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初一歷史期末測試題 2024.12一.選擇題(每小題1分,共25分,每小題只有一個正確選項)1.下面哪一個遺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內涵最豐富、材料最齊全的直立人遺址之一( ?。?br/>A.元謀人遺址 B.鄖縣人遺址C.北京人遺址 D.藍田人遺址2. 以下是北京人遺址的考古發掘情況簡表,據此得出的合理結論是人類化石200余件,分屬40多個個體 5個灰燼層及大量動物燒骨動物化石100多種 石器10多萬件A. 北京人遺址是我國境內最早的人類遺址 B. 北京人使用磨制石器C. 北京人從事狩獵活動并會使用火 D. 北京人過著定居生活3. 下側圖1建筑應位于圖2中的位置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4.2019年世界遺產委員會在第43屆世界遺產大會上正式宣布,“良渚古城遺址”申遺成功。考古證明其距今5000年前已存在明確的階級分化和統一的文化信仰,材料表明中國( )A. 早期國家已經出現 B. 古代文明長期領先世界C. 第一個奴隸制王朝建立 D. 舊石器時代生產水平高5.“沉睡三千年,一醒驚天下”,三星堆遺址考古發現,其青銅鑄造技術和禮器制度廣泛吸收了黃河流域夏商的文明成果,而用玉傳統和紋樣審美則來自長江下游的良渚文化。這反映出( )A.古蜀文明領先中原 B.中華文明起源于古蜀文明C.中華文明多元一體 D.原始農業得到發展6.我國儒家經典《尚書·堯典》中有“堯舜禪讓”的記載,《尚書·大禹謨》中則有“舜禹禪讓”的記載,文獻記載堯舜禹“禪讓”的標準應該是 ( )A.部落勢力 B.賢德之人 C.治水功績 D.征戰功績7. 受戰亂、環境變化等因素影響,商朝多次遷都,到商王盤庚時遷到( )A. 殷 B. 二里頭 C. 洛邑 D. 亳8.以下博物館的名稱來源于古代一項政治制度。這項制度是A.禪讓制 B.世襲制 C.分封制 D.郡縣制9.“春秋一霸謝幕去,戰國三雄傲世立。風云際會龍虎斗,華夏進入戰國期。”戰國時期社會的主要特征是( )A.王室衰微,諸侯爭霸 B.百家爭鳴,思想繁榮C.兼并戰爭,社會變革 D.統一中國,中央集權10.《商君書·賞刑》載,秦國“富貴之門必出于兵”,以至于秦國人聽到戰爭“相賀也,起居飲食所歌謠者,戰也”。以上現象的出現源于商鞅變法 ( )A.廢除舊的土地制度 B.尊王攘夷 C.確立縣制 D.獎勵軍功11.公元前256年,蜀郡郡守李冰主持修建了大型水利工程,使成都平原成為沃野,被稱為“天府之國”。該工程是( )A.六輔渠 B.都江堰 C.靈渠 D.白渠12.春秋戰國時期學術思想異?;钴S,各學派紛紛著書立說。其中老子創立的學派是( )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13.胡適說:“孔子是一個了不得的教育家。他提出的教育哲學可以說是民主自由的教育學,將人看作是平等的?!毕铝袑儆诳鬃咏逃鲝埖氖牵? )A.“無為而治” B.“有教無類” C.“兼愛、非攻” D.以法治國14.那是一個創造的時代,舊的社會制度進一步瓦解,新的社會制度逐步確立,此時的學術思想領域非常活躍,思想巨人一個又一個出現,形成了中國古代歷史上第一次思想文化發展的高峰。這個“創造的時代”是指( )A.夏朝時期 B.商朝時期 C.戰國時期 D.秦漢時期15. 它上承原始刻繪符號,后啟青銅銘文,現代漢字由它演變而來。材料中的“它”是A. 甲骨文B. 金文C. 小篆D. 隸書16.它是我國現存最早的一部醫書,是中醫學的奠基之作,講述了人體內臟部位和血脈循行情況,它是A.《傷寒雜病論》B.《神農本草經》 C.《黃帝內經》 D.《詩經》17.如圖示意圖中①處應填寫的是( ?。?br/>A.秦滅六國 B.楚漢之爭 C.秦朝建立 D. “文景之治”18.實現西漢王朝政治、經濟、軍事和思想的大一統,西漢王朝進入鼎盛時期的皇帝是A.漢高祖 B.漢文帝 C.漢武帝 D.漢景帝19.東漢末年黃巾起義的領導者是A.劉邦 B.項羽C.張角 D.陳勝、吳廣20.今新疆及巴爾喀什湖以東、以南的廣大地區正式歸屬西漢中央政權管轄開始于( )A.西域長史府的設置 B.西域都護府的設置C.班超出使西域 D.絲綢之路的開辟21.“自古書契多編以竹簡,其用縑帛者謂之為紙,縑貴而簡重,并不便于人……用樹膚、麻頭及敝布、魚網以為紙?!毕铝腥宋镏写俪蛇@一變化的是( )A.張仲景 B.蔡倫 C.司馬遷 D.華佗22.“袁紹的10萬大軍敗于曹操的4萬兵馬,為曹操統一北方打下基礎?!边@是對哪次戰役的描述( )A.長平之戰 B.巨鹿之戰C.官渡之戰 D.赤壁之戰23.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是中國古代歷史上的一個長期分裂時期,其間也有過短暫的統一。這個“”短暫的統一“”是指A.三國 B.西晉 C.東晉 D.北魏24.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江南地區擺脫了原先落后停滯的狀態,出現“天下無事,時和年豐,百姓樂業,谷帛殷阜,幾乎家給人足矣”的景象,其主要原因在于( )A.三國鼎立局面的出現 B.社會動蕩不安C.北方人口大量南遷 D.中外貿易往來25.有歷史學家說,北朝的強盛來自交替的“胡化”和“漢化”……扭轉了魏晉以來的帝國頹勢,并構成了重新形成統一大帝國的歷史出口。他意在說明( )A.北方的游牧民族內遷到黃河流域 B.南北朝時期多民族政權并立C.南朝時南北方經濟發展差距縮小 D.民族交融為隋唐發展創造了條件二.非選擇題(2小題,共35分)26.各民族的交往交流與交融為中華民族的發展注入了活力。閱讀材料,回答問題。(21分)材料一:華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來,諸族錯居,接觸交通,各去小異而大同,漸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謂諸夏是也。 ——梁啟超《太古及三代載記》(1)依據材料一,補全①處的人物和②處的戰爭。(2分)從材料中可以看出華夏族的形成有什么特點 (2分)結合所學分析海內外華人以“炎黃子孫”自稱的主要原因。(2分)材料二:春秋時代,華夏諸大國在“尊王攘夷”的旗幟下與四夷斗爭,護衛和擴大了華夏文明,屬于“四夷”的秦、楚等國則開疆拓土,力圖爭霸中原,但還是被各中原諸侯國視為夷狄。而在戰國時期,秦、楚認同于華夏,中原諸國也承認了秦、楚是華夏族的組成部分,與齊、燕、趙、魏、韓并稱七雄,形成七個地區性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在這個基礎上,“大一統”理論指導下的七國爭雄以秦統一中國告終,中國形成為全國性的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張豈之主編的《中國歷史·先秦卷》(2)依據材料二,指出春秋戰國時期中原諸侯國對“秦、楚”態度的變化。(2分)材料三:秦漢時期的中國已經凝聚為一個巨大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的復雜系統。其中特別提及:A政治力量滲透達到了底層;B經濟力量將全國納入一個巨大的網絡中;C而在文化方面,經過共同使用一套文字系統,以及儒家思想逐漸成為正統,建構起具有一定水平的價值觀念。——許倬云《說中國:一個不斷變化的復雜共同體》(3)結合所學,選擇秦漢時期的三件史實對材料三的A、B、C劃線內容加以證明。(3分)依據所學概括這一時期政治、經濟和文化三重凝聚所起的共同作用。(2分)材料四:圖1 張騫拜別漢武帝出使西域圖 圖2絲綢之路路線圖(4)指出圖1和圖2內容的關聯。(2分)并完善圖2中①②的內容。(2分)材料五: (太和十八年十二月,494 年)壬寅,革衣服之制…… (太和十九年)六月己亥,詔不得以北俗之語言于朝廷,若有違者,免所居官……依《周禮》制度,班之天下……九月庚午,六宮及文武盡遷洛陽……——[北齊]魏收:《魏書》卷七《高祖紀下》(5)根據材料五概括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兩點。(2分)(6)綜上,指出古代各民族交往交流與交融的方式有哪些?(2分)27. 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4分)材料一:“大一統”理念包括以下四個方面:第一,天下一統,即國家領土的完整。第二,政治一統,即天下統一于一個國家、一個君王。第三,思想一統,有共同的核心價值。第四,民族一統,華夏族與周邊民族融為一體。——摘編自何星亮《“大一統”理念與中國少數民族》(1)根據材料一和秦朝歷史擬定一個觀點,并從秦朝歷史中選取四個史實(每個方面一項)對這一觀點加以論述。(要求:觀點明確、史論結合、150字左右。)(10分)材料二:秦王(始皇)懷著貪婪卑鄙之心做事,只想施展他個人的智慧,不信任功臣,不親近百姓庶民,拋棄以仁義治天下的政策,樹立個人權威,禁除詩書古籍,實行嚴刑酷法治民,把殘暴苛虐作為治理天下的根本。——譯編自賈誼《過秦論》(賈誼,漢初儒生,官至太中大夫)材料三:秦朝廢除分封制實行郡縣制是最大的公;雖然他的動機是為私的,是皇帝想要鞏固個人的權威,使天下的人都臣服于他,但是廢除分封,以天下為公,卻是從秦朝就開始了……這不是秦始皇的本意,而是形勢發展的結果。——譯編自柳宗元《封建論》(柳宗元,生活于唐中后期藩鎮割據時代)(2)根據材料二和材料三,概括賈誼和柳宗元評價秦始皇的不同之處。(2分)你認為應該怎樣正確評價歷史人物?(2分)7上歷史參考答案2024.121——5CCAAC 6——10BACCD 11——15BBBCA 16——20CDCCB 21——25BCBCD(21分)(1)①:炎帝;(1分)②:涿鹿之戰。(1分)特點:華夏族由錯居雜處的眾多民族,在不斷交往交流過程中逐漸融合而成。(意思接近即可,2分)原因:炎帝、黃帝被后人尊崇為中華民族的人文初祖。(2分)(2)變化:由視為夷狄到被視為華夏族的組成部分。(2分)(3)A:郡縣制。(1分)B:統一度量衡、鹽鐵官營、統一貨幣等 (一例即可,1分)C:統一文字、尊崇儒術。(一例即可,1分)作用:鞏固了統一(或鞏固了統治)。(2分)關系:張騫出使西域為絲綢之路的開通奠定了基礎(或張騫出使西域后絲綢之路得以開通)(意思貼近即可,2分)路線:①長安(1分) ②西域(1分)穿漢服,說漢語,遷都洛陽.(兩點即可,2分)(6)戰爭、文化互鑒、政策促進、友好交往、改革等(兩點,2分)27.(14分)(1)觀點:秦朝是我國歷史上的大一統王朝。(或“大一統”理念包括四個方面)(2分)論述部分:事件各1分,影響1點即可,各1分,共8分。秦的統一,(1分)結束了春秋戰國長期分裂混亂的局面,建立起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國家,實現了“天下一統”。(1分)建立中央集權制度,(1分)使國家的權力都高度集中在中央政府,奠定了后世政治制度的框架,對以后歷史的發展有著深遠影響,從而實現了“政治一統”。(1分)“焚書坑儒”,(1分)禁錮人們的思想言論,實現了“思想一統”。(1分)秦始皇派蒙恬北擊匈奴,修筑長城,派兵統一了嶺南及東南沿海地區,設置桂林、南海、象等郡,(一點即可,1分)促進了民族關系的發展,對邊疆地區的開拓經營,使其成為當時世界上的大國之一,實現了“民族一統”。(一點即可,1分)不同之處:賈誼認為秦始皇統治殘暴;(意思貼近即可1分)柳宗元則贊賞秦始皇廢分封行郡縣制。(意思貼近即可1分)應該客觀、全面、辯證地評價等。(一點即可,言之有理也可,2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