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5張PPT)第18課 社會主義的發展與挫折列寧斯大林赫魯曉夫勃列日涅夫戈爾巴喬夫一、社會主義力量的壯大①歐洲:蘇聯、波蘭、南斯拉夫、保加利亞、阿爾巴尼亞、匈牙利、羅馬尼亞、捷克斯洛伐克、民主德國②亞洲:蒙古、越南、朝鮮、中國、老撾③拉丁美洲:古巴1.二戰后,社會主義國家增多從一國到多國;社會主義陣營形成一、社會主義力量的壯大2.蘇聯模式的推廣經濟政治軍事馬歇爾計劃(1947年)北約組織(1949年)杜魯門主義(1947年)成立經互會(1948年)華約組織(1955年)共產黨和工人黨情報局(1947年)冷戰格局下,蘇聯的應對:要求東歐國家與自己保持高度一致。一、社會主義力量的壯大2.蘇聯模式的推廣政治上:共產黨和工人黨情報局控制東歐各國共產黨,按蘇聯模式改造東歐各國,要求其社會制度、政權性質與蘇聯高度統一。經濟上:經濟互助委員會幫助東歐克服經濟困難,將各成員國的經濟納入計劃經濟軌道。實質:東歐各國建立起高度集中的政治經濟體制,是蘇聯模式的推廣。一、社會主義力量的壯大3.中蘇關系新中國成立后不久,蘇聯成為第一個與新中國建交的國家1949中蘇締結了《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1950在中國一五計劃期間,蘇聯援助中國156個項目一五計劃——加強了社會主義陣營的力量,新中國掀起了學習蘇聯的熱潮。二、蘇聯的發展與改革1.背景:蘇聯模式的弊端,嚴重阻礙了蘇聯社會的發展。1953年,斯大林逝世。他留下了世界一流的軍事強國和政治大國的輝煌,也留下了制約蘇聯進一步發展的政治經濟桎梏。農業和輕工業的發展速度和重工業相比較,差距十分懸殊。1926到1940年,蘇聯重工業年均增速21.9%,輕工業只有14.1%,農業為1.5%。1949年蘇聯爆炸第一顆原子彈,成為世界第二核大國,而全國一億七千萬人口平均每人買不到一雙皮鞋,到1953年一個人才有0.4平米的住房。農輕重工業比例失調人民生活水平低權力高度集中個人崇拜嚴重二、蘇聯的發展與改革把蘇聯改病了把蘇聯改殘了把蘇聯改垮了赫魯曉夫勃列日涅夫戈爾巴喬夫二、蘇聯的發展與改革2.赫魯曉夫改革時間 1953—1964措施 政治:經濟:重心評價批判斯大林個人崇拜發動墾荒運動;發展飼料生產,廣種玉米;取消農產品的義務交售制,改行收購制;改革工業管理體制等沒有從根本上解決蘇聯模式高度集中的經濟體制弊端,并且存在嚴重偏差。被遺棄在街頭的斯大林頭像經濟領域(農業)蘇聯城市青年出發參加墾荒推廣種植玉米“玉米曉夫”二、蘇聯的發展與改革2.赫魯曉夫改革1960年玉米擴大為2800萬公頃。但是玉米是干熱氣候作物,而蘇聯很多地區日照量不夠,玉米經常結不了穗。1958年,蘇聯農業豐收,墾荒區共收獲谷物5850萬噸,然而,由于缺乏足夠的卡車、人力和糧倉,由于道路坎坷不平,未能在冬季到來之前把荒地的莊稼全部收割完畢,還有大量糧食在運輸途中、在儲存過程中損失掉。“赫魯曉夫邁著笨拙的步子急急忙忙地去追趕美國,結果以出丑告終。”個人主觀主義,急躁冒進,缺乏整體思考赫魯曉夫改革最終沒有帶來預期的效果,1964年他被迫下臺,1971年去世。1954年蘇聯建成世界上第一座核電站1957蘇聯發射世界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斯普特尼克號”1961年加加林乘載人飛船進入太空“東方一號”二戰后,蘇聯在核技術和空間技術等領域取得了重大的成就。二、蘇聯的發展與改革3.勃列日涅夫改革時間措施 經濟:軍事:重心評價推行“新政策”,加速科技進步、完善經濟管理體制和加強經濟刺激為了同美國展開軍備競賽,蘇聯把科技進步的重心放在軍事方面經濟領域(重工業、軍工)沒有從根本上突破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國民經濟呈現出畸形發展狀態1964-1982“勛章達人”蘇聯一天天好起來,美國一天天倒下去蘇聯的火箭可以以驚人的準確性找到哈雷彗星并飛上火星,其宇宙飛船可以遨游太空,但其汽車卻缺乏足夠動力,故障頻出并且耗油驚人;許多家用電器陳舊不堪,電視機爆炸事件經常發生,以至于蘇聯人開玩笑說本國生產的電視機應當送給敵人……二、蘇聯的發展與改革3.勃列日涅夫改革但是經濟痼疾仍然存在——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率常規武器力量戰略核武器勃列日涅夫時代,蘇聯國家實力和國際影響力歷史性地達到了頂峰,處于冷戰美蘇爭霸的上風。二、蘇聯的發展與改革4.戈爾巴喬夫改革時間 1985經濟 改革政治改革結果推行國有資產分散化和國營企業私有化,承認市場調節的作用,效果不佳。戈爾巴喬夫(1931—2022)放棄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取消蘇共領導地位,實行多黨制,倡導“公開性”和“政治多元化”,主動放棄對新聞輿論的領導權。使人們思想發生混亂,無政府狀態蔓延,局勢迅速失控。評價:改革突破斯大林模式,但脫離了社會主義方向,直接導致蘇聯解體。否定計劃經濟否定無產階級專政否定社會主義他擺弄這個國家,就想家庭主婦擺弄卷心菜一樣。他以為只要把外面的爛葉子剝掉,就會有里面的好心子,他不停地剝下去,一直到剝光為止。二、蘇聯的發展與改革4.戈爾巴喬夫改革他還將他的改革路線和辦法推廣到東歐社會主義國家。蘇聯和東歐社會主義國家的執政黨的歷史和形象遭到嚴重歪曲,人們的思想產生混亂,反對派奪權,民族分離活動愈演愈烈,經濟大滑坡。1989年,羅馬尼亞發生政變推倒柏林墻兩德統一1989年,波蘭團結工會運動三、東歐劇變與蘇聯解體1.東歐劇變1989年開始,東歐各國內部發生震蕩……“東歐”作為政治地理概念,是指位于歐洲東南部和中部地區、蘇聯西側的八個國家……這些國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后曾經按照蘇聯模式建立起社會主義制度,并與蘇聯結盟,成為社會主義陣營的成員。——王斯德主編《世界通史》三、東歐劇變與蘇聯解體1.東歐劇變社會主義制度資本主義制度社會主義民主政治議會民主制和多黨制公有制為主體私有化市場經濟政治(1)實質:經濟1990年,兩德合并1991-1992,原南斯拉夫社會聯邦共和國分裂為5個獨立的共和國。1990年,捷克斯洛伐克社會主義共和國改為聯邦共和國。1993年,分裂。東歐劇變反過來又催化了蘇聯社會主義制度的崩潰東歐各國的社會制度都發生了根本性變化這些事情(東歐劇變)來的雖然很突然,但都有長期形成的多方面深刻原因。這些國家沒有找到一條適合本國情況的建設社會主義道路,更多的是照搬蘇聯的一套做法……從外部條件來說,蘇聯“新思維”(戈爾巴喬夫改革)的改革之風、西方“和平演變”的鼓勵政策,都對東歐的變化有影響,起了推動作用。——《世界知識》三、東歐劇變與蘇聯解體(2)東歐劇變的原因①沒有找到適合本國的發展道路,照搬蘇聯模式導致國家政治、經濟問題突出“沒有銷煙的戰爭”,西方國家通過政治、經濟、文化滲透,促使蘇聯、東歐向資本主義“和平演變”。②受戈爾巴喬夫政治改革的影響③西方國家加緊推行“和平演變”戰略1991年8月19日,8名蘇共高級官員發動政變(八一九事件),試圖維護原聯盟體制,但不到3天,即宣告失敗。三、東歐劇變與蘇聯解體2.蘇聯解體(1)過程1990年蘇聯經濟出現嚴重滑坡1990年立陶宛宣布獨立,拉脫維亞等5個加盟共和國宣布退出蘇聯三、東歐劇變與蘇聯解體2.蘇聯解體1991年12月21日,俄羅斯、烏克蘭、白俄羅斯等蘇聯11個加盟共和國宣告成立獨立國家聯合體。(《阿拉木圖宣言》)1991年年底,權力移交俄羅斯領導人葉利欽。12月25日19時錘子鐮刀紅旗從克里姆林宮上降落。(1)過程蘇聯境內各獨立國家(1990.3.11—1991.12.14)三、東歐劇變與蘇聯解體2.蘇聯解體(2)含義:①蘇聯分裂成多個國家;②實質:社會主義制度被資本主義制度取代。(3)影響:②對社會主義運動:是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和社會主義事業的重大挫折。蘇聯解體是斯大林模式的失敗,并不意味著社會主義的失敗。①世界:冷戰結束,兩極格局瓦解,朝多極化方向發展。蘇聯作為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曾經創造了輝煌的成就,他的解體令人惋惜,但是任何事情的發生都是多種原因綜合作用的結果。蘇聯解體的原因有哪些呢?高度集中的政治經濟體制(蘇聯模式)戈爾巴喬夫改革的失敗西方大國長期的“和平演變”;美蘇長期爭霸,拖垮了蘇聯經濟。誰不為蘇聯解體感到惋惜,誰就沒有良心;誰想恢復過去的蘇聯,誰就沒有頭腦。根本原因:直接原因:外部原因:深圳市委大門標語:四項基本原則是立國之本 改革開放是強國之路認識:要辯證地看待蘇聯解體和東歐劇變,蘇聯解體是斯大林模式的失敗,并不意味著社會主義的失敗。社會主義的發展不是一帆風順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巨大成功,告訴我們社會主義前途光明。思考·探究如何認識蘇聯解體和東歐劇變?1987年,中共十三大系統闡述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理論,概括了基本路線: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何以成功?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持改革開放;堅定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方向;立足國情、改革永不停步;要注重民生。思考·啟示從中蘇改革的結果,談談有何啟示?《共產黨宣言》的發表1848空想到科學巴黎公社1871理論到實踐十月革命1917理想到現實遭受挫折1991一國到多國社會主義力量發展壯大四五十年代蘇聯的發展歷程世界格局的演變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