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班級: 姓名:七上生物復習提綱第一單元 生物與細胞第一章 認識生物一. 觀察周邊環境中的生物1.觀察的步驟①確定觀察目的:如觀察生物的形態結構、生活環境、生活習性或觀察并比較不同生物,說出它們的異同。②明確觀察對象:可以是植物、動物或微生物 。③做好觀察記錄:一般要求邊觀察邊記錄,客觀真實。④交流觀察結果:將觀察的結果在班內進行交流。2.觀察的注意事項:觀察過程中不要影響生物的正常生活,如觀察植物時,不要破壞植物;觀察鳥類時,避免 衣物顏色過于鮮亮,同時要保持安靜,不要喧嘩,拍攝時,不要使用閃光燈等。3. 觀察生物(1)觀察植物:觀察植物時,要注意植株的高度、形態、生長環境等。(2)觀察動物: 觀察動物時,要注意它們生物形態特點、運動方式和生活環境等。觀察鳥類時,可利用望遠鏡、照相機等設備,在不影響鳥類正常生活的前提下進行觀察,觀察時要注意安全。二.生物的特征① 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細胞是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② 生物的生活需要營養。植物:絕大多數通過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自養);動物:從外界獲取現成的有機物(異養)。③ 生物能進行呼吸。絕大多數生物需要吸入氧氣 ,呼出二氧化碳。④ 生物能對外界刺激作出反應。如:含羞草葉片受刺激會合攏;草履蟲趨利避害。⑤ 生物能生長、發育和繁殖。 如種子萌發長大。⑥ 生物都有遺傳和變異的特性。“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是遺傳,母貓生下花貓和白貓是變異。⑦ 生物能夠排出身體內產生的廢物。出汗、呼出氣體、排尿。植物:落葉。第二章 認識細胞 第一節 學習使用顯微鏡1、顯微鏡的結構:擦拭目鏡和物鏡用擦鏡紙:選用不同放大倍數的物鏡時,轉動轉換器2 、顯微鏡的使用步驟:(1)取鏡和安放(2)對光調光(三轉):①轉動轉換器,使低倍物鏡對準通光孔;②轉動遮光器,使遮光器的較大光圈對準通光孔;③轉動反光鏡找光源,直到目鏡內看到一個明亮的圓形的視野為宜。(標志著已對好光)。(3)調焦觀察 (放→壓→降→升→調)①玻片正面朝上,放置在通光孔中心①鏡筒下降時,眼睛一定要從側面看著物鏡,目的:是防止物鏡壓碎玻片,損傷物鏡。②轉動細準焦螺旋,可以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③選定視野中的某個物像,需要換高倍鏡觀察時,操作順序為:移動玻片標本(使物像到視野中央)→ 轉動轉換器(換上高倍物鏡)→ 調節光線(利用遮光器和反光鏡)→ 調節細準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不需要調節粗準焦螺旋(4)整理收鏡:不要用手掰物鏡,更不要用手觸摸鏡頭的鏡片部分、對雙目顯微鏡和數碼液晶顯微鏡,要將載物臺 下降到最低處,將電源亮度調到最低后關閉電源3、顯微鏡相關知識點: (1)觀察的材料一定要薄而透明。(2)顯微鏡成像規律:視野內的物像是“倒像”(上下倒,左右倒) 做題方法:①先上下倒,再左右倒。因視野內的物像為倒像,所以物像移動的方向和玻片標本移動的方向相反。(偏哪邊就往哪邊移玻片標本)例:看到的物像在視野的左下角,想把物像移到視野中央,則該將玻片向左下角移動。(3)放大倍數問題: ①顯微鏡的放大倍數計算方法為:目鏡倍數×物鏡倍數。②放大倍數與鏡頭長短關系:物鏡越長倍數越大,越短倍數越小(目鏡相反)。③低倍鏡與高倍鏡的成像規律看到物像大小 看到物像(細胞)數量 視野亮度低倍鏡 小 多 亮高倍鏡 大 少 暗(4)污點位置判斷問題:分別轉動目鏡、轉動轉換器或移動玻片,逐一排除。二、植物細胞、動物細胞1、玻片標本的制作需要用到載玻片和蓋玻片2、玻片標本的類型:(1)按照材料的處理方法可以分為:切片、涂片、裝片。(2)按照保存時間可以分為:臨時玻片和永久玻片3 、制作“洋蔥鱗片葉內表皮細胞 ”臨時裝片步驟:擦、滴、撕、展、蓋、染、吸 。(1)“滴(清水)”的目的:維持細胞正常形態。(2)“展”的目的:防止細胞重疊。(3)“蓋”方法:用鑷子夾起蓋玻片,使它的一邊先接觸載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緩緩地放下,蓋在要觀察的 材料上。 目的:避免蓋玻片下產生氣泡。(4)“染( 碘液)”的目的:對細胞進行染色,使要觀察的結構更清晰。(染色最深的結構是細胞核)4 、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細胞 ”臨時裝片步驟:擦、 滴、刮 、涂 、蓋、染、吸 。(1)“ 滴(生理鹽水)”的目的:維持細胞正常形態。5 、生物繪圖時,圖中比較暗的地方,要用鉛筆細點表示。6 、下圖是植物細胞模式圖和動物細胞模式圖:{#{QQA①細胞壁: 保護和支持②細胞膜: 保護,控制物質進出③葉綠體: 進行光合作用,含有葉綠素,為綠色④細胞核: 內含遺傳物質,生命活動的控制中心,控制生長,發育和遺傳⑤液泡: 內含細胞液,儲存營養物質。糖類、汁液、色素(綠色除外)都和液泡有關。⑥細胞質: 生命活動的場所⑦線粒體: 進行呼吸作用7 、比較植物細胞與動物細胞:(1)相同點:都有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線粒體。(2)不同點:植物細胞有細胞壁、葉綠體、液泡,動物細胞沒有。(注:植物綠色部分的細胞內才有葉綠體)8、區分顯微鏡視野中的細胞和氣泡:細胞有明顯的結構,中央深色為的細胞核; 氣泡是一個帶黑邊的圓圈,中間明亮。三、細胞的生活1、細胞內的物質都是由分子構成的。(1)細胞中的物質分為:有機物和無機物 兩大類:① 無機物:分子比較小,一般不含碳,不能燃燒,如水、無機鹽、二氧化碳等;② 有機物,分子比較大,一般含有碳,能燃燒,如糖類、脂肪、蛋白質、核酸等。(2)種子燃燒后,剩下的灰燼是無機物,燒掉的物質是有機物。2、能量(1)細胞中有能量轉換器,它們是葉綠體和線粒體。 線粒體被稱為“動力車間”(2)①“葉綠體”的作用:將光能轉變成化學能,儲存在有機物中。②“線粒體”的作用:將有機物中的化學能轉變成細胞所需的各種能量(3)動物細胞中的能量轉換器是:線粒體。 植物細胞中的能量轉換器是:葉綠體和線粒體3 、細胞核是控制中心。(1)遺傳信息——一個受精卵能發育成一個人體,就是因為受精卵內有指導人體發育的全部信息,這些信息是由父母傳下來的,因而叫做遺傳信息。(2)遺傳信息存在于細胞核中。(3) 細胞核是細胞的控制中心。因為,細胞核中有一種非常神奇的遺傳物質, 它的名字叫做脫氧核糖核酸,簡稱 DNA ,DNA上有指導生物發育的全部信息。(4)小羊多莉長得像提供細胞核的母羊。第三章 從細胞到生物體一、細胞通過分裂產生新細胞1、生物體由小長大,是與細胞的生長、分裂、分化分不開的。①細胞生長的結果:使細胞體積增大;②細胞分裂的結果:使細胞數目增多;③細胞分化的結果:使細胞種類增多。2、細胞分裂——就是一個細胞分成兩個細胞的過程。(1)細胞分裂的過程:細胞核先由一個分成兩個,隨后細胞質分成兩份,每份各含有一個細胞核。如果是動物細胞,細胞膜從細胞的中部向內凹陷,縊裂為兩個細胞。若是植物細胞,則在原來的細胞中央,形成新的細胞壁和細胞膜。于是一個細胞就分裂成為兩個細胞。(4)在細胞分裂過程中,染色體的變化最為明顯。(5)染色體——細胞核中那些被堿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質稱做染色體。染色體的特點有:① 由 DNA和蛋白質組成。 ② DNA是遺傳物質,因此染色體是遺傳物質的載體。③ 細胞、細胞核、染色體、DNA 之間的關系圖:(6)細胞分裂過程中,染色體的變化:染色體先復制加倍,再分成相同的兩份,分別進入兩個新細胞中。 即:形成的兩個新細胞的染色體形態和數目相同,新細胞與原細胞的染色體形態和數目也相同,所以新細胞與原細胞的遺傳物質相同。3.細胞分化——在個體發育過程中,一個或一種細胞通過分裂產生的后代,在形態結構和功能上發生差異性的變化,這個過程叫做細胞分化。(細胞內的遺傳物質不發生變化。)6.組織 ——細胞分化產生了不同的細胞群,每個細胞群都是由形態相似,結構、功能相同的細胞聯合在一起形成的,這樣的細胞群稱為組織,細胞經過分化后形成組織7 、生物體的結構層次(1)動物體的結構層次是:細胞→組織→器官→系統→動物體 (由微觀到宏觀)(2)植物體的結構層次是:細胞→組織→器官→植物體 (由微觀到宏觀)(3)動物體與植物體結構層次的不同點是:植物沒有系統這一層次(4)動、植物體的生長發育的起點都是:受精卵二、動物體的結構層次:①動物體有四種組織:組織名稱 舉例 細胞構成 功能上皮組織 皮膚表面 上皮細胞 保護 分泌肌肉組織 平滑肌、骨骼肌、心肌 肌細胞 收縮 舒張神經組織 神經 神經細胞 產生和傳導興奮結締組織 骨組織 血液 骨細胞、血細胞 支持、連接、保護、營養② 器官—— 由不同的組織按照一定的次序結合在一起構成的行使一定功能的結構。A:人體的器官舉例:大腦、胃、心臟、皮膚(人體最大的器官)、一塊骨骼、血管等。B:大腦(器官)主要是由神經組織構成。 胃(器官)主要由上皮組織構成。 心臟(器官):主要是由肌肉組織構成的。③ 系統—— 能夠共同完成一種或幾種生理功能的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組合在一起構成。A:人體有八大系統:運動、消化、呼吸、循環、泌尿、神經、 內分泌、生殖系統。三、植物體的結構層次中:①植物體有六大器官:根、莖、葉、花、果實、種子。其中根、莖、葉為營養器官 ,花、果實、種子為生殖器官②植物有五種組織:(P48)分生組織——在成熟的植物體內,總保留著一部分不分化的細胞,它們終身保持分裂能力 ,由這樣的細胞群構成的組織,叫分生組織,分生組織通過細胞的分裂和分化形成保護組織、薄壁組織、輸導組織、機械組織組織名稱 細胞結構特點 功能 分布分生組織 細胞小、細胞核大、細胞質濃 終身分裂形成其他組織 芽、莖尖、根尖、莖內形成層保護組織 細胞排列緊密,細胞壁厚 保護 根莖葉等器官的表面薄壁組織 細胞壁薄、液泡較大 儲藏營養物質 各器官的內部輸導組織 細胞上下連接,橫壁消失或有篩孔 起運輸作用 根、莖、葉等處有運輸有機物的篩管,也有運輸水和無機鹽的導管。機械組織 細胞壁增厚 起支撐和保護作用 各器官的內部③ 輸導組織貫穿植物體根、莖、葉等器官(如藕斷絲連的絲)。④ 構成不同器官的組織有所不同,如果實中薄壁組織為主 、莖中輸導組織、機械組織為主。四、單細胞生物:(1)定義:身體只有一個細胞的生物,稱為單細胞生物 。如:大腸桿菌(細菌)、酵母菌(真菌)、草履蟲(動物)、變形蟲(動物)、衣藻(藻類)。(2)實驗——觀察草履蟲:①為什么草履蟲多聚集在培養液的上層 ?因為培養液上層氧氣更充足,草履蟲的生活需要充足的氧氣②放幾絲棉花纖維的作用是:限制草履蟲的運動、便于觀察③要想清楚地觀察到草履蟲的纖毛 ,顯微鏡的視野應調的暗些。(3)草履蟲的結構表膜是呼吸和排泄的通道;食物從口溝進入體內;食物泡能夠消化食物;收集管和伸縮泡能收集廢物和多余的水;食物殘渣通過胞肛排出;靠纖毛的擺動在水中旋轉前進(運動)。(4)③草履蟲趨性:游向肉汁(有利刺激),避開食鹽(不利刺激),趨性有利于它適應環境。 這說明草履蟲可以對外界刺激做出反應。(5)當草履蟲生長到一定大小時,就會通過分裂產生新的個體(繁殖)。(6)單細胞生物與人類的關系: 有利:①是魚類的天然餌料。 ② 草履蟲,可以凈化污水。 不利:①能侵入人體,危害健康。 ②形成赤潮,危害漁業第二單元 多種多樣的生物第一章 藻類與植物的類群 1、比較藻類、苔蘚植物、蕨類植物(都靠孢子繁殖)藻類 苔蘚植物 蕨類植物生活環境 多數生活在水中 ,少數生 活在潮濕的陸地上 潮濕的陸地上 潮濕的陸地上形態結構特征 ①有單細胞的和多細胞 ②沒有根莖葉的分化 ①矮小②有莖 ,葉,有假根 ③沒有輸導組織(莖中沒有導管, 葉中沒有葉脈) ①比苔蘚植物高大 ; ②有根莖葉 ③有輸導組織作用 ①釋放氧氣; ②可以做魚 類 的餌料; ③食用; ④可供工 業和醫藥使用 ①可當做空氣污染指示植物 ; ②遺體堆積多年后形成泥炭 ①食用②藥用;③可做綠肥和飼料④遺體堆積可形成煤炭⑤觀賞代表植物 衣藻、水綿、海帶、紫菜 葫蘆蘚,地錢 鐵線蕨 滿江紅二、 種子植物——能結種子的植物,稱為種子植物。1、種子植物包括兩大類群: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1)裸子植物——種子外沒有果皮包被,種子是裸露。如:松、杉、柏、蘇鐵、銀杏。(2)被子植物——種子外有果皮包被,種子包在果皮之中。如:豌豆、荔枝、木瓜、桃、花生等(3)果實由果皮和種子組成,因此,被子植物有果實,裸子植物沒有果實。( “松果”不是果實)(5)被子植物就是綠色開花植物 ,包括六種器官:根、莖、葉、花、果實、種子。(6)被子植物有哪些特點,使它們成為陸地上分布最廣泛的植物類群?①被子植物具有非常發達的輸導組織。②所結的果實能夠保護里面的種子,果實還能幫助種子傳播。2、被子植物根據子葉數量可以分為單子葉植物和雙子葉植物兩大類。(1)雙子葉植物(種子具有兩片子葉的植物,如:菜豆、大豆、蠶豆、花生等):① 菜豆種子的結構及各結構的作用:(2)單子葉植物(種子具有一片子葉的植物,如:玉米、小麥、水稻、高粱、谷子等)① 玉米種子的結構及各結構的作用:(從中央縱向剖開)② 胚乳中儲存的營養物質是:淀粉 (淀粉遇碘變藍,所以滴碘液到剖面上, 胚乳變藍)③ 玉米種子嚴格意義上講,應該是玉米果實。(果實由果皮和種子組成)(3)胚是新植株的幼體將來可發育為新植株,是種子結構中最重要的部位。胚包括胚根、胚軸、胚芽、子葉四部分,胚乳不屬于胚的一部分。(4) 比較雙子葉植物和單子葉植物:相同點 不同點雙子葉植物(如:菜豆) ①都有種皮和胚; ② 胚都是由 胚芽、胚軸、胚根、子葉構成 子葉兩片,無胚乳,營養物質儲存在子葉中單子葉植物(如:玉米) 一片子葉,有胚乳,營養物質儲存在胚乳中3 、種子植物比孢子植物更適應陸地環境,能產生種子是一個重要的原因。種子(結構層次上屬于器官)的生命力比孢子(結構層次上屬于細胞)強得多,壽命也的長的多。動物的類群依據動物體內有無脊柱可將動物分為脊椎動物和無脊椎動物。(1)無脊椎動物——身體內沒有由脊椎骨組成的脊柱的動物。包括:刺胞動物、扁形動物、線蟲動物、環節動物、節肢動物、軟體動物、棘皮動物 。脊椎動物——身體內有由脊椎骨組成的脊柱的動物。包括:魚、兩棲動物、爬行動物、鳥、哺乳動物。一、無脊椎動物1、刺胞動物(1)常見的刺胞動物有海葵、海蜇、珊瑚蟲、水母、水螅等。(2)刺胞動物的主要特征 :①身體呈輻射對稱 ; ②體表有刺細胞 ; ③ 有口無肛門 。2、扁形動物(1)渦蟲屬于扁形動物。背腹扁平,形狀像柳葉,背面呈褐色。三角形的前端背面有兩個可以感光的黑色眼點。身體呈兩側對稱。(2)少數是自由生活的,如渦蟲;多數是寄生生活的,如華枝睪吸蟲 、血吸蟲 、絳蟲 。(3)寄生蟲的消化器官簡單 ,有的甚至沒有專門的消化器官,它們的生殖器官特別發達 。(4)扁形動物”的主要特征:①身體呈兩側對稱 ,②背腹扁平 ,③有口無肛門 。3、線蟲動物(1)蛔蟲屬于線蟲動物。蛔蟲寄生在人的小腸里,靠吸食小腸中半消化的食糜生活。(2)蛔蟲的特點?①②③④⑤(蛔蟲適于寄生的特點?②③④⑤)① 身體呈圓柱形 ,前端有口,后端有肛門。② 體表包裹著一層角質層, 起保護作用。③ 消化管的結構簡單,腸僅由一層細胞組成,可消化小腸中的食糜。④ 生殖器官發達,生殖能力強。⑤ 沒有專門的運動器官,只能靠身體的彎曲和伸展緩慢地蠕動。(3)線蟲動物舉例: 蛔蟲、蟯蟲、鉤蟲、絲蟲、線蟲、秀麗隱桿線蟲等。(4)線蟲動物的主要特征: 身體細長,呈圓柱形;體表有角質層;有口有肛門 。4、環節動物(1)常見的環節動物有:蚯蚓、沙蠶,水蛭等。(2)蚯蚓的呼吸器官是:濕潤的體壁 運動:肌肉和剛毛的協調配合(3)環節動物的主要特征:身體呈圓筒形,有許多彼此相似的體節組成,靠剛毛和疣足輔助運動。5、節肢動物(1)常見的節肢動物有:蝗蟲、蜜蜂、蜘蛛、蝦、蟹、蜈蚣等。(2)蝗蟲的形態結構:身體分為頭、胸、腹三部分。(3)蝗蟲的運動:胸部有三對足,善于跳躍,能爬行,有兩對翅,能飛行。(4)蝗蟲的外骨骼:外骨骼包裹著身體表面,起保護和防止水分散失的作用,外骨骼不隨身體的長大而長大,所以有“蛻皮”現象,蛻下“皮”就是外骨骼節肢動物的主要特征:體表有堅韌的外骨骼,身體和附肢都分節。6、軟體動物主要特征:①柔軟的身體表面有外套膜 ②大多有貝殼,章魚,魷魚、烏賊等沒有貝殼。③運動器官是足。如河蚌、扇貝、鮑、槍烏賊、蝸牛、文蛤等7、棘皮動物:體表有棘 如:海星、海膽、海參、海蛇尾8、無脊椎動物與人類的關系 :無脊椎動物對人類既有有益的一面,也有有害的一面。有些可以食用、藥用;幫助植物傳粉等,但有的也會引起人們患病、危害農作物等。二、脊椎動物脊椎動物:體內具有由脊椎骨組成脊柱的動物,就稱為脊椎動物。常見的脊椎動物有魚類、兩棲類、爬行類、鳥類、哺乳類這五大類群。魚1、魚是脊椎動物中種類最多的一個類群,“四大家魚”是: 青魚、草魚、鰱魚、鳙魚 。2、魚鰭有 5種,共 7 個,分別是背鰭(1)、胸鰭(2)、腹鰭(2)、臀鰭(1)、尾鰭(1)。3、側線是感覺器官,可以感知水流和測定方向。4、魚之所以能在水中生活,有兩個特點是至關重要的:一是能靠游泳來獲取食物和防御敵害; 二是能在水中呼吸。5、魚的主要特征:①生活在水中,用鰓呼吸。②魚的體表常有鱗片覆蓋,鱗片表面有黏液,起保護身體的作用。 ③大多呈流線型,這樣的體形有利于減少水的阻力 。④通過 尾部和軀干部的擺動 以及鰭的協調作用游泳。6、魚用 鰓 呼吸,鰓的主要部分是鰓絲 ,鰓絲既多又細(擴大了鰓與水的接觸面積,有利于氣體交換) 鰓絲內含豐富的毛細血管(所以,鰓是鮮紅色的)水從口流入,從鰓蓋后緣流出(口和鰓蓋后緣交替張合)。流出的水:氧氣含量減少,二氧化碳含量增多 。8、魚與人類的關系:養殖業和捕撈業,可以食用,要合理利用和保護。三、兩棲動物和爬行動物兩棲動物1.青蛙的形態:身體分為頭、軀干和四肢,皮膚裸露。 眼睛后面有鼓膜,能感知聲波。 頭部前端有鼻孔,是呼吸的通道。 前肢短小,支撐身體;后肢發達,趾間有蹼,適于跳躍和游泳。2.常見的兩棲動物有:青蛙、蟾蜍、大鯢、蠑螈等。3.兩棲動物的主要特征:幼體生活在水中,用鰓呼吸,成體大多生活在陸地上,也可以在水中游泳,用肺呼吸,同時用皮膚輔助呼吸。4.兩棲動物與人類的關系:農田害蟲的天敵,應當加以保護。爬行動物1.蜥蜴:身體分為頭、頸、軀干、四肢和尾,頸可以使頭靈活地轉動。 四肢短小,貼地爬行。 用肺呼吸。 生殖:體內受精,在陸地上產卵,有堅韌的卵殼保護,擺脫了對水環境的依賴。2.常見的爬行動物有:蜥蜴、龜、鱉、蛇、鱷等3.爬行動物的主要特征:體表覆蓋著角質的鱗片或甲,用肺呼吸,在陸地上產卵,卵表面有堅硬的外殼 。8.爬行動物與人類的關系:食用、藥用、防治林木害蟲等。四、鳥和哺乳動物鳥的體型:流線型,可以減少飛行時的阻力。 前肢變成翼,生有大型的羽毛。 骨骼輕而薄,長骨中空,具有發龍骨突。胸肌發達,占體重的五分之一。消化:鳥的食量大,消化能力強,糞便隨時排出體外,可以減輕體重,有利于飛行。鳥能進行雙重呼吸,有發達的氣囊與肺相通,氣囊能儲存氣體,但不能進行氣體交換,氣體交換的場所仍然是肺。生殖:體內受精,卵生。鳥類的主要特征:體表覆蓋著羽毛,前肢變成翼,有喙無齒,有氣囊輔助呼吸。恒溫動物:體溫不會隨著外界溫度的變化而變化的動物就叫恒溫動物。 包括鳥和哺乳動物。變溫動物:體溫會隨著外界溫度的變化而變化的動物就叫做變溫動物。包括魚、兩棲動物、爬行動物 。哺乳動物1.哺乳動物的體表被毛,具有很好的保溫作用。 生殖發育特點:胎生、哺乳。意義:使后代得到很好的照顧和良好的營養,提高成活率。 牙齒具有分化,食草動物的牙齒分為門齒和臼齒,食肉動物的牙齒分為門齒、臼齒和發達的犬齒2.哺乳動物具有發達的神經系統和感覺器官,能靈敏地感知外界環境的變化,及時做出相應的反應。3.哺乳動物的主要特征:體表被毛,胎生,哺乳,牙齒分為門齒、犬齒和臼齒。4.鳥類、哺乳動物與人類的關系:捕食農林害蟲,人類食物中蛋白質的重要來源,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維持生態系統的穩定等。第三章 微生物 第一節:微生物的分布1. 微生物:個體微小,結構簡單的生物。主要包括細菌、真菌和病毒等2. 菌落:一個或多個細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見的子細胞群體。3. 細菌和真菌的菌落比較。通過大小,形態,可以大致區分細菌和真菌的菌落大小 形態 顏色細菌菌落 小 光滑粘稠或粗糙干燥 白,紅,黃真菌菌落 大 絨毛狀、絮狀或蜘蛛狀 紅、褐、綠、黑、黃培養細菌真菌的一般方法。(1)配制培養基:含有營養物質。(2)高溫滅菌:將培養基原有的細菌、真菌殺死。(3)接種:將少量的細菌或真菌轉移到培養基上的過程。(4)恒溫培養:給予細菌真菌適宜的生活條件。5. 探究“檢測環境中的細菌和真菌”實驗中:①.準備兩套培養皿的目的是:設置對照實驗,不作處理的為對照組,在選定環境中處理的為實驗組。②在草地上暴露 5-10 分鐘相當于培養細菌、真菌一般方法中的 接種 。6. 細菌和真菌生存的基本條件:水,適宜的溫度,有機物。7.細菌和真菌的分布:細菌和真菌幾乎無處不在,廣泛分布。第二節 細菌1.細菌個體十分微小,必須借助高倍顯微鏡或電子顯微鏡才能觀察到。2.細菌都是單細胞的,每個細菌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可獨立生活。根據細菌的外形不同,可以把細菌分為球菌、桿菌和螺旋菌三種。3.細菌具有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和DNA集中區域等結構,與動植物細胞的主要區別是沒有成形的細胞核,屬于原核生物。4.細菌沒有葉綠體,大多數細菌只能利用現成的有機物生活,營養方式為異養。(少部分能合成有機物為自養)5.細菌的生殖方式為分裂生殖。芽孢是細菌的休眠體,能度過不良的環境。7.細菌分布廣泛的原因:①個體微小 ②分裂生殖 ③能形成芽孢8.細菌與人類的關系:①制作食品(乳酸菌制酸奶泡菜)。②生產轉基因藥物(利用大腸桿菌生產胰島素)。③凈化污水,生產清潔能源。④與人類或動植物共生。⑤有害方面:使食物腐敗變質。引起動植物和人患病第三節 真菌1.種類:大型真菌:蘑菇、木耳、靈芝,多細胞真菌:青霉、毛霉等,單細胞真菌有酵母菌。2.結構:每個細胞都有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和細胞核,屬于真核生物。3.營養方式:由于真菌中沒有葉綠體,只能利用現成的有機物生活,營養方式為異養。4.真菌的生殖方式為:孢子生殖,酵母菌還可進行出芽生殖。5.真菌與人類的關系:①引起動植物和人患病。②制做發酵食品(酵母菌可釀酒做面包,曲霉等霉菌制醬、醬油等)。③供人類食用。④與疾病防治(如抗生素)。⑤作為分解者參與物質循環。第四節 病毒1.病毒的發現:19世紀末,伊萬諾夫斯基在研究煙草花葉病的病因時發現了濾過性病毒。2.病毒的分類:病毒不能獨立生活,必須寄生在其他生物體內,依據寄主細胞不同,可以把病毒分為動物病毒、植物病毒和細菌病毒(噬菌體)三類。3.病毒的大小:病毒很小,比細胞小的多,只能用納米來表示,必須借助電子顯微鏡才能觀測到。4.病毒的結構:病毒沒有細胞結構:只有蛋白質外殼和內部的遺傳物質組成。5.病毒的繁殖:病毒寄生在活細胞內,依靠自身遺傳物質中的遺傳信息,利用細胞內的物質,制造出新的病毒。6.病毒的休眠體:病毒離開了活細胞通常會變成結晶體(休眠體),一旦侵入活細胞,生命活動又會重新開始。7.病毒與人類的關系:一方面會使人患病,另一方面也可以在生物防治、基因工程、制作疫苗等方面加以利用。第四章 生物分類的方法第一節 嘗試對生物進行分類1.植物分類的依據:根據植物的形態特征進行分類,綠色開花植物的分類主要根據根、莖、葉、花和果實、種子來分,其它植物的分類主要根據它們的根、莖和葉。2.動物的分類依據:外部形態結構、生理功能以及生殖方式等。 3.微生物的分類依據:形態結構。第二節 從種到界1.為了科學地將生物進行分類,弄清生物之間的親緣關系和進化關系,生物學家根據生物之間的形態結構、生理功能以及生殖方式等方面上的相似程度,把它們分成不同的等級的分類單位。2. 生物的分類從大到小的等級依次是:界、門、綱、目、科、屬、種。3.“種”是最基本的分類單位,同種生物的親緣關系最近。4.生物分類的意義:為了弄清它們之間的親緣關系和進化關系,更好地研究、保護和利用生物。5.分類單位等級越高,包含的生物種類越多,生物的共同特征越少,親緣關系越遠。反之也成立7.林奈提出的雙名法——每個物種的科學名稱由兩部分組成,第一部分是屬名,第二部分是種加詞,有時后面還有命名者的姓名。(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