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五單元21* 創造宣言學習目標1.學習運用具體事例及理論論據批駁錯誤觀點的方法。2.體會文章的語言特色:大量排比句的運用及其作用。3.領悟創造精神對個體發展以及社會進步的重要作用,做一個有創造力的人。【了解文學文化常識】作者簡介陶行知(1891-1946),中國偉大的人民教育家。1891年10月18日生于安徽歙縣。1914年畢業于金陵大學,后赴美留學。推行平民教育。“五四”運動后,從事平民教育運動,創辦曉莊師范。1934年7月,正式宣布將自己的名字由“知行”改為“行知”。陶行知以“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赤子之心,為人民教育事業,為中國的民族解放和民主斗爭事業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他一生著作宏富,論述精當,堪稱中國近代教育史上的“一代巨人”。2.寫作背景陶行知是一位偉大的人民教育家,也是我國創造教育的開拓者。他目睹舊中國國貧民弱,試圖以教育來建設新社會。他在反對傳統教育和洋化教育的斗爭中,逐步形成了系統的、獨具特色的創造教育思想,為中國教育理論寶庫作出了獨特貢獻。由此觀之,創造教育是他結合國情、拯救教育時弊的創舉。 【掌握基礎知識】1.掌握下列加點字的注音并規范書寫。崇拜(chòng) 傷痕(hén) 中傷(zhóng) 塑像(sù) 遁詞(dùn) 魯鈍(dùn) 走投無路(tòu) 玄奘(zàng) 屋檐(yán) 樵夫(qiáo) 豢養(huàn) 陡然(dǒu) 煙囪(cōng) 繁殖(zhí) 灌溉(guàn)詞語解釋。畫龍點睛:多比喻寫文章或講話時,在關鍵處用幾句話點明實質,使內容生動有力。遁詞:指理屈詞窮或不愿吐露真意時,用來支吾搪塞的話。魯鈍:愚笨,不敏銳。啞口無言:像啞巴一樣說不出話來。形容理屈詞窮的樣子。道統:是儒家傳道系統的一種說法。自暴自棄: 自己瞧不起自己,甘于落后或墮落。走投無路:無路可走,已到絕境。比喻處境極困難,找不到出路。眾叛親離:眾人反對,親人背離。形容完全孤立。文學文化常識填空《創造宣言》作者 ,本文是一篇 ,作者反駁了 種不能創造的錯誤觀點,從而得出處處是創造之地,天天是創造之時,人人是創造之人的結論。 答案:陶行知 駁論文 五 【初步感知文本】1.速讀課文,給文章劃分層次并概括層意。答案: 第一部分(1):開門見山,發出“讓我們繼續創造”的宣言。第二部分(2-4):正面闡述教育者的創造在于創造出真善美的人及創造值得自己崇拜之創造理論和創造技術。第三部分(5-12):列舉事例,批駁人們不愿創造的錯誤認識,闡述“處處是創造之地,天天是創造之時,人人是創造之人”的觀點,并發出不要輕視點滴的創造的號召。第四部分(13-14):引用“東山樵夫”的故事,闡述失去創造力后的可悲下場。第五部分(15-16):發出呼吁——勇于創造。【探究重點難點】1.本文屬于駁論文,作者主要針對哪幾種錯誤觀點來進行反駁?作者是怎樣對錯誤觀點進行批駁的?答案:錯誤觀點 論據 事實論據 舉例論證1.環境太平凡 八大山人 飛帝亞斯 米開朗基羅2.生活太單調 《易經》 《正氣歌》 《國際歌》 雷塞布3.年紀太小 莫扎特 愛迪生 帕斯加爾4.太無能 曾參 惠能5.陷入絕境 玄奘 哥倫布 《安魂曲》2.作者所舉的“不能創造”的五種借口是從哪些角度出發提出來的?它們的共同點是什么 答案:環境太平凡,生活太單調從客觀(外部環境)提出;年紀太小,太無能,山窮水盡,陷入絕境從主觀提出。3.文章中有作者的正面觀點嗎 如果有,是什么 答案: 作者在批駁了五種錯誤觀點后,直接提出“處處是創造之地,天天是創造之時,人人是創造之人”的觀點,鼓勵人們進行創造。4. 東山樵夫的故事是怎樣的?(快速看這個故事,然后讓學生復述)作者以東山樵夫為例論證了什么? 答案:他將泰山的茅草連同樹苗帶回家里焚燒取火,以東山樵夫的故事為例,說明喪失創造力的可悲下場。5.文章題為《創造宣言》,那么作者的宣言是什么 答案:作者在文章結尾,充滿激情地道出:“只要有一滴汗,一滴血,一滴熱情,便是創造之神所愛住的行宮,就能開創造之花,結創造之果,繁殖創造之森林。”6.品味文章語言,試結合例子分析文章所采用的修辭手法及其作用。答案:(1)排比①“有人說……不能創造”五個段落。作用:突出強調缺乏自信的危害性。②但是就在監牢中,產生了《易經》之卦辭,產生了《正氣歌》,產生了蘇聯的國歌,產生了《尼赫魯自傳》。作用:強調在單調的惡劣環境中一樣可以創造出驚世之作。③遭遇八十一難之玄奘,畢竟取得佛經;糧水斷絕、眾叛親離之哥倫布,畢竟發現了美洲;凍餓病三重壓迫下之莫扎特,畢竟寫出了《安魂曲》。作用:強調有志者排除萬難也可取得巨大成就。④是的,生路是要勇氣探出來、走出來、創造出來的。作用:強調開辟生路首先靠的是勇氣。⑤所以處處是創造之地,天天是創造之時,人人是創造之人。作用:強調創造是每個人都擁有的基本能力。⑥汗干了,血干了,熱情干了,僵了,死了……作用:強調沒有創造力就如同沒有了生命力。⑦只要有一滴汗,一滴血,一滴熱情,便是創造之神所愛住的行宮,就能開創造之花,結創造之果,繁殖創造之森林。作用:強調任何一點的創造力,都會促進成就的取得。(2)比喻當英雄無用武之地,他除了大無畏之斧,還得有智慧之劍,金剛之信念與意志,才能開出一條生路。作用:在這句話中,作者把勇氣比作斧,把智慧比作劍,把信念和意志比作金剛,說明了當陷入絕境,走投無路時,只有勇氣、智慧、信念與意志,才能使人絕處逢生,闖出一條生路。【拓展延伸】尋找當代或身邊現實生活中與課文有關的實例。答案:(示例)張海迪,1955年出生于濟南。 5歲患脊髓病,胸以下全部癱瘓。為了對社會作出更大的貢獻,她先后自學了十幾種醫學專著,同時向有經驗的醫生請教,學會了針灸等醫術,為群眾無償治療達1萬多人。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