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精品解析】黑龍江省哈爾濱市第七十六中學2024-2025學年上學期九年級期中物理、化學綜合試題-初中化學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精品解析】黑龍江省哈爾濱市第七十六中學2024-2025學年上學期九年級期中物理、化學綜合試題-初中化學

資源簡介

黑龍江省哈爾濱市第七十六中學2024-2025學年上學期九年級期中物理、化學綜合試題-初中化學
1.(2024九上·哈爾濱期中)中華傳統文化典籍中包含很多化學知識。下列解釋錯誤的是(  )
A.《華陽國志》:“取井火煮之,一斛水得五斗鹽”——加熱蒸發可得食鹽
B.《天工開物》:“凡石灰,經火焚煉為用”——煅燒石灰石可生成熟石灰
C.《夢溪筆談》:“熬膽礬鐵釜,久之易化為銅”——鐵的金屬活動性強于銅
D.《周易》:“澤中有火,上火下澤”——池中有機物發酵產生可燃性氣體
【答案】B
【知識點】基礎知識點歸納
【解析】【解答】A. 《華陽國志》:“取井火煮之,一斛水得五斗鹽”,是因為加熱蒸發水分可得食鹽 ,故正確,不符合題意;
B. 《天工開物》:“凡石灰,經火焚煉為用”,因為煅燒石灰石可生成生石灰 ,碳酸鈣在高溫下反應生成氧化鈣和二氧化碳,故錯誤,符合題意;
C. 《夢溪筆談》:“熬膽礬鐵釜,久之易化為銅”,因為鐵與硫酸銅反應生成硫酸亞鐵和銅,鐵的金屬活動性強于銅,故正確,不符合題意;
D. 《周易》:“澤中有火,上火下澤”,因為池中有機物發酵產生甲烷等可燃性氣體,故正確,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分析】A、根據蒸發操作的原理分析。
B、碳酸鈣在高溫下反應生成氧化鈣和二氧化碳。
C、鐵與硫酸銅反應生成硫酸亞鐵和銅。
D、有機物發酵產生甲烷等可燃性氣體。
2.(2024九上·哈爾濱期中)規范的實驗操作是實驗成功和安全的重要保證。下列實驗操作正確的是
A. 氣密性檢驗
B.驗滿
C. 稀釋濃硫酸
D. 測溶液
【答案】C
【知識點】檢查裝置的氣密性;溶液的酸堿性與pH值的關系;二氧化碳的檢驗和驗滿;稀釋濃硫酸
【解析】【解答】A、帶有長頸漏斗的制氣裝置,長頸漏斗處連通空氣,不能用圖示熱脹冷縮原理檢查裝置氣密性,不符合題意 ;
B、二氧化碳驗滿要將燃著的木條放在集氣瓶口,不能伸入瓶中,不符合題意;
C、稀釋濃硫酸時要將濃硫酸沿器壁緩緩倒入水中,并用玻璃棒攪拌散熱,符合題意;
D、測溶液pH時不能將試紙浸入待測液中,應用玻璃棒蘸取少量液體滴在試紙上測定,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分析】A、根據檢查裝置氣密性要形成密閉體系分析;
B、根據二氧化碳驗滿要放在瓶口處檢驗分析;
C、根據濃硫酸稀釋要酸入水中分析;
D、根據pH試紙的使用方法分析。
3.(2024九上·哈爾濱期中)下列物質的用途錯誤的是
A.氮氣用于閃光燈
B.鈦鎳合金制造記憶天線
C.鉛酸蓄電池中含有硫酸
D.生石灰作干燥劑
【答案】A
【知識點】氮氣及稀有氣體的用途;合金與合金的性質;生石灰的性質與用途
【解析】【解答】A、稀有氣體在通電時能發出不同顏色的光,可制造閃光燈,氮氣不能用于制作閃光燈,符合題意;
B、鈦鎳合金具有記憶功能,可用于制造記憶天線,不符合題意;
C、鉛酸電池是利用鉛、二氧化鉛與硫酸反應將其化學能轉化為電能的裝置,不符合題意;
D、生石灰可以與水發生反應生成氫氧化鈣,可用作干燥劑,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分析】A、根據氮氣的用途分析;
B、根據記憶性合金的應用分析;
C、根據硫酸用于鉛酸蓄電池分析;
D、根據生石灰與水反應分析。
4.(2024九上·哈爾濱期中)下列過程中不發生化學變化的是
A.濃硫酸使小木條變黑
B.自制汽水
C.制作葉脈書簽
D.洗滌劑洗餐具
【答案】D
【知識點】物理變化、化學變化的特點及其判別
【解析】【解答】A、濃硫酸使木條變黑過程中有新物質碳等生成,屬于化學變化,不符合題意;
B、自制汽水的過程中小蘇打與檸檬酸反應生成新物質,屬于化學變化,不符合題意;
C、制葉脈書簽過程中,葉肉與堿反應生成新物質,不符合題意;
D、洗滌劑具有乳化作用,能除去餐具上的油污,該過程中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分析】根據化學變化物理變化的特點分析,化學變化有新物質生成,物理變化沒有新物質生成,判斷變化種類就是看變化后有沒有新物質生成。
5.(2024九上·哈爾濱期中)生活生產中的下列做法正確的是
A.用石灰水粉刷墻壁
B.用pH試紙測定正常雨水的pH約為5.6
C.濃硫酸濺到皮膚上應先用大量水沖洗,再涂3%~5%的碳酸氫鈉溶液
D.處理印染廠的廢水,可加入適量的熟石灰中和
【答案】C
【知識點】常見堿的特性和用途;中和反應及其應用;溶液的酸堿度測定;酸、堿性廢水的處理
【解析】【解答】A、石灰水主要成分與空氣中二氧化碳反應可使墻壁變堅硬,所以用石灰漿粉刷墻壁,不符合題意;
B、pH試紙只能測定整數pH,不能測定5.6的結果,不符合題意;
C、濃硫酸具有腐蝕性,若濃硫酸濺到皮膚上應先用大量水沖洗,再涂3%~5%的碳酸氫鈉溶液,符合題意;
D、印染廠的廢水呈堿性,處理廢水應加入酸性物質,熟石灰呈堿性,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分析】A、根據氫氧化鈣的性質分析;
B、根據pH試紙只能測定整數pH分析;
C、根據濃硫酸的使用注意事項分析;
D、根據印染廠的廢水呈堿性分析。
6.(2024九上·哈爾濱期中)下列實驗現象的描述正確的是
A.將銅絲放入盛有硝酸銀溶液的試管中:銀白色固體表面有紫紅色固體生成,溶液由無色變為藍色
B.向稀鹽酸中加入紫色石蕊試液:溶液變成無色
C.過量氧化銅加入稀硫酸中:黑色固體減少至消失,溶液由無色變為藍色
D.向氫氧化鈉固體中加足量水:白色固體減少至消失,放出熱量
【答案】D
【知識點】溶解時的吸熱或放熱現象;金屬的化學性質;酸堿指示劑的性質及應用;酸的化學性質
【解析】【解答】A、將銅絲放入盛有硝酸銀溶液的試管中,銅和硝酸銀反應生成硝酸銅和銀,可觀察到紫紅色固體表面有銀白色固體生成,溶液由無色變為藍色,不符合題意;
B、稀鹽酸顯酸性,向稀鹽酸中加入紫色石蕊試液,溶液變成紅色,不符合題意;
C、氧化銅和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銅和水,過量氧化銅加入稀硫酸中,可觀察到黑色固體減少但不會完全消失,溶液由無色變為藍色,不符合題意;
D、氫氧化鈉固體溶于水放熱,向氫氧化鈉固體中加足量水,可觀察到白色固體減少至消失,放出熱量,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分析】A、根據銅和硝酸銀反應生成硝酸銅和銀分析;
B、根據石蕊遇酸性溶液變紅分析;
C、根據氧化銅和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銅和水及所給反應物用量分析;
D、根據氫氧化鈉固體溶于水放熱分析。
7.(2024九上·哈爾濱期中)下列敘述、對應的化學方程式、所屬基本反應類型都正確的是
A.熟石灰處理硫酸廠的廢水、Ca(OH)2+H2SO4=CaSO4+H2O、復分解反應
B.正常雨水的pH約為5.6、CO2+H2O=H2CO3、化合反應
C.氫氧化鈉的變質、2NaOH+CO2=Na2CO3+H2O、復分解反應
D.服用含氫氧化鋁的藥物治療胃酸過多、2Al(OH)3+6HCl=2AlCl3+6H2O、中和反應
【答案】B
【知識點】反應類型的判定;化學方程式的書寫與配平
【解析】【解答】A、熟石灰為氫氧化鈣俗稱,處理硫酸廠的廢水時發生的是氫氧化鈣與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鈣、水反應,化學方程式為,該反應為復分解反應,不符合題意;
B、正常雨水的pH約為5.6,是因為空氣中的二氧化碳與水反應生成碳酸,化學方程式為,該反應符合多變一特點,屬于化合反應,符合題意;
C、氫氧化鈉的變質是空氣中的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鈉反應生成碳酸鈉、水,化學方程式為,該反應不屬于復分解反應,不符合題意;
D、胃酸主要成分是鹽酸,服用含氫氧化鋁的藥物治療胃酸過多,發生的是氫氧化鋁與鹽酸生成氯化鋁、水的反應,化學方程式為,該反應為復分解反應,中和反應不是基本反應類型,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分析】根據方程式書寫原則及基本反應類型的特點分析,書寫方程式首先要尊重客觀事實,即正確書寫出該反應中涉及到的物質的化學式,要遵守質量守恒定律,即按反應前后原子個數相等配平,化合反應符合“多變一”的特點、分解反應符合“一變多”的特點、置換反應為“單化化單”、復分解反應為“雙交換價不變”,中和反應不屬于基本反應類型。
8.(2024九上·哈爾濱期中)對下列事實的微觀解釋不正確的是
選項 事實 解釋
A 硫酸銅溶液和硫酸亞鐵顏色不同 陰離子的種類不同
B 稀鹽酸和稀硫酸的化學性質相似 溶液中都含有氫離子
C 濃鹽酸要密閉保存 氯化氫分子不斷運動
D 氯化鈉固體不導電 固體中沒有自由移動的帶電粒子
A.A B.B C.C D.D
【答案】A
【知識點】酸的化學性質;分子的定義與分子的特性;溶液的導電性及其原理分析
【解析】【解答】A、硫酸銅溶液和硫酸亞鐵溶液顏色不同,是因為溶液中的陽離子不同,符合題意;
B、稀鹽酸和稀硫酸的化學性質相似,是因為溶液中都含有氫離子,不符合題意;
C、濃鹽酸要密閉保存,是因為濃鹽酸具有揮發性,氯化氫分子運動到空氣中,不符合題意;
D、氯化鈉固體不導電,是因為固體中沒有自由移動的帶電粒子,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分析】A、根據銅離子溶液呈藍色,亞鐵離子溶液呈淺綠色分析;
B、根據酸的溶液中都含氫離子分析;
C、根據分子的不斷運動分析;
D、根據導電是靠自由移動的帶電粒子分析。
9.(2024九上·哈爾濱期中)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廢舊金屬的回收利用可以減少對環境的污染
B.張青蓮為相對原子質量的測定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C.石油是可再生能源
D.汽車表面噴漆既美觀又防銹
【答案】C
【知識點】金屬銹蝕的條件及其防護;合理利用金屬資源;化學相關人物及貢獻;化石燃料的利用與保護
【解析】【解答】A、 廢舊金屬的回收利用可以減少對環境的污染 ,且可使其中所含金屬得到再利用,節約資源,不符合題意;
B、中國科學院院士張青蓮教授主持測定了銦、銥、銻、銪、鈰、鉺、鍺、鋅、鏑幾種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的新值,為相對原子質量的測定作出了卓越的貢獻,不符合題意;
C、石油為化石能源,是不可再生能源,符合題意;
D、汽車表面噴漆既美觀又能隔離氧氣和水,達到防銹目的,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分析】A、根據廢舊金屬回收利用可節約資源并保護環境分析;
B、根據張青蓮為測定相對原子質量作出貢獻分析;
C、根據石油為化石能源,是不可再生能源分析;
D、根據噴涂可隔離氧氣和水防止生銹分析。
10.(2024九上·哈爾濱期中)從如圖所示的兩種微粒結構示意圖中,所獲取信息正確的是
A.它們的核外電子層數相同 B.它們屬于同種元素
C.①表示的微粒有10個質子 D.②表示離子
【答案】A
【知識點】離子或物質的共存問題;原子結構示意圖與離子結構示意圖;元素的概念
【解析】【解答】A、由圖可知,它們的核外電子都有兩層,符合題意;
B、兩粒子質子數不同,不屬于同種元素,不符合題意;
C、①表示的微粒有8個質子,不符合題意;
D、②中質子數=核外電子數,表示原子,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分析】A、根據弧線表示電子層數分析;
B、根據同種元素質子數相同分析;
C、根據圓圈內的數字表示原子質子數分析;
D、根據原子中質子數=電子數,離子中質子數不等于電子數分析。
11.(2024九上·哈爾濱期中)推理是學習化學常用的思維方法。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
A.金屬陽離子帶正電荷,則帶正電荷的微觀粒子都是金屬陽離子
B.中和反應生成鹽和水,則生成鹽和水的反應一定是中和反應
C.堿溶液能使酚酞溶液變紅,則能使酚酞溶液變紅的溶液都是堿溶液
D.元素的種類由質子數決定,則質子數相同的原子一定屬于同種元素
【答案】D
【知識點】基礎知識點歸納
【解析】【解答】A. 金屬陽離子帶正電荷,則帶正電荷的微觀粒子可能是金屬陽離子 ,也是質子、銨根離子等,故錯誤;
B. 中和反應生成鹽和水,則生成鹽和水的反應不一定是中和反應,比如氧化銅與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銅和水,不屬于中和反應,故錯誤;
C. 堿溶液能使酚酞溶液變紅,則能使酚酞溶液變紅的溶液可能是堿溶液 ,也可能是鹽溶液,故錯誤;
D. 元素的種類由質子數決定,則質子數相同的原子一定屬于同種元素,故正確;
故答案為:D。
【分析】A、帶正電荷的粒子有陽離子、質子、原子核等。
B、根據中和反應的特點分析。
C、堿性溶液可能是堿溶液 ,也可能是鹽溶液。
D、根據元素的概念分析。
12.(2024九上·哈爾濱期中)四個圖像分別與選項的操作相對應,其中合理的是
A.向pH=13的溶液中不斷加水
B.恒溫蒸發氯化鈉的不飽和溶液
C.高溫燒石灰石
D.水通電分解
【答案】B
【知識點】電解水實驗;溶質的質量分數及相關計算;溶液的酸堿性與pH值的關系;物質組成的綜合計算
【解析】【解答】A.向pH=13的溶液中不斷加水,溶液的堿性減弱,pH會減小,但不會小于或等于7,不符合題意;
B.恒溫蒸發氯化鈉的不飽和溶液,溶質的質量分數在原有基礎上隨水的減少而增大,達到飽和時保持不變,符合題意;
C.高溫燒石灰石,碳酸鈣分解產生氧化鈣和二氧化碳,固體中鈣元素質量不變,不符合題意;
D.水通電分解,生成氫氣和氧氣的質量比即水中氫、氧元素質量比為,為1:8,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分析】本題屬于圖像與實驗操作相結合的題目,解題時,分析清楚圖像中坐標軸表示的量,結合實驗操作分析即可。
13.(2024九上·哈爾濱期中)下列依據實驗目的所設計的實驗方案中,不合理的是
選項 實驗目的 實驗方案
A 鑒別鐵粉、木炭粉、氧化銅粉末 分別加入足量稀硫酸
B 檢驗NaOH溶液在空氣中是否變質 加入足量的稀鹽酸
C 除去CO2中水蒸氣 加入足量的氫氧化鈉溶液
D 除去KCl固體中的MnO2 加足量水溶解、過濾、蒸發結晶
A.A B.B C.C D.D
【答案】C
【知識點】物質除雜或凈化的探究;物質的檢驗、鑒別
【解析】【解答】A、加入足量稀硫酸,產生氣泡的為鐵粉,固體溶解,生成藍色溶液的為氧化銅,固體不溶解的為木炭粉,可以鑒別,不符合題意;
B、氫氧化鈉與鹽酸反應無明顯現象,碳酸鈉與鹽酸反應產生氣泡,加入足量稀鹽酸,可檢驗氫氧化鈉是否變質,不符合題意;
C、氫氧化鈉溶液不具有吸水性,且能與二氧化碳反應,不能用于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水蒸氣,符合題意;
D、氯化鉀易溶于水,二氧化錳難溶于水,加足量水溶解、過濾、蒸發結晶得到氯化鉀晶體,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分析】A、根據鐵與酸反應產生氫氣,木炭不與酸反應,氧化銅能溶于酸分析;
B、根據氫氧化鈉與鹽酸反應無明顯現象,碳酸鈉與鹽酸反應產生氣泡分析;
C、根據氫氧化鈉溶液不具有吸水性,且能與二氧化碳反應分析;
D、根據氯化鉀易溶于水,二氧化錳難溶于水分析。
14.(2024九上·哈爾濱期中)按要求回答下列問題
(1)“雪韻冰城,燃情亞冬”。亞冬會期間,可用純電動汽車,為運動員提供出行服務,此種汽車行駛時的能量轉化為:   能→電能→機械能。
(2)農作物生長對土壤的酸堿性有一定的要求,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是   (填俗稱)。
(3)清涼一夏,同學們喝汽水時,常會打嗝,因為體內溫度高,氣體溶解度   。
(4)生活中常用爐具清潔劑清除油污,其原理發生的是   變化。
【答案】(1)化學
(2)熟石灰
(3)減小
(4)化學
【知識點】溶解度的影響因素;常見堿的特性和用途;物理變化、化學變化的特點及其判別;物質發生化學變化時的能量變化
【解析】【解答】(1)純電動汽車行駛時依賴電池提供能量,能量轉化為:化學能→電能→機械能。
(2)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是氫氧化鈣,其俗稱是熟石灰(或消石灰)。
(3)喝汽水時,常會打嗝,因為體內溫度高,氣體溶解度減小。
(4)生活中常用爐具清潔劑清除油污,爐具清潔劑中的堿性物質能與油污發生反應,促進油污的水解,有新物質生成,發生的是化學變化。
【分析】(1)根據電池使用時化學能轉化為電能分析;
(2)根據氫氧化鈣的用途及俗稱分析;
(3)根據氣體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減小分析;
(4)根據爐具清潔劑中的堿性物質能與油污發生反應分析。
(1)純電動汽車行駛時依賴電池提供能量,能量轉化為:化學能→電能→機械能。
(2)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是氫氧化鈣,其俗稱是熟石灰(或消石灰)。
(3)喝汽水時,常會打嗝,因為體內溫度高,氣體溶解度減小。
(4)生活中常用爐具清潔劑清除油污,爐具清潔劑中的堿性物質能與油污發生反應,促進油污的水解,有新物質生成,發生的是化學變化。
15.(2024九上·哈爾濱期中)溶液在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
(1)甲、乙兩種物質的溶解度曲線如圖所示。
①0℃,甲的溶解度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乙的溶解度。
②   (填一種方法)可以將甲和乙的飽和溶液轉化為不飽和溶液;
③a2℃時甲的飽和溶液中溶質和溶劑的質量比為   。
(2)鹽酸和氫氧化鈉發生中和反應時的pH變化如圖所示,m點的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變   色。
【答案】(1)小于;升高溫度或增加溶劑;1∶2
(2)紅
【知識點】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相互轉變的方法;固體溶解度曲線及其作用;酸堿指示劑的性質及應用;溶液的酸堿性與pH值的關系
【解析】【解答】(1)①根據題目信息和溶解度曲線可知,0℃時,甲的溶解度小于乙的溶解度;②根據溶解度曲線可知:甲、乙兩物質的溶解度均隨溫度升高而增大,故將甲和乙的飽和溶液轉化為不飽和溶液的方法是升高溫度或增加溶劑;③根據溶解度曲線可知:a2℃時,甲的溶解度為50g,即在a2℃時,100g的水中最多溶解甲物質的質量為50g,則a2℃時,甲的飽和溶液中溶質和溶劑的質量比為50g:100g=1:2。
(2)由圖像可知在沒有加入該試劑前,原溶液的pH小于7,所以原來溶液顯酸性,隨著加入試劑,溶液的pH增大,所以該操作是將氫氧化鈉溶液滴入鹽酸中。m點的溶液pH小于7,溶液顯酸性,能使紫色石蕊溶液變紅色。
【分析】(1)根據溶解度曲線確定各物質一定溫度下的溶解度,增加溶劑或改變溫度可使飽和溶液變不飽和,飽和溶液中溶質與溶劑質量比為溶解度:100分析;
(2)根據石蕊遇酸性溶液變紅分析。
(1)①根據題目信息和溶解度曲線可知,0℃時,甲的溶解度小于乙的溶解度;
②根據溶解度曲線可知:甲、乙兩物質的溶解度均隨溫度升高而增大,故將甲和乙的飽和溶液轉化為不飽和溶液的方法是升高溫度或增加溶劑;
③根據溶解度曲線可知:a2℃時,甲的溶解度為50g,即在a2℃時,100g的水中最多溶解甲物質的質量為50g,則a2℃時,甲的飽和溶液中溶質和溶劑的質量比為50g:100g=1:2。
(2)由圖像可知在沒有加入該試劑前,原溶液的pH小于7,所以原來溶液顯酸性,隨著加入試劑,溶液的pH增大,所以該操作是將氫氧化鈉溶液滴入鹽酸中。m點的溶液pH小于7,溶液顯酸性,能使紫色石蕊溶液變紅色。
16.(2024九上·哈爾濱期中)氨(NH3)是一種重要物質,可用作肥料,緩解了耕地資源有限與糧食需求龐大的矛盾,因此,氨的需求量巨大。最初,為了找到合成氨反應合適的催化劑,人們做了數千次實驗,發現鐵觸媒效果較好。在鐵觸媒作用下,工業上用體積比為1:3的氮氣和氫氣合成氨,當反應中氨的含量不再發生變化時,測得氨的含量分別與溫度和壓強的關系如圖1所示。隨著“雙碳”目標的提出,氨作為氫的載體,能源化應用成為研究熱點,氨正由肥料走向燃料。研究發現氨作為燃料,是一種比氫氣更理想的能源。二者在相同條件下的物性參數對比見表1。
表1:氫氣和氨氣的物性參數對比
物性參數 H2 NH3
顏色、氣味 無色、無味 無色、刺激性
沸點/℃ -252.9 -33.5
水中溶解度 難溶于水 極易溶于水
燃燒熱/(kJ L-1) 12.77 17.10
爆炸極限/% 4~75 16~25
回答下列問題:
(1)分離液態空氣可獲得工業合成氨的原料氣N2,該過程發生的是   。(填“物理變化”或“化學變化”)
(2)上述材料中合成氨反應合適的催化劑是   。
(3)參照圖1,按下列條件進行合成氨反應,最終氨的含量最高的是______。
A.2×107Pa、300℃ B.2×107Pa、500℃
C.4×107Pa、300℃ D.4×107Pa、500℃
(4)一定條件下,氨在純氧中燃燒的產物是N2和H2O,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根據表1等相關信息,氨替代氫氣作為燃料的優點有   (填一點即可)。
【答案】(1)物理變化
(2)鐵觸媒
(3)C
(4)4NH3+3O22N2+6H2O;泄漏易發覺或燃燒更安全或燃燒值大或泄漏易處理
【知識點】氧氣的工業制法;物理變化、化學變化的特點及其判別;化學方程式的書寫與配平
【解析】【解答】(1)分離液態空氣可獲得工業合成氨的原料氣氮氣,該過程沒有新物質生成,發生的是物理變化;
(2)根據材料“最初,為了找到合成氨反應合適的催化劑,人們做了數千次實驗,發現鐵觸媒效果較好”可知,合成氨反應合適的催化劑是鐵觸媒;
(3)由圖可知,壓強越大,氨的含量越高,溫度越低,氨的含量越高,故選C;
(4)氨和氧氣在一定條件下生成氮氣和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4NH3+3O22N2+6H2O;由圖可知,氨氣的爆炸極限范圍小,燃燒更安全,且氨熱值高、便于運輸、泄露易于處理等。
【分析】(1)根據沒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為物理變化分析;
(2)根據所給資料分析;
(3)根據圖示中所給信息分析;
(4)氨和氧氣在一定條件下生成氮氣和水,氨氣的爆炸極限范圍小,燃燒更安全等特點分析。
(1)分離液態空氣可獲得工業合成氨的原料氣氮氣,該過程沒有新物質生成,發生的是物理變化;
(2)根據材料“最初,為了找到合成氨反應合適的催化劑,人們做了數千次實驗,發現鐵觸媒效果較好”可知,合成氨反應合適的催化劑是鐵觸媒;
(3)由圖可知,壓強越大,氨的含量越高,溫度越低,氨的含量越高,故選C;
(4)氨和氧氣在一定條件下生成氮氣和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4NH3+3O22N2+6H2O;
由圖可知,氨氣的爆炸極限范圍小,燃燒更安全,且氨熱值高、便于運輸、泄露易于處理等。
17.(2024九上·哈爾濱期中)歸納分類、類比是學習化學的重要方法。
(1)化學變化的基本特征是有其他物質生成,常表現為顏色改變、放出氣體、生成沉淀等。請從上述現象的角度,可將實驗A與   (填字母)分為一類,分類依據是:變化過程中都   。
A.硫酸銅溶液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 B.鎂條與稀鹽酸反應 C.木條燃燒 D.碳酸銅溶液與氫氧化鈣溶液反應
(2)請認真閱讀資料卡片,并根據其中的內容和所學的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下列兩組物質中,甲組不能發生反應的原因:兩種物質的溶液混合后溶液中離子的數目   (填“有”或“沒有”)減少,對比甲、乙兩組中的物質可以得出,復分解反應發生必須要有沉淀或氣體或水生成,因為這些物質都   (填“難”或“易”)解離出自由移動離子。
甲組 Ba(NO3)2與HCl不反應;NaCl與H2SO4不反應 資料卡片 隨著學習的深入,我們還可以從離子的角度認識復分解反應,實質是離子間發生反應,可以直接寫出離子方程式如:氫氧化鈉溶液與稀硫酸的反應可表示為:H++OH-=H2O。
乙組 NaOH+HCl=NaOH+H2O Na2CO3+2HCl=2NaCl+H2O+CO2↑ CuSO4+2NaOH=Na2SO4+Cu(OH)2↓
【答案】(1)D;生成沉淀
(2)沒有;難
【知識點】金屬的化學性質;鹽的化學性質;復分解反應及其應用
【解析】【解答】(1)A、硫酸銅和氫氧化鈉反應生成氫氧化銅沉淀和硫酸鈉;
B、鎂和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鎂和氫氣;
C、木條燃燒生成二氧化碳;
D、碳酸銅和氫氧化鈣反應生成氫氧化銅沉淀和碳酸鈣沉淀;
可將實驗A與D分為一類,分類依據是:變化過程中都有沉淀產生;
(2)甲組不能發生反應的原因:兩種物質的溶液混合后溶液中離子的數目沒有減少,因為沒有生成沉淀、氣體或水這些物質;對比甲、乙兩組中的物質可以得出,復分解反應發生必須要有沉淀或氣體或水生成,因為這些物質都難解離出自由移動的離子。
【分析】(1)根據所給各反應的現象分析;
(2)根據復分解反應條件分析。
(1)A、硫酸銅和氫氧化鈉反應生成氫氧化銅沉淀和硫酸鈉;
B、鎂和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鎂和氫氣;
C、木條燃燒生成二氧化碳;
D、碳酸銅和氫氧化鈣反應生成氫氧化銅沉淀和碳酸鈣沉淀;
可將實驗A與D分為一類,分類依據是:變化過程中都有沉淀產生;
(2)甲組不能發生反應的原因:兩種物質的溶液混合后溶液中離子的數目沒有減少,因為沒有生成沉淀、氣體或水這些物質;
對比甲、乙兩組中的物質可以得出,復分解反應發生必須要有沉淀或氣體或水生成,因為這些物質都難解離出自由移動的離子。
18.(2024九上·哈爾濱期中)化工工藝流程一般為:原料→預處理→核心反應→分離提純→目標產物。某鋁業集團利用鋁土礦(主要成分Al2O3,雜質不溶于水也不參與反應)冶煉金屬鋁的流程如圖所示:
查閱資料:①氨水(NH3 H2O)為弱堿,可沉淀溶液中的Cu2+、Zn2+、Al3+等離子。
②溶液中Al3+遇強堿會發生分步反應【以Al(NO3)3溶液和NaOH溶液為例】:Al(NO3)3+3NaOH=Al(OH)3↓+3NaNO3,Al(OH)3+NaOH=NaAlO2+2H2O。回答下列問題:
(1)原料預處理過程中將礦石粉碎的目的是   。
(2)濾液A中的溶質是   (寫化學式)。
(3)補充該流程核心反應的化學方程式:2Al2O34Al+   。
(4)此工藝流程中不能用“過量NaOH溶液”代替“過量氨水”的原因是   (文字表述)。
【答案】(1)增大接觸面積使反應更充分更快
(2)AlCl3、HCl
(3)3O2↑
(4)防止反應生成的氫氧化鋁溶于氫氧化鈉溶液中,影響產率
【知識點】酸的化學性質;堿的化學性質;質量守恒定律及其應用
【解析】【解答】(1)原料預處理過程中將礦石粉碎的目的是:增大反應物之間的接觸面積,使反應更充分更快;
(2)鋁土礦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鋁,加入過量鹽酸,氧化鋁和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鋁和水,鹽酸過量,故濾液A的溶質為:AlCl3、HCl;
(3)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化學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和數目不變,反應物中含Al、O的個數分別是4、6,生成物中含Al、O的個數分別是4、0,故生成物中還應含6個O,故將化學方程式補充完整為:2Al2O34Al+3O2↑;
(4)由題干信息可知,溶液中的鋁離子遇強堿會發生分部反應,即鋁離子和氫氧根離子結合生成氫氧化鋁,氫氧化鋁與氫氧化鈉反應生成偏鋁酸鈉和水,故此工藝流程中不能用“過量NaOH溶液”代替“過量氨水”的原因是:防止反應生成的氫氧化鋁溶于氫氧化鈉溶液中,影響產率。
【分析】(1)根據增大接觸面積可使反應加快分析;
(2)根據氧化鋁與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鋁和水及反應物用量分析;
(3)根據化學反應前后原子種類和數目不變分析;
(4)根據氫氧化鋁與氫氧化鈉反應生成偏鋁酸鈉和水分析。
(1)原料預處理過程中將礦石粉碎的目的是:增大反應物之間的接觸面積,使反應更充分更快;
(2)鋁土礦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鋁,加入過量鹽酸,氧化鋁和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鋁和水,鹽酸過量,故濾液A的溶質為:AlCl3、HCl;
(3)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化學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和數目不變,反應物中含Al、O的個數分別是4、6,生成物中含Al、O的個數分別是4、0,故生成物中還應含6個O,故將化學方程式補充完整為:2Al2O34Al+3O2↑;
(4)由題干信息可知,溶液中的鋁離子遇強堿會發生分部反應,即鋁離子和氫氧根離子結合生成氫氧化鋁,氫氧化鋁與氫氧化鈉反應生成偏鋁酸鈉和水,故此工藝流程中不能用“過量NaOH溶液”代替“過量氨水”的原因是:防止反應生成的氫氧化鋁溶于氫氧化鈉溶液中,影響產率。
19.(2024九上·哈爾濱期中)根據下列實驗裝置圖回答問題:
I.用高錳酸鉀制氧氣:
(1)制備較純凈的氧氣時,應選擇發生裝置和收集裝置的組合是   (填字母序號),其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   。
(2)氧氣性質的驗證實驗時:將燒至紅熱的鐵絲伸入盛有氧氣的集氣瓶時,集氣瓶中預留少量水的原因:   。
II.用大理石和稀鹽酸制二氧化碳氣體:
(3)儀器d的名稱是   。
(4)用已有的儀器制取并檢驗CO2氣體,裝置的氣密性良好,長頸漏斗和膠塞已連接好。其操作步驟如下:
A.倒入石灰水;B.加入大理石;C.加入稀鹽酸。
正確的操作順序為   。(填字母)
(5)若用F裝置收集二氧化碳時,氣體應該從端   (“a”或“b”)進入F裝置。
(6)用裝置G測量二氧化碳的體積時,若G中無植物油,則測得的二氧化碳的體積   (填“偏大”“偏小”或“無影響”)。
【答案】AC;;防止高溫熔化物濺落炸裂瓶底;長頸漏斗;BAC;a;偏小
【知識點】氧氣與碳、磷、硫、鐵等物質的反應現象;氧氣的實驗室制法;化學方程式的書寫與配平;二氧化碳的實驗室制法
【解析】【解答】(1)用高錳酸鉀制氧氣,屬于固-固加熱型,選擇的發生裝置為A;氧氣的密度比空氣大,不易溶于水,可采用向上排空氣法或排水法收集,采用排水法收集氣體較純凈,選擇的收集裝置為C;
高錳酸鉀受熱分解生成錳酸鉀、二氧化錳和氧氣,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故答案為:AC;
(2)將燒至紅熱的鐵絲伸入盛有氧氣的集氣瓶時,集氣瓶中預留少量水,防止高溫熔化物濺落炸裂瓶底;
故答案為: 防止高溫熔化物濺落炸裂瓶底 ;
(3)從圖示可知d為長頸漏斗;
故答案為:長頸漏斗;
(4)實驗過程中先加入固體藥品,然后連接儀器,在試管中裝好石灰水,最后通過長頸漏斗加入鹽酸,產生氣體后,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正確的操作順序為BAC;
故答案為:BAC;
(5)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氣大,采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若用F裝置收集二氧化碳時,氣體應該從a端進入F裝置;
故答案為:a;
(6)用裝置G測量二氧化碳的體積時,若G中無植物油,由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能與水反應,則會導致測得的二氧化碳的體積偏小。
故答案為:偏小。
【分析】(1)根據發生裝置和收集裝置選擇的依據,高錳酸鉀受熱分解生成錳酸鉀、二氧化錳和氧氣的化學方程式的書寫進行分析解答;
(2)根據鐵絲燃燒生成高溫熔融物溫度很高,若瓶底沒有放水,掉落會炸裂瓶底進行分析解答;
(3)根據常見儀器名稱進行分析解答;
(4)根據實驗過程先加固體,連接好儀器,裝好石灰水,往長頸漏斗中倒入稀鹽酸進行分析解答;
(5)根據萬能瓶收集密度比空氣大的氣體,氣體長進短出進行分析解答;
(6)根據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能與水反應進行分析解答。
20.(2024九上·哈爾濱期中)圖中A、B、C、D、E、F為六種初中化學常見的物質,其中B是胃液的主要成分,D可用于配制農藥波爾多液,F為紅棕色固體,各物質間的反應及部分轉化關系如圖所示(圖中用“—”表示兩種物質間能發生反應,用“→”表示一種物質能轉化為另一種物質,部分反應物、生成物、反應條件已略去,有些反應需在溶液中進行)。
請回答下列問題:
(1)分別寫出A、D物質的化學式:A:   ,D:   。
(2)寫出C→D的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3)寫出F與過量B反應的實驗現象為   。
【答案】(1)Fe;Ca(OH)2
(2)CaO+H2O=Ca(OH)2
(3)紅棕色固體減少至消失,溶液由無色變為黃色
【知識點】酸的化學性質;常用鹽的用途;鹽的化學性質
【解析】【解答】B是胃液的主要成分,所以B是鹽酸,D可用于配制農藥波爾多液,D是硫酸銅或氫氧化鈣,D會與B反應,氫氧化鈣能與鹽酸反應,硫酸銅不能與鹽酸反應,所以D是氫氧化鈣,F為紅棕色固體,所以F是氧化鐵,E會轉化成鹽酸,會與氧化鐵、氫氧化鈣反應,所以E是硫酸;C會與氫氧化鈣相互轉化,所以C是水;氧化鐵轉化成的A會與鹽酸反應,所以A是鐵,經過驗證,推斷正確。
(1)A是鐵,其化學式為:Fe;D是氫氧化鈣,其化學式為:Ca(OH)2;
(2)C→D為氧化鈣和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鈣,化學方程式為;
(3)F與過量B的反應是氧化鐵與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鐵和水,其實驗現象為紅棕色固體逐漸溶解,溶液逐漸變成黃色。
【分析】根據胃液成分為鹽酸,硫酸銅和氫氧化鈣配制波爾多液,氧化鐵與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鐵和水,結合框圖中物質間轉化關系推導出各物質,再按要求解答即可。
(1)A是鐵,其化學式為:Fe;D是氫氧化鈣,其化學式為:Ca(OH)2;
(2)C→D為氧化鈣和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鈣,化學方程式為;
(3)F與過量B的反應是氧化鐵與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鐵和水,其實驗現象為紅棕色固體逐漸溶解,溶液逐漸變成黃色。
21.(2024九上·哈爾濱期中)某實驗室的廢液中含有硫酸和硫酸銅,測定其中硫酸銅的含量,取廢液100g進行實驗,向廢液中慢慢滴入8%的NaOH溶液,溶液的pH變化如圖所示。注:本題不考慮硫酸銅溶液的酸堿性。
(1)寫出①過程中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
(2)溶液中硫酸的質量為   。
(3)若用20%濃度的NaOH溶液來配制上述實驗所用的的NaOH溶液200g,則需要補充水的質量是   。
(4)所有物質均恰好完全反應時,向此時溶液中補充114.7g水,則此時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是   。
(5)工業上常用純堿制燒堿,若用21.2t的碳酸鈉(俗稱純堿)理論上可以制得燒堿的質量是   。
【答案】(1)2NaOH+CuSO4=Na2SO4+Cu(OH)2↓
(2)4.9g
(3)120g
(4)7.1%
(5)16t
【知識點】用水稀釋改變濃度的方法;酸的化學性質;鹽的化學性質;根據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
【解析】【解答】(1)由于廢液中含有硫酸和硫酸銅,加入氫氧化鈉溶液先與稀硫酸反應,溶液的pH增大,當稀硫酸完全反應后再與硫酸銅反應生成沉淀,所以①過程中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2NaOH+CuSO4=Na2SO4+Cu(OH)2↓,故填:2NaOH+CuSO4=Na2SO4+Cu(OH)2↓;
(2)由圖像可知,與硫酸反應的NaOH的質量是50g×8%=4g;
設溶液中硫酸的質量為x,生成硫酸鈉的質量為y,
(3)稀釋前后溶質的質量不變,設需加水的質量為m,則有(200g-m)×20%=200g×8%,得m=120g;
(4)由圖像可知,與硫酸銅反應的NaOH的質量是(200g-50g)×8%=12g;
設生成硫酸鈉的質量為z,生成氫氧化銅沉淀質量為n,
向此時溶液中補充114.7g水,此地反應后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為=7.1%;
(5)設理論上可以制得燒堿的質量是a,
【分析】(1)根據向硫酸和硫酸銅混合溶液中加入氫氧化鈉時,氫氧化鈉先與硫酸反應,然后再與硫酸銅反應分析;
(2)根據溶質質量=溶液質量×溶質質量分數分析;
(3)根據溶液稀釋前后溶質質量不變分析;
(4)根據溶質質量分數=溶質質量/溶液質量分析;
(5)根據反應的氫氧化鈉和碳酸鈉質量及方程式中物質間質量關系計算氫氧化鈉質量分析。
(1)由于廢液中含有硫酸和硫酸銅,加入氫氧化鈉溶液先與稀硫酸反應,溶液的pH增大,當稀硫酸完全反應后再與硫酸銅反應生成沉淀,所以①過程中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2NaOH+CuSO4=Na2SO4+Cu(OH)2↓,故填:2NaOH+CuSO4=Na2SO4+Cu(OH)2↓;
(2)由圖像可知,與硫酸反應的NaOH的質量是50g×8%=4g;
設溶液中硫酸的質量為x,生成硫酸鈉的質量為y,
故填:4.9g;
(3)稀釋前后溶質的質量不變,設需加水的質量為m,則有(200g-m)×20%=200g×8%,得m=120g,故填:120g;
(4)由圖像可知,與硫酸銅反應的NaOH的質量是(200g-50g)×8%=12g;
設生成硫酸鈉的質量為z,生成氫氧化銅沉淀質量為n,
向此時溶液中補充114.7g水,此地反應后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為=7.1%;
故填:7.1%。
(5)設理論上可以制得燒堿的質量是a,
故填:16t。
22.(2024九上·哈爾濱期中)某化學課堂圍繞“酸和堿的中和反應”,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開展探究活動,請你參與學習并填寫空格。
探究一:甲組同學設計了如圖所示的實驗,根據圖示回答:
(1)在試管中加入約2mL硫酸銅溶液,然后滴入幾滴氫氧化鈉溶液,觀察到的實驗現象是   。然后再向試管中加入稀鹽酸,該實驗通過稀鹽酸與   (填物質名稱)反應,觀察到明顯現象,驗證了酸與堿能發生中和反應。
(2)探究二:乙組同學將一定量的稀H2SO4加入盛有NaOH溶液的小燒杯中,一會兒后,發現忘記了滴加指示劑,于是他們從燒杯中取出少量反應后的溶液于試管中,滴入幾滴酚酞溶液,振蕩,觀察到無明顯現象。中和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提出問題】實驗中未觀察到明顯現象,部分同學產生了疑問:反應后溶液中溶質組成是什么?
【假設猜想】針對疑問,大家紛紛提出猜想:
甲組猜想:只有Na2SO4;乙組猜想:有Na2SO4和H2SO4;丙組猜想:有Na2SO4和NaOH。
(3)同學對以上猜想提出質疑,認為有一種猜想是不合理的,不合理的是   組猜想,原因是   。
【實驗探究】
(4)乙組同學為了驗證自己的猜想,同學們重新取燒杯中少許剩余溶液于試管中,加入少量氫氧化鋇溶液,看到溶液中產生白色沉淀,于是認為自己組的猜想是正確的。請你評價他的結論   。
【得出結論】通過繼續探究,同學們一致確定乙組猜想是正確的。
探究三:
(5)丙組同學取部分變質的氫氧化鈉樣品18.6g,放置于空氣中較長時間待其完全變質后將其加入到200g稀鹽酸中,恰好完全反應,得到溶液212.4g,請你幫助丙組同學計算一下所取氫氧化鈉樣品的變質程度   (質量分數)。
【評價反思】老師對同學們能用多種方法進行探究給予了肯定。
【答案】產生藍色沉淀;氫氧化銅;2NaOH+H2SO4=Na2SO4+2H2O;丙;滴加酚酞無明顯現象,說明一定不顯堿性,因此不含NaOH;不正確,Na2SO4是可溶性生成物,一定有,加Ba(OH)2一定產生BaSO4白色沉淀,無法證明是否含H2SO4(或加Ba(OH)2產生白色沉淀。只能證明含了SO,無法證明是否含H+);50%
【知識點】含雜質物質的化學反應的有關計算;酸堿指示劑的性質及應用;中和反應及其應用;鹽的化學性質
【解析】【解答】(1)在試管中加入約2mL硫酸銅溶液,然后滴入幾滴氫氧化鈉溶液,氫氧化鈉和硫酸銅反應生成氫氧化銅沉淀和硫酸鈉,觀察到的實驗現象是產生藍色沉淀。然后再向試管中加入稀鹽酸,稀鹽酸和氫氧化銅反應生成氯化銅和水,可觀察到藍色沉淀逐漸溶解,該實驗通過稀鹽酸與氫氧化銅反應,觀察到明顯現象,驗證了酸與堿能發生中和反應。
(2)稀鹽酸和氫氧化鈉反應生成硫酸鈉和水,化學方程式為2NaOH+H2SO4=Na2SO4+2H2O;
(3)滴加酚酞無明顯現象,說明一定不顯堿性,因此不含NaOH,所以丙猜想不合理;
(4)重新取燒杯中少許剩余溶液于試管中,加入少量氫氧化鋇溶液,看到溶液中產生白色沉淀,不能說明溶液中一定含有硫酸,即乙的結論不正確,Na2SO4是可溶性生成物,一定有,加Ba(OH)2一定產生BaSO4白色沉淀,無法證明是否含H2SO4(或加Ba(OH)2產生白色沉淀。只能證明含了SO,無法證明是否含H+);
(5)氫氧化鈉的變質是氫氧化鈉和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水,部分變質的氫氧化鈉樣品中一定含有氫氧化鈉和碳酸鈉,取部分變質的氫氧化鈉樣品18.6g,放置于空氣中較長時間待其完全變質后,只含有碳酸鈉,將其加入到200g稀鹽酸中,恰好完全反應,得到溶液212.4g,設跟鹽酸反應的碳酸鈉質量為x,
解得x=21.2g;所以放置于空氣后樣品增加的質量為:21.2g-18.6g=2.6g;
設原樣品中氫氧化鈉的質量為y,
解得y=8g;所以原樣品中碳酸鈉的質量為:18.6g-8g=10.6g;
設轉變為10.6g碳酸鈉需要氫氧化鈉的質量為z,
解得z=8g;所以原樣品中氫氧化鈉樣品的變質程度為:×100%=50%。
【分析】(1)根據氫氧化鈉和硫酸銅反應生成氫氧化銅沉淀和硫酸鈉,氫氧化銅能與鹽酸反應分析;
(2)根據稀鹽酸和氫氧化鈉反應生成硫酸鈉和水分析;
(3)根據酚酞遇堿性溶液變紅分析;
(4)根據鋇離子與硫酸根離子反應產生硫酸鋇沉淀分析;
(5)根據溶液增重質量及方程式中物質間質量關系計算出反應的氫氧化鈉質量,從而計算變質程度分析。
1 / 1黑龍江省哈爾濱市第七十六中學2024-2025學年上學期九年級期中物理、化學綜合試題-初中化學
1.(2024九上·哈爾濱期中)中華傳統文化典籍中包含很多化學知識。下列解釋錯誤的是(  )
A.《華陽國志》:“取井火煮之,一斛水得五斗鹽”——加熱蒸發可得食鹽
B.《天工開物》:“凡石灰,經火焚煉為用”——煅燒石灰石可生成熟石灰
C.《夢溪筆談》:“熬膽礬鐵釜,久之易化為銅”——鐵的金屬活動性強于銅
D.《周易》:“澤中有火,上火下澤”——池中有機物發酵產生可燃性氣體
2.(2024九上·哈爾濱期中)規范的實驗操作是實驗成功和安全的重要保證。下列實驗操作正確的是
A. 氣密性檢驗
B.驗滿
C. 稀釋濃硫酸
D. 測溶液
3.(2024九上·哈爾濱期中)下列物質的用途錯誤的是
A.氮氣用于閃光燈
B.鈦鎳合金制造記憶天線
C.鉛酸蓄電池中含有硫酸
D.生石灰作干燥劑
4.(2024九上·哈爾濱期中)下列過程中不發生化學變化的是
A.濃硫酸使小木條變黑
B.自制汽水
C.制作葉脈書簽
D.洗滌劑洗餐具
5.(2024九上·哈爾濱期中)生活生產中的下列做法正確的是
A.用石灰水粉刷墻壁
B.用pH試紙測定正常雨水的pH約為5.6
C.濃硫酸濺到皮膚上應先用大量水沖洗,再涂3%~5%的碳酸氫鈉溶液
D.處理印染廠的廢水,可加入適量的熟石灰中和
6.(2024九上·哈爾濱期中)下列實驗現象的描述正確的是
A.將銅絲放入盛有硝酸銀溶液的試管中:銀白色固體表面有紫紅色固體生成,溶液由無色變為藍色
B.向稀鹽酸中加入紫色石蕊試液:溶液變成無色
C.過量氧化銅加入稀硫酸中:黑色固體減少至消失,溶液由無色變為藍色
D.向氫氧化鈉固體中加足量水:白色固體減少至消失,放出熱量
7.(2024九上·哈爾濱期中)下列敘述、對應的化學方程式、所屬基本反應類型都正確的是
A.熟石灰處理硫酸廠的廢水、Ca(OH)2+H2SO4=CaSO4+H2O、復分解反應
B.正常雨水的pH約為5.6、CO2+H2O=H2CO3、化合反應
C.氫氧化鈉的變質、2NaOH+CO2=Na2CO3+H2O、復分解反應
D.服用含氫氧化鋁的藥物治療胃酸過多、2Al(OH)3+6HCl=2AlCl3+6H2O、中和反應
8.(2024九上·哈爾濱期中)對下列事實的微觀解釋不正確的是
選項 事實 解釋
A 硫酸銅溶液和硫酸亞鐵顏色不同 陰離子的種類不同
B 稀鹽酸和稀硫酸的化學性質相似 溶液中都含有氫離子
C 濃鹽酸要密閉保存 氯化氫分子不斷運動
D 氯化鈉固體不導電 固體中沒有自由移動的帶電粒子
A.A B.B C.C D.D
9.(2024九上·哈爾濱期中)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廢舊金屬的回收利用可以減少對環境的污染
B.張青蓮為相對原子質量的測定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C.石油是可再生能源
D.汽車表面噴漆既美觀又防銹
10.(2024九上·哈爾濱期中)從如圖所示的兩種微粒結構示意圖中,所獲取信息正確的是
A.它們的核外電子層數相同 B.它們屬于同種元素
C.①表示的微粒有10個質子 D.②表示離子
11.(2024九上·哈爾濱期中)推理是學習化學常用的思維方法。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
A.金屬陽離子帶正電荷,則帶正電荷的微觀粒子都是金屬陽離子
B.中和反應生成鹽和水,則生成鹽和水的反應一定是中和反應
C.堿溶液能使酚酞溶液變紅,則能使酚酞溶液變紅的溶液都是堿溶液
D.元素的種類由質子數決定,則質子數相同的原子一定屬于同種元素
12.(2024九上·哈爾濱期中)四個圖像分別與選項的操作相對應,其中合理的是
A.向pH=13的溶液中不斷加水
B.恒溫蒸發氯化鈉的不飽和溶液
C.高溫燒石灰石
D.水通電分解
13.(2024九上·哈爾濱期中)下列依據實驗目的所設計的實驗方案中,不合理的是
選項 實驗目的 實驗方案
A 鑒別鐵粉、木炭粉、氧化銅粉末 分別加入足量稀硫酸
B 檢驗NaOH溶液在空氣中是否變質 加入足量的稀鹽酸
C 除去CO2中水蒸氣 加入足量的氫氧化鈉溶液
D 除去KCl固體中的MnO2 加足量水溶解、過濾、蒸發結晶
A.A B.B C.C D.D
14.(2024九上·哈爾濱期中)按要求回答下列問題
(1)“雪韻冰城,燃情亞冬”。亞冬會期間,可用純電動汽車,為運動員提供出行服務,此種汽車行駛時的能量轉化為:   能→電能→機械能。
(2)農作物生長對土壤的酸堿性有一定的要求,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是   (填俗稱)。
(3)清涼一夏,同學們喝汽水時,常會打嗝,因為體內溫度高,氣體溶解度   。
(4)生活中常用爐具清潔劑清除油污,其原理發生的是   變化。
15.(2024九上·哈爾濱期中)溶液在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
(1)甲、乙兩種物質的溶解度曲線如圖所示。
①0℃,甲的溶解度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乙的溶解度。
②   (填一種方法)可以將甲和乙的飽和溶液轉化為不飽和溶液;
③a2℃時甲的飽和溶液中溶質和溶劑的質量比為   。
(2)鹽酸和氫氧化鈉發生中和反應時的pH變化如圖所示,m點的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變   色。
16.(2024九上·哈爾濱期中)氨(NH3)是一種重要物質,可用作肥料,緩解了耕地資源有限與糧食需求龐大的矛盾,因此,氨的需求量巨大。最初,為了找到合成氨反應合適的催化劑,人們做了數千次實驗,發現鐵觸媒效果較好。在鐵觸媒作用下,工業上用體積比為1:3的氮氣和氫氣合成氨,當反應中氨的含量不再發生變化時,測得氨的含量分別與溫度和壓強的關系如圖1所示。隨著“雙碳”目標的提出,氨作為氫的載體,能源化應用成為研究熱點,氨正由肥料走向燃料。研究發現氨作為燃料,是一種比氫氣更理想的能源。二者在相同條件下的物性參數對比見表1。
表1:氫氣和氨氣的物性參數對比
物性參數 H2 NH3
顏色、氣味 無色、無味 無色、刺激性
沸點/℃ -252.9 -33.5
水中溶解度 難溶于水 極易溶于水
燃燒熱/(kJ L-1) 12.77 17.10
爆炸極限/% 4~75 16~25
回答下列問題:
(1)分離液態空氣可獲得工業合成氨的原料氣N2,該過程發生的是   。(填“物理變化”或“化學變化”)
(2)上述材料中合成氨反應合適的催化劑是   。
(3)參照圖1,按下列條件進行合成氨反應,最終氨的含量最高的是______。
A.2×107Pa、300℃ B.2×107Pa、500℃
C.4×107Pa、300℃ D.4×107Pa、500℃
(4)一定條件下,氨在純氧中燃燒的產物是N2和H2O,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根據表1等相關信息,氨替代氫氣作為燃料的優點有   (填一點即可)。
17.(2024九上·哈爾濱期中)歸納分類、類比是學習化學的重要方法。
(1)化學變化的基本特征是有其他物質生成,常表現為顏色改變、放出氣體、生成沉淀等。請從上述現象的角度,可將實驗A與   (填字母)分為一類,分類依據是:變化過程中都   。
A.硫酸銅溶液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 B.鎂條與稀鹽酸反應 C.木條燃燒 D.碳酸銅溶液與氫氧化鈣溶液反應
(2)請認真閱讀資料卡片,并根據其中的內容和所學的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下列兩組物質中,甲組不能發生反應的原因:兩種物質的溶液混合后溶液中離子的數目   (填“有”或“沒有”)減少,對比甲、乙兩組中的物質可以得出,復分解反應發生必須要有沉淀或氣體或水生成,因為這些物質都   (填“難”或“易”)解離出自由移動離子。
甲組 Ba(NO3)2與HCl不反應;NaCl與H2SO4不反應 資料卡片 隨著學習的深入,我們還可以從離子的角度認識復分解反應,實質是離子間發生反應,可以直接寫出離子方程式如:氫氧化鈉溶液與稀硫酸的反應可表示為:H++OH-=H2O。
乙組 NaOH+HCl=NaOH+H2O Na2CO3+2HCl=2NaCl+H2O+CO2↑ CuSO4+2NaOH=Na2SO4+Cu(OH)2↓
18.(2024九上·哈爾濱期中)化工工藝流程一般為:原料→預處理→核心反應→分離提純→目標產物。某鋁業集團利用鋁土礦(主要成分Al2O3,雜質不溶于水也不參與反應)冶煉金屬鋁的流程如圖所示:
查閱資料:①氨水(NH3 H2O)為弱堿,可沉淀溶液中的Cu2+、Zn2+、Al3+等離子。
②溶液中Al3+遇強堿會發生分步反應【以Al(NO3)3溶液和NaOH溶液為例】:Al(NO3)3+3NaOH=Al(OH)3↓+3NaNO3,Al(OH)3+NaOH=NaAlO2+2H2O。回答下列問題:
(1)原料預處理過程中將礦石粉碎的目的是   。
(2)濾液A中的溶質是   (寫化學式)。
(3)補充該流程核心反應的化學方程式:2Al2O34Al+   。
(4)此工藝流程中不能用“過量NaOH溶液”代替“過量氨水”的原因是   (文字表述)。
19.(2024九上·哈爾濱期中)根據下列實驗裝置圖回答問題:
I.用高錳酸鉀制氧氣:
(1)制備較純凈的氧氣時,應選擇發生裝置和收集裝置的組合是   (填字母序號),其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   。
(2)氧氣性質的驗證實驗時:將燒至紅熱的鐵絲伸入盛有氧氣的集氣瓶時,集氣瓶中預留少量水的原因:   。
II.用大理石和稀鹽酸制二氧化碳氣體:
(3)儀器d的名稱是   。
(4)用已有的儀器制取并檢驗CO2氣體,裝置的氣密性良好,長頸漏斗和膠塞已連接好。其操作步驟如下:
A.倒入石灰水;B.加入大理石;C.加入稀鹽酸。
正確的操作順序為   。(填字母)
(5)若用F裝置收集二氧化碳時,氣體應該從端   (“a”或“b”)進入F裝置。
(6)用裝置G測量二氧化碳的體積時,若G中無植物油,則測得的二氧化碳的體積   (填“偏大”“偏小”或“無影響”)。
20.(2024九上·哈爾濱期中)圖中A、B、C、D、E、F為六種初中化學常見的物質,其中B是胃液的主要成分,D可用于配制農藥波爾多液,F為紅棕色固體,各物質間的反應及部分轉化關系如圖所示(圖中用“—”表示兩種物質間能發生反應,用“→”表示一種物質能轉化為另一種物質,部分反應物、生成物、反應條件已略去,有些反應需在溶液中進行)。
請回答下列問題:
(1)分別寫出A、D物質的化學式:A:   ,D:   。
(2)寫出C→D的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3)寫出F與過量B反應的實驗現象為   。
21.(2024九上·哈爾濱期中)某實驗室的廢液中含有硫酸和硫酸銅,測定其中硫酸銅的含量,取廢液100g進行實驗,向廢液中慢慢滴入8%的NaOH溶液,溶液的pH變化如圖所示。注:本題不考慮硫酸銅溶液的酸堿性。
(1)寫出①過程中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
(2)溶液中硫酸的質量為   。
(3)若用20%濃度的NaOH溶液來配制上述實驗所用的的NaOH溶液200g,則需要補充水的質量是   。
(4)所有物質均恰好完全反應時,向此時溶液中補充114.7g水,則此時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是   。
(5)工業上常用純堿制燒堿,若用21.2t的碳酸鈉(俗稱純堿)理論上可以制得燒堿的質量是   。
22.(2024九上·哈爾濱期中)某化學課堂圍繞“酸和堿的中和反應”,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開展探究活動,請你參與學習并填寫空格。
探究一:甲組同學設計了如圖所示的實驗,根據圖示回答:
(1)在試管中加入約2mL硫酸銅溶液,然后滴入幾滴氫氧化鈉溶液,觀察到的實驗現象是   。然后再向試管中加入稀鹽酸,該實驗通過稀鹽酸與   (填物質名稱)反應,觀察到明顯現象,驗證了酸與堿能發生中和反應。
(2)探究二:乙組同學將一定量的稀H2SO4加入盛有NaOH溶液的小燒杯中,一會兒后,發現忘記了滴加指示劑,于是他們從燒杯中取出少量反應后的溶液于試管中,滴入幾滴酚酞溶液,振蕩,觀察到無明顯現象。中和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提出問題】實驗中未觀察到明顯現象,部分同學產生了疑問:反應后溶液中溶質組成是什么?
【假設猜想】針對疑問,大家紛紛提出猜想:
甲組猜想:只有Na2SO4;乙組猜想:有Na2SO4和H2SO4;丙組猜想:有Na2SO4和NaOH。
(3)同學對以上猜想提出質疑,認為有一種猜想是不合理的,不合理的是   組猜想,原因是   。
【實驗探究】
(4)乙組同學為了驗證自己的猜想,同學們重新取燒杯中少許剩余溶液于試管中,加入少量氫氧化鋇溶液,看到溶液中產生白色沉淀,于是認為自己組的猜想是正確的。請你評價他的結論   。
【得出結論】通過繼續探究,同學們一致確定乙組猜想是正確的。
探究三:
(5)丙組同學取部分變質的氫氧化鈉樣品18.6g,放置于空氣中較長時間待其完全變質后將其加入到200g稀鹽酸中,恰好完全反應,得到溶液212.4g,請你幫助丙組同學計算一下所取氫氧化鈉樣品的變質程度   (質量分數)。
【評價反思】老師對同學們能用多種方法進行探究給予了肯定。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識點】基礎知識點歸納
【解析】【解答】A. 《華陽國志》:“取井火煮之,一斛水得五斗鹽”,是因為加熱蒸發水分可得食鹽 ,故正確,不符合題意;
B. 《天工開物》:“凡石灰,經火焚煉為用”,因為煅燒石灰石可生成生石灰 ,碳酸鈣在高溫下反應生成氧化鈣和二氧化碳,故錯誤,符合題意;
C. 《夢溪筆談》:“熬膽礬鐵釜,久之易化為銅”,因為鐵與硫酸銅反應生成硫酸亞鐵和銅,鐵的金屬活動性強于銅,故正確,不符合題意;
D. 《周易》:“澤中有火,上火下澤”,因為池中有機物發酵產生甲烷等可燃性氣體,故正確,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分析】A、根據蒸發操作的原理分析。
B、碳酸鈣在高溫下反應生成氧化鈣和二氧化碳。
C、鐵與硫酸銅反應生成硫酸亞鐵和銅。
D、有機物發酵產生甲烷等可燃性氣體。
2.【答案】C
【知識點】檢查裝置的氣密性;溶液的酸堿性與pH值的關系;二氧化碳的檢驗和驗滿;稀釋濃硫酸
【解析】【解答】A、帶有長頸漏斗的制氣裝置,長頸漏斗處連通空氣,不能用圖示熱脹冷縮原理檢查裝置氣密性,不符合題意 ;
B、二氧化碳驗滿要將燃著的木條放在集氣瓶口,不能伸入瓶中,不符合題意;
C、稀釋濃硫酸時要將濃硫酸沿器壁緩緩倒入水中,并用玻璃棒攪拌散熱,符合題意;
D、測溶液pH時不能將試紙浸入待測液中,應用玻璃棒蘸取少量液體滴在試紙上測定,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分析】A、根據檢查裝置氣密性要形成密閉體系分析;
B、根據二氧化碳驗滿要放在瓶口處檢驗分析;
C、根據濃硫酸稀釋要酸入水中分析;
D、根據pH試紙的使用方法分析。
3.【答案】A
【知識點】氮氣及稀有氣體的用途;合金與合金的性質;生石灰的性質與用途
【解析】【解答】A、稀有氣體在通電時能發出不同顏色的光,可制造閃光燈,氮氣不能用于制作閃光燈,符合題意;
B、鈦鎳合金具有記憶功能,可用于制造記憶天線,不符合題意;
C、鉛酸電池是利用鉛、二氧化鉛與硫酸反應將其化學能轉化為電能的裝置,不符合題意;
D、生石灰可以與水發生反應生成氫氧化鈣,可用作干燥劑,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分析】A、根據氮氣的用途分析;
B、根據記憶性合金的應用分析;
C、根據硫酸用于鉛酸蓄電池分析;
D、根據生石灰與水反應分析。
4.【答案】D
【知識點】物理變化、化學變化的特點及其判別
【解析】【解答】A、濃硫酸使木條變黑過程中有新物質碳等生成,屬于化學變化,不符合題意;
B、自制汽水的過程中小蘇打與檸檬酸反應生成新物質,屬于化學變化,不符合題意;
C、制葉脈書簽過程中,葉肉與堿反應生成新物質,不符合題意;
D、洗滌劑具有乳化作用,能除去餐具上的油污,該過程中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分析】根據化學變化物理變化的特點分析,化學變化有新物質生成,物理變化沒有新物質生成,判斷變化種類就是看變化后有沒有新物質生成。
5.【答案】C
【知識點】常見堿的特性和用途;中和反應及其應用;溶液的酸堿度測定;酸、堿性廢水的處理
【解析】【解答】A、石灰水主要成分與空氣中二氧化碳反應可使墻壁變堅硬,所以用石灰漿粉刷墻壁,不符合題意;
B、pH試紙只能測定整數pH,不能測定5.6的結果,不符合題意;
C、濃硫酸具有腐蝕性,若濃硫酸濺到皮膚上應先用大量水沖洗,再涂3%~5%的碳酸氫鈉溶液,符合題意;
D、印染廠的廢水呈堿性,處理廢水應加入酸性物質,熟石灰呈堿性,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分析】A、根據氫氧化鈣的性質分析;
B、根據pH試紙只能測定整數pH分析;
C、根據濃硫酸的使用注意事項分析;
D、根據印染廠的廢水呈堿性分析。
6.【答案】D
【知識點】溶解時的吸熱或放熱現象;金屬的化學性質;酸堿指示劑的性質及應用;酸的化學性質
【解析】【解答】A、將銅絲放入盛有硝酸銀溶液的試管中,銅和硝酸銀反應生成硝酸銅和銀,可觀察到紫紅色固體表面有銀白色固體生成,溶液由無色變為藍色,不符合題意;
B、稀鹽酸顯酸性,向稀鹽酸中加入紫色石蕊試液,溶液變成紅色,不符合題意;
C、氧化銅和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銅和水,過量氧化銅加入稀硫酸中,可觀察到黑色固體減少但不會完全消失,溶液由無色變為藍色,不符合題意;
D、氫氧化鈉固體溶于水放熱,向氫氧化鈉固體中加足量水,可觀察到白色固體減少至消失,放出熱量,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分析】A、根據銅和硝酸銀反應生成硝酸銅和銀分析;
B、根據石蕊遇酸性溶液變紅分析;
C、根據氧化銅和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銅和水及所給反應物用量分析;
D、根據氫氧化鈉固體溶于水放熱分析。
7.【答案】B
【知識點】反應類型的判定;化學方程式的書寫與配平
【解析】【解答】A、熟石灰為氫氧化鈣俗稱,處理硫酸廠的廢水時發生的是氫氧化鈣與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鈣、水反應,化學方程式為,該反應為復分解反應,不符合題意;
B、正常雨水的pH約為5.6,是因為空氣中的二氧化碳與水反應生成碳酸,化學方程式為,該反應符合多變一特點,屬于化合反應,符合題意;
C、氫氧化鈉的變質是空氣中的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鈉反應生成碳酸鈉、水,化學方程式為,該反應不屬于復分解反應,不符合題意;
D、胃酸主要成分是鹽酸,服用含氫氧化鋁的藥物治療胃酸過多,發生的是氫氧化鋁與鹽酸生成氯化鋁、水的反應,化學方程式為,該反應為復分解反應,中和反應不是基本反應類型,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分析】根據方程式書寫原則及基本反應類型的特點分析,書寫方程式首先要尊重客觀事實,即正確書寫出該反應中涉及到的物質的化學式,要遵守質量守恒定律,即按反應前后原子個數相等配平,化合反應符合“多變一”的特點、分解反應符合“一變多”的特點、置換反應為“單化化單”、復分解反應為“雙交換價不變”,中和反應不屬于基本反應類型。
8.【答案】A
【知識點】酸的化學性質;分子的定義與分子的特性;溶液的導電性及其原理分析
【解析】【解答】A、硫酸銅溶液和硫酸亞鐵溶液顏色不同,是因為溶液中的陽離子不同,符合題意;
B、稀鹽酸和稀硫酸的化學性質相似,是因為溶液中都含有氫離子,不符合題意;
C、濃鹽酸要密閉保存,是因為濃鹽酸具有揮發性,氯化氫分子運動到空氣中,不符合題意;
D、氯化鈉固體不導電,是因為固體中沒有自由移動的帶電粒子,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分析】A、根據銅離子溶液呈藍色,亞鐵離子溶液呈淺綠色分析;
B、根據酸的溶液中都含氫離子分析;
C、根據分子的不斷運動分析;
D、根據導電是靠自由移動的帶電粒子分析。
9.【答案】C
【知識點】金屬銹蝕的條件及其防護;合理利用金屬資源;化學相關人物及貢獻;化石燃料的利用與保護
【解析】【解答】A、 廢舊金屬的回收利用可以減少對環境的污染 ,且可使其中所含金屬得到再利用,節約資源,不符合題意;
B、中國科學院院士張青蓮教授主持測定了銦、銥、銻、銪、鈰、鉺、鍺、鋅、鏑幾種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的新值,為相對原子質量的測定作出了卓越的貢獻,不符合題意;
C、石油為化石能源,是不可再生能源,符合題意;
D、汽車表面噴漆既美觀又能隔離氧氣和水,達到防銹目的,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分析】A、根據廢舊金屬回收利用可節約資源并保護環境分析;
B、根據張青蓮為測定相對原子質量作出貢獻分析;
C、根據石油為化石能源,是不可再生能源分析;
D、根據噴涂可隔離氧氣和水防止生銹分析。
10.【答案】A
【知識點】離子或物質的共存問題;原子結構示意圖與離子結構示意圖;元素的概念
【解析】【解答】A、由圖可知,它們的核外電子都有兩層,符合題意;
B、兩粒子質子數不同,不屬于同種元素,不符合題意;
C、①表示的微粒有8個質子,不符合題意;
D、②中質子數=核外電子數,表示原子,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分析】A、根據弧線表示電子層數分析;
B、根據同種元素質子數相同分析;
C、根據圓圈內的數字表示原子質子數分析;
D、根據原子中質子數=電子數,離子中質子數不等于電子數分析。
11.【答案】D
【知識點】基礎知識點歸納
【解析】【解答】A. 金屬陽離子帶正電荷,則帶正電荷的微觀粒子可能是金屬陽離子 ,也是質子、銨根離子等,故錯誤;
B. 中和反應生成鹽和水,則生成鹽和水的反應不一定是中和反應,比如氧化銅與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銅和水,不屬于中和反應,故錯誤;
C. 堿溶液能使酚酞溶液變紅,則能使酚酞溶液變紅的溶液可能是堿溶液 ,也可能是鹽溶液,故錯誤;
D. 元素的種類由質子數決定,則質子數相同的原子一定屬于同種元素,故正確;
故答案為:D。
【分析】A、帶正電荷的粒子有陽離子、質子、原子核等。
B、根據中和反應的特點分析。
C、堿性溶液可能是堿溶液 ,也可能是鹽溶液。
D、根據元素的概念分析。
12.【答案】B
【知識點】電解水實驗;溶質的質量分數及相關計算;溶液的酸堿性與pH值的關系;物質組成的綜合計算
【解析】【解答】A.向pH=13的溶液中不斷加水,溶液的堿性減弱,pH會減小,但不會小于或等于7,不符合題意;
B.恒溫蒸發氯化鈉的不飽和溶液,溶質的質量分數在原有基礎上隨水的減少而增大,達到飽和時保持不變,符合題意;
C.高溫燒石灰石,碳酸鈣分解產生氧化鈣和二氧化碳,固體中鈣元素質量不變,不符合題意;
D.水通電分解,生成氫氣和氧氣的質量比即水中氫、氧元素質量比為,為1:8,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分析】本題屬于圖像與實驗操作相結合的題目,解題時,分析清楚圖像中坐標軸表示的量,結合實驗操作分析即可。
13.【答案】C
【知識點】物質除雜或凈化的探究;物質的檢驗、鑒別
【解析】【解答】A、加入足量稀硫酸,產生氣泡的為鐵粉,固體溶解,生成藍色溶液的為氧化銅,固體不溶解的為木炭粉,可以鑒別,不符合題意;
B、氫氧化鈉與鹽酸反應無明顯現象,碳酸鈉與鹽酸反應產生氣泡,加入足量稀鹽酸,可檢驗氫氧化鈉是否變質,不符合題意;
C、氫氧化鈉溶液不具有吸水性,且能與二氧化碳反應,不能用于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水蒸氣,符合題意;
D、氯化鉀易溶于水,二氧化錳難溶于水,加足量水溶解、過濾、蒸發結晶得到氯化鉀晶體,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分析】A、根據鐵與酸反應產生氫氣,木炭不與酸反應,氧化銅能溶于酸分析;
B、根據氫氧化鈉與鹽酸反應無明顯現象,碳酸鈉與鹽酸反應產生氣泡分析;
C、根據氫氧化鈉溶液不具有吸水性,且能與二氧化碳反應分析;
D、根據氯化鉀易溶于水,二氧化錳難溶于水分析。
14.【答案】(1)化學
(2)熟石灰
(3)減小
(4)化學
【知識點】溶解度的影響因素;常見堿的特性和用途;物理變化、化學變化的特點及其判別;物質發生化學變化時的能量變化
【解析】【解答】(1)純電動汽車行駛時依賴電池提供能量,能量轉化為:化學能→電能→機械能。
(2)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是氫氧化鈣,其俗稱是熟石灰(或消石灰)。
(3)喝汽水時,常會打嗝,因為體內溫度高,氣體溶解度減小。
(4)生活中常用爐具清潔劑清除油污,爐具清潔劑中的堿性物質能與油污發生反應,促進油污的水解,有新物質生成,發生的是化學變化。
【分析】(1)根據電池使用時化學能轉化為電能分析;
(2)根據氫氧化鈣的用途及俗稱分析;
(3)根據氣體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減小分析;
(4)根據爐具清潔劑中的堿性物質能與油污發生反應分析。
(1)純電動汽車行駛時依賴電池提供能量,能量轉化為:化學能→電能→機械能。
(2)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是氫氧化鈣,其俗稱是熟石灰(或消石灰)。
(3)喝汽水時,常會打嗝,因為體內溫度高,氣體溶解度減小。
(4)生活中常用爐具清潔劑清除油污,爐具清潔劑中的堿性物質能與油污發生反應,促進油污的水解,有新物質生成,發生的是化學變化。
15.【答案】(1)小于;升高溫度或增加溶劑;1∶2
(2)紅
【知識點】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相互轉變的方法;固體溶解度曲線及其作用;酸堿指示劑的性質及應用;溶液的酸堿性與pH值的關系
【解析】【解答】(1)①根據題目信息和溶解度曲線可知,0℃時,甲的溶解度小于乙的溶解度;②根據溶解度曲線可知:甲、乙兩物質的溶解度均隨溫度升高而增大,故將甲和乙的飽和溶液轉化為不飽和溶液的方法是升高溫度或增加溶劑;③根據溶解度曲線可知:a2℃時,甲的溶解度為50g,即在a2℃時,100g的水中最多溶解甲物質的質量為50g,則a2℃時,甲的飽和溶液中溶質和溶劑的質量比為50g:100g=1:2。
(2)由圖像可知在沒有加入該試劑前,原溶液的pH小于7,所以原來溶液顯酸性,隨著加入試劑,溶液的pH增大,所以該操作是將氫氧化鈉溶液滴入鹽酸中。m點的溶液pH小于7,溶液顯酸性,能使紫色石蕊溶液變紅色。
【分析】(1)根據溶解度曲線確定各物質一定溫度下的溶解度,增加溶劑或改變溫度可使飽和溶液變不飽和,飽和溶液中溶質與溶劑質量比為溶解度:100分析;
(2)根據石蕊遇酸性溶液變紅分析。
(1)①根據題目信息和溶解度曲線可知,0℃時,甲的溶解度小于乙的溶解度;
②根據溶解度曲線可知:甲、乙兩物質的溶解度均隨溫度升高而增大,故將甲和乙的飽和溶液轉化為不飽和溶液的方法是升高溫度或增加溶劑;
③根據溶解度曲線可知:a2℃時,甲的溶解度為50g,即在a2℃時,100g的水中最多溶解甲物質的質量為50g,則a2℃時,甲的飽和溶液中溶質和溶劑的質量比為50g:100g=1:2。
(2)由圖像可知在沒有加入該試劑前,原溶液的pH小于7,所以原來溶液顯酸性,隨著加入試劑,溶液的pH增大,所以該操作是將氫氧化鈉溶液滴入鹽酸中。m點的溶液pH小于7,溶液顯酸性,能使紫色石蕊溶液變紅色。
16.【答案】(1)物理變化
(2)鐵觸媒
(3)C
(4)4NH3+3O22N2+6H2O;泄漏易發覺或燃燒更安全或燃燒值大或泄漏易處理
【知識點】氧氣的工業制法;物理變化、化學變化的特點及其判別;化學方程式的書寫與配平
【解析】【解答】(1)分離液態空氣可獲得工業合成氨的原料氣氮氣,該過程沒有新物質生成,發生的是物理變化;
(2)根據材料“最初,為了找到合成氨反應合適的催化劑,人們做了數千次實驗,發現鐵觸媒效果較好”可知,合成氨反應合適的催化劑是鐵觸媒;
(3)由圖可知,壓強越大,氨的含量越高,溫度越低,氨的含量越高,故選C;
(4)氨和氧氣在一定條件下生成氮氣和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4NH3+3O22N2+6H2O;由圖可知,氨氣的爆炸極限范圍小,燃燒更安全,且氨熱值高、便于運輸、泄露易于處理等。
【分析】(1)根據沒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為物理變化分析;
(2)根據所給資料分析;
(3)根據圖示中所給信息分析;
(4)氨和氧氣在一定條件下生成氮氣和水,氨氣的爆炸極限范圍小,燃燒更安全等特點分析。
(1)分離液態空氣可獲得工業合成氨的原料氣氮氣,該過程沒有新物質生成,發生的是物理變化;
(2)根據材料“最初,為了找到合成氨反應合適的催化劑,人們做了數千次實驗,發現鐵觸媒效果較好”可知,合成氨反應合適的催化劑是鐵觸媒;
(3)由圖可知,壓強越大,氨的含量越高,溫度越低,氨的含量越高,故選C;
(4)氨和氧氣在一定條件下生成氮氣和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4NH3+3O22N2+6H2O;
由圖可知,氨氣的爆炸極限范圍小,燃燒更安全,且氨熱值高、便于運輸、泄露易于處理等。
17.【答案】(1)D;生成沉淀
(2)沒有;難
【知識點】金屬的化學性質;鹽的化學性質;復分解反應及其應用
【解析】【解答】(1)A、硫酸銅和氫氧化鈉反應生成氫氧化銅沉淀和硫酸鈉;
B、鎂和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鎂和氫氣;
C、木條燃燒生成二氧化碳;
D、碳酸銅和氫氧化鈣反應生成氫氧化銅沉淀和碳酸鈣沉淀;
可將實驗A與D分為一類,分類依據是:變化過程中都有沉淀產生;
(2)甲組不能發生反應的原因:兩種物質的溶液混合后溶液中離子的數目沒有減少,因為沒有生成沉淀、氣體或水這些物質;對比甲、乙兩組中的物質可以得出,復分解反應發生必須要有沉淀或氣體或水生成,因為這些物質都難解離出自由移動的離子。
【分析】(1)根據所給各反應的現象分析;
(2)根據復分解反應條件分析。
(1)A、硫酸銅和氫氧化鈉反應生成氫氧化銅沉淀和硫酸鈉;
B、鎂和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鎂和氫氣;
C、木條燃燒生成二氧化碳;
D、碳酸銅和氫氧化鈣反應生成氫氧化銅沉淀和碳酸鈣沉淀;
可將實驗A與D分為一類,分類依據是:變化過程中都有沉淀產生;
(2)甲組不能發生反應的原因:兩種物質的溶液混合后溶液中離子的數目沒有減少,因為沒有生成沉淀、氣體或水這些物質;
對比甲、乙兩組中的物質可以得出,復分解反應發生必須要有沉淀或氣體或水生成,因為這些物質都難解離出自由移動的離子。
18.【答案】(1)增大接觸面積使反應更充分更快
(2)AlCl3、HCl
(3)3O2↑
(4)防止反應生成的氫氧化鋁溶于氫氧化鈉溶液中,影響產率
【知識點】酸的化學性質;堿的化學性質;質量守恒定律及其應用
【解析】【解答】(1)原料預處理過程中將礦石粉碎的目的是:增大反應物之間的接觸面積,使反應更充分更快;
(2)鋁土礦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鋁,加入過量鹽酸,氧化鋁和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鋁和水,鹽酸過量,故濾液A的溶質為:AlCl3、HCl;
(3)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化學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和數目不變,反應物中含Al、O的個數分別是4、6,生成物中含Al、O的個數分別是4、0,故生成物中還應含6個O,故將化學方程式補充完整為:2Al2O34Al+3O2↑;
(4)由題干信息可知,溶液中的鋁離子遇強堿會發生分部反應,即鋁離子和氫氧根離子結合生成氫氧化鋁,氫氧化鋁與氫氧化鈉反應生成偏鋁酸鈉和水,故此工藝流程中不能用“過量NaOH溶液”代替“過量氨水”的原因是:防止反應生成的氫氧化鋁溶于氫氧化鈉溶液中,影響產率。
【分析】(1)根據增大接觸面積可使反應加快分析;
(2)根據氧化鋁與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鋁和水及反應物用量分析;
(3)根據化學反應前后原子種類和數目不變分析;
(4)根據氫氧化鋁與氫氧化鈉反應生成偏鋁酸鈉和水分析。
(1)原料預處理過程中將礦石粉碎的目的是:增大反應物之間的接觸面積,使反應更充分更快;
(2)鋁土礦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鋁,加入過量鹽酸,氧化鋁和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鋁和水,鹽酸過量,故濾液A的溶質為:AlCl3、HCl;
(3)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化學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和數目不變,反應物中含Al、O的個數分別是4、6,生成物中含Al、O的個數分別是4、0,故生成物中還應含6個O,故將化學方程式補充完整為:2Al2O34Al+3O2↑;
(4)由題干信息可知,溶液中的鋁離子遇強堿會發生分部反應,即鋁離子和氫氧根離子結合生成氫氧化鋁,氫氧化鋁與氫氧化鈉反應生成偏鋁酸鈉和水,故此工藝流程中不能用“過量NaOH溶液”代替“過量氨水”的原因是:防止反應生成的氫氧化鋁溶于氫氧化鈉溶液中,影響產率。
19.【答案】AC;;防止高溫熔化物濺落炸裂瓶底;長頸漏斗;BAC;a;偏小
【知識點】氧氣與碳、磷、硫、鐵等物質的反應現象;氧氣的實驗室制法;化學方程式的書寫與配平;二氧化碳的實驗室制法
【解析】【解答】(1)用高錳酸鉀制氧氣,屬于固-固加熱型,選擇的發生裝置為A;氧氣的密度比空氣大,不易溶于水,可采用向上排空氣法或排水法收集,采用排水法收集氣體較純凈,選擇的收集裝置為C;
高錳酸鉀受熱分解生成錳酸鉀、二氧化錳和氧氣,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故答案為:AC;
(2)將燒至紅熱的鐵絲伸入盛有氧氣的集氣瓶時,集氣瓶中預留少量水,防止高溫熔化物濺落炸裂瓶底;
故答案為: 防止高溫熔化物濺落炸裂瓶底 ;
(3)從圖示可知d為長頸漏斗;
故答案為:長頸漏斗;
(4)實驗過程中先加入固體藥品,然后連接儀器,在試管中裝好石灰水,最后通過長頸漏斗加入鹽酸,產生氣體后,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正確的操作順序為BAC;
故答案為:BAC;
(5)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氣大,采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若用F裝置收集二氧化碳時,氣體應該從a端進入F裝置;
故答案為:a;
(6)用裝置G測量二氧化碳的體積時,若G中無植物油,由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能與水反應,則會導致測得的二氧化碳的體積偏小。
故答案為:偏小。
【分析】(1)根據發生裝置和收集裝置選擇的依據,高錳酸鉀受熱分解生成錳酸鉀、二氧化錳和氧氣的化學方程式的書寫進行分析解答;
(2)根據鐵絲燃燒生成高溫熔融物溫度很高,若瓶底沒有放水,掉落會炸裂瓶底進行分析解答;
(3)根據常見儀器名稱進行分析解答;
(4)根據實驗過程先加固體,連接好儀器,裝好石灰水,往長頸漏斗中倒入稀鹽酸進行分析解答;
(5)根據萬能瓶收集密度比空氣大的氣體,氣體長進短出進行分析解答;
(6)根據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能與水反應進行分析解答。
20.【答案】(1)Fe;Ca(OH)2
(2)CaO+H2O=Ca(OH)2
(3)紅棕色固體減少至消失,溶液由無色變為黃色
【知識點】酸的化學性質;常用鹽的用途;鹽的化學性質
【解析】【解答】B是胃液的主要成分,所以B是鹽酸,D可用于配制農藥波爾多液,D是硫酸銅或氫氧化鈣,D會與B反應,氫氧化鈣能與鹽酸反應,硫酸銅不能與鹽酸反應,所以D是氫氧化鈣,F為紅棕色固體,所以F是氧化鐵,E會轉化成鹽酸,會與氧化鐵、氫氧化鈣反應,所以E是硫酸;C會與氫氧化鈣相互轉化,所以C是水;氧化鐵轉化成的A會與鹽酸反應,所以A是鐵,經過驗證,推斷正確。
(1)A是鐵,其化學式為:Fe;D是氫氧化鈣,其化學式為:Ca(OH)2;
(2)C→D為氧化鈣和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鈣,化學方程式為;
(3)F與過量B的反應是氧化鐵與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鐵和水,其實驗現象為紅棕色固體逐漸溶解,溶液逐漸變成黃色。
【分析】根據胃液成分為鹽酸,硫酸銅和氫氧化鈣配制波爾多液,氧化鐵與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鐵和水,結合框圖中物質間轉化關系推導出各物質,再按要求解答即可。
(1)A是鐵,其化學式為:Fe;D是氫氧化鈣,其化學式為:Ca(OH)2;
(2)C→D為氧化鈣和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鈣,化學方程式為;
(3)F與過量B的反應是氧化鐵與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鐵和水,其實驗現象為紅棕色固體逐漸溶解,溶液逐漸變成黃色。
21.【答案】(1)2NaOH+CuSO4=Na2SO4+Cu(OH)2↓
(2)4.9g
(3)120g
(4)7.1%
(5)16t
【知識點】用水稀釋改變濃度的方法;酸的化學性質;鹽的化學性質;根據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
【解析】【解答】(1)由于廢液中含有硫酸和硫酸銅,加入氫氧化鈉溶液先與稀硫酸反應,溶液的pH增大,當稀硫酸完全反應后再與硫酸銅反應生成沉淀,所以①過程中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2NaOH+CuSO4=Na2SO4+Cu(OH)2↓,故填:2NaOH+CuSO4=Na2SO4+Cu(OH)2↓;
(2)由圖像可知,與硫酸反應的NaOH的質量是50g×8%=4g;
設溶液中硫酸的質量為x,生成硫酸鈉的質量為y,
(3)稀釋前后溶質的質量不變,設需加水的質量為m,則有(200g-m)×20%=200g×8%,得m=120g;
(4)由圖像可知,與硫酸銅反應的NaOH的質量是(200g-50g)×8%=12g;
設生成硫酸鈉的質量為z,生成氫氧化銅沉淀質量為n,
向此時溶液中補充114.7g水,此地反應后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為=7.1%;
(5)設理論上可以制得燒堿的質量是a,
【分析】(1)根據向硫酸和硫酸銅混合溶液中加入氫氧化鈉時,氫氧化鈉先與硫酸反應,然后再與硫酸銅反應分析;
(2)根據溶質質量=溶液質量×溶質質量分數分析;
(3)根據溶液稀釋前后溶質質量不變分析;
(4)根據溶質質量分數=溶質質量/溶液質量分析;
(5)根據反應的氫氧化鈉和碳酸鈉質量及方程式中物質間質量關系計算氫氧化鈉質量分析。
(1)由于廢液中含有硫酸和硫酸銅,加入氫氧化鈉溶液先與稀硫酸反應,溶液的pH增大,當稀硫酸完全反應后再與硫酸銅反應生成沉淀,所以①過程中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2NaOH+CuSO4=Na2SO4+Cu(OH)2↓,故填:2NaOH+CuSO4=Na2SO4+Cu(OH)2↓;
(2)由圖像可知,與硫酸反應的NaOH的質量是50g×8%=4g;
設溶液中硫酸的質量為x,生成硫酸鈉的質量為y,
故填:4.9g;
(3)稀釋前后溶質的質量不變,設需加水的質量為m,則有(200g-m)×20%=200g×8%,得m=120g,故填:120g;
(4)由圖像可知,與硫酸銅反應的NaOH的質量是(200g-50g)×8%=12g;
設生成硫酸鈉的質量為z,生成氫氧化銅沉淀質量為n,
向此時溶液中補充114.7g水,此地反應后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為=7.1%;
故填:7.1%。
(5)設理論上可以制得燒堿的質量是a,
故填:16t。
22.【答案】產生藍色沉淀;氫氧化銅;2NaOH+H2SO4=Na2SO4+2H2O;丙;滴加酚酞無明顯現象,說明一定不顯堿性,因此不含NaOH;不正確,Na2SO4是可溶性生成物,一定有,加Ba(OH)2一定產生BaSO4白色沉淀,無法證明是否含H2SO4(或加Ba(OH)2產生白色沉淀。只能證明含了SO,無法證明是否含H+);50%
【知識點】含雜質物質的化學反應的有關計算;酸堿指示劑的性質及應用;中和反應及其應用;鹽的化學性質
【解析】【解答】(1)在試管中加入約2mL硫酸銅溶液,然后滴入幾滴氫氧化鈉溶液,氫氧化鈉和硫酸銅反應生成氫氧化銅沉淀和硫酸鈉,觀察到的實驗現象是產生藍色沉淀。然后再向試管中加入稀鹽酸,稀鹽酸和氫氧化銅反應生成氯化銅和水,可觀察到藍色沉淀逐漸溶解,該實驗通過稀鹽酸與氫氧化銅反應,觀察到明顯現象,驗證了酸與堿能發生中和反應。
(2)稀鹽酸和氫氧化鈉反應生成硫酸鈉和水,化學方程式為2NaOH+H2SO4=Na2SO4+2H2O;
(3)滴加酚酞無明顯現象,說明一定不顯堿性,因此不含NaOH,所以丙猜想不合理;
(4)重新取燒杯中少許剩余溶液于試管中,加入少量氫氧化鋇溶液,看到溶液中產生白色沉淀,不能說明溶液中一定含有硫酸,即乙的結論不正確,Na2SO4是可溶性生成物,一定有,加Ba(OH)2一定產生BaSO4白色沉淀,無法證明是否含H2SO4(或加Ba(OH)2產生白色沉淀。只能證明含了SO,無法證明是否含H+);
(5)氫氧化鈉的變質是氫氧化鈉和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水,部分變質的氫氧化鈉樣品中一定含有氫氧化鈉和碳酸鈉,取部分變質的氫氧化鈉樣品18.6g,放置于空氣中較長時間待其完全變質后,只含有碳酸鈉,將其加入到200g稀鹽酸中,恰好完全反應,得到溶液212.4g,設跟鹽酸反應的碳酸鈉質量為x,
解得x=21.2g;所以放置于空氣后樣品增加的質量為:21.2g-18.6g=2.6g;
設原樣品中氫氧化鈉的質量為y,
解得y=8g;所以原樣品中碳酸鈉的質量為:18.6g-8g=10.6g;
設轉變為10.6g碳酸鈉需要氫氧化鈉的質量為z,
解得z=8g;所以原樣品中氫氧化鈉樣品的變質程度為:×100%=50%。
【分析】(1)根據氫氧化鈉和硫酸銅反應生成氫氧化銅沉淀和硫酸鈉,氫氧化銅能與鹽酸反應分析;
(2)根據稀鹽酸和氫氧化鈉反應生成硫酸鈉和水分析;
(3)根據酚酞遇堿性溶液變紅分析;
(4)根據鋇離子與硫酸根離子反應產生硫酸鋇沉淀分析;
(5)根據溶液增重質量及方程式中物質間質量關系計算出反應的氫氧化鈉質量,從而計算變質程度分析。
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霍州市| 太康县| 大厂| 枣强县| 嫩江县| 航空| 盐城市| 石嘴山市| 纳雍县| 舞阳县| 彭泽县| 炉霍县| 姚安县| 扎赉特旗| 开封县| 嵊州市| 陵川县| 墨玉县| 宾阳县| 信宜市| 桦川县| 元阳县| 汝阳县| 都兰县| 漳州市| 兰州市| 上饶市| 拉孜县| 萍乡市| 涟源市| 遵义市| 中宁县| 邢台县| 济南市| 景德镇市| 莱西市| 西吉县| 横峰县| 策勒县| 平远县| 民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