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4-2025學年九年級上學期期末模擬練習題一、選擇題 (每小題2分共30分)1.人類最早的文明主要誕生于公元前 4000 - 3000 年左右的大河流域。下列選項對應錯誤的是( )A. 古巴比倫——兩河流域 B. 古埃及——尼羅河流域C. 古印度——密西西比河流域 D. 古代中國——黃河流域2.阿育王派遣傳教士到印度次大陸各地以及周邊國家和地區。他派使團向南到達斯里蘭卡,廣泛傳播和發展宗教,對當地的文化、社會產生了深遠影響。這反映的是( )A. 猶太教的誕生 B. 佛教的產生與發展C. 基督教的傳播 D. 伊斯蘭教的創立3.希臘半島多山地,可耕地面積有限,而且土地比較貧瘠。例如,希臘中部和南部地區,山地和丘陵占比較大,這使得農業的大規模發展受到限制。為此,古希臘( )A. 重視發展商業貿易B.開荒荒地發展農業生產C.進行海外殖民擴張D.建立直接民主4.《十二銅表法》是羅馬第一部成文法。它打破了貴族對法律知識的壟斷,使得法律條文能夠被普通民眾所知曉。這部法律的制定( )A.維護了社會各階級的利益 B.剝奪了貴族制定法律的權力C.限制了貴族對法律的解釋權 D.成為資產階級制定法律的典范5.他將哲學研究的重點從自然轉向人本身。他認為人應該認識自己,其名言 “認識你自己” 體現了這種理念。他主張通過不斷地自我審視和反思來提升人的智慧。他指的是( )A.亞里士多德 B.莎士比亞 C.柏拉圖 D.蘇格拉底6.主觀目的是行為的初衷,客觀影響是行為的后果。應理性看待二者關系,以目的規劃行動,借影響反思調整目的,促良性發展。 以下對應正確的是( )A.克洛維的采邑改革——國家構建起封建等級制度的基本框架B.亞歷山大東征——羅馬法成文法形成C.漢謨拉比頒布《漢謨拉比法典》——古巴比倫建立直接民主D.路易十六召開三級會議——法國大革命開始7.以下為世界三大宗教產生時間軸,據此判讀是①是( )A.基督教 B.道教C.伊斯蘭教 D.佛教8.如果一個農奴偷了鄰居家的少量谷物,莊園法庭會對其進行審判。可能的懲罰措施包括罰款,讓他用一定數量的農產品或者貨幣來支付;或者要求其在領主的土地上額外勞作一段時間作為補償。以上材料體現了( )莊園是獨立的經濟單位 B.莊園法庭具有地方司法功能C.莊園具有自給自足特點 D.莊園法庭可以制定法律9. 中世紀大學培養了眾多專業人才,如法律人才協助商業契約制定,醫學人才服務社會,神職人員滿足宗教需求,推動了經濟與社會發展。這反映了( )A. 人才培養的主要場所 B. 擺脫了基督教會的束縛C. 以宗教為主要教學內容 D. 順應了社會發展的需要10.在一個有幾百人的手工工場里,有負責把羊毛進行初步加工的粗加工工人,還有精紡工人負責把粗毛線紡成更精細的線。以上材料描述的是( )A. 分散的手工工場 B. 封建的手工作坊 C. 壟斷的商業公司 D. 集中的手工工場11. 這一時期的作品強調人文主義,復興古典文化,在藝術、文學、科學等領域成果斐然,影響深遠。“這一時期”是指( )A. 17-18世紀 B. 12-14世紀 C. 14-17世紀 D. 19世紀末12. 他率領四艘船從葡萄牙里斯本出發,沿著非洲西海岸向南航行,繞過好望角,這是一段極其艱難的航程,狂風巨浪對船只和船員的生命構成巨大威脅。他是指( )A. 迪亞士 B. 達·伽馬 C. 哥倫布 D. 麥哲倫13. 這一文獻宣告 “人人生而平等,造物者賦予他們若干不可剝奪的權利,其中包括生命權、自由權和追求幸福的權利”,為殖民地人民的獨立訴求提供了根本的依據。這部文獻( )A. 確立了君主立憲政體B. 宣告了戰爭取得了最終勝利C. 以國家名義表達了資產階級的政治要求D. 廢除了奴隸制,為發展掃清了道路14. 19 世紀中葉,英國的棉紡織品產量占世界總產量的一半以上。例如,蘭開夏郡是英國棉紡織業的中心,那里集中了大量的紡織工廠,其產品遠銷世界各地。這反映了( )A. 棉紡織業產生于英國 B. 英國工場手工業發展C. 英國成為殖民霸主 D. 英國成為世界工廠15. 公社積極解決失業問題,組織失業工人進行生產。同時,公社努力改善工人的勞動條件,禁止面包房工人做夜工等措施,保障了勞動者的基本權益。這些政策直接惠及廣大工人群眾,使他們的生活和工作狀況得到改善。這反映了( )A. 巴黎公社的性質 B. 打擊了資產階級政府C. 注重鞏固工農聯盟政權 D. 巴黎公社代表了時代趨勢二、主觀題 (每小題15分共30分)16.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原人之口,生婆羅門;彼之雙臂,生剎帝利;彼之雙腿,產生吠舍;彼之雙足,出首陀羅。”—— 《梨俱吠陀》(1)材料反映的什么制度?根據材料一和所學知識,分析這一制度的影響。材料二罷昔在天皇等所立子代之民,處處屯倉,及別臣、連、伴造、國造、村首所有部曲之民,處處屯倉。仍賜食封,大夫以上各有差。降以布帛,賜官人百姓有差。又曰,大夫,所使治民也。能盡其治,則民賴之。故重其祿,所以為民也。——《改新之詔》(2)材料二反映了哪國的哪次改革?結合所學知識,概述這次改革的內容。材料三在麥地那時期,穆罕默德通過多次戰爭和外交手段,逐步統一了阿拉伯半島。公元 630 年,穆罕默德帶領大軍重返麥加,成功地占領了這座城市,并宣布麥加為伊斯蘭教的圣地。他采取寬容的態度,赦免了許多曾經反對他的敵人。 ——《先知傳》(3)根據材料三和所學知識,分析穆罕默德統一阿拉伯半島的原因。17.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14 世紀中葉以后,領主出租直領地,富裕農民建立租地農場,雇傭農民耕種。農村出現分散手工工場,后轉向集中手工工場,工人與雇主形成雇傭關系。13、14 世紀,歐洲農村富裕農民、騎士等成為富有生氣的階級力量,城市手工業者、商人政治權利不斷擴大。(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歸納近代前期歐洲社會變革的表現。(7分)材料二“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貴的理性!多么偉大的力量!多么優美的儀表!多么文雅的舉動!在行為上多么像一個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個天神!宇宙的精華!萬物的靈長!”—— 莎士比亞《哈姆雷特》材料二的作品體現了什么價值觀念?屬于哪一思想解放運動?材料三新航路開辟引發了商業革命和價格革命。歐洲的商業中心從地中海沿岸轉移到大西洋沿岸,貿易規模擴大,世界市場開始形成雛形。大量貴金屬流入,物價上漲,加速了西歐封建制度的解體,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發展。新航路開辟開辟后,西班牙、葡萄牙等國率先走上殖民擴張道路,進行海外掠奪,加速了資本原始積累,同時也改變了世界政治格局,拉開了歐洲列強爭奪世界霸權的序幕,給亞非拉地區帶來了沉重災難。——《走向聯系的世界》(3)根據材料三和所學知識,說明我們評價歷史事物堅持的原則。參考答案選擇題C 2.B 3. A 4. C 5.D 6.A 7.D 8.B 9.D 10. D 11. C 12. B 13.C 14. D 15.A二、主觀題16 (1) 制度:古印度種姓制度影響:一定時期內,有利于維持社會秩序穩定;利于文化傳承;造成嚴重的階層固化;阻礙經濟自由發展和資源合理配置,產生巨大文化隔閡,引發種姓矛盾和沖突。改革:日本的大化改新內容: 日本模仿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建立中央集權體制;實行班田收授法;學習中國文化;參照唐朝律令,制定了《大寶律令》和《養老律令》等法典。原因:伊斯蘭教的凝聚力,為半島統一提供了精神紐帶;穆罕默德的領導才能;社會改革的吸引力;軍事策略得當。17 (1) 表現:莊園制度的變化,租地農場的出現;手工作坊的發展及手工工場的興起;農村社會結構的變化;市民階級的興起。(2)價值觀念:以人為中心,發揚人的個性,追求享受現世生活的人文主義。思想解放運動: 文藝復興運動(3)全面性:考慮事物在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多領域的影響,不能只看一面;客觀性:依據可靠史料,避免主觀偏見,結合當時背景分析;歷史性:放在特定時期考量,不能用現代眼光簡單評判;辯證性:認識到其影響有積極和消極兩面,且會相互轉化;比較性:與類似事物比較來評價。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