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12月月考 高二生物學一、選擇題:本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目要求。1.種群中的個體并不是機械地集合在一起,而是彼此可以交配,并通過繁殖將各自的基因傳給可育后代。下列相關敘述屬于種群的是( )A.某草地中所有的雙子葉植物B.某公園里所有的黃色月季花C.某池塘中所有的動植物D.某片森林中所有的狐尾松2.如圖表示甲、乙兩個生物種群的年齡結構曲線,如果不考慮其他因素,甲和乙種群密度的發展趨勢分別是( )A.減小,增大B.增大,減小C.減小,穩定D.增大,穩定3.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誘劑,能使害蟲的種群密度明顯降低,其原理是它能( )A.殺死幼小害蟲個體B.抑制害蟲生殖器官的發育和配子的形成C.破壞害蟲種群正常的性別比例D.誘殺害蟲的雌性個體,減少排卵4.某科研小組在長白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調查松鼠種群數量的變化情況期間,為了比較誘餌防護和隔離帶對捕獲效果的影響,在調查面積為2公頃的區域同時開展了四種不同捕捉實驗。部分數據如下,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A.標記符號過于醒目可能增大松鼠被天敵捕食的概率B.誘餌防護與隔離帶同時使用時對松鼠的捕獲效果最好C.小組成員初步估算調查地區松鼠的種群密度為50只/公頃D.松鼠在被捕過一次后更難捕捉,會導致估算的種群密度比實際值偏低5.利用紅外照相技術,估算某保護區每1km 有6.71~9.70頭亞洲象個體。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A.該地區亞洲象的種群密度是6.71~9.70頭/km B.利用紅外照相技術估算數量還需要人工捕捉亞洲象C.利用該技術調查種群密度,對亞洲象的生活干擾相對較小D.也可以采用逐個計數法調查該地區亞洲象的種群密度6.生態位不僅包括生物占有的物理空間,還包括它在群落中的作用以及它們在溫度、濕度、土壤和其他生存條件中的位置。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A.同一物種的生態位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處于動態變化中B.各物種生態位的分化有利于群落穩定性與多樣性的維持C.在同一群落中,存在兩個物種生態位完全相同的情況D.不同物種占據不同生態位,有利于生物對環境資源的充分利用7.某興趣小組進行了“研究土壤中小動物類群的豐富度”的實驗。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A.單位面積中某物種的個體數量多少稱為物種豐富度B.通常采用取樣器取樣法對土壤中小動物的豐富度進行統計C.采集到的小動物可以放人體積分數為70%的酒精溶液中D.對于不認識的小動物通常不需要進行計數和記錄其特征8.如圖為某群落不同種生物間的營養關系圖,能正確表示大豆與根瘤菌、牛與羊、青蛙與昆蟲、蟲與人營養關系的依次是( )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②C.②③④①D.④②③①9.群落的外貌和結構隨季節的變化發生有規律的變化稱為群落的季節性。下列不屬于群落的季節性的是( )A.小草在春季發芽,秋季枯萎B.高鼻羚羊在冬季向南方遷移C.倉鼠在冬季會進行冬眠D.下雨時小鳥會飛向屋檐10.荒漠群落由旱生的灌木、半灌木或半喬木占優勢的一類生物群落,主要分布于亞熱帶干旱區,往北可延伸到溫帶干旱區。下列有關荒漠生物群落的敘述,正確的是( )A.荒漠生物群落中某些爬行動物以固態尿酸鹽的形式排泄含氮廢物B.動植物種類稀少,導致群落豐富度低的主要生態因素是溫度C.荒漠生物群落生物種類較少,不具有垂直結構,但有水平結構D.荒漠生物群落中的仙人掌在夜間進行光合作用釋放CO,有利于減少水分散失11.如圖為發生在裸巖上的演替示意圖,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裸巖階段→甲→苔蘚階段→乙→灌木階段→森林階段A.發生在裸巖上的演替為次生演替B.圖中甲、乙分別表示草本植物階段、地衣階段C.群落演替到森林階段時,群落中已經不能找到苔蘚和灌木等植物D.群落演替過程中,物種的多樣化使群落結構較為穩定,抵御環境變化的能力增強12.如圖為某沙漠生態系統中的部分食物網,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A.該食物網由6條食物鏈構成B.該食物網中荒漠雕鵑占據的營養級最多C.次級消費者包括蛙、沙云雀、蜥蜴、蛇、荒漠雕D.大量捕殺蛇之后,荒漠雕鴉的數量減少,沙鼠和蛙的數量增加13.下列關于生態系統成分的敘述,錯誤的是( )A.消費者能夠加速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B.生產者主要是綠色植物,是生態系統的基石C.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緊密聯系,形成統一整體D.分解者通過分解作用釋放的能量可以被生產者再利用14.如圖表示生態系統中的部分能量流動圖,a~f表示能量,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圖中a表示照射到生產者上的太陽能B.圖中的能量大小關系可表示為b=e十cC.c/b可表示第二、三營養級的能量傳遞效率D.能量f都屬于次級消費者同化量的一部分15.如圖表示洞庭湖中的某種生物金字塔,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A.該圖表示的是能量金字塔B.該圖可以體現能量流動逐級遞減的特點C.圖中浮游生物、食草動物、食肉動物之間形成一條食物鏈D.從圖中食草動物到食肉動物之間的能量傳遞效率約為8%16.中國“十四五”規劃綱要提出,力爭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碳達峰”是煤炭、石油、天然氣等化石能源燃燒活動和工業生產過程以及土地利用變化與林業等活動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不再增長,達到峰值。“碳中和"指在一定時間內,人類活動直接和間接排放的碳總量與通過植樹造林、工業固碳等吸收碳的碳總量相互抵消,實現碳的“零排放”。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A.大氣中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增加會導致森林火災頻發B.“碳達峰”和“碳中和”的目標有利于減輕溫室效應的危害C.碳元素在全球群落和非生物環境之間主要以有機物的形式循環D.通過太陽能和風能發電有助于實現“碳達峰”和“碳中和”目標二、非選擇題:本題共4小題,共52分。17.如圖甲表示種群數量變化可能的四種模型,圖乙表示①種群和②種群的數量變化。回答下列問題:(1)“J"形曲線出現的前提條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圖甲中出現陰影部分表示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不更換培養液,則培養液中酵母菌種群數量變化與圖甲中曲線_________________最相似。(2)若調查發現圖乙中①種群t時種群數量為200只,則理論上種群①的環境容納量可能為_____________只;在t1~t5時間段②種群數量_________(填“增加”“減少”或“不變”)。(3)圖甲中ab時間段,曲線Ⅲ所代表的種群出生率____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死亡率;圖甲中cd段曲線Ⅱ的變化趨勢與圖乙中②種群的_________________時間段相對應。在用樣方法調查某植物種群數量時,為減小調查誤差,應注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兩點)。18.群落中某一種植物的個體數占該群落所有植物個體數的百分比可用相對多度表示。在某退耕農田自然演替過程中,植物物種甲、乙和丙分別在不同階段占據優勢,它們的相對多度與演替時間的關系如圖所示。回答下列問題:(1)該農田在垂直方向上具有明顯的分層現象,這種分層現象提高了群落___________________;該農田中植物的這種分層現象為動物創造了多種多樣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判斷群落發生了演替最主要的依據是____________________。該退耕農田在這60年間演替的類型是__________,在40~50年間該群落的優勢種最可能是物種______(填“甲”“乙”或“丙”)。調查發現演替的第10年物種甲的數量呈下降趨勢,造成該現象的原因最可能是_________。(3)有同學認為物種丙的加人會使該群落的物種豐富度增加,該同學觀點是否正確?并請說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科研小組將采集到的酵母菌菌種在適宜條件下進行擴大培養,連續7天,每天隨機抽樣,利用血球計數板計數酵母菌的種群數量,利用的儀器、規格及觀察到的酵母細胞分布如下圖:(1)從試管中吸出培養液進行計數之前,需將試管輕輕震蕩幾次,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本實驗__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設置對照實驗,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血球計數板有_______個大格,在觀察計數時只記_________(填“被”或“不被”)臺盼藍染成藍色的酵母菌。(4)第五天計數時觀察到的一個中格酵母菌分布情況如上圖(取樣前培養液稀釋了103倍)。試推算1mL培養液中酵母菌的數目是__________個。20.放牧是對草地簡單而有效的利用方式,但放牧中的家畜通過采食牧草、踐踏土壤和牧草以及糞便排泄影響著草地植被和土壤,不同強度的放牧對地下土壤與地上植被的影響不同。下圖表示放牧強度對草原地上、地下生物量的影響。回答下列問題:(1)草原生態系統中動植物遺體和排遺物經微生物的_________作用,產生的_________________(寫出兩類)等供生產者利用。(2)由圖可知,與輕度放牧相比,中度放牧情況下地下部分生物量占總生物量的比值________(填“增加”或“降低”)。重度放牧的情況下,草地中植物采取的策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這種策略具有的意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放牧時,應合理確定草場的載畜量,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高二生物學1.D 2.B 3.C 4.D 5.B 6.C 7.C 8.B 9.D 10.A 11.D 12.D 13.D 14.C 15.C 16.C17.(1)食物和空間條件充裕、氣候適宜、沒有天敵和其他競爭物種等因環境的阻力(在生存斗爭中)所淘汰的個體數 Ⅲ(2)400 不變(3)等于t2~t4(4)隨機取樣、取平均值、選取樣方面積相同、統計數量時遵循“記上不記下,記左不記右”原則等18.(1)利用陽光等資源環境的能力 棲息空間和食物條件(2)群落的物種組成發生改變 次生演替 乙物種乙進人到該種群,與物種甲競爭陽光和生存環境等(3)不一定正確 ,物種丙可能是外來物種,進人到該群落后與本地物種競爭,可能導致本地物種無法生存,從而使物種豐富度下降19.(1)為了使培養液中的酵母菌均勻分布,以保證估算的準確性(2)不需要 酵母菌不同時間內的數量可以相互對比(3)18 不被 (4)6.5X10920. (1)分解(或呼吸)無機鹽、CO2、H2O(2)降低把更多的同化產物(生物量)分配給地下部分(合理即可) 為植物的再生長提供物質和能量的儲備 (3)調整生態系統中的能量流動關系,使能量持續高效地流向對人類最有益的部分,保持畜產品的持續高產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