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精品解析】貴州省六盤水市鐘山區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上學期期末歷史試題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精品解析】貴州省六盤水市鐘山區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上學期期末歷史試題

資源簡介

貴州省六盤水市鐘山區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上學期期末歷史試題
1.(2024七上·鐘山期末)我國境內目前已確認的最早的古人類是(  )
A.元謀人 B.北京人 C.藍田人 D.山頂洞人
2.(2024七上·鐘山期末)“這種木結構房屋,一般都由若干木樁、圓木、木板組成,下部有木柱構成底架,高出地面。底架采取打樁的方法建成。樁打成后,上架橫梁,再鋪板材,然后在木板上立柱、作墻、蓋頂,形成架空的建筑房屋。”建造“這種木結構房屋”的人是(  )
A.東胡林人 B.賈湖居民 C.河姆渡人 D.半坡居民
3.(2024七上·鐘山期末)炎帝和黃帝對中華早期文明做出了重大貢獻,因此后人尊稱他們為(  )
A.治水英雄 B.人文初祖 C.兵家鼻祖 D.天之驕子
4.(2024七上·鐘山期末)運用表格整理歷史事件是學習歷史的方法之一,請把下表“早期國家的產生和發展”中的兩處空白補充完整(  )
朝代 開國君主 建立時間 都城 亡國君主
夏朝   約公元前2070年 陽城 桀
商朝 湯 約公元前1600年 毫 紂
西周 周武王 公元前1046年   周幽王
A.禹 殷 B.禹 鎬京 C.啟 殷 D.啟 鎬京
5.(2024七上·鐘山期末)作為中國古老文明的卓越代表,圖中的青銅器都是(  )
司母戊鼎 四羊方尊 三星堆青銅面具 利簋
A.國家權利的象征 B.區分等級的標志
C.人民智慧的結晶 D.貴族身份的體現
6.(2024七上·鐘山期末)“甲骨文主要出土于殷墟,所以又稱‘殷墟文字’,是我國可識的漢字中最古的文字。”由材料可知,目前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開始于(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東周
7.(2024七上·鐘山期末)“為穩定周初的政治形勢,鞏固疆土,周王根據血緣關系遠近和功勞大小,授予宗親和功臣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權力,建立諸侯國,以保證周王室對地方的控制,同時穩定政局,擴大統治范圍。”材料反映的制度是(  )
A.禪讓制 B.世襲制 C.宗法制 D.分封制
8.(2024七上·鐘山期末)“他任用管仲為相進行改革,并打著‘尊天子,攘四夷’的旗號,號令諸侯,成為春秋時期第一位霸主。”“他”指的是(  )
A.齊桓公 B.晉文公 C.秦穆公 D.楚莊王
9.(2024七上·鐘山期末)很多成語典故源自春秋戰國時期,其中退避三舍、負荊請罪、紙上談兵、圍魏救趙等成語反映了當時(  )
A.經濟發展 B.戰爭頻繁 C.文化繁榮 D.社會變革
10.(2024七上·鐘山期末)“商君治秦,法令至行…期年之后,道不拾遺,民不妄取,兵革強大,諸侯畏懼。”材料最能體現的是(  )
A.商鞅變法確立了縣制、改革了戶籍還鼓勵耕織
B.商鞅變法廢除井田制、統一度量衡、獎勵軍功
C.商鞅變法后秦國一躍成為當時最強盛的諸侯國
D.商鞅變法損害了舊貴族的利益,導致變法失敗
11.(2024七上·鐘山期末)根據“歷史解釋是指以史料為依據,客觀地認識和評價歷史的態度和方法。”判斷下列選項中屬于歷史解釋的是(  )
A.蜀郡郡守李冰主持,在成都附近的岷江上修建了都江堰
B.魚嘴是江心修筑的分水堤壩,將岷江分成了內江和外江
C.飛沙堰是分水堤壩與寶瓶口之間長120米的一個滾水壩
D.都江堰建成后,成都平原成為沃野,被稱為“天府之國”
12.(2024七上·鐘山期末)圖中“?”處的歷史事件是(  )
A.陳勝、吳廣起義 B.項羽率軍反秦
C.劉邦率軍起義 D.張角領導起義
13.(2024七上·鐘山期末)為了鞏固政權和穩定社會局勢,漢高祖吸取秦朝因暴政導致速亡的教訓,采取的政策是(  )
A.休養生息 B.減輕賦稅 C.減免徭役 D.減免兵役
14.(2024七上·鐘山期末)“自古書契多編以竹簡,其用縑帛者謂之為紙。縑貴而簡重,并不便于人。倫乃造意,用樹膚、麻頭及敝布、魚網以為紙。”材料反映的是(  )
A.扁鵲總結四診法 B.蔡倫改進造紙工藝
C.華佗發明麻沸散 D.鐘繇獨創楷書書法
15.(2024七上·鐘山期末)下圖反映了東漢中后期的主要政治特點是(  )
A.皇權旁落于太后之手 B.皇權旁落于外戚之手
C.皇權旁落于宦官之手 D.外戚與宦官交替專權
16.(2024七上·鐘山期末)今年是公元2024年,至此,距離公元前2070年夏朝的建立已經過去了(  )
A.46年 B.47年 C.4093年 D.4094年
17.(2024七上·鐘山期末)思維導圖中空格處的內容是(  )
A.秦朝 B.西漢 C.東漢 D.西晉
18.(2024七上·鐘山期末)東晉后期“天下無事,時和年豐,百姓樂業,谷帛殷阜,幾乎家給人足矣。”出現這種情形的主要原因是(  )
A.北方人口眾多
B.東漢、魏、晉時期,北方的游牧民族不斷內遷到黃河流域
C.北方干旱少雨
D.北民南遷給南方帶來了勞動力、先進的生產工具和技術
19.(2024七上·鐘山期末)“書圣”王羲之的代表作是(  )
A.《蘭亭集序》 B.《女史箴圖》
C.《洛神賦圖》 D.《張猛龍碑》
20.(2024七上·鐘山期末)下列屬于圖人物成就的是(  )
祖沖之紀念銀幣
A.發明創制出世界上最早的地震儀器地動儀
B.把圓周率精確到小數點以后的第七位數字
C.撰寫的《神滅論》系統地闡釋了無神論思想
D.撰寫的《水經注》是一部綜合性地理學著作
21.(2024七上·鐘山期末)《   》是中國古代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記述了從傳說中的黃帝到漢武帝時的史事。書中記錄了帝王將相的歷史活動,肯定他們的功績,也揭露了他們的腐朽和罪惡。
22.(2024七上·鐘山期末)張仲景是東漢末年的名醫,在總結前人經驗的基礎上,結合自己的臨床實踐,寫成了《   》。他發展了“治未病”的思想,提倡預防疾病;還是中醫臨床理論體系的開創者,為中醫藥學的發展作出巨大貢獻。
23.(2024七上·鐘山期末)我國現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農書,是北朝賈思勰撰寫的《   》。這部科學技術著作,突顯了中國古代科學家以民為本的務實精神,反映出當時農業生產技術已經達到很高的水平。
24.(2024七上·鐘山期末)請在圖中的序號處,填寫相應的政權名稱。
①   ②   ③   
25.(2024七上·鐘山期末)項羽驍勇善戰,在   中以少勝多,殲滅秦軍主力。
26.(2024七上·鐘山期末)前秦與東晉之間的   ,是中國古代又一次以少勝多的著名戰役。
27.(2024七上·鐘山期末)2023年10月,習近平主席在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開幕式上發表主旨演講指出,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的絲路精神,是共建“一帶一路”最重要的力量源泉,并鄭重宣布中國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的八項行動。
絲綢之路示意圖
綜合上述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1)根據上圖寫出絲綢之路的路線。各舉一例絲綢之路開通后東西方交流的物品。
(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西漢王朝采取什么措施加強了對西域的管理?這一措施的實施有何意義?
(3)2023年是“一帶一路”提出10周年。綜合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談談你對古代“絲綢之路”和今天“一帶一路”的認識。
28.(2024七上·鐘山期末)秦漢時期,是中國古代歷史上統一多民族國家形成、鞏固和發展的重要階段。
材料一:鞏固統一之政治篇
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圖 西漢初年中央和封國力量對比圖
(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秦朝、西漢為鞏固統一加強中央集權,在地方上采取的措施分別是什么?其中秦朝采取的措施對后世有何影響?
材料二:鞏固統一之經濟篇
貨幣是商品交換和經濟發展的產物,從古至今在社會發展和人們的經濟生活中起著重要的作用。
(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秦始皇下令以__________作為統一貨幣在全國流通;漢武帝把鑄幣權收歸中央,統一鑄造__________。這些經濟措施對鞏固統一有何積極意義?
材料三:鞏固統一之思想篇
漢武帝將不治儒學的太常博士一律罷黜,排斥黃老等百家之言于官學之外,提拔布衣出身的儒生公孫弘為丞相,優禮延攬儒生數百人,批準博士官置弟子50人,根據成績高下補郎中文學掌故,吏有通一藝者選拔擔任重要職務。 ——摘自部編版七年級《中國歷史》上冊教師教學用書
(3)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漢武帝為強化中央集權在思想上采取的措施。并簡析這一措施的影響。
(4)綜合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談一談秦漢的大一統在中國歷史發展中的重大意義。
29.(2024七上·鐘山期末)中華文明源遠流長,多元一體。
材料一:距今8000-5000年的中國大陸,與世界其他地區一樣,都是處于一個十分溫暖濕潤的時期,這給中國新石器文化的繁榮創造了條件。……距今5000年至4000年前后,是我國1萬年來氣候最好的時期,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新石器文化燦若群星。
——藍勇:《中國歷史地理學·冰后期的環境與新石器時代文化的繁榮》
(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新石器文化燦若群星”的原因。
材料二:戰國時期,舊的社會制度進一步瓦解,新的社會制度逐步確立,此時的學術思想領域非常活躍,形成了不同學派,各學派之間展開激烈辯論,形成了思想文化上空前繁榮的局面。
學派 代表 主要思想
儒家 孟子 A
荀子 “禮治”
墨家 墨子 B
道家 老子 “無為而治”、“道法自然”
莊子 主張治國要順應自然和民心
法家 韓非 以法治國;君主專制
兵家 孫武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將表中A和B兩處補充完整。面對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問題,你會用哪個學派的思想來解決,請說明理由。
材料三:孝文(帝)明知游牧故習,萬不足統治中華,又兼自身深受漢化熏染,實對漢文化衷心欣慕,乃努力要將一個塞北游牧的民族,一氣呵熟,使其整體的漢化。
——錢穆《國史大綱》
(3)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任舉兩例北魏孝文帝改革內容中的漢化措施。并簡析這次改革產生的影響。
(4)綜合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你認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在中華文明多元一體的發展歷程中具有怎樣的積極意義?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識點】中國境內的早期人類
【解析】【分析】依據所學知識可知,生活在距今約一百七十萬年的云南元謀人是我國境內目前已確認的最早的古人類。故A符合題意;BC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考查中國境內的早期人類——元謀人的有關知識。試題較為簡單,旨在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理解和識記能力。
2.【答案】C
【知識點】中國境內的早期人類
【解析】【分析】根據據題干信息“這種木結構房屋,一般都由若干木樁、圓木、木板組成,下部有木柱構成底架,高出地面”結合所學可知,河姆渡人是生活在長江流域的原始居民,他們會種植水稻,是原始農耕的典型代表,他們居住在干欄式的房屋中。建造“這種木結構房屋”的人是河姆渡人,故選C項。
東胡林人遺址位于北京市門頭溝區齋堂鎮東胡林村西,屬于黃河流域,居住的不是木結構房屋,排除A項;
賈湖遺址位于中國河南省舞陽縣北舞渡鎮西南1.5公里的賈湖村,賈湖居民居住在茅草房中,排除B項;
半坡居民居住的是半地穴式圓形房屋,排除D項。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主考查河姆渡遺址,試題難度不大,解題必須熟練記憶相關基礎知識并準確解讀材料信息,做到融會貫通、靈活運用,即可得出答案。
3.【答案】B
【知識點】炎帝和黃帝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炎帝部落和黃帝部落結成聯盟,打敗蚩尤,勢力和聲望大增,黃帝被推舉為部落聯盟首領。這一部落聯盟以后逐漸形成為華夏族,因此后人尊崇炎帝和黃帝為中華民族的人文初祖,故選B項。
治水英雄是大禹,排除A項;
兵家鼻祖是孫武,排除C項;
一代天驕是成吉思汗,排除D項。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人文初祖。主要考查學生對歷史的識記、理解能力。解題關鍵要熟練掌握人文初祖的相關史實。
4.【答案】B
【知識點】夏、商、西周的更替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約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禹在位時,在陽城修建城池,夏朝的最后一位國王桀,統治非常殘暴。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率軍與商軍在牧野大戰,商朝滅亡,西周建立,定都鎬京。周幽王時公元前771年,西周王朝被犬戎所滅。兩處空白處是禹、鎬京,故選B項。
殷是商朝遷都后穩定下來的都城,排除A項;
西周都城是鎬京,排除C項;
約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禹死后,他的兒子啟繼位,排除D項。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早期國家的產生和發展,主要考查學生準確解讀材料及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要求學生熟練掌相關基礎知識。
5.【答案】C
【知識點】青銅藝術
【解析】【分析】根據材料圖片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商周時期是我國的青銅文明時代,青銅器是銅錫鉛的合金,中國古代青銅鑄造工藝先進,青銅器種類豐富,用途各異,有禮器、飲食騎、兵器、工具等,精美的青銅作品,充分體現了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具有卓越的智慧。因此,圖中的青銅器都是人民智慧的結晶,故選C項。
鼎在古代被視為立國重器,是國家和權力的象征,“三星堆青銅面具”不是國家權力的象征,排除A項;
青銅器中禮器是統治階級用以區別尊卑等級的器物,“三星堆青銅面具”不是區分等級的標志,排除B項;
“三星堆青銅面具”不是貴族身份的體現,排除D項。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商朝青銅文化。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圖片的解讀能力和對歷史的識記、理解能力。解題關鍵要熟練掌握商朝青銅文化的相關史實。
6.【答案】B
【知識點】甲骨文
【解析】【分析】結合所學知識,甲骨文是商周時期刻寫在龜甲和牛、羊等獸骨上的文字,它是中國發現的古代文字年代最早、體系較為完整的文字,對中國文字的形成與發展有深遠的影響,證明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從商朝開始,故選B項。
目前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開始于商朝,夏朝是商朝之前的朝代,排除A項;
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開始于商朝,西周、東周是商朝之后的年代,排除CD項。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考點是甲骨文,考查學生獲取和解讀歷史信息、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和史料實證的素養。
7.【答案】D
【知識點】西周的分封制
【解析】【分析】據題干“為穩定周初的政治形勢,鞏固疆土,周王根據血緣關系遠近和功勞大小,授予宗親和功臣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權力,建立諸侯國,以保證周王室對地方的控制,同時穩定政局,擴大統治范圍。”和所學知識可知,西周建立后,為穩定周初的政治形勢,鞏固疆土,周王根據血緣關系遠近和功勞大小,將宗親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們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權利,建立諸侯國,以保證周王朝對地方的控制,同時穩定政局,擴大統治范圍。這一政策被稱為分封制,故選D項。
禪讓制是中國上古時期推舉部落首領的一種方式,排除A項;
世襲制就是名號、爵位以及財產等按照血統關系世代傳承,排除B項;
宗法制是按照血統遠近以區別親疏的制度,嫡長子繼承制度是最突出的特點,排除C項。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是材料型選擇題,主要知識考點是分封制,主要考查學生的材料解讀分析能力,解答此題應仔細閱讀材料,運用所學知識提煉材料信息主旨,掌握相關基礎史實。
8.【答案】A
【知識點】春秋爭霸
【解析】【分析】據題干“他任用管仲為相進行改革,并打著‘尊天子,攘四夷’的旗號,號令諸侯,成為春秋時期第一位霸主。”和所學知識可知,齊桓公任用管仲為相,執掌國政。他采納管仲的建議,改革內政,發展生產,訓練軍隊,使齊國的經濟和軍事實力大為提高。齊桓公打著“尊天子,攘四夷”的旗號,號令諸侯,成為春秋時期第一個霸主,故選A項。
齊桓公之后,晉文公、楚莊王、秦穆公等相繼稱霸,排除BCD項。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考點是春秋五霸,考查學生獲取和解讀歷史信息、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和史料實證的素養。
9.【答案】B
【知識點】戰國七雄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退避三舍、負荊請罪、紙上談兵、圍魏救趙等成語都是關于春秋戰國時期的軍事事件的,這反映了春秋戰國時期,諸侯爭霸、兼并戰爭頻繁,故選B項。
經濟發展指鐵犁牛耕,井田制瓦解,與題意無關,排除A項。
文化大繁榮是指百家爭鳴,與題意無關,排除C項。
社會變革是指各國變法,與題意無關,排除D項。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春秋戰國的階段特征。主要考查學生對歷史的識記、理解能力。解題關鍵要熟練掌握春秋戰國的相關史實。
10.【答案】C
【知識點】商鞅變法
【解析】【分析】根據題干“商君治秦,法令至行…期年之后,道不拾遺,民不妄取,兵革強大,諸侯畏懼。”可知,商鞅變法使秦國國力大為增強,提高了軍隊戰斗力,一躍成為最強盛的諸侯國,為以后秦統一全國奠定基礎,故選C項。
材料強調的是商鞅變法的影響,確立了縣制、改革了戶籍還鼓勵耕織,不符合題干主旨,排除A項。
廢除井田制、統一度量衡、獎勵軍功是商鞅變法的內容,不符合題干主旨,排除B項。
商鞅變法損害了舊貴族的利益,導致變法失敗是商鞅變法的結果和原因,不符合題干主旨,排除D項。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考點是商鞅變法,考查學生獲取和解讀歷史信息、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和史料實證的素養。
11.【答案】D
【知識點】李冰與都江堰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歷史解釋是指以史料為依據,客觀地認識和評價歷史的態度和方法;歷史史實是指客觀存在的歷史人物或歷史事件。“都江堰建成后,成都平原成為沃野,被稱為‘天府之國’”是對都江堰歷史作用的評判,屬于歷史解釋,故選D項。
“蜀郡郡守李冰主持,在成都附近的岷江上修建了都江堰”是客觀存在的歷史人物或歷史事件,屬于歷史史實,排除A項;
“魚嘴是江心修筑的分水堤壩,將岷江分成了內江和外江”是客觀存在的歷史人物或歷史事件,屬于歷史史實,排除B項;
“飛沙堰是分水堤壩與寶瓶口之間長120米的一個滾水壩”是客觀存在的歷史人物或歷史事件,屬于歷史史實,排除C項。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都江堰。主要考查學生對歷史的識記、理解能力。解題關鍵要熟練掌握都江堰的相關史實。
12.【答案】A
【知識點】秦的暴政和秦末農民起義
【解析】【分析】根據題干信息“公元前209年”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公元前209年夏,有900多個農民被征發去漁陽戍守長城,他們走到大澤鄉時,遇上大雨,道路泥濘,無法前行,不能按期到達,按照秦律,戍守誤期要被處死,情急之下,陳勝、吳廣領導農民殺死押隊的軍官,發動起義。圖中“?”處的歷史事件是陳勝、吳廣起義,故選A項。
項羽率軍反秦、劉邦率軍起義是在陳勝、吳廣起義之后,排除BC項;
張角領導起義是在東漢末年,排除D項。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陳勝、吳廣起義。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歷史時間尺的解讀能力和對歷史的識記、理解能力。解題關鍵要熟練掌握陳勝、吳廣起義的相關史實。
13.【答案】A
【知識點】西漢的建立和“文景之治”
【解析】【分析】據所學知識可知,西漢初年,經濟蕭條,一片荒涼景象,面對這樣的社會狀況,漢高祖吸取秦朝因暴政導致速亡的教訓,采取了“休養生息”的政策,促進了經濟的恢復和發展,故選A項。
“減輕賦稅、減免徭役、減免兵役”屬于具體的措施,排除BCD項。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休養生息政策。主要考查學生對歷史的識記、理解能力。解題關鍵要熟練掌握休養生息政策的相關史實。
14.【答案】B
【知識點】造紙術的發明及影響
【解析】【分析】根據題干信息“倫乃造意,用樹膚、麻頭及敝布、魚網以為紙”,可知與蔡倫改進造紙術相關;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東漢時,宦官蔡倫總結前人經驗,改進造紙工藝,用樹皮、麻頭、破布、舊漁網等植物纖維為原料造紙,他造的紙稱“蔡侯紙”,故選B項。
扁鵲總結的四診法成為我國中醫的傳統診法,一直被中醫沿用,“四診法”與材料無關,排除A項;
華佗發明的麻沸散是麻醉藥劑,“麻沸散”與材料無關,排除C項;
鐘繇獨創的楷書書法是書法藝術,與材料“倫乃造意,用樹膚、麻頭及敝布、魚網以為紙”不符,排除D項。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考點是蔡倫改進造紙術,考查學生獲取和解讀歷史信息、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和史料實證的素養。
15.【答案】D
【知識點】外戚與宦官交替專權
【解析】【分析】結合所學可知,東漢中期以后,由于皇帝較小,因此需要離皇上比較近的人來幫助皇帝主持朝政,而當時在皇帝身邊最近的人是宦官,但是,作為皇帝的母親,他們也想通過操縱皇帝來獲取自己的政治利益,因此,形成了東漢時外戚宦官交替專政的局面。故選D項。
皇權旁落于太后之手,與史實不符,排除A項;
皇權旁落于外戚之手、皇權旁落于宦官之手表述片面,排除BC項。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外戚與宦官交替專權。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圖片的解讀能力和對歷史的識記、理解能力。解題關鍵要熟練掌握外戚與宦官交替專權的相關史實。
16.【答案】C
【知識點】夏、商、西周的更替
【解析】【分析】結合所學可知,根據材料“今年是公元2024年,至此,距離公元前2070年夏朝的建立”,按公元前2070至公元前1年計算是2069年,公元后是2024年,加起來是4093年,故選C項。
結合所學,公元前后的時間的相加最后要減一,根據材料“今年是公元2024年,至此,距離公元前2070年夏朝的建立”,即2024+2070-1=4093,其余選項計算錯誤,排除ABD項。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夏朝建立。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歷史的識記、理解能力。解題關鍵要熟練掌握夏朝建立的相關史實。
17.【答案】D
【知識點】西晉的興衰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三國后期,魏國實力增強,263年魏滅蜀;266年,司馬懿的孫子司馬炎篡奪皇位取代魏國建立了晉朝,定都在洛陽,史稱“西晉”。280年,西晉滅掉吳國,結束了分裂的局面,統一全國。空格處應該填的朝代名稱是西晉,故選D項。
秦朝、西漢、東漢都在三國之前,排除ABC項。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西晉統一。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三國魏晉南北朝思維導圖的解讀能力和對歷史的識記、理解能力。解題關鍵要熟練掌握西晉統一的相關史實。
18.【答案】D
【知識點】江南地區的開發
【解析】【分析】根據題干“天下無事,時和年豐,百姓樂業,谷帛殷阜,幾乎家給人足矣”結合所學可知,當時南方社會經濟發展的最主要原因是北方人口的南遷,給江南地區帶去了大量勞動力、先進生產工具和生產技術,故選D項。
東晉是我國南方地區,材料中出現這種情形與北方人口眾多無關,排除A項;
東漢、魏、晉時期,北方的游牧民族不斷內遷到黃河流域與東晉經濟迅速發展無關,排除B項;
東晉是我國南方地區,材料中出現這種情形與北方干旱少雨無關,排除C項。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考點是江南開發,考查學生獲取和解讀歷史信息、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和史料實證的素養。
19.【答案】A
【知識點】魏晉南北朝的文化——書法、繪畫與雕塑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王羲之擅長隸、草、真、行,并博彩眾家之長,被后人稱為“書圣”,他的字“飄若浮云,矯若驚龍”,《蘭亭集序》是其代表作,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故選A項。
《女史箴圖》、《洛神賦圖》是是東晉顧愷之的繪畫作品,排除BC項;
《張猛龍碑》是北朝碑刻中最有代表性的碑刻,排除D項。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書圣”王羲之。主要考查學生對歷史的識記、理解能力。解題關鍵要熟練掌握“書圣”王羲之的相關史實。
20.【答案】B
【知識點】魏晉南北朝的科技成就——齊民要術、圓周率、水經注
【解析】【分析】根據圖片材料信息“祖沖之紀念銀幣”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祖沖之是南北朝時期我國偉大的科學家,一生鉆研自然科學,其主要貢獻在數學、天文歷法和機械制造三方面。他在劉徽開創的探索圓周率的精確方法的基礎上,首次將“圓周率”精算到小數點以后的第七位數字,即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間,故選B項。
發明創制出世界上最早的地震儀器地動儀的是中國東漢科學家張衡,排除A項;
南朝的思想家范縝撰寫的《神滅論》系統地闡述了無神論思想,排除C項;
北魏著名的地理學家酈道元編寫的《水經注》,是一部綜合性的地理學專著,排除D項。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祖沖之與圓周率。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圖片的解讀能力和對歷史的識記、理解能力。解題關鍵要熟練掌握祖沖之與圓周率的相關史實。
21.【答案】《史記》
【知識點】《史記》與司馬遷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歷史巨著《史記》的知識可知,《史記》是中國古代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記述了從傳說中的黃帝到漢武帝時約3000年的史事。書中記錄了帝王將相的歷史活動,肯定他們的功績,也揭露了他們的腐朽和罪惡。《史記》對中國史學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故答案為:《史記》
【點評】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史記》。主要考查學生對歷史的識記、理解能力。解題關鍵要熟練掌握《史記》的相關史實。
22.【答案】《傷寒雜病論》
【知識點】張仲景、華佗及其醫學成就
【解析】【分析】據所學可知,東漢末年的張仲景寫成了《傷寒雜病論》,由于他對中醫藥學發展的貢獻巨大,被后人稱為“醫圣”,他還是中醫臨床理論體系的開創者。
故答案為:《傷寒雜病論》。
【點評】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傷寒雜病論》。主要考查學生對歷史的識記、理解能力。解題關鍵要熟練掌握《傷寒雜病論》的相關史實。
23.【答案】《齊民要術》
【知識點】魏晉南北朝的科技成就——齊民要術、圓周率、水經注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賈思勰和《齊民要術》的知識可知,我國現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農書,是北朝賈思勰撰寫的《齊民要術》。這部農業科學技術著作,突顯了中國古代科學家以民生為本的務實精神,反映出當時農業生產技術已經達到很高的水平。這部農書對后世農學的發展有深遠的影響,在世界農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故答案為:《齊民要術》。
【點評】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齊民要術》。主要考查學生對歷史的識記、理解能力。解題關鍵要熟練掌握《齊民要術》的相關史實。
24.【答案】魏;蜀;吳
【知識點】三國鼎立
【解析】【分析】根據材料“三國鼎立形勢圖”,結合所學知識可知,220年曹丕稱帝,建立魏,魏國主要占據長江以北的北方地區,定都洛陽,因而在圖中應該處于上方,對應①處;221年劉備建立蜀漢,蜀漢占據四川等西南地區,因而在圖中應該處于左下方,對應②處;222年孫權稱吳王。229年,孫權在建業稱帝,吳國建立,標志著三國鼎立局面正式形成。吳國占據東南,定都建業,因而在圖中應該處于右下方,對應 ③處。
故答案為:魏、蜀、吳。
【點評】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三國鼎立。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歷史地圖的解讀能力和對歷史的識記、理解能力。解題關鍵要熟練掌握三國鼎立的相關史實。
25.【答案】巨鹿之戰
【知識點】秦的暴政和秦末農民起義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秦末農民大起義的知識可知,項羽驍勇善戰,在巨鹿之戰中破釜沉舟,以少勝多,將秦軍的主力殲滅。
故答案為:巨鹿之戰。
【點評】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巨鹿之戰。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圖片的解讀能力和對歷史的識記、理解能力。解題關鍵要熟練掌握巨鹿之戰的相關史實。
26.【答案】淝水之戰
【知識點】淝水之戰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淝水之戰的知識可知,383年,前秦統治者在統一北方后,強征各族人民南下,企圖一舉消滅東晉,東晉派謝石、謝玄率八萬精兵迎戰,雙方在淝水決戰,最后前秦軍隊大敗,淝水之戰是前秦與東晉之間進行的一次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役,淝水之戰后,南北對峙的局面形成。
故答案為:淝水之戰。
【點評】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淝水之戰。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圖片的解讀能力和對歷史的識記、理解能力。解題關鍵要熟練掌握淝水之戰的相關史實。
27.【答案】(1)路線:長安→河西走廊→西域(或新疆)→中亞→西亞→歐洲。
東方傳出:絲綢、漆器、瓷器等。
西方傳入:核桃、葡萄、苜蓿、良種馬、香料、玻璃、寶石等。
(2)措施:設置西域都護(或西域都護府);
影響:標志著西域正式歸屬中央政權(或標志著新疆正式歸屬中央政權)
(3)認識:絲綢之路是東西方往來的大動脈;對于中國同其他國家和地區的貿易與文化交流,起到極大的促進作用;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一帶一路”具有豐厚的歷史積淀性和延續性;展示了中國對歐亞各國進行深度交流與合作的開闊情懷等。
【知識點】漢通西域和絲綢之路
【解析】【分析】(1)路線:根據圖片信息可知,絲綢之路的起點是長安,方向向西、經過河西走廊、西域、中亞、西亞最終到達大秦,即絲綢之路的路線是長安→河西走廊→西域(或新疆)→中亞→西亞→歐洲。
東方傳出:結合所學可知,絲綢之路開通之后,中國運往西方的物品有絲綢、漆器、瓷器等。
西方傳入:結合所學可知,絲綢之路開通之后,西方傳入中國的物品有核桃、葡萄、苜蓿、良種馬、香料、玻璃、寶石等。
(2)措施:結合所學可知,西漢王朝為了加強對西域的控制,設置了西域都護或西域都護府;
影響:結合所學可知,西域都護府的設置標志著西域正式歸屬中央政權或標志著新疆正式歸屬中央政權。
(3)認識:可從絲綢之路對東西方貿易的影響等角度分析,如,絲綢之路是東西方往來的大動脈;對于中國同其他國家和地區的貿易與文化交流,起到極大的促進作用;根據材料“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的絲路精神,”,可歸納為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根據材料“是共建“一帶一路”最重要的力量源泉,并鄭重宣布中國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的八項行動。”,可歸納為“一帶一路”具有豐厚的歷史積淀性和延續性;展示了中國對歐亞各國進行深度交流與合作的開闊情懷等。
故答案為:(1)路線:長安→河西走廊→西域(或新疆)→中亞→西亞→歐洲。東方傳出:絲綢、漆器、瓷器等。西方傳入:核桃、葡萄、苜蓿、良種馬、香料、玻璃、寶石等。(2)措施:設置西域都護(或西域都護府);影響:標志著西域正式歸屬中央政權(或標志著新疆正式歸屬中央政權)(3)認識:絲綢之路是東西方往來的大動脈;對于中國同其他國家和地區的貿易與文化交流,起到極大的促進作用;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一帶一路”具有豐厚的歷史積淀性和延續性;展示了中國對歐亞各國進行深度交流與合作的開闊情懷等。
【點評】(1)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絲綢之路。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歷史地圖的解讀能力和對歷史的識記、理解能力。解題關鍵要熟練掌握絲綢之路的相關史實。
(2)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西域都護,旨在考查學生知識遷移和靈活分析運用歷史材料的能力,解題關鍵要理解掌握關于西域都護的相關史實。
(3)本題是比較認識試題。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絲綢之路與一帶一路,主要考查學生準確解讀材料及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要求學生熟練掌相關基礎知識。
(1)路線:根據圖片信息可知,絲綢之路的起點是長安,方向向西、經過河西走廊、西域、中亞、西亞最終到達大秦,即絲綢之路的路線是長安→河西走廊→西域(或新疆)→中亞→西亞→歐洲。
東方傳出:結合所學可知,絲綢之路開通之后,中國運往西方的物品有絲綢、漆器、瓷器等。
西方傳入:結合所學可知,絲綢之路開通之后,西方傳入中國的物品有核桃、葡萄、苜蓿、良種馬、香料、玻璃、寶石等。
(2)措施:結合所學可知,西漢王朝為了加強對西域的控制,設置了西域都護或西域都護府;
影響:結合所學可知,西域都護府的設置標志著西域正式歸屬中央政權或標志著新疆正式歸屬中央政權。
(3)認識:可從絲綢之路對東西方貿易的影響等角度分析,如,絲綢之路是東西方往來的大動脈;對于中國同其他國家和地區的貿易與文化交流,起到極大的促進作用;根據材料“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的絲路精神,”,可歸納為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根據材料“是共建“一帶一路”最重要的力量源泉,并鄭重宣布中國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的八項行動。”,可歸納為“一帶一路”具有豐厚的歷史積淀性和延續性;展示了中國對歐亞各國進行深度交流與合作的開闊情懷等。
28.【答案】(1) 秦朝采取的措施:郡縣制。西漢采取的措施:“推恩令”
影響:開創了此后我國歷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2) 秦:圓形方孔半兩錢(或秦半兩、圓形方孔錢),西漢:五銖錢。
積極意義:加強了朝廷對社會經濟的控制;有利于國家對經濟的管理;促進了各地經濟的交流等。
(3) 措施:罷黜百家,尊崇儒術。(或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影響:儒學居于主導地位,為歷代王朝所推崇,影響深遠;儒學人才可以進入仕途,參與國家政權管理,壯大漢王朝的統治基礎等。(或儒家思想成為封建社會的正統思想。)
(4) 重大意義:確立了中華民族大一統的政治體制和中華文化共同體的觀念;造就了全民族的政治文化認同心理等。
【知識點】秦鞏固統一的措施;“焚書坑儒”與“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異同;秦確立中央集權制
【解析】【分析】(1)秦朝采取的措施:根據所學可知,材料一反映秦始皇實行了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制度,為加強在地方上的管理,在地方實行郡縣制。
西漢采取的措施:根據材料“西漢初年中央和封國力量對比圖”的信息,可知諸侯王勢力強大,威脅中央集權,結合所學可知,漢武帝為解決這一問題采取的措施是頒布“推恩令”。
影響:結合所學可知,秦始皇實行了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制度,為加強在地方上的管理,在地方實行郡縣制,開創了中國兩千多年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2)秦:根據所學可知,秦始皇統一的貨幣是圓形方孔半兩錢,漢:結合所學可知,漢武帝統一的貨幣是五銖錢。
積極意義:可從國家管理經濟和經濟交流等角度分析,如,加強了朝廷對社會經濟的控制;有利于國家對經濟的管理;促進了各地經濟的交流等。
(3)措施:根據材料“漢武帝將不治儒學的太常博士一律罷黜,排斥黃老等百家之言于官學之外,提拔布衣出身的儒生公孫弘為丞相,優禮延攬儒生數百人,”,再結合所學可歸納漢武帝為強化中央集權在思想上采取的措施是“罷黜百家,尊崇儒術”。
影響:結合所學可知,“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是儒學居于主導地位,為歷代王朝所推崇,影響深遠;儒學人才可以進入仕途,參與國家政權管理,壯大漢王朝的統治基礎等。或儒家思想成為封建社會的正統思想。
(4)重大意義:綜合上述材料,內容,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可從秦始皇和漢武帝在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奠基措施分析,如,秦始皇的貢獻是結束春秋戰國以來長期爭戰混亂的局面,建立起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國家;漢武帝的貢獻是:從政治、思想、經濟和軍事等方面鞏固了大一統的局面,使西漢王朝開始進入鼎盛時期。所以階段特征是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建立和鞏固。
故答案為:(1) 秦朝采取的措施:郡縣制。西漢采取的措施:“推恩令”影響:開創了此后我國歷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2) 秦:圓形方孔半兩錢(或秦半兩、圓形方孔錢),西漢:五銖錢。積極意義:加強了朝廷對社會經濟的控制;有利于國家對經濟的管理;促進了各地經濟的交流等。(3) 措施:罷黜百家,尊崇儒術。(或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影響:儒學居于主導地位,為歷代王朝所推崇,影響深遠;儒學人才可以進入仕途,參與國家政權管理,壯大漢王朝的統治基礎等。(或儒家思想成為封建社會的正統思想。(4) 重大意義:確立了中華民族大一統的政治體制和中華文化共同體的觀念;造就了全民族的政治文化認同心理等。
【點評】 (1)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郡縣制與推恩令。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圖片的解讀能力和對歷史的識記、理解能力。解題關鍵要熟練掌握秦漢加強中央集權的相關史實。
(2)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半兩錢與五銖錢。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圖片的解讀能力和對歷史的識記、理解能力。解題關鍵要熟練掌握秦漢統一貨幣的相關史實。
(3)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罷黜百家,尊崇儒術。主要考查學生對歷史知識的識記、理解能力,運用所學知識,準確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題關鍵在于理解并識記罷黜百家,尊崇儒術的相關歷史知識。
(4)本題主要考查學生準確解讀材料及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要求學生熟練掌相關基礎知識。
29.【答案】(1) 原因:溫暖濕潤的氣候;土壤肥沃;自然環境優越等。
(2) A處:“仁政”;
B處:“兼愛”“非攻”;“尚賢”“節儉”;
派別及理由:
墨家:我們應該珍惜和平,反對戰爭,人與人之間相互團結友愛,提倡節約,反對浪費等。
儒家:當與同學產生矛盾時,要以寬容和理解的態度去解決問題,和平相處等。
道家:遵從自己的內心,保持平和的心態,不爭強好勝等。
法家:日常生活中我們要遵紀守法。不做危害社會,不做傷害他人的事情等。
(細則:答出學派給分;理由給,言之有理即可給分)
(3) 漢化措施:規定官員在朝廷中必須使用漢語,禁用鮮卑語;以漢服代替鮮卑服;改鮮卑姓為漢姓;鼓勵鮮卑貴族與漢人貴族聯姻。(說漢語,穿漢服,改漢姓,通漢婚);
影響:促進了民族交融,也增強了北魏的實力。
(4) 積極意義:為中華民族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進一步豐富了中華民族的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并為隋唐時期多民族國家的繁榮與發展奠定了基礎等。
【知識點】中國境內的早期人類;北魏孝文帝的改革;百家思想與“百家爭鳴”
【解析】【分析】 (1)原因:根據材料一“處于一個十分溫暖濕潤的時期”“是我國1萬年來氣候最好的時期”和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新石器文化燦若群星的原因是溫暖濕潤的氣候,土壤肥沃,自然環境優越等。
(2)填空:根據材料二框表內容信息和所學知識可知,儒家是戰國時期有很大影響的一個學派,主要代表人物是孟子。他主張實行“仁政”,要求統治者不要過分盤剝人民,故A處:“仁政”;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墨子是墨家的創始人,他主張“兼愛
”“非攻”,要求人們互愛互利,反對各國相互攻伐兼并、殘害生命。他還提出要選賢能的人治理國家,并批判貴族的奢侈生活,提倡節儉,故B處:“兼愛”“非攻”;“尚賢”“節儉”;派別及理由: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面對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問題,我會用如下學派的思想來解決:墨家:我們應該珍惜和平,反對戰爭,人與人之間相互團結友愛,提倡節約,反對浪費等;儒家:當與同學產生矛盾時,要以寬容和理解的態度去解決問題,和平相處等;道家:遵從自己的內心,保持平和的心態,不爭強好勝等;法家:日常生活中我們要遵紀守法。不做危害社會,不做傷害他人的事情等。
(3)漢化措施:根據材料三“乃努力要將一個塞北游牧的民族,一氣呵熟,使其整體的漢化”和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北魏孝文帝改革規定官員在朝廷中必須使用漢語,禁用鮮卑語,以漢服代替鮮卑服,改鮮卑姓為漢姓,鼓勵鮮卑貴族與漢人貴族聯姻。(說漢語,穿漢服,改漢姓,通漢婚);影響: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北魏孝文帝改革促進了民族交融,也增強了北魏的實力。
(4)積極意義:綜合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在中華文明多元一體的發展歷程中具有如下的積極意義:為中華民族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進一步豐富了中華民族的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并為隋唐時期多民族國家的繁榮與發展奠定了基礎等。
故答案為:(1) 原因:溫暖濕潤的氣候;土壤肥沃;自然環境優越等。(2) A處:“仁政”;B處:“兼愛”“非攻”;“尚賢”“節儉”;派別及理由:墨家:我們應該珍惜和平,反對戰爭,人與人之間相互團結友愛,提倡節約,反對浪費等。儒家:當與同學產生矛盾時,要以寬容和理解的態度去解決問題,和平相處等。道家:遵從自己的內心,保持平和的心態,不爭強好勝等。法家:日常生活中我們要遵紀守法。不做危害社會,不做傷害他人的事情等。(細則:答出學派給分;理由給,言之有理即可給分)(3) 漢化措施:規定官員在朝廷中必須使用漢語,禁用鮮卑語;以漢服代替鮮卑服;改鮮卑姓為漢姓;鼓勵鮮卑貴族與漢人貴族聯姻。(說漢語,穿漢服,改漢姓,通漢婚);影響:促進了民族交融,也增強了北魏的實力。(4) 積極意義:為中華民族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進一步豐富了中華民族的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并為隋唐時期多民族國家的繁榮與發展奠定了基礎等。
【點評】(1)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新石器文化是。主要考查學生對歷史知識的識記、理解能力,運用所學知識,準確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題關鍵在于理解并識記我國境內早期人類的相關歷史知識。
(2)本題主考查諸子百家思想,試題難度不大,解題必須熟練記憶相關基礎知識并準確解讀材料信息,做到融會貫通、靈活運用,即可得出答案。
(3)本題主要考查北魏孝文帝改革。解題的關鍵在于準確把握材料主旨,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考生作答時應緊扣材料,抓住材料關鍵詞,并熟練掌握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相關史實。
(4)本題以中華文明多元一體的發展歷程為切入點,主要考查學生對歷史知識的識記、理解能力,運用所學知識,準確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題關鍵在于要求學生具有解讀材料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
1 / 1貴州省六盤水市鐘山區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上學期期末歷史試題
1.(2024七上·鐘山期末)我國境內目前已確認的最早的古人類是(  )
A.元謀人 B.北京人 C.藍田人 D.山頂洞人
【答案】A
【知識點】中國境內的早期人類
【解析】【分析】依據所學知識可知,生活在距今約一百七十萬年的云南元謀人是我國境內目前已確認的最早的古人類。故A符合題意;BC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考查中國境內的早期人類——元謀人的有關知識。試題較為簡單,旨在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理解和識記能力。
2.(2024七上·鐘山期末)“這種木結構房屋,一般都由若干木樁、圓木、木板組成,下部有木柱構成底架,高出地面。底架采取打樁的方法建成。樁打成后,上架橫梁,再鋪板材,然后在木板上立柱、作墻、蓋頂,形成架空的建筑房屋。”建造“這種木結構房屋”的人是(  )
A.東胡林人 B.賈湖居民 C.河姆渡人 D.半坡居民
【答案】C
【知識點】中國境內的早期人類
【解析】【分析】根據據題干信息“這種木結構房屋,一般都由若干木樁、圓木、木板組成,下部有木柱構成底架,高出地面”結合所學可知,河姆渡人是生活在長江流域的原始居民,他們會種植水稻,是原始農耕的典型代表,他們居住在干欄式的房屋中。建造“這種木結構房屋”的人是河姆渡人,故選C項。
東胡林人遺址位于北京市門頭溝區齋堂鎮東胡林村西,屬于黃河流域,居住的不是木結構房屋,排除A項;
賈湖遺址位于中國河南省舞陽縣北舞渡鎮西南1.5公里的賈湖村,賈湖居民居住在茅草房中,排除B項;
半坡居民居住的是半地穴式圓形房屋,排除D項。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主考查河姆渡遺址,試題難度不大,解題必須熟練記憶相關基礎知識并準確解讀材料信息,做到融會貫通、靈活運用,即可得出答案。
3.(2024七上·鐘山期末)炎帝和黃帝對中華早期文明做出了重大貢獻,因此后人尊稱他們為(  )
A.治水英雄 B.人文初祖 C.兵家鼻祖 D.天之驕子
【答案】B
【知識點】炎帝和黃帝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炎帝部落和黃帝部落結成聯盟,打敗蚩尤,勢力和聲望大增,黃帝被推舉為部落聯盟首領。這一部落聯盟以后逐漸形成為華夏族,因此后人尊崇炎帝和黃帝為中華民族的人文初祖,故選B項。
治水英雄是大禹,排除A項;
兵家鼻祖是孫武,排除C項;
一代天驕是成吉思汗,排除D項。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人文初祖。主要考查學生對歷史的識記、理解能力。解題關鍵要熟練掌握人文初祖的相關史實。
4.(2024七上·鐘山期末)運用表格整理歷史事件是學習歷史的方法之一,請把下表“早期國家的產生和發展”中的兩處空白補充完整(  )
朝代 開國君主 建立時間 都城 亡國君主
夏朝   約公元前2070年 陽城 桀
商朝 湯 約公元前1600年 毫 紂
西周 周武王 公元前1046年   周幽王
A.禹 殷 B.禹 鎬京 C.啟 殷 D.啟 鎬京
【答案】B
【知識點】夏、商、西周的更替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約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禹在位時,在陽城修建城池,夏朝的最后一位國王桀,統治非常殘暴。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率軍與商軍在牧野大戰,商朝滅亡,西周建立,定都鎬京。周幽王時公元前771年,西周王朝被犬戎所滅。兩處空白處是禹、鎬京,故選B項。
殷是商朝遷都后穩定下來的都城,排除A項;
西周都城是鎬京,排除C項;
約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禹死后,他的兒子啟繼位,排除D項。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早期國家的產生和發展,主要考查學生準確解讀材料及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要求學生熟練掌相關基礎知識。
5.(2024七上·鐘山期末)作為中國古老文明的卓越代表,圖中的青銅器都是(  )
司母戊鼎 四羊方尊 三星堆青銅面具 利簋
A.國家權利的象征 B.區分等級的標志
C.人民智慧的結晶 D.貴族身份的體現
【答案】C
【知識點】青銅藝術
【解析】【分析】根據材料圖片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商周時期是我國的青銅文明時代,青銅器是銅錫鉛的合金,中國古代青銅鑄造工藝先進,青銅器種類豐富,用途各異,有禮器、飲食騎、兵器、工具等,精美的青銅作品,充分體現了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具有卓越的智慧。因此,圖中的青銅器都是人民智慧的結晶,故選C項。
鼎在古代被視為立國重器,是國家和權力的象征,“三星堆青銅面具”不是國家權力的象征,排除A項;
青銅器中禮器是統治階級用以區別尊卑等級的器物,“三星堆青銅面具”不是區分等級的標志,排除B項;
“三星堆青銅面具”不是貴族身份的體現,排除D項。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商朝青銅文化。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圖片的解讀能力和對歷史的識記、理解能力。解題關鍵要熟練掌握商朝青銅文化的相關史實。
6.(2024七上·鐘山期末)“甲骨文主要出土于殷墟,所以又稱‘殷墟文字’,是我國可識的漢字中最古的文字。”由材料可知,目前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開始于(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東周
【答案】B
【知識點】甲骨文
【解析】【分析】結合所學知識,甲骨文是商周時期刻寫在龜甲和牛、羊等獸骨上的文字,它是中國發現的古代文字年代最早、體系較為完整的文字,對中國文字的形成與發展有深遠的影響,證明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從商朝開始,故選B項。
目前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開始于商朝,夏朝是商朝之前的朝代,排除A項;
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開始于商朝,西周、東周是商朝之后的年代,排除CD項。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考點是甲骨文,考查學生獲取和解讀歷史信息、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和史料實證的素養。
7.(2024七上·鐘山期末)“為穩定周初的政治形勢,鞏固疆土,周王根據血緣關系遠近和功勞大小,授予宗親和功臣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權力,建立諸侯國,以保證周王室對地方的控制,同時穩定政局,擴大統治范圍。”材料反映的制度是(  )
A.禪讓制 B.世襲制 C.宗法制 D.分封制
【答案】D
【知識點】西周的分封制
【解析】【分析】據題干“為穩定周初的政治形勢,鞏固疆土,周王根據血緣關系遠近和功勞大小,授予宗親和功臣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權力,建立諸侯國,以保證周王室對地方的控制,同時穩定政局,擴大統治范圍。”和所學知識可知,西周建立后,為穩定周初的政治形勢,鞏固疆土,周王根據血緣關系遠近和功勞大小,將宗親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們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權利,建立諸侯國,以保證周王朝對地方的控制,同時穩定政局,擴大統治范圍。這一政策被稱為分封制,故選D項。
禪讓制是中國上古時期推舉部落首領的一種方式,排除A項;
世襲制就是名號、爵位以及財產等按照血統關系世代傳承,排除B項;
宗法制是按照血統遠近以區別親疏的制度,嫡長子繼承制度是最突出的特點,排除C項。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是材料型選擇題,主要知識考點是分封制,主要考查學生的材料解讀分析能力,解答此題應仔細閱讀材料,運用所學知識提煉材料信息主旨,掌握相關基礎史實。
8.(2024七上·鐘山期末)“他任用管仲為相進行改革,并打著‘尊天子,攘四夷’的旗號,號令諸侯,成為春秋時期第一位霸主。”“他”指的是(  )
A.齊桓公 B.晉文公 C.秦穆公 D.楚莊王
【答案】A
【知識點】春秋爭霸
【解析】【分析】據題干“他任用管仲為相進行改革,并打著‘尊天子,攘四夷’的旗號,號令諸侯,成為春秋時期第一位霸主。”和所學知識可知,齊桓公任用管仲為相,執掌國政。他采納管仲的建議,改革內政,發展生產,訓練軍隊,使齊國的經濟和軍事實力大為提高。齊桓公打著“尊天子,攘四夷”的旗號,號令諸侯,成為春秋時期第一個霸主,故選A項。
齊桓公之后,晉文公、楚莊王、秦穆公等相繼稱霸,排除BCD項。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考點是春秋五霸,考查學生獲取和解讀歷史信息、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和史料實證的素養。
9.(2024七上·鐘山期末)很多成語典故源自春秋戰國時期,其中退避三舍、負荊請罪、紙上談兵、圍魏救趙等成語反映了當時(  )
A.經濟發展 B.戰爭頻繁 C.文化繁榮 D.社會變革
【答案】B
【知識點】戰國七雄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退避三舍、負荊請罪、紙上談兵、圍魏救趙等成語都是關于春秋戰國時期的軍事事件的,這反映了春秋戰國時期,諸侯爭霸、兼并戰爭頻繁,故選B項。
經濟發展指鐵犁牛耕,井田制瓦解,與題意無關,排除A項。
文化大繁榮是指百家爭鳴,與題意無關,排除C項。
社會變革是指各國變法,與題意無關,排除D項。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春秋戰國的階段特征。主要考查學生對歷史的識記、理解能力。解題關鍵要熟練掌握春秋戰國的相關史實。
10.(2024七上·鐘山期末)“商君治秦,法令至行…期年之后,道不拾遺,民不妄取,兵革強大,諸侯畏懼。”材料最能體現的是(  )
A.商鞅變法確立了縣制、改革了戶籍還鼓勵耕織
B.商鞅變法廢除井田制、統一度量衡、獎勵軍功
C.商鞅變法后秦國一躍成為當時最強盛的諸侯國
D.商鞅變法損害了舊貴族的利益,導致變法失敗
【答案】C
【知識點】商鞅變法
【解析】【分析】根據題干“商君治秦,法令至行…期年之后,道不拾遺,民不妄取,兵革強大,諸侯畏懼。”可知,商鞅變法使秦國國力大為增強,提高了軍隊戰斗力,一躍成為最強盛的諸侯國,為以后秦統一全國奠定基礎,故選C項。
材料強調的是商鞅變法的影響,確立了縣制、改革了戶籍還鼓勵耕織,不符合題干主旨,排除A項。
廢除井田制、統一度量衡、獎勵軍功是商鞅變法的內容,不符合題干主旨,排除B項。
商鞅變法損害了舊貴族的利益,導致變法失敗是商鞅變法的結果和原因,不符合題干主旨,排除D項。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考點是商鞅變法,考查學生獲取和解讀歷史信息、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和史料實證的素養。
11.(2024七上·鐘山期末)根據“歷史解釋是指以史料為依據,客觀地認識和評價歷史的態度和方法。”判斷下列選項中屬于歷史解釋的是(  )
A.蜀郡郡守李冰主持,在成都附近的岷江上修建了都江堰
B.魚嘴是江心修筑的分水堤壩,將岷江分成了內江和外江
C.飛沙堰是分水堤壩與寶瓶口之間長120米的一個滾水壩
D.都江堰建成后,成都平原成為沃野,被稱為“天府之國”
【答案】D
【知識點】李冰與都江堰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歷史解釋是指以史料為依據,客觀地認識和評價歷史的態度和方法;歷史史實是指客觀存在的歷史人物或歷史事件。“都江堰建成后,成都平原成為沃野,被稱為‘天府之國’”是對都江堰歷史作用的評判,屬于歷史解釋,故選D項。
“蜀郡郡守李冰主持,在成都附近的岷江上修建了都江堰”是客觀存在的歷史人物或歷史事件,屬于歷史史實,排除A項;
“魚嘴是江心修筑的分水堤壩,將岷江分成了內江和外江”是客觀存在的歷史人物或歷史事件,屬于歷史史實,排除B項;
“飛沙堰是分水堤壩與寶瓶口之間長120米的一個滾水壩”是客觀存在的歷史人物或歷史事件,屬于歷史史實,排除C項。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都江堰。主要考查學生對歷史的識記、理解能力。解題關鍵要熟練掌握都江堰的相關史實。
12.(2024七上·鐘山期末)圖中“?”處的歷史事件是(  )
A.陳勝、吳廣起義 B.項羽率軍反秦
C.劉邦率軍起義 D.張角領導起義
【答案】A
【知識點】秦的暴政和秦末農民起義
【解析】【分析】根據題干信息“公元前209年”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公元前209年夏,有900多個農民被征發去漁陽戍守長城,他們走到大澤鄉時,遇上大雨,道路泥濘,無法前行,不能按期到達,按照秦律,戍守誤期要被處死,情急之下,陳勝、吳廣領導農民殺死押隊的軍官,發動起義。圖中“?”處的歷史事件是陳勝、吳廣起義,故選A項。
項羽率軍反秦、劉邦率軍起義是在陳勝、吳廣起義之后,排除BC項;
張角領導起義是在東漢末年,排除D項。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陳勝、吳廣起義。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歷史時間尺的解讀能力和對歷史的識記、理解能力。解題關鍵要熟練掌握陳勝、吳廣起義的相關史實。
13.(2024七上·鐘山期末)為了鞏固政權和穩定社會局勢,漢高祖吸取秦朝因暴政導致速亡的教訓,采取的政策是(  )
A.休養生息 B.減輕賦稅 C.減免徭役 D.減免兵役
【答案】A
【知識點】西漢的建立和“文景之治”
【解析】【分析】據所學知識可知,西漢初年,經濟蕭條,一片荒涼景象,面對這樣的社會狀況,漢高祖吸取秦朝因暴政導致速亡的教訓,采取了“休養生息”的政策,促進了經濟的恢復和發展,故選A項。
“減輕賦稅、減免徭役、減免兵役”屬于具體的措施,排除BCD項。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休養生息政策。主要考查學生對歷史的識記、理解能力。解題關鍵要熟練掌握休養生息政策的相關史實。
14.(2024七上·鐘山期末)“自古書契多編以竹簡,其用縑帛者謂之為紙。縑貴而簡重,并不便于人。倫乃造意,用樹膚、麻頭及敝布、魚網以為紙。”材料反映的是(  )
A.扁鵲總結四診法 B.蔡倫改進造紙工藝
C.華佗發明麻沸散 D.鐘繇獨創楷書書法
【答案】B
【知識點】造紙術的發明及影響
【解析】【分析】根據題干信息“倫乃造意,用樹膚、麻頭及敝布、魚網以為紙”,可知與蔡倫改進造紙術相關;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東漢時,宦官蔡倫總結前人經驗,改進造紙工藝,用樹皮、麻頭、破布、舊漁網等植物纖維為原料造紙,他造的紙稱“蔡侯紙”,故選B項。
扁鵲總結的四診法成為我國中醫的傳統診法,一直被中醫沿用,“四診法”與材料無關,排除A項;
華佗發明的麻沸散是麻醉藥劑,“麻沸散”與材料無關,排除C項;
鐘繇獨創的楷書書法是書法藝術,與材料“倫乃造意,用樹膚、麻頭及敝布、魚網以為紙”不符,排除D項。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考點是蔡倫改進造紙術,考查學生獲取和解讀歷史信息、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和史料實證的素養。
15.(2024七上·鐘山期末)下圖反映了東漢中后期的主要政治特點是(  )
A.皇權旁落于太后之手 B.皇權旁落于外戚之手
C.皇權旁落于宦官之手 D.外戚與宦官交替專權
【答案】D
【知識點】外戚與宦官交替專權
【解析】【分析】結合所學可知,東漢中期以后,由于皇帝較小,因此需要離皇上比較近的人來幫助皇帝主持朝政,而當時在皇帝身邊最近的人是宦官,但是,作為皇帝的母親,他們也想通過操縱皇帝來獲取自己的政治利益,因此,形成了東漢時外戚宦官交替專政的局面。故選D項。
皇權旁落于太后之手,與史實不符,排除A項;
皇權旁落于外戚之手、皇權旁落于宦官之手表述片面,排除BC項。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外戚與宦官交替專權。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圖片的解讀能力和對歷史的識記、理解能力。解題關鍵要熟練掌握外戚與宦官交替專權的相關史實。
16.(2024七上·鐘山期末)今年是公元2024年,至此,距離公元前2070年夏朝的建立已經過去了(  )
A.46年 B.47年 C.4093年 D.4094年
【答案】C
【知識點】夏、商、西周的更替
【解析】【分析】結合所學可知,根據材料“今年是公元2024年,至此,距離公元前2070年夏朝的建立”,按公元前2070至公元前1年計算是2069年,公元后是2024年,加起來是4093年,故選C項。
結合所學,公元前后的時間的相加最后要減一,根據材料“今年是公元2024年,至此,距離公元前2070年夏朝的建立”,即2024+2070-1=4093,其余選項計算錯誤,排除ABD項。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夏朝建立。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歷史的識記、理解能力。解題關鍵要熟練掌握夏朝建立的相關史實。
17.(2024七上·鐘山期末)思維導圖中空格處的內容是(  )
A.秦朝 B.西漢 C.東漢 D.西晉
【答案】D
【知識點】西晉的興衰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三國后期,魏國實力增強,263年魏滅蜀;266年,司馬懿的孫子司馬炎篡奪皇位取代魏國建立了晉朝,定都在洛陽,史稱“西晉”。280年,西晉滅掉吳國,結束了分裂的局面,統一全國。空格處應該填的朝代名稱是西晉,故選D項。
秦朝、西漢、東漢都在三國之前,排除ABC項。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西晉統一。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三國魏晉南北朝思維導圖的解讀能力和對歷史的識記、理解能力。解題關鍵要熟練掌握西晉統一的相關史實。
18.(2024七上·鐘山期末)東晉后期“天下無事,時和年豐,百姓樂業,谷帛殷阜,幾乎家給人足矣。”出現這種情形的主要原因是(  )
A.北方人口眾多
B.東漢、魏、晉時期,北方的游牧民族不斷內遷到黃河流域
C.北方干旱少雨
D.北民南遷給南方帶來了勞動力、先進的生產工具和技術
【答案】D
【知識點】江南地區的開發
【解析】【分析】根據題干“天下無事,時和年豐,百姓樂業,谷帛殷阜,幾乎家給人足矣”結合所學可知,當時南方社會經濟發展的最主要原因是北方人口的南遷,給江南地區帶去了大量勞動力、先進生產工具和生產技術,故選D項。
東晉是我國南方地區,材料中出現這種情形與北方人口眾多無關,排除A項;
東漢、魏、晉時期,北方的游牧民族不斷內遷到黃河流域與東晉經濟迅速發展無關,排除B項;
東晉是我國南方地區,材料中出現這種情形與北方干旱少雨無關,排除C項。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考點是江南開發,考查學生獲取和解讀歷史信息、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和史料實證的素養。
19.(2024七上·鐘山期末)“書圣”王羲之的代表作是(  )
A.《蘭亭集序》 B.《女史箴圖》
C.《洛神賦圖》 D.《張猛龍碑》
【答案】A
【知識點】魏晉南北朝的文化——書法、繪畫與雕塑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王羲之擅長隸、草、真、行,并博彩眾家之長,被后人稱為“書圣”,他的字“飄若浮云,矯若驚龍”,《蘭亭集序》是其代表作,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故選A項。
《女史箴圖》、《洛神賦圖》是是東晉顧愷之的繪畫作品,排除BC項;
《張猛龍碑》是北朝碑刻中最有代表性的碑刻,排除D項。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書圣”王羲之。主要考查學生對歷史的識記、理解能力。解題關鍵要熟練掌握“書圣”王羲之的相關史實。
20.(2024七上·鐘山期末)下列屬于圖人物成就的是(  )
祖沖之紀念銀幣
A.發明創制出世界上最早的地震儀器地動儀
B.把圓周率精確到小數點以后的第七位數字
C.撰寫的《神滅論》系統地闡釋了無神論思想
D.撰寫的《水經注》是一部綜合性地理學著作
【答案】B
【知識點】魏晉南北朝的科技成就——齊民要術、圓周率、水經注
【解析】【分析】根據圖片材料信息“祖沖之紀念銀幣”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祖沖之是南北朝時期我國偉大的科學家,一生鉆研自然科學,其主要貢獻在數學、天文歷法和機械制造三方面。他在劉徽開創的探索圓周率的精確方法的基礎上,首次將“圓周率”精算到小數點以后的第七位數字,即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間,故選B項。
發明創制出世界上最早的地震儀器地動儀的是中國東漢科學家張衡,排除A項;
南朝的思想家范縝撰寫的《神滅論》系統地闡述了無神論思想,排除C項;
北魏著名的地理學家酈道元編寫的《水經注》,是一部綜合性的地理學專著,排除D項。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祖沖之與圓周率。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圖片的解讀能力和對歷史的識記、理解能力。解題關鍵要熟練掌握祖沖之與圓周率的相關史實。
21.(2024七上·鐘山期末)《   》是中國古代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記述了從傳說中的黃帝到漢武帝時的史事。書中記錄了帝王將相的歷史活動,肯定他們的功績,也揭露了他們的腐朽和罪惡。
【答案】《史記》
【知識點】《史記》與司馬遷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歷史巨著《史記》的知識可知,《史記》是中國古代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記述了從傳說中的黃帝到漢武帝時約3000年的史事。書中記錄了帝王將相的歷史活動,肯定他們的功績,也揭露了他們的腐朽和罪惡。《史記》對中國史學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故答案為:《史記》
【點評】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史記》。主要考查學生對歷史的識記、理解能力。解題關鍵要熟練掌握《史記》的相關史實。
22.(2024七上·鐘山期末)張仲景是東漢末年的名醫,在總結前人經驗的基礎上,結合自己的臨床實踐,寫成了《   》。他發展了“治未病”的思想,提倡預防疾病;還是中醫臨床理論體系的開創者,為中醫藥學的發展作出巨大貢獻。
【答案】《傷寒雜病論》
【知識點】張仲景、華佗及其醫學成就
【解析】【分析】據所學可知,東漢末年的張仲景寫成了《傷寒雜病論》,由于他對中醫藥學發展的貢獻巨大,被后人稱為“醫圣”,他還是中醫臨床理論體系的開創者。
故答案為:《傷寒雜病論》。
【點評】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傷寒雜病論》。主要考查學生對歷史的識記、理解能力。解題關鍵要熟練掌握《傷寒雜病論》的相關史實。
23.(2024七上·鐘山期末)我國現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農書,是北朝賈思勰撰寫的《   》。這部科學技術著作,突顯了中國古代科學家以民為本的務實精神,反映出當時農業生產技術已經達到很高的水平。
【答案】《齊民要術》
【知識點】魏晉南北朝的科技成就——齊民要術、圓周率、水經注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賈思勰和《齊民要術》的知識可知,我國現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農書,是北朝賈思勰撰寫的《齊民要術》。這部農業科學技術著作,突顯了中國古代科學家以民生為本的務實精神,反映出當時農業生產技術已經達到很高的水平。這部農書對后世農學的發展有深遠的影響,在世界農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故答案為:《齊民要術》。
【點評】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齊民要術》。主要考查學生對歷史的識記、理解能力。解題關鍵要熟練掌握《齊民要術》的相關史實。
24.(2024七上·鐘山期末)請在圖中的序號處,填寫相應的政權名稱。
①   ②   ③   
【答案】魏;蜀;吳
【知識點】三國鼎立
【解析】【分析】根據材料“三國鼎立形勢圖”,結合所學知識可知,220年曹丕稱帝,建立魏,魏國主要占據長江以北的北方地區,定都洛陽,因而在圖中應該處于上方,對應①處;221年劉備建立蜀漢,蜀漢占據四川等西南地區,因而在圖中應該處于左下方,對應②處;222年孫權稱吳王。229年,孫權在建業稱帝,吳國建立,標志著三國鼎立局面正式形成。吳國占據東南,定都建業,因而在圖中應該處于右下方,對應 ③處。
故答案為:魏、蜀、吳。
【點評】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三國鼎立。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歷史地圖的解讀能力和對歷史的識記、理解能力。解題關鍵要熟練掌握三國鼎立的相關史實。
25.(2024七上·鐘山期末)項羽驍勇善戰,在   中以少勝多,殲滅秦軍主力。
【答案】巨鹿之戰
【知識點】秦的暴政和秦末農民起義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秦末農民大起義的知識可知,項羽驍勇善戰,在巨鹿之戰中破釜沉舟,以少勝多,將秦軍的主力殲滅。
故答案為:巨鹿之戰。
【點評】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巨鹿之戰。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圖片的解讀能力和對歷史的識記、理解能力。解題關鍵要熟練掌握巨鹿之戰的相關史實。
26.(2024七上·鐘山期末)前秦與東晉之間的   ,是中國古代又一次以少勝多的著名戰役。
【答案】淝水之戰
【知識點】淝水之戰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淝水之戰的知識可知,383年,前秦統治者在統一北方后,強征各族人民南下,企圖一舉消滅東晉,東晉派謝石、謝玄率八萬精兵迎戰,雙方在淝水決戰,最后前秦軍隊大敗,淝水之戰是前秦與東晉之間進行的一次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役,淝水之戰后,南北對峙的局面形成。
故答案為:淝水之戰。
【點評】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淝水之戰。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圖片的解讀能力和對歷史的識記、理解能力。解題關鍵要熟練掌握淝水之戰的相關史實。
27.(2024七上·鐘山期末)2023年10月,習近平主席在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開幕式上發表主旨演講指出,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的絲路精神,是共建“一帶一路”最重要的力量源泉,并鄭重宣布中國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的八項行動。
絲綢之路示意圖
綜合上述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1)根據上圖寫出絲綢之路的路線。各舉一例絲綢之路開通后東西方交流的物品。
(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西漢王朝采取什么措施加強了對西域的管理?這一措施的實施有何意義?
(3)2023年是“一帶一路”提出10周年。綜合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談談你對古代“絲綢之路”和今天“一帶一路”的認識。
【答案】(1)路線:長安→河西走廊→西域(或新疆)→中亞→西亞→歐洲。
東方傳出:絲綢、漆器、瓷器等。
西方傳入:核桃、葡萄、苜蓿、良種馬、香料、玻璃、寶石等。
(2)措施:設置西域都護(或西域都護府);
影響:標志著西域正式歸屬中央政權(或標志著新疆正式歸屬中央政權)
(3)認識:絲綢之路是東西方往來的大動脈;對于中國同其他國家和地區的貿易與文化交流,起到極大的促進作用;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一帶一路”具有豐厚的歷史積淀性和延續性;展示了中國對歐亞各國進行深度交流與合作的開闊情懷等。
【知識點】漢通西域和絲綢之路
【解析】【分析】(1)路線:根據圖片信息可知,絲綢之路的起點是長安,方向向西、經過河西走廊、西域、中亞、西亞最終到達大秦,即絲綢之路的路線是長安→河西走廊→西域(或新疆)→中亞→西亞→歐洲。
東方傳出:結合所學可知,絲綢之路開通之后,中國運往西方的物品有絲綢、漆器、瓷器等。
西方傳入:結合所學可知,絲綢之路開通之后,西方傳入中國的物品有核桃、葡萄、苜蓿、良種馬、香料、玻璃、寶石等。
(2)措施:結合所學可知,西漢王朝為了加強對西域的控制,設置了西域都護或西域都護府;
影響:結合所學可知,西域都護府的設置標志著西域正式歸屬中央政權或標志著新疆正式歸屬中央政權。
(3)認識:可從絲綢之路對東西方貿易的影響等角度分析,如,絲綢之路是東西方往來的大動脈;對于中國同其他國家和地區的貿易與文化交流,起到極大的促進作用;根據材料“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的絲路精神,”,可歸納為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根據材料“是共建“一帶一路”最重要的力量源泉,并鄭重宣布中國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的八項行動。”,可歸納為“一帶一路”具有豐厚的歷史積淀性和延續性;展示了中國對歐亞各國進行深度交流與合作的開闊情懷等。
故答案為:(1)路線:長安→河西走廊→西域(或新疆)→中亞→西亞→歐洲。東方傳出:絲綢、漆器、瓷器等。西方傳入:核桃、葡萄、苜蓿、良種馬、香料、玻璃、寶石等。(2)措施:設置西域都護(或西域都護府);影響:標志著西域正式歸屬中央政權(或標志著新疆正式歸屬中央政權)(3)認識:絲綢之路是東西方往來的大動脈;對于中國同其他國家和地區的貿易與文化交流,起到極大的促進作用;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一帶一路”具有豐厚的歷史積淀性和延續性;展示了中國對歐亞各國進行深度交流與合作的開闊情懷等。
【點評】(1)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絲綢之路。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歷史地圖的解讀能力和對歷史的識記、理解能力。解題關鍵要熟練掌握絲綢之路的相關史實。
(2)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西域都護,旨在考查學生知識遷移和靈活分析運用歷史材料的能力,解題關鍵要理解掌握關于西域都護的相關史實。
(3)本題是比較認識試題。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絲綢之路與一帶一路,主要考查學生準確解讀材料及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要求學生熟練掌相關基礎知識。
(1)路線:根據圖片信息可知,絲綢之路的起點是長安,方向向西、經過河西走廊、西域、中亞、西亞最終到達大秦,即絲綢之路的路線是長安→河西走廊→西域(或新疆)→中亞→西亞→歐洲。
東方傳出:結合所學可知,絲綢之路開通之后,中國運往西方的物品有絲綢、漆器、瓷器等。
西方傳入:結合所學可知,絲綢之路開通之后,西方傳入中國的物品有核桃、葡萄、苜蓿、良種馬、香料、玻璃、寶石等。
(2)措施:結合所學可知,西漢王朝為了加強對西域的控制,設置了西域都護或西域都護府;
影響:結合所學可知,西域都護府的設置標志著西域正式歸屬中央政權或標志著新疆正式歸屬中央政權。
(3)認識:可從絲綢之路對東西方貿易的影響等角度分析,如,絲綢之路是東西方往來的大動脈;對于中國同其他國家和地區的貿易與文化交流,起到極大的促進作用;根據材料“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的絲路精神,”,可歸納為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根據材料“是共建“一帶一路”最重要的力量源泉,并鄭重宣布中國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的八項行動。”,可歸納為“一帶一路”具有豐厚的歷史積淀性和延續性;展示了中國對歐亞各國進行深度交流與合作的開闊情懷等。
28.(2024七上·鐘山期末)秦漢時期,是中國古代歷史上統一多民族國家形成、鞏固和發展的重要階段。
材料一:鞏固統一之政治篇
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圖 西漢初年中央和封國力量對比圖
(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秦朝、西漢為鞏固統一加強中央集權,在地方上采取的措施分別是什么?其中秦朝采取的措施對后世有何影響?
材料二:鞏固統一之經濟篇
貨幣是商品交換和經濟發展的產物,從古至今在社會發展和人們的經濟生活中起著重要的作用。
(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秦始皇下令以__________作為統一貨幣在全國流通;漢武帝把鑄幣權收歸中央,統一鑄造__________。這些經濟措施對鞏固統一有何積極意義?
材料三:鞏固統一之思想篇
漢武帝將不治儒學的太常博士一律罷黜,排斥黃老等百家之言于官學之外,提拔布衣出身的儒生公孫弘為丞相,優禮延攬儒生數百人,批準博士官置弟子50人,根據成績高下補郎中文學掌故,吏有通一藝者選拔擔任重要職務。 ——摘自部編版七年級《中國歷史》上冊教師教學用書
(3)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漢武帝為強化中央集權在思想上采取的措施。并簡析這一措施的影響。
(4)綜合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談一談秦漢的大一統在中國歷史發展中的重大意義。
【答案】(1) 秦朝采取的措施:郡縣制。西漢采取的措施:“推恩令”
影響:開創了此后我國歷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2) 秦:圓形方孔半兩錢(或秦半兩、圓形方孔錢),西漢:五銖錢。
積極意義:加強了朝廷對社會經濟的控制;有利于國家對經濟的管理;促進了各地經濟的交流等。
(3) 措施:罷黜百家,尊崇儒術。(或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影響:儒學居于主導地位,為歷代王朝所推崇,影響深遠;儒學人才可以進入仕途,參與國家政權管理,壯大漢王朝的統治基礎等。(或儒家思想成為封建社會的正統思想。)
(4) 重大意義:確立了中華民族大一統的政治體制和中華文化共同體的觀念;造就了全民族的政治文化認同心理等。
【知識點】秦鞏固統一的措施;“焚書坑儒”與“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異同;秦確立中央集權制
【解析】【分析】(1)秦朝采取的措施:根據所學可知,材料一反映秦始皇實行了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制度,為加強在地方上的管理,在地方實行郡縣制。
西漢采取的措施:根據材料“西漢初年中央和封國力量對比圖”的信息,可知諸侯王勢力強大,威脅中央集權,結合所學可知,漢武帝為解決這一問題采取的措施是頒布“推恩令”。
影響:結合所學可知,秦始皇實行了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制度,為加強在地方上的管理,在地方實行郡縣制,開創了中國兩千多年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2)秦:根據所學可知,秦始皇統一的貨幣是圓形方孔半兩錢,漢:結合所學可知,漢武帝統一的貨幣是五銖錢。
積極意義:可從國家管理經濟和經濟交流等角度分析,如,加強了朝廷對社會經濟的控制;有利于國家對經濟的管理;促進了各地經濟的交流等。
(3)措施:根據材料“漢武帝將不治儒學的太常博士一律罷黜,排斥黃老等百家之言于官學之外,提拔布衣出身的儒生公孫弘為丞相,優禮延攬儒生數百人,”,再結合所學可歸納漢武帝為強化中央集權在思想上采取的措施是“罷黜百家,尊崇儒術”。
影響:結合所學可知,“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是儒學居于主導地位,為歷代王朝所推崇,影響深遠;儒學人才可以進入仕途,參與國家政權管理,壯大漢王朝的統治基礎等。或儒家思想成為封建社會的正統思想。
(4)重大意義:綜合上述材料,內容,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可從秦始皇和漢武帝在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奠基措施分析,如,秦始皇的貢獻是結束春秋戰國以來長期爭戰混亂的局面,建立起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國家;漢武帝的貢獻是:從政治、思想、經濟和軍事等方面鞏固了大一統的局面,使西漢王朝開始進入鼎盛時期。所以階段特征是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建立和鞏固。
故答案為:(1) 秦朝采取的措施:郡縣制。西漢采取的措施:“推恩令”影響:開創了此后我國歷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2) 秦:圓形方孔半兩錢(或秦半兩、圓形方孔錢),西漢:五銖錢。積極意義:加強了朝廷對社會經濟的控制;有利于國家對經濟的管理;促進了各地經濟的交流等。(3) 措施:罷黜百家,尊崇儒術。(或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影響:儒學居于主導地位,為歷代王朝所推崇,影響深遠;儒學人才可以進入仕途,參與國家政權管理,壯大漢王朝的統治基礎等。(或儒家思想成為封建社會的正統思想。(4) 重大意義:確立了中華民族大一統的政治體制和中華文化共同體的觀念;造就了全民族的政治文化認同心理等。
【點評】 (1)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郡縣制與推恩令。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圖片的解讀能力和對歷史的識記、理解能力。解題關鍵要熟練掌握秦漢加強中央集權的相關史實。
(2)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半兩錢與五銖錢。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圖片的解讀能力和對歷史的識記、理解能力。解題關鍵要熟練掌握秦漢統一貨幣的相關史實。
(3)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罷黜百家,尊崇儒術。主要考查學生對歷史知識的識記、理解能力,運用所學知識,準確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題關鍵在于理解并識記罷黜百家,尊崇儒術的相關歷史知識。
(4)本題主要考查學生準確解讀材料及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要求學生熟練掌相關基礎知識。
29.(2024七上·鐘山期末)中華文明源遠流長,多元一體。
材料一:距今8000-5000年的中國大陸,與世界其他地區一樣,都是處于一個十分溫暖濕潤的時期,這給中國新石器文化的繁榮創造了條件。……距今5000年至4000年前后,是我國1萬年來氣候最好的時期,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新石器文化燦若群星。
——藍勇:《中國歷史地理學·冰后期的環境與新石器時代文化的繁榮》
(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新石器文化燦若群星”的原因。
材料二:戰國時期,舊的社會制度進一步瓦解,新的社會制度逐步確立,此時的學術思想領域非常活躍,形成了不同學派,各學派之間展開激烈辯論,形成了思想文化上空前繁榮的局面。
學派 代表 主要思想
儒家 孟子 A
荀子 “禮治”
墨家 墨子 B
道家 老子 “無為而治”、“道法自然”
莊子 主張治國要順應自然和民心
法家 韓非 以法治國;君主專制
兵家 孫武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將表中A和B兩處補充完整。面對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問題,你會用哪個學派的思想來解決,請說明理由。
材料三:孝文(帝)明知游牧故習,萬不足統治中華,又兼自身深受漢化熏染,實對漢文化衷心欣慕,乃努力要將一個塞北游牧的民族,一氣呵熟,使其整體的漢化。
——錢穆《國史大綱》
(3)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任舉兩例北魏孝文帝改革內容中的漢化措施。并簡析這次改革產生的影響。
(4)綜合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你認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在中華文明多元一體的發展歷程中具有怎樣的積極意義?
【答案】(1) 原因:溫暖濕潤的氣候;土壤肥沃;自然環境優越等。
(2) A處:“仁政”;
B處:“兼愛”“非攻”;“尚賢”“節儉”;
派別及理由:
墨家:我們應該珍惜和平,反對戰爭,人與人之間相互團結友愛,提倡節約,反對浪費等。
儒家:當與同學產生矛盾時,要以寬容和理解的態度去解決問題,和平相處等。
道家:遵從自己的內心,保持平和的心態,不爭強好勝等。
法家:日常生活中我們要遵紀守法。不做危害社會,不做傷害他人的事情等。
(細則:答出學派給分;理由給,言之有理即可給分)
(3) 漢化措施:規定官員在朝廷中必須使用漢語,禁用鮮卑語;以漢服代替鮮卑服;改鮮卑姓為漢姓;鼓勵鮮卑貴族與漢人貴族聯姻。(說漢語,穿漢服,改漢姓,通漢婚);
影響:促進了民族交融,也增強了北魏的實力。
(4) 積極意義:為中華民族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進一步豐富了中華民族的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并為隋唐時期多民族國家的繁榮與發展奠定了基礎等。
【知識點】中國境內的早期人類;北魏孝文帝的改革;百家思想與“百家爭鳴”
【解析】【分析】 (1)原因:根據材料一“處于一個十分溫暖濕潤的時期”“是我國1萬年來氣候最好的時期”和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新石器文化燦若群星的原因是溫暖濕潤的氣候,土壤肥沃,自然環境優越等。
(2)填空:根據材料二框表內容信息和所學知識可知,儒家是戰國時期有很大影響的一個學派,主要代表人物是孟子。他主張實行“仁政”,要求統治者不要過分盤剝人民,故A處:“仁政”;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墨子是墨家的創始人,他主張“兼愛
”“非攻”,要求人們互愛互利,反對各國相互攻伐兼并、殘害生命。他還提出要選賢能的人治理國家,并批判貴族的奢侈生活,提倡節儉,故B處:“兼愛”“非攻”;“尚賢”“節儉”;派別及理由: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面對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問題,我會用如下學派的思想來解決:墨家:我們應該珍惜和平,反對戰爭,人與人之間相互團結友愛,提倡節約,反對浪費等;儒家:當與同學產生矛盾時,要以寬容和理解的態度去解決問題,和平相處等;道家:遵從自己的內心,保持平和的心態,不爭強好勝等;法家:日常生活中我們要遵紀守法。不做危害社會,不做傷害他人的事情等。
(3)漢化措施:根據材料三“乃努力要將一個塞北游牧的民族,一氣呵熟,使其整體的漢化”和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北魏孝文帝改革規定官員在朝廷中必須使用漢語,禁用鮮卑語,以漢服代替鮮卑服,改鮮卑姓為漢姓,鼓勵鮮卑貴族與漢人貴族聯姻。(說漢語,穿漢服,改漢姓,通漢婚);影響: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北魏孝文帝改革促進了民族交融,也增強了北魏的實力。
(4)積極意義:綜合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在中華文明多元一體的發展歷程中具有如下的積極意義:為中華民族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進一步豐富了中華民族的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并為隋唐時期多民族國家的繁榮與發展奠定了基礎等。
故答案為:(1) 原因:溫暖濕潤的氣候;土壤肥沃;自然環境優越等。(2) A處:“仁政”;B處:“兼愛”“非攻”;“尚賢”“節儉”;派別及理由:墨家:我們應該珍惜和平,反對戰爭,人與人之間相互團結友愛,提倡節約,反對浪費等。儒家:當與同學產生矛盾時,要以寬容和理解的態度去解決問題,和平相處等。道家:遵從自己的內心,保持平和的心態,不爭強好勝等。法家:日常生活中我們要遵紀守法。不做危害社會,不做傷害他人的事情等。(細則:答出學派給分;理由給,言之有理即可給分)(3) 漢化措施:規定官員在朝廷中必須使用漢語,禁用鮮卑語;以漢服代替鮮卑服;改鮮卑姓為漢姓;鼓勵鮮卑貴族與漢人貴族聯姻。(說漢語,穿漢服,改漢姓,通漢婚);影響:促進了民族交融,也增強了北魏的實力。(4) 積極意義:為中華民族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進一步豐富了中華民族的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并為隋唐時期多民族國家的繁榮與發展奠定了基礎等。
【點評】(1)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新石器文化是。主要考查學生對歷史知識的識記、理解能力,運用所學知識,準確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題關鍵在于理解并識記我國境內早期人類的相關歷史知識。
(2)本題主考查諸子百家思想,試題難度不大,解題必須熟練記憶相關基礎知識并準確解讀材料信息,做到融會貫通、靈活運用,即可得出答案。
(3)本題主要考查北魏孝文帝改革。解題的關鍵在于準確把握材料主旨,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考生作答時應緊扣材料,抓住材料關鍵詞,并熟練掌握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相關史實。
(4)本題以中華文明多元一體的發展歷程為切入點,主要考查學生對歷史知識的識記、理解能力,運用所學知識,準確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題關鍵在于要求學生具有解讀材料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
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蒙阴县| 内江市| 漳州市| 静乐县| 寿宁县| 海原县| 五常市| 临漳县| 温泉县| 青海省| 彩票| 连山| 定西市| 广宁县| 祁门县| 会宁县| 镇巴县| 安庆市| 福泉市| 金湖县| 渝北区| 保德县| 宁阳县| 新泰市| 攀枝花市| 宝兴县| 罗定市| 敦煌市| 遵义县| 西平县| 兴化市| 云林县| 普宁市| 嘉祥县| 通辽市| 绵阳市| 安岳县| 合水县| 锡林浩特市| 常山县| 浦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