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八上《3.2遵守規則》教學設計【教材分析】本框是八年級《道德與法治》第二單元的第三課《社會生活離不開規則》的第二框。“遵守規則”由“自由與規則不可分”“自覺遵守規則”和“維護與改進規則”三目組成。“自由與規則不可分”指導學生了解自由和規則的辯證關系,規則既限制“自由”也保護自由,“限制”才能更好地“保護”。“自覺遵守規則和維護與改進規則”指導學生認識到自覺是建立在思想認識上的自主行動,是由責任感產生的一種自我約束力。引導學生認識到僅僅自己遵守規則是不夠的,還要提醒、監督、幫助他人遵守規則,同時要積極參與改進規則。【學情分析】學生正處于由他律向自律轉變的發展過程中,他們能夠明白社會規則對自我、他人的約束,認同社會生活離不開規則,但在實際生活中又不能完全控制自己,會出現言行不一致現象。學生對社會規則更多的是感受到對人行為的約束力,但對如何“保護”人不太了解,難以真正理解和認同規則的價值,正是基于此種現狀,學生的規則意識并未“內化于心”從而難以“外化于行”。【教學目標】道德修養:通過觀“文博火熱”,懂得遵守規則,積極維護規則,參與改進規則,養成遵守規則的修養,做合格的社會公民。法治觀念:通過評“旅游亂象”,了解規則與自由的關系,知道違反規則有時會受到法律的制裁,明白規則劃定了自由的邊界,保障了人們的自由。健全人格:通過分析“文博火熱”中的禁拍行為和景區取消預約的行為,提高自律能力,敬畏規則,學會維護規則的技巧,鍛煉參與改進規則的能力。責任意識:通過評“旅游亂象”和觀“文博火熱”,樹立遵守社會規則的意識,培養自律意識和敬畏規則的意識。【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知道自覺遵守和維護、改進規則教學難點:理解社會規則和自由的關系【教學方法】議題式教學法;合作探究法;啟發法;多媒體教學法【設計思路】本課設計由真實新聞+創設情境進行,以“游客攀爬大地之子雕塑,多名網友怒罵其沒素質”為導入,聚焦“出游萬象”,設置一個總議題:從出游萬象論遵守規則,下設兩個子議題,子議題1:評“旅游亂象”—明自由與規則,子議題2:觀“文博火熱”—知對待規則,通過出游的觀點評析、文博熱以及部分景區今夏取消預約的新聞,使學生明確自由與規則的關系、知道要遵守、維護、積極改進規則,樹立規則意識,做合格公民。【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新聞展示:7月15日,甘肅酒泉市大地之子旅游景區,有網友拍攝到游客攀爬站立在甘肅酒泉瓜州縣“大地之子”雕塑上,多名網友怒罵其沒素質。提問:為什么該游客會引起眾怒?教師過渡:沒錯!他沒有遵守規則,破壞景區秩序。井然有序的社會生活離不開規則,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探討《遵守規則》。設計意圖:通過真實新聞引導學生要學會遵守規則,進而導入話題。二、新課講授總議題:從出游萬象論遵守規則子議題1:評“旅游亂象”—明自由與規則知識關聯:1.自由與規則的關系?【議學情境】旅游不文明行為曝光:隨意攀折花枝;隨意亂丟垃圾;景區隨意停放車輛對此,有人發表了這樣的評論...人家都買了門票花錢了,就別管東管西了,這也不讓,那也不讓,出來玩還要被你們管,一點自由也沒有。摘一朵花、扔個垃圾、隨意停個車又不會怎樣。【議學任務】你如何看待他的觀點?(提示:摘花:破壞生態環境,如果人人都摘花,那么人人將無花可賞;扔垃圾:給景區清理帶來巨大壓力,破壞其他游客體驗,香蕉皮等會滑倒其他游客導致受傷,甚至容易被景區的一些動物誤食;隨意停車:隨意停車會造成交通擁堵或者混亂;如果遇到事故也會堵塞消防車的出入等。)【議學追問】 對此,有人發表了這樣的評論...你說得有道理,但是又沒有法律不讓我摘花。你如何看待他的觀點?(提示: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和畢節市百里杜鵑風景名勝區條例中關于摘花的處罰條文)【知識總結】1.自由與規則的關系?①社會規則劃定了自由的邊界。②社會規則是人們享有自由的保障。設計意圖:通過評“旅游亂象”,了解規則與自由的關系,明白規則劃定了自由的邊界,保障了人們的自由。子議題2:觀“文博火熱”—知對待規則知識關聯:2.如何遵守規則?3.如何維護和改進規則?【議學情境】文博熱持續升溫近年來,文博熱持續升溫,中國各地博物館在節假日都會迎來大量觀眾。在今年暑期,不少博物館適當延長開放時間,并通過開設夜游、沉浸游、體驗游等多種形式,讓游客更便利、更直觀地感受中華文化魅力。在博物館拍照打卡也成了人們游玩的必備一環,不過一些文博場所為保護文物是禁止拍照的,比如山西永樂宮壁畫、敦煌莫高窟等。試想在禁拍的場館...【議學任務】①有人看管時,你覺得游客會拍照嗎?②無人看管時,你覺得游客會拍照嗎?(提示:①遵守社會規則需要他律和自律。遵守社會規則,既需要監督、提醒、獎懲等外在約束,即他律,又需要自我約束,即自律。自律就是嚴于律己,不斷自我反省,克服已經發現的不良行為,做到自覺遵守規則。)【議學追問】③你的朋友說“剛才我看到有人偷偷拍了,我也要拍一張,發一個精裝朋友圈。”你如何看待他的這種觀點?(提示:②遵守社會規則,需要我們發自內心地敬畏規則,將規則作為自己行動的準繩。(慎獨)無論何時何地,我們都應該將規則內化于心、外化于行。)【知識總結】2.如何遵守規則?①遵守社會規則需要他律和自律。②遵守社會規則,需要我們發自內心地敬畏規則,將規則作為自己行動的準繩。【議學追問】④你的朋友說完就打開了手機,準備拍照,這時你會?(選擇1:自己的朋友,有什么辦法,寵著吧,我給你打掩護,你快拍!選擇2:向他認真科普為保護文物才不讓拍照,勸他不要拍。)【知識總結】3.如何維護和改進規則?① 我們要堅定維護規則。一方面要從自己做起,自覺遵守規則;另一方面要在保證自身安全的前提下,提醒、監督、幫助他人遵守規則。【議學情境】“取消預約”是2024年國內暑期旅游市場的熱詞之一。取消旅游預約制旨在提升游客的便利性,但在旅游旺季,“不約而至”能否有更好體驗?游客的感受各不相同。比如在浙江自然博物院在取消預約后的第一個周末,現場排隊的隊伍接近百米。一些外地游客反饋:“進館后還是跟著人流走,展品沒辦法仔細看。”杭州宣布景區取消預約的第二天,安徽游客陸女士便和好友接連“打卡”了雷峰塔、德壽宮、西溪濕地等景點,“不用提前約,身份證也不用刷,行程安排更靈活,旅游也更舒心了。”【議學任務】①根據景區從“預約”到“取消預約”,請你辨析“規則是一成不變”的這一觀點。(提示:觀點錯誤。那么規則的變化情況一般分為三種:制定新規、廢除舊規、調整完善規則,結合課件進行講解和舉例)②無論是預約還是取消預約,都存在其弊端,你有何更好的建議?(提示:“既可以面向有預約和規劃行程習慣的游客保留預約服務、優化流程;也可以面向臨時起意、不習慣或不方便預約的游客,保留線下票務服務。”“取消預約的景區,應進一步增強人性化服務理念,提升精細化服務水平。比如,為中小學生、老年人、殘障人士等特殊群體提供便利措施,防止“黃牛”擠占票源等。”“熱門景區可以通過小程序,顯示景區(點)的實時客流和最大瞬時承載量,讓游客一看便知景區是“舒適”還是“擁擠”,以避免擁堵。”)過渡:同學們都提出了自己的建議,見解也都很到位,這說明對于改進規則,我們青少年可以如何做呀?【知識總結】3.如何維護和改進規則?我們要積極參與規則的改進和完善,善于與他人溝通交流、尋求共識,積極為新規則的形成建言獻策,使之更加符合人民的利益和社會發展的要求。三、課堂總結《淮南子》說:短不正,不可為方;規不正,不可為圓。規則是每個人必須遵守的,也是每個公民都需要去維護的,“世界上的一切都必須按照一定的規矩秩序各就各位。要知道,萬事萬物都有自己的規則,一旦你脫離了或破壞了它,可能就會給他們帶來意想不到的后果。”所以我們應該從自身做起,自覺遵守規則,堅定維護規則,積極改進規則!四、板書設計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