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4廣東高一上學期期末考試歷史試卷滿分為100分,考試時間為75分鐘。第Ⅰ卷 選擇題(共64分)一、選擇題(本部分共有32小題,每小題2分,共64分。在每小題所列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最符合題目要求。)1.據考古發現,大汶口文化中、晚期的墓葬中,有大墓和小墓的差別。其中一組有七個墓,隨葬品比較豐富,最多的達77件,最少的也有19件,都包括陶器、玉石器、豬頭等;另一組只有四個墓,隨葬品很貧乏,總共只有17件,為陶器、紡輪、獐牙等。由此可知,當時社會( )A.手工技藝高超 B.文化禮制產生 C.經濟發展繁榮 D.階級分化明顯2.早在戰國時期,越王勾踐就曾下令,孕婦臨產時官府派醫生看護,生男孩賞兩壺酒一條狗,生女孩賞兩壺酒一頭豬,一胎生三孩派給乳母,一胎生兩孩供給口糧。這一人口政策反映了( )A.兩性地位日趨平等的社會現實 B.諸侯注重人口與資源的協調發展C.儒家“仁政”思想逐漸被接受 D.諸侯重視農業、富國強兵的要求3.據學者考證,“大禹治水”的傳說最早見于春秋《詩經·商頌》,此處的“水”僅指黃河中下游的河濟地區。而在戰國《尚書·禹貢》中,禹不僅治水,還劃分了“九州”和“五服”,其活動范圍遠遠超越了商周之地,甚至達到了錢塘江地區。這可以說明( )A.華夏認同觀念增強 B.夏統治區域范圍較大C.戰國時期水患頻發 D.傳說故事無史料價值4.下列選項中,材料與結論之間邏輯關系正確的是( )選項 材料 結論A 安陽、濟南分別出土過商朝青銅鏟、青銅鐮刀 商朝廣泛使用青銅農具B 甘肅靈臺的春秋早期墓中出土了人工冶煉的鐵劍 春秋時期,我國已能夠生產鐵器C 春秋時期,楚國國君熊通要求提升爵位等級,遭到周王拒絕。熊通“乃自立,為(楚)武王” 分封制度消亡D 洞庭泰(太)守木牘:這片木牘屬于郡縣職官簡,太守即郡守的尊稱。 郡縣制最早在湖南推行5.春秋戰國時期的百家爭鳴思潮中,儒家的“大同”,墨家的“尚同”,道家的“小國寡民”和法家的“不別親疏,不殊貴賤,一斷于法”等對未來社會的構想,在很大程度上構成了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基本精神。這反映出當時( )A.士人具有經世濟民的情懷 B.新興地主階級的政治訴求C.文化發展具有開放性的特征 D.分封制下權力格局徹底瓦解6.漢初賈誼在《過秦論》中分析秦二世而亡的教訓時說:“(秦王)廢王道,立私權,……以暴虐為天下始,故其亡可立而待。”下面最能論證這個觀點的是( )A.廢分封制,行郡縣制 B.大興土木,焚書坑儒C.統一文字,統一車軌 D.編制戶籍,整頓風俗7.《晉書》記載:“昔中原喪亂,(人口)流寓江左(長江下游南岸地區)”。東晉政府允許僑人(寓居南方的北來人口)在戶籍上注明本人原籍,并給予免除正常賦役之優待。對此解讀正確的是( )A.安史之亂導致北方經濟遭到破壞 B.政府優待政策利于江南地區開發C.人口南遷促使經濟重心不斷南移 D.孝文帝改革促進北方的民族交融8.云岡曇曜五窟開鑿于460—465年,其中露天大佛將拓跋鮮卑的勇敢與睿智、剽悍與豪放表現得淋漓盡致;從466年獻文帝即位到494年孝文帝遷都洛陽,云岡石窟建設進入鼎盛階段,有些佛龕出現了清秀端正、褒衣博帶的法相。這一現象反映了( )A.中華文化領先世界 B.佛教文化占據主導C.傳統文化日漸式微 D.民族文化交流交融9.《河南志》這樣描述隋唐時期大運河洛陽段:“天下之舟船所集,常萬余艘,填滿河路,商旅貨易,車馬填塞。”這說明隋唐大運河的基本功能是( )A.用于戰略防御 B.發展對外貿易 C.掌控經濟命脈 D.溝通南北經濟10.唐都長安,是舉世聞名的國際大都會,當時居住在長安城的外來居民有粟特人、大食人、波斯人和天竺人等。粟特人帶來了深受中原人喜愛的音樂舞蹈:胡騰舞、柘枝舞、胡旋舞;波斯人帶來了自己的信仰和宗教(祆教);來自天竺的瞿曇悉達把印度的《九執歷》翻譯成中文。這些現象反映出唐朝( )A.對外政策較開明 B.中央集權得到加強C.形成中華文化圈 D.文化遙遙領先世界11.兩稅法最基本的特點是征收對象的相對廣泛性與穩定性,改變了租庸調制下賦役征收對象狹窄并且極不穩定的狀況。這有助于( )A.放松政府對老百姓的人身控制 B.加強中央經濟實力C.緩和地主階級與農民階級矛盾 D.削弱地方長官特權12.有史學家認為,從秦漢起,官僚體制就是中國制度的核心問題,而這個核心問題又可以分成兩個大的子問題:一是官僚體系內部的權力制衡;二是官僚的選拔問題。唐代為了解決這個核心問題采用的制度是( )A.三公九卿制察舉制 B.三省六部制察舉制C.三公九卿制科舉制 D.三省六部制科舉制13.宋代理學家注重蒙學教育的教材和讀物的編寫,如《三字經》《百家姓》;一些士大夫為了使家庭、家族得到長久的延續,運用儒家三綱五常規范族人、家人的社會和家庭生活習慣。這些做法主要說明( )A.封建迷信影響民間生活 B.社會風氣日益開放C.儒學走向世俗化社會化 D.理學成為官方正統14.遼朝皇帝每年春捺缽期間巡視東北地區,在其南部修筑了軍事重鎮黃龍府,在長春州設置了東北路統軍司,在這些軍事重鎮的周圍還修建了很多中小規模的城堡。這些軍事重鎮和城堡里面駐扎著遼朝的部族軍。這主要是為了( )A.強化遼朝統治 B.開發東北地區 C.震懾邊疆地區 D.宣揚皇帝權威15.金大定時期(1161—1189年),隨著猛安、謀克私人土地所有制的發展,計口授地的大家族土地經營向個體家庭的獨立經營轉化。奴隸主出售奴隸,擴大私人所有的土地,把土地出租給漢人耕種,女真族的個體經營者轉化為國家佃租者和自耕農。這些做法( )A.促使金宋全面對峙局面出現 B.加速了女真族的封建化C.強化了佃農與金統治者矛盾 D.為金滅北宋奠定了基礎16.明朝洪武年間到嘉靖年間,朝貢次數如圖所示,朝貢次數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A.商品經濟發展,資本主義萌芽出現 B.新航路開辟后,西方列強不斷侵擾C.財政能力下降,相關政策不斷調整 D.國家實力下降,宗藩體系宣告瓦解17.徽商形象反差很大,在明清文學作品中,徽商吝嗇貪財。在現實中,徽商是明清最重要的商幫之一,生活作風克勤克儉、創業精神吃苦耐勞。此現象能夠說明( )A.明清閉關鎖國,徽商地位沒落 B.小農經濟主體,商幫影響力有限C.傳統思想觀念,商人地位不高 D.政府有意引導,鞏固統治的需要18.清朝奏折制度,擁有具奏權的地方督撫,通過密折,與皇帝商議大事,整個過程是單線聯系。某個大事決定前,其實皇帝已經有了主意,所以,中央部臣討論往往流于形式,部臣的反對意見也基本無效。由此可見,奏折制度的運行( )A.制度異化,容易任用奸佞 B.加強君權,削弱部臣權力C.制度規范,政務運行通暢 D.提高效率,中樞決策快捷19.《嘉慶重修大清一統志》記載,處于新疆的博克達山被關外之民奉為圣山,在1759年,清乾隆皇帝舉辦“定西域祀典”,把博克達山與泰山等名山同列,奉為山川祭祀對象。這一做法( )A.實行邊疆內地一體化治理 B.重視對邊疆地區思想的控制C.有利統一多民族國家鞏固 D.對新疆地區的管理日益嚴密20.明朝著名科學家徐光啟與歐洲傳教士利瑪竇合作修訂歷法、翻譯歐幾里得《幾何原本》的部分內容,深刻地認識到幾何學在數學乃至整個自然科學當中的基礎作用。此外,利瑪竇還繪制并交付刊印《坤輿萬國全圖》等多幅世界地圖,具體介紹了全球地理知識。這些反映出( )A.西學東漸成為當時主流 B.中國傳統科技已走向衰落C.部分士大夫擁有包容開放的心態 D.傳播西方科學知識是傳教士來華的主要目的21.19世紀30、40年代,部分開明官員熱衷于放眼世界和研究中國邊疆的史地之學,并撰寫了如《四洲志》《海國圖志》等著作。據此可知當時( )A.夷夏觀念受到沖擊 B.中西思想深入融合C.中體西用順應統治需要 D.西方思想得到廣泛傳播22.著名學者茅海建在《天朝的崩潰》一書中寫道:在簽訂《南京條約》的過程中,英國外交家們極為重視條約中的字句和語法,而清朝官員并不細加審查,一覽即了,他們反倒重視文件措辭、格式是不是謙卑恭敬,重視互相見面到底是鞠躬還是下跪。這從本質上反映清政府( )A.近代外交經驗缺乏 B.不了解世界形勢 C.政治制度落后 D.不懂得國際公法23.張之洞掌管湖北期間,重點發展漢陽當地工業,建設長江中游交通網;左宗棠掌管福建期間,大力發展當地沿海區域的航海及船舶工業,并建立了廈門這一近代化城市。據此可知,洋務運動( )A.成立了總理衙門 B.學習西方政治制度 C.創辦了新式學堂 D.推動了中國近代化24.據統計,1902至1911年間,各地民變多達1300余起,平均每兩天半發生一次。民變中既有舊的力量,也有新的力量彼此呼應。當時兵變有20多次,學生也經常鬧學潮。因此,有人說,武昌起義只是“壓倒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這反映了( )A.清朝專制統治陷于孤立境地 B.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即將勝利C.民主共和思想已經深入人心 D.辛亥革命有廣泛的群眾基礎25.1912年 1月,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撰發《告各友邦書》,明確承認清政府與帝國主義各國簽訂的一切不平等條約繼續有效。這表明辛亥革命( )A.得到了帝國主義的支持 B.為民族工業的發展創造了條件C.沖破了封建主義的藩籬 D.沒有完成民族獨立的歷史任務26.下列圖片所反映的歷史事件凸顯的共同主題是( )A.國家出路的探索 B.政治民主化的嘗試C.思想解放的潮流 D.清政府統治的崩潰27.1920 年秋,蔡元培率先在北大開放大學女禁,招收九名女學生,首開大學教育男女同校的先河。上海、 南京、廣州、天津等地競相仿效,女生絡繹進入各地大學,蔚成風氣。據此可知,新文化運動( )A.使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 B.高舉“民主科學”的旗幟C.倡導解放婦女和文明開化 D.批判封建舊道德和舊禮教28.下表為近代不同時期外國資本、官僚資本、民族資本在我國工礦企業、近代交通運輸業等領域的平均年增長率情況表(單位:%)。據表可知( )時期 外國資本 (單位:%) 官僚資本 (單位:%) 民族資本 (單位:%)1894—1911年 15.98 14.36 14.991911—1920年 4.66 4.37 11.181927—1936年 13.89 11.76 14.28A.民族資本總額逐漸超過官僚資本 B.近代民族工業有了一定程度發展C.外國在華資本體系逐步走向崩潰 D.中國近代經濟結構發生根本改變29.五四運動后期介紹馬克思主義的長篇文章中,不再側重經濟學和哲學方面,而是側重在政治學方面,多涉及馬克思主義的階級和國家學說。這種變化反映出當時馬克思主義者( )A.不再關注經濟和哲學方面的內容 B.脫離實際照搬西方學說C.認為政治學內容更加具有科學性 D.立足現實探索救國方案30.中國共產黨在某一時期提出了“只有蘇維埃才能救中國人”“紅軍是工農群眾的紅軍”等宣傳標語。據此判斷,這一時期是( )A.國民革命時期 B.土地革命時期 C.抗日戰爭時期 D.解放戰爭時期31.下圖反映的革命運動( )A.引起了清政府權力結構的變化B.是中國社會早期現代化的嘗試C.基本推翻了北洋軍閥的統治D.直接沖擊中國舊式官僚體制32.如圖為1948年米谷創作的漫畫《偽金圓券:這難道是我昨晚脫下的鞋子嗎?》。漫畫中,畫家把金圓券畫成人形,一夜之間身體縮小了幾十倍。昨晚穿的一雙鞋比它的身體還要大,如同兩條船。該漫畫反映的現象( )A.出現在抗日戰爭時期 B.加速國民黨政權的崩潰C.源于外國商品的大量涌入 D.受到國際經濟危機的影響第Ⅱ卷 非選擇題(共36分)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有2題,第33題20分,第34題16分,共計36分。)33.(20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漢初制度大多不切實際,要求制度變革的呼聲甚高,卻無法得以實施。直到漢武帝時期,才在協調地方與中央的關系、解決皇權與相權矛盾、強化對官僚隊伍的管理、確立新的經濟政策等重大領域大刀闊斧地推行了制度變革。——孫家洲、王文濤《制度變革與漢武帝盛世的造就》材料二 針對眾多的邊疆民族,唐王朝在邊疆治理上確立了羈縻府州制度(“羈”就是用軍事和政治壓力加以控制;“縻”就是以經濟和物質利益給予撫慰),以各邊疆民族部落的分布范圍作為羈縻府、州行政區劃的基礎,廣置都督府和州、縣;以邊疆民族的首領為都督、刺史,管理府州的具體事務,并可以世襲;羈縻府州轄有的邊疆民族百姓不向唐王朝繳納賦稅,戶口也不上報戶部,但各邊疆民族的部落首領要向唐王朝繳納貢賦,在眾多的羈縻府州基礎上設立都護府,由都護府直接管理,再統于唐王朝中央政府。——摘編自韋慶遠主編《中國政治制度史》材料三 蓋嶺北、遼陽與甘肅、四川、云南、湖廣之邊,唐所謂羈縻之州,往往在是,今皆賦役之,比于內地。 ——《元史·地理志》請回答: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概括指出漢武帝時期為“協調地方與中央的關系”所采取的措施。(6分)根據材料二,概括唐朝羈縻府州政策的特點。(6分)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元朝和唐朝在邊疆地區管理上的不同,并簡述元朝對邊疆地區管理的歷史意義。(8分)34.(16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日本的“大陸政策”是一個旨在征服中國和世界的侵略政策。它的第一步是侵占中國的臺灣;第二步征服朝鮮;第三步侵占中國的東北和蒙古;第四步征服全中國;最后侵占亞洲,稱霸世界。侵占中國……在其“大陸政策”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位置。——摘編自《中國近代史教學參考書》材料二1941年,日軍進攻英國殖民地緬甸,應英方要求,中國籌組遠征軍入緬協防。滇西方面,設立了中國遠征軍長官司令部。遠征軍一部渡過怒江,與淪陷區各族民眾抗日武裝一道,開展艱苦的敵后游擊戰爭。入緬后,日軍深刻感受到中國軍隊“戰斗意志始終旺盛,直至最后仍固守陣地拼死抵抗,確實十分英勇”。印度方面,中國駐印軍在藍姆伽進行了擴充、整訓,中美聯合開通了從印度阿薩姆到中國的“駝峰航線”。1943年10月,中國駐印軍和中美混合部隊從印度率先反攻,揭開了滇西、緬北反攻戰的序幕。中國遠征軍1944年5月正式發動反攻,強渡怒江,殲敵2萬多人,在中國戰場上率先把日軍趕出國門,與中國駐印軍勝利會師。 ——摘編自王文成《滇西抗戰的歷史地位及其當代意義》材料三 2014年2月27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經表決通過,決定將9月3日確定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將12月13日設立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請回答: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要說明日本是如何實現“大陸政策”中第一步、第三步計劃的。(4分)(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滇西抗戰暨遠征軍入緬作戰勝利的原因,說明中國戰場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的軍事作用(8分)結合材料三及所學知識,談談中國設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有何意義。(4分)參考答案一、選擇題:本題共32小題,每小題2分,共64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符合題目要求。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D D A B A B B D D A題號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 B D C A B C C B C C題號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答案 A C D A D A C B D B題號 31 32答案 C B二、非選擇題:本題共2小題,共36分。33.(20分)(1)措施:頒布推恩令,削弱諸侯王勢力;設13州部刺史負責監察;確立察舉制;任用酷吏治理地方,打擊豪強游俠;將鑄幣權收歸中央;實行鹽鐵官營 (每點2分,任答3點,共6分)(2)特點:恩威并施;因俗而治;籠絡上層貴族;羈縻府州具有較大獨立性。(每點2分,任答3點,共6分)(3)不同:唐朝,中央政府在邊疆地區設羈縻之州,羈縻州刺史由各民族首領擔任與對內地的管理不同; 元朝,中央政府在邊疆與內地均設行省,行省官員由中書省委派,管理呈現一體化趨勢。(每點2分,共4分)歷史意義:元朝對邊疆地區的直接管理,有利于加強中央集權,鞏固了國家的統一;促進了內地與邊疆地區經濟、文化交流,民族融合加強;推動了統一的多民族國家進一步發展。(每點2分,共4分)34.(16分)(1)說明:第一步:發動甲午中日戰爭,迫使中國簽訂《馬關條約》,割占臺灣島及其附屬島嶼;(2分)第三步:發動九一八事變,侵占中國東北。(2分)(2)原因: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相互配合;全民族抗戰;愛國將士英勇作戰;交通后勤保障。(任答2點,4分)作用:中國戰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有力地配合了盟軍作戰;為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作出重大貢獻。(任答2點,4分)(3)意義:有利于人民牢記歷史,不忘過去,珍愛和平開創未來;有利于激發愛國主義建設,為振興中華做貢獻;有利于維護正義與和平;有利于敦促日本切實正視和反省軍國主義侵略歷史,以誠實態度和實際行動取信于亞洲受害國人民和國際社會;維護亞洲的和平乃至世界和平做出貢獻。(任答2點,共4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