的逆流,猛烈地抨擊舊道德和舊文化,所以丙陳述正確。根據材料一“今欲革新政治,勢不得不革新盤踞于運用此政治者精神界之文學”和結合所學可知,文學革命是新文化運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提供白話文,所以丁陳述正確。
(2)根據材料二“初期的新文化運動還只是為中國發展資本主義掃清思想障礙,但歷史已經表明,提倡資本主義并不能為中國指明一條可行的出路”可知,“初期的新文化運動”的側重所在是提倡資產階級民主主義。根據材料二“俄羅斯以民眾大聯合打倒貴族、驅逐富人這個事實,使全世界為之震動,革命浪潮由此風起云涌,異軍突起,更有中華長城渤海之間,發生了五四運動”可知,十月革命、五四運動兩個歷史事件促進了先進知識分子思想上的變化。
(3)根據材料三“在人民群眾中所蘊含的力量一旦得到解放,那才真正是驚天動地、無堅不摧的”可知,思想認識上的變化是認識到人民群眾力量巨大;根據材料三“共和政治為少數資本階級所把持,要用他來造成多數幸福,簡直是妄想”可知,思想認識上的變化是認識到資產階級共和國方案在中國行不通;根據材料三“我認的(馬克思)主義一定是不變了,并且很堅決地要為他宣傳奔走”可知,思想認識上的變化是認識到只有馬克思主義才能救中國。
故答案為:
(1)甲:錯誤;乙:正確;丙:正確;丁:正確。
(2)側重:提倡資產階級民主主義。事件:十月革命;五四運動。
(3)變化:認識到人民群眾力量巨大;認識到資產階級共和國方案在中國行不通;認識到只有馬克思主義才能救中國。
【點評】本題以三則材料為依托,考查新文化運動,考查學生閱讀史料、獲取與解讀、調動與運用知識等能力,解題時要注意材料關鍵信息,從材料找出關鍵句子,對這些語句進行分析,把它和課本所學結合回答。
33.【答案】(1) 貢獻:學習了先進的科學技術;傳播西方資產階級思想;倡導資產階級改良、革命,加速了清朝的滅亡;促進了中國政治、經濟、思想的近代化進程。
(2) 20世紀初的中國風起云涌,國家內外患,社會極端不平。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強烈的憂國憂民的愛國意識促使任弼時為了實現追求革命真理,救亡圖存的遠大抱負,將“造成大福家世界”作為自己的宏愿和對中國社會應盡的責任,遠赴蘇俄留學,找到了一條既能謀求自立又能實現改造社會的理想道路。
(3) 態度:中國:號召留學生回國建設;美國:禁止中國留學生回國
原因:社會主義過渡時期,如何在生產力異常落后、經濟基礎異常薄弱的條件下迅速恢復國民經濟,使中國穩步地由農業國轉變為工業國,促進中國科技、教育、文化、外交和國防事業的快速發展,急需爭取尚在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海外學子回國服務。國際背景:中美關系惡化,
(4) 認識:隨著我國經濟實力的增強,科技興國戰略對人才的需要,民族凝聚力越來越強,越來越多的留學生選擇回到祖國。
【知識點】洋務運動;抗美援朝;中國共產黨的誕生;科教興國戰略
【解析】【分析】(1)根據材料一“詹天佑留學回國后主持修建了京張鐵路;魏瀚曾任福州船政局總工程師;葉祖珪、薩鎮冰清末民初歷屆海軍司令;嚴復翻譯了《天演論》等西方著作”可知,清末留學生為中國近代的政治、經濟、思想近代化做出了貢獻,因此,歷史貢獻是學習了先進的科學技術,并為中國近代化服務;傳播西方資產階級思想;促進了中國政治、經濟、思想的近代化進程。
(2)根據材料二“任弼時是中國共產黨早期領導人之一,1921年5月,與劉少奇等人相約從上海坐船去蘇維埃俄國留學,但任弼時的父親想要他留在上海。出發之前,任弼時為了說服父親,他給父親寫了一封家書”和結合20世紀初的時代背景可知,五四運動爆發,馬克思主義思想傳播,越來越多的先進知識分子開始關注馬克思主義。因此,任弼時寫給父親家書里闡述留學蘇俄的理由是:20世紀初的中國風起云涌,國家內外患,社會極端不平。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強烈的憂國憂民的愛國意識促使任弼時為了實現追求革命真理,救亡圖存的遠大抱負,將“造成大福家世界”作為自己的宏愿和對中國社會應盡的責任,遠赴蘇俄留學,找到了一條既能謀求自立又能實現改造社會的理想道路
(3)根據材料三“1950年1月,新中國科學工作者協會發出號召,希望留學生能火速回國建設祖國。與此同時,美國司法部移民局卻下達“禁止中國學生出境之命令”。……1955年,經中國政府努力,歷經千辛萬苦,錢學森等留學生在周恩來的幫助下終于回到祖國”可知,中國的態度是號召留學生回國建設;美國的態度是禁止中國留學生回國。結合所學可知,1950年,新中國剛剛成立,經濟還比較落后,人才還比較匱乏。1950年6月,朝鮮內戰爆發。美國悍然派兵侵略朝鮮。以美軍為主的所謂“聯合國軍”越過“三八線”,一直打到中國邊境鴨綠江邊;美軍飛機入侵中國領空,轟炸掃射中國東北邊境城市;美國第七艦隊入侵中國臺灣海峽,阻止人民解放軍解放臺灣美國的侵略活動嚴重威脅中國的安全。因此:國內背景是社會主義過渡時期,生產力異常落后、經濟基礎異常薄弱,要迅速恢復國民經濟,使中國穩步地由農業國轉變為工業國,促進中國科技、教育、文化、外交和國防事業的快速發展,急需爭取尚在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海外學子回國服務。國際背景是中美關系惡化。
(4)根據材料四“2010-2019年中國留學生回國人數統計圖”可知,2010到2019年,回國留學生逐年攀升。結合我國的經濟實力,科教興國戰略,可以得到的認識是:隨著我國經濟實力的增強,科技興國戰略對人才的需要,民族凝聚力越來越強,越來越多的留學生選擇回到祖國。
故答案為:
(1)貢獻:學習了先進的科學技術;傳播西方資產階級思想;倡導資產階級改良、革命,加速了清朝的滅亡;促進了中國政治、經濟、思想的近代化進程。
(2)理由:20世紀初的中國風起云涌,國家內外患,社會極端不平。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強烈的憂國憂民的愛國意識促使任弼時為了實現追求革命真理,救亡圖存的遠大抱負,將“造成大福家世界”作為自己的宏愿和對中國社會應盡的責任,遠赴蘇俄留學,找到了一條既能謀求自立又能實現改造社會的理想道路。
(3)態度:中國:號召留學生回國建設;美國:禁止中國留學生回國。國內背景:社會主義過渡時期,生產力異常落后、經濟基礎異常薄弱,要迅速恢復國民經濟,使中國穩步地由農業國轉變為工業國,促進中國科技、教育、文化、外交和國防事業的快速發展,急需爭取尚在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海外學子回國服務。國際背景:中美關系惡化。
(4)認識:隨著我國經濟實力的增強,科技興國戰略對人才的需要,民族凝聚力越來越強,越來越多的留學生選擇回到祖國。
【點評】本題以三則材料為依托,考查清末留學生群體的歷史貢獻、任弼時寫給父親家書里闡述留學蘇俄的理由、中國留美學生回國問題,考查學生閱讀史料、獲取與解讀、調動與運用知識等能力,解題時要注意材料關鍵信息,從材料找出關鍵句子,對這些語句進行分析,把它和課本所學結合回答。
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崇文区| 阜宁县| 恩施市| 新野县| 安图县| 周口市| 钟山县| 巫溪县| 宿松县| 肃南| 长宁县| 睢宁县| 雅江县| 滨州市| 大城县| 永城市| 莎车县| 克什克腾旗| 武汉市| 兴义市| 拉孜县| 噶尔县| 南涧| 九龙城区| 廊坊市| 和硕县| 大渡口区| 通海县| 阜南县| 石楼县| 会理县| 四子王旗| 陵水| 通山县| 泽州县| 蒙城县| 江油市| 兴宁市| 武汉市| 准格尔旗| 溧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