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名師導航】2025年中考科學一輪復習學案 第7講 元素和構成物質的微粒(含解析)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名師導航】2025年中考科學一輪復習學案 第7講 元素和構成物質的微粒(含解析)

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第7講 元素和構成物質的微粒
考點分布 考查頻率 命題趨勢
考點1分子、原子、離子 ☆☆ ①說出物質是由分子、原子或離子構成,知道有引力和斥力 ②說出原子和原子核的構成 ③知道人類對原子結構的探索過程 ④認識元素的符號所表示的含義,元素周期表等 ⑤知道相對原子質量與相對分子質量的含義,學會查閱相對原子質量,能根據化學式計算物質的相對分子質量和物質的組成
考點2元素 ☆☆
■考點一 分子、原子、離子
一、 分子之間存在空隙
(一)實驗一:水和酒精混合
①實驗現象:水和酒精混合后的總體積小于水和酒精的體積之和。
②解釋:水分子之間和酒精分子之間存在著空隙,當水和酒精混合時,水分子和酒精分子彼此進人對方分子的空隙中,所以水和酒精混合后的總體積會減小。
(二)實驗二:芝麻和黃豆混合
①實驗現象:芝麻和黃豆混合后的總體積小于混合前的體積之和。
②解釋:黃豆與黃豆之間存在空隙,一部分芝麻鉆到了黃豆之間的空隙中。
結論:不論固體、液體還是氣體,構成物質的分子(或微粒)之間都有一定的空隙,不同物質分子(或微粒)間的空隙大小不同,固體的最小,液體的次之,氣體的最大。
二、分子處于不停的運動之中
(一)擴散現象
(1)現象探究:一瓶是(無色)空氣,一瓶是二氧化氨(紅棕色),用玻璃板隔開。
抽去玻璃板,使兩個瓶口相互貼緊,將會看到沒有顏色的那瓶氣體變紅了,兩瓶氣體的顏色最后變得均勻。這就是氣體的擴散現象。將紅墨水注人水中,一段時間后,水會變紅,這是液體的擴散現象。擴散現象還能在固體中發生,如把磨得很光滑的鉛片和金片緊壓在起,5年后,將它們切開,發現它們互相滲入約1毫米深。
(2)概念:不同物質的分子彼此進人對方分子空隙中的現象叫做擴散。
(3)擴散現象表明:
①構成物質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無規則運動。
②構成物質的分子間存在空隙。
(二)擴散快慢與溫度的關系
溫度越高擴散越快,說明分子的運動越劇烈。因為分子的運動與溫度有關,所以分子永不停息的無規則運動也叫做熱運動。
三、分子之間的引力和斥力
(一)構成物質的分子間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1)構成物質的分子之間(物體內部)存在引力。
分子間的相互引力像一只只無形的手,將分子與分子聚集在一起,構成各種固體和液體。不但物體內部的分子之間存在著引力,兩個物體接觸面上的分子之間(不同物體之間)同樣存在著相互作用的引力。
(2)構成物質的分子之間存在斥力。
構成物質的分子之間存在空隙,很難將其壓縮是因為分子之間存在著相互作用的斥力。
(二)物質三態的分子結構及宏觀特征對比
物質狀態 微觀特征 宏觀特征
分子間距離 分子間作用力 分子運動情況
固態 很小 很大 只能在平衡位置附近做微小振動 有一定體積和形狀,沒有流動性
液態 比固體稍大 較大 既可以在一個位置振又可以移動到另一位置振動 有一定的體積,沒有一定的形狀,具有流動性
氣態 很大 十分微弱,可以忽略 除碰撞外,均做勻速直線運動,可以充滿整個空間 既沒有一定的體積,也沒有一定的形狀,具有流動性
二、構成物質的粒子模型
(1)現在已知的原子有幾百種。不同種類和不同數量的原子就能構成不同的 分子 。構成分子的原子可以是 同種 原子,也可以是 不同種 原子
(2)分子在化學變化中是 可分 的,而原子是 不可分 的。在電解水時,水分子變成了氫分子和氧分子,它們不再保持水的 化學性質 。可見,在由分子構成的物質中, 分子 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
(3)粒子模型可以示意物質變化
①水的汽化是物理變化:水分子之間的距離變大,分子種類不變。
②水的電解是化學變化:分子種類改變,原子的種類和數目不變。
(4)物質通常是由 分子 構成的,但也有些物質是直接由 原子 構成的,如:金屬鋁由鋁原子構成,石墨由碳原子構成。
(5)電解水過程的模型相關的信息
水電解過程圖 實驗結論
①分子由__原子__構成。 ②在化學變化過程中是__原子__最小微粒。 ③化學變化的實質:__原子的重新組合_____。 ④水是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的。 ⑤原子與分子本質區別:____化學變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__。
三、粒子的大小與質量
(1)分子和原子的質量和體積都很 小 。原子半徑一般在 10-10 米數量級,如碳原子的半徑為0.6×10-10米。一個碳原子的質量約為1.993×10-26千克。不同種類的分子和原子,質量是 不同 的。
(2)原子不一定比分子小。分子與構成該分子的原子相比,分子比原子大,如:氧分子一定比氧原子大;但不同種類的分子與原子相比,則分子有可能比原子小,如:氧分子就比汞原子小。
(3)分子與原子的比較
分子 原子
不同點 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一種粒子。 化學變化中的最小粒子。
本質區別 在化學變化中,分子可以再分 在化學變化中,原子不可以再分
相同點 ①質量和體積都很小;②都在不斷地做無規則運動;③微粒間都有間隔;④同種微粒性質相同,不同種微粒性質不同;⑤都能直接構成物質
聯系 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組成分子(即分子由原子構成); 兩者都可以構成物質。
四、原子結構模型的建立
(一)原子結構模型的建立過程
道爾頓 湯姆生; 盧瑟福; 玻爾; 現代
①實心球模型 ②棗糕(西瓜)模型 ③核式結構(行星)模型 ④分層模型 ⑤電子云模型
發現原子 發現電子; 發現原子核的存在 電子在固定的軌道上運動
盧瑟福- α粒子散射實驗:
①大多數α粒子不改變運動方向→原子核極其微小,核外空間很大 ②小部分α粒子發生偏轉→原子核帶正電 ③極少的α粒子發彈回來→原子核質量很大
(二)原子的結構
核外電子(帶負電)
原子 質子 (帶正電)
(電中性) 原子核
中子(不帶電)
(1)原子由 原子核 和 核外電子 構成。原子核帶 正電荷 ,居于原子 中心 ;核外電子帶 負電荷 ,在核外空間做高速運動。
(2)原子核相對原子來說,體積很 小 ,但質量卻很 大 ,它幾乎集中了原子的全部質量。由于原子核和核外電子所帶的電量大小 相等 ,電性 相反 ,所以整個原子呈電中性。
(3)氦原子的原子核帶兩個單位正電荷,核外有兩個帶負電的電子圍繞原子核做高速運動,如圖所示。
五、揭開原子核的秘密
(1)用 高能量 的粒子撞擊、打碎核的方法是研究微觀粒子結構的一種方法。
(2)原子核是由兩種更小的粒子—— 質子 和 中子 構成的。如一種氧原子的原子核就是由8個質子和8個中子緊密相連構成的
(3)一個質子帶一個單位的 正電荷 ,中子 不帶電 ,一個電子帶一個單位的 負電荷 。如氧原子核內有8個質子,則氧原子核帶 8 個單位正電荷(即+8)。科學上把原子核所帶的電荷數稱為 核電荷數 ,氧原子的核電荷數為 8 。
(4)由于原子呈電中性,根據原子中各微粒的電性及電荷量可知:原子中,核電荷數=質子數=核外電子數 。
(5)質子、中子和電子的質量比較
微粒名稱 電性 質量
核外電子 帶 負 電荷 9.1176×10-31千克
原子核 質子 帶 正 電荷 1.6726×10-27千克
中子 不帶 電荷 1.6748×10-27千克
(6)質子和中子都是由更微小的基本粒子—— 夸克 構成的。
六、帶電的原子——離子
(一)氯化鈉的生成
A、取一瓶氯氣,觀察它的顏色為黃綠色。
B、用鑷子在放有煤油的試劑瓶中夾取一塊鈉,用刀切割成一小塊,觀察到鈉是一種質軟、帶銀白色光澤的金屬固體。
C、點燃鈉,將燃燒匙伸入氯氣瓶中,反應結束后觀察瓶內的物質為白色固體。
D、實驗現象:劇烈燃燒,產生光亮的黃色火焰,產生白煙,生成白色固體物質。
金屬鈉在氯氣中燃燒時,鈉原子 失去 1個電子后形成帶 正 電荷的鈉離子(陽離子),氯原子 得到 1個電子后形成帶 負 電荷的氯離子(陰離子)。帶有相反電荷的鈉離子和氯離子之間相互 吸引 ,構成了 電中性 的氯化鈉。如下圖所示
★微觀解釋:
(1)鈉原子失去一個電子成為一個帶正電的微粒叫鈉離子Na+。
(2)氯原子得到一個電子成為一個帶負電的微粒叫氯離子 Cl—。
(二)離子
離子是帶電的 原子 或___原子團___,帶正電的叫 陽 離子,帶負電的叫 陰 離子。離子也是構成物質的基本粒子,如硫酸銅就是由銅離子和硫酸根離子構成的。
陽離子:帶正電的原子或原子團。例:鈉離子Na+、銨根離子NH4+
陰離子:帶負電的原子或原子團。例:氯離子Cl- 、硫酸根離子SO42-
(三)原子、分子和離子的區別和聯系
分子 原子 離子
區 別 定義 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一種微粒 化學變化中的最小微粒 帶電的原子或原子團
化學變化中是否可分 可分,化學變化前后種類和數目可能發生變化 不可分,化學變化前后種類和數目不變。 一般不可分,但帶電的原子團可分
構成 由原子構成 由質子、中子和核外電子構成 由原子得失電子形成, 原子得到電子帶負電變成陰離子,原子失去電子帶正電變成陽離子。
帶電情況 不顯電性; 不顯電性,因為核電荷數=質子數=核外電子數 陰離子(負電): 核電荷數=質子數<核外電子數 陽離子(正電): 核電荷數=質子數>核外電子數
聯系
(四)注意
陽離子的核內質子數 > 核外電子數;陰離子的核內質子數 < 核外電子數。
七、同位素——原子的“孿生兄弟”
(1)科學上把具有相同 核電荷數 (即 質子數 )的一類原子總稱為 元素 。如:氧元素就是所有核電荷數為 8 的原子的總稱。
(2)原子核內的 質 子數 相同、 中子數 不相同的同類原子互為 同位素 原子。元素是互為同位素的原子的總稱。大多數元素都有同位素,如汞元素有7種穩定的同位素。
(3)同位素原子的兩種表示方法
①常用原子符號(X)表示,其中X表示 原子種類 ,Z表示 質子數 ,A表示 質子數與中子數之和 。如氫有氕(H)、氘(H)、氚(H)三種同位素原子。
②也可以用“原子名稱(或符號)-質子數與中子數之和”來表示。如氧的三種同位素原子分別為氧-16(O-16)、氧-17(O-17)、氧-18(O-18)。
(4)同位素的應用
1)質譜分析中,用 穩定同位素 原子作為示蹤原子;
2)核潛艇利用鈾的同位素 裂變 釋放的能量作為動力;
3)利用 放射性同位素 對一些臟器進行掃描,診斷腫瘤等疾病;
4)根據放射性同位素的 半衰期 ,進行古董鑒定。
根據元素的定義可知,不同元素之間最本質的區別是核電荷數(即質子數)不同。
八、相對原子質量
(1)原子的質量極小,計算起來極不方便。為此,國際上規定采用 相對原子質量 來表示原子的質量關系。
(2)相對原子質量的概念:把一個碳-12 原子的質量分為 12 等份,則1份質量為1.993×10-26×=1.661×10-27千克。其他原子的質量與1.661×10-27千克質量相比后得出一定的 比值 ,這個比值就是該原子的 相對原子質量 。
(3)相對原子質量的計算式:某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 。
(4)原子的質量與相對原子質量的區別和聯系如下表所示:
原子的質量 相對原子質量
性質 實驗測出的一個原子的實際質量 比較得出的相對質量
數值與 單位 數值非常小,單位為“kg” 數值一般取整數,單位為“1”,通常不寫
聯系 某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
九、相對分子質量
(1)一個分子中各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 總和 就是該分子的相對分子質量。
(2)求物質的相對分子質量,首先要寫出正確的 化學式 ,再利用相對原子質量表,查出各元素的 相對原子質量 ,最后根據分子中各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 總和 求出相對分子質量。
(3)相對分子質量計算的注意事項
①元素符號與其右下角數字之間在計算相對分子質量時需用“ × ”,元素符號之間在計算相對分子質量時需用“ + ”。如CO2的相對分子質量= 12+16×2 =44。
②原子團括號外右下角的數字表示原子團的個數,應先將原子團內各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之和計算出來,再 乘以 其個數。如Al2(SO4)3的相對分子質量= 27×2+(32+16×4)×3 =342。
③結晶水合物中的“·”表示結合的含義,在計算相對分子質量時應將“·”前后兩部分的相對分子質量 相加 而不是相乘。如CuSO4·5H2O的相對分子質量= 64+32+16×4+5×(1×2+16) =250。
④相對分子質量與相對原子質量一樣,也是一個 比值 ,其單位也是“ 1 ”,通常不寫。
(4)相對分子質量是一個 定值 ,只要知道物質的化學式,就可以計算出它的相對分子質量。
十、元素質量分數和質量比的確定
(一)計算組成物質的各元素的質量比
(1)計算依據:化合物中各元素的質量比等于各元素 相對原子質量 乘以其 原子個數 的乘積的比值。
(2)計算注意事項
①元素只講種類,不講個數,因此在計算格式的書寫上有嚴格的規定,如計算硝酸銨(NH4NO3)中各元素的質量比,不能寫成2N∶4H∶3O,也不能寫成N2∶H4∶O3,應該寫成m(N)∶m(H)∶m(O)=(14×2)∶(1×4)∶(16×3)= 7∶1∶12 。
②檢查各原子的原子總數,如硝酸銨(NH4NO3)中氮元素的原子總數是 2 而不是1,不要遺漏。
③不要把原子個數比當作是元素的質量比。原子個數比是元素符號右下角的 數字 之比,如H2O中,氫元素與氧元素的原子個數比為 2∶1 ,而氫元素與氧元素的質量比為(1×2)∶(16×1)= 1∶8 。
(二)計算物質中某元素的質量分數或質量
(1)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質量分數=×100%。
(2)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質量= 化合物的質量 ×化合物中該元素的 質量分數 。
(三)不純物質中,計算某一元素的質量。
元素的質量=不純物質量x該物質的質量分數x純物質中該元素的質量分數
例:現有含氧化鐵80%的鐵礦石500噸,問最多可冶煉出鐵多少噸?
解:氧化鐵的質量 =500噸×80% =400噸
鐵元素的質量 =400噸×70%=280噸
■考點二 元素
一、元素的種類
(1)目前人類已知的元素有 110 多種,其中有些是人造元素。世界上大部分物質只是由幾十種常見元素組成的,其中僅 碳 、 氫 、 氧 三種元素就能組成許許多多種物質。
(2)人們通常把元素分為 金屬 元素和 非金屬 元素(包括 稀有氣體元素 ,如氬元素)。在110多種元素中, 金屬 元素占大多數
(3)物質的分類
A. 物質的分類:
概念 舉例
混合物 多種物質組成 食鹽水、泥漿
純凈物 一種物質組成 蒸餾水、食鹽
B.純凈物的分類:
單質 化合物
概念 由 同種 元素組成的 純凈物; 由 不同種 元素組成的 純凈物;
宏觀組成 一種元素 至少兩種元素
微觀構成 同種原子或同種原子構成的同種分子 不同種原子構成的同種分子或不同種離子
舉例 鐵、氧氣 二氧化碳、氯化鈉
相同點 都是純凈物;
C.氧化物:由兩種元素組成的,其中一種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D.由一種元素組成的物質不一定是單質,可能是混合物。例:氧氣和臭氧的混合物,都由氧元素構成。
二、元素的分布
(1)地殼主要由 氧 、 硅 、 鋁 、 鐵 、鈣、鈉、鉀、鎂、氫等元素組成,其中含量最高的是 氧 ,其次是 硅 。金屬元素中含量最高的是 鋁 ,其次是 鐵 。
(2)人體中的元素及作用
①人體內大約含有30多種元素,其中 11 種為大量元素,約占99.95%,其余為 微量 元素。它們中有些是必需元素,每一種必需元素在體內都有一個適量范圍, 過多 或 過少 都不利于人體健康。另外,人體內也含有一些有害元素,如鎘、汞、鉛等。
②人體含量最高的元素是 氧 元素,含量最高的金屬元素是 鈣 元素。
③ 鈣 元素能促進兒童骨骼生長; 鐵 元素能預防貧血; 碘 元素能預防甲狀腺腫大; 氟 元素能預防齲齒; 鋅 元素能增進食欲,促進兒童的生長發育; 硒 元素能預防癌癥。
(3)海水中,除了水由氫、氧兩種元素組成以外,含量較高的是 氯 元素、 鈉 元素和 鎂 元素,還有一些貴重金屬,如金等
(4)有機化合物中大都含有 碳 、 氫 、 氧 三種元素。
(5)人造元素是通過核反應制得的,其中有些人造元素和天然元素具有 放射性 。放射性元素對人體有害,但利用放射性可以檢查和治療一些疾病、滅菌和消毒。
(6)元素與原子的區別和聯系
元素 原子
定義 具有相同核電荷數(質子數)的同一類原子的總稱為元素。 化學變化中的最小微粒
區別 只講種類,不講個數。 既講種類,又講個數。
聯系 用于描述物質的宏觀組成。 例如:水是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的,但不能說“水是由二個氫元素和一個氧元素組成”。 用于描述物質的微觀結構。 例如一個水分子是由兩個氫原子和一個氧原子構成的,但不能說“一個水分子是由氫元素和氧元組成的”。
舉例:水的結構和組成正確說法
A、水是由大量的水分子構成的。
B、一個水分子是由兩個氫原子和一個氧原子構成的。
C、水是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的。
三、 元素符號
(1)元素符號的寫法
A、通常用該元素拉丁文的第一個字母的大寫來表示,如H、O、N等。
B、當兩種元素的第一個字母相同時,可寫上該元素名稱的第二個字母(小寫)以示區別,如Na、Mg、Cu等。
(2)元素符號的意義
①表示一種 元素 【宏觀】。如H可表示 氫元素 ;
②若物質是由原子直接構成的,還表示一種 物質 ,如Cu可表示銅這種物質。
③表示這種元素的1個 原子 【微觀】,如H還可表示一個氫原子。
④如果在元素符號前面加上數字,則表示某元素的若干個原子。如3H表示 3個氫原子 。
元素符號本身既有宏觀含義——表示某種元素,又有微觀含義——表示該元素的1個原子。但當元素符號前面有數字時,則只有微觀含義,只能表示幾個某原子,不再具有宏觀含義。故“2N”只能表示 “兩個氮原子”。
(3)元素符號周圍數字的意義
數字位置 數字的意義 實際例子
元素符號前面; 表示單獨的微粒的個數 2H表示2個氫原子;
元素符號右下角 表示每個分子(原子團)中某原子的個數 H2中2表示一個氫分子由2個氫原子構成;
元素符號右上角 表示離子所帶的電荷數; Ca2+中2表示鈣離子帶兩個單位正電荷;
元素符號上方; 表示元素的化合價 Ca (+2)O表示鈣元素的化合價為+2價;
四、元素周期表
(1)根據元素的 原子結構 和 性質 ,科學家把人們已知的110多種元素按 原子序數 科學有序地排列起來,得到的表叫做 元素周期表 。
(2)元素周期表的每一個橫行叫做一個 周期 ,表中共有7個橫行,表示有 7 個周期。每個周期由 金屬 元素開頭(第一周期除外),過渡到非金屬元素,最后以 稀有氣體 元素結尾。同一周期從左到右,元素原子的 核電荷數 逐漸增加。同一周期電子層數相同。
(3)元素周期表的每一個縱列叫做一個 族 ,元素周期表中共有18個縱列, 16 個族(其中第8、9、10三個縱列共同組成一個族)。同族元素的化學性質相似。同族最外層電子數相同。
(4)在元素周期表中,每一種元素都占有一格位置,每一格包括元素的 原子序數 、 元素符號 、 元素名稱 、 相對原子質量 (將在本章第7節學習)等內容(如下圖所示)。
注意:在元素周期表中同位素占同一個位置。
(5)元素周期表的應用:元素周期表是學習和研究科學的重要工具。我們可以從元素周期表中獲得有關元素的許多信息,如元素單質的 物理狀態 ;元素是人工合成的還是自然存在的;元素是金屬、非金屬還是稀有氣體等。
■考點一 分子、原子、離子
◇典例1-1:下列事例中,能說明分子在不停地做無規則運動的是(  )
A.春天,柳絮飛揚 B.夏天,荷花飄香
C.秋天,黃沙撲面 D.冬天,雪花飄飄
【答案】B
【知識點】分子的熱運動
【解析】【分析】解答本題需知道:機械運動是宏觀物體的運動,分子運動是微觀分子的運動,肉眼看不見分子的運動。
【解答】柳絮飛揚、黃沙撲面、雪花飄飄,都是描述物體的機械運動;荷花飄香是花香分子不斷運動的結果,能說明分子在不停地做無規則運動。
故答案為:B。
◇典例1-2:(2024八下·上城期末)《Nature》重磅:同濟大學許維團隊首次成功精準合成了兩種全新的芳香性環型碳C10、C14環形純碳分子。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C10、C14屬于同位素
B.C10、C14分子是由碳元素組成的
C.C10、C14屬于單質
D.C14分子中有14個碳原子
【答案】C
【知識點】同位素;物質的結構與性質的關系
【解析】【分析】A.根據質子數相同中子數不同的同一元素的原子互稱同位素,進行分析判斷。
B.根據分子是由原子構成的,進行分析判斷。
C.由同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是單質。
D.根據C14分子的構成,進行分析判斷。
【解答】A.C10、C14是碳元素形成的不同單質,不屬于同位素,故A錯誤。
B.分子是由原子構成的,C10、C14分子是由碳原子構成的,故B錯誤。
C.C10、C14均是由一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均屬于單質,故C正確。
D.通過化學式可知,1個C14分子中有14個碳原子,故D錯誤。
故答案為:C。
◆變式訓練
1.(2024七上·杭州期末)鴨蛋放在常溫的鹽水中腌了一個星期,蛋里面不咸,而煮茶葉蛋時即使不敲破蛋殼,幾個小時后蛋里面就變咸了。蛋變咸快慢的原因與下列現象形成的原因相同的是(  )
A.碾碎后的蔗糖放入水中后用放大鏡看不見
B.酒精和水混合后總體積變小
C.紅墨水在熱水中擴散比冷水中快
D.鉛柱緊壓在一起后能懸掛鉤碼而不被拉開
【答案】C
【知識點】分子的熱運動;分子間的作用力;分子之間存在空隙
【解析】【分析】擴散現象說明了構成物體的分子在不停地做無規則運動,蛋變咸快慢的原因是溫度的不同。
【解答】解:鴨蛋放在常溫的鹽水中腌了一個星期,蛋里面不咸,而煮茶葉蛋時即使不敲破蛋殼,幾個小時后蛋里面就變咸了,說明分子熱運動與溫度有關,溫度越高,分子運動的越快。
A、將碾碎后的蔗糖放入水中后,蔗糖分子溶解在水中,用放大鏡觀察不到分子,故A不符合題意。
B、酒精和水混合后總體積變小,說明分子間存在著空隙,故B不符合題意。
C、紅墨水在熱水中擴散比冷水中快,說明溫度越高,分子熱運動越快,故C符合題意。
D、鉛柱緊壓在一起后能懸掛鉤碼而不被拉開,說明分子間存在著引力,故D不符合題意。
故選:C。
2.(2024九上·溫州月考)下列各圖中●和○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其中能表示化合物的是(  )
A. B. C. D.
【答案】A
【知識點】構成物質的粒子模型;分子的定義與分子的特性;化學式的書寫及意義
【解析】【分析】化合物是指由兩種及兩種以上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
【解答】根據圖示,B、D為單質,C為混合物,不符和題意,A為化合物,故選A。
3.(2024八下·義烏期末)據英國《自然》雜志宣布:科學家初次在太空中檢測到了氦合氫離子——被猜測為宇宙中構成的第一個分子離子。關于1個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有1個原子核 B.共有2個質子 C.共有4個電子 D.相對質量為5
【答案】D
【知識點】原子的構成
【解析】【分析】根據原子構成的知識,結合離子和原子的關系判斷即可。
【解答】 A.1個HeH+中含有氦、氫2個原子核,故A錯誤;
B.1個HeH+中含有2+1=3個質子,故B錯誤;
C.1個HeH+中含有2+0=2個電子,故C錯誤;
D.HeH+的相對質量為4+1=5,故D正確。
故選D。
■考點二 元素
◇典例2-1:(2024八下·義烏期末)地殼中含量最多的金屬與氧結合生成的物質是(  )
A. B.CaO C. D.
【答案】D
【知識點】元素的種類與分布
【解析】【分析】根據地殼的元素構成的知識分析判斷。
【解答】地殼中含量最多的金屬元素是鋁,它與氧氣結合生成三氧化二鋁,化學式為 ,故D正確,而A、B、C錯誤。
故選D。
◇典例2-2:(2024八下·嵊州期末)在科學王國里,數字被賦予了豐富的內涵,下列科學用語中對數字“2”的說法正確的是
①2H ②2CO ③CO2 ④Mg2+ ⑤2OH- ⑥H2O ⑦
A.表示離子個數的是⑤⑦ B.表示分子個數的是①②
C.表示分子中原子個數的是③⑥ D.表示離子所帶電荷數的是④⑤
【答案】C
【知識點】元素的符號及其意義;離子的書寫與意義;化學符號及其周圍數字的意義
【解析】【分析】①表示2個氫原子;②表示兩個一氧化碳分子;③表示一個二氧化碳分子中有兩個氧原子;④表示一個鎂離子帶兩個單位的正電荷;⑤表示2個氫氧根離子;⑥表示一個水分子中有兩個氫原子;⑦表示銅離子的化合價為+2價;
【解答】A. 表示離子個數的是⑤,A錯誤;
B. 表示分子個數的是②,B錯誤;
C. 表示分子中原子個數的是③⑥,C正確;
D. 表示離子所帶電荷數的是④,D錯誤;
故答案為:C
◇典例2-3:(2024八下·上城期末)浙江科學家潘建偉研究團隊成功研制了鍶原子光晶格鐘,該鐘的誤差可以數十億年不超過一秒,關于元素鍶的說法正確的是(  )
A.原子的核電荷數為38 B.屬于非金屬元素
C.相對原子質量為87.62g D.一個Sr2+中含有38個電子
【答案】A
【知識點】元素周期表
【解析】【分析】在元素周期表中,左上角的數字表示原子序數,它就等于質子數,對原子來說,還等于核外電子數;右上角的字母表示元素符號;中間的漢字表示元素名稱;下面的數字表示相對原子質量。
【解答】A.從圖中可以看出,該原子的核電荷數為48,故A正確;
B.通過元素周期表可知,該元素名稱為鍶,帶“钅”,屬于金屬元素,故B錯誤;
C.相對原子質量是一個比值,單位是“1”不是“g”,故C錯誤;
D.一個Sr2+帶2個正電荷,則含有38-2=36個電子,故D錯誤。
故答案為:A。
◇典例2-4:(2024九上·定海開學考)某有機物CaHb的一個分子實際質量是m千克,其中的碳原子均為碳-12原子。已知碳-12原子實際質量是n千克,則該有機物的相對分子質量是   。若H原子全為質量數相同的原子,則一個H原子的實際質量是   千克。
【答案】;
【知識點】相對原子質量
【解析】【分析】(1)相對分子質量是分子的實際質量與碳原子質量的1/12的比值;
(2)有機物分子的實際質量=碳原子的實際質量×個數+氫原子的實際質量×個數,據此列式計算即可。
【解答】(1)該有機物的相對分子質量為:;
(2)設一個H原子的實際質量為x,那么得到:m=n×a+bx,解得:。
◇典例2-5:(2024八下·越城期末)我國自主研制的天問一號搭載祝融號火星車,已經成功登陸火星。火星擁有豐富的金屬礦物和二氧化碳等資源。火星低層大氣的主要成分如表一。
表一
氣體成分 co, N2 Ar O2 其他
體積分數/% 95.32 2.7 1.6 0.13 0.25
表二
5B 硼 6C 碳 7N 氫
13A1 鋁 14Si 硅 15P 磷
(1)為鑒別一瓶模擬“火星低層大氣”和一瓶空氣,可采用的化學方法是   
(2)祝融號火星車的太陽能板主要成分是單晶硅。表二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已知同族元素化學性質相似,則常溫下與硅元素化學性質相似的元素是   
(3)若為滿足人類未來在火星上生活,下列研究設想不合理的是____(選填字母)。
A.將CO2轉化為O2,提高O2含量
B.將CO2分解轉化為N2,提高N2含量
C.尋找水的存在和開發水循環技術
D.利用火星上的金屬礦物資源冶煉金屬
【答案】(1)通入澄清石灰水看能夠使其變渾濁
(2)碳
(3)B
【知識點】元素周期表;質量守恒定律及其應用;二氧化碳的檢驗和驗滿
【解析】【分析】(1)根據“火星低層大氣”中二氧化碳體積分數大,二氧化碳可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分析;
(2)根據元素周期表同一列元素為同一族分析;
(3)根據化學反應前后元素種類不變,人的生命活動離不開水,金屬礦物可冶煉金屬分析。
【解答】(1)“火星低層大氣”中二氧化碳體積分數大,可用通入澄清石灰水看能夠使其變渾濁來鑒別“火星低層大氣”和空氣。
(2)由表二可知,碳和硅屬于同族元素,則化學性質相似。
(3) 二氧化碳中含有氧元素,將CO2轉化為O2,提高O2含量,A合理;二氧化碳中不含氮元素,不能分解產生氮氣,B不合理;人的生命活動離不開水, 尋找水的存在和開發水循環技術 ,C合理; 利用火星上的金屬礦物資源可冶煉金屬,D合理。
故答案為:(1) 通入澄清石灰水看能夠使其變渾濁 ;(2)碳;(3)B。
◇典例2-6:(2024八下·金東期末)1911年,英國科學家盧瑟福進行了著名的a粒子散射實驗,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結構模型,為原子模型的建立做出了重大貢獻。小科同學在項目化學習中,使用若干輻射環磁體(如圖乙所示,兩個磁極分別位于內外兩環)、金屬板、橡皮筋等器材制作了一個演示模型,用以模擬α粒子散射的動態過程,演示模型的制作過程如下:
①如圖甲所示,將長條金屬板彎折成環形(保留 10cm的缺口),并固定在桌面上;
②在環形金屬板中央放置一塊直徑 5cm、重40g的輻射環磁體;
③在環形金屬板的缺口處連接一段橡皮筋(圖中未畫出),用以向環內“發射α粒子”。
根據演示模型并結合所學知識回答:
(1)固定在環形金屬板中央的磁體,用來模擬的是原子中的哪一結構?
(2)下列四個輻射環磁體中最適合用作模擬被發射的“α粒子”的是____(填字母編號)。
A.直徑2cm、重5g、內環N極、外環S極
B.直徑5cm、重40g、內環S極、外環N極
C.直徑2cm、重5g、內環S極、外環N極
D.直徑5cm、重40g、內環N極、外環S極
(3)該實驗很好地模擬了盧瑟福α粒子散射實驗的現象,即α粒子穿過金屬箔后的運動情況為:   。
(4)小科同學通過環形金屬板的缺口處向內依次發射12顆“α粒子”,這些“α粒子”最終會吸附在環形金屬板上。在模擬實驗完成后,將環形金屬板展平,下圖中最符合實際情況的是   (填字母編號,金屬板上的點代表被吸附的“α粒子”)。
【答案】(1)原子核
(2)C
(3)多數仍保持原來的運動方向,只有絕少數發生了較大角度的偏轉
(4)D
【知識點】原子的構成
【解析】【分析】果的基礎上,盧瑟福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結構模型: 在原子的中心有一個很小的原子核,原子的全部正 電荷和幾乎全部的質量都集中在原子核里,帶負電 的電子在核外空間繞核運動,就像行星繞太陽運動那樣。
【解答】(1) 固定在環形金屬板中央的磁體,用來模擬的是原子中的原子核;
(2)原子核和 α粒子 相互排斥,所以內環S極、外環N極,同時α粒子大小以及質量都小于原子核,所以直徑2cm、重5g。
故答案為:C。
(3)原子核內部大部分是空的,所以多數仍保持原來的運動方向,只有絕少數發生了較大角度的偏轉;
(4)大部分直線穿過,少部分發生小角度偏轉,極少數發生大角度偏轉,結合環形金屬板空間構型可知D符合實際情況。
◇典例2-6:(2024八下·金東期末)布洛芬混懸液,用于兒童普通感冒或流感引起的發熱、頭痛等。下表是其使用說明書,據此分析回答:
布洛芬混懸液說明書 請仔細閱讀說明書并按說明使用或在藥師指導下購買或使用 【藥品名稱】布洛芬混懸液 【成分】本品每毫升含有效成分布洛芬20mg 【適應性】用于緩解普通感冒或流行性感冒引起的發熱 【規格】100毫升 【用法用量】口服,用量謹遵醫囑
(1)已知布洛芬化學式C13HyO2,相對分子質量206,則一個布洛芬分子中含有氫原子個數y為   。
(2)計算布洛芬中碳元素的質量分數 (結果精確到0.1%)。
(3)醫生叮囑,12歲以下兒童每次用藥量按照每千克體重5mg布洛芬有效成分。請計算,一名體重為20kg的兒童,每次應口服多少毫升該混懸液。
【答案】(1)18
(2)75.7%
(3)5mL
【知識點】相對原子質量;有關化學式的計算和推斷
【解析】【分析】結合布洛芬化學式C13HyO2,相對分子質量206, 可以求解y值。
【解答】(1)由布洛芬化學式以及相對分子質量206可知 一個布洛芬分子中含有氫原子個數y為18
(2)C%=(12x13)/206x 100%≈75.7%
(3)該兒童每次需用有效成分的質量=5mg/kgx20kg=100mg=0.1g
每次需口服該混懸液質量=0.1g/(0.02g/mL)=5mL
◆變式訓練
1.(2024八下·義烏期中)如圖是地殼中各元素的含量(質量分數)分布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地殼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金屬元素
B.地殼中非金屬元素的總含量大于金屬元素,種類少于金屬元素
C.地殼中最多的金屬元素是鋁,也就是金屬鋁
D.由圖可知,各元素在地殼中的含量相差不大
【答案】B
【知識點】元素的概念;元素的種類與分布
【解析】【分析】結合圖像地殼中各元素的含量(質量分數)分布圖進行分析。
【解答】A、地殼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屬于非金屬元素,故選項說法錯誤;
B、由圖示可知,氧元素和硅元素均屬于非金屬元素,僅僅這兩種非金屬元素的質量分數之和就為48.60+26.30%=74.90%,地殼中非金屬元素的總含量大于金屬元素,種類少于金屬元素,故選項說法正確;
C、地殼中最多的金屬元素是鋁,是鋁元素,但不是金屬鋁,故選項說法錯誤;
D、由圖可知,各元素在地殼中的含量相差很大,故選項說法錯誤。
故答案為:B。
2.(2024八下·柯橋期末)元素錸廣泛應用于航空發動機渦輪葉片,如圖所示為錸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
A.錸原子中有75個中子 B.錸的相對原子質量為186.2
C.錸原子中有75個電子 D.錸原子中有75個質子
【答案】A
【知識點】元素的符號及其意義;化學符號及其周圍數字的意義
【解析】【分析】在原子中,質子數等于核外電子數等于核電荷數等于原子序數;
【解答】A. 錸原子中有111個中子,中子數等于相對原子質量減去質子數,A錯誤;
B. 錸的相對原子質量為186.2 ,B正確;
C. 錸原子中有75個電子 ,C正確;
D. 錸原子中有75個質子 ,D正確;
故答案為:A
3.(2024八下·余杭期末)根據下列材料,完成下面小題:
2020年,嫦娥五號首次實現了月球采樣返回,成功地從月球風暴洋北部帶回了新的月壤樣品。2024年,嫦娥六號順利完成在月球背面南極——艾特肯盆地的采樣,近期將返回地球,這將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獲得月背土壤。
(1)我們不僅要仰望星空,也要腳踏實地,保護好地球上的土壤。下列各項農業生產措施中,有利于保護土壤的是(  )
A.將廢棄農用地膜埋入土中 B.用工業廢水直接灌溉農田
C.大量使用化肥 D.實行稻草還田
(2)我國人民非常關心月球上是否能夠種菜,央視新聞特別回應了月壤中不含任何有機養分,無法種菜。下圖四個實驗中,可用于簡單判斷土壤中是否含有有機物的是(  )
A. B. C. D.
(3)中國科學院地球化學研究所團隊在月壤樣本中發現了共生的二氧化硅的高壓相——賽石英,其主要化學組成為二氧化硅,硅元素的部分信息如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硅和硅的質子數相等
B.硅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為28.09克
C.硅是一種金屬元素
D.硅元素的符號為S
【答案】(1)D
(2)B
(3)A
【知識點】元素的符號及其意義;土壤的組成與形成
【解析】【分析】 土壤是指地球表面的一層疏松的物質,由礦物質、有機質、水分、空氣、微生物等組成。土壤礦物質是土壤的主要組成物質,包括原生礦物和次生礦物,占土壤固相重量的95%~98%。土壤有機質分為殘落物和腐殖質,占有機物質的70%-90%,是土壤的肥力來源。土壤水分和空氣占土壤體積的20%-30%,分別存在于土壤孔隙中,影響土壤的物理性質和生物活動
(1)我們不僅要仰望星空,也要腳踏實地,保護好地球上的土壤。下列各項農業生產措施中,有利于保護土壤的是實行稻草還田,ABC都是會加劇土壤污染的;
故答案為:D
(2)A是判斷土壤中是否有無機鹽的實驗;B是判斷土壤中是都有有機物;C是土壤中是否有空氣;D是土壤中是否有水;
故答案為:B
(3)A.硅和硅的質子數相等 ,A 正確;
B. 硅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為28.09,B錯誤;
C. 硅是一種非金屬元素,C錯誤;
D. 硅元素的符號為Si,D錯誤;
故答案為:A
4.(2024八下·臨海期末)下列關于數字“2”的化學意義敘述正確的是(  )
A.H2O:表示一個水分子中有2個氫元素
B.2OH-:表示2個氫氧根離子
C.Ca2+:表示鈣元素的化合價為+2價
D.H2:表示氫氣中含有2個氫原子
【答案】B
【知識點】元素的符號及其意義;離子的書寫與意義;化學符號及其周圍數字的意義
【解析】【分析】元素符號右下角的數字表示1個分子中某原子的數目,元素符號右上角的數字表示離子所帶電荷的數目。
【解答】A、化學式中,元素符號右下角的數字表示1個分子中某原子的數目,即H2O中的2表示1個水分子中含有2個氫原子,選項錯誤;
B、離子符號前面的數字表示離子的數目,則20H-中的2表示2個氫氧根離子,選項正確;
C、元素符號右上角的數字表示離子所帶電荷的數目,選項錯誤;
D、化學式中,元素符號右下角的數字表示1個分子中某原子的數目,選項錯誤
故答案為:B。
5.(2024八下·金東期末)為了加深對分子構成的認識,小科同學用各色橡皮泥進行分子模型的制作。觀察四種分子結構模型,填寫相關內容:
序號 模 型 各種顏色的球及個數 分子名稱 化學式
1 1 個灰色球、2個白色球 水分子 H2O
2 1個黑色球、4個白色球 甲烷分子 ①
3 2個灰色球、2個白色球 ② H2O2
4 2個黑色球、1個灰色球、6個白色球 乙醇分子 C2H5OH
(1) 模型2的化學式①是   ; 模型3的分子名稱②是   。
(2)由模型3表示的物質可以反應得到模型1表示的物質,請從微觀角度解釋該變化的實質:   。
【答案】(1)CH4;過氧化氫分子
(2)過氧化氫分子可以分成氫原子和氧原子,再重新組合構成新的水分子
【知識點】構成物質的粒子模型;分子的定義與分子的特性
【解析】【分析】由圖可得 灰色球 表示氧原子, 白色球 表示氫原子, 黑色球 表示碳原子。
【解答】(1)甲烷化學式為CH4,模型3的分子名稱②是過氧化氫分子;
(2)模型3的分子名稱②是過氧化氫分子,過氧化氫分子分解產生水和氧氣,即過氧化氫分子可以分成氫原子和氧原子,氫原子和氧原子再重新組合構成新的水分子。
6.(2024八下·上城期末)中國科學家發現首例高激發態的漫游反應通道,證明二氧化硫分子在133納米波段通過漫游反應產生硫原子和氧氣分子,為地球早期大氣中氧氣的來源研究提供新思路。
(1)請寫出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
(2)該化學反應過程中的最小微粒是   。
(3)二氧化硫中硫元素的質量分數為   。
【答案】(1)
(2)硫原子和氧原子
(3)50%
【知識點】有關化學式的計算和推斷;書寫化學方程式、文字表達式
【解析】【分析】(1)根據反應物、生成物和反應條件書寫化學方程式;
(2)根據反應中最小的微粒是原子進行分析;
(3)根據二氧化硫中硫元素的質量分數的計算公式進行解答。
【解答】(1)二氧化硫在133納米波段通過漫游反應產生硫和氧氣,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2)由上面的化學方程式可知,該化學反應過程中的最小微粒是硫原子和氧原子;
(3)二氧化硫中硫元素的質量分數=。
故答案為:
(1);(2)硫原子和氧原子;(3)50%。
7.(2024八下·上城期末)2024年是門捷列夫誕辰190周年。元素周期表是學習和研究化學的重要工具。如圖是元素周期表部分內容,請根據表中信息完成相關問題。
(1)核廢水放射性元素氚3H在圖中位置   (填序號)。
(2)門捷列夫預測了鎵(Ga)元素的存在,并命名為“類鋁”(與鋁化學性質相似),鎵應該在   族。
(3)觀察每一周期元素,你有什么發現   。(寫出一條)
【答案】(1)①
(2)ⅢA
(3)同一周期的元素,從左到右,隨著原子序數的遞增,元素的原子最外層電子數逐漸增加
【知識點】元素周期表
【解析】【分析】根據元素周期表的信息及其應用進行分析解答。
【解答】(1)核廢水中的放射性元素氚(3H)是氫元素的一種同位素,其質子數為1,與氫元素的質子數相同,因此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應與氫元素相同。觀察元素周期表,我們可以發現氫元素位于第一周期的第IA族,對應圖中的①位置。所以,核廢水放射性元素氚(3H)在圖中的位置是①;
(2)門捷列夫預測了鎵(Ga)元素的存在,并命名為“類鋁”,說明鎵與鋁的化學性質相似,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化學性質主要由其最外層電子數決定,觀察鋁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我們可以發現它位于第三周期的第IIIA族,其最外層電子數為3,因此,與鋁化學性質相似的鎵元素也應該位于第ⅢA族;
(3)觀察元素周期表的每一周期元素,我們可以發現多個規律,其中一條明顯的規律是:同一周期的元素,從左到右,隨著原子序數的遞增,元素的原子最外層電子數逐漸增加,這是因為元素周期表是按照元素的原子序數進行排序的,而原子序數又等于原子的核電荷數,即等于原子的質子數,也等于原子的核外電子數,在同一周期中,隨著原子序數的增加,原子核對外層電子的吸引力逐漸增強,使得外層電子更加穩定地排布在更遠的軌道上,即最外層電子數逐漸增加。
故答案為:(1)①;(2)ⅢA;(3)同一周期的元素,從左到右,隨著原子序數的遞增,元素的原子最外層電子數逐漸增加。
8.(2024八下·金東期末)閱讀以下材料并回答問題:
【材料一】日本核廢水的排放引起了民眾囤鹽恐慌,被污染的海水中含有的I-131 是碘的一種放射性元素;
【材料二】核廢水中含有三種水,分別是水 (H2O)、重水(2H2O)和超重水(3H2O);
【材料三】一個氘 (2H)原子中有1個質子和1個中子;一個氚原子 (3H)中有1個質子和2個中子;
【材料四】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放出射線的過程叫做衰變,超重水((33H2O)中的氚(3H)元素會發生β-衰變,在這個過程中,氚原子核內一個中子會變成一個質子。
(1) 加碘食鹽中的碘元素是I-127, 則I-127和I-131互為碘的   。
(2) 水 (H2O) 、重水 (2H2O) 和超重水(3H2O)中共有   種元素。
(3) 超重水 (3H2O) 的相對分子質量是   。
(4)當核廢水中的氚(3H)元素發生β-衰變時,會變成   (填元素符號)。
【答案】(1)同位素
(2)2
(3)22
(4)He
【知識點】同位素;元素的概念;有關化學式的計算和推斷
【解析】【分析】原子中核內的質子數相同、中子數不相同的同類原子統稱為同位素原子。
【解答】(1) 加碘食鹽中的碘元素是I-127, 則I-127和I-131互為碘的同位素;
(2) 氘 表示原子核中有一個質子和一個中子的氫原子,也屬于氫元素, 水 (H2O) 、重水 (2H2O) 和超重水(3H2O) 這三種物質所含元素共有氫、氧2種元素,
(3) 超重水 (3H2O) 的相對分子質量是 3x2+16=22
(4)β-衰變過程中,原子核內一個中子轉變成一個質子,質子數增加1個,原子核中的質子數與中子數的和不變,則氚3H發生-衰變后成為He。
1.(2019·臺州)下列是關于水蒸發致冷現象的解釋,
①水分子運動速度有大有小;
②剩余的水內能減少,溫度降低;
③剩余的水分子運動速度相對較小;
④速度大的水分子動能大,更易擺脫周圍分子的“束縛”,跑到空氣中。
此解釋合理的順序是(  )
A.①④③② B.②③①④ C.③①④② D.④③②①
【答案】A
【知識點】分子的熱運動;蒸發及其現象;內能
【解析】【分析】解釋水蒸發致冷時,先描述水分子的運動速度有差異,再說明哪部分水分子容易跑到空氣中,最后說明剩余水分子的速度大小,進而判斷剩余水的內能和溫度變化。【解答】關于水蒸發致冷的現象,解釋如下:
①水分子運動速度有大有小;
②速度大的水分子動能大,更易擺脫周圍分子的“束縛”,跑到空氣中。
③剩余的水分子運動速度相對較小;
④剩余的水內能減少,溫度降低。
那么正確的順序是:①④③②。
故選A。
2.(2018·紹興)下列對宏觀事實的微觀解釋錯誤的是(  )
選項 宏觀事實 微觀解釋
A 塑料帶很難被拉斷 分子之間有引力
B 水結冰后不再流動 分子停止了運動
C 切洋蔥時眼睛被熏得直流淚 分子在不停運動
D 水很難被壓縮 分子之間有斥力
A.A B.B C.C D.D
【答案】B
【知識點】分子的熱運動;分子間的作用力;分子之間存在空隙
【解析】【分析】物體都由分子、原子組成,而一切物物質的分子都在不停地運動,且是無規則的運動,這種無規則的運動就是:分子的熱運動。分子的熱運動跟物體的溫度有關[0度的情況下也會做熱運動,內能就以熱運動為基礎],物體的溫度越高,其分子的運動越快。
【解答】A、塑料難以拉斷,說明構成塑料的分子之間有引力的作用導致;故A正確;
B、 分子在任何溫度下都會運動的;故B錯誤;
C、 切洋蔥時眼睛被熏得直流淚,人離洋蔥比較遠,但依然被刺激到,說明分子在不停運動;故C錯誤;
D、 被壓縮過程中,難以壓縮是因為分子間的斥力;故D正確;
故答案為:B
3.(2024·浙江)下列模型(表示氧原子,表示碳原子)能表示一氧化碳分子的是(  )
B. C. D.
【答案】C
【知識點】分子和原子的區別和聯系
【解析】【分析】 根據分子的構成情況來分析。
【解答】根據化學式CO可知, 1個一氧化碳分子是由1個碳原子與1個氧原子構成的,則可以表示一氧化碳分子的是。
故選C。
4.(2023·衢州)氫氣是一種清潔能源,下圖是氫氣燃燒的微觀模型,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
A.反應物是水
B.參加反應的甲和乙分子個數之比為1:8
C.反應前后原子的數目不變
D.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2O2+H2=2HO2
【答案】C
【知識點】構成物質的粒子模型;化學方程式的概念、讀法和含義
【解析】【分析】根據圖示中各物質的分子構成分析,結合化學反應前后原子種類和個數不變解答。
【解答】A、反應物是氫氣和氧氣,生成物為水,不符合題意;
B、 參加反應的甲和乙分子個數之比為2:1 ,不符合題意;
C、 反應前后原子的數目不變 ,符合題意;
D、 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O2+2H22H2O ,不符合題意;
故選C。
5.(2023·溫州)古人通過往銅中加入錫()熔合制成青銅器。錫的相對原子質量為119,質子數為50。則錫原子的核外電子數為(  )
A.169 B.119 C.69 D.50
【答案】D
【知識點】原子的構成
【解析】【分析】根據原子中質子數=電子數分析。
【解答】原子中質子數=電子數,錫的質子數為50,則電子數也為50;
故選D。
6.(2023·杭州)華南理工大學研究團隊利用動態“局域柔性”框架材料,實現了在室溫下對重水和普通水的有效分離。一個重水分子(2H2O)中含有的質子個數為(  )
A.3 B.10 C.12 D.20
【答案】B
【知識點】原子的構成
【解析】【分析】根據分子由原子構成,氫、氧原子質子數分析。
【解答】一個重水分子由2個氫原子和1個氧原子構成,氫原子質子數為1,氧原子質子數為8,則重水分子中含有質子個數為10;
故選B。
7.(2016·麗水)2015年浙江籍女科學家屠呦呦獲得若貝爾醫學或生理學獎,她提取的青蒿素化學式為C15H22O5,下列關于C15H22O5,說法正確的是(  )
A.每個分子的質量為282克
B.氧元素的質量分數最大
C.碳、氫和氧元素屬于金屬元素
D.碳、氫和氧原子個數比為15:22:5
【答案】D
【知識點】元素的種類與分布;有關化學式的計算和推斷
【解析】【分析】A、根據分子的質量很小,進行分析判斷.B、根據化合物中各元素質量比=各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原子個數之比,進行分析判斷.C、金屬元素名稱一般有“钅”字旁,固態非金屬元素名稱有“石”字旁,氣態非金屬元素名稱有“氣”字頭.D、根據1個青蒿素分子的構成,進行分析判斷.本題難度不大,考查同學們結合新信息、靈活運用化學式的含義與有關計算進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解答】解:A、分子的質量很小,282是青蒿素的相對分子質量,不是1個青蒿素分子的質量,故選項說法錯誤.
B、青蒿素中碳、氫、氧三種元素的質量比為(12×15):(1×22):(16×5)=90:11:40,則碳元素的質量分數最大,故選項說法錯誤.
C、碳、氫和氧均屬于非金屬元素,故選項說法錯誤.
D、一個青蒿素分子由15個碳原子、22個氫原子和5個氧原子構成,則碳、氫和氧原子個數比為15:22:5,故選項說法正確.
故選:D.
8.(2010·衢州)如圖表示在一定條件下發生的某化學反應,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該反應屬于化合反應
B.該反應不符合質量守恒定律
C.該反應前后元素的種類發生了改變
D.兩種反應物均為化合物
【答案】A
【知識點】單質和化合物的區別;化合反應和分解反應;質量守恒定律及其應用
【解析】【分析】(1)兩種或多種物質生成一種物質的反應叫化合反應;
(2)分析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和個數是否相同即可;
(3)比較反應前后元素的種類即可;
(4)只有同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叫單質,由兩種或多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叫化合物。
【解答】A.根據圖片可知,反應物有兩種,而生成物只有一種,所以該反應屬于化合反應,故A正確;
B.反應物和生成物中都只有兩種原子,即和,所以該反應符合質量守恒定律,故B錯誤;
C.該反應中,反應前后都只有兩種元素,因此元素的種類沒有發生改變,故C錯誤;
D.根據和可知,兩種反應物都只由一種元素組成,都為單質,故D錯誤。
故選A。
9.(2022·浙江)我國“化學”一詞最早出于《化學鑒原》(1871年)。該書把一種元素翻譯為“矽(xī)”。在地殼里,“矽”的含量在所有元素含量中占第二位,現代把這種“矽”元素命名為 (  )
A.錫 B.硒 C.氧 D.硅
【答案】D
【知識點】元素的概念;元素的符號及其意義
【解析】【分析】根據地殼中元素含量前5位分別為O、Si、Al、Fe、Cu判斷。
【解答】地殼中元素含量前5位分別為O、Si、Al、Fe、Cu,而“矽”的含量在所有元素含量中占第二位,所以現代把這種“矽“元素命名為硅;
故答案為:D。
10.(2018·紹興)國際上有銦等7種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采用了我國科學家張青蓮測的數據。由圖可知銦元素(  )
A.是非金屬元素
B.質子數為49
C.相對原子質量是114.8克
D.與其他元素根本區別是中子數不同
【答案】B
【知識點】元素的概念;元素周期表
【解析】【分析】質子數就是質子的數量,質子數的計算轉換方法是:質子數=核電荷數=核外電子數=原子序數;質子數+中子數≈相對原子質量。
【解答】A、銦是金屬元素;故A錯誤;
B、 元素周期表的右上角的數字代表是原子序數,也表示質子數為49;故B正確;
C、 相對原子質量是比值,沒有具體的單位;故C錯誤;
D、 元素之間的根本區別是質子數不同;故D錯誤;
故答案為:B。
11.(2022·寧波)中國科學院首創室溫制氫方案,其反應原理如圖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CO+H2O H2+CO2
B.該反應前后分子數目不變
C.該反應前后氫元素的化合價不變
D.反應物CO和H2O都是氧化物
【答案】C
【知識點】元素化合價的規則與計算;化學方程式的概念、讀法和含義;常見物質的分類
【解析】【分析】(1)確定反應物、反應條件和生成物,據此寫出反應的方程式;
(2)根據方程式進行分析;
(3)比較反應前后氫元素化合價的大小即可;
(4)只由兩種元素組成,其中一種為氧元素的化合物叫氧化物。
【解答】A.根據圖片可知,水和一氧化碳反應,生成氫氣和二氧化碳,則反應的方程式為: CO+H2O H2+CO2 ,故A正確不合題意;
B.根據方程式可知,反應前后氧原子有2個,氫原子有2個,碳原子只有1個,故B正確不合題意;
C.反應前,在H2O中,氫元素的化合價為+1;反應后,在H2中,氫元素的化合價為0價,故C錯誤符合題意;
D.CO和H2O,都由兩種元素組成,其中一種為氧元素,那么它們都是氧化物,故D正確不合題意。
故選C。
12.(2024·浙江)關于維生素C(化學式為C6H8O6),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屬于氧化物
B.由碳、氫、氧三種元素組成
C.氫元素質量分數最大
D.分子中碳、氫、氧的原子個數比為1∶2∶1
【答案】B
【知識點】有關化學式的計算和推斷;氧化物
【解析】【分析】A.根據氧化物是由兩種元素組成的化合物,且一種元素為氧元素進行分析;
B.根據維生素C的化學式進行分析;
C.根據元素質量比進行分析;
D.化學式中元素符號右下角的數字表示該原子的個數。
【解答】 AB.根據化學式 C6H8O6 可知,維生素C是由碳、氫、氧三種元素,不屬于氧化物,故A錯誤,B正確;
C.維生素C中碳、氫、氧三種元素質量比(12×6):(1×8):(16×6)=72:8:96,故氫元素質量分數最小,故C錯誤;
D.根據維生素C的化學式可知,1個維生素C分子是由6個碳原子、8個氫原子和6個氧原子構成的,則分子中碳、氫、氧的原子個數比為6:8:6=3:4:3,故D錯誤;
故選B。
13.(2021·溫州)“地漏”(如圖甲)是連接排水管道與室內地面的接口。“磁懸浮地漏”相對于傳統地漏具有較多優點,如排水速度可隨積水深度自動調節、在不排水時能密封管道等。
(1)若地漏不密封,排水管內臭氣會擴散到室內。從微觀角度解釋該現象:   。
(2)磁懸浮地漏的工作原理如圖乙。
①當密封蓋上方無水時,在磁體B作用下,磁體A將密封蓋頂起。若磁體A下端為N極,則磁體B上端為   極。
②當密封蓋上方有水時,密封蓋下移,開始排水。積水越多,則排水口越大,其原因是   。
【答案】(1)分子做無規則運動
(2)N;深度 越深,液體壓強越大
【知識點】分子的熱運動;磁極間的相互作用;液體壓強計算公式的應用
【解析】【分析】(1)擴散現象說明一切分子都在不停的做無規則運動;
(2)①根據磁極之間的相互作用分析;
②根據液體壓強隨深度的變化規律解答。
【解答】(1)若地漏不密封,排水管內臭氣會擴散到室內。從微觀角度解釋該現象:分子做無規則運動。
(2)①根據描述可知,磁鐵A和磁鐵B之間為排斥力,根據“同名磁極相互排斥”可知,若磁體A下端為N極,則磁體B上端為N極。
②當密封蓋上方有水時,密封蓋下移,開始排水。積水越多,則排水口越大,其原因是:深度越深,液體壓強越大。
14.(2023·麗水)氫元素概念的建立是不斷完善和修正的。請結合資料回答:
(1)卡文迪許用鋅與足量的酸反應得到可燃空氣,該可燃空氣其實是   ;
(2)圖甲A、B原子和圖乙中的    原子的總稱為氫元素(填字母)。
【答案】(1)氫氣(H2)
(2)C
【知識點】構成物質的粒子模型;原子的構成;化學式的書寫及意義
【解析】【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元素的概念,元素是指具有相同質子數的一類原子的統稱。
【解答】(1)鋅和稀酸反應可制得氫氣,氫氣可燃;
(2)元素是指具有相同質子數的一類原子的統稱,故C和AB相同,其質子數都為1個;
故答案為:(1) 氫氣(H2) ;(2)C
15.(2023·衢州) 19世紀末,科學界有一個百思不得其解的難題:電流不能通過蒸餾水,也不能通過固體鹽塊,但把鹽塊放進蒸餾水中溶解成鹽水時,電流卻一下子暢通起來。鹽水為什么能導電?阿倫尼烏斯認為鹽溶于水,就產生了帶電的離子,這些離子移動就能導電。但遭到了許多科學家的質疑:氯氣是一種有毒氣體,如果水中有氯離子,為什么鹽水是無毒的?鈉遇水就會劇烈反應,如果水中有鈉離子,為什么一點反應都沒?
(1)隨著科學的發展,人們知道離子是原子得失   形成的,鹽水能導電是因為鹽水中存在鈉離子和氯離子。
(2)當時科學家有“劃線部分”的想法,是因為他們還不知道“構成物質的微粒發生改變,會導致它的   性質也改變”。
【答案】(1)電子
(2)化學
【知識點】構成物質的粒子模型
【解析】【分析】構成物質的微粒有三種:分子、原子和離子;由分子構成的物質,分子是保持其化學性質的最小微粒;原子是化學變化中最小的微粒;
【解答】(1)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電子構成,原子核帶正電,核外電子帶負電;離子是原子得失電子形成的;
(2)物質的性質是由其構成的微粒所決定的,“構成物質的微粒發生改變,會導致它的化學性質也改變”。
故答案為:(1)電子(2)化學
16.(2023·臺州)“小數據”引發“大發現”。1892年,瑞利經多次實驗測得從空氣中分離出來的氮氣密度為1.2572克/升,與相同條件下純凈氮氣的密度比較,發現均偏大0.5%,繼續研究發現了氬氣。
(1)元素周期表中氬元素的信息如圖所示,則氬原子的質子數為   。
(2)瑞利認為偏大0.5%的細微差別不是誤差。下列事實能支持瑞利這一觀點的是 。
A.所有的科學實驗中都是存在誤差的
B.當時的實驗技術,能使誤差小于0.5%
C.當時其他科學家重復該實驗,也得到相近的結果
【答案】(1)18
(2)B;C
【知識點】元素的概念;元素的符號及其意義
【解析】【分析】(1)元素是指具有相同質子數的同一類原子的統稱;
(2)誤差是指人為或實驗器材引起的在合理范圍內的偏差。
【解答】(1)質子數等于原子序數,故為18;
(2) 瑞利認為偏大0.5%的細微差別不是誤差,故A錯誤,BC正確。
17.(2022·紹興)下表是教材中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除標出的元素外,表中的數字編號①~③各表示一種元素。請回答問題
(1)①表示的元素是   。
(2)1個鋁原子的核外電子有   個。
(3)元素硅比第2周期、第ⅥA族的元素在地殼中的含量   (選填“高”或“低”)。
【答案】(1)H
(2)13
(3)低
【知識點】元素的種類與分布;元素周期表
【解析】【分析】(1)根據元素周期表的知識解答;
(2)根據圖片確定氯元素的原子序數,然后根據“質子數=原子序數=核電荷數=核外電子數”解答;
(3)在元素周期表中,一行為一個周期,一列為一族,據此結合地殼中的元素分布分析解答。
【解答】(1)根據圖片可知,①的原子序數為1,則該元素為氫元素,符號為H。
(2)根據圖片可知,Al元素的原子序數為13,根據“質子數=原子序數=核電荷數=核外電子數”可知,一個鋁原子的核外電子有13個。
(3)根據圖片可知,第2周期,第VIA族的元素為O,根據地殼中元素分布從大到小的排序:氧、硅、鋁、鐵、鈣可知,元素硅比氧在地殼中的含量低。
18.(2019·臺州)光合作用釋放的氧氣來自原料CO2還是H2O呢 科學家魯賓和卡門曾對這個問題進行了研究,在實驗中他們利用18O作為標記物,制備了三份相同濃度的碳酸氫鹽溶液,三份溶液的碳酸氫鹽和水都含有不同的18O百分比,將小球藻放入這三種溶液并光照,然后分析產生的氧,得出結論:光合作用產生的氧來自水。
資料:
Ⅰ.中子數為8的氧原子可用16O來表示,18O是表示中子數為10的氧原子;自然界的氧氣在標準狀況下的密度為1.43千克/米3,其中16O占99.76%(可視為100%),
Ⅱ.碳酸氫鹽給小球藻的光合作用提供全部的CO2,而且不產生水。
Ⅲ.在相同的溫度和壓強下,相同體積的氣體具有相同的分子數。
(1)16O、標記物18O都屬于氧元素,其位置大致在元素周期表的   方。
(2)如圖是三個實驗中,在水、碳酸氫鹽、氧氣各物質中18O所占氧元素的比例,請根據實驗過程和結論,在答題紙的虛線框內完成第三個實驗的碳酸氫鹽和氧氣中18O百分比的條形圖。
(3)魯賓和卡門通過測生成氧氣的密度來確定氧氣中18O含量。若有一瓶氧氣,只含18O和16O,且個數比為1:1。結合資料,計算在標準狀況下該瓶氧氣的密度為   千克/米3。
【答案】(1)右上
(2)如圖[畫圖要求;第1、2兩柱形圖不等高,第1、3柱形圖等高,第2柱形圖與實驗1、2中的第2柱形圖不等高];
(3)1.52
【知識點】光合作用的原料、條件和產物;密度公式的應用;元素周期表
【解析】【分析】控制變量在進行科學實驗的概念,是指那些除了實驗因素(自變量)以外的所有影響實驗結果的變量,這些變量不是本實驗所要研究的變量,所以又稱無關變量、無關因子、非實驗因素或非實驗因子。光合作用,通常是指綠色植物(包括藻類)吸收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富能有機物,同時釋放氧氣的過程。
【解答】(1)氧原子中含有8個質子,是8號元素,是第二周期,第六主族元素,位于元素周期右上方;
(2)由實驗結論可知,產生的氧氣均來自水,所以實驗三中氧氣中含有的 18O 百分比與水中的 18O 百分比相同; 三份溶液的碳酸氫鹽和水都含有不同的18O百分比,所以碳酸氫鹽的18O與實驗1、2都不相同;
(3) 氧氣在標準狀況下的密度為1.43千克/米3, 所以知含有18O 的氧氣密度為:設一瓶氧氣的的體積為V,由于這瓶氧氣只 含18O和16O,且個數比為1:1,所以其密度為:;
故答案為:(1)右上;(2) 如圖[畫圖要求;第1、2兩柱形圖不等高,第1、3柱形圖等高,第2柱形圖與實驗1、2中的第2柱形圖不等高];;(3)1.52.
19.(2022·湖州)微粒間的相互作用使物質的結構具有一定的層次,例如:
(1)構成水的水分子聚集在一起而不散開是因為   。
(2)水分子中含有氧原子,氧原子中電子繞核運動而不離開原子核是因為  。  
(3)氧原子核中含有8個質子,每個質子都帶1個單位正電荷,為什么這些質子聚集在一起而不散開,請你提出一個合理的猜測   。
【答案】(1)水分子間存在引力
(2)原子核帶正電荷,核外電子帶負電荷,異種電荷相互吸引。
(3)存在一種力,克服同種電荷間的排斥力。
【知識點】分子間的作用力
【解析】【分析】(1)根據分子之間作用力的知識解答;
(2)根據電荷之間的相互作用規律解答;
(3)質子之間存在排斥力而不分開,肯定有一種力能夠將排斥力抵消,據此分析解答。
【解答】(1)構成水的水分子聚集在一起而不散開是因為水分子間存在引力;
(2)水分子中含有氧原子,氧原子中電子繞核運動而不離開原子核是因為:原子核帶正電荷,核外電子帶負電荷,異種電荷相互吸引。
(3)氧原子核中含有8個質子,每個質子都帶1個單位正電荷,這些質子聚集在一起而不散開,合理的猜測為:存在一種力,克服同種電荷間的排斥力。
20.(2022·寧波)天宮課堂中,航天員王亞平視頻展示了在無容器材料實驗柜中進行的“鋯金屬熔化與凝固”實驗。金屬鋯具有抗腐蝕性強、熔點高、硬度大等特性,廣泛用于航空航天、軍工、原子能等領域。
(1)金屬鋯熔化屬于   (填“物理”或“化學”)變化。
(2)如圖所示是鋯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其中“40”是鋯元素的原子序數,即它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序號,也是鋯原子的核電荷數(即質子數),由此可知鋯原子的核外電子數為   。
(3)在850℃條件下,鎂(Mg) 與四氯化鋯(Z rCl4) 發生置換反應獲得金屬鋯。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答案】(1)物理
(2)40
(3)2Mg+ZrCl4 Zr+2MgCl2
【知識點】化學變化與物理變化的判別;原子的構成;書寫化學方程式、文字表達式
【解析】【分析】(1)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本質區別:有無新物質生成;
(2)在原子中,核外電子數=質子數=原子序數;
(3)確定反應物、反應條件和生成物,據此寫出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解答】(1)金屬鋯熔化時,只是組成原子之間的距離發生改變,并沒有新物質生成,因此屬于物理變化。
(2)根據“核外電子數=原子序數”可知,鋯的原子的核外電子數為40.
(3)鎂(Mg) 與四氯化鋯(Z rCl4) 在850℃下反應,生成鋯單質和氯化鎂,則反應的方程式為: 2Mg+ZrCl4 Zr+2MgCl2 。
21.(2023·舟山)每年10月到次年3月是諾如病毒感染性腹瀉高發時期。
(1)做好個人衛生是預防諾如病毒感染的關鍵,尤其是保持手的衛生。從預防傳染病的措施分析,勤洗手屬于   。
(2)為補充患者體內糖分和維持水鹽平衡,需輸人葡精糖氧化鈉注射液,葡萄糖(C6H12O6)是人體所需能量的主要來源,葡萄糖分子中C、H、O三種原子個數之比是   。
(3)某患者一次性輸人葡萄糖氯化鈉注射液1袋,標簽部分信息如圖。通過輸液補充的氯化鈉質量是多少克? (注射液密度約為1克/厘米3)
【答案】(1)切斷傳播途徑
(2)1:2:1
(3)解:注射液的質量為:m =ρV=1g/cm3×500cm3=500g
氧化鈉質量為;500g×0.9%=4.5g
答:通過輸液補充的氯化鈉質量為4.5g。
【知識點】傳染病的預防措施;溶質的質量分數及相關計算;有關化學式的計算和推斷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知識點為傳染病的預防,化學式的相關計算,以及溶質質量分數公式的變換。
(3)溶質質量=溶質質量分數×溶液質量,故應先求出溶液質量,再求出溶質質量。
【解答】(1)預防傳染病三途徑為: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保護易感人群;由題意可知,保持手的衛生屬于切斷傳播途徑;
(2) C、H、O三種原子個數之比是 6:12:6=1:2:1;
22.(2022·寧波)某維生素C泡騰片的主要成分如圖甲所示。
(1)維生素C由   種元素組成。
(2)按照如圖乙的物質分類方法,該泡騰片屬于   。
(3)該泡騰片放入水中,會立刻產生大量的氣泡,其原因是:檸檬酸是一種酸,它和碳酸氫鈉在水中會發生反應,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   氣體。
【答案】(1)3
(2)混合物
(3)二氧化碳(CO2)
【知識點】有關化學式的計算和推斷;常見物質的分類
【解析】【分析】(1)在化學式中,一種符號代表一種元素;
(2)一種物質組成純凈物,多種物質組成混合物;
(3)根據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解答。
【解答】(1)根據化學式C6H8O6可知,維生素由C、H、O共3種元素組成;
(2)根據甲圖可知,維生素C泡騰片由維生素、碳酸氫鈉和檸檬酸等物質組成,應該為混合物。
(3)該泡騰片放入水中,會立刻產生大量的氣泡,其原因是:檸檬酸是一種酸,它和碳酸氫鈉在水中會發生反應,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二氧化碳(CO2)氣體。
1.(2024·平湖模擬) 學習化學要構建基本理念,對以下基本觀念的認識,不正確的是(  )
A.分類觀: Fe2O3和 Fe3O4都屬于金屬氧化物
B.元素觀: H2O 和 H2O2組成元素相同, 性質相同
C.變化觀:CO2和O2可以相互轉化
D.結構觀: Mg和Mg2+結構不同, 性質不同
【答案】B
【知識點】分子的定義與分子的特性;氧化物
【解析】【分析】 A.Fe2O3和Fe3O4都含有鐵元素和氧元素,都屬于金屬氧化物;
B.不同的分子性質不同;
C.碳和氧氣點燃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通過光合作用可以轉化為氧氣;
D.Mg原子最外層有2個電子,Mg原子失去2個電子,變成Mg2+,最外層電子數為8,它們的結構不同,最外層電子數不相同,化學性質不同。
【解答】 A.Fe2O3和Fe3O4都含有鐵元素和氧元素,都屬于金屬氧化物,故A正確不合題意;
B.H2O和H2O2都是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的,二者的組成元素相同,但構成的分子不同,故性質也不同,故B錯誤符合題意;
C.碳和氧氣點燃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通過光合作用可以轉化為氧氣,所以CO2和O2可以相互轉化,故C正確不合題意;
D.Mg原子最外層有2個電子,Mg原子失去2個電子,變成Mg2+,最外層電子數為8,它們的結構不同,最外層電子數不相同,化學性質不同,故D正確不合題意。
故選B。
2.(2024·舟山模擬) 甲烷的空間結構是正四面體,可以用傘形式表達其立體結構。用氟、氯、溴原子分別取代甲烷中的氫,可得到四面體分子其中用實線鍵連的F是在紙面上,用虛楔形鍵連接的 Cl在紙面內,用實楔形鍵連接的 Br在紙面外。下列與是不同種分子的是 (  )
A. B. C. D.
【答案】A
【知識點】分子的定義與分子的特性
【解析】【分析】分子是否相同主要看原子的連接順序和空間結構是否相同。對于給定的甲烷的鹵代物的空間結構,判斷其他選項與給定結構是否為同種分子,需要考慮原子的連接順序和空間位置。
【解答】A、這里F(實線)在紙面上,但是Br(虛楔形)在紙面內,Cl(實楔形)在紙面外,和的空間位置與給定分子不同,不是同種分子。
B、其中F(實線)在紙面上,Cl((虛楔形)在紙面內,Br(實楔形)在紙面外,與給定分子原子的空間位置完全相同,是同種分子。
C、其中F(實線)在紙面上,Cl(虛楔形)在紙面內,Br(實楔形)在紙面外,與給定分子原子的空間位置完全相同,是同種分子。
D、其中F(實線)在紙面上,Cl(虛楔形)在紙面內,r(實楔形)在紙面外,與給定分子原子的空間位置完全相同,是同種分子。
故答案為: A。
3.(2024·浙江模擬)“見著知微”是科學學科的重要特點。下列對宏觀事實的微觀解釋錯誤的是 (  )
選項 宏觀事實 微觀解釋
A 在陽光下,濕衣服容易晾干 分子的運動速度隨溫度升高而加快
B 溫度計中的水銀熱脹冷縮 原子的大小發生改變
C 雙氧水能殺菌而水不能 分子構成不同,化學性質不同
D 稀鹽酸與稀硫酸化學性質相似 溶液中都含有大量氫離子
A.A B.B C.C D.D
【答案】B
【知識點】分子的熱運動;分子之間存在空隙;分子的定義與分子的特性
【解析】【分析】根據微粒的基本特征:微粒質量和體積都很小;微粒之間有間隔;微粒是在不斷運動的;同種的微粒性質相同,不同種的微粒性質不同,可以簡記為:“兩小運間,同同不不”,結合事實進行分析判斷。
【解答】A.在陽光下,濕衣服容易晾干,是因為陽光下溫度高,分子的運動速度隨溫度升高而加快,故A正確,但不符合題意;
B.溫度計中的水銀熱脹冷縮,是因為汞原子間的間隔(而不是大小)隨溫度的變化而改變,故B錯誤,但符合題意;
C.雙氧水能分解而水不能,是因為它們分子的構成不同,不同種的分子化學性質不同,故C正確,但不符合題意;
D.稀鹽酸與稀硫酸化學性質相似,是因為溶液中都含有大量氫離子,故D正確,但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4.(2024·浙江模擬)2023年7月 12日,由朱雀二號遙二液氧甲烷運載火箭在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成功。火箭助推器內燃燒時發生反應的微觀示意圖如下,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從符號表征看:甲的化學式是C2N2H8
B.從量的角度看:反應前后分子數目之比為2:3
C.從微觀構成看:丙物質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構成的
D.從宏觀物質看:生成物中含有單質與化合物兩類物質
【答案】B
【知識點】構成物質的粒子模型;分子、原子、離子、元素與物質之間的關系;常見物質的分類
【解析】【分析】A、根據微觀粒子的構成分析;
B、根據圖示中原子種類和個數不變,確定分子個數比分析;
C、根據二氧化碳由二氧化碳分子構成分析;
D、根據由同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為單質,由不同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為化合物分析。
【解答】A、甲的化學式是C2N2H8 ,不符合題意;
B、該反應方程式為C2N2H8 +N2O42CO2+2N2+4H2O,反應前后分子數目之比為2:8,符合題意;
C、 丙物質為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構成的 ,不符合題意;
D、 生成物中含有單質與化合物兩類物質 ,不符合題意;
故選B。
5.(2024·杭州模擬)鋰電池廣泛應用于新能源汽車行業,鋰極易與空氣中氮氣和氧氣反應生成氮化鋰(Li3N)和氧化(Li2O),鋰元素部分信息如下圖所示,下列描述中不正確的是
A.Li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為6.941
B.氮化鋰Li3N中N元素的化合價為+3價
C.氧化鋰 (Li2O)在分類上屬于氧化物
D.Li的原子序數為3
【答案】B
【知識點】原子的構成;元素周期表;氧化物
【解析】【分析】AD.根據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數字表示原子序數;字母表示該元素的元素符號;中間的漢字表示元素名稱;漢字下面的數字表示相對原子質量;
B.化合器中正負化合價的代數和為零;
C.只有兩種元素組成,其中一種元素為氧元素的化合物叫氧化物。
【解答】 A.根據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漢字下面的數字表示相對原子質量,該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為6.941,故A正確不合題意;
B.氮化鋰中鋰元素顯+1價,設氮元素的化合價是x,根據在化合物中正負化合價代數和為零,可得:(+1)×3+x=0,則x=-3價,故B錯誤符合題意;
C.氧化鋰(Li2O)是由兩種元素組成的且有一種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屬于氧化物,故C正確不合題意;
D.根據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數字表示原子序數,該元素的原子序數為3,故D正確不合題意。
故選B。
6.(2024·龍港模擬)金屬鋯(Zr)被稱之為冶金工業的“維生素”,在鋼里只要加進千分之一的鋯,硬度和強度就會驚人地提高。鋯的相對原子質量為91,質子數為40。則鋯原子的核外電子數為
A.91 B.131 C.40 D.51
【答案】C
【知識點】原子的構成;原子結構的探索過程
【解析】【分析】根據原子里質子數等于電子數分析;
【解答】根據原子中質子數等于電子數,則電子數是40,故答案為C。
7.(2024·上虞模擬)在核電池的制造過程中,原子序數為94的 Pu-238 元素(钚元素)的獲取難度最大,成本極高,需要把原子序數為93的Np-237(鏜元素) 先進行中子輻照變成Np-238,再經一次β衰變轉化為Pu-238。對此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Np-237 轉變為 Pu-238的過程屬于化學變化
B.Np-237和 Np-238 原子的核外電子數相同
C.Pu-238 和 Np-238的相對原子質量相同
D.钚元素和鎵元素都屬于金屬元素
【答案】A
【知識點】原子的構成;元素的種類與分布;相對原子質量
【解析】【分析】A、根據Np-237 轉變為 Pu-238的過程為核變分析。B、根據元素的概念分析。C、相對原子質量≈質子數+中子數。D、根據元素名稱的偏旁,確定元素的種類。【解答】A. Np-237 轉變為 Pu-238的過程屬于物理變化,故錯誤,符合題意;B. Np-237和 Np-238 原子的核外電子數相同,屬于同種元素,故正確,不符合題意;C. Pu-238 和 Np-238的相對原子質量相同,故正確,不符合題意;D. 钚元素和鎵元素都屬于金屬元素,故正確,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
8.(2024·余姚模擬)A、B、C、D四種物質的分子模型如圖所示,其中●、○、○分別表示碳、氧、氫三種原子,則氧元素化合價為0的物質是 (  )
B. C. D.
【答案】A
【知識點】單質和化合物的區別;元素化合價的規則與計算
【解析】【分析】 單質是由一種元素的原子組成的以游離形式較穩定存在的物質。 化合物是由兩種或兩種以上不同元素組成的純凈物(區別于單質)。
【解答】單質中元素化合價為零,只有A中物質由一種元素組成屬于單質,化合價為零,其余都是化合物, 氧元素化合價不為零。
故答案為:A。
9.(2024·嘉興模擬)用數軸表示某些科學知識直觀、簡明、易記。下列用數軸排序表示正確的是
B.
D.
【答案】D
【知識點】元素的種類與分布;元素化合價的規則與計算;空氣的成分及探究;金屬活動性順序及其應用
【解析】【分析】A.根據地殼中各元素的含量進行解答;
B.根據金屬的活動性進行解答;
C.根據空氣中各成分的體積分數進行解答;
D.根據各化合物中氯元素的化合價進行解答。
【解答】A.地殼中含量最多的是O,其次是Si,再次是Al,第四位是Fe,因此從低到高的順序為:Fe、Al、Si、O,故A錯誤;
B.常見金屬活動性由強到弱的順序為:K、Ca、Na、Mg,故B錯誤;
C.空氣中體積分數最多的是N2,其次是O2,第三位是水蒸氣,再就是氦氣,故C錯誤;
D.HCl中氯元素的化合價為-1,Cl2中氯元素的化合價為0,HClO中氯元素的化合價為+1,HClO3中氯元素的化合價為+5,故D正確。
故答案為:D。
10.(2024·富陽模擬)如圖摘自元素周期表,部分信息略去,據此判斷下列敘述中正確的是()
A.Cl表示1個氯元素,該元素的1個原子內質子數是17
B.S的原子質量為32.06,x=16
C.三種都是非金屬元素,它們分別形成的單質常溫下均是固態
D.三種元素在周期表中屬于同一周期
【答案】D
【知識點】元素周期表
【解析】【分析】A.根據元素的規定來分析;
B.根據元素周期表的信息來分析;
C.根據物質的狀態來分析;
D.根據元素周期表的規律來分析。
【解答】 A.元素是個宏觀概念,只講種類、不講個數,Cl可以表示1個氯原子,但不能表示1個氯元素,故A錯誤;
B.S的相對原子質量為32.06,而不是原子的實際質量,故B錯誤;
C.氯元素形成的單質是氯氣,常溫下是氣態,故C錯誤;
D.三種元素位于同一周期,從左往右原子半徑逐漸減小,故D正確。
故選D。
11.(2024·平湖模擬) ABC干粉滅火劑主要組分為磷酸二氫銨,含量為75%。2024年“315”晚會曝光了“滅不了火的滅火器,被公開兜售”的新聞。在學習完《微粒的符號與模型》后,某學習小組選擇進行關于磷酸二氫銨微觀模型的微項目學習,如圖是該小組的項目學習記錄單(部分),據此回答下面小題。偽劣滅火器中磷酸二氫銨含量從75%偷偷降低到50%,甚至降到20%。關于磷酸二氫銨(NH4H2PO4) 的說法錯誤的是(  )
驅動性問題: 如何制作磷酸二氫銨結構模型
模型展示: 磷酸二氫銨 化學式: NH4H2PO4 模型說明書: 一個氫原子的質量: 1.674×10-27千克 一個氧原子的質量: 2.657×10-26千克 一個磷原子的質量: 5.189×10-26千克 一個氮原子的質量: 2.324×10-26千克
A.磷酸二氫銨中氮、氫元素質量比為1:6
B.磷酸二氫銨中氧元素質量分數最大
C.磷酸二氫銨中磷元素為+5價,則氮元素為-3價
D.磷酸二氫銨的相對分子質量約為115
【答案】A
【知識點】元素化合價的規則與計算;有關化學式的計算和推斷;相對分子質量
【解析】【分析】A.根據元素質量比進行分析;
B.根據元素質量比進行分析;
C.根據磷酸二氫銨中銨根顯+1價,氫元素顯+1價進行分析;
D.根據相對分子質量進行分析。
【解答】 A.磷酸二氫銨中氮、氫元素質量比為14×1:1×6=7:3,故A錯誤符合題意;
B.磷酸二氫銨中氮、氫、磷、氧元素的質量比為:14:6:31:(16×4)=14:6:31:64,氧元素質量分數最大,故B正確不合題意;
C.磷酸二氫銨中銨根顯+1價,氫元素顯+1價,設氮元素的化合價為y,則y×1+(+1)×4=+1,y=-3,即氮元素為-3價,故C正確不合題意;
D.NH4H2PO4的相對分子質量是:14+1×4+1×2+31+16×4=115,故D正確不合題意。
故選A。
12.(2024·杭州模擬) 一定條件下,在一個密閉容器內發生某反應,測得反應前后各物質的質量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X為22g B.W由碳、氫兩種元素組成
C.8gW 中氧元素的質量為4g D.該反應屬于化合反應
【答案】C
【知識點】有關化學式的計算和推斷;質量守恒定律及其應用
【解析】【分析】化學反應遵循質量守恒定律,即參加反應的物質的質量之和,等于反應后生成的物質的質量之和,是因為化學反應前后,元素的種類不變,原子的種類、總個數不變。
【解答】A、X=1g+8g+20g-10g-8g=11g,該選項不正確。
B、W中碳元素質量=,氫元素質量=,
氧元素質量=8g-3g-1g=4g,該選項不正確。
C、8g W中氧元素的質量為4g,該選項正確。
D、反應后水質量增大是生成物,二氧化碳是生成物,反應后氧氣質量減小,是反應物,W反應后質量減小,是反應物,反應物和生成物都是兩種,不是化合反應,該選項不正確。
故答案為:C。
13.(2024九下·西湖模擬)芳樟醇(C10H18O)是桂花香味的來源,下列關于芳樟醇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A.聞到桂花香說明芳樟醇分子在不斷運動
B.芳樟醇中氫元素的質量分數最小
C.1個芳樟醇分子由29個原子構成
D.芳樟醇完全燃燒的產物為CO2和H2O
【答案】B
【知識點】有關化學式的計算和推斷;質量守恒定律及其應用
【解析】【分析】A、根據分子在不停運動進行分析。
B、根據元素的質量比進行分析。
C、根據芳樟醇是由芳樟醇分子構成的進行分析。
D、根據質量守恒定律進行分析。
【解答】A、分子在不停運動,花香的分子運動到空氣中,進入人們的鼻孔,聞到香味,故A正確;
B、芳樟醇中氫元素、碳元素、氧元素的質量比=(1×18):(12×10):16=9:60:8,則芳樟醇中氧元素的質量分數最小,故B錯誤。
C、芳樟醇是由芳樟醇分子構成的,1個芳樟醇分子由10個碳原子,18個氫原子和1個氧原子構成,1個芳樟醇分子由10+18+1=29個原子構成,故C正確;
D、根據芳樟醇化學式可知,芳樟醇由碳、氫、氧三種元素組成,根據質量守恒定律,芳樟醇完全燃燒的產物為CO2和H2O,故D正確;
故選:B。
14.(2024·瑞安模擬)科學家用甲烷和二氧化碳在Al2O3的催化下制取合成氣,其原理過程如圖所示。
(1)合成氣是由一種常見的單質和一氧化碳所組成的混合物,這種常見的單質的化學式為   。
(2)反應中甲烷和一氧化碳的分子個數比是   。
【答案】(1)H2
(2)1:1
【知識點】構成物質的粒子模型
【解析】【分析】(1)根據圖示中各分子的構成及單質是由同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分析;
(2)根據化學反應前后原子種類和個數不變分析。
【解答】(1)由圖示中各分子構成可知, 甲烷和二氧化碳在Al2O3的催化下制取的合成氣中,生成的單質為氫氣,化學式為 H2 ;
(2)由反應前后原子種類和個數不變可知,甲烷中碳原子即為一氧化碳中碳原子,則反應中甲烷和一氧化碳的分子個數比為1:1.
故答案為:(1) H2 ;(2)1:1.
15.(2024·舟山模擬) 我國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硅襯底高光效氮化鎵(GaN)發光二極管(簡稱LED)技術,已廣泛用于路燈,手電等多個領域。根據下圖信息,回答問題:
(1)x的值為   ,鎵的核電荷數為   。
(2)請標出氮化鎂中鎂元素的化合價為   。
(3)磷化鎵也是一種制造LED的材料,其化學式為   ,磷和氮的化學性質相似的原因是   。
【答案】(1)5;31
(2)Mg3N2
(3)GaP;氮和磷原子最外層電子數相等
【知識點】化學式的書寫及意義;化學符號及其周圍數字的意義
【解析】【分析】 (1)根據原子中,質子數=核外電子數;根據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數字表示原子序數,進行分析解答。
(2)根據化合價的數值等于離子所帶電荷的數值,且符號一致,化合價的表示方法,在該元素符號的正上方用正負號和數字表示,正負號在前,數字在后,進行分析解答。
(3)根據氮化鎵的化學式為GaN,可以確定鎵元素的化合價,磷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為5,決定元素化學性質的是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進行分析解答。
【解答】 (1)原子中,質子數=核外電子數,7=2+x,x=5。根據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數字表示原子序數,該元素的原子序數為31;根據原子中原子序數=核電荷數=質子數=核外電子數,則鎵的核電荷數為31。
(2)氮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為5,在化學反應中易得到3個電子而形成3個單位負電荷的陰離子,化合價的數值等于離子所帶電荷的數值,且符號一致,則該元素的化合價為-3價;鎂元素顯+2價,氮元素顯-3價,組成化合物的化學式為Mg3N2;氮化鎂中鎂元素的化合價可表示為。
(3)氮化鎵的化學式為GaN,氮元素顯-3價,則鎵元素的化合價為+3價;磷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為5,在化學反應中易得到3個電子而形成3個單位負電荷的陰離子,化合價的數值等于離子所帶電荷的數值,且符號一致,則該元素的化合價為-3價;磷化鎵的化學式為GaP。
決定元素化學性質的是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磷和氮的化學性質相似的原因是氮和磷原子最外層電子數相等。
16.(2024·紹興模擬) 堿式碳酸鋁鎂 常用作塑料阻燃劑,受熱分解的最終產物均為氧化物。
(1)堿式碳酸鋁鎂具有阻燃作用,除了因產生二氧化碳,還因為   。
(2) 中a、b、c、d 的代數關系式為    。
(3)為確定堿式碳酸鋁鎂的組成,進行如下實驗:
①準確稱取339g樣品與足量稀鹽酸充分反應,生成
②另取678g樣品在空氣中加熱,樣品的固體殘留質量隨溫度的變化如圖所示(樣品在 時已完全失去結晶水,600℃以上殘留固體為金屬氧化物的混合物)。根據以上實驗數據計算堿式碳酸鋁鎂樣品中的c:d=   。
【答案】(1)其受熱分解需要吸收大量的熱,生成的產物覆蓋在可燃物的表面,可隔絕空氣
(2)2a+3b=c+2d(電荷守恒)
(3)3:5
【知識點】有關化學式的計算和推斷
【解析】【分析】 (1)依據滅火原理分析;
(2)依據在化合物中正負化合價的代數和為零分析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第7講 元素和構成物質的微粒
考點分布 考查頻率 命題趨勢
考點1分子、原子、離子 ☆☆ ①說出物質是由分子、原子或離子構成,知道有引力和斥力 ②說出原子和原子核的構成 ③知道人類對原子結構的探索過程 ④認識元素的符號所表示的含義,元素周期表等 ⑤知道相對原子質量與相對分子質量的含義,學會查閱相對原子質量,能根據化學式計算物質的相對分子質量和物質的組成
考點2元素 ☆☆
■考點一 分子、原子、離子
一、 分子之間存在空隙
(一)實驗一:水和酒精混合
①實驗現象:水和酒精混合后的總體積水和酒精的體積之和。
②解釋:水分子之間和酒精分子之間存在著空隙,當水和酒精混合時,水分子和酒精分子彼此進人對方分子的空隙中,所以水和酒精混合后的總體積會減小。
(二)實驗二:芝麻和黃豆混合
①實驗現象:芝麻和黃豆混合后的總體積小于混合前的體積之和。
②解釋:黃豆與黃豆之間存在空隙,一部分芝麻鉆到了黃豆之間的空隙中。
結論:不論固體、液體還是氣體,構成物質的分子(或微粒)之間都有一定的空隙,不同物質分子(或微粒)間的空隙大小不同,固體的最小,液體的次之,氣體的最大。
二、分子處于不停的運動之中
(一)擴散現象
(1)現象探究:一瓶是(無色)空氣,一瓶是二氧化氨(紅棕色),用玻璃板隔開。
抽去玻璃板,使兩個瓶口相互貼緊,將會看到沒有顏色的那瓶氣體變紅了,兩瓶氣體的顏色最后變得均勻。這就是氣體的擴散現象。將紅墨水注人水中,一段時間后,水會變紅,這是液體的擴散現象。擴散現象還能在固體中發生,如把磨得很光滑的鉛片和金片緊壓在起,5年后,將它們切開,發現它們互相滲入約1毫米深。
(2)概念:不同物質的分子彼此進人對方分子空隙中的現象叫做擴散。
(3)擴散現象表明:
①構成物質的分子都在。
②構成物質的分子間存在。
(二)擴散快慢與溫度的關系
溫度越高擴散越快,說明分子的運動越劇烈。因為分子的運動與有關,所以分子永不停息的無規則運動也叫做。
三、分子之間的引力和斥力
(一)構成物質的分子間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1)構成物質的分子之間(物體內部)存在。
分子間的相互引力像一只只無形的手,將分子與分子聚集在一起,構成各種固體和液體。不但物體內部的分子之間存在著引力,兩個物體接觸面上的分子之間(不同物體之間)同樣存在著相互作用的引力。
(2)構成物質的分子之間存在。
構成物質的分子之間存在空隙,很難將其壓縮是因為分子之間存在著相互作用的斥力。
(二)物質三態的分子結構及宏觀特征對比
物質狀態 微觀特征 宏觀特征
分子間距離 分子間作用力 分子運動情況
固態 很大 只能在平衡位置附近做微小振動 有一定體積和形狀,沒有流動性
液態 較大 既可以在一個位置振又可以移動到另一位置振動 有一定的體積,沒有一定的形狀,具有流動性
氣態 十分微弱,可以忽略 除碰撞外,均做勻速直線運動,可以充滿整個空間 既沒有一定的體積,也沒有一定的形狀,具有流動性
二、構成物質的粒子模型
(1)現在已知的原子有幾百種。不同種類和不同數量的原子就能構成不同的 。構成分子的原子可以是 同種 原子,也可以是 原子
(2)分子在化學變化中是 可分 的,而原子是 的。在電解水時,水分子變成了氫分子和氧分子,它們不再保持水的 。可見,在由分子構成的物質中, 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
(3)粒子模型可以示意物質變化
①水的汽化是物理變化:水分子之間的距離變大,分子種類 。
②水的電解是化學變化:分子種類 ,原子的種類和數目 。
(4)物質通常是由 分子 構成的,但也有些物質是直接由 原子 構成的,如:金屬鋁由鋁原子構成,石墨由碳原子構成。
(5)電解水過程的模型相關的信息
水電解過程圖 實驗結論
分子由__ __構成。 在化學變化過程中是 。 ③化學變化的實質:__原子的重新組合_____。 ④水是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的。 ⑤原子與分子本質區別:____化學變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__。
三、粒子的大小與質量
(1)分子和原子的質量和體積都很 小 。原子半徑一般在 10-10 米數量級,如碳原子的半徑為0.6×10-10米。一個碳原子的質量約為1.993×10-26千克。不同種類的分子和原子,質量是 不同 的。
(2)原子不一定比分子小。分子與構成該分子的原子相比,分子比原子大,如:氧分子一定比氧原子大;但不同種類的分子與原子相比,則分子有可能比原子小,如:氧分子就比汞原子小。
(3)分子與原子的比較
分子 原子
不同點 。 。
本質區別 在化學變化中,分子可以再分 在化學變化中,原子不可以再分
相同點 ①質量和體積都很小;②都在不斷地做無規則運動;③微粒間都有間隔;④同種微粒性質相同,不同種微粒性質不同;⑤都能直接構成物質
聯系 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組成分子(即分子由原子構成); 兩者都可以構成物質。
四、原子結構模型的建立
(一)原子結構模型的建立過程
道爾頓 ; ; 玻爾; 現代
①實心球模型 ②棗糕(西瓜)模型 ③核式結構(行星)模型 ④分層模型 ⑤電子云模型
發現原子 發現 ; 發現 的存在 電子在固定的軌道上運動
盧瑟福- α粒子散射實驗:
①大多數α粒子不改變運動方向→原子核極其微小,核外空間很大 ②小部分α粒子發生偏轉→原子核帶正電 ③極少的α粒子發彈回來→原子核質量很大
(二)原子的結構
核外電子( )
原子 質子 ( )
(電中性) 原子核
中子( )
(1)原子由 和 構成。原子核帶 正電荷 ,居于原子 中心 ;核外電子帶 負電荷 ,在核外空間做高速運動。
(2)原子核相對原子來說,體積很 小 ,但質量卻很 大 ,它幾乎集中了原子的全部質量。由于原子核和核外電子所帶的電量大小 相等 ,電性 ,所以整個原子呈電中性。
(3)氦原子的原子核帶兩個單位正電荷,核外有兩個帶負電的電子圍繞原子核做高速運動,如圖所示。
五、揭開原子核的秘密
(1)用 高能量 的粒子撞擊、打碎核的方法是研究微觀粒子結構的一種方法。
(2)原子核是由兩種更小的粒子—— 和 構成的。如一種氧原子的原子核就是由8個質子和8個中子緊密相連構成的
(3)一個質子帶一個單位的 ,中子 ,一個電子帶一個單位的 負電荷 。如氧原子核內有8個質子,則氧原子核帶 8 個單位正電荷(即+8)。科學上把原子核所帶的電荷數稱為 核電荷數 ,氧原子的核電荷數為 8 。
(4)由于原子呈電中性,根據原子中各微粒的電性及電荷量可知:原子中, 。
(5)質子、中子和電子的質量比較
微粒名稱 電性 質量
核外電子 帶 負 電荷 9.1176×10-31千克
原子核 質子 帶 正 電荷 1.6726×10-27千克
中子 不帶 電荷 1.6748×10-27千克
(6)質子和中子都是由更微小的基本粒子—— 夸克 構成的。
六、帶電的原子——離子
(一)氯化鈉的生成
A、取一瓶氯氣,觀察它的顏色為黃綠色。
B、用鑷子在放有煤油的試劑瓶中夾取一塊鈉,用刀切割成一小塊,觀察到鈉是一種質軟、帶銀白色光澤的金屬固體。
C、點燃鈉,將燃燒匙伸入氯氣瓶中,反應結束后觀察瓶內的物質為白色固體。
D、實驗現象: 。
金屬鈉在氯氣中燃燒時,鈉原子 失去 1個電子后形成帶 正 電荷的鈉離子(陽離子),氯原子 得到 1個電子后形成帶 負 電荷的氯離子(陰離子)。帶有相反電荷的鈉離子和氯離子之間相互 吸引 ,構成了 電中性 的氯化鈉。如下圖所示
★微觀解釋:
(1)鈉原子 一個電子成為一個帶 電的微粒叫鈉離子Na+。
(2)氯原子 一個電子成為一個帶 電的微粒叫氯離子 Cl—。
(二)離子
離子是帶電的 原子 或___原子團___,帶正電的叫 陽 離子,帶負電的叫 陰 離子。離子也是構成物質的基本粒子,如硫酸銅就是由銅離子和硫酸根離子構成的。
陽離子:帶正電的原子或原子團。例:鈉離子Na+、銨根離子NH4+
陰離子:帶負電的原子或原子團。例:氯離子Cl- 、硫酸根離子SO42-
(三)原子、分子和離子的區別和聯系
分子 原子 離子
區 別 定義 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一種微粒 化學變化中的最小微粒 帶電的原子或原子團
化學變化中是否可分 可分,化學變化前后種類和數目可能發生變化 不可分,化學變化前后種類和數目不變。 一般不可分,但帶電的原子團可分
構成 由 構成 由 構成 由原子得失電子形成, 原子得到電子帶負電變成陰離子,原子失去電子帶正電變成陽離子。
帶電情況 不顯電性; 不顯電性,因為核電荷數=質子數=核外電子數 陰離子(負電): 核電荷數=質子數<核外電子數 陽離子(正電): 核電荷數=質子數>核外電子數
聯系
(四)注意
陽離子的核內質子數 核外電子數;陰離子的核內質子數 核外電子數。
七、同位素——原子的“孿生兄弟”
(1)科學上把具有相同 (即 質子數 )的一類原子總稱為 元素 。如:氧元素就是所有核電荷數為 8 的原子的總稱。
(2)原子核內的 質 子數 相同、 不相同的同類原子互為 同位素 原子。元素是互為同位素的原子的總稱。大多數元素都有同位素,如汞元素有7種穩定的同位素。
(3)同位素原子的兩種表示方法
①常用原子符號(X)表示,其中X表示 ,Z表示 ,A表示 。如氫有氕(H)、氘(H)、氚(H)三種同位素原子。
②也可以用“原子名稱(或符號)-質子數與中子數之和”來表示。如氧的三種同位素原子分別為氧-16(O-16)、氧-17(O-17)、氧-18(O-18)。
(4)同位素的應用
1)質譜分析中,用 穩定同位素 原子作為示蹤原子;
2)核潛艇利用鈾的同位素 裂變 釋放的能量作為動力;
3)利用 放射性同位素 對一些臟器進行掃描,診斷腫瘤等疾病;
4)根據放射性同位素的 半衰期 ,進行古董鑒定。
根據元素的定義可知,不同元素之間最本質的區別是核電荷數(即質子數)不同。
八、相對原子質量
(1)原子的質量極小,計算起來極不方便。為此,國際上規定采用 來表示原子的質量關系。
(2)相對原子質量的概念:把一個碳-12 原子的質量分為 等份,則1份質量為1.993×10-26×=1.661×10-27千克。其他原子的質量與1.661×10-27千克質量相比后得出一定的 比值 ,這個比值就是該原子的 。
(3)相對原子質量的計算式:某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 。
(4)原子的質量與相對原子質量的區別和聯系如下表所示:
原子的質量 相對原子質量
性質 實驗測出的一個原子的實際質量 比較得出的相對質量
數值與 單位 數值非常小,單位為“ ” 數值一般取整數,單位為“ ”,通常不寫
聯系 某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
九、相對分子質量
(1)一個分子中各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 總和 就是該分子的相對分子質量。
(2)求物質的相對分子質量,首先要寫出正確的 化學式 ,再利用相對原子質量表,查出各元素的 相對原子質量 ,最后根據分子中各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 總和 求出相對分子質量。
(3)相對分子質量計算的注意事項
①元素符號與其右下角數字之間在計算相對分子質量時需用“ × ”,元素符號之間在計算相對分子質量時需用“ + ”。如CO2的相對分子質量= =44。
原子團括號外右下角的數字表示原子團的個數,應先將原子團內各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之和計算出來,再 乘以 其個數。如Al2(SO4)3的相對分子質量= =342。
③結晶水合物中的“·”表示結合的含義,在計算相對分子質量時應將“·”前后兩部分的相對分子質量 相加 而不是相乘。如CuSO4·5H2O的相對分子質量= =250。
④相對分子質量與相對原子質量一樣,也是一個 比值 ,其單位也是“ 1 ”,通常不寫。
(4)相對分子質量是一個 定值 ,只要知道物質的化學式,就可以計算出它的相對分子質量。
十、元素質量分數和質量比的確定
(一)計算組成物質的各元素的質量比
(1)計算依據:化合物中各元素的質量比等于各元素 相對原子質量 乘以其 原子個數 的乘積的比值。
(2)計算注意事項
①元素只講種類,不講個數,因此在計算格式的書寫上有嚴格的規定,如計算硝酸銨(NH4NO3)中各元素的質量比,不能寫成2N∶4H∶3O,也不能寫成N2∶H4∶O3,應該寫成m(N)∶m(H)∶m(O)=(14×2)∶(1×4)∶(16×3)= 。
②檢查各原子的原子總數,如硝酸銨(NH4NO3)中氮元素的原子總數是 而不是1,不要遺漏。
③不要把原子個數比當作是元素的質量比。原子個數比是元素符號右下角的 之比,如H2O中,氫元素與氧元素的原子個數比為 2∶1 ,而氫元素與氧元素的質量比為(1×2)∶(16×1)= 1∶8 。
(二)計算物質中某元素的質量分數或質量
(1)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質量分數=×100%。
(2)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質量= 化合物的質量 ×化合物中該元素的 質量分數 。
(三)不純物質中,計算某一元素的質量。
元素的質量=不純物質量x該物質的質量分數x純物質中該元素的質量分數
例:現有含氧化鐵80%的鐵礦石500噸,問最多可冶煉出鐵多少噸?
解:氧化鐵的質量 =500噸×80% =400噸
鐵元素的質量 =400噸×70%=280噸
■考點二 元素
一、元素的種類
(1)目前人類已知的元素有 110 多種,其中有些是人造元素。世界上大部分物質只是由幾十種常見元素組成的,其中僅 、 、 三種元素就能組成許許多多種物質。
(2)人們通常把元素分為 金屬 元素和 元素(包括 ,如氬元素)。在110多種元素中, 金屬 元素占大多數
(3)物質的分類
A. 物質的分類:
概念 舉例
混合物 食鹽水、泥漿
純凈物 蒸餾水、食鹽
B.純凈物的分類:
單質 化合物
概念
宏觀組成 一種元素 至少兩種元素
微觀構成 同種原子或同種原子構成的同種分子 不同種原子構成的同種分子或不同種離子
舉例 鐵、氧氣 二氧化碳、氯化鈉
相同點 都是 ;
C.氧化物:由 元素組成的,其中一種是 的化合物。
D.由一種元素組成的物質不一定是單質,可能是混合物。例:氧氣和臭氧的混合物,都由氧元素構成。
二、元素的分布
(1)地殼主要由 、 、 鋁 、 、鈣、鈉、鉀、鎂、氫等元素組成,其中含量最高的是 氧 ,其次是 。金屬元素中含量最高的是 ,其次是 。
(2)人體中的元素及作用
①人體內大約含有30多種元素,其中 11 種為大量元素,約占99.95%,其余為 微量 元素。它們中有些是必需元素,每一種必需元素在體內都有一個適量范圍, 過多 或 過少 都不利于人體健康。另外,人體內也含有一些有害元素,如鎘、汞、鉛等。
②人體含量最高的元素是 元素,含量最高的金屬元素是 元素。
③ 元素能促進兒童骨骼生長; 元素能預防貧血; 元素能預防甲狀腺腫大; 氟 元素能預防齲齒; 元素能增進食欲,促進兒童的生長發育; 元素能預防癌癥。
(3)海水中,除了水由氫、氧兩種元素組成以外,含量較高的是 氯 元素、 鈉 元素和 鎂 元素,還有一些貴重金屬,如金等
(4)有機化合物中大都含有 、 、 三種元素。
(5)人造元素是通過核反應制得的,其中有些人造元素和天然元素具有 。放射性元素對人體有害,但利用放射性可以檢查和治療一些疾病、滅菌和消毒。
(6)元素與原子的區別和聯系
元素 原子
定義 具有相同核電荷數(質子數)的同一類原子的總稱為元素。 化學變化中的最小微粒
區別 。 既講種類,又講個數。
聯系 用于描述物質的宏觀組成。 例如:水是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的,但不能說“水是由二個氫元素和一個氧元素組成”。 用于描述物質的微觀結構。 例如一個水分子是由兩個氫原子和一個氧原子構成的,但不能說“一個水分子是由氫元素和氧元組成的”。
舉例:水的結構和組成正確說法
A、水是由大量的水分子構成的。
B、 是由 和 構成的。
C、水是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的。
三、 元素符號
(1)元素符號的寫法
A、通常用該元素拉丁文的第一個字母的大寫來表示,如H、O、N等。
B、當兩種元素的第一個字母相同時,可寫上該元素名稱的第二個字母(小寫)以示區別,如Na、Mg、Cu等。
(2)元素符號的意義
①表示一種 元素 【宏觀】。如H可表示 氫元素 ;
②若物質是由原子直接構成的,還表示一種 物質 ,如Cu可表示銅這種物質。
③表示這種元素的1個 原子 【微觀】,如H還可表示一個氫原子。
④如果在元素符號前面加上數字,則表示某元素的若干個原子。如3H表示 3個氫原子 。
元素符號本身既有宏觀含義——表示某種元素,又有微觀含義——表示該元素的1個原子。但當元素符號前面有數字時,則只有微觀含義,只能表示幾個某原子,不再具有宏觀含義。故“2N”只能表示 “兩個氮原子”。
(3)元素符號周圍數字的意義
數字位置 數字的意義 實際例子
元素符號前面; 表示單獨的微粒的個數 2H表示 ;
元素符號右下角 表示每個分子(原子團)中某原子的個數 H2中2表示 ;
元素符號右上角 表示離子所帶的電荷數; Ca2+中2表示 ;
元素符號上方; 表示元素的化合價 Ca (+2)O表示 ;
四、元素周期表
(1)根據元素的 原子結構 和 性質 ,科學家把人們已知的110多種元素按 原子序數 科學有序地排列起來,得到的表叫做 元素周期表 。
(2)元素周期表的每一個橫行叫做一個 ,表中共有7個橫行,表示有 7 個周期。每個周期由 金屬 元素開頭(第一周期除外),過渡到非金屬元素,最后以 稀有氣體 元素結尾。同一周期從左到右,元素原子的 核電荷數 逐漸增加。同一周期 相同。
(3)元素周期表的每一個縱列叫做一個 ,元素周期表中共有18個縱列, 16 個族(其中第8、9、10三個縱列共同組成一個族)。同族元素的化學性質相似。同族 相同。
(4)在元素周期表中,每一種元素都占有一格位置,每一格包括元素的 、 、 元素名稱 、 相對原子質量等內容(如下圖所示)。
注意:在元素周期表中同位素占同一個位置。
(5)元素周期表的應用:元素周期表是學習和研究科學的重要工具。我們可以從元素周期表中獲得有關元素的許多信息,如元素單質的 物理狀態 ;元素是人工合成的還是自然存在的;元素是金屬、非金屬還是稀有氣體等。
■考點一 分子、原子、離子
◇典例1-1:下列事例中,能說明分子在不停地做無規則運動的是(  )
A.春天,柳絮飛揚 B.夏天,荷花飄香
C.秋天,黃沙撲面 D.冬天,雪花飄飄
◇典例1-2:(2024八下·上城期末)《Nature》重磅:同濟大學許維團隊首次成功精準合成了兩種全新的芳香性環型碳C10、C14環形純碳分子。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C10、C14屬于同位素
B.C10、C14分子是由碳元素組成的
C.C10、C14屬于單質
D.C14分子中有14個碳原子
◆變式訓練
1.(2024七上·杭州期末)鴨蛋放在常溫的鹽水中腌了一個星期,蛋里面不咸,而煮茶葉蛋時即使不敲破蛋殼,幾個小時后蛋里面就變咸了。蛋變咸快慢的原因與下列現象形成的原因相同的是(  )
A.碾碎后的蔗糖放入水中后用放大鏡看不見
B.酒精和水混合后總體積變小
C.紅墨水在熱水中擴散比冷水中快
D.鉛柱緊壓在一起后能懸掛鉤碼而不被拉開
2.(2024九上·溫州月考)下列各圖中●和○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其中能表示化合物的是(  )
A. B. C. D.
3.(2024八下·義烏期末)據英國《自然》雜志宣布:科學家初次在太空中檢測到了氦合氫離子——被猜測為宇宙中構成的第一個分子離子。關于1個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有1個原子核 B.共有2個質子 C.共有4個電子 D.相對質量為5
■考點二 元素
◇典例2-1:(2024八下·義烏期末)地殼中含量最多的金屬與氧結合生成的物質是(  )
A. B.CaO C. D.
◇典例2-2:(2024八下·嵊州期末)在科學王國里,數字被賦予了豐富的內涵,下列科學用語中對數字“2”的說法正確的是
①2H ②2CO ③CO2 ④Mg2+ ⑤2OH- ⑥H2O ⑦
A.表示離子個數的是⑤⑦ B.表示分子個數的是①②
C.表示分子中原子個數的是③⑥ D.表示離子所帶電荷數的是④⑤
◇典例2-3:(2024八下·上城期末)浙江科學家潘建偉研究團隊成功研制了鍶原子光晶格鐘,該鐘的誤差可以數十億年不超過一秒,關于元素鍶的說法正確的是(  )
A.原子的核電荷數為38 B.屬于非金屬元素
C.相對原子質量為87.62g D.一個Sr2+中含有38個電子
◇典例2-4:(2024九上·定海開學考)某有機物CaHb的一個分子實際質量是m千克,其中的碳原子均為碳-12原子。已知碳-12原子實際質量是n千克,則該有機物的相對分子質量是   。若H原子全為質量數相同的原子,則一個H原子的實際質量是   千克。
◇典例2-5:(2024八下·越城期末)我國自主研制的天問一號搭載祝融號火星車,已經成功登陸火星。火星擁有豐富的金屬礦物和二氧化碳等資源。火星低層大氣的主要成分如表一。
表一
氣體成分 co, N2 Ar O2 其他
體積分數/% 95.32 2.7 1.6 0.13 0.25
表二
5B 硼 6C 碳 7N 氫
13A1 鋁 14Si 硅 15P 磷
(1)為鑒別一瓶模擬“火星低層大氣”和一瓶空氣,可采用的化學方法是   
(2)祝融號火星車的太陽能板主要成分是單晶硅。表二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已知同族元素化學性質相似,則常溫下與硅元素化學性質相似的元素是   
(3)若為滿足人類未來在火星上生活,下列研究設想不合理的是____(選填字母)。
A.將CO2轉化為O2,提高O2含量
B.將CO2分解轉化為N2,提高N2含量
C.尋找水的存在和開發水循環技術
D.利用火星上的金屬礦物資源冶煉金屬
◇典例2-6:(2024八下·金東期末)1911年,英國科學家盧瑟福進行了著名的a粒子散射實驗,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結構模型,為原子模型的建立做出了重大貢獻。小科同學在項目化學習中,使用若干輻射環磁體(如圖乙所示,兩個磁極分別位于內外兩環)、金屬板、橡皮筋等器材制作了一個演示模型,用以模擬α粒子散射的動態過程,演示模型的制作過程如下:
①如圖甲所示,將長條金屬板彎折成環形(保留 10cm的缺口),并固定在桌面上;
②在環形金屬板中央放置一塊直徑 5cm、重40g的輻射環磁體;
③在環形金屬板的缺口處連接一段橡皮筋(圖中未畫出),用以向環內“發射α粒子”。
根據演示模型并結合所學知識回答:
(1)固定在環形金屬板中央的磁體,用來模擬的是原子中的哪一結構?
(2)下列四個輻射環磁體中最適合用作模擬被發射的“α粒子”的是____(填字母編號)。
A.直徑2cm、重5g、內環N極、外環S極
B.直徑5cm、重40g、內環S極、外環N極
C.直徑2cm、重5g、內環S極、外環N極
D.直徑5cm、重40g、內環N極、外環S極
(3)該實驗很好地模擬了盧瑟福α粒子散射實驗的現象,即α粒子穿過金屬箔后的運動情況為:   。
(4)小科同學通過環形金屬板的缺口處向內依次發射12顆“α粒子”,這些“α粒子”最終會吸附在環形金屬板上。在模擬實驗完成后,將環形金屬板展平,下圖中最符合實際情況的是   (填字母編號,金屬板上的點代表被吸附的“α粒子”)。
◇典例2-6:(2024八下·金東期末)布洛芬混懸液,用于兒童普通感冒或流感引起的發熱、頭痛等。下表是其使用說明書,據此分析回答:
布洛芬混懸液說明書 請仔細閱讀說明書并按說明使用或在藥師指導下購買或使用 【藥品名稱】布洛芬混懸液 【成分】本品每毫升含有效成分布洛芬20mg 【適應性】用于緩解普通感冒或流行性感冒引起的發熱 【規格】100毫升 【用法用量】口服,用量謹遵醫囑
(1)已知布洛芬化學式C13HyO2,相對分子質量206,則一個布洛芬分子中含有氫原子個數y為   。
(2)計算布洛芬中碳元素的質量分數 (結果精確到0.1%)。
(3)醫生叮囑,12歲以下兒童每次用藥量按照每千克體重5mg布洛芬有效成分。請計算,一名體重為20kg的兒童,每次應口服多少毫升該混懸液。
◆變式訓練
1.(2024八下·義烏期中)如圖是地殼中各元素的含量(質量分數)分布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地殼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金屬元素
B.地殼中非金屬元素的總含量大于金屬元素,種類少于金屬元素
C.地殼中最多的金屬元素是鋁,也就是金屬鋁
D.由圖可知,各元素在地殼中的含量相差不大
2.(2024八下·柯橋期末)元素錸廣泛應用于航空發動機渦輪葉片,如圖所示為錸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
A.錸原子中有75個中子 B.錸的相對原子質量為186.2
C.錸原子中有75個電子 D.錸原子中有75個質子
3.(2024八下·余杭期末)根據下列材料,完成下面小題:
2020年,嫦娥五號首次實現了月球采樣返回,成功地從月球風暴洋北部帶回了新的月壤樣品。2024年,嫦娥六號順利完成在月球背面南極——艾特肯盆地的采樣,近期將返回地球,這將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獲得月背土壤。
(1)我們不僅要仰望星空,也要腳踏實地,保護好地球上的土壤。下列各項農業生產措施中,有利于保護土壤的是(  )
A.將廢棄農用地膜埋入土中 B.用工業廢水直接灌溉農田
C.大量使用化肥 D.實行稻草還田
(2)我國人民非常關心月球上是否能夠種菜,央視新聞特別回應了月壤中不含任何有機養分,無法種菜。下圖四個實驗中,可用于簡單判斷土壤中是否含有有機物的是(  )
A. B. C. D.
(3)中國科學院地球化學研究所團隊在月壤樣本中發現了共生的二氧化硅的高壓相——賽石英,其主要化學組成為二氧化硅,硅元素的部分信息如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硅和硅的質子數相等
B.硅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為28.09克
C.硅是一種金屬元素
D.硅元素的符號為S
4.(2024八下·臨海期末)下列關于數字“2”的化學意義敘述正確的是(  )
A.H2O:表示一個水分子中有2個氫元素
B.2OH-:表示2個氫氧根離子
C.Ca2+:表示鈣元素的化合價為+2價
D.H2:表示氫氣中含有2個氫原子
5.(2024八下·金東期末)為了加深對分子構成的認識,小科同學用各色橡皮泥進行分子模型的制作。觀察四種分子結構模型,填寫相關內容:
序號 模 型 各種顏色的球及個數 分子名稱 化學式
1 1 個灰色球、2個白色球 水分子 H2O
2 1個黑色球、4個白色球 甲烷分子 ①
3 2個灰色球、2個白色球 ② H2O2
4 2個黑色球、1個灰色球、6個白色球 乙醇分子 C2H5OH
(1) 模型2的化學式①是   ; 模型3的分子名稱②是   。
(2)由模型3表示的物質可以反應得到模型1表示的物質,請從微觀角度解釋該變化的實質:   。
6.(2024八下·上城期末)中國科學家發現首例高激發態的漫游反應通道,證明二氧化硫分子在133納米波段通過漫游反應產生硫原子和氧氣分子,為地球早期大氣中氧氣的來源研究提供新思路。
(1)請寫出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
(2)該化學反應過程中的最小微粒是   。
(3)二氧化硫中硫元素的質量分數為   。
7.(2024八下·上城期末)2024年是門捷列夫誕辰190周年。元素周期表是學習和研究化學的重要工具。如圖是元素周期表部分內容,請根據表中信息完成相關問題。
(1)核廢水放射性元素氚3H在圖中位置   (填序號)。
(2)門捷列夫預測了鎵(Ga)元素的存在,并命名為“類鋁”(與鋁化學性質相似),鎵應該在   族。
(3)觀察每一周期元素,你有什么發現   。(寫出一條)
8.(2024八下·金東期末)閱讀以下材料并回答問題:
【材料一】日本核廢水的排放引起了民眾囤鹽恐慌,被污染的海水中含有的I-131 是碘的一種放射性元素;
【材料二】核廢水中含有三種水,分別是水 (H2O)、重水(2H2O)和超重水(3H2O);
【材料三】一個氘 (2H)原子中有1個質子和1個中子;一個氚原子 (3H)中有1個質子和2個中子;
【材料四】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放出射線的過程叫做衰變,超重水((33H2O)中的氚(3H)元素會發生β-衰變,在這個過程中,氚原子核內一個中子會變成一個質子。
(1) 加碘食鹽中的碘元素是I-127, 則I-127和I-131互為碘的   。
(2) 水 (H2O) 、重水 (2H2O) 和超重水(3H2O)中共有   種元素。
(3) 超重水 (3H2O) 的相對分子質量是   。
(4)當核廢水中的氚(3H)元素發生β-衰變時,會變成   (填元素符號)。
1.(2019·臺州)下列是關于水蒸發致冷現象的解釋,
①水分子運動速度有大有小;
②剩余的水內能減少,溫度降低;
③剩余的水分子運動速度相對較小;
④速度大的水分子動能大,更易擺脫周圍分子的“束縛”,跑到空氣中。
此解釋合理的順序是(  )
A.①④③② B.②③①④ C.③①④② D.④③②①
2.(2018·紹興)下列對宏觀事實的微觀解釋錯誤的是(  )
選項 宏觀事實 微觀解釋
A 塑料帶很難被拉斷 分子之間有引力
B 水結冰后不再流動 分子停止了運動
C 切洋蔥時眼睛被熏得直流淚 分子在不停運動
D 水很難被壓縮 分子之間有斥力
A.A B.B C.C D.D
3.(2024·浙江)下列模型(表示氧原子,表示碳原子)能表示一氧化碳分子的是( )
B. C. D.
4.(2023·衢州)氫氣是一種清潔能源,下圖是氫氣燃燒的微觀模型,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
A.反應物是水
B.參加反應的甲和乙分子個數之比為1:8
C.反應前后原子的數目不變
D.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2O2+H2=2HO2
5.(2023·溫州)古人通過往銅中加入錫()熔合制成青銅器。錫的相對原子質量為119,質子數為50。則錫原子的核外電子數為(  )
A.169 B.119 C.69 D.50
6.(2023·杭州)華南理工大學研究團隊利用動態“局域柔性”框架材料,實現了在室溫下對重水和普通水的有效分離。一個重水分子(2H2O)中含有的質子個數為(  )
A.3 B.10 C.12 D.20
7.(2016·麗水)2015年浙江籍女科學家屠呦呦獲得若貝爾醫學或生理學獎,她提取的青蒿素化學式為C15H22O5,下列關于C15H22O5,說法正確的是(  )
A.每個分子的質量為282克
B.氧元素的質量分數最大
C.碳、氫和氧元素屬于金屬元素
D.碳、氫和氧原子個數比為15:22:5
8.(2010·衢州)如圖表示在一定條件下發生的某化學反應,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該反應屬于化合反應
B.該反應不符合質量守恒定律
C.該反應前后元素的種類發生了改變
D.兩種反應物均為化合物
9.(2022·浙江)我國“化學”一詞最早出于《化學鑒原》(1871年)。該書把一種元素翻譯為“矽(xī)”。在地殼里,“矽”的含量在所有元素含量中占第二位,現代把這種“矽”元素命名為 (  )
A.錫 B.硒 C.氧 D.硅
10.(2018·紹興)國際上有銦等7種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采用了我國科學家張青蓮測的數據。由圖可知銦元素(  )
A.是非金屬元素
B.質子數為49
C.相對原子質量是114.8克
D.與其他元素根本區別是中子數不同
11.(2022·寧波)中國科學院首創室溫制氫方案,其反應原理如圖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CO+H2O H2+CO2
B.該反應前后分子數目不變
C.該反應前后氫元素的化合價不變
D.反應物CO和H2O都是氧化物
12.(2024·浙江)關于維生素C(化學式為C6H8O6),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屬于氧化物
B.由碳、氫、氧三種元素組成
C.氫元素質量分數最大
D.分子中碳、氫、氧的原子個數比為1∶2∶1
13.(2021·溫州)“地漏”(如圖甲)是連接排水管道與室內地面的接口。“磁懸浮地漏”相對于傳統地漏具有較多優點,如排水速度可隨積水深度自動調節、在不排水時能密封管道等。
(1)若地漏不密封,排水管內臭氣會擴散到室內。從微觀角度解釋該現象:   。
(2)磁懸浮地漏的工作原理如圖乙。
①當密封蓋上方無水時,在磁體B作用下,磁體A將密封蓋頂起。若磁體A下端為N極,則磁體B上端為   極。
②當密封蓋上方有水時,密封蓋下移,開始排水。積水越多,則排水口越大,其原因是   。
14.(2023·麗水)氫元素概念的建立是不斷完善和修正的。請結合資料回答:
(1)卡文迪許用鋅與足量的酸反應得到可燃空氣,該可燃空氣其實是   ;
(2)圖甲A、B原子和圖乙中的    原子的總稱為氫元素(填字母)。
15.(2023·衢州) 19世紀末,科學界有一個百思不得其解的難題:電流不能通過蒸餾水,也不能通過固體鹽塊,但把鹽塊放進蒸餾水中溶解成鹽水時,電流卻一下子暢通起來。鹽水為什么能導電?阿倫尼烏斯認為鹽溶于水,就產生了帶電的離子,這些離子移動就能導電。但遭到了許多科學家的質疑:氯氣是一種有毒氣體,如果水中有氯離子,為什么鹽水是無毒的?鈉遇水就會劇烈反應,如果水中有鈉離子,為什么一點反應都沒?
(1)隨著科學的發展,人們知道離子是原子得失   形成的,鹽水能導電是因為鹽水中存在鈉離子和氯離子。
(2)當時科學家有“劃線部分”的想法,是因為他們還不知道“構成物質的微粒發生改變,會導致它的   性質也改變”。
16.(2023·臺州)“小數據”引發“大發現”。1892年,瑞利經多次實驗測得從空氣中分離出來的氮氣密度為1.2572克/升,與相同條件下純凈氮氣的密度比較,發現均偏大0.5%,繼續研究發現了氬氣。
(1)元素周期表中氬元素的信息如圖所示,則氬原子的質子數為   。
(2)瑞利認為偏大0.5%的細微差別不是誤差。下列事實能支持瑞利這一觀點的是 。
A.所有的科學實驗中都是存在誤差的
B.當時的實驗技術,能使誤差小于0.5%
C.當時其他科學家重復該實驗,也得到相近的結果
17.(2022·紹興)下表是教材中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除標出的元素外,表中的數字編號①~③各表示一種元素。請回答問題
(1)①表示的元素是   。
(2)1個鋁原子的核外電子有   個。
(3)元素硅比第2周期、第ⅥA族的元素在地殼中的含量   (選填“高”或“低”)。
18.(2019·臺州)光合作用釋放的氧氣來自原料CO2還是H2O呢 科學家魯賓和卡門曾對這個問題進行了研究,在實驗中他們利用18O作為標記物,制備了三份相同濃度的碳酸氫鹽溶液,三份溶液的碳酸氫鹽和水都含有不同的18O百分比,將小球藻放入這三種溶液并光照,然后分析產生的氧,得出結論:光合作用產生的氧來自水。
資料:
Ⅰ.中子數為8的氧原子可用16O來表示,18O是表示中子數為10的氧原子;自然界的氧氣在標準狀況下的密度為1.43千克/米3,其中16O占99.76%(可視為100%),
Ⅱ.碳酸氫鹽給小球藻的光合作用提供全部的CO2,而且不產生水。
Ⅲ.在相同的溫度和壓強下,相同體積的氣體具有相同的分子數。
(1)16O、標記物18O都屬于氧元素,其位置大致在元素周期表的   方。
(2)如圖是三個實驗中,在水、碳酸氫鹽、氧氣各物質中18O所占氧元素的比例,請根據實驗過程和結論,在答題紙的虛線框內完成第三個實驗的碳酸氫鹽和氧氣中18O百分比的條形圖。
(3)魯賓和卡門通過測生成氧氣的密度來確定氧氣中18O含量。若有一瓶氧氣,只含18O和16O,且個數比為1:1。結合資料,計算在標準狀況下該瓶氧氣的密度為   千克/米3。
19.(2022·湖州)微粒間的相互作用使物質的結構具有一定的層次,例如:
(1)構成水的水分子聚集在一起而不散開是因為   。
(2)水分子中含有氧原子,氧原子中電子繞核運動而不離開原子核是因為  。
(3)氧原子核中含有8個質子,每個質子都帶1個單位正電荷,為什么這些質子聚集在一起而不散開,請你提出一個合理的猜測   。
20.(2022·寧波)天宮課堂中,航天員王亞平視頻展示了在無容器材料實驗柜中進行的“鋯金屬熔化與凝固”實驗。金屬鋯具有抗腐蝕性強、熔點高、硬度大等特性,廣泛用于航空航天、軍工、原子能等領域。
(1)金屬鋯熔化屬于   (填“物理”或“化學”)變化。
(2)如圖所示是鋯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其中“40”是鋯元素的原子序數,即它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序號,也是鋯原子的核電荷數(即質子數),由此可知鋯原子的核外電子數為   。
(3)在850℃條件下,鎂(Mg) 與四氯化鋯(Z rCl4) 發生置換反應獲得金屬鋯。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21.(2023·舟山)每年10月到次年3月是諾如病毒感染性腹瀉高發時期。
(1)做好個人衛生是預防諾如病毒感染的關鍵,尤其是保持手的衛生。從預防傳染病的措施分析,勤洗手屬于   。
(2)為補充患者體內糖分和維持水鹽平衡,需輸人葡精糖氧化鈉注射液,葡萄糖(C6H12O6)是人體所需能量的主要來源,葡萄糖分子中C、H、O三種原子個數之比是   。
(3)某患者一次性輸人葡萄糖氯化鈉注射液1袋,標簽部分信息如圖。通過輸液補充的氯化鈉質量是多少克? (注射液密度約為1克/厘米3)
22.(2022·寧波)某維生素C泡騰片的主要成分如圖甲所示。
(1)維生素C由   種元素組成。
(2)按照如圖乙的物質分類方法,該泡騰片屬于   。
(3)該泡騰片放入水中,會立刻產生大量的氣泡,其原因是:檸檬酸是一種酸,它和碳酸氫鈉在水中會發生反應,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   氣體。
1.(2024·平湖模擬) 學習化學要構建基本理念,對以下基本觀念的認識,不正確的是(  )
A.分類觀: Fe2O3和 Fe3O4都屬于金屬氧化物
B.元素觀: H2O 和 H2O2組成元素相同, 性質相同
C.變化觀:CO2和O2可以相互轉化
D.結構觀: Mg和Mg2+結構不同, 性質不同
2.(2024·舟山模擬) 甲烷的空間結構是正四面體,可以用傘形式表達其立體結構。用氟、氯、溴原子分別取代甲烷中的氫,可得到四面體分子其中用實線鍵連的F是在紙面上,用虛楔形鍵連接的 Cl在紙面內,用實楔形鍵連接的 Br在紙面外。下列與是不同種分子的是 (  )
A. B. C. D.
3.(2024·浙江模擬)“見著知微”是科學學科的重要特點。下列對宏觀事實的微觀解釋錯誤的是 (  )
選項 宏觀事實 微觀解釋
A 在陽光下,濕衣服容易晾干 分子的運動速度隨溫度升高而加快
B 溫度計中的水銀熱脹冷縮 原子的大小發生改變
C 雙氧水能殺菌而水不能 分子構成不同,化學性質不同
D 稀鹽酸與稀硫酸化學性質相似 溶液中都含有大量氫離子
A.A B.B C.C D.D
4.(2024·浙江模擬)2023年7月 12日,由朱雀二號遙二液氧甲烷運載火箭在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成功。火箭助推器內燃燒時發生反應的微觀示意圖如下,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從符號表征看:甲的化學式是C2N2H8
B.從量的角度看:反應前后分子數目之比為2:3
C.從微觀構成看:丙物質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構成的
D.從宏觀物質看:生成物中含有單質與化合物兩類物質
5.(2024·杭州模擬)鋰電池廣泛應用于新能源汽車行業,鋰極易與空氣中氮氣和氧氣反應生成氮化鋰(Li3N)和氧化(Li2O),鋰元素部分信息如下圖所示,下列描述中不正確的是
A.Li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為6.941
B.氮化鋰Li3N中N元素的化合價為+3價
C.氧化鋰 (Li2O)在分類上屬于氧化物
D.Li的原子序數為3
6.(2024·龍港模擬)金屬鋯(Zr)被稱之為冶金工業的“維生素”,在鋼里只要加進千分之一的鋯,硬度和強度就會驚人地提高。鋯的相對原子質量為91,質子數為40。則鋯原子的核外電子數為
A.91 B.131 C.40 D.51
7.(2024·上虞模擬)在核電池的制造過程中,原子序數為94的 Pu-238 元素(钚元素)的獲取難度最大,成本極高,需要把原子序數為93的Np-237(鏜元素) 先進行中子輻照變成Np-238,再經一次β衰變轉化為Pu-238。對此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Np-237 轉變為 Pu-238的過程屬于化學變化
B.Np-237和 Np-238 原子的核外電子數相同
C.Pu-238 和 Np-238的相對原子質量相同
D.钚元素和鎵元素都屬于金屬元素
8.(2024·余姚模擬)A、B、C、D四種物質的分子模型如圖所示,其中●、○、○分別表示碳、氧、氫三種原子,則氧元素化合價為0的物質是 (  )
B. C. D.
9.(2024·嘉興模擬)用數軸表示某些科學知識直觀、簡明、易記。下列用數軸排序表示正確的是
B.
D.
10.(2024·富陽模擬)如圖摘自元素周期表,部分信息略去,據此判斷下列敘述中正確的是()
A.Cl表示1個氯元素,該元素的1個原子內質子數是17
B.S的原子質量為32.06,x=16
C.三種都是非金屬元素,它們分別形成的單質常溫下均是固態
D.三種元素在周期表中屬于同一周期
11.(2024·平湖模擬) ABC干粉滅火劑主要組分為磷酸二氫銨,含量為75%。2024年“315”晚會曝光了“滅不了火的滅火器,被公開兜售”的新聞。在學習完《微粒的符號與模型》后,某學習小組選擇進行關于磷酸二氫銨微觀模型的微項目學習,如圖是該小組的項目學習記錄單(部分),據此回答下面小題。偽劣滅火器中磷酸二氫銨含量從75%偷偷降低到50%,甚至降到20%。關于磷酸二氫銨(NH4H2PO4) 的說法錯誤的是(  )
驅動性問題: 如何制作磷酸二氫銨結構模型
模型展示: 磷酸二氫銨 化學式: NH4H2PO4 模型說明書: 一個氫原子的質量: 1.674×10-27千克 一個氧原子的質量: 2.657×10-26千克 一個磷原子的質量: 5.189×10-26千克 一個氮原子的質量: 2.324×10-26千克
A.磷酸二氫銨中氮、氫元素質量比為1:6
B.磷酸二氫銨中氧元素質量分數最大
C.磷酸二氫銨中磷元素為+5價,則氮元素為-3價
D.磷酸二氫銨的相對分子質量約為115
12.(2024·杭州模擬) 一定條件下,在一個密閉容器內發生某反應,測得反應前后各物質的質量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X為22g B.W由碳、氫兩種元素組成
C.8gW 中氧元素的質量為4g D.該反應屬于化合反應
13.(2024九下·西湖模擬)芳樟醇(C10H18O)是桂花香味的來源,下列關于芳樟醇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A.聞到桂花香說明芳樟醇分子在不斷運動
B.芳樟醇中氫元素的質量分數最小
C.1個芳樟醇分子由29個原子構成
D.芳樟醇完全燃燒的產物為CO2和H2O
14.(2024·瑞安模擬)科學家用甲烷和二氧化碳在Al2O3的催化下制取合成氣,其原理過程如圖所示。
(1)合成氣是由一種常見的單質和一氧化碳所組成的混合物,這種常見的單質的化學式為   。
(2)反應中甲烷和一氧化碳的分子個數比是   。
15.(2024·舟山模擬) 我國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硅襯底高光效氮化鎵(GaN)發光二極管(簡稱LED)技術,已廣泛用于路燈,手電等多個領域。根據下圖信息,回答問題:
(1)x的值為   ,鎵的核電荷數為   。
(2)請標出氮化鎂中鎂元素的化合價為   。
(3)磷化鎵也是一種制造LED的材料,其化學式為   ,磷和氮的化學性質相似的原因是   。
16.(2024·紹興模擬) 堿式碳酸鋁鎂 常用作塑料阻燃劑,受熱分解的最終產物均為氧化物。
(1)堿式碳酸鋁鎂具有阻燃作用,除了因產生二氧化碳,還因為   。
(2) 中a、b、c、d 的代數關系式為    。
(3)為確定堿式碳酸鋁鎂的組成,進行如下實驗:
①準確稱取339g樣品與足量稀鹽酸充分反應,生成
②另取678g樣品在空氣中加熱,樣品的固體殘留質量隨溫度的變化如圖所示(樣品在 時已完全失去結晶水,600℃以上殘留固體為金屬氧化物的混合物)。根據以上實驗數據計算堿式碳酸鋁鎂樣品中的c:d=   。
17.2020年,罕見的新冠病毒疫情暴發,各種消毒劑如酒精、二氧化氯、過氧乙酸等被廣泛使用,根據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1)使用酒精消毒時,要注意安全,避免失火,酒精(C2H5OH)在空氣中完全燃燒的化學方程式為   。
(2)二氧化氯(ClO2)具有強氧化性,可發生反應:6ClO2+16NH3═5R+6NH4Cl+12H2O,則R的化學式為   。
(3)過氧乙酸(CH3COOOH)中碳元素與氫元素的質量比為   。過氧乙酸溶液中通常還含有過氧化氫、醋酸等物質,向過氧乙酸溶液中加入下列物質,不能產生氣體的是   。
A.CuSO4B.NaCl C.Na2CO3 D.MnO2
18.(2024·杭州模擬)日前,某知名品牌鈣片鈣含量不足的新聞引發熱議。為研究鈣片中碳酸鈣的含量,小科進行了如下實驗探究。
【實驗設計】小科設計了如圖所示的裝置進行實驗(部分夾持裝置未畫出)。
【實驗步驟】①按圖連接好儀器,并檢查裝置氣密性;
②在U形管B中放入若干鈣片樣品,樣品總質量,通過A往裝置中通入氮氣;
③一段時間后,測得C裝置質量為;
④打開分液漏斗活塞,加入稀鹽酸,至B裝置不再產生氣泡;
⑤再次通入氮氣,一段時間后,測得C裝置質量。
【實驗分析】
(1)寫出裝置B中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
(2)實驗步驟⑤中再次通入氮氣的目的是   。
(3)該實驗裝置的設計存在明顯缺陷,請指出問題并完善   。(不考慮稀鹽酸的揮發)
(4)若上述數據是在裝置完善后稱得,則該鈣片中碳酸鈣含量為   (結果用含、、的式子表示)。
19.(2024·富陽模擬)1910年英國科學家盧瑟福進行了著名的α粒子轟擊金箔實驗,實驗做法如圖。
(1)盧瑟福在α粒子散射實驗中,斷定原子中的絕大部分空間是空的,他的依據是   。
(2)盧瑟福用加速了的高能α粒子(α粒子是帶兩個單位正電荷的氦原子核)轟擊氮原子,結果有種微粒從氮原子中被打出,而α粒子留在了氮原子中,使氮原子變成了氧原子從現代觀點看,被打出的微粒一定是   。
20.(2024·東陽模擬)2024年5月3日, “嫦娥六號”探測器在海南文昌發射升空;53天后“嫦娥六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等著陸地球。
(1)月球車登陸在月球能否使用降落傘輔助降落,請說明理由    。
(2) “嫦娥六號”返回器攜帶月球土壤樣品回到地球,與地球土壤相比,月壤不含____(選填字母)。
A.空氣 B.水分 C.礦物顆粒 D.腐殖質
(3)月壤中有豐富的可作核聚變燃料的He-3,如圖為 He-3發生的一種核聚變示意圖。
①②③④⑤所示的微粒中,共有   種元素的原子。
(4)軟著陸月球分為主減速段、接近段、懸停段、避障段、緩速下降段等降落過程,主減速段將使用發動機反推減速,此時嫦娥三號發動機推力   (“>”或“=”或“<”)所受重力。
21.(2024·嘉興模擬)蛋殼質量的好壞是影響蛋雞養殖經濟效益的一個重要因素。蛋雞生產中,經常會出現軟殼蛋、薄殼蛋的現象,缺少鈣質是主要原因。為防止出現軟殼蛋、薄殼蛋,蛋雞養殖戶會在雞飼料中添加貝殼粉、螺蚌、蛋殼、骨頭搗碎喂雞。
(1)雞飼料中添加貝殼粉等可用于補鈣,這里的鈣指的是   (選填“原子”、 “單質”或“元素”)。
(2)小嘉同學欲測定某雞蛋殼中碳酸鈣的質量分數,進行了如下實驗:
①配制稀鹽酸:配制100g溶質質量分數為7.3%的稀鹽酸,需要圖1所示鹽酸的質量  g;
②將配制好的稀鹽酸與10克雞蛋殼樣品進行反應,得到產生氣體的質量與加入稀鹽酸的質量關系如圖2所示(假設雞蛋殼樣品中的其他物質不與稀鹽酸反應),請計算該雞蛋殼樣品中碳酸鈣的質量分數。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巴塘县| 化州市| 潢川县| 巴塘县| 泸州市| 久治县| 杂多县| 敦化市| 沙雅县| 泾源县| 海南省| 比如县| 沅陵县| 锡林郭勒盟| 尉氏县| 塔城市| 封丘县| 钦州市| 洛扎县| 荔波县| 宜兰县| 法库县| 南陵县| 宜君县| 于田县| 额敏县| 宜川县| 青神县| 宝丰县| 抚远县| 西青区| 电白县| 宣化县| 边坝县| 揭阳市| 辽中县| 泰安市| 保靖县| 钟山县| 黔江区| 南丹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