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武安市多校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期中測試歷史試題注意事項:本試卷共6頁。總分100分,考試時間90分鐘。仔細審題,工整作答,保持卷面整潔。考生完成試卷后,務必從頭到尾認真檢查一遍。一、選擇題(本題20題,每小題2分,共4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1. 下列哪一項不是《天津條約》的內容?A.增開牛莊、淡水等十處為通商口岸B.外國公使常駐北京C.賠償英國軍費2100萬兩D.外國人可以到中國內地游歷經商2. 關于太平天國運動,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由洪秀全領導B.起義于廣西桂平金田村C.建立了太平天國政權D.目標是推翻清朝統治,建立資本主義社會3. 洋務運動期間,下列哪項不是洋務派的主要活動?A.創辦軍事工業B.創辦民用工業C.建立新式海軍D.發起公車上書4. 甲午中日戰爭后,中國被迫簽訂了哪一項條約?A.《南京條約》B.《天津條約》C.《馬關條約》D.《辛丑條約》5. 戊戌變法中,下列哪一項不是變法的內容?A.改革科舉制度B.訓練新式軍隊C.廢除八股文D.建立君主立憲制6. 下列哪一項不是義和團運動的口號?A.扶清滅洋B.掃除洋人C.振興中華D.驅逐洋人7. 辛亥革命后,中華民國成立,下列哪一項不是民國初期的改革措施?A.剪辮易服B.廢除跪拜禮C.推廣白話文D.實行科舉考試8. 關于新文化運動,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提倡民主和科學B.反對封建禮教C.倡導文學革命D.維護傳統文化9. 五四運動中,學生的主要斗爭方式是什么?A.罷工B.罷課C.罷市D.武裝起義10. 下列哪一項不是五四運動的影響?A.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B.標志著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C.導致了中國共產黨的成立D.推翻了清朝統治11. 下列哪一項是五四運動后新文化運動的主要陣地?A.《新青年》雜志B.《申報》C.《東方雜志》D.《時務報》12. 關于北洋政府,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是辛亥革命后建立的政權B.由袁世凱擔任首任大總統C.實行民主共和制D.維護了國家的獨立和統一13. 下列哪一項不是五四運動的口號?A.外爭國權B.內懲國賊C.反對二十一條D.支持君主立憲14. 關于辛亥革命,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推翻了清朝的統治B.結束了中國的封建帝制C.建立了中華民國D.實現了國家的完全獨立15. 下列哪一項不是洋務運動的成果?A.江南制造局B.福州船政局C.京師大學堂D.黃海海戰的勝利16. 關于戊戌變法,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由康有為、梁啟超領導B.試圖通過改革來挽救清朝的危機C.得到了光緒皇帝的支持D.變法的目的是推翻清朝,建立共和國17. 下列哪一項不是新文化運動的主要內容?A.提倡新道德B.反對舊文學C.倡導白話文D.維護傳統文化18. 關于五四運動,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是一次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愛國運動B.標志著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C.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D.導致了中國共產黨的成立19. 下列哪一項不是五四運動的成果?A.北洋政府被迫釋放被捕學生B.罷免了曹汝霖等賣國賊的職務C.中國代表拒絕在巴黎和約上簽字D.成立了中華民國20. 關于新文化運動,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是一場思想解放運動B.提倡民主和科學C.反對封建禮教D.完全否定了中國傳統文化 二、非選擇題(本大題有4個小題,21題15分,22題15分,23題14分,24題16分,共60分)21. 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材料一:《馬關條約》簽訂后,中國面臨著空前的民族危機,各界人士紛紛尋求救國之道。材料二:戊戌變法期間,康有為、梁啟超等人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試圖通過變法來挽救清朝的危機。材料三:辛亥革命后,中華民國成立,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開啟了民主共和的新紀元。(1)根據材料一,簡述《馬關條約》對中國的影響。(6分)(2)根據材料二,分析戊戌變法的主要內容及其失敗的原因。(3分)(3)根據材料三,概括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2分)(4)綜合上述材料和問題,歸納中國近代史上救國圖存的主要方式。(2分)22. 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材料一:洋務運動期間,洋務派提出了“自強”“求富”的口號,創辦了一系列軍事工業和民用工業。材料二:戊戌變法期間,康有為、梁啟超等人提出了變法維新的主張,試圖通過改革來挽救清朝的危機。材料三:辛亥革命后,中華民國成立,孫中山提出了“三民主義”的思想,為中國的民主革命指明了方向。(1)根據材料一,簡述洋務運動的主要內容及其影響。(6分)(2)根據材料二,分析戊戌變法的主要內容及其失敗的原因。(4分)(3)根據材料三,概括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2分)(4)綜合上述材料和問題,談談你對近代中國救國圖存方式的認識。(3分)23. 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近代以來,面對西學沖擊,如何對待中國傳統文化成為時代課題。材料一:新文化運動期間,陳獨秀、胡適等人提出了“民主”“科學”的口號,倡導新文學革命。材料二:有識之士認識到,必須全面改造國人文化思想才能救中國,出現了“打倒孔家店”等偏激行為。材料三:新文化運動的文化轉型是與反省激活傳統文化相聯系的,應當承認它對于儒學和傳統文化的批判。(1)概括材料一表格中新文化運動的內容。(6分)(2)據材料二及所學知識,指出新文化運動中存在的問題。(4分)(3)據材料三,總結我們對待傳統文化應該持有的態度。(4分)24. 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某中學八年級一班開展了“回望五四運動,感悟五四精神”為主題的研學活動。圖一五四運動圖二巴黎和會中國代表團(1)結合所學知識,判斷圖一和圖二所示史事之間的關系。(3分)【研讀史料】學生要課半月,政府不惟不理,且對待日益嚴厲,乃商界罷市不及一日,而北京被捕之學生釋;工界罷工不及五日,而曹、章、陸去。《上海學聯告同胞書》(1919年6月12日)(2)概括史料中五四運動的斗爭方式。(3分)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要說明五四運動取得初步勝利的表現。(6分)【學習講話】五四運動以全民族的力量高舉起愛國主義的偉大旗幟……面對國家和民族生死存亡,一批愛國青年挺身而出,全國民眾奮起抗爭,誓言“國土不可斷送、人民不可低頭”,奏響了浩氣長存的愛國主義壯歌。摘編自習近平在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3)五四運動孕育了偉大的五四精神。指出五四精神的實質。(2分)(4)綜合上述探究,當代中學生應如何繼承和發揚五四精神?(2分)歷史期中測試答案一、選擇題1. 答案:C。解析:賠償英國軍費2100萬兩是《南京條約》的內容,《天津條約》不涉及此項,A、B、D 選項均是《天津條約》內容。2. 答案:D。解析:太平天國目標是推翻清朝統治,建立“有田同耕,有飯同食,有衣同穿,有錢同使,無處不均勻,無人不飽暖 ”的理想社會,并非資本主義社會。3. 答案:D。解析:公車上書是甲午戰敗后,康有為、梁啟超等發起的,呼吁變法圖強的事件,和洋務派活動無關,A、B、C 都是洋務派創辦軍事工業、民用工業、建立新式海軍等主要活動。4. 答案:C。解析:甲午中日戰爭后,1895年中國被迫簽訂《馬關條約》;《南京條約》是鴉片戰爭后簽訂;《天津條約》在第二次鴉片戰爭簽訂;《辛丑條約》簽訂于八國聯軍侵華后 。5. 答案:D。解析:戊戌變法主張對政治制度進行改良,沒有建立君主立憲制,只是有向君主立憲邁進的設想,A、B、C 均是變法內容。6. 答案:C。解析:“振興中華 ”不是義和團運動口號,義和團口號主要是“扶清滅洋 ”及其類似表述,意在抵御列強侵略。7. 答案:D。解析:民國初期廢除了科舉考試,推行新式教育,A、B、C 如剪辮易服、廢除跪拜禮、推廣白話文都是常見改革措施。8. 答案:D。解析:新文化運動是批判、沖擊傳統文化,提倡民主科學、新道德、白話文等,并非維護傳統文化。9. 答案:B。解析:五四運動中,學生的主要斗爭方式是罷課,工人罷工,商人罷市,并沒有武裝起義。10. 答案:D。解析:五四運動時清朝早已被辛亥革命推翻,A、B、C 都是五四運動帶來的重要影響。11. 答案:A。解析:五四運動后新文化運動主要陣地轉移到《新青年》和北京大學 ,《申報》是商業報紙,《東方雜志》政治傾向較溫和,《時務報》是戊戌變法時期的報刊。12. 答案:D。解析:北洋政府統治期間,國家陷入軍閥混戰,沒能維護國家獨立和統一,A、B、C描述正確。13. 答案:D。解析:五四運動口號是外爭國權、內懲國賊、廢除二十一條、還我青島等,和支持君主立憲無關,當時要追求民主共和。14. 答案:D。解析:辛亥革命雖然推翻清朝、結束帝制、建立民國,但沒有實現國家完全獨立,中國仍受列強侵略壓迫。15. 答案:C。解析:京師大學堂是戊戌變法的成果,不是洋務運動成果,A、B是洋務企業,黃海海戰也是洋務運動期間北洋水師參與的戰斗。16. 答案:D。解析:戊戌變法目的是改良政治,挽救清朝統治危機,不是推翻清朝建立共和國。17. 答案:D。解析:新文化運動反對傳統文化,而非維護,A、B、C 是其提倡新道德、反對舊文學、倡導白話文的主要內容。18. 答案:D。解析:五四運動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傳播,為黨的成立奠定思想基礎,但不是直接導致成立,A、B、C 說法正確。19. 答案:D。解析:中華民國成立于1912年辛亥革命后,并非五四運動成果,A、B、C 是五四運動取得的成果。20. 答案:D。解析:新文化運動對傳統文化是批判繼承,并非完全否定 。二、非選擇題21題(1)《馬關條約》使中國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巨額賠款加重百姓負擔,列強侵略勢力深入中國內地;刺激列強瓜分中國野心,民族危機空前嚴重;掀起列強瓜分中國狂潮,例如列強強占租借地、劃分勢力范圍。(6分)(2)主要內容:改革科舉制度、訓練新式軍隊、鼓勵私人興辦工礦企業、開辦新式學堂等 。失敗原因:觸動頑固派利益,遭到強烈抵制;變法依靠沒有實權的光緒帝;改革過于激進,缺乏群眾基礎。(3分)(3)歷史意義:推翻清朝統治,結束中國兩千多年封建帝制;建立中華民國,開啟民主共和新紀元。(2分)(4)主要方式:改革(變法)、革命、思想文化革新。(2分)22題(1)主要內容:創辦軍事工業(如江南制造總局)實現自強;創辦民用工業(如輪船招商局 )以求富;建立新式海陸軍;創辦新式學堂,派遣留學生。影響:開啟近代化進程;引進西方技術,培養人才;一定程度抵制外國經濟侵略;但沒有改變封建制度,未能使中國富強。(6分)(2)主要內容:對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等多方面改革,比如提倡新學、改革科舉、發展工商業等。失敗原因:資產階級力量弱小;守舊勢力強大;寄希望于無實權皇帝;改革策略失誤,操之過急。(4分)(3)歷史意義:推翻清王朝統治,結束封建帝制;傳播民主共和理念,推動社會變革;為民族資本主義發展掃除部分障礙。(2分)(4)認識:近代中國救國圖存方式多樣,各有特點;從學器物到學制度再到思想文化變革,不斷深入;但因各種局限,都沒能徹底完成救亡使命;反映民族資產階級探索的曲折艱難 。(3分)23題(1)內容:提倡民主,反對獨裁專制;提倡科學,反對迷信盲從;提倡新道德,反對舊道德;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6分)(2)問題:存在絕對否定傳統文化的偏激傾向;對西方文化全盤肯定;沒有充分發動群眾,局限于知識分子群體。(4分)(3)態度:批判繼承;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反省激活傳統文化,既不一味排斥,也不全盤接受。(4分)24題(1)關系: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失敗是五四運動爆發的直接導火索,巴黎和會拒絕中國合理訴求,引發民眾憤怒,從而掀起五四運動。(3分)(2)斗爭方式:學生罷課、商人罷市、工人罷工。初步勝利表現:北洋政府被迫釋放被捕學生;罷免曹汝霖、章宗祥、陸宗輿職務;中國代表拒絕在巴黎和約上簽字。(6分)(3)實質:愛國主義精神 。(2分)(4)做法:樹立愛國意識,將個人理想與國家命運結合;努力學習知識,勇于擔當,積極參與社會實踐。 (2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