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 讓教學更有效 精品 | 音樂學科《放馬山歌》 《老漁翁》 《采茶燈》教材分析《放馬山歌》是流行于云南西部的一首著名山歌,歌詞簡樸、親切自然,七言兩句為一段,反映了牧馬人的生活場景。音樂結構也很簡練,由上下兩個樂句組成。全曲實際的音樂素材只有上樂句的3小節,其音調鏗鏘,樂意鮮明;下樂句是上樂句第一、第三小節的結合,呼喊后加一個重復小節;后面兩個樂句,基本上是前面的原樣重復。全曲使用的音樂素材既節省又精練,提供了西南高原放牧之歌的范例。其中“喔嚕嚕的”等襯腔以及趕牲口的吆喝聲“喲哦”,富有生活氣息,使全曲活躍歡快。《老漁翁》為江蘇小調,五聲羽調式,由原有的一首江蘇小調為基礎旋律填詞而成。該曲悠揚婉轉,旋律中多以一字對多音,曲調級進遷回,委婉動聽,描繪出一幅和諧的“天人合一”畫卷,是我國民歌中比較少見的類型。“采茶燈”又稱“采茶撲蝶”,是福建省的漢族民俗舞蹈,曾風靡大江南北,是福建最具有代表性的漢族民間舞蹈之一。本教材中的《采茶燈》便是其歌舞音樂。采茶燈這一聲海內外的龍巖地區漢族傳統藝術瑰寶起源于龍巖市新羅區蘇坂鄉美山村,迄今已有270多年的歷史。學情分析本節課的教學對象為中學生,他們正處于身心快速發展的關鍵時期,對新鮮事物充滿好奇,具有較強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在音樂學習方面,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音樂基礎知識和演唱技巧,能夠理解和感受音樂的節奏、旋律和情感。然而,對于民歌這一特定音樂體裁,學生可能還缺乏深入的了解和認識,尤其是對于不同地域、不同風格的民歌,其文化背景、歷史淵源和藝術特色等方面的知識儲備可能相對不足。教學目標審美感知:通過欣賞和學習三首不同風格的民歌,學生能夠感知并理解中國民歌的多樣性和地域特色。藝術表現:學生能夠準確演唱《放馬山歌》、《老漁翁》和《采茶燈》,并表現出各首歌曲獨特的藝術風格和情感內涵。創意實踐:通過對比分析和拓展聆聽,學生能夠創造性地思考不同民歌體裁之間的聯系與差異,并嘗試進行簡單的民歌創作或改編。文化理解:學生能夠深入了解中國民歌的文化背景、歷史淵源和地域特色,增強對中華傳統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教學重難點掌握三首民歌的旋律特點和演唱風格,理解其背后的文化意義。準確區分和把握不同民歌體裁的特征,以及在實際演唱中如何準確表現各首歌曲的情感內涵和藝術風格。教學過程了解民歌的分類師:俗話說“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中國地廣物博,地形地貌豐富,孕育了璀璨多彩的民族音樂文化。根據不同風格,一般將民歌嗎、哪幾個分類呢?分為三大體裁:山歌、小調和勞動號子。觀看民歌體裁分類的講解視頻(可自由剪輯)聽辨歌曲《放馬山歌》跟鋼琴唱一唱,想一想師:請你邊唱邊想,最后說一說你了解的這首歌的相關知識。云南民歌,體裁:山歌(山歌是民歌的一種體裁類別,其音樂性格熱烈奔放,形式較少修飾,節奏比較自由,音調高亢亮。為抒發情感,使歌聲傳得更遠,山歌常加上呼喚性的襯詞。)曲目:高亢嘹亮旋律多在(高)音區,吆喝聲的(拖腔),速度稍顯(自由)跟伴奏唱一唱《老漁翁》跟鋼琴唱一唱,想一想師:請你邊唱邊想,最后說一說你了解的這首歌的相關知識。江蘇民間音樂,體裁:小調·道情調(清代鄭燮(鄭板橋)根據民間曲藝“道情”這一藝術形式,填詞創作了《道情》十首。其雅俗共賞的文辭唱起來余韻悠長,頗有一唱三嘆之感。)曲目:委婉細膩旋律多在(中)音區,以(級進和小跳)為主,(一)字(多)音,顯(婉轉)跟伴奏唱一唱《采茶燈》跟鋼琴唱一唱,想一想師:請你邊唱邊想,最后說一說你了解的這首歌的相關知識。福建龍巖民歌,體裁:小調·歌舞曲(勞動人民在勞作的過程中,創造了多姿多彩的民間歌舞形式。采茶是福建一帶在年節喜慶活動時表演的歌舞音樂。)曲目:喜慶歡快節奏(規整),敲(鑼)打(鼓),顯(熱鬧)跟伴奏唱一唱對比總結拓展聆聽觀看下面三個視頻說說屬于什么體裁?工程號子、沂蒙山小調、彌渡山歌教學總結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學生不僅掌握了《放馬山歌》、《老漁翁》和《采茶燈》三首民歌的旋律特點和演唱風格,還深入了解了中國民歌的多樣性和地域特色。同時,通過對比分析和拓展聆聽,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和批判性思維也得到了有效提升。希望同學們在今后的學習中能夠繼續關注和探索中國民歌文化,為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貢獻自己的力量。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共25張PPT)高亢嘹亮委婉細膩556歐迎求到音匠課堂a★俗話說“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中國地廣物將,地形地貌豐富孕育了璀豫多彩的民族音樂文化根據不同風格,一般將民歌有哪幾個分類呢?清講講你的理解讓我們一起挑戰一下,聽辨三首歌曲,并試著唱一唱,進一步了解音樂體載!馬山放馬山歌1=C愛中速稍快濃郁的山野風格云南民歌3.3888212822.168.832i1.正月放馬(喔嚕嚕的)正月正喲,趕起馬來2.大馬趕在(喔嚕嚕的)山頭(呢)上喲,小馬趕來22i6XX22i6非32i登路程,(喲哦),登路程。二月放馬隨后跟,(喲哦),隨后跟。馬無野草33322322.i633i822i6(喔嚕嚕的)百草發喲,小馬吃草深山里跑,(喔嚕嚕的)不會胖喲,草無露水2.22i622i6.i22i6x×川(喲哦),深山里跑。不會發,不會發。(喲哦)川山歌是民歌的一種體裁類別,其音樂性格熱烈奔放,形式較少修飾,節奏比較自由,音調高亢亮。為抒發情感,使歌聲傳得更遠,山歌常加上呼喚性的襯詞旋律多在(高)音區吆喝聲的(拖腔)速度稍顯(自由翁老漁翁源自《道情》十首1=B是江蘇民間音樂稍慢優美地〔清〕燮詞6.i23i2i5.|1i6i6sg-6i28i6i5.老漁翁,一釣竿靠崖,ii6i653.532155325516i65g21傍水灣。扁舟來往無牽2352311.|g-66|28i5ii6i65絆,沙鷗點點輕波85856-56i|6i65g|ii6i653.5321遠,荻港瀟瀟白晝寒。55325516i65|g.211235231|6g-高歌曲斜陽晚,6653523523116006i28i2霎時波搖金影,驀抬6155356-6頭月上東山。清代鄭燮(鄭板橋)根據民間曲藝“道情”這一藝術形式,填詞創作了《道情》十首。其雅俗共賞的文辭唱起來余韻悠長,頗有一唱三嘆之感旋律多在(中)音區,以(級進和小跳)為主,(一)字(多)音,顯(婉轉)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1.放馬山歌(演唱).mp3 2.放馬山歌(伴奏).mp3 3.老漁翁(演唱).mp3 4.老漁翁(伴奏).mp3 5.采茶燈(演唱).mp3 6.采茶燈(伴奏).mp3 《放馬山歌》+《老漁翁》+《采茶燈》.docx 《放馬山歌》+《老漁翁》+《采茶燈》.pptx 工程號子.mp4 彌渡山歌.mp4 民歌分類.mp4 沂蒙山小調.mp4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