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2024年人教版(部編版)初中語文文言文實詞知識點匯總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2024年人教版(部編版)初中語文文言文實詞知識點匯總

資源簡介

(
文言文實詞
)
(一)本科
人大代表去化驗科,護士指著前方一牌說:“非本科人員不得入內!“那人大怒,罵道:“我就化驗個尿,還 TMD 要本科文憑!!!”
這里歧義產生的原因是詞和詞組同形。有兩個“本科”,本科 1 是指本科學歷,是詞。本科 2 是指本科室, 是代詞“本”加名詞“科”構成的詞組。
(二)錘不破
殺豬的和賣茶的打賭。
殺豬的說:“用鐵錘錘蛋錘不破?!?賣茶的說:“錘得破!”
殺豬的說:“錘不破!”
賣茶的不服氣,拿來一個雞蛋,用錘子使勁打下去,雞蛋破了。說:“這不是破了嗎 ” 殺豬的說:“蛋是破了,可我說的是錘不破啊!”說著他指指鐵錘。
“錘不破”是語法關系不同的歧義詞組:當“錘”是名詞時,它是主謂詞組,當“錘”是動詞時,它是述補 詞組。
文言實詞
(聯系語境,解釋詞義)
實詞,是漢語詞類中的一種,詞語中含有實際意義的詞,實詞能單獨充當句子成分,即有詞匯意義和語法意 義的詞。一般包括:名詞、動詞、形容詞、數詞、量詞、代詞。
把語法功能作為主要依據,認為能夠單獨充當句法成分,有詞匯意義和語法意義的是實詞;不能充當句法成 分,沒有詞匯意義只有語法意義的就是虛詞。
虛詞泛指沒有完整意義的詞匯,但有語法意義或功能的詞。具有必須依附于實詞或語句,表示語法意義、不 能單獨成句,不能單獨作語法成分、不能重疊的特點。
【實詞】實詞有實在意義,能夠單獨充當句子成分一般能單獨回答問題。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
3
/
18
)
實詞一般包括名詞、動詞、形容詞、數詞、量詞、代詞六類。在文言文中,實詞是大量的,掌握較多的文言 實詞,是提高閱讀文言文能力的關鍵。學習文言實詞,應特別注意它在語法上的三個主要特點:一是一詞多義,二 是詞義的古今變化,三是詞性的活用。
【虛詞】虛詞沒有實在意義,一般不能充當句子成分,不能單獨回答問題。
(少數副詞如“不”、“也許”、“沒有”等可以單獨回答問題),只能配合實詞造句,表示種種語法關系。虛詞包括副詞、介詞、連詞、助詞、嘆詞五類。文言虛詞在整個文言詞語中雖然只占一小部分,但是它的語法作用卻很大。文言文中的許多句式是以虛詞為標志的,如判斷句“......者......也”、被動句的“為......所 ”
等虛詞在文言文中用的很頻繁,而且它的解釋也相當靈活。主要常用的虛詞有:之、其、于、以、而、則、乃、若、 且、者、為、然、是、此、斯、彼、何、安、孰、胡、曷、雖、雖然、然而、然則、也。矣、乎、哉、焉、耳等。
【考試說明】
1、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
2、理解通假字的意思。
【題型分析】
中考文言實詞試題有單項考查(讀句解詞)、綜合考查(讀文析詞)兩種形式。主要考查識記、解讀(辨析、 解釋)、理解、應用等能力。近幾年中考已出現將知識與能力 、積累與應用加以整合命題的新題型。其命題由客觀題為主走向主觀題為主,由單項考查走向綜合考查,由課內取材走向課外取材已成明顯趨勢。
【復習策略及誤區提醒】
中考文言實詞試題中,考生常見失誤有兩種:一是以今代古,望文生義。不少考生閱讀理解差,又缺乏歷史眼光和古漢語知識,解題時往往以今代古,隨意答題?!胺驊?,勇氣也”中“夫”當作“大丈夫”解,就是證明。 二是脫離語境,斷章取義。文言實詞的古音通假、古今異義和一詞多義等現象,沒有具體語境,都無法斷定落實, 如“食”在“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中通“飼”作“喂養”解??梢?,脫離語境去死記硬背詞語,既不科學,又難免出錯。須知“詞不離句,句不離篇”才是學好文言文的傳統良方。
掌握文言實詞,一靠多識記多整理,勤于積累是基礎,只有掌握足夠的文言實詞量,才能舉一反三,融會貫 通,否則難過文言實詞關;二靠多誦讀多應用,培養語感是關鍵。要學會整體閱讀、比較、閱讀以及分析綜合方 法,在解讀時,既能整體感知文句內容,又能具體辨析理解文言實詞,這樣培養語感,形成習慣,古詩文能力定 能有效提高。
【知識歸納】
一、辨析通假字
古漢語中,有些字可以用聲音相同或相近、形體也相近的字來代替,這種現象就叫通假。表示了準確的意義, 但未出現的字是本字,代替本字出現的即是通假字。
古字通假現象可分為以下四種類型:
1、音同形異: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食”通“飼”,喂
2、音同形似: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辯”通”辨”,辨別
3、音近形異:鄉為身死而不受。 “鄉”通“向”,從前
4、音近形似:不亦說乎?!罢f”通“悅’,愉快
【七——九年級常見通假字表】
用字 同某字 例句及出處 解釋
說 悅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論語〉八則》 愉快,高興
女 汝 誨女知之乎 《〈論語〉八則》 你
止 只 擔中肉盡,止有剩骨 《狼》 只有,僅有
帖 貼 對鏡帖花黃 《木蘭詩》 黏貼
著 著 更著風和雨 《卜算子·詠梅》 遭受
隴 壟 小麥覆隴黃 《觀刈麥》 土埂
曷 何 縛者曷為者也 《晏子使楚》(新編) 什么
熙 嬉 圣人非所與熙也 《晏子使楚》(新編) 開玩笑
板 版 活板 《活板》 有文字或圖形的供印刷的底子
頑 玩 我又不同你頑 《范進中舉》 玩耍
坐 座 滿坐寂然 《口技》 座位
直 值 玉盤珍羞直萬錢 《行路難》 價值
支 肢 四支僵勁不能動 《送東陽馬生序》 肢體
被 披 同舍生皆被綺繡 《送東陽與生序》 覆蓋或搭在肩背上
辨 辯 與之論辨,言和而色夷 《送東陽馬生序》 辯論
要 邀 便要還家 《桃花源記》 約請
轉 囀 蟬則千轉不窮 《與朱元思書》 鳥婉轉地叫
反 返 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 《與朱元思書》 回
見 現 疏條交映,有時見日 《與朱元思書》 出現
詘 屈 詘右臂支船 《核舟記》 彎曲
衡 橫 左手倚一衡木 《核舟記》 橫
困于心,衡于慮 《〈孟子〉二章》 梗塞,指不順
有 又 為字共三十有四 《核舟記》 用在整數與零數之間
畔 叛 寡助之至,親戚畔之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背叛
適 謫 發閭左適戍漁陽九百人 《陳涉世家》 被罰流放
以 已 固以怪之矣 《陳涉世家》 已經
具 俱 政通人和,百廢具興 《岳陽樓記》 全,皆
屬 囑 屬予作文以記之 《岳陽樓記》 囑托
徧 遍 小惠未徧,民弗從也 《曹劌論戰》 普遍
惠 慧 甚矣,汝之不惠 《愚公移山》 聰明
亡 無 河曲智叟亡以應 《愚公移山》 沒有
厝 措 一厝朔 東,一厝雍南 《愚公移山》 放置
羞 饈 玉盤珍羞直萬錢 《行路難》 滋味好的食物
孰 熟 孰視之,自以為不知 《鄒忌諷齊王納諫》 仔細
曾 增 曾益其所不能 《〈孟子〉二章》 增加
拂 弼 入則無法家拂士 《〈孟子〉二章》 輔弼
得 德 所識窮乏者得我歟? 《〈孟子〉二章》 感恩
二、解析古今異義詞
古今詞義的變化,是指由于語言的變遷,相同的一個詞在古文中的意思和現代白話文中的意思相去甚遠,這 些詞原先的意思便是古義,現在變化了意思便是今義,詞的古今詞義變化有以下幾種情況:
1、詞義擴大 如:河陽之北 河:古義:黃河 今義:泛指一切河流。
2、詞義縮小 如:左佩刀,右備容臭 臭:古義:氣味,今義:氣味難聞
3、感彩變化 如:先帝不以臣卑鄙 古義:身份低微,出身鄙野(中性) 今義:言行十分惡劣(貶義)
4、詞義轉移 如: 痛恨:未嘗不嘆息痛恨于桓、靈也。 古義,痛心,遺憾;今義,極為仇恨
區分古今詞義變化,還要特別注意單音詞和雙音詞,防止把兩個連用的單音詞跟現代漢語中形式上相似的雙 音詞混同。如:“無論”。另外,平時要多積累、多比較,仔細分辨,不要把它們與現代漢語中相應的詞在詞義 上混為一談。
【七——九年級古今異義常見字表】
說明:本表收選由兩個字構成的古今異義詞語。
詞 語 古義 例句及出處 今義
精練 精熟 人皆伏其精練 《梵天寺木塔》 扼要,沒有多余的詞句
風騷 文學才華 稍遜風騷 《沁園春·雪》 指婦女舉止輕佻
交通 交錯相通 阡陌交通 《桃花源記》 各種運輸和郵電業的總稱
妻子 妻子和孩子 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 《桃花源記》 男子的配偶
絕境 與世隔絕的地方 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 《桃花源記》 沒有出路的境地
無論 不用說 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桃花源記》 表示條件不同而結果不變的連詞
不足 不值得 不足為外人道 《桃花源記》 不滿(指數目)
親戚 兼指同姓家族、異姓 家屬 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專指族外親屬
往往 到處 卒中往往語 《陳涉世家》 表示某種情況時常存在或經常發生
會計 聚會商量 號令召三老、豪杰與皆來會計事《陳涉世家》 監督和管理財務的工作或指擔任會計工作的人員
可以 可以用來 可以已大風 《捕蛇者說》 能夠或表示許可
明年 第二年 越明年,政通人和 《岳陽樓記》 今年的下一年
烈士 有志于建功立業的人 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龜雖壽》 為正義事業而犧牲的人
犧牲 供祭祀用的牲畜 犧牲玉帛,弗敢加也 《曹劌論戰》 為正義的事業舍棄生命
開張 擴大 誠宜開張圣聽 《出師表》 店鋪開業
感激 感動奮發 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 《出師表》 因對方的好意和幫助而對他產生好感
痛恨 痛心和遺憾 未嘗不嘆息痛恨于桓靈也《出師表》 深切地憎恨
卑鄙 低微鄙俗 先帝不以臣卑鄙 《出師表》 (語言、行動)惡劣
三、一詞多義
具有兩個或兩個以上意義的詞叫多義詞。在古今語言中,一詞多義現象都是普遍存在的。文言文以單音詞為 主,多義現象更為明顯,有些多義詞常用的義項往往多達五六個甚至十幾個。然而無論多少,在一個句子里某詞 的具體含義只能是確定的一項。掌握詞語的不同意義并能根據語言環境確定詞語的意義,是閱讀文言文的基礎。 對于這些詞的辨析,首先要把握詞的本義和引申義。本義,即最初的意義;引申義,包括比喻義、假借義等, 指詞語在一定的環境中,逐漸引申出一些新的意義。 其次,要根據不同的語境揣摩同一詞語表示的不同意思。再次,還要結合古人的語言習慣分析詞語的意義。 【七——九年級一詞多義常見字表】
詞語 例句及出處 讀音 詞義
安 風雨不動安如山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ān 安穩
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 《曹劌論戰》 安生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孟子〉二章》 安逸
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 《陳涉世家》 怎么
多歧路,今安在? 《行路難》 哪里
當 募有能捕之者,當其租入 《捕蛇者說》 dāng 抵當
當之無愧 承當
道 溯洄從之,道阻且長 《〈詩經〉二首》 dào 路途
益慕圣賢之道 《送東陽馬生序》 政治主張或思想學說
伐無道,誅暴秦 《陳涉世家》 道義
范進道是哄他,只裝不聽見 《范進中舉》 料想,以為
余故道為學之難以告之 《送東陽馬生序》 說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正氣
得 其為予群從所得 《活板》 dé 獲得,擁有
得道者多助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得到,握有
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醉翁亭記》 獲得,感受到
然得而臘之以為餌 《捕蛇者說》 捉到
余因得遍觀群書 《送東陽馬生序》 能夠
發 野芳發而幽香 《醉翁亭記》 fā 開花
舜發于畎畝之中 《〈孟子〉二章》 起,指被任用
發閭左適戍漁陽九百人 《陳涉世家》 征發
發人深省 啟發
方 方七百里,高萬仞 《愚公移山》 fāng 古代稱面積用語,縱橫
方出神,不覺呀然驚恐 《幼時記趣》 正當
今方來,吾欲辱之 《晏子使楚》 將要
復 未若復吾賦不幸之甚也 《捕蛇者說》 fù 恢復
復前行,欲窮其林 《桃花源記》 又,再
不敢出一言以復 《送東陽馬生序》 辯解
固 固國不以山溪之險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gù 鞏固
得魚腹中書,固以怪之矣 《陳涉世家》 本來
汝心之固,固不要可徹 《愚公移山》 頑固
固若金湯 堅固
故 兩狼之并驅如故 《狼》 gù 原先
廣故數言欲亡 《陳涉世家》 故意,特地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因此,所以
故步自封 舊,從前
及 及郡下,詣太守 《桃花源記》 jí 到達
徐公何能及君也 《鄒忌諷齊王納諫》 比得上
及臨質,孫子曰 《田忌賽馬》 待到,等到
間 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 《醉翁亭記》 jiān 中間
安得廣廈千萬間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表示房屋單位的量詞
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 《曹劌論戰》 jiàn 參與
又間令吳廣之次所旁叢祠中 《陳涉世家》 暗中
數月之后,時時而間進 《鄒忌諷齊王納諫》 間或,偶然
中間力拉崩倒之聲 《口技》 夾雜
見 斗折蛇行,明滅可見 《小石潭記》 jiàn 看見
扁鵲見蔡桓公 《扁鵲見蔡桓公》 拜見
曹劌請見 《曹劌論戰》 召見
見笑大方 被,讓
疏條交映,有時見日 《與朱元思書》 xiàn 現出
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出現,被看見
盡 觸草木,盡死 《捕蛇者說》 jìn 全
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盡吾齒 《捕蛇者說》 過完
盡心竭力 竭盡
絕 忽然撫尺一下,群響畢絕 《口技》 jué 停止
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 《桃花源記》 隔絕
奇山異水,天下獨絕 《與朱元思書》 獨特,獨一無二
滿座賓客……以為妙絕 《口技》 極,最
空前絕后 無
臨 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 《醉翁亭記》 lín 坐落在高處
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岳陽樓記》 對著
臨表涕零,不知所言 《出師表》 面對
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 《出師表》 正當,將要
臨危不顧 遇到
名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 《陋室銘》 míng 出名
又患無碩師名人與游 《送東陽馬生序》 聞名,著名
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 《醉翁亭記》 命名
不能名其一處也 《口技》 說出
名副其實 名聲
奇 奇山異水,天下獨絕 《與朱元思書》 qí 奇異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遠 《核舟記》 特殊
有奇字素無備者 《活板》 生僻
奇恥大辱 極大
舟首尾長約八分有奇 《核舟記》 jī 零數
請 俯身傾耳以請 《送東陽馬生序》 qǐng 請教
戰則請從 《曹劌論戰》 請允許
窮 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 《〈孟子〉二章》 qióng 窮困
子子孫孫無窮匱也 《愚公移山》 窮盡
蟬則千轉不窮 《與朱元思書》 盡
非咨詢不窮其致 《治水必躬親》 追究到底
窮且益堅 困窘
窮兇極惡 極端
去 去國懷鄉,憂讒畏譏 《岳陽樓記》 qù 離開
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離開,逃離
去死肌,殺三蟲 《捕蛇者說》 去除
如 聞水聲,如鳴佩環 《小石潭記》 rú 好像
但少閑人如吾兩入耳 《記承天寺夜游》 像、比如
孰視之,自以為不如 《鄒忌諷齊王納諫》 及
其如土石何 《愚公移山》 如……何,把……怎么樣
如法炮制 依照
如意算盤 符合
若 皆若空游無所依 《小石潭記》 ruò 好像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鄒忌諷齊王納諫》 如,比得上
若為傭耕,何富貴也? 《陳涉世家》 你
更若役,復若賦 《捕蛇者說》 你的
若有作奸犯科及為忠善者 《出師表》 如果
善 京中有善口技者 《口技》 shàn 擅長
若有作奸犯科及為忠善者 《出師表》 好事
稍 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 《送東陽馬生序》 shāo 稍微
縣官日有廩稍之供 《送東陽馬生序》 公家給予的糧食
稍稍正坐 《口技》 漸漸
少 自謂少時用心于學甚勞 《送東陽馬生序》 shào 年少
賓客意少舒 《口技》 shǎo 稍微
少安無躁 略微
勝 然而不勝者,是天時不好地利也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shèng 勝利
予觀乎巴陵勝狀 《岳陽樓記》 優美的
不勝感激 盡,完
臣不勝受恩感激 《出師表》 擔當
是 是天時不如地利也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shì 這
必如是而后事可舉也 《治水必躬親》 這樣
吾祖死于是 《捕蛇者說》 這件事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陋室銘》 是,表判斷
是古非今 認為正確
惟利是圖 無意義,起結構作用
自以為是 對,正確
書 板印書籍,唐人尚未甚為之 《活板》 shū 書籍
卒買魚烹食,得魚腹中書 《陳涉世家》 文字
乃丹書帛曰:“陳勝王”。 《陳涉世家》 寫
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 《鄒忌諷齊王納諫》 奏書
屬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 《桃花源記》 shǔ 類
徒屬皆曰:“敬受命”。 《陳涉世家》 部屬,下屬
忠之屬也,可以一戰 《曹劌論戰》 類
在骨髓,司命之所屬 《扁鵲見蔡桓公》 管
神情與蘇、黃不屬 《核舟記》 類似
屬予作文以記之 《岳陽樓記》 zhǔ 囑咐
數 珠可歷歷數也 《核舟記》 shǔ 清點
數至八層,裁如星點 《山市》 計數
數典忘祖 談論
若印數十百千本,則極為神速 《活板》 shù 幾,幾個
扶蘇以數諫故,上使外將兵 《陳涉世家》 shuò 屢次,頻繁
通 初級狹,才通人 《桃花源記》 tōng 使……通過
指通豫南,達于漢陰 《愚公移山》 通向
公乃令鑿通衢取土 《丁謂營復宮室》 通達
阡陌交通,雞犬相聞 《桃花源記》 相通
政通人和,百廢具興 《岳陽樓記》 順利
通計一舟,為人五 《核舟記》 全,整個
望 扁鵲望桓侯而還走 《扁鵲見蔡桓公》 wàng 看見
啟窗而視,雕欄相望焉 《核舟記》 對
先達德隆望尊 《送東陽馬生序》 聲望
望子成龍 盼望
信 亦不可妄意輕信人言 《治水必躬親》 xìn 相信
愿陛下親之信之 《出師表》 信任
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曹劌論戰》 言語真實
信口雌黃 隨意
行 緣溪行,忘路之遠近 《桃花源記》 xíng 行走
雁門太守行 《雁門太守行》 古詩的一種體裁
行成于思 做事
行之有效 實行
將軍向寵,性行淑均 《出師表》 品行
必能使行陣和睦,優劣得所 《出師表》 háng 行列
陳勝、吳廣皆次當行 《陳涉世家》 (征發)行列
許 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里 《與朱元思書》 xǔ 表示大約的數量
雜然相許 《愚公移山》 贊同
高可二黍許 《核舟記》 左右
曳屋許許聲 《口技》 hǔ 擬聲詞
遺 鄰人京城氏之孀有遺男 《愚公移山》 yí 遺留
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 《出師表》 wèi 給予
坐 口技人坐屏障中 《口技》 zuò 與今“坐”同義
滿坐寂然,無敢嘩者 《口技》 同“座”
王曰:何坐?曰:坐盜 《晏子使楚》 犯……罪
四、詞類活用 文言文中的詞類活用是指在古漢語中某些實詞特定的語言環境中,臨時改變其基本用法和意義,當成另一類 詞使用。 1、名詞用作動詞
例句 詞語 解釋
1 果然鶴也 (《幼時記趣》沈復) 鶴 變成鶴
2 鞭數十 (《幼時記趣》沈復) 鞭 用鞭子抽打
3 愿為市鞍馬 (《木蘭詩》) 市 買
4 策勛十二傳 (《木蘭詩》) 策 記功
5 不能名其一處 (《口技》林嗣環) 名 說出
6 會賓客大宴 (《口技》林嗣環) 宴 舉行宴會
7 狼不敢前 (《狼》蒲松齡) 前 靠前
8 一狼洞其中 (《狼》蒲松齡) 洞 打洞
9 意將隧入 (《狼》蒲松齡) 隧 鉆洞
10 處處志之 (《桃花源記》陶淵明) 志 做標記
11 未果,尋病終 (《桃花源記》陶淵明) 果 實現
12 有仙則名 (《陋室銘》劉禹錫) 名 出名
13 不蔓不枝 (《愛蓮說》同敦頤) 蔓 蔓延
枝 生出枝節
14 石青糝之 (《核舟記》魏學洢) 糝 涂染
15 居中者椎髻仰面 (《核舟記》魏學洢) 椎髻 梳著椎髻
16 任意東西 (《與朱元思書》吳均) 東西 往東往西
17 負勢競上 (《與朱元思書》吳均) 上 向上
18 策之不以其道 (《馬說》韓愈) 策 駕馭,驅使
19 腰白玉之環 (《送東陽馬生序》宋濂) 腰 掛在腰間
20 太守宴也 (《醉翁亭記》歐陽修) 宴 開宴會
21 名之者誰 (《醉翁亭記》歐陽修) 名 命名,取名
(
例句
詞語
解釋
1
京中有善口技者
(《口技》林嗣環)

擅長
2
欲窮其林 (《桃花源記》陶淵明)

走完
3
有龍則靈 (《陋室銘》劉禹錫)

成為有靈異的水
4
林寒澗肅 (《三峽》酈道元)

清涼

寂凈
5
風煙俱凈 (《與朱元思書》吳均)

消散,散凈
6
互相軒邈 (《與朱元思書》吳均)

爭著向高處伸展

爭著向遠處伸展
7
祗辱于奴隸人之手
(《馬說》韓愈)

辱沒
8
盡粟一石 (《馬說》韓愈)

吃光
9
低綺戶
(《水調歌頭》蘇軾)

低低地掛
10
心樂之
(《小石潭記》柳宗元)

喜歡
11
天下苦秦久矣 (《陳涉世家》司馬遷)

苦于
)
22 故自號曰醉翁也 (《醉翁亭記》歐陽修) 號 取號
23 欲辨已忘言 (《飲酒》陶淵明) 言 用語言表達
24 陳勝王(wàng) (《陳涉世家》司馬遷) 王 稱王
25 皆刑其長史 (《陳涉世家》司馬遷) 刑 懲罰
26 皆指目陳勝 (《陳涉世家》司馬遷) 指 用手指點
目 用眼睛示意
27 尉果笞廣 (《陳涉世家》司馬遷) 笞 用竹板打
28 先威眾耳 (《陳涉世家》司馬遷) 威 用威力降服
29 夜篝火 (《陳涉世家》司馬遷) 篝 用竹籠罩住
2、形容詞用作動詞 3、名詞用作狀語
例句 詞語 解釋
1 學而時習之 (《論語》八則) 時 按時
2 婦手拍兒聲 (《口技》林嗣環) 手 用手
3 孔子東游 (《兩小兒辨日》) 東 到東方
4 一屠晚歸 (《狼》蒲松齡) 晚 在晚上
5 其一犬坐于前 (《狼》蒲松齡) 犬 像狗一樣
6 復前行 (《桃花源記》陶淵明) 前 向前
7 箬篷覆之 (《核舟記》魏學洢) 箬篷 用箬篷
8 石青糝之 (《核舟記》魏學洢) 石青 用石青
9 空谷傳響 (《三峽》酈道元) 空谷 在空蕩的山谷里
10 在晝猶昏 (《與朱無思書》酈道元) 晝 在白天
(
10
/
18
)
(
例句
詞語
解釋
1
溫故而知新(《論語》八則)

舊知識

新知識
2
造化鐘神秀
(《望岳》杜甫)
神秀
神奇的景色
3
被堅執銳
(《陳涉世家》司馬遷)

鎧甲

銳利的武器
4
若有作奸犯科及為忠善者
(《出師表》諸葛亮

好事
5
攘除奸兇(《出師表》諸葛亮
奸兇
奸邪兇惡之人
6
吾與汝畢力平險
(《愚公移山》)

險阻的山
) (
例句
詞語
解釋
1
固以怪之矣(《陳涉世家》司馬遷)

以……為怪,詫異
2
吾妻之美我者
(《鄒忌諷齊王納諫》)

以……為美
3
不恥下問
(《論語》八則)

以……為恥
4
懲山北之塞(《愚公移山》)

以……為苦
)
11 西行百二十步 (《小石潭記》柳宗元) 西 向西
12 下見小潭 (《小石潭記》柳宗元) 下 在下面
13 皆若空游無所依 (《小石潭記》柳宗元) 空 在空中
14 日光下澈(《小石潭記》柳宗元) 下 向下
15 犬牙差互(《小石潭記》柳宗元) 犬牙 像狗的牙齒一樣
16 斗折蛇行(《小石潭記》柳宗元) 斗 像北斗星一樣
蛇 像蛇一樣
17 四面竹樹環合(《小石潭記》柳宗元) 環 像環一樣
18 北通巫峽,南極瀟湘 (《岳陽樓記》范仲淹 北 向北
南 向南
19 山行六七里 (《醉翁亭記》歐陽修) 山 順著山路
20 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醉翁亭記》歐陽修) 翼然 像鳥張開的翅膀一樣
21 法當斬 (《陳涉世家》司馬遷) 法 依照法律
22 狐鳴呼曰(《陳涉世家》司馬遷) 狐 像狐貍一樣
23 上使外將兵(《陳涉世家》司馬遷) 外 在外面
24 乃丹書帛曰(《陳涉世家》司馬遷) 丹 用丹砂
25 功宜為王(《陳涉世家》司馬遷) 功 論功勞
4、形容詞用作名詞 5、形容詞意動用法 6、動詞用作名詞
(
例句
詞語
解釋
1
初極狹,才通人(《桃花源記》陶淵明)

使……通過
2
無案牘之勞形(《陋室銘》劉禹錫)

使……勞累
3
臥右膝,詘右臂支船(《核舟記》魏學洢)

使……平臥

使……彎曲
4
君將哀而生之乎
(《捕蛇者說》柳宗元)

使……活下去
) (
例句
詞語
解釋
1
無絲竹之亂耳(《陋室銘》劉禹錫)

使……亂
2
而豎其左膝(《核舟記》魏學洢)

使……豎起
3
食之不能盡其材
(《馬說》韓愈)

使……盡,竭盡
4
必先苦其心志(《孟子二章》)

使……痛苦
5
所以動心忍性(《孟子二章》)

使……心動

使……堅韌
)
例句 詞語 解釋
1 止增笑耳(《狼》蒲松齡) 笑 笑料
2 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三峽》酈道元) 奔 飛奔的馬
3 猛浪若奔 (《與朱元思書》吳均) 奔 奔跑的馬
7、動詞使動用法 8、形容詞使動用法 一、閱讀下面兩個語段,完成下面小題 (一)宋之丁氏,家無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庇新劧鴤髦撸?“丁氏穿井得一人?!眹说乐?,聞之于宋君。宋君令人問之于丁氏。丁氏對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鼻舐勚舸耍蝗魺o聞也。 (《呂氏春秋》) (二)龐蔥①與太子質②于邯鄲③,謂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薄叭搜允杏谢ⅲ跣胖??”王曰:“寡人信之矣?!饼嬍[曰:“夫市 之無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鄲去大梁④也遠于市,而議臣者過于三人矣。愿王察之?!?王曰:“寡人自為知?!庇谑寝o行,而讒言先至。后太子罷質,果不得見。 (節選自《戰國策·魏策》)
[注]①龐蔥:人名,戰國時魏國的大臣。②質:做人質。③邯鄲:地名,趙國的都城。④大梁:地名,魏 國的都城。
解釋下列加點的字詞。
家無井而出溉汲.
聞.之于宋君
果不得見.
今邯鄲之去.大梁也遠于市
與例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例句:兩狼之并驅如故。——(《狼》)
曉之者亦舍然大喜。——(《杞人憂天》)
宋之丁氏,家無井而出溉汲。——(《穿井得一人》)
今邯鄲之去大梁也遠于市?!ā稇饑摺の翰叨罚?br/>下車引之。——(《陳太丘與友期行》)
翻譯下面的句子。
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對于傳言,宋君和魏王分別是什么態度?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應該怎樣對待傳言?
【答案】
(1)從井中取水 (2)使知道 (3)見到 (4)距離
C
得到一個人的勞力,不是在井中挖到了一個人。
宋君沒有輕信傳言,而是找到丁氏求證,體現了他的實證精神;魏王輕信傳言,可見他缺乏主見,立場不堅定。傳言不可以不察,謠言止于智者。我們不應該輕信傳言,更不能隨便傳播傳言。我們要提高自身素質。
【解析】
本題考查文言詞語釋義。汲,本義,從井中取水。聞,使動用法,使知道。見,本義,見到。去,一詞多義,距離。
本題考查“之”字的用法。例句中的“之”是用在主謂之間,不譯。
A 代詞,他; B.助詞,的; C.用在主謂之間,不譯; D.代詞,他; 故選C。
本題考查文言翻譯。要求:完整,流暢,準確。注意:使,使喚。于,在。
第一問:本題考查文本內容。根據文段一中的“宋君令人問之于丁氏”可知宋君并沒輕信傳言,而是派人去詢問丁氏,表現了他的求證精神。根據文段二中的“后太子罷質,果不得見”可知魏王相信了那些讒言,不再信任龐蔥了。可見他沒有自己的主見,立場不堅定。第二問:考查閱讀啟示。開放類試題,圍繞著不能輕信謠言,面對謠言,要敢于求證來表述即可。如:生活中難免會遇到一些謠言,面對謠言的時候,不可輕信,應多方求證,讓事實說話。
【參考譯文】
(一)宋國的一戶姓丁的人家,家里沒有水井,需要出門打水澆田,派家里的一個人去打水,常常有一個人停留在外面。等到他家打了水井的時
候,丁氏告訴別人說:“我家打水井得到了一個人。”聽了的人就去傳播:“丁氏挖井挖到了一個人。”國都的人都在談論這件事,使宋國的國君知道這件事。宋國國君派人向丁氏問明情況,丁氏答道:“多得到一個人的勞力,不是在井內挖到了一個活人。”聽到這樣的傳聞,還不如不聽。
(二)龐蔥要陪太子到邯鄲去做人質,龐蔥對魏王說:“現在,如果有一個人說市集上有老虎,大王相信嗎?”魏王說:“不相信?!饼嬍[說: “如果兩個人說市集上有虎,大王相信嗎呢?”魏王說:“那我就要疑惑了。”龐蔥又說:“如果三個人說市集上有虎,大王相信嗎?”魏王說:“我 會相信。”龐蔥說:“大街上不會有老虎那是很清楚的,但是三個人說有老虎,就像真有老虎了。如今邯鄲離大梁,比我們到街市遠得多,而毀謗我的人超過了三個。希望您能明察秋毫。”
魏王說:“我知道該怎么辦?!庇谑驱嬍[告辭而去,而毀謗他的話很快傳到魏王那里。后來太子結束了人質的生活,龐蔥回國后,魏王果然沒有再召見他。
二、閱讀下面文章,完成后面題目。
(甲)
詠雪
謝太傅寒雪日內集,與兒女講論文義。俄而雪驟,公欣然曰:“白雪紛紛何所似?”兄子胡兒曰:“撒鹽空中差 可擬。”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風起?!惫笮?。即公大兄無奕女,左將軍王凝之妻也。
(乙)
林道人詣謝公
林道人詣謝公①。東陽②時始總角③,新病起,體未堪勞,與林公講論,遂至相苦。母王夫人在壁后聽之,再遣信④令還,而太傅留之。王夫人因自出,云:“新婦少遭家難,一生所寄,唯在此兒?!币蛄魈楸阂詺w。謝公語同坐 曰家嫂辭情慷慨致可傳述恨⑤不使朝士⑥見!
(選自《世說新語》)
(注)①林道人:指晉代和尚支遁,世稱林道人、林公;謝公:謝安,東晉名相,世稱謝太傅、謝公。②東 陽:謝朗,謝安的侄子,曾任東陽太守。其父謝據早逝,下文“家難”指此事。③總角:古時兒童頭結成小髻,指 代小孩。④信:傳信的人。⑤恨:遺憾。⑥朝士:朝廷官員。
下列加點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 A.與兒女講.論.文義 與林公講.論. B.未若柳絮因.風起 因.流涕抱兒以歸
C.左將軍王凝之.妻 母王夫人在壁后聽之.
D.謝太傅寒雪日.內集 吾日.三省吾身
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句子。
公欣然曰:“白雪紛紛何所似?”
再遣信令還,而太傅留之。
用“/”給乙文中的畫線句斷句,斷三處。
謝 公 語 同 坐 日 家 嫂 辭 情 慷 慨 致 可 傳 述 恨 不 使 朝 士 見!
下列表述錯.誤.的一項是( )
A.《詠雪》中的“兄子胡兒”即《林道人詣謝公》中的“東陽”。B.《詠雪》文末的神態描寫和身份補敘,是對謝道韞的贊賞。C.《林道人詣謝公》文末謝公所說的話,是對王夫人的贊頌。
D.從選文可見,《世說新語》主要記述人物言談軼事,篇幅短小,語言簡約傳神。18.王夫人為什么要“流涕抱兒以歸”?
魯迅先生稱《世說新語》是“一部名士的教科書”。請結合甲乙兩文寫出你對這句話的理解。
【答案】14.A 15.(1)太傅高興地說:“這紛紛揚揚的白雪像什么呢?”
(2)(王夫人)兩次派傳信的人去讓他回來,但是太傅謝安卻把他留住。 16.謝公語同坐曰/家嫂辭情慷慨/致可傳述/恨不使朝士見! 17.C 18.①謝朗剛剛大病初愈,還未恢復。(卻與謝安在談論文義,王夫人心疼孩子,擔心孩子身體不堪勞頓);②王夫人早年守寡,她把一生的希望都放在孩子身上,希望孩子的身體不要受到傷害。 19.①《世說新語》內記錄的大多是士人的言談舉止,而且喜歡品評人物,以此分別人物品行的優劣高下。
②謝太傅一家,寒雪日家庭聚會的內容也是“講論文義”,謝朗大病初愈,也要待客并與客辯論,體現了學習與鍛煉對于成才的重要性。③王夫人將她把一生的希望都放在孩子身上,擔心孩子大病初起,身體不堪勞累,最終親自阻止謝朗待客與林道人的辯論,這樣溺愛的方式,又為培養名士提供了一個反例。
【解析】14.A.談論/談論;B.趁、乘/于是,就;C.“王凝之”是人名/代詞;D.天/每天;故選A。
文言文翻譯有直譯和意譯兩種方法,一般要求直譯。所謂直譯,就是將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實到譯文中,譯出原文中用詞造句的特點,甚至在表達方式上也要求與原文保持一致。翻譯要求字字落實,譯出原文用詞的特點和句式的特點?!靶廊唬ǜ吲d地樣子)”“何(什么)”“遣(派)”“還
(回來)”是此題中的關鍵詞語,一定要解釋準確。
本題考查文言斷句的能力。做“斷句題”要通讀全句,理解句子主要意思,在此基礎上再根據文意和常用的斷句方法加以判讀。常見的斷句方法有:語法分析、對話標志、常見虛詞、結構對稱、固定句式等。這句話的意思是:謝公對同座的人說:“家嫂言辭感人,實在值得稱頌,遺憾不能讓朝中官員一見!”可以根據句意停頓。故斷為:謝公語同坐曰/家嫂辭情慷慨/致可傳述/恨不使朝士見!
本題考查的是對課文內容的理解。解答此題的關鍵是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根據題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內容,找出相關的語句, 逐項進行分析即可。
C 項表述錯誤,因為當時謝家都以兒童接客,謝公多次阻止王夫人接兒是為了讓謝朗與客交談玄理,王夫人接兒以歸并非表現其母愛,謝公也并非贊頌,而是無奈,有遺憾,有氣惱。故選C。
本題考查學生從文中篩選有效信息的能力。這類題目應明確信息篩選的方向,即挑選的范圍和標準,其次要對原文語句進行加工概括,用凝練準確的語言來作答。結合“東陽時始總角,新病起,體未堪勞,與林公講論,遂至相苦(謝朗那時還是小孩,病剛好身體不堪勞頓。他和林公講談, 說得很累)”可知,原因是:謝朗剛剛大病初愈,還未恢復。結合“新婦少遭家難,一生所寄,唯在此兒(我早年守寡,一生的寄托,都在這個孩子身上)”可知,王夫人早年守寡,希望孩子的身體不要受到傷害。
考查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妒勒f新語》內容多記載東漢至東晉間名士、上層社會人士之軼聞瑣事、言行風貌,反映了當時士大夫的思想、生活、行為與清談風氣,被魯迅譽為“一部名士底教科書”。結合兩文內容合理解答即可。如,甲文,《詠雪》言簡意賅地勾勒了疾風驟雪、紛紛揚揚的下雪天,謝家子女即景賦詩詠雪的情景,展示了古代家庭文化生活輕松和諧的畫面。是培養“名士”的正面例子。乙文,“東陽時始總角,新病起, 體未堪勞,與林公講論,遂至相苦(謝朗那時還是小孩,病剛好身體不堪勞頓。他和林公講談,說得很累)”寫謝朗大病初愈,也要待客并與客辯論,
體現了學習與鍛煉對于成才的重要性。也是培養“名士”的正面例子。王夫人以謝朗還是小孩,病剛好,身體經不起勞累為由,阻止謝朗待客,與林公論道,這樣溺愛的方式,又為培養“名士”提供了反例。
【點睛】參考譯文:
甲:謝安在寒冷的雪天舉行家庭聚會,給子侄輩的人講解詩文。不久,雪下得大了,太傅高興地說:“這紛紛揚揚的白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長子謝朗說:“在空中撒鹽差不多可以相比。”另一個哥哥的女兒說:“不如比作柳絮憑借著風飛舞?!碧荡笮ζ饋?。她就是謝奕的女兒謝道韞,左將軍王凝之的妻子。
乙:僧人支遁去拜見謝公(謝安)。東陽(謝朗)那時還是小孩,病剛好身體不堪勞頓。他和林公講談,說得很累。東陽的母親王夫人在隔壁聽他們辯論,兩次讓人叫東陽回去,都被謝太傅留住。于是王夫人親自出來,說道:“我早年守寡,一生的寄托,都在這個孩子身上。”就哭著把兒子抱回去了。謝公對同座的人說:“家嫂言辭感人,實在值得稱頌,遺憾不能讓朝中官員一見!”
三、閱讀下面兩篇文言文,按要求回答問題。
【甲】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學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薄妒龆?br/>【乙】
——《論語》十二章
孔子曰:“吾死之后則商①也日益②賜也日損③?!痹釉唬骸昂沃^也?”子曰:“商好與賢己者處,賜好說不 若己者。不知其子,視其父;不知其人,視其友。不知其君,視其所使;不識其地,視其草木。”
故曰:“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即與之化矣。與不善人居,如入鮑魚之肆④,久而不聞其臭,亦與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與處者焉。”
——《孔子家語》
【注釋】①商:“商”和下文的“賜”,皆為孔子弟子。②益:長進。③損:減損。④鮑魚之肆:賣咸魚的店鋪。
下列選項中加點字詞的意思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
為人謀而不忠.乎(竭盡自己的心力) 不知.其子(了解)
吾日三省.吾身(反?。?故曰.(說)
傳.不習乎(傳授) 即與之化.矣(融化)
必有我師焉.(于此,意思是在其中) 丹之所藏者.赤(……的地方)
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句子。
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商好與賢己者處,賜好說不若己者。
下列對文中畫橫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
吾死之后則商也/日益賜也/日損 B.吾死/之后則商也日益/賜也日損C.吾/死之后則/商也日益賜也日損 D.吾死之后/則商也日益/賜也日損
甲乙兩文共同談到了交友的話題,請結合兩文內容,談談在交友方面你有哪些收獲。
【答案】33.C 34.(1)選取他們的優點來學習,如果看到也有和他們相同的缺點就加以改正。(2)商喜歡和比自己賢良的人相處,賜喜歡評論不如自己的人。 35.D 36.示例:我的收獲是交朋友要講誠信,要和品質高尚的人(或比自己賢明的人)做朋友。例如“擇其善者而從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我認為這一點很有必要。他人的優點值得我們去學習,且“當局者迷,旁觀者清”,有時我們很難發現自己的缺點,需要旁人的幫助才能認識到。(甲文告訴我們與朋友交往要誠信,要學習旁人的長處,改正缺點。乙文告訴我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边@幾點是帶給我們的啟示。在分析時找出具體文段,分析含義并結合個人理解談談看法即可。本題沒有固定答案,但要做到符合原文含義,是交朋友方面,言之有理。)
【解析】33.本題考查一詞多義。
C.“傳不習乎”句意:老師傳授的知識是否不曾復習。傳:這里指老師傳授的知識;
“即與之化矣”句意:這就是因為自己和香味融為一體了。化:同化,與……趨向一致; 故選C。
本題考查文言句子翻譯。翻譯時要做到“信、達、雅”,注意重點字詞。重點字詞有:
擇,選擇;善者,好的方面,優點;改,改正。
好,喜歡;與賢己者處,和比自己賢良的人相處;說,評論;不若己者,不如自己的人。
本題考查文言斷句。
根據文言文斷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分清層次,然后斷句,反復誦讀加以驗證。本句句意為:我死之后,子夏會比以前更有進步,而子貢會比以前有所退步。故斷句為:吾死之后/則商也日益/賜也日損。
故選D。
本題考查對文章內容的理解與分析。
解答此題的關鍵是在理解文章內容的基礎上,根據題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內容,找出相關的語句,結合個人理解談談看法即可。甲文語句“與朋友交而不信乎”“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告訴我們與朋友交往要講誠信,要選擇能給予我們幫助的人做朋友。要學習他人的優點長處, 在他人的幫助下改正自己的缺點不足。乙文語句“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即與之化矣。與不善人居,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 亦與之化矣”告訴我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們要選擇那些品質高尚的人做朋友,可以給予我們幫助,在潛移默化中,達到人格的自我完善。
示例:交朋友要講誠信,要和品質高尚的人做朋友。我選擇“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我認為這一點很有必要。他人的優點值得我們去學習,且“當局者迷,旁觀者清”。有時我們很難發現自己的缺點,需要旁人的幫助才能認識到。所以認識到他們的錯誤并修正錯誤是有效的。
【點睛】參考譯文:
【甲】曾子說:“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為別人辦事是不是盡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誠實可信了呢?老師傳授給我的知識是不是復習了呢?”
孔子說:“幾個人在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師的人。選擇他好的方面來學習,看到他不好的地方,(就作為借鑒)改掉自己也具有的缺點?!?br/>【乙】孔子說:“我死之后,子夏會比以前更有進步,而子貢會比以前有所退步?!痹訂枺簽槭裁茨兀俊笨鬃诱f:子夏喜愛同比自己賢明的人在一起,子貢喜歡談論才質比不上自己的人。不了解孩子如何,看看孩子的父親就知道了;不了解本人,看看他周圍的朋友就可以了;不了解君主,看他派遣的使者就可以了,不了解本地的情況,看本地的草木就可以了?!?br/>所以說:“常和品行高尚的人在一起,就像沐浴在種植芝蘭散滿香氣的屋子里一樣,時間長了便聞不到香味,但本身已經充滿香氣了;和品行低劣的人在一起,就像到了賣鮑魚的地方,時間長了也聞不到臭了,也是融入到環境里了。藏丹的地方時間長了會變紅,藏漆的地方時間長了會變黑, 所以說真正的君子必須謹慎的選擇自己處身的環境啊?!?br/>(
列出上面所學文言文實詞的幾種分類。
)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渝中区| 翼城县| 金平| 满城县| 浏阳市| 神池县| 溧水县| 南汇区| 图们市| 平凉市| 黄平县| 宾川县| 宝清县| 英山县| 房山区| 双牌县| 介休市| 上饶市| 柘城县| 蓬安县| 华亭县| 微博| 星座| 长岭县| 曲周县| 柳河县| 顺平县| 宕昌县| 凤凰县| 星子县| 天气| 海原县| 郸城县| 乌恰县| 湖北省| 长武县| 肃北| 灵丘县| 襄垣县| 兴化市| 根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