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包頭青山九中2024-2025學年第一學期期末教學質量檢測模擬卷七 年 級 歷 史2025.1一、選擇題(本題包括15個小題,每小題3分,共45分。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猿人階段資料最豐富的遺址……前額低平,眉骨粗大,顴骨突出,鼻骨扁平,吻部前伸,……,能夠直立行走。”材料描述的遠古人類是A.元謀人 B.北京人 C.半坡人 D.河姆渡人2.早在六七千年前,生活在黃河流域的半坡氏族和長江流域的河姆渡氏族都已經進入農耕文化時代。下列表述符合這兩個氏族農耕文化共同特征的是A.開始使用鐵制農具 B.牛耕技術逐漸普及C.確立土地私有制度 D.飼養家畜種植農作物3.碧村遺址位于山西興縣,該遺址中發現了一座雙重甕城結構石頭外城。內城發現宮殿區、手工作坊區和農耕生活區。據此可推知,碧村遺址A.處于漁獵采集階段 B.具備早期國家形態C.青銅文明燦爛輝煌 D.確立中央集權體制4.下列陶器出土于不同地方,卻有著相似的文化特征。由此可推斷中華文明發展的特點是A.一脈相承 B.源遠流長 C.兼容并蓄 D.多元一體5.周朝常用禽獸作見面禮。《周禮》中記載,諸侯王見面拿獸皮裹飾的束帛,卿拿羔羊,大夫拿鵝,庶人拿鴨,這體現周朝A.分封制度完善 B.社會等級分明 C.畜業經濟發達 D.法律制度嚴苛6.春秋之前軍隊主要是“車兵”,隨車而行的“徒兵”即步兵是配合車兵作戰的。到了春秋時期,各諸侯國不斷擴大步兵數量,步兵逐漸成為獨立的兵種。這一變化A.順應了諸侯爭霸的需要 B.利于戰爭規模的減小C.導致了兼并戰爭的出現 D.利于各國實現富國強兵7.下列屬于我國古典詩歌源頭的是①《詩經》 ②楚辭 ③《黃帝內經》 ④《春秋》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8.漢高祖即位之初,“約法省禁,輕田租,什五而稅一”;文帝時“下詔賜民十二年租稅之半”;景帝時“三十而稅一也”。據此可知,漢初統治者A.實行休養生息 B.提倡勤儉治國 C.重視以德化民 D.打擊土地兼并9.東漢黃巾大起義前的10多年,領袖張角就創立了太平道,在社會底層宣傳并收納信徒數十萬人。與秦末陳勝、吳廣“揭竿而起”相比較,其突出不同點在于A.為反抗當時的黑暗統治 B.沉重打擊了當時的統治C.起義前進行了精心的準備 D.遭到統治者的殘酷鎮壓10.1986年,考古工作者在甘肅天水放馬灘5號漢墓(西漢文景時期墓)中,發現了一幅紙質地圖,地圖紙質薄軟,紙面平整光滑,上面用細黑紅條繪制了山、河流、道路等圖形。這一發現證明A.紙在西漢已經廣泛使用 B.蔡倫改進了造紙技術C.西漢已發明可繪寫的紙 D.紙在當時僅用于繪圖11.“江東歷代尚未有錦,而成都獨稱妙。故三國時,魏則市于蜀,而吳亦資西蜀,至是始有之。”由此可知,三國時期A.中原農業生產恢復 B.民族交融逐漸增強 C.政權對峙局面形成D.三國存在經濟交往12.西晉末年以來,大批北方民眾為躲避戰禍而南下,在今江蘇、浙江、福建、廣東等地都有流民身影。他們和當地各地各族民眾一起生產生活。這一現象A.推動了經濟重心南移 B.利于民族交流交融C.使南方實力超過北方 D.阻礙了江南的開發13.下表總結了農、林、牧、副、漁等方面的生產技術。從中反映出的特點是《齊民要術》簡介卷數 主要內容一、二、三 谷物、油料作物、蔬菜種植等四、五、六 果樹栽培、畜牧、養魚等七、八、九 食品釀造、加工、貯藏等A.技術落后 B.品種有限 C.內容豐富 D.分工明確14.河南洛陽龍門石窟的佛教造型藝術現存有魏晉南北朝的外國人、外族人造像,在石窟雕刻中也有反映西方文化的裝飾紋樣或圖案。這主要反映了A.雕塑藝術,源遠流長 B.中外交往,交流互鑒C.佛教藝術,絢麗多彩 D.民族融合,古老悠久15.下圖是小明同學制作的中國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圖(部分),圖中所示①②③對應的朝代是( ) A.商、三國、秦 B.秦、商、三國 C.東周、漢、三國 D.商、秦、三國二、非選擇題。(本題3個小題,共55分。請將答案寫在答題卡的對應位置。)16.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材料一 商鞅變法之重要內容,在東方各國,本已早為推行,商鞅不過攜帶東方之新空氣,使西方人迎頭趕上一步。而結果則后來居上,新制度之創建,惟秦為最有功焉。——馬非百《秦集史》材料二 孝文帝本人在北魏諸帝中漢文化修養最深,深知鮮卑族必須漢化才能鞏固政權。《魏書》說他:五經之義,攬之便講……好為文章,詩賦銘頌,任性而作。他以大儒自居,以儒學治國。他恢復孔子的“素王”地位,尊孔祭孔的規格逐步升級,迎合中原士大夫的夙愿,籠絡大批漢族士人。——摘編自樊樹志《國史十六講》(1)根據材料一指出商鞅變法的有利條件。并結合所學指出商鞅變法與秦統一的關系。(6分)(2)根據材料二和所學知識,概括孝文帝漢化的主要舉措,并概括其作用。(8分)(3)通過對以上兩則材料的分析,你有何啟示?(2分)17.我國歷史悠久,疆域遼闊。如何管理國家,加強中央集權是歷代帝王非常重視的問題。某班同學編寫了一部關于“秦皇漢武”跨時空對話的穿越劇,讓兩位皇帝聊聊往事,吐吐心聲。(18分)【第一幕:問策】漢武帝:嬴兄,請看《西漢初期中央和封國力量對比圖》秦始皇:劉徹兄弟啊,看來你遇到麻煩了,我曾推行①__________(制度名稱),加強了地方的控制。你可要好好想想辦法,這個問題解決不好,對你的統治會產生很大的威脅。漢武帝:嬴兄,這是大臣②__________(人名)的建議,你看可行否 秦始皇:大善!(1)根據所學知識請將上述對話①和②補充完整。并指出《西漢初期中央和封國力量對比圖》反映了西漢初期面臨著怎樣的社會問題。 (6分)(2)根據所學知識指出,材料中漢武帝的什么措施受到秦始皇的贊同?并說明秦始皇贊同的原因是什么? (4分)【第二幕:共識】秦始皇:建立和治理一個國家,真的不容易。我就曾被幣制混亂的問題困擾了很久,后來,我下令鑄造半兩錢,在全國統一使用,效果非常不錯。漢武帝:始皇英明。我也曾像你一樣,統一錢幣,取得了很好的效果。(3)漢武帝效仿秦始皇統一鑄造的貨幣名稱是什么?請你結合所學知識,談談為什么秦始皇和漢武帝都說統一貨幣效果不錯?(4分)【第三幕 :分歧】漢武帝:始皇,近日,我得了一賢臣,接受了他提出的“罷黜百家,尊崇儒術”的建議。秦始皇:這怎么可以!那些儒生甚為討厭,我不同意你的做法。(4)兩位帝王對待“儒家”的做法是不同的,你認同誰的做法,請說明理由。 (4分)18.識圖、讀圖是學習歷史的重要方法和途徑。閱讀下列圖片資料,回答問題。(21分)材料一 【思想活躍——哲理漫畫中的歷史】 (1)材料一中幅漫畫分別體現春秋戰國時期哪些學派的思想主張?諸子百家的思想至今仍影響著我們的生活,請你試著舉一例說明。 (8分)材料二 【交流互鑒———歷史地圖中的歷史】(2)圖中箭頭所示路線即我國古代的絲綢之路,圖中A處是改路線的起點 ;為保障該路線暢通西漢王朝在圖中B處設置了 。沿此道傳入我國的宗教是 。(6分)材料三 【( A )——文物圖片中的歷史】圖1 戰國雙鐮鐵范 圖2耬車 圖3南朝青瓷蓮花尊(3)結合所學知識任選2圖片進行歷史解讀,并在字母A處概括一個主題。(7分)參考答案一、選擇題:本題共15小題,每小題3分,共45分。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B D B D B A A A C C題號 11 12 13 14 15答案 D B C B D二、非選擇題:本題共3個小題,共55分。16.(1)有利條件:借鑒東方諸國的變革經驗。關系:使秦國的國力大為增強,提高了軍隊的戰斗力,一躍成為最強盛的諸侯國,為以后秦國統一全國奠定了基礎。(2)舉措:重視儒家文化,以儒學治國;改穿漢服;②學習漢語;③采用漢姓;④提倡與漢人通婚。加速了北方胡漢差別的消失,有利于消除民族隔閡;加速了民族融合的過程;發揚了中原傳統文化;(3)改革是社會進步、國家發展的動力。改革要順應歷史發展的潮流。(言之有理即可)17.(1)填空:郡縣制;主父偃。 中央在人口與轄郡上都弱于封國;勢力強大的諸侯威脅中央統治。(6分)(2)推恩令。因為該措施削弱了地方諸侯王勢力,加強了中央集權。 (4分)(3)五銖錢;統一貨幣使中央對經濟的掌控力大大加強,有利于國內經濟的交流與發展;利于改善國家財政狀況,國家統治得到了鞏固。(4分)(4)我認同漢武帝的做法,“罷黜百家,尊崇儒術”有利于思想的統一,順應了當時的時代潮流,有利于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社會的發展。(4分)18.(1)漫畫一:道家;漫畫二:法家;漫畫三:儒家。(6分)說明:當今國家倡導的“光盤行動”,要求勤儉節約,和中國古代墨家主張的“節用”不謀而合;儒家主張建立和諧社會;人與人之間要互相關心,互相愛護;尊老愛幼,和當今核心價值觀內容密切關聯;當今“依法治國”,體現了法家主張;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要求我們保護環境,可持續發展,和古代道家、儒家主張密切關聯。(任意一點2分)(2)長安、西域都護府、佛教。(6分)(3)圖1:戰國時的雙鐮鐵范,反映出當時鐵質農具得到進一步推廣,促進了經濟的快速發展。圖2:耬車是西漢時期勞動人民發明的播種的工具,促進了西漢經濟的發展;圖3反映出東晉南哦朝時期江南經濟的開發,反映了在手工業尤其是制瓷技術的高超。(4分))A:經濟發展。(3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包頭青山九中2024-2025學年第一學期期末教學質量檢測模擬卷七年級歷史.docx 答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