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47張PPT)2025廣東地理第一節 認識中國全貌課時3 中國的河湖與自然災害精講本◎運用地圖和相關資料,描述長江、黃河的特點,舉例說明其對經濟發展和人們生活的影響。◎運用地圖和相關資料,描述中國主要的自然災害和環境問題;針對某一自然災害或環境問題提出合理的防治建議;掌握一定的氣象災害和地質災害的安全防護技能。一階 基礎知識·自主學思維導圖中國的河湖與自然災害開發與利用生態環境治理河流域湖泊黃河長江自然災害以外流河為主河流水系、水文特征湖泊含沙量大水文特征淡水湖咸水湖生態環境問題及治理“水能寶庫”“黃金水道”防災減災措施氣象災害地質災害種類多、分布廣、發生頻率高開發與利用水系、水文特征我國常見自然災害知識梳理知識點1河流與湖泊(省卷6年2考)一、河流(一)內、外流區分界線:大致為①_________西麓—陰山山脈—賀蘭山—祁連山脈(東段)—巴顏喀拉山脈—岡底斯山脈一線(大致與②_______毫米年等降水量線一致)。中國主要河流分布圖大興安嶺400(二)水文特征1.內流河:流量較小,含沙量較③____,汛期短且集中在④____季,多季節性河流。中國主要河流分布圖大夏2.外流河(1)東北地區:含沙量小,結冰期⑤________,有⑥________和夏汛兩個汛期。(2)北方地區(東北地區除外):流量較小,含沙量大,汛期較短,有結冰期。(3)南方地區:汛期長,水量和年徑流量⑦________,含沙量小,無結冰期。(2020.10)中國主要河流分布圖長春汛大二、湖泊(一)淡水湖:⑧________(我國最大的淡水湖)、洞庭湖、太湖、洪澤湖等。[2021.32(2)](二)咸水湖:⑨________(我國最大的咸水湖及最大湖泊)、納木錯等。中國主要河流分布圖鄱陽湖青海湖1.干流:發源于唐古拉山脈,注入東海,大致呈“V+W”形。2.長度與地位:全長6 300千米,是我國長度最長、水量最大、流域面積最廣的河流,世界第三長河。知識點2長江與黃河(省卷2022.17~18)一、長江(2022.17~18)長江水系圖(一)水系、水文特征3.主要支流:雅礱江、岷江、嘉陵江、①________(長江最大支流)、烏江、湘江、贛江等。4.河段特征(1)上游:流經我國地勢第②________級階梯交界處,地勢落差大, ③______資源豐富。(2)中游:河道彎曲,支流眾多,④________災害頻發。(3)下游:水流平穩,江闊水深,航運價值高。長江水系圖漢江一、二水能洪澇(二)開發與利用1.水能:水能資源豐富,主要集中在⑤________游河段,有“水能寶庫”之稱; ⑥________水利樞紐工程位于湖北省。2.水運:是我國東西向水路交通的大動脈,宜賓以下可四季通航,航運發達,被稱為“⑦__________”。上三峽黃金水道(三)生態問題與治理點擊播放視頻Flash動畫:長江流域點擊跳轉對應真題/習題(一)水系、水文特征1.干流:發源于巴顏喀拉山脈北麓,注入⑧______,大致呈“幾”字形。2.長度與地位:全長約5 464千米,中國第二長河,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黃河水系圖渤海二、黃河3.主要支流:洮河、湟水、汾河、⑨______(黃河最大支流)等。4.河段特征(1)上游:流經我國地勢第一、二級階梯交界處,水流湍急,水能資源豐富。(2)中游:流經土質疏松、⑩_________嚴重的黃土高原,含沙量大。(3)下游:流經華北平原,水流緩慢,泥沙沉積,形成“ _______”。黃河水系圖渭河水土流失地上河(二)開發與利用:塑造了 _______平原、河套平原、華北平原,為沿岸地區提供了充足的灌溉水源;上游河段水能資源豐富。寧夏(三)生態問題與治理Flash動畫:黃河流域點擊播放視頻點擊跳轉對應真題/習題知識點3自然災害(省卷6年3考)一、特點:種類多、分布廣、發生頻率高。二、地質災害(一)類型:包括山體崩塌、滑坡、泥石流和①________等。(2021.3)(二)分布:地震災害常發生在我國臺灣省、②________地區、華北地區和西北地區;滑坡和泥石流常發生于黃土高原、③________高原和四川盆地。地震西南云貴三、氣象災害(一)類型:干旱、暴雨、④________、臺風、寒潮等。 (2022.29~30,2021.3,2020.27)。(二)分布:干旱主要分布在西北、⑤______地區;暴雨、洪澇主要分布在東部⑥_____區;臺風主要分布在⑦_________地區;寒潮主要分布在除青藏高原、云貴高原外的大部分地區。中國主要氣象災害分布圖降水時間上分布不均洪澇華北季風東南沿海四、防災減災措施(一)運用遙感衛星等技術,較精準地預報臺風、寒潮等災害。(二)修建防災工程,如在北方地區營造防御風沙的防護林。(三)設立救災物資儲備中心,保證救災物資供應。二階 練講重難·提能力重難點1長江對區域發展的影響1. (2024揭陽模擬)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20分)【河流開發主題】國務院印發了《關于依托黃金水道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的指導意見》,明確了長江經濟帶不但要打造“黃金水道”,還應構建生態屏障,建成“綠色長廊”。上圖為長江流域示意圖。(1)列舉長江為中下游地區農業生產提供的支持。(6分)(2)簡述長江流域水電站分布特點及其原因。(4分)【答案】①提供灌溉水源;②塑造平原,地形平坦;③帶來肥沃的土壤等。(每點2分,滿分6分)【答案】分布特點:主要分布在長江上游河段。原因:上游河段流經階梯交界處,地勢落差大,水能資源豐富。(每點2分,滿分4分)(3)簡析長江中下游適合發展航運的有利自然條件。(6分)【答案】①支流多,流域面積廣,水系發達,水量大;②江闊水深;③落差小,水流平穩;④無結冰期;⑤江海聯運,水運便利。(每點2分,滿分6分;答案合理可酌情給分)解題技巧河流對區域發展的影響(1)對農業①提供灌溉水源;②形成沖積平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利于耕作;③作為漁業的基本發展條件。(2)對工業:提供生產用水、水力發電為工業發展提供動力。(3)對交通:提供便利的航運,利于貨物運輸與居民出行;帶動航運沿線經濟發展。(4)對生態:維持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和生物多樣性,調節局部氣候。(5)不利影響:干旱、洪澇和河流污染會影響河流沿岸居民生產和生活。③減少水污染。(每點2分,滿分4分;答案合理可酌情給分)(4)請為改善長江流域的生態環境提出可行性措施。(4分)【答案】①中上游地區植樹造林,退耕還林還草,保持水土;②中下游地區退耕還湖,截彎取直,疏浚河道;重難點2長江流域水患頻發的原因及治理措施2. (2024揭陽模擬改編)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20分)【河流生態治理主題】材料一:2023年9月21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召開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工作推進會暨共抓長江大保護現場會。會議強調要持續深入推進生態環境系統保護修復,著力促進長江經濟帶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材料二:長江在湖北枝城到湖南城陵磯河段稱為荊江。荊江河道蜿蜒蛇行,地勢低洼,水流不暢,容易積水。我國對荊江進行了綜合治理,防洪和航運效益顯著。材料三:右圖為長江流域生態問題及治理示范圖和荊江河段位置示意圖。(1)說出長江水量豐富的原因。(4分)【答案】①流域面積廣,支流眾多;②流域內降水豐富。(每點2分,滿分4分)(2)從生態角度分析建設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應注意的問題。(4分)【答案】①保護長江流域生態;②保護長江的水質;③保護長江水生生物。(每點2分,滿分4分;答案合理可酌情給分)(3)試分析荊江河段洪澇災害多發的原因。(6分)【答案】自然原因:①地勢平坦,河道彎曲,水流緩慢;②流經區域降水豐富;人為原因:③地表植被破壞,水土流失嚴重;④圍湖造田,使湖泊調蓄洪水能力減弱。(每點2分,滿分6分;答案合理可酌情給分)(4)請針對荊江洪澇災害給出合理的治理措施。(6分)【答案】①修建水庫等水利工程,攔洪治沙;②對河流裁彎取直,疏浚河道,加固堤壩;③植樹種草,退田還湖等。(每點2分,滿分6分;答案合理可酌情給分)解題技巧長江流域水患頻發的原因及治理措施思路分析長江流域水患頻發的原因作答時需要從自然原因和人為原因兩個角度分析:(1)自然原因①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降水集中在夏季→洪澇災害頻發;②地形:地勢低平、河道彎曲→水流緩慢→排洪不暢→洪澇災害頻發。(2)人為原因①植被破壞→水土流失加劇→排洪不暢→洪澇災害頻發;②圍湖造田、湖泊面積減小→調蓄洪水能力下降→洪澇災害頻發。治理措施要有針對性,與存在的問題一一對應。解題模板(1)原因自然原因:①流經區域降水豐富集中;②地勢平坦,水流緩慢;人為原因:③地表植被破壞,水土流失加劇;④圍湖造田,使湖泊調蓄洪水能力下降。(2)措施①上游封山育林、育草,涵養水源;②中下游嚴禁沿湖圍墾,退耕還湖;③湖泊清淤,增強調蓄能力;④修建水利樞紐,攔洪治沙;⑤加強水位監測;⑥擴大防洪宣傳,增強居民防洪意識和抗洪能力;⑦做好物資儲備,及時調動人員救援。點擊返回知識點(2024廣東模擬改編)習近平總書記多次考察黃河沿岸省區,一再強調“沿黃河開發建設必須守住生態保護這條紅線”。凌汛與“地上河”是黃河治理的主要內容。讀黃河流域示意圖,完成3~4題。【河流生態治理主題】重難點3黃河凌汛和“地上河”及治理措施3. 黃河在蘭州—河口河段與桃花峪—入海口河段形成凌汛的主要影響因素是 ( )A. 流量 B. 流速C. 含沙量 D. 氣溫D【解析】本題考查凌汛的形成原因。結合所學知識,凌汛形成的兩個條件,一是河流由低緯流向高緯,二是河流有結冰期(氣溫低于0 ℃)。讀圖可知,黃河在蘭州—河口河段和桃花峪—入海口河段都是由低緯流向高緯,且這兩河段冬季都有結冰期。流量、流速和含沙量能反映河流的水文特征,但不屬于凌汛形成的主要原因。解題技巧1. 凌汛形成原因及治理(1)成因①出現凌汛的時間→初春或初冬→氣溫低→有結冰期;②河流流向→低緯流向高緯。(2)防治①以預防為主,隨時檢查隱患,采用防凍措施;②利用分洪工程,分泄凌水,減輕堤壩壓力;③進行破冰,打通河道,疏通冰凌;④利用大型水庫蓄水功能減少上游地區解凍之前的來水量。4. 黃河下游有典型的“地上河”現象。其治理措施合理的是( )A. 上游加大放牧量 B. 中游做好水土保持C. 下游開挖河堤,修建新河 D. 下游多植樹造林【解析】本題考查黃河下游“地上河”的治理措施。黃河中游流經土質疏松、地表千溝萬壑、地勢起伏大且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的黃土高原地區,河水挾帶大量泥沙到下游平坦地區沉積下來,致使河床不斷抬升,最終形成“地上河”。因此治理黃河的關鍵在于治沙,即加強中游黃土高原地區的水土保持。上游加大放牧量會導致草場退化,土地沙化;下游開挖河堤、修建新河工程量巨大,不切實際;下游植樹造林能改善環境,但不能達到治理黃河下游“地上河”的目的。【答案】B解題技巧2. “地上河”形成原因及解決措施(1)原因:中游流經黃土高原挾帶的大量泥沙在下游平原沉積→形成“地上河”。(2)措施:在上、中游開展水土保持綜合治理,如在上、中游植樹種草、中游打壩淤地;在下游修堤筑壩、疏浚河道、加固黃河大堤。點擊返回知識點三階 真實情境·培素養探究主題:探尋中國第二大河——珠江流域珠江是我國第二大河流、第三長河,為廣東聯系西南地區提供便利。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20分) 珠江包括西江、北江和東江三大支流,其中西江最長,是珠江的主干。西江上游河段全長659千米,落差達254米;中下游河段全長343千米,落差僅24米。豐盈的河水與眾多的支流,給珠江的航運事業帶來了優越條件,航運價值僅次于長江。中下游的地勢特點:________水量特點:________為了加強流域內的協作發展,取長補短,優勢互補,廣東與廣西聯合共建珠江—西江經濟帶,規劃目標以推進協同發展為主線,加快西江沿岸的工業化和城鎮化,促進區域平衡發展。下圖為珠江流域示意圖和為珠江流域氣候資料圖。降水量:________ 降水變化:________(1)從徑流量、含沙量、汛期、結冰期等方面描述珠江的水文特征。(4分)【答案】徑流量大;含沙量小;汛期長;無結冰期。(每點2分,滿分4分)(2)從地形、氣候、社會經濟的角度簡述珠江中下游航運價值高的原因。(6分)(2)從地形、氣候、社會經濟的角度簡述珠江中下游航運價值高的原因。(6分)【答案】①地形:珠江中下游地形平坦,落差小,水流平穩,有利于航運;②氣候:珠江位于亞熱帶季風氣候區,降水豐富,河流水量大,有利于航運;位于亞熱帶和熱帶,冬季最冷月均溫高于0 ℃,無結冰期,可四季通航;③社會經濟:流域內人口眾多,城市密集,經濟發達,航運需求大。(每點2分,滿分6分;答案合理可酌情給分)(3)廣東與廣西聯合共建“珠江—西江”經濟帶,請分析兩地各自的優勢條件。(4分)【答案】廣西:礦產資源和水能資源豐富。廣東:毗鄰港澳,便于引進外資和先進技術,且經濟發展水平高。(每點2分,滿分4分;答案合理可酌情給分)(4)簡述珠江對沿岸地區經濟發展的有利影響。(6分)【答案】①為城市的發展提供生產生活用水;②發展水產養殖;③開發水能資源;④發展水路運輸等。(每點2分,滿分6分;答案合理可酌情給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