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八年級信息技術義務教育版教學設計課題 反饋控制有算法 單元 第四單元 學科 信息技術 年級 八年級學習目標 1.學生能夠掌握基于數據分析設計算法的方法,針對物聯花盆系統自動灌溉功能,學會確定相關數據的閾值,并根據不同條件設計合理的決策算法,能夠用程序代碼實現該算法。2.學生能夠熟悉執行器(如顯示屏、直流電機水泵)的使用方法,包括硬件連接和編程控制,實現對土壤濕度的顯示和自動灌溉功能。3.學生能夠理解系統整合的一般方法,包括硬件檢查、網絡測試、動態測試等,能夠完成物聯花盆系統項目的模塊整合和功能集成,并進行功能測試,確保系統正常運行。4.學生能夠了解物聯系統功能擴展的思路和方法,從系統功能、人機交互、數據處理與可視化等方面提出擴展方向,并能對擴展功能進行簡單設計和分析。重點 1.基于數據分析設計自動灌溉算法,確定合理的土壤濕度閾值及不同條件下的決策邏輯,并編程實現。2.執行器(顯示屏和直流電機水泵)的正確使用,包括硬件連接和編程控制,實現土壤濕度顯示和自動灌溉功能。3.物聯系統整合的方法和步驟,確保系統各模塊協同工作,實現整體功能,包括硬件檢查、網絡測試和動態測試等環節。難點 1.設計復雜的決策算法,考慮多種因素(如土壤濕度、天氣預報、光照強度等)的相互影響,確保算法的準確性和有效性,同時優化算法以提高系統性能。2.系統整合過程中解決硬件兼容性、網絡通信穩定性等問題,確保系統能夠可靠運行,及時發現并排除潛在故障。3.從多個角度對物聯系統進行功能擴展設計,提出創新且可行的方案,同時要考慮擴展功能與原有系統的兼容性和集成性,避免過度設計或功能沖突。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導入新課 1.展示問題情境:通過PPT展示物聯花盆系統,提出要實現自動灌溉等功能需要加入執行模塊的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執行模塊所需硬件以及觸發條件,從而引出本節課主題——反饋控制有算法。2.引發思考與討論:組織學生簡單討論執行模塊硬件(如顯示屏、水泵等)的作用以及可能影響其工作的因素,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探索欲望,為后續教學內容做好鋪墊。 傾聽老師講解與導入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從問題中進行思考,從而引出本節課的學習內容講授新課 一、知識講解與實踐操作1.根據數據設計算法算法設計思路講解:以物聯花盆系統自動灌溉功能為例,講解如何根據數據分析處理結果設計算法。引導學生思考土壤濕度、天氣預報、光照強度等數據與灌溉決策之間的關系,如確定土壤濕度的上限值、下限值作為判斷是否灌溉的重要依據。小組合作探究:將學生分組,布置任務讓小組合作探究自動灌溉的觸發條件,并將決策填入表格。教師巡視各小組,參與討論并給予適當指導,引導學生考慮各種可能情況,如土壤濕度大于上限值不灌溉,小于下限值灌溉,介于上下限值之間且天氣預報下雨不灌溉、不下雨灌溉,光照強度大時調整土壤濕度下限值等。交流總結與代碼實現:各小組匯報探究結果,教師組織全班進行交流總結,優化觸發條件和決策表格。然后,結合優化后的表格,講解如何將決策邏輯用程序代碼實現,展示關鍵代碼片段(如判斷土壤濕度、天氣預報、光照強度等條件并執行相應灌溉決策的代碼),讓學生理解代碼的邏輯結構和實現方式。學生根據教師講解,嘗試編寫完整的算法代碼,教師進行巡視指導,幫助學生解決編程過程中遇到的語法錯誤、邏輯錯誤等問題。2.控制執行器執行器介紹與連接演示:展示顯示屏和直流電機水泵實物,介紹其在物聯花盆系統中的作用,即顯示土壤濕度情況和實現自動灌溉。教師演示執行器與主控板的硬件連接方法,強調連接時的注意事項(如引腳對應關系、電源連接等),確保學生正確連接硬件設備。編程控制實踐:指導學生編寫代碼實現執行器的功能。對于顯示屏,學生學習編寫代碼將土壤濕度值實時顯示在屏幕上;對于直流電機水泵,學生學習編寫代碼控制電機在滿足灌溉條件時啟動并運行一定時間(如5秒)實現灌溉功能,然后停止運轉。教師提供示例代碼框架,引導學生根據實際情況修改參數(如電機轉速、灌溉時間等),學生進行實踐操作,教師巡視指導,及時糾正學生代碼中的錯誤,確保每個學生都能實現執行器的基本控制功能。二、系統整合與測試1.系統整合方法講解:講解系統整合的重要性和一般方法,包括硬件檢查(確保各硬件連接正確無誤)、網絡測試(檢查網絡連接是否暢通穩定,數據傳輸是否正常)、動態測試(模擬系統功能過程,測試觸發條件響應是否準確及時等)。以物聯花盆系統為例,詳細說明每個環節的具體操作和注意事項,如硬件檢查時檢查傳感器、執行器、主控板等硬件設備的連接是否牢固,網絡測試時查看數據是否能正常上傳和獲取,動態測試時模擬不同環境條件觀察系統是否按預期工作。2.學生實踐操作:學生根據系統整合方法,對自己搭建的物聯花盆系統進行整合和測試。教師巡視各小組,指導學生進行操作,幫助學生解決遇到的問題,如硬件故障排查、網絡配置錯誤等。在學生完成初步整合和測試后,引導學生思考系統整合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及解決方法,如如何優化系統性能、提高穩定性等。三、功能擴展討論與思考1.提出功能擴展方向:展示PPT中關于物聯花盆系統功能擴展的示例,從系統功能(如增加紅外熱釋電傳感器感知人員活動、添加人工智能攝像頭識別植物種類)、人機交互(如編寫網頁端程序查看實時數據、增加手動灌溉控制按鈕)、數據處理與可視化(如在網頁端增加數據圖表分析環境數據對綠植生長的影響)等方面引導學生思考系統功能擴展的可能性。2.小組討論與分享:組織學生分組討論物聯花盆系統還可以擴展哪些新功能,鼓勵學生發揮想象力,結合生活實際需求提出創新想法。每個小組推選一名代表分享小組討論結果,教師對學生的想法進行點評和總結,引導學生進一步思考功能擴展的可行性和實現方法,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和綜合應用知識的能力。 通過學習,了解算法設計思路及反饋控制執行器等相關知識內容 通過幾個學習活動讓學習開始掌握本節課的重點及難點課堂練習 由于本節課所學知識內容較多,因此本節課不設計課堂練習,但可以在本節課程結束后布置相關的課堂練習,讓學生們課余時間針對本節課所學知識進行鞏固與消化。課堂小結 1.知識總結回顧:與學生一起回顧本節課所學內容,包括基于數據分析設計算法的方法、執行器的使用和控制、系統整合的要點以及物聯系統功能擴展的思路,強調各環節在物聯系統反饋控制中的重要性和相互關系。2.學生收獲分享:請幾位學生分享本節課的學習收獲和體會,教師對學生的分享進行肯定和鼓勵,同時針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補充講解和指導,確保學生對本節課知識有清晰的理解和掌握,引導學生思考如何將所學知識應用到其他物聯網項目中。 引導學生總結自己本節課的學習收獲 對本節課的學習進行總結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