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部編版歷史八年級上冊期末復習測試題(含答案)選擇題1.《南京條約》規定:“英商進出口貨物繳納的稅款,中國須同英國商定。”此項規定主要破壞了中國的 ( )A.司法主權 B.貿易主權 C.關稅主權 D.海關主權2.割九龍司一區給英國的條約是( )A.《南京條約》 B.《北京條約》 C.《天津條約》 D.《黃埔條約3.太平天國的都城“天京”實際上是我們今天的 ( )A.北京 B.南京 C.東京 D.上海4.屬于沿海的部分官僚、地主、商人、買辦、手工業作坊主開設的工廠有 ( )①江南制造總局 ②發昌機器廠 ③繼昌隆繅絲廠 ④安慶內軍械所A.①② B.①④ C.①③ D.②③5.光緒皇帝撰聯“此日漫揮天下淚,有公足壯海軍威”,追悼在中日海戰中壯烈殉國的北洋水師致遠艦管帶。“足壯海軍威”的悲壯場景,從哪部影視劇中可以看到 ( )A.《鴉片戰爭》 B.《虎門銷煙》 C.《末代皇帝》 D.《甲午風云》6.在義和團興起的過程中,曾提出“扶清滅洋”的口號。對此口號評價不正確的是( )A.“滅洋”,鮮明地表達了中國人民反對帝國主義的斗爭意志B.“扶清”,反映出義和團對清政府的本質認識不清,對其抱有幻想C.“滅洋”,使義和團對洋人及外國輪船、鐵路等統統排斥,具有盲目排外的落后性D.“扶清”,表現了義和團具有崇高的愛國主義精神7.章士釗在《孫逸仙自序》中說:“孫逸仙者,近今談革命者之初祖,實行革命者之北辰,此有耳目者所同認。”他意在說明孫中山( )A.是中國最早的革命者 B.已成為革命黨公認的領袖C.經常與別人談論革命 D.得到了所有人的一致擁護8.“革命者,天演之公例也。革命者,世界之公理也。”《革命軍》開篇就用一連串排比句,旗幟鮮明地宣傳反清革命,其作者是( )A.鄒容 B.陳天華 C.章炳麟 D.徐錫麟9.“經過10月10日一個下午的不顧一切的協商,一小批士兵匆忙地臨時訂出了當天晚上的計劃,然后堅決地出擊。他們殺死了軍官,直趨附近最大的彈藥庫……到凌晨,武昌的清政府已被打垮。”這段文字描述的事件是( )A.萍瀏醴起義 B.廣西起義 C.廣州黃花崗起義D.武昌起義10.約法明確規定:“中華民國之憲法,由國會制定。憲法未施行之前,本約法之效力與憲法 等。”這表明《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A.具有國家根本大法的性質 B.不是憲法,沒有法律效力C.是由國會制定的臨時憲法 D.與憲法沒有任何區別11.下列選項中,不屬于廣州國民政府北伐的主要對象是( )A. 蔣介石 B. 吳佩孚 C. 孫傳芳 D. 張作霖12.“合則兩利,分則兩傷”,這是有人對國共兩黨關系的總結。國共兩黨在近代史上先后有過兩次合作,其中國共兩黨第二次合作的重要成果是( )A. 基本上推翻了北洋軍閥的反動統治B. 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取得抗日戰爭的勝利C. 進行重慶談判,簽訂了“雙十協定”D. 西安事變和平解決13.1931年的九一八事變既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起點,也揭開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序幕。事變爆發的地點在( )A. 沈陽 B. 北平 C. 南京 D. 上海14.如圖中的新聞標題是:爭取中華民族生存--張楊昨發動對蔣兵諫。從圖中獲取的最有效歷史信息是( )A. 九一八事變爆發 B. 西安事變爆發C. 七七事變爆發 D. 五四運動爆發15.如圖是某事件形勢示意圖。該事件是( )A. 華北危機 B. 九一八事變 C. 七七事變 D. 八一三事變16. 當時國家的最高領導權不在光緒皇帝手中,而為以西太后為首的王公、大臣所掌握。維新派只有少數幾個人,沒有實權。西太后最初曾指示“今宜專講西學”,但是,當她感到變法觸及她自己的權力和清廷王公貴族的利益時,就動手遏制、鎮壓。材料說明戊戌變法失敗是由于( )A. 資產階級的軟弱性B. 守舊派勢力強大C. 缺乏正確的理論指導D. 對列強寄予幻想17. 一位清朝皇帝在《上諭》中說:“本年夏間,拳匪構亂,開釁友邦。朕奉慈駕西巡,京師云擾……昨據奕劻等電呈各國和議十二條大綱,業已照允……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這份《上諭》中的“京師云擾”是指( )A. 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B. 太平軍攻占南京C. 康有為、梁啟超等人“公車上書”D. 八國聯軍攻陷北京18. “我們革命的目的是為眾生謀幸福,因不愿少數滿洲人專利,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專利,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數富人專利,故要社會革命。”孫中山先生把“政治革命”概括為( )A. 民族主義 B. 民權主義C. 民生主義 D. 民主主義19. 陳旭麓先生在《近代中國社會的新陳代謝》中寫到:(它)之取代自秦始皇以來兩千多年的“帝國”……是一種前無古人的變化。它否定了整個皇權體制,是政治制度和社會思想的一大躍進。這里的“它”是指( )A. 洋務運動 B. 戊戌變法C. 辛亥革命 D. 新文化運動20. 下圖是陳獨秀關于辛亥革命的言論。該言論表明他認為辛亥革命失敗的原因是( )A. 舊思想根深蒂固B. 民族資產階級力量弱小C. 革命果實被竊取D. 沒有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綱領21.近代史上不平等條約是列強套在中華民族脖子上的沉重枷鎖。下列各項內容,按簽訂的時間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 )①割香港島給英國 ②清政府保證嚴禁人民參加反帝活動③割讓烏蘇里江以東領土(包括庫頁島) ④清政府割臺灣、澎湖列島給日本。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② C.①④②③ D.①④③②22.在資本主義列強強迫清政府簽訂的不平等條約中,使中國開始淪為和徹底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條約分別是 ( )A.《北京條約》 《馬關條約》 B.《南京條約》 《辛丑條約》C.《馬關條約》 《辛丑條約》 D.《南京條約》 《望廈條約》23. 甲午中日戰爭的失敗,使先進的中國人認識到,單憑引進外國器物已不足以挽救民族危亡。于是,謀求制度的變革被提到議程上來。戊戌變法就是制度變革的一次嘗試。拉開這次嘗試序幕的是( )A.開辦新式學堂 B.公車上書 C.允許官民上書言事 D.訓練新式軍隊24.近代中國曾有人指出:“(土耳其)不變舊法,遂為六大國割地廢君,而柄其政。日本一小島夷耳,能變舊法,乃能滅我琉球,侵我大國。前車之轍,可以為鑒。”“伏惟皇上……破除舊習,更新大政”。由此可知他主張( )A.學習西方、發展科技 B.變法維新、救亡圖存C.解放思想、宣揚民主 D.發動民眾、進行革命25. 戰前,英、法、德等西方列強曾積極準備瓜分中國,但戰后卻基本上放棄了瓜分的計劃,決定繼續維持中國半獨立的地位,與材料內容相關的條約規定是( )A.外國軍艦可以在長江各口岸自由航行B.清政府保證嚴禁人民參加反帝活動C.劃定北京東交民巷為使館界D.清政府拆毀大潔炮臺二、非選擇題26. 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0分)材料一 馬克思曾這樣評價鴉片戰爭:“在這場決斗中,陳腐世界的代表是基于道義原則,而最現代的社會的代表卻是為了獲得賤買貴賣的特權——這的確是一幕悲劇,甚至詩人的幻想也永遠不敢創造出這種離奇的悲劇題材。”材料二 八國聯軍侵華戰爭中部分史實列表時間 內容1900年3月 帝國主義列強在渤海舉行海軍示威,顯示要用武力干涉中國1900年7月 俄軍從16日起至21日發動了慘絕人寰的海蘭泡和江東六十四屯慘案1900年7月 聯軍在天津成立“天津都統衙門”1900年7月 帝國主義聯軍在津大肆搶掠屠殺1900年7月 德國照會各國,主張先“懲兇”后議和(1)據材料一,指出馬克思這段話旨在說明什么。結合所學知識,指出這場戰爭的導火索是什么。(2)據材料二,歸納西方列強鎮壓中國人民反抗的方式。(3)上述材料和問題探究的主題是什么?27.中國近代史是一部反抗外來侵略、救亡圖存的抗爭史。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14分)材料一林在虎門海灘挑了兩個池子,“前設涵洞,后通水溝,先由溝道引水入池,撒鹽其中,次投箱中煙土,再拋石灰煮之,煙灰湯沸,顆粒悉盡……共歷23日,全數殆盡銷毀。”——蔣廷黻《中國近代史》(1)材料一描述的是什么事件?這一事件有何意義?材料二 英國的態度很簡單:中國不答應他的要求,他就不停戰。道光也很倔強:一軍敗了,再調一軍。中國兵士有未出戰而先逃者,也有戰敗而寧死不降不逃者。將帥有戰前妄自夸大而臨戰即退者,也有鞠躬盡瘁死而后已者……軍器不如人,自不待說;紀律不如人,精神不如人,亦不可諱言。—蔣廷黻《中國近代史》(2)材料二中英國的要求是什么?依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鴉片戰爭中國戰敗的 原因。材料三中華兒女不分民族、階層、黨派、宗教,也不分工、農、兵、學、商各行各業以至海外僑胞,都聚集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旗幟下,匯成全民族抗戰洪流,不僅是中華民族覺醒的 集中表現,更是中華民族不可戰勝的保證。——摘自《人民日報》(3)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列舉中華兒女“匯成全民族抗戰洪流”的表現。(4)綜上所述,談談你對“中華民族的抗爭”的認識。28、(14分)閱讀下列有關辛亥革命的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我們革命的目的,是為中國謀幸福,因不愿少數滿洲人專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專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數富人專制,故要社會革命。——孫中山材料二:10日晚,武昌城內新軍工程營的革命黨人提前起義。他們沖出營房,奔向楚望臺軍械庫,守衛軍械庫的新軍打開庫門響應……第二天,起義軍占領武昌。接著,漢陽、漢口的新軍起義響應……材料三:第十九條十一、參議院對于臨時大總統,認為有謀叛行為時,得以總員五分四以上之出席,出席員四分三以上之可決彈劾之。材料四:凡革命以前所有滿洲政府與各國締結之條約,民國均認為有效,至于條約期滿為止,其締結于革命起事以后則否。——《臨時大總統告各友邦書》(1912年)(1)根據材料一,概括指出孫中山領導資產階級革命的指導思想是什么?(2)根據材料二,這里的“起義”指的是哪一歷史事件?(3)材料三出自哪部法律文件?該文件的性質是什么?(4)材料四反映出辛亥革命有何局限性?29.材料一:中國共產黨為爭取和平民主,反對國民黨的內戰政策,進行了三年艱苦卓絕的人民解放戰爭,推翻了國民黨的統治。(12分)材料二:原子彈是一種大規模屠殺的武器,但是決定戰爭勝敗的是人民,而不是一兩件新式武器。 ——摘自毛澤東1946年與斯特朗的談話請回答:(1)標志著人民解放戰爭開始轉入戰略進攻的事件是什么?(2分)(2)請寫出解放戰爭中人民解放軍與國民黨軍隊主力決戰的三大戰役名稱。摧垮南京國民政府的戰役又是什么?(6分)(3)請結合材料和所學知識,談談人民解放戰爭迅速取得勝利的主要原因。(4分)答案1-5CBBDD 6-10DBADA 11-15ABABC 16-20BDBCA 21-25BBBBB26、(1)說明:鴉片戰爭充滿矛盾與悖論。導火索:虎門銷煙。(2)炫耀武力;成立殖民機構;屠殺中國人民;相互勾結,彼此支持。 (3)列強的侵華戰爭。27、(1)事件:虎門銷煙;意義:顯示了中華民族反抗外來侵略的堅強意志。(2)英國要求:打開中國市場,獲得侵略權益;失敗原因:清政府腐敗無能;中國政治經濟軍事全面落后于英國(答出一點即可)。(3)抗日戰爭期間建立了以國共合作為基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進行全民族抗戰;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旗幟下,中國各民族、各政黨、各政治派別求同存異,共同抗敵;國民黨形成了正面戰場,組織起大規模會戰;共產黨深入敵后,建立起敵后抗日根據地,組織了平型關大捷、百團大戰等戰役;其他各界愛國群眾以各自不同的形式積極支持抗戰等(兩點即可)。(4)中華民族不畏強暴,富有反抗精神;正是由于中華民族的抗爭,才迎來了民族獨立;民族抗爭是中華民族富有凝聚力的表現;民族抗爭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保證等(符合題意的其他答案均可)。28.(1)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2)遼沈戰役、淮海戰役、 平津戰役、渡江戰役(3)正義戰爭、人民群眾的支持、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人民解放軍的英勇作戰、國民黨的腐敗等29、(1)三民主義(2)武昌起義(3)《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資產階級共和國憲法性質(4)沒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務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