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有理數的減法》教學設計一、教學內容解析本節課是在學習了正負數,相反數,有理數的加法運算之后,以有理數的減法法則為課堂教學內容,有理數減法運算是一種基本的有理數運算,對今后正確熟練地進行有理數的混合運算,并對解決實際問題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二、學生學情分析七年級學生性格開朗活潑,對新鮮事物比較感興趣,因此,教學過程中創設的問題情境應當生動活潑,直觀形象,貼近學生的生活。由于剛升入初中,學生的智力,基礎,學習習慣都有較大的差異,很多同學會出現符號處理有誤,法則選擇不靈活等問題。因此,老師要充分發揮情感目標的調控作用,隨時收集來自學生方面的信息,及時反饋矯正加強交流與合作。教學目標設置掌握有理數的減法法則,能運用有理數的減法法則進行運算;經歷由特例歸納一般規律的過程,培養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及表達能力;通過對有理數減法法則的探討,體驗數學的轉化思想,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教學重點:理解有理數減法法則的意義,會用正確運用有理數減法法則進行運算教學難點:有理數減法法則的探討四、教法策略分析本節課的教學遵循了啟發性的教學原則,注意滲透了轉化的數學思想。按照"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讓學生在應用舊知識的過程中探究,通過老師的引導啟發得到新的結論。通過比較分析,應用獲得新知識,從而達到理解并掌握的目的。五、教學過程設計1、創設情境,引入課題多媒體播放天氣預報情節,并展示三地2月1日的天氣情況:提問:(1).你能說出銀川2月1日的溫差是多少嗎?怎樣列算式?(2).怎樣求西寧2月1日的溫差呢?生:銀川溫差:10℃,算式:2-(-8);西寧溫差:1-(-5)師:以上兩個算式該如何計算?引出課題--《有理數的減法》探索新知,形成法則活動1:觀察發現,猜想方法多媒體展示溫度計:3℃比-3℃高多少攝氏度?得出: 3-(-3)=6 ①我們知道 3+(+3)=6 ②由①②,得 3-(-3)= 3+(+3) ③提問:(1)從 ③ 式看出減-3相當于加哪個數 把3換成0,-1,-5,用上面得方法考慮 0-(-3) ; -1-(-3) ;-5-(-3) 這些數減-3得結果與它們加+3結果相同嗎 活動2:觀察比較,再探方法問題3:用上面的方法考慮:0–(–3)=___, 0+(+3)=___;1–(–3)=___, 1+(+3)=____;–5–(–3)=___, –5+(+3)=___.問題4:計算:9–8=___; 9+(–8)=____;15 –7=___; 15+(–7)=____;2–0=___; 2+0=____ . 從中有什么新發現 發現:有理數得減法可以轉化為加法進行計算;活動3:小組討論,總結規律由以上可以得出有理數減法法則:減去一個數,等于加上這個數得相反數.表達式:a-b=a+(-b)3.鞏固練習,加深理解例1.計算:(1)(-3)-(-5); (2)0-7; (3)2-5;(4)7.2-(-4.8); (5)(-3)-5.課堂小結這節課我們主要學習了哪些知識 在解決問題中,應用了哪些數學思想方法 你還有哪些收獲 作業布置完成課后練習1和2,教學特色反思通過對溫差的計算引出本課的目標和重點,并在對比后發現規律,得出減法向加法轉化的方法,建立新知與舊知之間的聯系,體會轉化的數學思想,并總結出有理數的減法法則,同時滲透數學符號語言的使用。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