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73張PPT)2025廣東地理第二節 認識分區課時2 北方地區主要分區精講本一階 基礎知識·自主學思維導圖知識點1東北三省 (省卷6年3考)商品糧基地緯度較高溫帶季風氣候山水環繞沃野千里平原廣闊氣候冷濕晝夜溫差大生長周期長產量大瀕臨黃海、渤海雨熱同期病蟲害少品質優海陸交通便利礦產資源豐富國家扶持政策重工業基地機械化水平高振興東北工業基地地形平坦水源充足河流流經黑土廣布土壤肥沃促進礦產資源枯竭、環境污染一、位置及范圍(一)地理位置:位于我國東北部,地處北溫帶,大致位于①_________嶺以南,②________嶺以東,長白山脈以西。東南鄰朝鮮,北接俄羅斯。(二)范圍:包括黑龍江省、吉林省和③__________。知識梳理小興安大興安遼寧省二、自然地理特征(一)地形:以④______和山地為主。東部為⑤_______山脈,北部為小興安嶺,西部為大興安嶺,中部是⑥______平原。(二)河流:主要有⑦________、松花江;含沙量小,結冰期長,有⑧_________和夏汛兩個汛期。東北三省地形圖山環水繞,沃野千里緯度高,氣溫低積雪融化夏季風帶來的降水平原長白東北黑龍江春汛(三)氣候:主要為⑨_________氣候,氣候冷濕,大部分地區冬季漫長嚴寒,夏季短促溫暖;降水集中在夏季,冬季降雪較多。(四)自然資源:煤、鐵、石油等礦產資源豐富。(五)特色稱謂:“白山黑水”“林海雪原”“北大倉”。黑龍江長白山溫帶季風(六)濕地開發與保護1.濕地功能:涵養水源、蓄洪防旱、調節氣候、維持生物多樣性等多種功能。2.當前現狀:濕地面積銳減,生態環境惡化。3.保護措施:加快濕地保護方面立法步伐;設立濕地自然保護區;退耕還湖;停止開荒,退耕還草、還林、還濕地。氣溫低,蒸發弱;地形平坦,排水不暢三、人文地理特征(2019.31)(一)農業1.地位:我國機械化程度最高、提供商品糧最多的糧食生產基地,主要的商品糧基地有三江平原和松嫩平原。[2024.22~24,2021.31(3)]2.農作物:⑩_____小麥、玉米、大豆、水稻、甜菜等。3.熟制: __________。產量大、地廣人稀,商品率高緯度高,熱量不足春一年一熟(二)工業1.地位: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的搖籃,分布有我國著名重工業基地—— ___________工業基地。2.特點:形成了以鋼鐵、機械、石油、化學工業為主導,包括煤炭、電力、建材、森林等工業部門的完整重工業體系。3.分布:主要分布在礦產源地附近或 ___________沿線。東北三省礦產及工業分布圖遼中南鐵路二階 練講重難·提能力(2020深圳卷28~29題)為助力優質農產品銷售,2020年6月29日晚,黑龍江省農業農村廳聯手省廣播電視臺共同發起公益助農直播帶貨活動。讀東北區域簡圖,完成1~2題。【科技興農主題】重難點1東北三省自然環境及農業發展(省卷6年2考)1. 東北三省發展農業的有利條件不包括 ( )A. 黑土廣布B. 地形平坦C. 有灌溉水源D. 全年高溫多雨2. 本次活動推廣介紹的當地優質農產品最可能是 ( )A. 大米 B. 甘蔗C. 荔枝 D. 青稞DA學法指導1. 東北三省(地區)的農業發展條件[2024.22~24,2021.31(1)]解題技巧思路分析(1)自然條件①緯度位置→氣溫→作物種類和熟制②河流、降水→灌溉水源③土壤、地形→農業類型和面積某地區農業發展條件分析(2)社會經濟條件①市場→作物種類和產量②交通→運輸方式和銷售范圍③政策→資金、技術、政策保障結合自然、社會條件和作物習性分析即可。解題模板影響農業發展的因素3. (2024梅州模擬)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20分)【特色農業+區域發展主題】蔓越莓原產北美地區,適宜生長在冷涼的沼澤或濕地中,營養價值高,深受消費者喜愛。近年來位于黑龍江省東部的撫遠市從北美成功引種蔓越莓,填補了國內蔓越莓鮮果市場的空白。如今,蔓越莓產業已經成為撫遠市的支柱產業,不僅帶動了就業,還帶動了農業特色觀光旅游的快速發展。未來,撫遠市將致力于建成一個集蔓越莓生產、銷售和產品深加工于一體的綜合性示范生產基地,打造“東方蔓越莓之都”。下圖為撫遠市及周邊地形圖和撫遠市氣溫曲線與降水量柱狀圖。(1)簡述東北地區的地形、地勢特征。(4分)【答案】地形以平原、丘陵和山地為主;三面環山,中部為平原(山環水繞,沃野千里/東部、北部和西部高,中間低)。(每點2分,滿分4分)(2)分析撫遠市引種蔓越莓的有利自然條件。(6分)【答案】①撫遠市緯度較高,氣溫較低,氣候涼爽;②夏季降水較多,氣候濕潤;③地勢低平,有大面積的沼澤濕地分布;④黑土廣布,土壤肥沃;⑤區域內河流眾多,水源充足。(每點2分,滿分6分;答案合理可酌情給分)(3)從社會和經濟角度,簡述撫遠市發展蔓越莓產業的意義。(4分)【答案】①能增加就業機會,提高農民收入;②增加當地經濟收入,促進當地經濟發展;③蔓越莓開發利用方向廣,可帶動相關產業發展。(每點2分,滿分4分;答案合理可酌情給分)(4)請你為撫遠市蔓越莓產業的進一步發展提出建議。(6分)【答案】①推進蔓越莓深加工,延長產業鏈,增加附加值;②建立完善的蔓越莓產銷體系,優化產業結構;③增加蔓越莓產業的科研投入,培育良種;④提高采收機械化水平;⑤改進產品保鮮技術,保障鮮果品質;⑥加大宣傳力度,打造品牌效應,開拓市場;⑦開發新產品,實現多元經營;⑧發展蔓越莓農業觀光旅游業;⑨加大政府扶持力度。(每點2分,滿分6分;答案合理可酌情給分)點擊返回知識點重難點2東北三省工業發展(省卷2019.31)(2024惠州模擬)遼寧省曾是我國傳統重工業基地。近年來,遼寧省通過加快傳統制造業數字化、智能化改造,積極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先進裝備制造業基地。讀遼寧省主要礦產和工業城市分布圖,完成4~6題。【認識區域+工業發展主題】。4. 以下位于遼寧省的工業基地是 ( )A. 遼中南工業基地B. 京津唐工業基地C. 滬寧杭工業基地D. 珠江三角洲工業基地5. 遼寧是我國重要的重工業基地,其發展的有利條件是 ( )①豐富的煤鐵資源 ②良好的工業基礎③便利的交通條件 ④雄厚的資金實力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AA6. 遼寧省在打造先進裝備制造業基地過程中應該 ( )①發展現代工業和服務業②加快傳統工業數字化、智能化③依靠不可再生能源發展經濟④推廣使用可再生和清潔能源A. ①②③ B. ①②④C. ②③④ D. ①③④B7. (2024云浮模擬改編)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20分)【認識區域+工業發展主題】材料一:東北地區曾是中國工業的發源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東北的工業產值占全國85%。隨著“東北振興”戰略提出落實,東北一直在進行轉型發展,但由于資源枯竭、人口流失等問題,導致其經濟增長仍落后于全國平均水平。材料二:東北地區位于東北亞中心地帶,是我國向北開放的重要門戶。新時代推動東北全面振興,要加快建設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提升對內對外開放合作水平,也要積極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進制造、電子信息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積極培育未來產業,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增強發展新動能。材料三:右圖為中國東北地區略圖。(1)說出東北地區主要的重工業部門。(4分)(2)分析東北地區發展重工業的優勢條件。(6分)【答案】采礦業;鋼鐵工業;汽車工業;化學工業等。(每點2分,滿分4分;答案合理可酌情給分)【答案】①礦產資源豐富;②交通便利;③工業基礎雄厚;④科技力量強大;⑤政策支持。(每點2分,滿分6分;答案合理可酌情給分)學法指導1.東北三省(地區)工業發展的有利條件(3)簡述東北三省工業發展面臨的問題。(4分)【答案】①資源消耗大,能源枯竭;②人才流失;③產業結構單一;④設備老化;⑤技術水平落后。(每點2分,滿分4分;答案合理可酌情給分)(4)請為振興東北提出合理性建議。(6分)【答案】①優化產業結構;②加強科技創新;③深化市場改革;④加強基礎設施建設;⑤促進區域協調發展;⑥加強人才培養和引進;⑦推進綠色發展。(每點2分,滿分6分;答案合理可酌情給分)學法指導2.東北地區發展面臨的問題及應對措施問題 措施部分礦產資源瀕臨枯竭、傳統工業停滯不前 合理開采礦產資源、傳統工業轉型升級、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等森林資源破壞嚴重 保護原始森林土壤肥力下降 減少化肥和農藥的使用濕地面積銳減(東北平原) 停止開荒,建立自然保護區解題技巧思路分析老工業基地發展存在的問題(1)重工業的發展高度依賴化石能源→過度開采→能源枯竭。(2)化石能源的燃燒→排放污染氣體→環境污染→影響居民健康和生活質量。(3)重工業發展早→設備老舊→產量和質量不足。(4)資源導向型工業→產業結構單一→產業缺乏創新和活力。傳統工業轉型升級的措施(1)優化產業結構,發展高新技術產業。(2)調整能源結構,資源型工業轉型升級,促進綠色可持續發展。(3)加快設備改造,更新設備,提高生產效率,減少環境污染。(4)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培養高新技術人才。解題模板點擊返回知識點請完成分層作業本P81~83習題知識點2黃土高原思維導圖一階 基礎知識·自主學水土流失嚴重黃土堆積區土質疏松地表裸露雨水沖刷流水侵蝕嚴重生態環境惡化土地肥力降低水土保持溝壑縱橫加劇河流含沙量大溫帶季風氣候溫帶大陸性氣候不合理人類活動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合理人類活動打壩淤地緩坡梯田植樹造林退耕還草影響治理治理治理一、范圍:東起①_______山脈,西至②_________嶺,北連, ③________高原(大致以長城為界),南抵④________嶺。知識梳理黃土高原范圍示意圖太行烏鞘內蒙古秦二、自然環境(一)地表形態:⑤__________________。(二)氣候:以⑥_________氣候為主,向溫帶大陸性氣候過渡;降水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三)河流:主要有黃河及其支流⑦____河、汾河等;河流徑流量較小、含沙量大、有結冰期。(四)自然資源:山西及陜北地區⑧______資源豐富,儲量大、品質優、開采條件好;資源外運便利。千溝萬壑,支離破碎溫帶季風渭煤炭三、水土流失及治理(一)自然原因: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地表裸露,缺乏植被保護;土質疏松,多孔隙,許多物質易溶于水。(二)人為原因:長期的過墾過牧導致生態環境惡化;修路、采礦等人為活動破壞地表。(三)治理措施:植樹種草,營造護田林網;緩坡修筑梯田,打壩淤地;陡坡退耕還林、還草;合理安排生產活動,合理放牧。四、黃土風情:窯洞、信天游、安塞腰鼓等。(2024河源模擬改編)西海固地區地處黃土高原向風沙區過渡帶,是我國水土流失最嚴重的區域之一。讀寧夏回族自治區簡圖,完成1~3題。【認識中國區域+生態環境主題】重難點1黃土高原水土保持的措施二階 練講重難·提能力1. 據圖可知,西海固的地形主要為 ( )A. 高原和山地B. 平原和山地C. 高原和平原D. 丘陵和高原A2. 該地區水土流失嚴重的原因有( )①地勢起伏大 ②植被覆蓋少③河流流量大 ④風沙分布廣A. ①②③ B. ②③④C. ①②④ D. ①③④C【解析】本題考查西海固地區水土流失嚴重的原因。讀圖并結合材料可知,西海固地區地形以高原和山地為主,地勢起伏大,河流流速快,侵蝕能力強,會加劇水土流失;該地區為溫帶大陸性氣候,年降水量較少,植被覆蓋率低,水土保持能力弱;且地處黃土高原向風沙區過渡帶,導致大量泥沙匯入河流;年降水量少會導致河流流量較小。解題技巧水土流失的原因(1)自然原因①地形→地表坡度→越大,沖刷越嚴重;②降水(氣候)強度→越大,沖刷力度越大;③氣候→植被覆蓋度→越稀疏,對水土保持越差;④土壤性質→黏性越大,越不易被沖刷。(2)人為原因毀林開荒、砍伐森林、過墾過牧→植被破壞→水土保持能力下降→水土流失3. 關于治理西海固生態環境的做法,正確的是 ( )①生態移民 ②加大放牧③退耕還林 ④植樹種草A. ①②③ B. ①③④C. ①②④ D. ②③④B【解析】本題考查西海固生態環境治理的措施。西海固地區生態環境脆弱,應退耕還林,植樹種草,恢復植被,改善生態環境,同時生態移民,減輕當地生態環境的壓力;加大放牧會造成草場退化、沙漠化。學法指導黃土高原水土保持的措施治理措施 工程 措施 修筑梯田,平整土地,加快水流下滲,削減地表徑流生物 措施 種植優質牧草和經濟林,營造護田林網,形成林糧、果糧間作生態體系技術 措施 采用先進的灌溉技術,節約和充分利用水資源(2024廣東模擬)黃土高原古老的文明和獨特的地理環境,形成了許多獨特的民風民俗,是中國古代文化的搖籃。讀圖,完成4~6題。【認識分區+民俗主題】重難點2黃土風情與自然環境的關系4. 當地居民頭部多戴有白羊肚頭巾的主要原因是 ( )A. 氣候濕熱,遮陽吸汗 B. 氣候干旱,防風防沙C. 降水豐富,利于吸水 D. 氣候寒冷,利于保暖B5. 信天游是黃土高原富有民俗特色的文化,影響其歌腔高亢而悠長的自然條件是 ( )A. 山環水繞、沃野千里B. 河網密布、湖泊星羅C. 遠看是山、近看是川D. 千溝萬壑、連綿起伏【解析】本題考查黃土高原特色民歌與自然環境的關系。信天游是黃土高原地區獨有的民歌,影響信天游形成豪放、粗獷特色的主要自然條件是黃土高原千溝萬壑,支離破碎的地表形態,居民習慣于站在坡上、溝底遠距離地大聲呼叫或交談,為此,常常把聲音拉得很長,于是便在高低長短間形成了自由疏散的韻律,因此信天游的曲調具有悠揚高亢、粗獷奔放的特征。山環水繞、沃野千里指的是東北地區;河網密布、湖泊星羅指的是長江中下游平原;遠看是山、近看是川指的是青藏地區。【答案】D6. 特殊的環境形成了當地獨具特色的聚落文化,下列圖片中屬于黃土高原傳統民居的是 ( )B學法指導黃土風情與自然環境的關系(1)民居:黃土具有直立性強的特點,不易坍塌,容易開挖——傳統民居窯洞在黃土上直接挖鑿而成。(2)民歌:黃土高原溝壑縱橫,居民傳統的聯系靠“吆喝”——傳統民歌信天游聲音洪亮高亢。(3)服飾:黃土高原多風沙——居民頭上包羊肚巾。請完成分層作業本P84~85習題微專題10 我國水土流失的原因分析及治理思路分析我國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嚴重的國家之一,水土流失直接關系國家生態安全、防洪安全、糧食安全和飲水安全。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20分)【環境保護主題】水土流失是指由于自然或人為因素的影響,雨水不能就地消納、順勢下流、沖刷土壤,造成水分和土壤同時流失的現象。據統計,我國現有水土流失總面積達262.76萬平方千米(含風蝕),占國土面積的27%。水土流失加劇了我國人地矛盾和洪澇災害。近年來,我國各地因地制宜治理水土流失,水土流失狀況繼續呈現面積、強度“雙下降”,水蝕、風蝕“雙減少”態勢。這充分表明我國水土流失綜合治理成效顯著,生態環境狀況整體持續向好。遷移訓練下圖為中國水土流失嚴重地區示意圖和甲、乙兩地氣候資料圖。甲地乙地(1)描述我國水土流失嚴重地區的分布特征。(4分)【答案】空間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地勢第二級階梯的黃土高原、秦嶺、大巴山區和云貴高原。(每點2分,滿分4分)(2)分析造成甲、乙兩地水土流失的原因差異。(6分)甲地乙地(2)分析造成甲、乙兩地水土流失的原因差異。(6分)【答案】甲地:①亞熱帶季風氣候,降水量多且集中,多暴雨;②地勢起伏大;③石灰巖廣布,土層薄,易被侵蝕;④人多地少,毀林開荒,陡坡開荒。乙地:①溫帶季風氣候,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②地形崎嶇,溝壑縱橫;③植被覆蓋率低,削減降雨和徑流的能力低;④黃土土質疏松,易被侵蝕;⑤生態環境脆弱,不合理的農墾、放牧,樵采、耕作、工礦建設等人類活動破壞地表。(每點2分,滿分6分;答案合理可酌情給分)(3)簡述水土流失對我國人地關系的不利影響。(4分)【答案】①土壤肥力下降;②植被覆蓋率降低;③河流含沙量增加,泥沙淤積、洪水泛濫;④地表蒸發加劇,氣候趨于干旱等。(每點2分,滿分4分;答案合理可酌情給分)(4)推測我國為實現水土流失面積、強度“雙下降”,水蝕、風蝕“雙減少”采取的措施。(6分)【答案】①建立健全相關法律法規,禁止過度開墾;②加強宣傳教育,增強人們生態保護意識;③植樹造林,修筑梯田;④退耕還林還草,調整農牧業結構;⑤工礦開發、居民點和道路建設過程中重視生態保護等。(每點2分,滿分6分;答案合理可酌情給分)知識點3北京市(省卷6年2考)一階 基礎知識·自主學思維導圖政治中心文化中心歷史悠久的古都歷史文化氣息濃郁名勝古跡眾多“傳統”與“現代”并存,“保護”與“發展”并重現代化立體交通網絡國際交往中心科技創新中心現代化的大都市城市規模擴大重點功能區完善祖國的首都—北京城市職能一、位置:位于①_____平原西北角,與河北省、天津市相鄰。知識梳理華北二、自然環境(一)地形、地勢:地形以平原和山地(②______山、西山)為主;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二)氣候:位于暖溫帶,屬于③__________氣候;四季分明,雨熱同期,降水集中在夏季。(三)河流:④______河、潮白河、⑤______運河等均屬海河水系,自西北向東南注入⑥_____海。 北京市地形圖北段燕溫帶季風永定京杭渤三、城市職能:⑦__________、⑧__________、⑨_______________⑩______________。(2020.22)四、歷史悠久的古城(一)世界文化遺產:北京故宮、長城等;四合院、胡同、牌樓、國粹京劇等。(二)保護措施:定期修繕;提倡文明、環保旅游;利用現代技術開展虛擬旅游。我國首都、黨中央和國務院所在地外國大使館、各種國際會議召開高等院校、科研機構眾多中關村等科技園區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科技創新中心點擊跳轉對應真題/習題五、城市建設成就(一)經濟建設:城市規模擴大,建設衛星城。(二)交通建設:四通八達的現代化立體交通網絡;全國乃至亞太地區重要的交通運輸樞紐。(三)功能區建設:中央商務區、中關村科技園區等重點功能區;城市功能分區為首都功能核心區、城市功能拓展區、城市發展新區、生態涵養發展區。(四)建設目標:“國家首都、世界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2024茂名模擬)四合院承載著北京的傳統文化,但目前許多四合院面臨年久失修、衛生條件差等問題。讀四合院示意圖,完成1~2題。【文化遺產保護主題】重難點北京傳統建筑的保護與傳承二階 練講重難·提能力1. 四合院的主要特點有 ( )①庭院方正,采光條件好②修筑院墻,有利于擋風避寒③多平頂,利于積雪留存④以竹為主要建材,夏季涼爽A. ①② B. ①④C. ②③ D. ③④A2. 關于“四合院拆除還是保護”,正確的做法是 ( )A. 拆除四合院,建設現代化宜居建筑B. 保護四合院,改善居住條件和環境C. 拆除四合院,打造開放式街心工業D. 保護四合院,完整保留其原有面貌B1. 傳統建筑保護措施(1)開發:合理規劃布局,保持古建筑原有結構和風格,避免過度開發和擁擠;保持古建筑的歷史風貌和特色,避免過度商業化和現代化;建設注重文化傳承與創新。(2)保護:避免破壞歷史建筑和文化遺產;修復破舊文物;保護古建筑周邊的自然環境和生態系統。解題技巧2. 傳統建筑的保護意義(1)傳統建筑是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獨特的歷史和藝術價值。(2)是建筑技藝和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3)傳統建筑與周圍環境和自然景觀相融合,具有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4)促進當地旅游業的繁榮,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點擊返回知識點三階 真實情境·培素養探究主題:北京古城的選址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20分)材料一:《管子乘馬》記錄了管仲的都城選址與規劃理念:“凡立國都,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廣川之上,高毋近旱,而水用足,下毋近水,而溝防省。因天才,就地利……”北京在地理選址及城市規劃中對山水條件的利用,符合中國傳統觀念中都城的理想選址。中國傳統觀念中都城理想選址條件材料二:2022年11月7日,北京中軸線官方網站上線試運行,為中軸線文化遺產開啟數字新篇章。網站以數字技術展現北京的文化景觀,9個“時空板塊”再現了中軸線和北京城七百多年的發展與變遷。材料三:下圖為北京地形圖、北京中軸線分布圖。(1)描述北京的地形、地勢特征。(4分)【答案】地形以平原和山地為主;地勢西北高,東南低。(每點2分,滿分4分)(2)簡述北京古城的平面布局方正對稱的原因。(4分)【答案】傳統建筑布局的對稱審美和思想;平原廣闊,建筑用地廣。(每點2分,滿分4分)(3)分析北京符合中國傳統觀念中都城理想選址的有利條件。(6分)【答案】①西北部山脈阻擋來自北方凜冽的寒風,同時為軍事安全提供天然屏障;②南部華北平原提供農業和城市建設用地;③區域內水系發達,保證用水和漕運發展。(每點2分,滿分6分;答案合理可酌情給分)(4)請以北京中軸線為例,簡述文化遺產保護的意義。(6分)【答案】①有利于維護人類文明的多樣性和連續性;②可以促進文化創新和發展,推動文化產業的發展;③促進旅游業的發展,為當地帶來經濟收益和就業機會。(每點2分,滿分6分;答案合理可酌情給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