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3張PPT)高中歷史選修1 / 第四單元民族關系與國家關系 / 第11課中國古代的民族關系高中歷史選修1第11課中國古代的民族關系與對外交往第四單元民族關系與國家關系商朝時期,政府為了處理同周邊民族的關系,特意設置了一個叫做“賓”的官職。自古以來,我國各民族之間保持著密切聯系,各朝代都有管理邊疆民族和國外賓客的機構。主要負責接待邊疆的民族首領,處理邊疆地區的民族事務,同時對內也會管理諸侯朝覲的事情。高中歷史選修1第四單元民族關系與國家關系“小行人,掌邦國賓客之禮籍,以待四方之使者?!?br/>——《周禮·秋官·小行人》XIAOXINGRENCHANGBANGGUOBINKEZHILIJIYIDAISIFANGZHISHIZHE“行人”大行人大行人對朝覲諸侯進行禮儀指導。小行人主要是掌管賓客們的禮籍,接待四方來的使者。與諸侯們保持聯系,并將各個諸侯國國內的情況記錄在冊。周朝時,出現了“小行人”。高中歷史選修1第11課中國古代的民族關系與對外交往第四單元民族關系與國家關系秦朝:是我國統一多民族國家歷史的開始QINCHAOSHIWOGUOTONGYIDUOMINZUGUOJIALISHIDEKAISHI找一找,秦朝周邊生活著哪些民族。ZHAOYIZHAOQINCHAOZHOUBIANSHENGHUOZHENAXIEMINZU東北:夫余、烏桓北方:匈奴西北:羌、氐南方:夷、越ZHAOYIZHAOQINCHAOZHOUBIANSHENGHUOZHENAXIEMINZU匈奴烏桓夫余氐羌夷越高中歷史選修1第11課中國古代的民族關系與對外交往第四單元民族關系與國家關系中央設典客、典屬國等官職來管理民族事務。地方南撫夷、越,在今天的兩廣地區設立了南海郡、桂林郡、象郡等。軍事北逐匈奴,修筑長城。閱讀教材,思考為了處理民族關系,秦朝采取了什么樣的措施?YUEDUCAILIAOSIKAOWEILECHULIMINZUGUANXIQINCHAOCAIQULESHENMEYANGDECUOSHI典屬國,秦官,掌蠻夷降者——《漢書·百官公卿表上·典屬國》典客,秦官,掌諸歸義蠻夷,有丞。——《漢書·卷十九上·百官公卿表第七上》第四單元民族關系與國家關系高中歷史選修1第11課中國古代的民族關系與對外交往漢朝HANCHAO觀察地圖,西漢政府面臨哪個民族的威脅?GUANCHADITUXIHANZHENGFUMIANLINNAGEMINZUDEWEIXIE匈奴。結合所學,思考兩漢政府對匈奴的政策發生了什么樣的變化?JIEHESUOXUESIKAOLIANGHANZHENGFUDUIXIONGNUDEZHENGCEFASHENGLESHENMEYANGDEBIANHUA第四單元民族關系與國家關系高中歷史選修1第11課中國古代的民族關系與對外交往西漢初,和親政策漢武帝時期,三次出擊匈奴東漢初,匈奴分裂89年,竇憲出擊北匈奴兩漢政府對匈奴的政策的變化LIANGHANZHENGFUDUIXIONGNUDEZHENGCEDEBIANHUA北匈奴西遷BEIXIONGNUXIQIAN第四單元民族關系與國家關系高中歷史選修1第11課中國古代的民族關系與對外交往地方在河西走廊設武威、張掖、酒泉、敦煌四郡,合稱“河西四郡”ZAIHEXIZOULANGSHEWUWEIZHANGYEJIUQUANDUNHUANGSIJUNHECHENGHEXISIJUN在東北,西漢設護烏桓校尉ZAIDONGBEIXIHANSHEHUWUHENGXIAOWEI設西域都護府,作為管理西域的軍政機構SHEXIYUDUHUFUZUOWEIGUANLIXIYUDEJUNZHENGJIGOU高中歷史選修1第11課中國古代的民族關系與對外交往第四單元民族關系與國家關系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閱讀圖片,結合所學,指出魏晉南北朝時期民族交融的形式。YUEDUTUPIANJIEHESUOXUEZHICHUWEIJINNANBEICHAOSHIQIMINZUJIAORONGDEXINGSHI西晉內遷少數民族分布圖北民南遷少數民族漢化第四單元民族關系與國家關系高中歷史選修1第11課中國古代的民族關系與對外交往蕃客朝貢使至,鴻臚寺勘風俗衣服、貢獻物色、道里遠近,并具本國王名錄報。——王溥《五代會要》卷18《諸司送史館事例》隋唐時期負責民族事務的機構是尚書省的禮部及鴻臚寺。禮部禮部的禮部司負責朝聘及冊封各民族首領的禮儀,主客司負責各族朝見事宜。鴻臚寺鴻臚寺負責賓客接待禮儀。《禮賓圖》第四單元民族關系與國家關系高中歷史選修1第11課中國古代的民族關系與對外交往隋朝周邊民族:突厥、吐谷渾、黨項。措施589年,百越首領冼夫人迎接隋軍統帥韋洸進入廣州,她被冊封為譙國夫人,為隋朝治理嶺南起到了重要作用。隋朝在邊疆主要推行郡縣制, 但往往以邊疆民族的豪酋大姓任郡守、縣令。隋朝加強了與流求的接觸,曾三次派人抵達流求冼夫人SUICHAO高中歷史選修1第11課中國古代的民族關系與對外交往第四單元民族關系與國家關系唐朝TANGCHAO找一找,唐朝的邊疆地區有哪些少數民族政權?突厥、回紇、吐蕃、南詔、渤海。ZHAOYIZHAOTANGCHAODEBIANJIANGDIQUYOUNAXIESHAOSHUMINZUZHENGQUAN高中歷史選修1第11課中國古代的民族關系與對外交往第四單元民族關系與國家關系東北設安東都護府西北設安西、北庭都護府和親政策北方設安北、單于都護府南詔的13個王中有10人經唐朝加封,南詔王曾多次遣子弟入唐學習。南方設安南都護府唐朝民族政策TANGCHAOMINZUZHENGCE文成公主入藏高中歷史選修1第11課中國古代的民族關系與對外交往第四單元民族關系與國家關系(唐太宗認為)人主 (君主) 患德澤不加,不必猜忌異類。蓋德澤恰,則四夷可使如一家;猜忌多,則骨肉不免為仇敵。——《資治通鑒·唐紀十三》閱讀材料,思考唐朝處理民族關系主要原則?YUEDUCAILIAOSIKAOTANGCHAOCHULIMINZUGUANXIZHUYAOYUANZE華夷身份隔閡淡化,無番、漢之別。高中歷史選修1第11課中國古代的民族關系與對外交往第四單元民族關系與國家關系宋朝宋朝先后與遼、西夏、金長期并立。政權并立遼、西夏、金、大理等政權都吸收了中原王朝的政治制度、治理經驗和文化。少數民族漢化在局部政權割據、爭戰狀態下,各民族間的交往交流交融也從沒有中斷過。戰爭與交融共存SONGCHAO高中歷史選修1第11課中國古代的民族關系與對外交往第四單元民族關系與國家關系元世祖忽必烈封八思巴為帝師,領宣政院事,代表中央政府管理佛教和藏族事務。在東北、云南等地設行省,征發賦役。臺灣設澎湖巡檢司。元朝元朝結束了唐末五代以來遼、宋、西夏、吐蕃、大理 等政權長期并存和對峙的局面,完成了全國的統一。YUANCHAO高中歷史選修1第11課中國古代的民族關系與對外交往第四單元民族關系與國家關系如有蒙古人員(指怯薛軍人)毆打漢兒人,不得還報,指立證見,于所在官司赴訴。( ——《元典章·刑部六》《蒙古人打漢人不得還》條(節選))攏元初,太宗始得中原,輒用耶律楚材言,以科舉選士……至仁宗延祐間,始斟酌舊制而行之,取士以德行為本,試藝以經術為先,士褒然舉首應上所求者,皆彬彬輩出矣( ——《元史》 志第三十一 選舉一)閱讀材料,歸納元朝民族政策的特點。YUEDUCAILIAOGUINAYUANCHAOMINZUZHENGCEDETEDIAN民族政策二元性MINZUZHENGCEERYUANXING統治者一方面“行漢法”,另一方面對不同民族實行了明顯的差別對待政策。TONGZHIZHEYIFANGMIANXINGHANFALINGYIFANGMIANDUIBUTONGMINZUSHIXINGLEMINGXIANDECHABIEDUIDAIZHENGCE材料一材料二高中歷史選修1第11課中國古代的民族關系與對外交往第四單元民族關系與國家關系措施闡述管理民族事務的中央機構禮部、鴻臚寺、提督四夷館邊疆管理政治修筑長城,防范蒙古騎兵入境襲擾,設“九邊”重鎮在東北設都司、衛、所;在西北設赤斤蒙古、沙州、哈密等衛;在西南設土司敕封西藏僧俗領袖為“王”“法王”,建立羈縻性質的都司等機經濟在遼東、宣府、大同等地開放馬市,與蒙古、女真各族開展貿易并通過貢賜、茶馬貿易與西藏進行經濟交流閱讀材料,填寫表格,了解明朝民族政策的措施。提督四夷館,少卿一人,掌譯書之事。自永樂五年,外國朝貢,特設蒙古、女直、西番、西天、回回、百夷、高昌、緬甸八館,置譯字生、通事,通譯語言文字。——《明史·職官志》材料貢賜:西域各國經常派使臣來朝,并且攜帶禮物進貢朝廷,明朝賜予比貢品價值更高的金錢茶馬貿易:是中國古代長期推行的一種茶馬政策。 統治階級通過內地的茶葉來控制邊區,并利用邊馬來強化對內地的統治。高中歷史選修1第11課中國古代的民族關系與對外交往第四單元民族關系與國家關系通過軍事斗爭平定漠西蒙古準噶爾部叛亂,土爾扈特部回歸祖國。冊封達賴、班禪,設駐藏辦事大臣。通過滿蒙聯姻,加強對漠南蒙古的控制。沿襲土司制度,后來逐漸進行“改土歸流”。清朝QINGCHAO高中歷史選修1第11課中國古代的民族關系與對外交往第四單元民族關系與國家關系思考問題,“土司制度”會帶來什么隱患?“土司”又稱“土官”,是由中國古代中央王朝任命和分封的地方官,“世官、世土、世民”是其重要特點,即世襲的政治統治權,轄區土地的世襲所有權及對附著在土地上的農民的世襲統治權。——何盛明 主編·財經大辭典·下卷·北京: 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1990SIKAOWENTITUSIZHIDUHUIDAILAISHENMEYINHUAN造成土司之間、民族之間的隔閡。ZAOCHENGTUSIZHIJIANMINZUZHIJIANDEGEHE土司制度保留原來的奴隸制、農奴制生產方式,阻礙了各民族社會經濟的發展。TUSIZHIDUBAOLIUYUANLAIDENULIZHINONGNUZHISHENGCHANFANGSHIZUAILEGEMINZUSHEHUIJINGJIDEFAZHAN由于土司制度固有的分散性、封閉性、保守性,造成各土司各自為政。YOUYUTUSIZHIDUGUYOUDEFENSANXINGFENGBIXINGBAOSHOUXINGZAOCHENGGETUSIGEZIWEIZHENG010203高中歷史選修1第11課中國古代的民族關系與對外交往第四單元民族關系與國家關系云、貴大患無如苗、蠻。欲安民必制夷,欲制夷必改土歸流。——清史稿 卷二百八十八 列傳七十五“立國有疆,古今通義,規模存乎建置,而建置因乎形勢。”雍正年間所進行的對西南邊疆地區以改土歸流為中心的政治建置改革,是在當時國家統一的歷史趨勢下推行和展開的,因而取得了空前的成績。而邊疆地區行政建置的周密性和完整性,則是國家疆域主權的重要標志,所以,清代前期西南邊疆政治建置的深刻變化,其意義首先在于維護和鞏固了國家的統一和領土完整。同時,這一深刻變化又為內地人民進入邊遠山區從事墾殖、采礦、經商等開發活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國家清史篡修工程一清代滇桂開發閱讀材料,歸納改土歸流的意義。YUEDUCAILIAOGUINAGAITUGUILIUDEYIYI高中歷史選修1第11課中國古代的民族關系與對外交往第四單元民族關系與國家關系改土歸流的意義GAITUGUILIUDEYIYI改土歸流廢除了土司制度,減少了叛亂因素,加強了政府對邊疆的統治,有利于少數民族地區社會經濟的發展,對中國多民族國家的統一和經濟文化的發展有著積極意義。改土歸流促進了民族融合,各地區之間相互往來、自由交際,漢民可以隨意出入少數民族地區,并從事貿易或置產。改土歸流使得大批內地移民的涌入,人口增長十分顯著。勞動力增多,有利于開墾荒田,促進農業生產。高中歷史選修1第11課中國古代的民族關系與對外交往第四單元民族關系與國家關系直接管理01注重軍事防衛和行政體制改革02因地制宜,因俗而治03特點意義穩定邊疆社會秩序,有利于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展01加強了內地與邊疆的經濟文化交流,推動了少數民族地區的發展02促進了民族交融,逐漸形成中華民族03秦將郡縣制推行到邊疆地區?!ぁぁぁぁぁ榫S護邊疆地區的安定,唐王朝確立了軍鎮屯戍制度。元朝通過設立行省實現了對邊疆地區廣泛而直接的管理。清王朝·...··以積極態度治理邊疆各民族,使其起到“屏藩”、“拱衛”作用。在實際運作中,突出改革行政體制,如中央設理藩院,主管邊疆民族事務,地方則因地制宜采用不同的統治體制。——摘編自馬大正《中國邊疆經略史》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指出古代治邊政策的特點和意義。GENJUCAILIAOERBINGJIEHESUOXUEZHISHIGAIKUOZHICHUGUDAIZHIBIANZHENGCEDETEDIANHEYIYI中國古代的對外關系ZHONGGUOGUDAIDEDUIWAIGUANXI高中歷史選修1第四單元民族關系與國家關系第11課中國古代的民族關系與對外交往高中歷史選修1第11課中國古代的民族關系與對外交往第四單元民族關系與國家關系漢朝對外已打通了陸海兩個通道。陸路經河西走廊向中亞、西亞延伸。海路從合浦郡徐聞縣出發,最遠可以航行到印度南部。東漢時期,倭國派使臣來朝,光武帝劉秀賜“漢委(倭)奴國王”金印一枚。中亞西亞印度日本倭在韓東南大海中,依山島為居,凡百余國……使驛通于漢者三十許國,國皆稱王,世世傳統……建武中元二年,倭奴國奉貢朝賀,使人自稱大夫,倭國之極南界也。光武賜以印綬。——《后漢書·東夷列傳》秦漢時期:中國與外部世界的交往擴大“漢委(倭)奴國王”金印及印文高中歷史選修1第11課中國古代的民族關系與對外交往第四單元民族關系與國家關系隋唐時期:對外關系空前發展隋唐時期與西域商路暢通,與外國之間的海路交流活躍隋煬帝命裴矩駐張掖,掌管通商事務。隋朝常駿從南??こ龊降竭_赤土國(現馬來半島),國王也遣其子隨常駿來到中國。唐朝與大食國的接觸,使包括造紙術在內的中國技術傳到了阿拉伯地區。日本向唐朝派遣唐使近20次,將唐朝文化帶到日本。日本遣唐使船高中歷史選修1第11課中國古代的民族關系與對外交往第四單元民族關系與國家關系宋元時期元朝通往歐洲的海陸通道通暢。13 世紀,馬可·波羅經西亞、中亞抵達中國,《馬可·波羅行紀》。海路轉趨發達,恢復了唐朝由廣州出發經越南到阿拉伯的舊路,又開辟了由明州到日本和朝鮮半島的航路。泉州成為重要的對外貿易港。馬可·波羅SONGYUANSHIQI高中歷史選修1第11課中國古代的民族關系與對外交往第四單元民族關系與國家關系明清時期:對外關系緩慢轉型朝貢體系:是公元前3世紀到公元19世紀末,在東亞、東南亞和中亞地區建立的國際關系體系。朝,就是指臣下覲見君主。貢,就是指臣下向君主獻納禮物。外國使節來華被視為“朝貢”,即承認中國為宗主、自己為藩屬,外國使節覲見皇帝時需行臣屬之禮。明清政府在對外關系上致力于維護朝貢體制和朝貢貿易體系,但民間貿易和走私貿易也屢禁不絕。MINGQINGSHIQIDUIWAIGUANXIHUANMANZHUANXING閱讀材料,概括朝貢體系的特點,分析這一體系走向解體的原因。朝貢體系是公元前3世紀到公元19世紀末,在東亞、東南亞和中亞地區以儒需家價值為基礎而建構的國際關系體系。朝貢國定期向中華帝國朝廷進獻貢品,中國要對其進行封賞以體現皇恩浩蕩、天朝恩典。通過向中原王朝稱臣納貢,朝貢國從中原王朝獲取巨大的經濟利益,學習到先進的中原文化,獲得中原王朝的安全保護。中原王朝的統治者通過“萬邦來朝”的形式來彰顯自身“德化來遠”,以此證明自身統治的合法性。進入近代,在組織嚴密,實力雄厚的西方商業資本的沖擊下,朝貢體系逐漸遜位在19世紀后期最終解體。——摘編自簡佳星《淺談朝貢體系》YUEDUCAILIAOGAIKUOCHAOGONGTIXIDETEDIANFENXIZHEYITIXIZOUXIANGJIETIDEYUANYIN朝貢體系1. 以儒家價值為基礎2. 與中華帝國具有君臣等級色彩3. 結構穩定維系千年4. 政治經濟和文化多重聯系5. 崇尚睦鄰友好CHAOGONGTIXI特點1. 鴉片戰爭前后西方組織嚴密,實力雄厚的商業資本沖擊2. 體系內在的缺陷,如厚往薄來的朝貢貿易3. 清朝國力的衰落4. 周邊國家和地區的發展等:歷安國地原因第四單元民族關系與國家關系高中歷史選修1第11課中國古代的民族關系與對外交往兩個主權國家之間簽訂的平等條約,表明清政府對外關系正轉型。朝貢體系CHAOGONGTIXI條約體系TIAOYUETIXI1689年,中俄訂立《尼布楚條約》,這是清朝政府簽訂的第一個邊界條約。1689NIANZHONGEDINGLINIBUCHUTIAOYUEZHESHIQINGCHAOZHENGFUQIANDINGDEDIYIGEBIANJIETIAOYUE緩慢轉型第四單元民族關系與國家關系高中歷史選修1第11課中國古代的民族關系與對外交往18世紀,英國馬戛爾尼使團來到中國,試圖打開中國市場。咨爾國王,遠在重洋,傾心向化,特遣使恭赍表章,航海來廷,叩祝萬壽,并備進方物,用將忱悃。 ······至爾國王表內懇請派一爾國之人住居天朝,照管爾國買賣一節,此則與天朝體制不合,斷不可行······天朝撫有四海,惟勵精圖治,辦理政務,奇珍異寶,并不貴重。爾國王此次赍進各物,念其誠心遠獻,特諭該管衙門收納。其實天朝德威遠被,萬國來王,種種貴重之物,梯航畢集,無所下有?!ぁぁぁぁぁ?br/>——《清實錄》閱讀材料,思考乾隆皇帝采取什么樣的對外交往策略?YUEDUCAILIAOSIKAOQIANLONGHUANGDICAIQUSHENMEYANGDEDUIWAIJIAOWANGCELUE閉關鎖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