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三單元 文化傳承與文化創新 檢測題一、單選題1.隨著2024年甲辰龍年的臨近,一個不太常見的漢字——“龘”成了熱議的焦點。許多網友紛紛查字典或用手機搜索這個生僻字的正確發音,甚至調侃說:“這個字真是讓我有種找到了組織的感覺,原來我們都是龘粉啊!”這種全民參與的文化探索過程( )① 表明文化創新離不開人民群眾的廣泛參與② 彰顯了大眾傳媒在文化傳播中起決定因素③ 說明文化具有引領風尚、教育人民的功能④ 凸顯中華兒女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2024年6月28日,全國紅色文化育人共同體在南昌成立,來自上海、江西、湖南、貴州、陜西、河北、北京等七?。ㄊ校┑拇砗炇鸷献鱾渫?。共同體成員代表一致認為,要以紅色文化賦能立德樹人,推動紅色文化有機融入課程建設、學科專業、社會實踐、校園文化,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該共同體的成立意義在于( )①講好紅色故事,推動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 ②推動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紅色文化育人能直接帶來物質財富 ③筑牢理想信念之基,紅色文化蘊含的精神價值有助于培養接班人的堅定信念 ④堅守中華文化立場,紅色文化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能增強文化自信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3.中華優秀傳統體育文化,正快步走向更廣闊的舞臺。武術被列入第四屆青年奧林匹克運動會正式比賽項目,太極拳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龍舟作為表演項目亮相東京奧運會……這些變化有利于:①傳承中華文化精髓,推動中華文化自信自強②豐富中華文化內涵,提升中華文化的影響力③促進中外文化交流互鑒,助力世界文化繁榮④彰顯中華文化價值,增強中華文化國際認同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4.沈繡是蘇州刺繡流派中的一支,它的獨特之處是常以西洋油畫的人物肖像、風景等為繡稿,吸收其用光、用色和明暗關系等技法用于刺繡技法中,使得繡品立體感強、生動逼真。這體現了( )①不同民族文化相互借鑒、相互取代②文化因交融而豐富推動著文化發展③東西方藝術的結合豐富了文化形式 ④吸收外來文化是文化創新必由之路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5.浙江衛視推出的傳統類文化節目《龍耀2024 追光正當燃》采用電影創作手法,串聯起11條超級視頻,通過數字技術為甲骨文等傳統文化元素添加注釋,使傳統文化在現代性影像技術賦能下獲得新生。節目突破了傳統文化節目的形式,讓中華文化形態更具現代性和感染力,實現了傳統文化與青年力量的共振。這啟示我們要( )①賦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新的時代特質②善于融通不同資源,實現綜合創新③勇于熱情謳歌人民群眾的偉大實踐④堅定文化自信,增強中華文化優越性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6.2024年10月18日,第八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在濟南開幕。本屆非博會以“保護傳承守正創新”為主題,會展期間,主辦方推出“小小手工匠”研學、“非遺小舞臺”展演、“非遺融入現代生活”交流分享、非遺品牌發布以及組織近百家專業采購商參會等活動。本屆非博會的舉辦通過( )①改造民族文化,延續了民族文化血脈②增強觀展體驗,更好地惠及人民群眾③推動不同主體交流合作,豐富非遺文化內涵④促進非遺產品供需對接,助力經濟社會發展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7.“您好,我們可以對首詩嗎?”當你行走西安,遇到有人身著漢服、如此打招呼,不必吃驚,這是古都正在興起的一種“潮玩”方式。西安,是一座詩歌之城。唐朝時,無數文人騷客到訪長安,留下了數不勝數的詩詞名篇。如今,“對詩熱”再度流行于西安街頭,并借由互聯網等方式讓更多人了解和愛上了古典詩詞,激活了心中日用而不覺的文化基因。“對詩熱”的再度流行( )①是文化自信的具體表現,展現了傳統詩詞持久的生命力②激發了人們的情感共鳴,豐富了人們的精神生活③是因為詩詞深刻反映了當今的社會生活風貌,體現了時代精神④啟示我們不忘本來才能開辟未來,善于繼承才能更好創新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8.《志愿軍:存亡之戰》在國慶檔電影中備受關注,恢弘的戰爭場面、激烈的搏命廝殺、悲壯的英雄浴血……感動了無數觀眾,是一部非常具有愛國主義教育意義的電影。該電影的成功在于其( )①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②融通不同資源,實現綜合創新③厚植家國情懷,弘揚民族精神④繼承中華傳統美德,弘揚時代新風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9.六十多年來,河北塞罕壩林場的建設者們聽從黨的召喚,在“黃沙遮天日,飛鳥無棲樹”的荒漠沙地上艱苦奮斗,甘于奉獻,創造了荒原變林海的人間奇跡,用實際行動詮釋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鑄就了牢記使命、艱苦創業、綠色發展的塞罕壩精神,弘揚塞罕壩精神對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具有很強的學習借鑒意義。塞罕壩精神( )①是民族精神在生態文明建設中的豐富和發展②充分展現了夢想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③集中體現了中華民族的整體風貌和精神特征④成為鞭策中華兒女不斷開拓進取的精神力量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10.電視劇《問蒼?!窂囊淮鷤ト嗣珴蓶|的青春之路起筆,講述早期共產黨人矢志不移踐行馬克思主義信仰,從追隨者逐步成長為先行者和開拓者的過程。劇作以極具代入感的鏡頭語言,用與時俱進的審美表達,賦彩主旋律作品厚重的內涵、深刻的意蘊,最終實現對觀眾的精神引領。這啟示文藝創作者要( )①立足中國國情,挖掘革命文化的當代價值②厚植紅色基因,擦亮中華民族的精神標識③融通中外資源,豐富革命文化的呈現方式④堅定理想信念,始終成為文化發展的主體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1.2024年9月11日上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麥積山石窟考察調研,了解當地推動文化遺產保護傳承情況。麥積山石窟始建于十六國后秦時期,歷經1600余年的開鑿和修繕,現存窟龕221個,各類造像3938件,壁畫979.54平方米。麥積山石窟保存的造像以泥塑為主,保留有大量的宗教、藝術、建筑等方面的實物資料,反映了中國泥塑藝術發展和演變過程,為后世研究中國佛教文化提供了豐富的資料和史實,有“東方雕塑陳列館”的美譽。由此我們能夠認識到( )①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②中華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突出優勢,也是我們最深厚的文化軟實力③文化作為人類文明的重要內容,是國家繁榮振興取之不盡的力量源泉④文化要通過載體呈現出來,器物作為文化載體承載著文化的內容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2.2024年7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46屆世界遺產大會通過決議,將“北京中軸線——中國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氨本┲休S線”所體現的中國傳統都城規劃理論和“中”“和”哲學思想,為世界城市規劃史作出了重要貢獻。“北京中軸線”申遺成功有利于( )①促進文化產業蓬勃發展,增強中華文化的國際認同②展現中國智慧中國精神,守護好中華民族文化瑰寶③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向世界形象詮釋“何以中國”④弘揚傳統文化,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提供滋養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3.2024年8月20日,第十四屆中俄文化大集在黑河市落幕。本次文化大集舉辦文藝演出、民眾互動等18項體現中俄文化元素的特色活動百余場,內容豐富,形式新穎,充分展示了中俄兩國多元的文化特色,成為兩國地方間文化旅游及其他領域交流合作的典范。這一活動的舉辦( )①充分展現了中華文化的獨特魅力 ②豐富發展了文化交流的實現方式③增進了中俄民眾對雙方文化的認同 ④促進了兩國文化在交流中走向同一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4.國產游戲《黑神話:悟空》通過精細的考證與視覺呈現,將中國神話傳說、歷史文獻、建筑遺產等元素融入其中,讓玩家在享受游戲樂趣的同時,也深刻感受到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這啟示我們,文藝創作應該( )A.立足時代之基,推動交流互鑒 B.繼承優秀傳統文化,實現綜合創新C.堅定理想信念,弘揚民族精神 D.堅守中華文化立場,吸收外來文化15.中國郵政發行了《毛澤東“向雷鋒同志學習”題詞發表六十周年》紀念郵票。60年來,幾代中國人廣泛參與,一批批學雷鋒標兵不斷涌現。習近平總書記也對深入開展學雷鋒活動作出重要指示,強調要深刻把握雷鋒精神的時代內涵,讓雷鋒精神在新時代綻放更加璀璨的光芒。新時代繼續弘揚雷鋒精神是因為( )①雷鋒精神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更加有力的精神力量②它產生于社會主義革命、建設時期,是中華民族的精神標識③雷鋒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結晶,具有引領時代的獨特價值④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不因時間、地點、條件不同而不同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6.2024年11月7日,“銀齡先鋒”志愿服務隊文化服務基層惠民演出在石家莊市藁城區舉行。演出以舞蹈《盛世歡歌》拉開序幕,隨后,現代京劇《沙家浜》、舞蹈《游牧時光》《宮燈印冀》、模特走秀《精忠報國》等十一個節目接連上演,演員嘹亮的歌喉、優美的舞姿、精湛的表演,贏得臺下觀眾的陣陣喝彩聲。本次演出( )①涵蓋了多種藝術形式,豐富了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②匯聚了眾多精彩的文藝節目,提升了文化產業質量③體現出中國式現代化為涵養文化自信提供了理論指導④展現了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強了群眾的文化獲得感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17.在重慶紅巖歷史革命博物館陳列著一面“五星紅旗”,講述的是75年前,被關押在重慶白公館、渣滓洞內的中共地下黨員們在聽到新中國成立的消息,他們憑借著想象縫制出來了這面紅旗,然而遺憾的是他們沒能走出監獄。這面看似簡陋的“五星紅旗”是英烈們身處“黎明前黑暗的日子”,對新中國的祝福。今天,重慶紅巖歷史革命博物館陳列這面“五星紅旗”,是因為( )①代表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具有強大的感染力和感召力②承載的歷史就是中華民族精神的發展史,因守護而有價值③承載著革命文化和紅色基因,涵養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④承載著濃厚的家國情懷,為愛國主義教育提供了寶貴載體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024年12月,我國申報的“春節——中國人慶祝傳統新年的社會實踐”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卮鹣铝行☆}。18.至此,我國共有44個項目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名冊,總數居世界第一,彰顯世界遺產保護的中國力量、中國貢獻。我國高度重視文化遺產保護是因為( )①文化遺產支配和影響著人們的文化實踐②文化遺產承載著中華民族的基因和血脈③有利于展示文化軟實力,增強文化自信④有利于鑄就中華文化,彰顯中華文化優越性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9.年畫是中國民間在年節之際用以迎新接福的一種普及性的傳統藝術樣式。傳統年畫以木刻水印為主,內容有花鳥、胖孩、金雞、春牛、神話傳說與歷史故事等,表達人們祈望豐收的心情和對幸福生活的憧憬。由此可見,中國傳統年畫( )①是反映我國民間信仰、習俗的載體②集中體現了中華民族的整體風貌③是中華民族獨特的共同的精神標識④寄托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愿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0.國產游戲《黑神話:悟空》自發售以來,贏得了國內外玩家的高度贊譽。山西大同懸空寺、泉州開元寺雙塔等海量的歷史古剎、文物古籍在游戲場景中被生動還原,讓全球玩家嘆為觀止。通讀《西游記》原著,更成為不少“老外”體驗游戲前的“必修課”。可見,推動中國優秀文化作品的國際傳播有利于( )①展現底蘊深厚的中國形象,提升文化軟實力②推動文化創新,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提供了借鑒③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增強民族文化自信④彰顯中華文化優越性,以文明交流超越隔閡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1.有人為了它每天六點大排長隊,有人為了它專程從外地千里奔赴,二手價飆升依舊供不應求……近期,中國國家博物館以明孝端皇后九龍九鳳冠為靈感設計的冰箱貼“一冠難求”。看似是一場突如其來的“流量”驚喜,實則是國博文創團隊無數個日夜創意碰撞、精心策劃的靈感結晶,也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和發展的生動詮釋。這表明( )①創作者的靈感是文創產品產生的源泉②文創工作離不開優秀歷史文化的傳承③文創產品的成功離不開創作者的文化實踐④公共文化事業發展迅速,滿足人民群眾需要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二、非選擇題22.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文化數字化既是建設文化強國的重要手段,也是推動我國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驅動引擎。“敦煌石窟數字資產管理平臺構建與應用示范”形成可以永久保存、永續利用的數字資源;三星堆數字大展將神秘的古蜀文化“推送”給更多觀眾……眼下,文化數字化正在全國各地展開生動實踐。在傳承和發展優秀傳統文化的進程中,數字技術能夠營造出沉浸式體驗空間。對于傳播者來說,除了可以通過圖片文字、視頻攝制、直播等方式來展現,還可利用“傳統文化素材庫”中的數字化特效素材進行創作。對于受眾來說,在數字互動場景中,不僅能夠高效獲取傳統文化資源,還能深度參與到創作過程中,打破單向接收方式。虛擬化的數字應用場景,正逐步成為跨媒介敘事的主要空間,其形象化、具體化、可感性、可視化的優勢,讓文化傳播更為清晰明快、生動活潑。結合材料,運用文化傳承與文化創新的知識,談談數字技術如何更好賦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23.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24年9月1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甘肅調研時強調,黃河流域是中華民族和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要保護弘揚黃河文化,傳承好歷史文脈和民族根脈。目前沿黃各省區結合本地具體文化特點,采取不同措施,讓古老的黃河文化跨越千山萬水、飛進尋常百姓家。在新的時代背景下,黃河文化遺產的保護性傳承和發展,離不開科學的遺產資源挖掘、闡釋和宣傳。河南順應時代發展需求,開發“老家河南黃河之禮”小程序,聚焦開封、新鄭、汝州、澠池、禹州等地的非遺資源及相關文旅內容,將開封汴繡、新鄭黃帝傳說、汝州汝瓷、禹州鈞瓷、澠池仰韶彩陶等打造成獨具特色的“黃河之禮”,網友通過小程序,可以感受飛針走線穿梭汴京八景、細泥紅陶手繪傳千年等沿黃地區非遺文化,增強了來河南看一看的想法。山東淄博臨淄區立足客觀實際,依托地處黃河流域生態及文化資源富集區的先天優勢,圍繞黃河風土人情在學校開設本地特色文化體驗課程,以黃河陶藝、黃河劇團、黃河攝影、黃河手工坊等為載體,讓學生感受黃河自然生態之美、人文之美,傳承黃河文化和精神。結合材料,運用“文化傳承與文化創新”的知識,說明沿黃各省區的做法讓古老的黃河文化跨越千山萬水、飛進尋常百姓家的文化意義。24.閱讀材料,回答問題。近年來,眾多致力于傳播中華文化的作品愈發受到群眾的廣泛關注。在網絡時代,李子柒憑借造紙、活字印刷、刺繡、扎染等極具傳統文化韻味的視頻收獲了極高的關注度。在展現形式上,她更加注重細節和故事性,運用更精致的拍攝手法,將每個畫面都打造得如田園詩畫一般。2024年11月12日發布的首支“漆器”視頻上線僅十分鐘,海內外評論迅速突破5000條。為了呈現出完美的漆器作品,李子柒耗費三年時間去拜訪非遺傳承人,這份用心與執著著實令人欽佩。除此之外,以李子柒為代表的國風文化出海,推動了相關文化產品的銷售,讓更多人感受到中國文化的魅力以及文化背后所蘊含的深厚底蘊。結合材料,請運用“文化傳承與文化創新”的相關知識,分析李子柒現象對于講好中國故事的啟示。25.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75年來,我們黨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著眼滿足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高質量文化供給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文化獲得感、幸福感。文藝創作精品迭出——從《紅色娘子軍》《野火春風斗古城》《天云山傳奇》《廬山戀》,到《黃土地》《秋菊打官司》《甲方乙方》《長津湖》;從《許茂和他的女兒們》《組織部來了個年輕人》《白鹿原》,到《繁花》《人世間》《雪山大地》……文藝創作者堅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用一系列精品佳作回應時代主題和人民心聲。文化服務設施不斷完善——新中國成立初期,公共文化服務設施極其短缺,1949年,全國公共圖書館僅有55個、博物館21個。2023年末,全國共有公共圖書館3246個、博物館6833個。我國公共文化設施建設取得長足進步,為豐富群眾文化生活提供了有力支撐。文化產業繁榮發展——自2003年文化體制改革試點到全面展開,文化產業快速發展,新業態迅速興起。2023年,全國規模以上文化及相關產業企業實現營業收入129515億元,文化服務業支撐作用增強,文化新業態行業帶動效應明顯。根據材料,結合所學文化傳承與文化創新的知識,闡明75年來我們能夠不斷增加人民群眾的文化獲得感和幸福感的原因。26.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北京中軸線縱貫“老北京”南北,穿越700多年滄桑歷史,見證中國傳統都城營建的理想秩序,至今仍呈現著清晰的活化形態,與北京市民朝夕相伴、和諧共生。近年來,北京市在公眾和社會力量積極參與下,完成社稷壇、太廟、景山等一批重點文物騰退,開展鐘鼓樓保護修繕和周圍平房整治工程,打造永定門北望中軸線景觀視庫,將中軸線中遺保護與街區有機更斷、改善人居環境結合起來,老胡同大雜院里的居民過上現代生活。北京市還舉辦中軸線大講堂、中軸線文創市集、中軸線文化遺產傳承與創新大賽等各類活動,社會公眾的參與熱情越來越高;借助“數字打更人”項目,志愿者們通過“線上+線下”的方式參與文化遺產監測。在人們的精心守護下,古老的北京中軸線綻放出奪目光彩。結合材料,運用“文化發展的基本路徑”知識,分析北京市是如何讓古老的中軸線綻放出奪目光彩的。參考答案: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D D A C A D A B C A題號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 B C A B B A D C B A題號 21答案 C1.D【詳解】①:材料涉及的是全民參與對“龘”字的探索,不涉及文化創新,①不符合題意。②:大眾傳媒是現代文化傳播的手段,對文化傳播不起決定作用,②錯誤。③④:全民參與的文化探索,有利于發揮文化對人的作用,發揮文化引領風尚、教育人民的功能,同時也凸顯中華兒女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③④符合題意。故本題選D。2.D【詳解】①:材料強調發揮紅色文化的作用,不涉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①觀點不合題意。②:紅色文化育人主要是在精神層面發揮作用,不能直接帶來物質財富,②說法錯誤。③:紅色文化承載著崇高的理想信念等精神價值,能夠筑牢學生的理想信念之基,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③觀點符合題意。④:紅色文化是中華文化的瑰寶,成立育人共同體有利于堅守中華文化立場,傳承紅色文化,增強文化自信,④觀點符合題意。故本題選D。3.A【詳解】①③:中華優秀傳統體育文化,正快步走向更廣闊的舞臺,有利于傳承中華文化精髓,增強中華文化自信,也有利于促進中外文化交流互鑒,推進世界文化繁榮,①③正確。②:這些傳統體育文化項目在國際舞臺上的展示并沒有豐富中華文化的內涵。武術、太極拳、龍舟等本身的內涵并沒有因為它們在國際賽事等場合的展示而改變,而是對其已有內涵的傳播,②排除。④:文化認同的對象是本民族文化,④排除。故本題選A。4.C【詳解】①:不同民族文化相互借鑒、相互交流、相互學習,而不應該相互隔膜、相互排斥、相互取代,①排除。②③:沈繡以西洋油畫的人物肖像、風景等為繡稿,吸收其用光、用色和明暗關系等技法用于刺繡技法中,使得繡品立體感強、生動逼真,這體現了東西方藝術的結合豐富了文化形式,文化因交融而豐富推動著文化發展,②③符合題意。④:要吸收外來有益文化,且吸收外來有益文化可以推動文化創新,但不是必由之路,④排除。故本題選C。5.A【詳解】①②:采用電影創作手法,串聯起11條超級視頻,通過數字技術為甲骨文等傳統文化元素添加注釋,使傳統文化在現代性影像技術賦能下獲得新生。這啟示我們要賦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新的時代特質,善于融通不同資源,實現綜合創新,①②正確。③:材料強調的是賦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新的時代特質,未體現勇于熱情謳歌人民群眾的偉大實踐,③排除。④:“增強中華文化優越性”說法錯誤,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沒有優劣之分,④排除。故本題選A。6.D【詳解】①:民族文化在現代社會的發展中需要適應時代的變化而加以改造,但材料沒體現,①不符合題意。②:會展期間,主辦方推出“小小手工匠”研學、“非遺小舞臺”展演等活動,增強觀展體驗,更好地惠及人民群眾,②符合題意。③:“非遺融入現代生活”交流分享、非遺品牌發布等活動,推動促進傳承人、企業等不同主體的交流合作,但沒有豐富非遺文化內涵,③不符合題意。④:非遺品牌發布以及組織近百家專業采購商參會等活動,促進非遺產品供需對接,助力經濟社會發展,④符合題意。故本題選D。7.A【詳解】①:“對詩熱”再度流行,激活了心中日用而不覺的文化基因,體現了人們對中華優秀傳統詩詞的認同與肯定,彰顯了文化自信,也體現了傳統詩詞持久的生命力,①正確。②:通過對詩,人們增進了文化交流,產生情感共鳴,進而豐富人們的精神生活,②正確。③:材料中的詩詞是古典詩詞,它反映的是當時的社會生活風貌,而不是當今的時代風貌與時代精神,③排除。④:認為“‘對詩熱’的再度流行啟示我們不忘本來才能開辟未來,善于繼承才能更好創新”夸大了這一活動的意義與作用,④排除。故本題選A。8.B【詳解】①③:《志愿軍:存亡之戰》展示了恢弘的戰爭場面、激烈的搏命廝殺、悲壯的英雄浴血,是一部非常具有愛國主義教育意義的電影??梢姡撾娪暗某晒υ谟谄浜霌P主旋律,傳播正能量;厚植家國情懷,弘揚民族精神,①③正確。②:材料沒有涉及該電影融通不同資源、實現綜合創新,②排除。④:材料強調的是革命文化,沒有體現該電影對中華傳統美德的繼承以及弘揚時代新風,④排除。故本題選B。9.C【詳解】①④:民族精神隨時代變化而不斷豐富。塞罕壩林場的建設者們鑄就了牢記使命、艱苦創業、綠色發展的塞罕壩精神,這一精神是民族精神在生態文明建設中的豐富和發展,成為鞭策中華兒女不斷開拓進取的精神力量,①④正確。②: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②錯誤。③:中華民族精神集中體現了中華民族的整體風貌和精神特征,③錯誤。故本題選C。10.A【詳解】①②:《問蒼?!窂囊淮鷤ト嗣珴蓶|的青春之路起筆,講述早期共產黨人矢志不移踐行馬克思主義信仰,從追隨者逐步成長為先行者和開拓者的過程。啟示文藝創作者要立足中國國情,挖掘革命文化的當代價值,厚植紅色基因,擦亮中華民族的精神標識,①②符合題意。③:材料沒有涉及融通中外資源,③不符合題意。④:人民是文化發展的主體,而不是文藝創作者,④錯誤。故本題選A。11.B【詳解】①:由“歷經1600余年”“大量的宗救、藝術、建筑等方面的實物資料”可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①入選。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突出優勢,也是我們最深厚的文化軟實力,②不選。③:文化有先進與落后之分,先進文化是人類文明的一項重要內容,③不選。④:麥積山石窟保存的造像為后世研究中國佛教文化提供了豐富的資料和史實,表明文化要通過載體呈現出來,文化載體承載、表達和展現著文化的內容,④入選。故本題選B。12.C【詳解】①:對待文化多樣性,要認同本民族文化,尊重其他民族文化,“增強中華文化的國際認同”說法錯誤,①不選。②③:材料中指出“北京中軸線”所體現的中國傳統都城規劃理論和“中”“和”哲學思想,這展現了中國智慧中國精神,申遺成功有利于守護好中華民族文化瑰寶,并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向世界形象詮釋“何以中國”,②③正確。④:傳統文化中既有精華也有糟粕,“弘揚傳統文化”說法不準確,④不選。故本題選C。13.A【詳解】①②:中俄文化大集舉辦文藝演出、民眾互動等18項體現中俄文化元素的特色活動百余場,充分展示了中俄兩國多元的文化特色,成為兩國地方間文化旅游及其他領域交流合作的典范,這一活動的舉辦充分展現了中華文化的獨特魅力、豐富發展了文化交流的實現方式,①②正確。③:文化多樣性要求認同本民族文化,尊重其他民族文化,“增進中俄民眾對雙方文化的認同”說法錯誤,③錯誤。④:文化具有多樣性,不同的文化在交流互鑒中不斷發展,而不是走向同一,④錯誤。故本題選A。14.B【詳解】A:材料不涉及隨著時代的發展變化文化也跟著發生變化,也未體現交流互鑒,A不符合題意。B:國產游戲《黑神話:悟空》將中國神話傳說、歷史文獻、建筑遺產等元素融入其中,讓玩家在享受游戲樂趣的同時,也深刻感受到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說明文藝創作應該繼承優秀傳統文化,實現綜合創新,B正確。C:材料強調文藝創作應該繼承優秀傳統文化,未涉及堅定理想信念,弘揚民族精神,C不選。D:吸收外來有益文化,且材料未涉及吸收外來有益文化,D錯誤。故本題選B。15.B【詳解】①③:新時代繼續弘揚雷鋒精神是因為雷鋒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結晶,具有引領時代的獨特價值,能夠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更加有力的精神力量,①③正確。②:中華文化是中華民族共同的精神標識,②錯誤。④: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具有主體差異性和社會歷史性,往往會因時間、地點、條件不同而不同。④錯誤。故本題選B。16.A【詳解】①:由材料可知,本次演出涵蓋了多種藝術形式,豐富了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①符合題意。②:文藝惠民演出活動屬于文化事業,②排除。③:中國式現代化是文化創新的實踐基礎,而不是理論指導,③排除。④:材料中京劇、舞蹈、走秀表演等體現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④符合題意。故本題選A。17.D【詳解】①:重慶紅巖歷史革命博物館陳列的“五星紅旗”代表的不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而是革命文化,①不選。②:重慶紅巖歷史革命博物館陳列的“五星紅旗”承載著革命文化和紅色基因,象征著對新中國的祝福,不是因為“守護”而有價值,②不選。③④:重慶紅巖歷史革命博物館陳列這面“五星紅旗”,是因為它承載著革命文化和紅色基因,涵養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承載著濃厚的家國情懷,為愛國主義教育提供了寶貴載體,③④正確。故本題選D。18.C 19.B【解析】18.①:文化遺產影響著人們的文化實踐,但不能支配,①錯誤。②③:文化遺產承載著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獨特文化特征和傳統,承載著中華民族的基因和血脈,我國高度重視文化遺產保護有利于展示文化軟實力,增強文化自信,②③正確。④: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④錯誤。故本題選C。19.①④:年畫是用來迎新接福的一種傳統藝術,內容豐富,表達人們祈望豐收的心情和對幸福生活的憧憬,這表明中國傳統年畫是反映我國民間信仰、習俗的載體,寄托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愿,①④正確。②:中華民族精神集中體現了中華民族的整體風貌和精神特征,②錯誤。③:中華文化是中華民族共同的精神標識,③錯誤。故本題選B。20.A【詳解】①:山西大同懸空寺、泉州開元寺雙塔等海量的歷史古剎、文物古籍在游戲場景中被生動還原,讓全球玩家嘆為觀止。游戲高度還原了這些中國傳統古建筑和雕塑,將中國燦爛的文化和瑰麗的大好山河以最佳的風貌呈現給全球玩家。可見,推動中國優秀文化作品的國際傳播有利于展現底蘊深厚的中國形象,提升文化軟實力,①正確。②:材料與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無關,②不符合題意。③:通讀《西游記》原著,更成為不少“老外”體驗游戲前的“必修課”。可見,推動中國優秀文化作品的國際傳播有利于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增強民族文化自信,③正確。④: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彰顯中華文化優越性的說法錯誤,④排除。故本題選A。21.C【詳解】①:人民的生活實踐是一切文化產品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創作源泉,而不是創作者的靈感,①錯誤。②:看似是一場突如其來的“流量”驚喜,實則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和發展的生動詮釋,這表明文創工作離不開優秀歷史文化的傳承,②正確。③:看似是一場突如其來的“流量”驚喜,實則是國博文創團隊無數個日夜創意碰撞、精心策劃的靈感結晶,這表明文創產品的成功離不開創作者的文化實踐,③正確。④:冰箱貼屬于文化產業,而不是公共文化事業,④不符合題意。故本題選C。22.①文化具有服務社會、推動發展的功能,科學技術是文化傳承與創新的重要手段。建立數字化信息庫,將優秀傳統文化資源轉化為數據,實現數字化保存和傳承,有利于優秀傳統文化的保存、保護、傳播、共享和開發。②利用數字技術的優勢,創新文化傳播的手段和方式,營造沉浸式體驗空間,讓受眾深度參與,增強文化體驗感,滿足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③推動優秀傳統文化內容創新,為傳統文化注入時代精神,使其與現代社會相協調,推動其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④擴大中華文化的傳播力和影響力,增強文化自信,促進中華文化的傳播和世界文化的發展。23.①有利于推動黃河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展現黃河文化的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傳承好歷史文脈和民族根脈。②有利于拓寬黃河文化遺產的藝術化發展空間與文旅產業發展空間,推動沿黃地區文產業、旅游產業做大做強,促進沿黃地區經濟發展。③有利于發揮黃河文化的育人功能,豐富人們的精神世界,提升黃河文化育人成效,傳承黃河文化和精神。④有利于增強人們對黃河文化的體驗,加深人們對黃河文化的認識和理解,增強文化自信和認同感。24.①堅守中華文化立場,推動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展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②依托現代信息技術,創新傳統文化的傳播方式,以人們喜聞樂見的方式推廣開來,增強中華文化的影響力。③立足社會實踐,充分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資源,繼承傳統,推陳出新,打造中國文化精品,向世界講好中國文化,講好中國故事。④增強中華文化傳播力、影響力,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李子柒利用互聯網平臺和國際傳播渠道擴大影響力。其作品在海外受到廣泛關注,讓中國傳統文化走向世界,增強了中國文化的國際競爭力,堅定文化自信。25.堅持黨的領導,保證文化發展正確的政治方向;以人民為中心,著眼滿足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增加有效供給;堅定文化自信,對優秀傳統文化進行創新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加大文化建設投入,完善公共文化設施建設;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支持文化產業發展,形成文化新業態新動能。26.北京中軸線保護工作中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立足時代之基,構建優秀傳統文化與現代生活的內在聯系,讓文化遺產釋放時代光芒,持續造福廣大百姓群眾;融通不同資源,依托科技賦能、文旅融合,創新中軸線文化的表達和傳播方式,增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