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部編版歷史七年級上冊期末復習訓練題(含答案)選擇題1.元謀人遺址是研究遠古人類的寶貴資料。下圖中元謀人遺址所在位置應該是( )A.① B.② C.③ D.④2.通過考察北京人所用的石器,我們能夠發現,北京人已經懂得很多制造石器的方法,包括錘擊法、碰砧法和砸擊法等;已經能夠制造很多種類的石器,如刮削器、尖狀器、石錘等。這一時期我們稱為( )A.舊石器時代 B.新石器時代 C.青銅器時代 D.鐵器時代3.史料實證是歷史學科的核心素養之一。北京人,山頂洞人都是我國境內著名的原始人類,想要獲得他們生活的第一手資料。主要通過( )A.神話傳說 B.史書記載 C.學者推斷 D.考古發掘4.我國是世界上發現古人類遺址最多的國家之一。據圖可知,中華文明起源具有( )中國境內主要古人類遺址分布圖A.領先性 B.同步性 C.多元性 D.競爭性5.考古學家在北京人地層處發現了大量的樸樹籽,還有榛子、胡桃、松、榆等植物孢粉;在北京人居住的洞穴里,發現了不同動物的化石。由此可知北京人( )A.以采集狩獵為生 B.已經會人工取火C.開始種植農作物 D.會使用磨制石器6.長江上游地區的四川廣漢三星堆遺址出土了中原夏商王朝系統的玉禮器和青銅器,這說明( )A.古蜀文明早于中原文明 B.長江、黃河流域的文明毫無差異C.玉禮器只在中原被發現 D.古蜀文明與中原王朝有密切關系7.右圖為某一英文版歷史教科書中出現的一幅反映夏商周三代統治區域的地圖,據圖可知,該教材編者比較認同( )A.中國出現了世界上最早的文明B.中國早期文明的起源無從查考C.中國古文明中心在黃河中下游D.中國早期文明的范圍無法圈定8.右圖所示內容反映了我國農歷節氣有利于( )A.提高文化底蘊 B.開展水利建設C.提升教育水平 D.指導農業生產9.關于右圖所示的文字是一種古老文字,下列對其說法正確的是( )A.還沒有具備漢字結構的基本形式B.是迄今發現的世界上最早的文字C.證明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從夏朝開始D.是商周時期刻寫在龜甲和獸骨上的文字10.歷史學家許倬云指出:“春秋的諸侯國不是一個純粹的政治機構。國家就像一個放大了的家庭,國君君臨天下但并不治民。”這表明當時中國政治制度的特點是( )A.地方相對獨立 B.分封制度確立 C.體制尚未健全 D.君主專制出現11.主父偃上書漢武帝:昔秦皇帝任戰勝之威,蠶食天下,并吞戰國,海內為一,功齊三代,……據此判斷,主父偃高度評價材料中“秦皇帝”哪一方面的歷史功績( )A.統一全國 B.初創郡縣制 C.首創中央集權制 D.推行郡國制12.對于秦統一六國這段歷史的認識,錯誤的是( )A.秦的統一順應了歷史發展的潮流,但其過程也不無血腥與殘暴B.對秦國來說,其對外戰爭既是不斷擴張、兼并的過程,也是逐漸統一的過程C.在統一的過程中,秦王嬴政的個人素質具有重要作用D.秦國主要依靠嬴政的雄才大略取勝,完成統一大業的歷史功績首先應歸功于嬴政13.李克強總理曾經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強調:“大道至簡,有權不可任性。”秦朝時,為了讓官員“有權不可任性”而設立的官職是( )A.丞相 B.太尉 C.御史大夫 D.郡守14.“與長城南北相呼應,同為世界之奇觀”,它被稱為“秦的三大水利工程之一”。它的興修,溝通了長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為中原與嶺南地區的經濟文化交流提供了有利的條件。這一水利工程是( )A.白渠 B.鄭國渠 C.靈渠 D.大運河15.一位歷史學家說,秦始皇的殘酷無道達到離奇的境界,可是他統一中國的工作,用長遠的眼光設計,又用精到的手腕完成。以下史實能為“殘酷無道”提供佐證的是( )①秦朝的徭役繁重 ②秦朝的賦稅沉重 ③秦朝滅了六國 ④秦朝嚴酷的刑罰 ⑤焚書坑儒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④⑤ C.①②③⑤ D.②③④⑤16.在中國古代,有這樣一次改革:它不僅緩和了民族矛盾,鞏固了封建統治,更促進了民族的大融合,為結束長期分裂局面,重新走向國家統一奠定了基礎。這次改革是( )A.齊國管仲改革 B.秦國商鞅變法C.漢武帝幣制改革 D.北魏孝文帝改革17.為以下圖片擬定一個主題,最為恰當的是( )對外交往頻繁 B.民族交融發展C.國家政權鞏固 D.社會經濟繁榮18.每個歷史名人都用自己的行動書寫了光輝的人生篇章。下列人物與作品匹配正確的一組是( )A.孟子——《道德經》 B.顧愷之——《綴術》C.賈思勰——《齊民要術》 D.王羲之——《女史箴圖》19.以下示意圖反映了中國古代部分科技成就,其中①②處應為( )A.①東漢 ②麻沸散 B.①東漢 ②圓周率C.①東晉 ②《傷寒雜病論》 D.①東晉 ②《齊民要術》20.下列符合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歷史特點的是( )①中國封建社會的分裂時期 ②北方出現民族大交融的趨勢 ③江南經濟得到迅速發展④社會上佛教盛行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二、非選擇題21、判斷題(1).夏、商、西周三朝滅亡的共同原因是都出現了暴君,他們殘暴統治激起了人民的反抗。(2).西周實行分封制的目的是加強中央集權制度。(3).春秋時期,各諸侯國為相互防御,或抵擋北方游牧民族襲擾,紛紛修筑長城。(4).戰國時期,戰爭的性質已由春秋時期的爭霸轉變為兼并。(5).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荀子主張實行禮治,提倡法禮并用。22.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我國是早期人類化石和文化發現的重要地區之一。……我國舊石器時代初期文化遺址有二十余處,北起遼寧,南及云南,東到安徽。沿黃河、長江兩大河流分布較為密集。”——《中國原始社會史》材料二 北京猿人遺址……發現大量的人類化石、10萬余件石制品、具有人工砍砸痕跡的骨片和豐富的人類用火遺跡等。……石器以石片石器為主,以中、小型石器居多,主要類型有刮削器、尖狀器、石錐、雕刻器、砍砸器、球形器。材料三 北京人遺址中共發現了五層面積較大、堆積較厚的灰燼和其他用火的遺跡。其中第四層灰燼最厚,有的厚達6米。灰燼成堆分布,含燒過的樸樹籽、木炭、燒石、燒過的鹿角和各種動物骨骼。材料四 這處中華文化遺址因20世紀20年代出土了較為完整的北京猿人化石而聞名于世,尤其是1929年發現了第一個北京人頭蓋骨化石,從而為北京人的存在提供了堅實的證據。(1)從材料一中“云南”所在的重要原始人類遺址是什么?從材料一可以看出,研究人類起源的主要依據是什么?(2)依據材料二推斷,北京人已經掌握了什么生活技能?并指出推斷的理由。(3)依據材料三推斷,北京人掌握了哪一生活技能?你的判斷依據是什么?該技能對原始人類的生存和進化有什么作用?(4)結合所學知識,談談材料四中“中華文化遺址”發現的意義。23、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項羽年少時曾見秦始皇巡視會稽(古地名),見其陣勢威武,而周圍的老百姓都很敬畏,于是說:“彼可取而代之(意思說秦始皇也可以被取代)。”他叔叔項梁大驚,掩住他的口說:“不能亂說,這是要誅滅全族的。”材料二 項羽年少時,讀書不成;學劍,又不成。他叔叔項梁很生氣,項羽說:“讀書只能記記人的名姓而已,學劍只能抵擋一個人,我要學習打敗千軍萬馬的本領。”項梁于是教他兵法,項羽很高興,但依然是會一點點就不肯再學了。材料三 后來項羽和劉邦爭天下,被漢軍圍在垓下,自度不能脫身,憐然作詩一首:“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姬虞姬奈若何。”后殺出重圍至烏江卻又不肯一個人過江東,于是自刎而亡。材料四 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宋·李清照(1)讀完上面的材料,你覺得項羽是一個什么樣的歷史人物?(2)詩歌最能描寫一個人的心靈世界,材料三中項羽吟唱的詩歌,表達了他怎樣的心情?(3)材料四是后人對項羽的一個評價,這首詩歌頌了項羽什么品質?(4)請你再寫一個關于項羽的歷史故事。24、2020年4月27日下午,國家主席習近平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三次會議。會上,他強調:發展環境越是嚴峻復雜,越要堅定不移深化改革。閱讀材料,回答問題。【商鞅強秦】材料一 商鞅變法之重要內容,在東方各國,本已早為推行,商鞅不過攜帶東方之新空氣,使西方人迎頭趕上一步。而結果則后來居上,新制度之創建,惟秦為最有功焉。——馬非百《秦集史》(1)據材料一,指出商鞅變法的有利條件。(2)商鞅變法的作用是什么?【魏晉融合】材料二 魏初風俗至陋……遷都之后,于革易舊俗,亦可謂雷厲風行……民族根底,莫如語言,語言消滅,未有不同化于他族者。孝文帝以仰慕中原文化之故,至欲自舉其語言而消滅之,其改革之心,可謂勇矣。——摘編自呂思勉《兩晉南北朝史》(3)依據材料二,分析孝文帝“遷都”的作用。(4)北魏孝文帝除了遷都以外還有哪些促進民族融合的措施?(5)通過對以上兩則材料的分析,你有何啟示?答案1-5DADCA 6-10DCDDA 11-15ADCCB 16-20DBCBA(1).T, (2).F(其目的是穩定周初的政治形勢,中央集權制度在秦朝才確立), (3).F(紛紛修筑長城應在戰國時期), (4).T, (5).T。22、(1)遺址:元謀人遺址。主要依據:化石。(2)生活技能:北京人懂得制作和使用工具,其生產工具包括石器和骨器。理由:從材料二描述的石器看,種類繁多,形狀各異,并且有明顯的加工痕跡。從工具的命名可以看出,不同工具有不同的用途。這些充分說明北京人會制作和使用石器。(3)生活技能:會使用火并能夠保存火種。判斷依據:遺址有厚度達到6米的灰煙,說明北京人已經掌握了保存火種的技術。作用:北京人用火燒烤食物、防寒、照明、驅獸,從而改善了生存條件。學會用火是人類進化史上的里程碑。北京人遺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內涵最豐富、材料最齊全的直立人遺址之一。它的發現對于研究古人類進化的歷史具有重要意義。通過對北京人的研究,可以發現早期猿人向現代人演進和發展變化的規律,為人類起源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證據。23、(1)項羽是一個有豪氣而又勇武,少智粗獷但不乏人性的歷史人物,可謂個性鮮明。(根據材料言之有理即可)(2)英雄末路,心境悲傷,對失敗充滿了不甘。(3)英雄豪邁,寧死不屈,浩氣長存。(4)巨鹿之戰時破釜沉舟。24、(1)有利條件:借鑒東方諸國的變革經驗。(2)使秦國的國力大為增強,提高了軍隊的戰斗力,一躍成為最強盛的諸侯國,為以后秦國統一全國奠定了基礎。(3)作用:改革陋俗;減少改革阻力;便于接受中原文化。(4)措施:①改穿漢服;②學習漢語;③采用漢姓;④提倡與漢人通婚。(5)改革是社會進步、國家發展的動力。(言之有理即可)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