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高一考試歷史試卷本試卷滿分100分,考試用時75分鐘。注意事項:1.答題前,考生務必將自已的姓名、考生號、考場號、座位號填寫在答題卡上。2.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的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回答非選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3.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4.本試卷主要考試內容:《中外歷史綱要》(上)。最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5小題,每小題2分,共50分。在每個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地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圖1所示是紅山文化晚期牛河梁遺址石質生產工具出土情況統計。據此可推知,當時啟毀石鏃11件、碾磨器1件、刮削器7件、敲砸器8件、石環1件、石球3件、石磨棒9件、石磨盤1件、石長刀2件、骨梗石刃刀2件。圖1區A.工具制造水平取得了突破B.農業與手工業初步分離C.磨制石器取代了打制石器D.生產方式呈現出多樣性都2.秦始皇下令修筑馳道,“道廣五十步,三丈而樹,厚筑其外,隱以金椎,樹以青松”,馳道中央寬南三丈(約7米),是皇帝專用御道,馳道兩旁民眾可以行走。據此可知,秦朝的馳道A.主要是為了促進各地商業發展游B.主要分布在秦朝的邊境地區C.其設計體現了皇權至上的原則D.采用了民間集資的修建方式3.漢文帝在位期間曾打算修建露臺,“召匠計之,直百金”,遂作罷;“即位二十三年,宮室苑囿狗馬服御無所增益”。漢文帝此舉A旨在集中資源對抗匈奴威脅B.意在減輕農民賦稅負擔C.踐行了提倡節儉的治國理念D.彰顯了無為而治的思想4.唐代揚州城內店鋪櫛比,商旅輻輳,波斯與大食商人長期駐足,經營珍寶藥材。夜市如詩中所器繪“夜市千燈照碧云”,燈火長明,三更方歇,五更又起,徹夜不輟。這反映出唐代A.重商主義政策得到貫徹B.經濟重心南移已經完成C.揚州商品經濟發展繁榮D.海外貿易成為經濟支柱【高一歷史第1頁(共6頁)】CS掃描全能王3億人都在用的掃描Ap5.貞觀六年(632年),朝廷設立的各類高等學校有學生三千多人。此后,百濟、新羅、日本諸國紛紛派遣青年學子入唐求學。長安“六學”(國子監領導的中央官學)的學生最多時超過八千人,成為當時世界上規模最大的高等學府。材料可用于說明,唐代A儒家文化圈國際影響力提升B.科舉考試覆蓋整個東亞地區C.朝貢活動與制度創新相伴隨D.教育發展推動中外文化交流6.甘肅天水麥積山石窟(十六國、北朝時期)壁畫中的“天女”形象,線條勾勒“綿”“緩”“韌”“細”“圓”“轉”,強調精神性,翩然而飛,滿壁風動,以飄帶、流云、天花、人物動勢巧妙地彰顯畫面動感。由此可見,這些壁畫A.帶有“以形寫神”的風格B.反映了佛教的廣泛傳播C.寄托了作者的教化追求D.折射出絲綢之路的繁榮7.宋太祖趙匡胤建立宋朝初年,削州鎮之權,“令文臣知州事”,其后,派二品以上的官員充任一州的長官。宋太祖這樣做主要是為了A.完善地方官員選拔制度B.防范地方割據局面重現C,提升地方行政管理水平D.推動地方文化教育發展8.《續資治通鑒》記載,北宋四川地區的交子起初是由當地大商戶私自印發的,交子可以依其面值兌換金屬貨幣。后來發生擠兌潮,大商戶因拒絕兌換,多次被告上公堂。最終,朝廷接受當地轉運使的建議,設立了官方紙幣發行機構“交子務”。這說明,官方紙幣的發行A.排擠了傳統金屬貨幣B.強化了中央集權制度C.引發了民間商業混亂D.拓展了政府經濟職能9.金熙宗即位后,廢除了女真舊制中的勃極烈制度,改用遼、宋漢官制,在中央設立尚書省、元帥府、御史臺,在地方沿襲宋朝的路、府、州、縣四級制。這一改制A.推動了金朝封建化進程B.反映了對中原正統的認同C.緩和了民族緊張的局勢D.體現了金朝政治的二元性10.元朝時,雖然被收編的漢軍及新附軍的統屬權由中央委付于地方政府,但中央政府通過授受牌符、禁止擅調軍隊的行為,限制地方政府懲辦將領的權力,使地方政府無法獨立行使軍權,中央政府則擁有直接布置調換成兵和整點軍隊的權力。這些制度設計A.體現了中央集權特征B.減輕了地方政府負擔C.促進了蒙漢民族交融D.埋下了武將專權隱患11.順治十三年(1656年),《遼東授官例》引人內地,“有殷室人戶能開(墾)至二千畝以上者,照遼陽招民事例量為錄用”;康熙十三年(1674年)又規定“凡貢監生員、民人墾地三十頃以上至百頃以上者…授予知縣、縣丞、守備、把總等官”。據此可推知,清代初年A官員人數劇增B.政府進行墾荒C.人地矛盾尖銳D.遼東開始開發【高一歷史第2頁(共6頁)】CS掃描全能王3億人都在用的掃描App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