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豐城九中2024-2025學年高三年級上學期第二次段考地理試卷考試時間:75分鐘 滿分:100分一、單項選擇題(每小題3分,共48分)2021年9月13日15點40分,正在太原(37°27′N,111°30′E)附近某地研學的某中學地理研學小組,研學過程中拍攝了瀑布的照片,并發現附近的山上有正在打造的大型山坡集中式光伏發電站。圖1為該地等高線圖,圖2為此時在瀑布附近拍攝的照片。讀圖,完成下面小題。1. 圖中的指向標箭頭指向( )A. B. C. D.2. 此時( )A. 地球逐漸靠近公轉軌道的遠日點 B. 美國紐約地物日影朝向東北方向C. 全球與太原處于同一日期范圍小于1/2 D. 赤道上晝半球范圍是25°W向東至155°E3 該地大型山坡集中式光伏發電站位于( )A 甲 B. 乙 C. 丙 D. 丁“海浩”是指干冷空氣流經相對溫暖的海面,引起水汽不斷蒸發并迅速冷卻為霧或冰晶的現象,又稱蒸發霧。“海浩”一般發生在寒冷的北方,其發生時海面白氣騰騰,在大風的促進下,海水好似沸水開鍋,甚為壯觀。2021年1月初,山東青島出現了百年難遇的“海浩奇觀”,當時的氣溫一度低至-18°C。據此完成下面小題。4. 下列現象與“海浩”現象成因相近的是( )A. 城市日出前后的晨霧 B. 寒流上空的海霧 C. 我國南方春季的海霧 D. 暖流上空的海霧5. 有關大風對“海浩”現象的促進作用表述正確的是( )A. 增大海氣溫差 B. 減弱海面蒸發 C. 加速海面結冰 D. 促使冷水上涌濟南,別稱“泉城”,是山東省省會,全國15個副省級城市之一,濟南市人口多達870萬,交通十分擁堵,修建地鐵的需求和呼聲一直很強烈,但直到2019年1月1日濟南首條地鐵--濟南軌道交通1號線才全線通車試運行。趵突泉是濟南三大名勝之一,泉水來源于市區南部千佛山區。2016年4月4日,趵突泉實時水位跌至27.44米,三個噴泉口附近僅有微弱的水紋和小水泡呈現。下圖為趵突泉泉水形成示意圖。根據圖文材料完成下面小題。6. 造成濟南地鐵遲遲不修的原因主要是( )A. 修建地鐵耗資巨大,濟南市財政緊張 B. 地下有凍土層分布,修建地鐵難度較大C. 濟南地質結構特殊,地下泉水豐富,修建地鐵難度較大 D. 濟南市公共交通便利7. 造成2016年4月三個噴泉口附近僅有微弱的水紋和小水泡呈現的原因主要是( )A. 春季播種小麥需水量大,導致地下水開采量加大B. 降水較往年同期偏少,氣候干旱,水源補給減少C. 春季周邊城市用水量加大D. 春季氣溫回升,蒸發量大沙柳河位于青藏高原東北部,是青海湖流域第二大河流,流域面積占青海湖流域的十二分之一,年徑流量卻占五分之一,相對高差較大,整個流域較周邊地區相對封閉和完整。沙柳河流域年平均氣溫約0.1℃,年降水量約400mm,年蒸發量約1300mm。下圖示意沙枊河流域地理位置。據此完成下面小題。8. 沙柳河流域( )A. 春季水量最大 B. 植被稀疏 C. 地勢南高北低 D. 多淡水湖9. 沙柳河流域冬季和夏季的降水水汽主導來源分別是( )A. 西風環流、東南季風 B. 西風環流、西南季風C. 西南季風、東南季風 D. 東北信風、西風環流10. 沙柳河流域面積占青海湖流域的十二分之一,年徑流量卻占五分之一,主要原因是( )A. 整個流域相對封閉 B. 各支流的整體形態較為順直C. 沿岸引水灌溉量小 D. 冰雪融水補給量大,流速快巴西國家空間研究院的衛星數據顯示,截至當地時間2019年8月21日,亞馬孫地區的森林大火已持續燃燒了16天,大火帶來的濃煙覆蓋了巴西近一半的國土,當地空氣質量堪憂,且在植被恢復期內亞馬孫河徑流量可能也會發生一些變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1 與正常情況相比,亞馬孫雨林爆發火災后最可能導致( )A. 地面吸收的太陽輻射增多 B. 全球平均氣溫降低C 亞馬孫地區降雨天氣增多 D. 當地氣溫日較差增大12. 亞馬孫河徑流量可能也會隨之發生一些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A. 環境污染較嚴重 B. 河流的水循環速度變慢C. 水分蒸發量增大 D. 降水多轉化為地表徑流錢塘江河口是世界上著名的沖淤性強潮河口,大沖大淤,潮高流急,涌潮洶涌,潮汐年內變化非常顯著,3~6月為豐水期,徑流量占全年的70%左右。錢塘江河口河床寬淺,主要由粉砂組成,泥沙主要來自外海,受河流和潮流共同作用,水動力條件變化大,河床沖淤多變。錢塘江河口大致以鹽官為界,劃分為上游和下游河段。下圖為錢塘江河口段示意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3. 淤積灘涂區主要在杭州灣南岸的主要影響因素是( )A. 河口形狀 B. 地轉偏向力 C. 人類活動 D. 泥沙顆粒14. 錢塘江河口段泥沙沖淤情況是( )A. 漲潮時,潮水涌入,淤積嚴重,河床變淺B. 落潮時,水流分散,侵蝕嚴重,河道加深C. 豐水期,上游流速快,河床泥沙沖刷嚴重D. 河床主要由淤泥質組成,易沖刷易淤積地面有效輻射是地面輻射與地面吸收的大氣逆輻射之差,表示地面實際損失的熱量。圖為甲、乙兩地地面有效輻射年變化示意圖。讀圖,完成下面小題。15. 造成兩地地面有效輻射最低值出現的主要原因是( )A. 甲—6月云量較大 B. 甲一6月氣溫較低C 乙一1月天氣晴朗 D. 乙一1月植被茂盛16. 研究發現,近年來青藏高原部分地區地面有效輻射呈減少趨勢,可能導致當地( )A. 河湖水量大幅減少 B. 氣候逐漸變冷變干C. 表層土壤溫度升高 D. 植被演化為常綠林二、綜合題(4大題共52分)17. 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厚田沙地位于江西省南昌市,東臨贛江,沙質細膩,其中混有大量貝殼,被譽為“江南第一沙漠”。當地人為了防止沙地蔓延,種植蔓荊為主要的沙地植物,蔓荊枝條以匍匐生長為主,根系發達,直立生長稀疏,后期逐步發育成盾形蔓荊灌叢沙堆景觀。下圖分別示意厚田沙地地理位置和蔓荊灌叢沙堆形態。(1)簡述厚田沙地的形成過程。(2)簡述蔓荊種植對當地沙地治理的作用。18. 閱讀材料,完成問題。土壤有機質包括腐殖質、生物殘體等,大多以有機碳的形式存在。土壤有機碳密度是指單位面積內一定深度的土壤有機碳儲量。海南島某自然保護區內保存著較完整的熱帶山地雨林,此地常受臺風影響。下圖示意該保護區內一塊樣地的地形及該樣地內部分點位土壤表層(0~10cm)的有機碳密度(單位:kg/m2)。(1)指出該樣地山脊與山谷土壤表層有機碳密度的差異,并分析其原因。(2)該地森林固碳能力比長白山更強,請說明理由。19. 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圖甲和圖乙分別為美國局部示意圖和納米比亞及周邊地區示意圖。材料二:圖甲和圖乙中的死亡谷都是極度干旱地區,寸草不生。圖甲中死亡谷在地質時期曾是個大湖泊,周圍斷層發育后因冰川消退,逐漸干涸成為荒蕪的干谷。谷內沙漠、戈壁廣布,是北美洲最低、最熾熱、最干旱的地區,幾乎常年不下雨。圖乙中的死亡谷在九百多年前,這里曾有河流,后來因各種原因沙丘移到此處,阻斷了河流經過,加之常年沒有降雨,這里的樹木和草本植物很快枯死,近900年幾乎寸草不生。(1)比較美國死亡谷和納米比亞死亡谷降水均較少的成因上的異、同點。(2)運用水循環及水量收支平衡的原理,簡述甲圖死亡谷地區湖泊演變成干谷的自然過程。20. 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東非大裂谷南起贊比西河河口,向北縱貫東非高原、埃塞俄比亞高原、紅海,一直延伸到西亞的死海約旦地溝附近,綿延6000千米。谷底有呈串珠狀的湖泊。材料二 作為東非第二大湖的坦噶尼喀湖,是非洲東部的一個淡水湖,南北長約679公里,平均寬50公里,平均深度570米,僅次于貝加爾湖,是世界第二深湖。除了兩條主要河流流入坦噶尼喀湖,許多小河也流入湖中。坦噶尼喀湖有豐富的生物物種,生物學家甚至認為世界上80%的魚類都是在這個湖里發現的。19世紀殖民時期,坦噶尼喀湖沿岸的捕魚業最為興旺,魚獲量巨大,后因遠洋漁業的影響,湖區周邊的漁業大幅減少。材料三 下圖為東非大裂谷局部分布及形成示意圖。(1)指出東非大裂谷谷底大部分湖泊按成因劃分的類型及內外流類型,并分析谷底湖泊的形成過程。(2)坦噶尼喀湖被譽為“魚類的天堂”,分析其形成的自然原因。(3)19世紀坦噶尼喀湖沿岸的捕魚業興旺,魚獲量巨大,目前漁業大幅減少。試從社會經濟角度對這種變化加以闡述。答案【答案】1. B 2. D 3. A【答案】4. D 5. A【答案】6. C 7. B【答案】8. B 9. A 10. D【答案】11. C 12. D【答案】13. B 14. C【答案】15. A 16. C17【答案】(1)贛江流域位于季風氣候區,水位季節變化較大,豐水期河水搬運泥沙堆積在凸岸;枯水期時,沙洲與河漫灘大面積出露水面,為厚田沙漠的形成提供豐富的沙源物質;該地冬季降水少,冬季風活動強,冬季風對沙源物質不斷搬運,地表灌叢利于風力堆積,形成厚田沙漠。 (2)蔓荊直立生長稀疏,覆蓋面積較大,能有效攔截近地面的沉積物,避免形成新的沙源物質;蔓荊匍匐生長有利于減少太陽直射和地面高溫導致的水分蒸發流失;蔓荊根系發達可以富集水分和養分,增加地表生物多樣性,恢復生態系統。 18【答案】(1)山脊土壤表層有機碳密度大,山谷土壤表層有機碳密度小。山脊易受臺風影響,多林窗,利于森林群落更新;山脊光照條件較好,光合作用更強,植被固碳更旺盛;山谷水熱條件較好,有機碳易分解。(2)緯度更低,生長期更長,四季常綠,固碳總量更大;水熱條件更好,植被生長更旺盛;生長期光照充足,光合作用更旺盛。19【答案】(1)相同點:受副熱帶高壓影響,降水少;不同點:美國死亡谷西側受地形阻擋,水汽難以到達,降水少;納米比亞死亡谷受寒流影響且處于東南信風的背風坡,降水少。 (2)深居內陸,降水少;湖泊為內流湖,主要靠冰川融水補給,冰川消退后,湖水補給減少;氣候干旱,蒸發量大;以沙漠、隔壁為主,下滲量大;水量收入小于支出,湖泊不斷萎縮甚至消失變成干谷。【答案】(1)成因類型:構造湖,內外流類型:內流湖。形成過程:①印度洋板塊和非洲板塊張裂(拉伸)形成(南北走向)大斷裂;②整體斷裂帶兩側巖塊相對抬升,中間巖塊相對下陷,形成大裂谷,裂谷地區多斷層地塹;③東非大裂谷地區主要為熱帶草原氣候,降水多,地塹積水成湖。(2)①緯度低,湖水溫度較高,利于不同種類的魚生存;②湖水深度大,湖泊面積廣闊,魚類生存空間大;③四周多河流注入,帶入大量有機鹽類,餌料豐富。(3)①19世紀受殖民影響,產業單一,為了獲得經濟效益,大量捕撈湖魚;②目前受遠洋漁業發展的沖擊,市場需求被擠壓而變小,公路和鐵路設施落后,陸運條件差,交通不便影響市場擴大周圍國家經濟落后,發展較慢,當地市場狹小。需求增長緩慢。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