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南關區2024—2025學年度上學期七年級歷史期末質量調研題一、選擇題(每小題1分,共25分,每小題只有一個正確選項)1. 考古學家依據3個頭骨化石,發現距今約100萬年的古人類是( )A. 元謀人 B. 藍田人 C. 鄖縣人 D. 山頂洞人2. 請從下列圖片中,找出與晚期智人有直接關系的圖片,它們是(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3. 迄今所知世界上內涵最豐富、材料最齊全直立人遺址之一是( )A. 北京人遺址 B. 半坡人遺址 C. 仰韶文化遺址 D. 大汶口文化遺址4. 以下材料不能作為我國原始農業發展證據的是( )A. 河姆渡遺址出土稻谷 B. 半坡人飼養豬、狗等家畜C. 仰韶先民過著定居生活 D. 山頂洞人已經知道人工取火5. 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奴隸制王朝建立者是( )A. 堯 B. 禹 C. 湯 D. 桀6. 下面是中國古代某一歷史時期政權更迭的年代標尺,其中②處建立的王朝都城是( )A. 二里頭 B. 殷 C. 陽城 D. 亳7. 與下圖相關的制度是( )A. 禪讓制 B. 世襲制 C. 分封制 D. 郡縣制8. 在政治上主張“無為而治”的思想家是( )A. 老子 B. 孔子 C. 墨子 D. 韓非子9. 西漢時期發明的新型播種工具是( )A. 鐵犁 B. 曲轅犁 C. 翻車 D. 耬車10. 漢武帝時期,統一鑄造的貨幣是( )A. B.C. D.11. 下圖為滿城漢墓出土的長信宮燈。圖文信息反映了漢代( )A. 手工業進一步發展 B. 注重農業生產 C. 重視興修水利 D. 推行鹽鐵官營12. 漢武帝為鞏固大一統王朝,在軍事方面采取的措施是( )A. 實行“推恩”政策 B. 把鑄幣權收歸中央 C. 尊崇儒術 D. 北擊匈奴13. 西漢滅亡的時間是( )A. 公元前9年 B. 公元25年 C. 公元9年 D. 公元220年14. 下列能體現東漢經濟發展的是( )①使用二牛一人一犁的耕作方法 ②王景受命治理黃河③新修建了六輔渠、白渠等水利工程 ④利用水力鼓風冶鐵⑤發展造船業 ⑥青瓷燒制技術走向成熟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⑥ C. ②③④⑤ D. ③④⑤⑥15. 下表是東漢中后期10個皇帝的即位年齡及壽命。這一現象直接導致的后果是( )皇帝 和帝 殤帝 安帝 順帝 沖帝 質帝 桓帝 靈帝 少帝 獻帝即位年齡 10 1 13 11 2 8 15 12 17 9壽命(歲) 27 2 32 30 3 9 36 34 18 54A 外戚、宦官交替專權 B. 王莽奪權C. 豪強大族勢力壯大 D. 農民起義16. 黃巾起義是一次利用宗教發動的農民大起義,其領導者是( )A. 李自成 B. 陳勝 C. 張角 D. 吳廣17. 與下圖《唐朝敦煌壁畫 局部》相關的歷史人物是( )A. 甘英 B. 班超 C. 班勇 D. 張騫18. 西漢時,中原地區出現了良種馬、苜蓿、石榴、香料、寶石等外來物產。同一時期,西域人也學會了打井和鑄鐵等技術。這些現象的出現主要得益于( )A. 西域人對絲織品的追捧 B. 絲綢之路的開通C. 漢朝科技的進步 D. 中外農業生產水平提升19. 新疆正式成為我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在西漢。其依據是( )A. 開辟海上絲綢之路 B. 西域都護府的設置C. 西域長史府的設置 D. 在河西走廊設置武威等四郡20. 我國古代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人口遷徙的原因是( )A. “八王之亂” B. 自然災害 C. 對外戰爭 D. 季節變化21. 317年,司馬睿重建晉王朝,其都城是今天的( )A. 北京 B. 西安 C. 南京 D. 洛陽22. 420—589年,是我國歷史上的“南朝政治”時期。其中疆域最廣的朝代是( )A. 陳朝 B. 梁朝 C. 齊朝 D. 宋朝23. “梁朝吳筠《詠寶劍詩》:我有一寶劍,出自昆吾溪。照人如照水,切玉如切泥。鍔邊霜凜凜,匣上風凄凄。寄語張公子,何當來見攜。”與詩中內容相關的手工業是( )A. 制瓷業 B. 冶鑄業 C. 織布業 D. 繅絲業24. “魏主引見朝臣,詔斷北語,一從正音。”以上材料體現了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是( )A. 規定官員在朝廷中必須使用漢語,禁用鮮卑語 B. 以漢服代替鮮卑服C. 改鮮卑姓為漢姓 D. 鼓勵鮮卑貴族與漢人貴族聯姻25. 魏晉南北朝時期,我國北方出現了各族的大交融。民族交融成果突出,主要有( )①胡樂、胡舞受到漢族人民的喜愛 ②漢語成為北方通用語言③在心理上,各族相互認同感加強 ④“胡”“漢”隔閡嚴重A. ①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二、非選擇題(2小題,共35分)26. 詩詞是歷史的見證。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六王畢,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壓三百余里,隔離天日。驪山北構而西折,直走咸陽。二川溶溶,流入宮墻。五步一樓,十步一閣;廊腰縵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勢,鉤心斗角。……——杜牧《阿房宮賦》(1)材料一是作者為了總結秦王朝滅亡的歷史教訓所作。結合所學知識請回答:材料中的“六王畢,四海一”指的是那兩個歷史事件?“咸陽”位于今天的哪個省?秦朝是哪一年滅亡的?滅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材料二 “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李清照《夏日絕句》(2)材料二中人物項羽與下列哪一戰役有關?A.牧野之戰B.長平之戰C.巨鹿之戰(寫字母)并說出此戰役的歷史意義是什么?材料三 “漢祖起豐沛,乘運以躍鱗。手奮三尺劍,西滅無道秦,休養生息后,文景治世興。”——《歷史縱橫·民間歌謠》(3)材料三中“漢祖”指的是誰?“休養生息后,文景治世興”指的是什么。材料四 白骨露于野,千里無雞鳴。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曹操《蒿里行》(4)材料四反映出東漢末年怎樣的情景?出現這種狀況的原因是什么?材料五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5)材料五這首詞與我國古代歷史上哪一著名戰役有關?請寫出這次戰役的時間、交戰雙方、結果及歷史意義。“周郎”指的是誰?他是三國鼎立中哪一國將領?(6)材料五中“檣櫓灰飛煙滅”的原因是什么?(寫出兩點即可)(7)統一是歷史的主流,而三國處于分裂時期,這是歷史的倒退嗎?請說明理由。27. 閱讀材料,完成任務。材料 中華文明探源工程以考古學、歷史學為基礎,廣泛采用地質學、地理學、物理學、化學、生物學等自然科學的方法進行綜合研究,提出了判斷進入文明社會標準的中國方案。它揭示了中華文明起源、形成與早期發展的歷史進程,將“中華文明五千年”從傳說論證為可信的歷史,為增強中華民族文化自信提供了強大的精神動力。——《中國歷史》七年級上冊(1)結合所學請回答,中華文明的起源和初步發展具有怎樣的特征?(2)請你從我國古代遺址發現、出土文物、科技的發展、文化的繁榮等四個方面各舉一例論述中華文明的起源、形成與早期發展,并談一談你的感受。(要求:史實準確,史論結合,表述成文,字數120字左右)南關區2024—2025學年度上學期七年級歷史期末質量調研題 答案一、選擇題(每小題1分,共25分,每小題只有一個正確選項)【1題答案】【答案】C【2題答案】【答案】B【3題答案】【答案】A【4題答案】【答案】D【5題答案】【答案】B【6題答案】【答案】D【7題答案】【答案】C【8題答案】【答案】A【9題答案】【答案】D【10題答案】【答案】C【11題答案】【答案】A【12題答案】【答案】D【13題答案】【答案】C【14題答案】【答案】B【15題答案】【答案】A【16題答案】【答案】C【17題答案】【答案】D【18題答案】【答案】B【19題答案】【答案】B【20題答案】【答案】A【21題答案】【答案】C【22題答案】【答案】D【23題答案】【答案】B【24題答案】【答案】A【25題答案】【答案】C二、非選擇題(2小題,共35分)【26題答案】【答案】(1)六國滅亡、秦統一全國;陜西省;公元前207年;秦的暴政。(2)C;以少勝多,殲滅秦軍主力。(3)漢高祖;漢初統治者采取“休養生息”政策,出現了“文景之治”的局面。(4)東漢末年,經濟凋敝,人口稀少;軍閥混戰,人口大量死亡。(5)赤壁之戰;208年;曹軍、孫劉聯軍;曹軍戰敗;為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礎。周瑜;吳國(6)曹軍不習水戰、周瑜實施詐降計策和火攻(答案符合題意即可)(7)不是,因為東漢末年,天下分崩離析,軍閥割據混戰,三國鼎立的形成,改變了天下分崩的局面,實現了局部統一。【27題答案】【答案】(1)多元一體的特征。(2)答題要點 古代遺址:良渚古城或陶寺古城的發現及歷史意義;出土文物:青銅器(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等)或甲骨文的發現及歷史意義;科技發展:造紙術的發明及影響或醫學、數學、農學等方面的成就;文化繁榮:百家爭鳴、《詩經》、“楚辭”、《史記》、書法、繪畫等方面的成就。感受:通過學習我國古代文明的輝煌成就,讓我認識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獨特價值,使我增強了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因此我一定要努力學習,報效祖國等(答案符合題意即可)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