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重慶市南開中學校2024-2025學年高三上學期第五次質量檢測歷史試卷(含答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重慶市南開中學校2024-2025學年高三上學期第五次質量檢測歷史試卷(含答案)

資源簡介

重慶市高2025屆高三第五次質量檢測
歷史試題
考生注意:
1.本試卷滿分100分,考試時間75分鐘。
2.考生作答時,請將答案答在答題卡上。必須在題號所指示的答題區域作答,超出答題區域書寫的答案無效,在試題卷、草稿紙上答題無效。
第I卷(選擇題)
一、選擇題:本題共15小題,每小題3分,共45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1.商代青銅禮器中酒器占了較大比例,西周建立后許多青銅酒器被廢除,穆王以后只保留壺這一種酒器在禮儀場合使用,而鼎、鬲、簋等食器在禮儀中大量使用,數量和形制都空前增加。上述變化反映了西周時期
A.治國理念相對務實B.農業技術日益發展
C.節用愛民觀念盛行D.祭祀文化逐漸衰弱
2.《詩經·國風》共有詩歌135首,其中抒怨之作多達近百首,涉及女子愛情婚姻之怨、對統治者腐朽生活之怨、遭受剝削之怨、兵役之怨、流落無依之怨五大類。此外還有不少諷刺統治者腐朽昏庸的“變風”之作。上述材料反映出
A.禮崩樂壞的社會現狀B.貴族階層的腐朽沒落
C.小農階層的困苦生活D.先秦時期的人文關懷
3.右圖是南朝墓室常見的《竹林七賢與榮啟期》畫像磚,圖中人物是魏晉玄學代表竹林七賢和春秋隱士榮啟期,代表法術高深的仙人引導墓主飛升成仙,畫中人物所坐的蓮花既暗喻了墓主的高尚品格,又蘊含佛教“蓮花妙法”的隱喻。此類畫像磚的內容表明當時
A.重視喪葬禮儀
B.文化交匯融通
C.儒學地位不動搖
D.士族生活奢靡
4.宋真宗在訂立澶淵之盟后封禪泰山,真宗親筆書寫碑文曰:“曩以五代陵夷,四方分裂。......(太祖)濟民于涂炭,登物于春臺,俾乂萬邦。......(太宗)人文化成,神道設教,尊賢尚德。”封禪大典的玉牒中寫道:“有宋嗣天子臣某,敢昭告于昊天上帝:啟運大同,惟宋受命。”這場封禪大典意在
A.彰顯政權正統合法B.昭示真宗文治武功
C.緬懷先祖豐功偉績D.強化道教信仰正統
5.明太祖認為“唐虞三代,典謨訓誥之詞質實不華,誠可為千萬世法。晉、宋以降,文體日衰,駢儷綺靡而古法蕩然矣。唐、宋之時,雖欲變之,而卒未能盡變。近代制誥表章之類仍蹈舊習。”因此要求“凡誥諭臣下之詞,務從簡古”“凡表箋奏疏,悉從典雅”。這一要求
A.加強了思想控制B.簡化了行政流程
C.規范了文書行文D.強化了皇權專制
6.清朝皇宮中的懋勤殿位于乾清宮西側,是一個以文化功能為主的宮室。皇帝在此殿的大多數活動與政治關系不大,但每年秋季處理死刑案件的最終裁決都要在此進行,因為刑殺在古代屬于陰事,五行類象中對應方位為西方。這表明清朝統治者
A.遵循天人合一B.推崇為政以德
C.維護司法公正D.注重律例結合
7.下表為“光緒朝歷年財政收支表節選(單位:兩白銀)”,結合表格中的信息可以分析得出的結論是
時間 出口額 進口額 稅收 財政收支
1875 68,912,929 67,803,247 11,968,109 +13,077,791
1889 96,947,823 110,884,355 21,823,762 +7,887,739
1900 158,996,752 211,070,422 22,873,986 -29,199,684
1904 239,486,683 344,060,680 31,493,156 -73,080,841
1907 264,380,697 416,401,369 33,861,346 -118,159,326
A.列強加大對華傾銷力度B.中國近代化成就凸顯
C.中國開始卷入世界市場D.清政府統治危機加劇
8.1944年,山西襄垣農村劇團以真人真事為素材創作了四幕秧歌劇《李來成家庭》,劇中描寫了一個以李來成為家長的八口之家在縣長吳殿甲的幫助教育下,由一個互不團結、整天鬧矛盾的落后家庭,變成一個團結和睦、積極生產的邊區模范家庭的故事。該劇的創作和演出旨在
A.反映農村的生產生活B.改造根據地社會面貌
C.重塑農民的勞動精神D.配合土地改革的推行
9.1961年,中國大量撤銷與蘇聯、東歐國家已訂的工業設備進口合同,加大了對西方國家糧食的進口力度,當年全國凈進口糧食580多萬噸,實現貿易順差4000萬美元。這反映出我國當時
A.工業化取得突出成就B.對外貿易優勢明顯
C.與西方大國關系改善D.政策調整及時有效
10.亞述帝國的阿淑爾城遺址出土的一塊磚浮雕上,刻畫了一個滿臉胡須的亞述貴族站在一位頭戴犄角頭巾的神靈面前,一只蝗蟲赫然盤旋在這位拜神者的頭頂上方。而這一時期國王豢養的術士所使用的《驅魔師手冊》中有一項名為“抓住蝗蟲的牙”的獨特法術。據此可知這一時期的亞述帝國
A.圖騰崇拜獨特B.宗教信仰服務社會需求
C.蝗災爆發頻繁D.建立了政教合一的統治
11.宗教改革時期,新教認為只有文字才能讓信徒得到救贖,而視覺圖像會導致偶像崇拜,會影響信徒與上帝的直接交流,一些新教地區的藝術家被迫轉向世俗藝術創作。而天主教會則大力支持宗教藝術創作,通過富麗堂皇的裝飾和建筑來吸引那些在信仰上猶豫不決的人。材料表明宗教改革
A.推動了民族國家形成B.革新了繪畫表現手法
C.促進了藝術多元發展D.沖擊了封建統治秩序
12.17至19世紀,朝鮮流行繪制《天下圖》,大量引用被當時中國文人視為不登大雅之堂、不足為訓的《山海經》的內容,認為《山海經》中的青丘國、君子國即朝鮮。同時繪制的《中國圖》中將日本列為“四夷”,而朝鮮則被納入中華文明版圖。這表明當時的朝鮮
A.高度認同中華文化B.警惕日本殖民擴張
C.民族文化特色鮮明D.近代制圖技術進步
13.右圖是19世紀初期英國的一幅政治漫畫,樹干上的英文是“衰敗選區”。樹上有許多蛇頭怪鳥,左邊的人在揮斧砍樹,右邊的人在賣力抵住這棵朽木。根據所學知識推斷,這幅漫畫的創作背景是
A.君主立憲的建立
B.責任內閣的完善
C.工業革命的開展
D.工人運動的興起
14.《在底層的人們》是墨西哥作家阿蘇埃拉于1915年發表的長篇小說,成功塑造了德梅特利奧這一農民起義領袖的形象。他最初樸實、率真、勇猛善戰,他說“我愛革命因為它是革命”。后來,德梅特利奧開始脫離群眾,腐化墮落,最終戰死沙場。該小說
A.開創了革命文學新流派B.反思了墨西哥革命現實
C.歌頌了拉丁美洲的解放D.揭示了革命失敗的本質
15.1974年到1980年,歐洲貨幣市場從1770億美元發展到了5750億美元,歐洲債券市場從34億美元發展到了204億美元,而辛迪加歐洲信貸市場則從285億美元發展到了780億美元。這一變化表明
A.歐洲經濟共同體正式形成B.布雷頓森林體系仍穩定運行
C.歐洲金融市場正迅速擴張D.國家壟斷資本主義快速發展
第II卷(非選擇題)
二、非選擇題:共55分。
16.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在公元前12-11世紀雅典和希臘世界就開始向海外移民,到公元前8世紀由于生存壓力進行了廣泛的大殖民運動,但數以百計的移民城邦沒有形成統一體,相互攻伐不斷,為外部勢力的入侵提供了機會。公元前6世紀波斯崛起,先后三次入侵希臘,但都遭到失敗。波斯針對希臘的局勢采取了靈活的遏制政策,在希臘的爭霸戰爭中支持斯巴達,幫助斯巴達建立了能和雅典抗衡的海上力量,導致雅典在伯羅奔尼撒戰爭中失敗。在希臘世界混亂之際,馬其頓的腓力二世介入古希臘城邦間的糾紛,逐漸確立了在希臘的統治地位,雅典淪為馬其頓治下的城市。
-摘編自靳艷《論雅典城邦衰落的地緣政治原因》
材料二明初鄭和訪問的“西洋”大致在今天所稱“印太地區”的地理范圍內。鄭和艦隊訪問東南亞時,在多地建筑佛教寺塔和清真寺,也帶去儒家圖書進行交流,展現出尊重包容的精神。印太地區來華訪問和返程的貴族王公、外國貿易商品和明朝的回賜貨物,往往都依賴鄭和艦隊運送。艦隊在航途中打擊海盜、肅清航路,保障了國際交往與海洋秩序。面對印太地區政治上的分裂狀態,鄭和使團雖然應邀運用軍事手段對部分國家進行建設性干預,但始終以維護和平為目的,維持了地區的安定。然而,鄭和的活動持續時間不長,明朝沒能主導建立起一種戰略合作機制,其經營的西洋秩序很快化為烏有。
-摘編自張曉東《鄭和下西洋的基本經驗及其歷史啟示》
材料三經過兩次鴉片戰爭的洗禮,晚清政府逐漸改變了把西方國家以及周邊藩屬國和少數民族看作“夷”“蠻”的觀念,《南京條約》中規定取消外國商人向華官提交文書用“稟”的要求,要求以后往來文書用平等款式,對西方列強的稱呼由“夷”變為“洋”。1883年駐法公使曾紀澤要求越南“經武整軍”,希望越南承擔抵御西方侵略的義務,傳統對于藩屬國羈縻懷柔、防止其“以夷變夏”的觀念已不復存在。1900年俄軍從東北方五路侵華,不費吹灰之力就突破清軍防御,占領了東北三省,此后晚清政府“重內虛外”、重邊政、輕邊防的方針和做法才逐漸得到了根本的改變。
-摘編自吳智剛《地緣政治危機與晚清政府邊防理念的轉變》
材料四英國殖民緬甸后,對中國領土虎視眈眈,挑起了中緬邊界爭端。1948年緬甸脫離英聯邦宣布獨立。1954年12月,中緬雙方在北京發表《中緬兩國總理會談公報》,確認“中緬兩國邊界未完全劃定”的事實,“必須根據友好精神,通過正常的外交途徑解決此項問題”。1955年,美國帶領“馬尼拉條約國”搞軍事演習,干預談判。為此,周總理給吳努總理寫信指出,我們主張一切問題都由雙方協商,我們希望中緬兩國團結起來,不給有心人以可乘之機。緬方最終拒絕了美國駐軍要求,中止了和美國的棉紡合作等經濟項目。中緬雙方堅持友好的邊界談判,歷經多輪會談,于1960年10月1日簽訂《中緬邊界條約》,歷史遺留下來的中緬邊界問題最終得以全面、徹底地解決。
-整理自張勤《中緬邊界談判:國與國處理雙邊關系的優秀范例》等
(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評述雅典城邦的地緣環境。(8分)
(2)根據材料二,概括鄭和使團應對印太地區地緣關系的舉措。(6分)
(3)根據材料三,說明近代以來清政府邊防理念的變化。(6分)
(4)根據材料四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中緬邊界談判為應對地緣政治局勢提供了怎樣的借鑒。(5分)
1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材料一18世紀末,有所發展但尚不成熟的資本主義的生產水平與階級狀況,使得空想社會主義達到頂峰,有了直接共產主義的理論。1830年法國七月革命后,資產階級政治統治建立,促進了資本主義經濟的迅速發展,同時使得資產階級同無產階級的矛盾成為主要的階級矛盾。無產階級直接反對資產階級的自覺斗爭開始了,無產階級爆發了幾次大規模的革命運動。由于對資本主義社會缺乏科學的認識,這些運動的政治主張始終未能擺脫空想與密謀的性質。這些英勇的斗爭一方面提供了寶貴的歷史經驗,同時也表明它亟須科學的革命理論去指導。
-整理自熊子云《馬克思主義形成史》
材料二“西方馬克思主義”是20世紀初產生的社會思潮。1920年以后沒有發生任何大革命的高潮,西方馬克思主義沿著一條離開一切革命政治實踐的永無止境的曲折道路前進,故意不談階級斗爭戰略。同時,美國經濟在凱恩斯主義的幫助下走出了1929年至1932年的大危機,明顯地打破了經典著作中有關衰亡或危機來臨的預言,對經典的歷史唯物主義的發展構成了理論挑戰。于是從20世紀20年代以來,西方馬克思主義將研究的焦點轉向文化領域。許多理論家通過對人性壓抑的分析,提出人性的解放不再是摧毀資本主義制度,而是對導致人性壓抑的資本主義文化的批判,并以此解釋在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無產階級喪失革命性。
-整理自樂平《現代西方社會思潮研究》
材料三在一定意義上,中國共產黨的歷史就是一部開啟和探索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并在實踐中不斷地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中國共產黨是一個極其重視理論指導和理論建設的黨,既勇于和善于從獨具特色的成功實踐中不失時機地進行理論總結與升華,更勇于和善于對因各種主客觀因素制約而出現的失敗與挫折進行自我審視和反思。正是在這一基本特點和優點上,使得中國共產黨人不斷開創著中國革命、建設、改革的新局面,同時也不斷譜寫著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新篇章。
-整理自魏胤亭、楊東《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內在邏輯》
(1)根據材料一,概括馬克思主義誕生的背景。(6分)
(2)根據材料二,概括“西方馬克思主義”發展的局限。(6分)
(3)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總結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基本經驗。(6分)
18.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學者楊勇剛將中國近代鐵路史分為如下五個時期:
時間 概況
1874-1889 清政府一方面贖回并拆毀了吳淞鐵路,另一方面又允許了作為運煤工具的唐胥鐵路的修建,以及臺灣省鐵路的興筑。
1889-1903 清政府宣布興辦鐵路,制定了官辦鐵路、借債筑路的政策,批準設立了中國鐵路總公司,第一個鐵路建設高潮出現。
1903-1911 清政府設立商部,允許華商集股筑路,民辦鐵路興起,筑路高潮繼續發展。1911年清政府以鐵路干線國有為名,收回鐵路修筑權并出讓給列強。
1912-1928 民國初年一度出現了籌辦鐵路的熱潮,不久北洋政府完全取締民辦鐵路,繼續借債筑路。軍閥紛爭、政局動蕩,使得中國鐵路事業的發展進入低潮。
1928-1949 國民政府制定了鐵道建設計劃和中外合資筑路政策,并進行了鐵路路務整頓和外債整理,掀起了第二個鐵路建設高潮。日本帝國主義一方面在中國東北和臺灣擅自修筑大量鐵路,另一方面又在中國關內大肆破壞鐵路和利用鐵路擴大侵華戰爭,中國鐵路事業的發展再次跌入低谷。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中國鐵路路權發生了根本性變革。
-整理自楊勇剛《中國近代鐵路史》
閱讀材料,提取相關信息,圍繞“鐵路與近代中國”自擬一個論題,并結合所學知識進行闡述。(要求:觀點明確,史論結合,邏輯清晰,表達準確。)
參考答案
一、選擇題:本題共15小題,每小題3分,共45分。
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選項 A D B A C A D B D B C A C B C
1.A【解析】從材料信息可知,商代祭祀酒器居多,周代食器居多,反映了周代更重視食物在祭祀中的地位,是“民以食為天”觀念的體現,表明治國思想與商代相比更加務實,故選A。對食物的重視不能說明農業技術的發展,故排除B。材料中看不出西周祭祀更為節省,也看不出祭祀文化的衰弱,故排除CD。
2.D【解析】《國風》中大多數作品都反映了民間疾苦和對統治者的諷刺,是先秦人文關懷的體現,故選D。《國風》作品并非只來自春秋時期,并不能說明當時禮崩樂壞,故排除A。材料中只能反映統治者對人民的剝削壓迫,并非沒落,故排除B。小農階層是土地私有制的產物,大約在春秋戰國時期形成,與材料時間不符,故排除C。
3.B【解析】《竹林七賢與榮啟期》畫像磚中仙人形象代表道教,高尚品格反映儒家思想,蓮花妙法來自佛教,表明在南朝時期儒道佛思想相互交融,被士人所廣泛接受,故選B。畫像磚內容與喪葬禮儀無關,也反映不出士族生活奢靡,故排除AD。道教思想和佛教思想在當時對儒學地位形成了沖擊,但并未改變儒學統治地位,故排除C。
4.A【解析】宋真宗在封禪泰山所寫碑文和玉牒內容主要是頌揚宋太祖結束亂世建立宋朝的豐功偉績和宋太宗繼往開來推行文治的功績,以此來彰顯北宋政權的正統性,故選A。材料中并未涉及宋真宗的文治武功,故排除B。緬懷先祖豐功偉績只是宋真宗達到其政治目的的手段,并非其主旨,故排除C。同理,道教在封禪大典中只是宗教工具,宣揚道教正統并不是宋真宗的主旨,故排除D。
5.C【解析】明太祖這段話的內容是要求朝廷文書要以質實不華的三代文章為標準,杜絕晉、宋以來華而不實的文風,是對明代文書行文的規范,故選C。這一要求是皇權專制加強后皇帝工作繁多而做出的改革措施,并非強化皇權專制的手段,故排除D。這次改革對象僅僅是文風,并未涉及內容,與思想控制和行政流程無關,故排除AB。
6.A【解析】懋勤殿作為以文化活動為主的場所用來勾決犯人的原因是其所處方位符合陰陽五行學說,這是天人合一思想的體現,故選A。BCD選項在材料中未體現。
7.D【解析】從表格信息可以看出清政府在20世紀的財政收支一直都是赤字狀態,表明清政府陷入了財政危機,是統治危機加劇的表現,故選D而排除B。進口額的增加也有可能是正常貿易量的增加,不一定是列強傾銷的結果,故排除A。中國開始卷入世界市場是在鴉片戰爭之后,與表格反映時間不符,故排除C。
8.B【解析】1944年是抗日戰爭勝利前夕,山西襄垣地區是抗日根據地,李來成家庭的變化反映了在邊區政府的引導下改變了原有的面貌,成為邊區的模范家庭,故選B。劇日雖然可以反映農村的生產生活和勞動精神,但這并非主要目的,重塑一詞也不太恰當,故AC錯誤。抗日根據地實行的是“雙減雙交”政策,并沒有推行土地改革,故D錯誤。
9.D【解析】從材料信息可以推斷出中國當時的政策是為了應對經濟困難造成的糧食供應不足,在中國加大進口西方糧食的同時,貿易反而處于順差,說明當時并沒有因為增加糧食進口而影響外貿和經濟發展,政策調整及時而有效,故選D。撤銷與蘇聯、東歐國家的工業設備進口合同是無奈之舉,并不是中國工業實力已經發展到不需要進口工業設備的程度了,故排除A。貿易順差數量并沒有太大,休現不出對外貿易的優勢,故排除B。加大西方糧食進口屬于商業行為,并不能體現與西方大同的關系的變化,故排除C。
10.B【解析】亞述帝國歷史上雖然蝗蟲災害較多,但材料尤法得出爆發頻繁。浮雕表明在蝗災爆發時貴族向神靈尋求幫助,而國王豢養的術士也運用法術驅逐蝗蟲,從而體現了宗教信仰服務社會需求,故B正確。材料并未體現政教合一的統治,故排除D。
11.C【解析】宗教改革時期,新教對藝術的認識導致藝術家轉而創作世俗藝術,而天主教則支持宗教藝術的創作,使得宗教藝術和世俗藝術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發展,故選C。民族國家的形成與宗教改革高度相關,但與材料無關,故排除A。材料反映的是藝術風格和題材的變化,并非表現手法,故排除B。D選項與材料無關。
12.A【解析】朝鮮在繪制《天下圖》時將中國文人輕視的《山海經》奉為圭臬,且在《中國圖》的繪制上以朝鮮被納入中華文明版圖為榮,這是對中華文化高度認同的表現,故選A。這一時期日本尚未開始殖民擴張,故排除B。材料中并未反映朝鮮的民族文化,故排除C。材料中并未交代朝鮮繪制地圖的技術,也未交代這些地圖的準確與否,故排除D。
13.C【解析】19世紀初期創作的這幅漫畫主題是主張廢除“衰敗選區”,根據“蛇頭怪鳥”、“朽木”等信息可以判斷作者對廢除“衰敗選區”是持肯定態度的。所謂“哀敗選區”,指的是工業革命時期一些舊選區因為種種原因已經衰落,但仍占據著議員名額,而新興的工業城市卻并未劃為選區,這導致新興工業資產階級進入議會的幾率很低,從而不利于工業革命的發展。所以主張廢除“哀敗選區”是工業革命開展的結果,故選C。英國君主立憲制建立的時間是1689年,與材料時間不符,故排除A。選區的變化關系到的是議會而不是內閣,故排除D選項與材料無關。
14.B【解析】19世紀前期拉丁美洲已經基本實現了獨立。1910年墨西哥爆發了資產階級革命,在農民起義軍的支持下,雖然美國干涉造成了革命的反復,但最終還是趕走了獨裁者,頒布了資產階級憲法。1915年發表的該小說只是記錄并反思了墨西哥革命現實和過程,并沒有揭示革命失敗的本質,故B正確。
15.C【解析】材料的信息直接反映出歐洲金融市場正迅速擴張,故C正確。歐洲經濟共同體正式形成于1958年,七十年代中期布雷頓森林體系已經解體,主要資本主義國家減緩了對經濟的干預,自山資本主義經濟思想盛行,故ABD錯誤。
二、非選擇題:共55分。
16.【答案】(25分)
(1)鄰近海洋,多山少平原,農業不發達;城邦小國寡民,海外殖民,對外依賴性強;希臘城邦分散自治、紛爭不斷,雅典力量削弱;波斯帝國的侵略、分化和馬其頓王國的崛起,使得外部危機加劇。(8分)
(2)傳播中華文化、尊重當地文化多樣性;提供海上交通和安全保障;堅持和平往來,維護地區穩定。(6分)
(3)對外國山斥為蠻夷到平等、重視;對藩屬國山羈縻遏制到利用御外;山“重內虛外”到重視邊防。(6分)
(4)堅持和平共處工項原則;堅持獨立自主,反對外部勢力干涉;加強合作,友好協商,共同應對挑戰。(5分)
17.【答案】(18分)
(1)空想社會主義興起,奠定了共產主義的理論基礎;伴隨著資本主義的發展,資產階級與無產階級的矛盾激化;無產階級革命運動失敗亟需科學革命理論的指導。(6分)
(2)與革命政治實踐相脫離,忽視階級斗爭;刻意回避資本主義生產關系調整帶來的理論挑戰;研究焦點轉向文化領域,忽視了無產階級在社會變革中的革命性。(6分)
(3)堅持立足基本國情,解放思想,實事求是;重視理論建設,善于總結升華,勇于審視反思;與時俱進,不斷創新。(6分)
18.【答案】(12分)
示例:
論題:中國近代政局的變動嚴重影響鐵路的建設發展。
闡述:①晚清政府到北洋政府時期:晚清政府受傳統觀念影響對鐵路修筑反應遲鈍,猶豫不決。洋務運動時期,在漢族地主官員的推動下,近代鐵路始有發展。甲午中日戰爭后,清政府為鞏固統治大力發展鐵路,但八國聯軍侵華后清政府成為列強對華統治的工具,推行鐵路國有政策,引發辛亥革命,清政府滅亡。北洋政府也是列強在華利益代言人,取締民辦鐵路,繼續借債筑路,加之軍閥紛爭、政局動蕩,使得中國鐵路事業的發展進入低潮。
②國民政府到抗日戰爭時期:國民政府形式上統一全國后,大力發展國民經濟,興辦鐵路,掀起了第二個鐵路建設高潮。日本侵華打破了中國近代鐵路建設進程,伴隨著侵略加深,日本先后在東北和臺灣地區建設鐵路,為殖民統治服務。全面侵華戰爭爆發后,I本大肆破壞鐵路和利用鐵路擴大侵華戰爭,中國鐵路事業的發展再次跌入低谷。直到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結束,中國鐵路路權才發生了根本性變革。
總結:綜上所述,只有實現民族獨立才能真正推進國民經濟建設。我們應該從近代鐵路的發展史中汲取經驗教訓,積極順應時代潮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維護和平秩序,大力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實現中國民族的偉大復興。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连江县| 宜良县| 道孚县| 太仆寺旗| 台湾省| 海兴县| 陵川县| 万山特区| 柳河县| 太仆寺旗| 阿尔山市| 扶余县| 普陀区| 北票市| 张家口市| 沙河市| 任丘市| 大埔县| 任丘市| 同江市| 黎平县| 丰镇市| 如皋市| 武威市| 霞浦县| 乐平市| 云安县| 大理市| 比如县| 当雄县| 股票| 六盘水市| 安阳县| 宿州市| 巴彦县| 华宁县| 泾源县| 南丰县| 清水县| 宕昌县| 龙游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