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人教版生物學八年級上冊期末復習測試題(含答案)選擇題(本大題共25小題,每小題2分,計50分。每小題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意的。)1.生物體的運動方式總是與其生活環境相適應。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魚用鰭游泳適于水中生活B.鳥的飛行適應更廣闊的空間C.馬的行走、奔跑是適應陸地環境的運動方式D.行走是人類獨特的運動方式2.人的運動系統的組成包括( )A.骨 B.骨連結C.骨骼肌 D.骨、骨連結、骨骼肌3.與骨的長粗和骨折后的修復有關的結構是( )A.骨松質 B.骨密質 C.骨膜 D.骨髓4.青少年如果長期不注意坐、立、行的姿勢,就會引起脊柱變形,這是因為他們骨的特點是( )A.有機物多于2/3 B.無機物多于2/3C.有機物多于1/3 D.無機物多于1/35.在運動中起動力作用的結構是( )A.骨 B.骨骼肌 C.骨連結 D.韌帶6.下列四種動物中,從有無脊柱來看,與其他三種動物不同的是( )A. B.C. D.7.下列選項中,不是蝗蟲外骨骼功能的是( )A.可以收縮產生運動 B.防止體內水分蒸發C.保護體內柔軟器官 D.支持內部柔軟器官8.北京的夏夜,伴著蟬兒鳴唱,人們喜歡吃著小龍蝦,喝著啤酒消夏.蟬和小龍蝦均屬于節肢動物的理由是( )A.都有相同的生活環境B.都有三對足,兩對翅C.身體都分為頭、胸、腹三部分D.體表有外骨骼,身體和附肢都分節9.面對地球上水域污染現狀,龍王決定召開魚類大會商議將來的生存大計。魷魚、海蟄、帶魚、鯨、海龜、海馬匆匆趕來。趕來的這些動物中,真正有資格進入會場的魚類有( )A.魷魚、海蟄 B.帶魚、海馬 C.鯨、海龜 D.魷魚、帶魚10.下列哪種動物的幼體營水生生活并用鰓呼吸;成體水陸兩棲,主要用肺呼吸,皮膚輔助呼吸( )A.揚子鱷 B.海龜 C.娃娃魚 D.海豹11.我國茶道歷史悠久,當你端起茶杯品茶的時候上臂的兩塊主要肌肉分別所處的狀態是( )A.肱二頭肌、肱三頭肌同時收縮B.肱二頭肌舒張,肱三頭肌收縮C.肱二頭肌收縮,肱三頭肌舒張D.肱二頭肌,肱三頭肌同時舒張12.下列哪項屬于生產者與消費者之間的關系( )A.青蛙捕食蝗蟲 B.兔子啃吃松蘑C.山羊吃樹葉 D.人類吃黑木耳13.蝶蛾類雌蟲用來吸引雄蟲交尾的“語言”是( )A.性外激素 B.雄性激素 C.性激素 D.雌性激素14.下列關于保護生物多樣性做法或措施不科學的是( )A.實施遷地保護B.引進外來物種,豐富生物種類的多樣性C.建立瀕危植物的種子庫D.頒布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法律、法規15.下列植物患病不是由真菌起的是( )A.水稻稻瘟病 B.小麥葉銹病C.煙草花葉病 D.玉米瘤黑粉病16.關節周圍由( )牢牢包裹著。A.關節頭 B.關節窩 C.關節囊 D.關節腔17.下列關于動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敘述不正確的是( )A.能制造有機物 B.維持生態平衡C.促進物質循環 D.幫助植物傳粉18.不屬于動物之間進行信息交流的是( )A.雌蛾分泌性外激素吸引雄蛾B.蜜蜂發現蜜源后跳舞C.烏賊遇到危險時噴出墨汁D.黑長尾猴遇險時發出叫聲警示同伴19.下列關于細菌真菌培養的過程,培養步驟正確的是( )A.配制培養基→高溫滅菌→接種→冰箱B.配制培養基→接種→高溫滅菌→冰箱C.配制培養基→高溫滅菌→接種→30℃恒溫箱D.配制培養基→接種→30℃恒溫箱→觀察20.實驗室里大腸桿菌裝片和酵母菌裝片沒有貼名字,如果分類存放,你區分二者的依據是( )A.有無細胞壁 B.有無細胞膜C.有無細胞質 D.有無成形的細胞核21.修建青藏鐵路時,設計了一些可讓動物穿過的“通道”,右圖就是其中的一個。這樣做的主要目的是( )①能減少青藏鐵路的建設投資 ②能保障藏羚羊等珍稀野生動物的正常生活、自由遷徙和繁衍 ③有利于維持生態平衡 ④有利于保護生物多樣性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 ②③④22. 下列有關生物多樣性的敘述,錯誤的是( )A.棲息地的破壞和喪失是生物多樣性面臨威脅的主要原因B.就地保護是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根本途徑C.外來物種的合理引進能豐富我國生物的遺傳多樣性D.將荒山改造為桃園減少水土流失,體現了生物多樣性的直接使用價值23. 中國女科學家屠呦呦獲2015年諾貝爾生理醫學獎,她發現并提煉出用于治療瘧疾的青蒿素,2017年又提煉出了雙青蒿素,對紅斑狼瘡有獨特效果,挽救了數百萬人的生命.在野生植物中提取青蒿素治療瘧疾,這一事實表明生物多樣性具有()A. 直接價值 B. 間接價值 C. 潛在價值 D. 觀賞價值24. 世紀50年代美國栽培大豆患萎黃病,產量大幅下降,70年代美國科學家在我國找一種野生大豆,與當地品種雜交,培育了一批抗大豆萎黃病的優良品種,這得益于生物多樣性的( )A. 環境多樣性 B. 遺傳多樣性C. 生態系統多樣性 D. 物種多樣性25. 下列設想,通過現有的生物技術不可能實驗的是( )A.讓從委內瑞拉進口的幾株名貴蘭花快速繁育B.培育出吃起來帶有濃濃牛肉味的土豆C.僅依賴三只生育期的雌性藏羚羊就能繁育出雄性藏羚羊D.讓一對良種雌、雄奶牛呆在英國,就能在中國生出它們的后代二、非選擇題(5小題,共50分)26.(8分)朱鹮是一種稀有珍貴的鳥,原先生活在我國北方、日本、朝鮮半島、東南亞等地。20世紀50年代,我國陜西秦嶺山區還有不少朱鹮,后來因大片樹林被砍伐,朱鹮失去了營巢繁殖的條件,數量銳減,幾乎滅絕。80年代,科學家們經過艱苦搜尋,終于找到7只朱鹮。現在,在陜西省建立了洋縣保護區并經過大力保護,朱鹮已有80多只。請根據以上資料判斷下列說法的對錯(對的打“√”,錯的打“×”):( )(1)人類活動引起生態環境破壞是導致朱鹮滅絕的主要原因之一。( )(2)建立保護區的措施是保護動物的最有效措施。( )(3)在陜西省洋縣建立保護區保護朱鹮屬于易地保護。( )(4)在適當的時候,也可以獵殺朱鹮。27.(14分)下面是動物細胞和細菌的結構模式圖,請據圖回答:(1)一個細菌也是一個細胞,圖中甲乙兩種細胞相比較,相同的特點是:都有[①] ,能控制物質進出細胞;[②]細胞質中都沒有 ,不能進行光合作用。(2)圖中表示細菌結構的是 圖,與動物細胞相比較,主要區別是:細菌沒有成形的 。(3)在乙圖中,控制生物性狀的基因存在于圖中序號[ ] 所示的結構中。(4)細菌的生殖方式是 。28.(10分)酸奶機的功能相當于一個恒溫培養箱,能夠將其內容物加熱至42℃并保持恒溫.媽媽網購了一臺酸奶機,小梅又剛學過了細菌、真菌培養的方法,于是興致勃勃地按下列步驟開始自制酸奶.(1)將約l升鮮奶倒進鍋里加熱至沸騰,將酸奶機的內膽放在開水中煮5分鐘.該步驟的目的是 .(2)將加熱后的鮮奶倒入酸奶機,然后加入酸奶約100毫升.在細菌、真菌的培養過程中,該步驟稱為 ,鮮奶相當于 .(3)蓋上酸奶機的蓋子,讓內部處于密封狀態,打開開關.小梅認為,自己的上述操作滿足了乳酸菌大量繁殖所需要的基本外界條件:適宜的溫度、缺氧的環境(氧氣能抑制乳酸菌的繁殖),還有水和充足的 ,肯定能夠成功制作出酸奶.(4)8小時后打開酸奶機,小梅意外地發現,牛奶依然是牛奶,沒有變成酸奶.她分析了自己的操作步驟,發現失敗的原因是 .(5)改正錯誤步驟后,小梅終于做出了美味的酸奶.29.(12分) 下表為“探究種子萌發的外界條件”的實驗設計,請根據表中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問題 培養皿編號 種子的數量(粒) 種子所處的外界條件(其他外界條件均適宜且相同)A 50 培養皿底部墊有浸濕的濾紙 20℃B 50 培養皿底部墊有浸濕的濾紙 -10℃C 50 培養皿底部墊有干燥的濾紙 20℃D 50 培養皿中的水淹沒種子 20℃(1)若需探究水分對種子萌發的影響,應選用___________兩組培養皿做對照實驗。(2)如果用培養皿A和D進行對照實驗,結果發現A組種子能正常萌發,D組種子不能萌發,這說明種子的萌發需要________________。(3) 若要探究光照對該種子的萌發有無影響,請完成下列實驗設計和結果分析。①取1號和2號兩個培養皿,各裝入50粒粒大飽滿的同種種子,分別提供與上表中_________號培養皿相同的環境條件;②將1號培養皿置于______的環境中,將2號置于黑暗的環境中,培養一段時間。結果分析:①若兩組培養皿中種子萌發的結果基本相同,則說明光照對該種子的萌發________(填“沒有”或“有”)影響。30.(6分)某班學生用圍棋子模擬性染色體來探究生男、生女的幾率問題。探究的方法是:甲袋中裝入100粒白色圍棋子,乙袋混合裝入白色、黑色圍棋子各50粒。每次從甲、乙兩袋分別隨機摸出1粒圍棋子進行組合,1粒黑子和1粒白子的組合用A表示,2粒白子的組合用B表示,每個小組組合20次。全班5個小組的實驗結果如下表所示:組別 A B第1組 10 10第2組 8 12第3組 11 9第4組 13 7第5組 9 11(1)黑色圍棋子模擬的性染色體是 。組合為A表示所生孩子的性別為 。(2)從甲、乙兩袋分別隨機摸出1粒圍棋子進行組合,模擬的是 過程。(3)每個小組組合20次,并統計全班5個小組的實驗結果,目的是 。(4)該實驗得出的結論是 。答案1-5DDCCB 6-10CADBC 11-15CCABC 16-20CACCD 21-25DDABC(1)√ (2)√ (3)× (4)×27.(1)細胞膜;葉綠體; (2)乙;細胞核;(3)④DNA集中的區域; (4)分裂生殖28、(1)高溫滅菌;(2)接種;培養基;(3)有機物;(4)鮮奶煮沸后沒有冷卻就接種,乳酸菌在高溫下失去活性.29、(1)A C (2)充足的空氣(或氧氣) (3)A 有光 沒有30、(1)Y 男 (2)受精 (3)(增加樣本數)避免偶然性(4)生男生女的比例接近1:1(人的性別由其性染色體組決定)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