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成都外國語學校2024級高一上期期末模擬檢測歷史試題一、選擇題:本大題共24小題,每小題2分,共48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2021年,浙江省博物館組織“玉·見-紅山·良渚文化展”,兩種同一時期不同區域的文化,穿越千年時空,終于在此相遇。以下兩件展品共同見證了中華文明的()A.多元一體 B.封閉保守 C.自成體系 D.連綿不斷2.西周初年,周成王授予齊國征伐小國之權。周王室東遷后,諸侯大國不經授權兼并小國成為常態。這反映了當時()A.思想文化空前活躍 B.周天子權威消失殆盡C.分封制度遭到破壞 D.諸侯國經濟快速發展3.春秋戰國時期,儒家將“堯舜禪讓”作為極力褒揚的美德,但卻遭到法家的質疑和批判,韓非則認為權力的傳遞是“舜逼堯,禹逼舜”。對此正確的看法是()A.對禪讓的質疑毫無歷史依據 B.韓非的觀點更符合客觀事實C.真相因時間久遠而無法得知 D.現實政治訴求影響歷史解讀4.21世紀初,在位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龍山縣里耶古城出土了36000余枚秦代簡牘。這批秦簡中有“洞庭郡”字樣的簡牘,這里的“洞庭郡”應是()A.直屬中央的地方行政機構 B.與“州”平級的監察機構C.少數民族地區的分封機構 D.中央政府的臨時統治機構5.下圖是東漢與唐開元時期地方行政機構分布示意圖。兩圖對比變化反映了,唐朝時期()A.江南經濟發展較快 B.基層自治制度建立C.地方行政效率低下 D.民族關系極為融洽6.有學者認為,中國延續數千年的歷史中,經歷了四次人文熱潮,依次是“從神到人”、“從禮教”到“個性”、“從門第到“平民”、“從道德到功利”。其中第二次人文熱潮發生于()A.商周時期 B.秦漢時期 C.魏晉時期 D.唐宋時期7.與漢唐王朝通過冊封和朝貢控制邊疆不同,元朝統治者的邊疆管理體現在“今皆賦役之,比于內地?!睋丝芍ǎ?br/>A.加強了邊疆管理力度 B.靈活變通因地制宜C.推行各民族平等政策 D.注重地方行政效率8.“西洋之跡,著自鄭和.......總率巨棕百艘,發自福州五虎門,維艄掛席,際天而行。”以下關于鄭和下西洋的說法,正確的是()A.由此開始了中國與歐洲間的貿易往來 B.是世界史上規??涨暗倪h洋航行C.一定程度上抵御了倭寇對中國的入侵 D.促進了美洲的白銀大量流入中國9.李贄提出“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給于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則千古以前無孔子,終不得為人乎?”這表明,李贄主張()A.追求人人平等B.全面否定儒學C.批判君主專制D.挑戰傳統權威10某同學在研究性學習中整理了如圖2所示的資料卡片。據此判斷,他研究的主題是()圖2A.西方殖民者東來 B.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建立C.中央集權的強化 D.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11.下圖為中國古代著名的《耕織圖》。宋、元、明、清等朝都以類似的畫作將耕與織的具體環節完整呈現出來,頒行地方。歷代耕織圖的頒行()A.反映了中國古代經濟的落后狀況 B.體現了統治者對小農經濟的重視C.表明了中國古代農業領先于世界 D.寄托了統治者和農民的樸素理想12.鴉片戰爭后,清政府增設一系列新的職能機構,陸續出現了諸如“五口通商大臣”“上海江海關”“撫夷局”“總理各國事務衙門”“總稅務司”一批專門辦理對外交涉事務的機構。這些新機構的設立()A.反映清政府主動應對變局 B.說明清政府放棄傳統外交觀念C.有利于促進中國外交轉型 D.表明外交成為清政府頭等大事13.鴉片戰爭后,外國資本家在開放口岸積極投資辦廠,建立了一些近代企業,在這些企業中雇傭了第一批中國產業工人。破產的農民和手工業者及其他城鄉無業勞動者是近代產業工人的主要來源。這種現象()A.促進民族資本主義經濟迅速發展 B.使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徹底解體C.使中國社會結構出現新的變動 D.推動近代中國洋務運動的開展14.譚嗣同等戊戌六君子被慈禧以謀反罪斬首于北京菜市口,在行刑之時,圍觀的百姓幾乎個個都在拍手稱快,還有人向劊子手扔賞錢來表達自己內心的暢快與喜悅。由此可見()A.知識分子迷惘無知 B.民眾意識亟待覺醒C.維新思想宣傳不力 D.清政府的統治強化15.近代中國先后發生了兩次重要的農民運動,19世紀中期的太平天國運動將清廷斥為“清妖”,稱外國為“夷弟”“番弟”;而20世紀末的義和團運動則打出“扶清”旗號,斥外國為“鬼子”。這一變化表明()A.農民階級封建迷信盛行 B.清廷對農民運動放寬限制C.農民認識水平不斷提高 D.民族矛盾上升為主要矛盾16.有學者認為,“民國”之取代自秦始皇以來兩千多年的“帝國”,是中國近代內在矛盾發展的結果,是一種前無古人的變化”。這個“變化”是指()A.推翻北洋軍閥統治 B.結束君主專制制度C.真正實現人民民主 D.實現中華民族獨立17.下圖所示形勢的出現與近代某條約的簽訂密切相關。該條約產生影響的是()A.是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B.大大加深了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性質C.標志著中國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D.西方列強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18.下表是1913-1921年中國棉紡織工業發展表,推動這一時期棉紡織工業發展的主要原因是()年份 紗錠(枚) 布機(臺)1913 482,192 1,9861914 544,780 2,3161918 647,570 2,7361919 658,748 3,8391920 842,894 4,1391921 1,248,282 4,3139A.自然經濟的進一步瓦解B.甲午戰后清政府放寬對民間設廠的限制C.辛亥革命和一戰的爆發D.群眾性的抵制日貨倡導國貨的愛國運動19.如果說,戊戌維新運動時期的維新派還是披著孔學的外衣去干那“離經叛道”的事業,而辛亥革命時期的革命派也沒有從正面去觸動孔學的思想統治,那么,這時的思想家確是第一批自覺地向封建禮教提出全面挑戰的光榮戰士?!斑@時的思想家”()A.致力于政治革命 B.開始睜眼看世界C.普遍“以俄為師” D.發起新文化運動20圖為一幅時事漫畫,畫中參議院被兩個軍人撕成兩半。這一漫畫()未來之北京(1912年)A.表達了對政治前景的擔憂 B.肯定辛亥革命的歷史功績C.體現了革命領導權的變化 D.抨擊袁世凱復辟帝制行為21.1919年5月,上?!渡陥蟆穲蟮溃航袢瘴绾髢牲c,各校學生五千人入使館界,執旗書“誓死爭青島”及“賣國賊陸曹章”的字樣。后又擁至曹宅,初極文明,警察彈壓,激動公憤,有舉火燒宅者。該報道所描述的歷史事件()A.根源是巴黎和會外交失敗 B.拉開中國民主革命的序幕C.促進了馬克思主義的傳播 D.得益于中國共產黨的領導22.中共三大決議提出:“工人階級尚未強大起來,自然不能發生一個強大的共產黨......因此,共產國際執行委員會議決中國共產黨須與中國國民黨合作,共產黨黨員應加入國民黨?!贝藳Q議意在()A.確立民主革命綱領 B.適應革命發展的需要C.鞏固革命統一戰線 D.促進土地革命的開展23.徐中約在《中國近代史》中說:“1927年國共分裂以后,......毛澤東所采取的非正統做法,令他處在了與莫斯科和中共政治局'對立'”的地位;然而他最終取得了共產黨采用的所有策略中最大的成功?!泵珴蓶|采取的“非正統做法”是指()A.分析闡明中國革命必須分兩步走 B.開辟“工農武裝割據”的革命道路C.反對城市罷工、怠工的斗爭方法 D.領導武裝起義反抗國民黨的大屠殺24.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在進行新民主主義革命偉大斗爭中,留下了許多寶貴的精神)財富。下列精神按其孕育的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A.紅船精神-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B.紅船精神-長征精神-井岡山精神C.井岡山精神-紅船精神-長征精神D.長征精神-井岡山精神-紅船精神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3小題,共52分。25.中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統一多民族國家。這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是經過長期歷史發展而形成的,是中華各民族人民共同締造的。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材料一歷史上的春秋時期,各諸侯國經濟文化上較先進而自稱華夏,他們把較為落后的小國或部稱之為戎、狄、蠻、夷......春秋早期,戎狄勢力很盛,中原的華夏諸小國受其威脅較嚴重。從春秋中期開始,華夏各國有了較大發展,特別是通過稱霸而相互聯合,不少的戎狄漸被華夏所征服。由于各族長期和華夏聚居在一起,到春秋末年,原來散居于中原各地的戎狄蠻夷差不多都已和華夏融合在一起了。-鄧廣銘、田余慶、戴逸等《中國通史:從上古傳說到1949》材料二統一是中國歷史發展的主流。歷經數千年的“大一統”思想是中華文明這一鮮明個性的重要特征,而秦漢時期正是這種理念完全定型的關鍵階段。秦漢時期的最高統治者,都對統治思想進行了選擇,用以規范、整齊全國上下的思想,并構筑了統一的制度文化。-摘編自黃樸民《論秦漢文化的時代精神》材料三如果沒有康乾盛世期間的統一大業,中國就沒有現在的版圖,更就談不上現在的統一;而且那時候不統一、中國將是一盤散沙,在近現代遭受帝國主義侵略后勢必分崩離析。后來列強入侵,中國各族人民都起來反抗侵略,應該說是康乾盛世奠定了這一根基。-摘編自戴逸《盛世的沉淪》(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春秋時期民族關系出現的新變化并分析出現變化的原因。(6分)(2)根據材料二和所學知識,概括秦朝和漢朝“構筑統一的制度文化”而采取的思想文化措施。(6分)(3)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清朝版圖的奠定對我國統一多民族國家發展的意義。(6分)26.閱讀材料,回答問題。(22分)材料一材料二由于中國人閉關自守、驕傲自滿,三次災難性的戰爭使他們受到了巨大的刺激:第一次是1840-1842年同英國的戰爭,第二次是1856-1858年同英、法的戰爭,第三次是1895年同日本的戰爭。在這些戰爭中所遭到的恥辱性失敗,追使中國人打開大門,結束他們對西方的屈尊態度,重新評價自己的傳統文明。其結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連鎖反應:它產生了一個新中國,產生了至今震撼著遠東和全球的影響。-摘編自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材料三抗爭與探索(代表事件) 代表人物 主張A 奕訢、曾國藩、李鴻章 師夷長技以自強,“剿發逆,勤遠略”B 孫中山、黃興 “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C 蔡元培、魯迅、劉半農 擁護“德先生”“賽先生”,反對舊倫理、舊宗教材料四近百年中華民族根本只有一個問題,那就是:中國人能近代化嗎?能趕上西洋人嗎?能利用科學和機械嗎?能廢除我們的家族和家鄉觀念而組織一個近代的民族國家嗎?能的話,我們民族的前途是光明的;不能的話,我們這個民族是沒有前途的。-摘編自蔣廷黻《中國近代史新編》總論(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圖1所示中樞機構的朝代和特點。指出圖2政體在中國出現時期和設計的意圖。簡述該政體是通過怎樣的機制來達到目的?(6分)(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別指出清政府在“三次災難性的戰爭”后被迫簽訂的不平等條約名稱。(6分)(3)根據材料三所示表格,在.B.C處填上相應的內容。并結合材料三和材料四、任選.B.C 中的一個事件進行評價。(要求:明確寫出所選事件名稱后再進行評價)。10分)27.為加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某學校計劃利用國慶節假日,開展一次為期三天的愛國主義教育研學活動,以下是部分省市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備選清單上海 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淞滬會戰四行倉庫遺址 湖南 秋收起義紀念館長沙會戰紀念館江蘇 《南京條約》史料陳列館太平天國歷史博物館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 渡江戰役勝利紀念館 湖北 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紀念館“八七會議”會址紀念館武漢抗戰紀念園貴州 遵義會議紀念館江西 八一南昌起義紀念館井岡山革命紀念地 瑞金中央革命根據地紀念館 重慶 重慶大轟炸慘案遺址重慶紅巖革命紀念館四川 辛亥保路運動陳列館紅軍四渡赤水陳列館瀘定橋革命文物陳列館川軍抗戰博物館廣東 鴉片戰爭博物館(虎門炮臺)黃花崗烈士陵園北伐戰爭紀念館請根據備選清單,以省或者主題為線索自擬題目,制定一個簡要的愛國主義教育研學方案。(要求:主題鮮明,方案合理,理由充分)1(2分)成都外國語學校2024級高一上期末模擬檢測歷史試題參考答案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A C D A A C A B D D B C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C B D B C C D A C B B A25.【答案】(1)新變化:各民族進一步交融,形成華夏族(或答“戎狄蠻夷逐漸融入華夏族,產生了華夏認同觀念”)。(2分)原因:春秋中期開始,華夏各國經濟文化有了較大發展;戰爭將中原先進的制度、文化、科技擴展到少數民族地區。(4分)(2)秦朝:統一文字、焚書坑儒。漢朝:“尊崇儒術”,確立了儒學的正統地位。(6分)(3)意義:基本奠定了現代中國的版圖;加強了對邊疆地區的行政管轄,促進了各民族之間的經濟文化交流,推動了邊疆地區的發展;鞏固了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增強了中華民族的凝聚力。(6分)26.【答案】(1)朝代、特點:清朝;皇權獨攬(或專制強化)。精簡機密、運行高效。時期、意圖:中華民國;限制袁世凱專權,維護民主共和。機制:實行三權分立制約總統權力;確立責任內閣制虛化總統權力。(6分)(2)鴉片戰爭,《南京條約》;第二次鴉片戰爭,《天津條約》或《北京條約》;甲午中日戰爭,《馬關條約》。6分)(3)洋務運動;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10分)評價:洋務運動一次失敗的封建統治者的自救運動,引進了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客觀上促進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對外國資本的入侵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但由于洋務運動的根本目的是維護和鞏固清朝統治,它沒有使中國走上富強的道路。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的統治,廢除了延續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傳播了民主的思想;但并沒有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狀況,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務并沒有完成。新文化運動動搖了封建思想的統治地位,民主和科學思想得到弘揚,為五四運動爆發起了思想宣傳動員作用,但對東西方文化存在絕對肯定或絕對否定的偏向。27.【答案】1(2分)示例一:主題:近代廣東人民的抗爭精神。(可在一省范圍內選擇)方案:鴉片戰爭博物館。鴉片戰爭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戰爭前夕,林則徐領導了虎門銷煙運動,向世界表明了維護主權的決心,也體現了廣東人民反侵略的抗爭精神。黃花崗烈士陵園。20世紀初,資產階級民主革命興起,中國同盟會在孫中山領導下組織了多次反清武裝起義,其中1911年的廣州黃花崗起義鼓舞了全國革命的士氣,為辛亥革命作了充分的動員準備。北伐戰爭紀念館。1924年,國共第一次合作實現后,國民革命運動拉開序幕。北伐戰爭基本推翻了北洋軍閥的反動統治,也沉重打擊了帝國主義。而廣州作為北伐戰爭的大本營,為近代中國的民主革命進程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示例二:主題:重溫長征歷史,弘揚長征精神。(可跨省進行選擇)方案:遵義會議紀念館。遵義會議是中國共產黨在長征途中具有轉折性意義的重要會議。會議糾正了“左”傾錯誤,確立了毛澤東正確路線在黨中央的領導地位,在危機情況下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紅軍四渡赤水陳列館。遵義會議后,中央紅軍在毛澤東指揮下,采取靈活多變的戰術,四渡赤水,打亂了幾十萬國民黨軍隊對紅軍的圍追堵截,最后巧渡金沙江,取得戰略轉移中具有決定意義的勝利。瀘定橋革命文物陳列館。紅軍長征進入四川后,遭到國民黨中央軍和川軍的前后圍堵。為擺脫被動局面,紅軍通過強行軍,以驚人的毅力和勇氣,飛奪瀘定橋,強渡大渡河天險。打破了蔣介石妄圖把紅軍變成“石達開第二”的計劃。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