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12024~2025學年度第一學期高一期中考試歷史試題考生注意:1.滿分100分,考試時間75分鐘。2.考生作答時,請將答案答在答題卡上。選擇題每小題選出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非選擇題請用直徑0.5毫米黑色墨水簽字筆在答題卡上各題的答題區域內作答,超出答題區域書寫的答案無效,在試題卷、草稿紙上作答無效。3.本卷命題范圍:《中外歷史綱要》上第1—10課。一、選擇題:本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 廣東英德巖山寨遺址陶器中夾砂陶占比較大,約占總數的70%;紋飾主要有條紋、交錯條紋、長方格紋等,石器主要有錛、鏃、鉞等,玉器主要有琮、環、玦等。據此判斷與英德巖山寨遺址時期接近的是( )A. 陜西藍田人 B. 韶關馬壩人 C. 湖北長陽人 D. 龍山文化2. 下面兩幅圖的變化表明春秋戰國時期( )A. 地理疆域不斷擴大 B. 政治變法不斷推行C. 民族交融不斷發展 D. 鐵犁牛耕不斷普及3. 商鞅認為“治世不一道,便國不法古。……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禮者不足多”。這表明他( )A. 倡導用法家思想治國 B. 維護新興地主階級利益C. 主張革新推動社會發展 D. 注重采用多種政策施政4. 如下圖是1991年中國郵電部發行的《陳勝、吳廣農民起義二千二百年》郵票。這次農民起義( )A. 發生在黃河地區 B. 建立了“張楚”政權C. 推翻了秦的統治 D. 殲滅了秦軍主力5. 從法理學、法律史學角度研究董仲舒,學界更為熟悉的主題是“春秋決獄”或“經義決獄”。所謂“春秋決獄”,就是把《春秋》作為裁決個案的依據。這表明( )A. 儒學成為漢代司法審判的唯一依據 B. 漢代儒學吸收了先秦法家思想C. 《春秋》經義是漢代重要的法理理念 D. 《春秋》經義推動漢代司法進步6. 東漢中后期,朝政出現了“跋扈將軍”“十常侍亂政”等現象。這些現象印證了當時A. 軍人控制政權的局面 B. 中央和地方矛盾的加劇C. 皇帝昏庸愚昧,不理朝政 D. 外戚和宦官交替專權7. 甘肅嘉峪關市新城鄉戈壁灘發現有1400多座磚墓群,多為魏晉時期的墓葬。其中3號墓中既有描繪鮮卑人耱地(平整土地)、耙地、采桑的壁畫,也有描繪漢人放牧情境的壁畫。這說明( )A. 魏晉時期民族交流交融 B. 江南經濟得到了有效開發C. 北方政權比南方更穩定 D. 女真族遷入中原定居生活8. 據《通典》記載,隋朝時,各地官倉“儲米粟多者千萬石,少者不減數百萬石”,民間義倉“又皆充滿”,僅“京都及并州庫,布帛各數千萬”。這表明隋朝( )A. 儲糧技術十分先進 B. 國力雄厚財政充裕C. 運河便利物資流通 D. 備戰備荒蔚然成風9. 唐太宗時期,假設國家要在洛陽一帶修建一座大型宮殿,這項工程的實施涉及眾多機構,按制度規定其運作程序是( )A. 尚書省→中書省→門下省→工部B中書省→門下省→尚書省→工部C. 門下省→中書省→尚書省→工部D. 尚書省→門下省→中書省→工部10. 漢武帝之前,幾乎全部官位的重職、要職都由世族成員擔任,漢武帝開始,“舉賢良方正直言極諫之士”,隋唐科舉制以來,“不問東西南北之人,盡聚諸路貢士混合為一,而惟才是擇”。根據我國古代選官制度的這種變化可知()A. 察舉制有利于國家選拔人才 B. 選官制越來越注重公平公正C. 早期選官制有利于君主專制 D. 科舉制成后世唯一的選官制11. 《唐會要》記載,初行兩稅法時,規定“其比來征科色目,一切停擺(一直以來征收的各種賦稅項目,一律停止)”,“此外斂者,以枉法論(兩稅法之外斂財的,依法嚴懲)”。這說明,兩稅法( )A. 擴大了收稅對象 B. 減輕了農民人身控制C. 簡化了稅收名目 D. 增加了政府財政收入12. 以下內容為魏晉至隋唐時期書法藝術的發展情況。據此可知,書法藝術的發展( )魏晉時期,社會中草書盛行。南北朝時期,北方崇尚剛硬雄渾的書風,南方偏重輕靈秀逸的書風。唐朝時期,具有作為考試標準字體的規整楷書開始深受文人們喜愛。A. 源于國家的政策調整 B. 帶有鮮明的時代特征C. 彰顯儒學地位的上升 D. 使文人的影響力擴大13. 北宋建立后,將地方精兵編為禁軍,由中央掌握,還實行募兵制,兵士待遇較為優厚,應募者以此養家糊口,兵員最多時膨脹到120多萬人。這一制度()A. 提升了邊境防御能力 B. 改變了崇文抑武的政策C. 加劇了社會貧富分化 D. 加重了政府的財政負擔14. 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主持變法。在富國方面,官府通過向農民提供農業貸款、撥巨資從事商業經營;在強兵方面,實行保甲法,對農民進行編制管理和軍事訓練。這體現了王安石變法( )A. 加強國家管控以圖富國強兵 B. 成功實現了富國強兵的目的C. 頭緒過多操之過急導致失敗 D. 觸犯官僚集團利益導致分裂15. 下表為遼、夏、金三朝實行的統治政策。這些政策的推行( )遼 職官設置分為南、北面官,南面官負責以漢人為主的農耕民族事務,北面官負責契丹等游牧民族事務。夏 基本模仿北宋制度,中央機構除漢式官稱外,同時有一套本民族稱謂官稱。金 基本沿襲唐宋制度,同時保留了一套女真族的管理系統——猛安謀克制。A. 體現了民族治理具有差異性 B. 防止了少數民族的漢化C. 緩和了域內各民族間矛盾 D. 鞏固了統一多民族國家16. 元朝時期,蒙古、色目人逐漸使用漢文字、漢姓、漢名,一部分人逐漸受漢族禮俗影響,開始遵行守節、丁憂之制這表明,元朝時期( )A. 蒙古族全面向漢族學習 B. 民族交往融合加強C. 國家疆域面積不斷拓展 D. 漢族典章制度先進二、非選擇題:本題共3小題,共52分。17. 為展現歷史人物昂揚進取、不屈不撓、心懷天下的精神風貌,某歷史學習小組舉辦兩漢歷史人物事跡講述活動。請為該活動推薦一位歷史人物,并闡述推薦理由。(要求:明確指出推薦人物;理由須邏輯清晰,史論結合)18. 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到平王末年,周朝最終衰弱。戎人迫近華夏,從隴山向東直到伊水、洛水,處處都有戎人。這時候,渭水上游有狄、螈、邦、冀之戎,涇水北邊有義渠之戎,洛水有大荔之戎,渭水南岸有驪戎,伊水、洛水之間有楊拒、泉皋之戎,穎水上游西面有蠻氏之戎。在春秋時代,戎人偶爾進入中原,參與華夏各國的盟會。——摘編自《后漢書·西羌傳》譯文材料二 上(唐太宗)曰:“夷狄亦人耳,其情與中夏不殊。人主患德澤不加,不必猜忌異類。蓋德澤洽,則四夷可使如一家;猜忌多,則骨肉不免為仇敵。煬帝無道,失人已久,遼東之役,人皆斷手足以避征役,玄感以運卒反于黎陽,非戎狄為患也。”——摘編自《資治通鑒·唐紀》(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春秋時期中原地區的民族分布格局,并分析其原因。(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唐朝的民族政策,并以唐與吐蕃關系為例加以說明。19. 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宋王朝建國的特殊性,使宋太祖為了避免五代以來的教訓進行了比較大的官制改革,尤其是制約機制的設計相當完備。設官分職,達到了相互維系、相互牽制的功能,有利于中央對地方的控制,強化了中央集權。--摘編自王志立《北宋官僚制約機制產生的背景》材料二元朝大政委于中書省,今冀、晉、魯、內蒙及河南的黃河以北地區由中書省直轄。中書省為全國行政中樞,總領各行省。地方設行中書省,簡稱“行省”。--《史學集刊》(1)根據材料一和所學知識,指出北宋加強對地方控制的主要措施。(2)根據材料二和所學知識,分析行省制度的歷史影響。2024~2025學年度第一學期高一期中考試歷史試題一、選擇題:本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答案】D2.【答案】C3.【答案】C4.【答案】B5.【答案】C6.【答案】D7.【答案】A8.【答案】B9.【答案】B10.【答案】B11.【答案】C12.【答案】B13.【答案】D14.【答案】A15.【答案】A16.【答案】B二、非選擇題:本題共3小題,共52分。17.【答案】推薦人物:漢武帝劉徹。理由:漢武帝劉徹,是中國歷史上杰出的軍事家、政治家、戰略家。他是漢景帝劉啟的兒子,他的即位,標志著西漢王朝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首先,他加強中央集權,采納了主父偃的建議,頒行“推恩令”,允許諸侯王將自己的土地分給子弟,從而削弱了諸侯王的勢力。同時,他還設立刺史制度,加強對地方的控制。其次,開疆拓土 ,漢武帝時期,漢朝的疆域得到了極大的擴張。他派遣衛青、霍去病等名將多次出擊匈奴,收復了河套地區,奪取了河西走廊,并征服了西域諸國,奠定了中華疆域版圖的基礎。此外,漢朝還東并朝鮮、南誅百越、西愈蔥嶺,征服大宛,首開絲綢之路。在思想文化方面,漢武帝采納了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使儒學成為國家的正統思想。這一舉措對后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奠定了儒學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的核心地位。在經濟與社會發展上,漢武帝時期,漢朝的經濟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他改革幣制,禁止郡國鑄錢,實行鹽鐵官營、均輸平準等制度,加強了中央對經濟的控制。同時,他還興修水利、移民屯田、推廣牛耕等農業技術,促進了農業生產的發展。綜上所述,漢武大帝劉徹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戰略家,他的統治時期對西漢王朝乃至整個中國歷史產生了深遠的影響。18.【答案】(1)分布格局:諸夏和諸少數民族交錯雜處的分布格局。原因:周平王東遷,周邊民族得到內遷空間;周王室衰微,諸侯紛爭,少數民族乘虛而入;中原先進經濟文化的吸引。(答出兩點即可)(2)政策:實行開明的民族政策;以冊封、和親、戰爭和設置機構等方式,加強對邊疆地區的管轄。說明:7世紀前期,吐蕃贊普松贊干布統一青藏高原,他多次遣使向唐朝求婚,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給他,文成公主入藏時帶去大批手工藝品和多種技術、醫藥書籍等,唐蕃和親,促進了漢藏的友好關系和經濟文化交流;9世紀前期,吐蕃與唐會盟,此后,唐蕃間基本上停止了紛爭。19.【答案】(1)措施:中央派文官到地方做知州;設立包括轉運司在內的“四監司”對各州進行監控;將地方的精銳部隊編入禁軍,并定期輪換;各州設通判,與知州彼此制約。(2)影響:鞏固了元朝對遼闊疆域的統治,加強了中央集權;我國省級行政單位的設立始于元朝,在歷史上影響深遠。PAGE第6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